廣東六祖寺·大願法師: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學記17

佛說優婆塞五戒經學記17

大願法師講解

妄語戒第四

 

【佛告諸比丘,吾以種種呵妄語,贊嘆不妄語者,乃至戲笑尚不妄語,何況故妄語。】

佛陀再「告諸比丘」,告訴、告誡諸比丘說:「你們要輾轉教化在家信眾為他們授五戒要告誡他們,第四戒是不能妄語。」

佛陀說:「我在經典裡面種種地呵斥妄語,贊嘆能夠不妄語,能夠有誠信的人。乃至於開玩笑,大家做游戲都不應該說假話都不應該說大妄語,何況是故意地來說妄語呢?」

【是中犯者,若優婆塞不知不見過人聖法,】

本來這個男居士是沒有成聖道,這個是指妄語,本來沒有這些過人聖法,沒有成就聖賢之法。

【自言我是羅漢、向羅漢者,犯不可悔。】

聲聞乘的果位是四果四向: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向須陀洹、向斯陀含、向阿那含、向阿羅漢,這樣子的四果四向。「向」的意思就是靠近,接近。向須陀洹,接近成就須陀洹的初果了,乃至於向阿羅漢是接近成就羅漢的果位。四果四向,應該說三果四向是聲聞的有學位,最後的四果阿羅漢就是聲聞的無學位,在聲聞道裡面來說他已經圓滿成就了,這樣子稱為無學位。

羅漢三義是無生、應供、殺賊。

無生,已經斷了分段生死,所以超出三界,稱之為無生

應供,是人天的良福田,應受一切眾生供養,如果供養能夠得大福德,得大福報,稱為應供。如阿[少/兔]樓馱,他因地做農夫的時候,就因為供養獨覺一頓飯,得到的善報、福報都很大。他現報,現法果就是有一兔子跑到田裡來,突然就撞在木頭上死掉了,他去拿的時候就變成一個金兔子了,生生世世資財不缺。能夠供養羅漢福報是非常大,所以應供。

殺賊,是斷盡了三界的見惑、思惑,所以是殺煩惱賊。

比丘三義就是因:破惡,破煩惱惡;乞士,外乞食以滋養色身,內乞法以成長法身慧命;第三是怖魔,精進修行,持好比丘戒能夠成就魔王波旬就很恐怖

向阿羅漢,就是斷無色界的思惑將盡的時候。一般來說見惑就是在須陀洹果,初果的時候就已經斷掉了,後面的三種果位都是漸次地斷三界的思惑。

如果是沒有成就,但是打妄語說:「我是羅漢。」或者說:「我是向阿羅漢。」這樣子犯不可悔,是造大妄語,不通懺悔,不可悔。《五戒表解》上面就講到妄語罪有逆罪、大妄語罪、小妄語罪之分。

一、法說非法,非法說法,這個是逆罪,這個罪極重。法說非法,非法說法,顛倒說法,這樣子是讓眾生不能正確地了解佛法,是斷眾生法身慧命,所以這個罪很重。

二、妄言聲聞、緣覺、菩薩果位,犯大妄語重罪,這個是沒有成就,說自己是成就聖賢的果位。

三、妄言見神、見鬼,並且這些神和鬼能夠給他說什麼什麼情況,這樣子是犯大妄語中的輕罪。或者妄言持戒清凈,本來持戒不是很清凈,要妄言說自己持戒清凈妄言能習禪定妄言善通三藏妄言證得世間的四禪八定,這些是犯大妄語中的輕罪。

以上的三種都能夠混淆正信,害正法眼,所以稱之為大妄語

四、見言不見,不見言見;聞言不聞不聞言聞;覺言不覺,不覺言覺;知言不知,不知言知;實有言無,無言實有。這個都是犯小妄語。在佛制戒上面雖然是小妄語,但是自性罪上面,如果傷害眾生很大,還是有重罪,還是要受報。

【若言我是阿那含、斯陀含,若須陀洹,乃至向須陀洹;若得初禪、第二禪、第三禪、第四禪;若得慈悲喜舍無量心,若得無色定、虛空定、識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若得不凈觀、安那般那念;諸天來到我所,諸龍、夜叉、薜荔、毗舍闍、鳩槃荼、羅剎來到我所,彼問我,我答彼;我問彼,彼答我,皆犯不可悔。】

前面的那些說自己得到聖賢之果,乃至於向須陀洹,那些是得到大妄語裡面的重罪。底下的這些什麼見天龍鬼神,這些是犯大妄語裡面的輕罪。乃至於說自己得到四禪八定,都是犯大妄語裡面的輕罪,因為是大妄語,所以說都是犯不可悔。

阿那含,阿那含是三果。欲界的煩惱盡了,所以三果阿那含稱之為不來。為什麼?他欲界煩惱盡了,所以沒有受生的因,他就不來欲界。他到哪裡去呢?到五凈居天。初禪三天、二禪三天、三禪三天、四禪九天,四禪九天的上五層天稱為五凈居天,這些聖賢會到那個上面去。這個阿那含也就不來欲界,不來人間,他就在色界四禪九天的上五層天,五凈居天裡面成就羅漢道。

斯陀含,這是二果。二果斷欲界六品惑,稱為一往來,一往來於天上人間就成阿羅漢

須陀洹稱為預流,預入聖賢之流。三界的見惑斷盡了

乃至於妄言自己得到向阿那含、向斯陀含、向須陀洹。向須陀洹是世第一的後心。我們說小乘裡面,資糧位和加行位有兩種說法:一種就統稱加行位,就是說七種加行位;一種是說前面的三種是資糧位,後面的煖、頂、忍、世第一法是加行位。在加行位的後心,具足八忍,但是智慧少一分,這樣子差不多要證得初果了,差不多要斷三界的見惑了,這樣子稱為向須陀洹。如果妄言得這些是犯大妄語重罪

如果說自己得到四禪八定是犯大妄語的輕罪,但是也是因為妄語,所以不通懺悔

「若得初禪」,初禪是離生喜樂地定,是五支功德相應。

「二禪」是定生喜樂地定,是四支功德相應。

「三禪」是離喜妙樂地定,是五支功德相應。

「四禪」是舍念清凈地定,是四支功德相應。

本來沒有成就這個色界的四禪,但是妄言得到。

「若得慈悲喜舍無量心。」慈悲喜舍四無量心本來沒有得到,但是妄言得到了,也是犯大妄語

若得無色界四種定,本來沒有得到,妄言自己得到了。無色界四種定就是:空無邊處地定、識無邊處地定、無所有處地定和非想非非處地定,在本經裡面就稱為「虛空定、識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意思是一樣。

空無邊處地定,這個是無色界天的第一層,他已經沒有這個色身。色界天人還有很微妙的,很勝妙的色身,但是無色界天,他已經沒有色身了,所以虛空無邊。

台山曾經有一位金碧峰祖師他就曾經修成了這種定,空無邊處地定。但是因為他還微細執著心的緣故,就差一點再入輪迴,差一點給閻羅王派來的小鬼捉住了,因為還有微細的貪著,貪著於自己的一個缽。他有一個傳下來的缽非常名貴,金碧峰祖師什麼都舍下了,但是對於這個缽還是很喜愛,怕人家破壞他的缽。

他年經大了壽命差不多要到了,閻羅王兩個鬼卒就去捉拿他。去的時候他正在入那種空無邊處地定,所以進到禪房,空空如也,什麼也見不到。這兩個小鬼找不到人了,就問土地神。

土地神就告訴他,怎樣子可以抓住金碧峰禪師呢?有一方法他還有一執著心,執著於他的玉缽,你要弄得玉缽出響聲,他就會出定。這兩個小鬼,果然其中一個小鬼就變化作一隻老鼠在這個缽裡面跳進跳出的,弄得這個玉缽就出聲音了。禪師果然就從定而起,另一個小鬼就捉拿住他,說:「對不住了,禪師,您老人家壽命到了,閻羅王派我來,跟我們走一趟了。」

師說:「哦,這樣啊,好,你們等我一下。」馬上拿起玉缽摔在地上,摔得粉碎,哈哈大笑說了一個偈子:「若要拿我金碧峰,除非鐵鏈鎖虛空。」馬上進入這種空無邊處地定。

這個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有一絲一毫的執著心都難以成就,都難以超出輪迴,到臨命終時,難以逃離閻羅王的捉拿,所以要能夠放下一切的妄執,體悟不生不滅真心

虛空定是無色界天的第一層,也是四禪八定的第五種定,第六種定是識無邊處定,第七種是無所有處定,乃至於非想非非想處定。這些都沒有成就妄言成就四禪八定,這個也是犯大妄語中的輕罪。

「若得不凈觀」,本來沒有成就不凈觀,你說成就不凈觀。你說你看一個人就好像看一具骨架,白骨頭一樣,這樣子是打妄語

「安那般那念」,就是遣來遣去,意思也就是說出息和入息。這是小乘成就的善巧方便。我們要轉變地、水、火、風、空這個五大,五大轉變了,我們的清凈心也成就了,我們才能成就。五大的轉變從風大下手是最好的方便,先轉變風大,再轉變水大,再轉變火大。火大轉變了,我們才能夠真正不打妄想

有一人說,我修行想不起妄念,但是很難,總是不由自己控制,總是會有妄念冒出來。因為你的火大沒有轉變,這個不是你想它不起就不起的。你火大轉變了,你的能量全部都轉化為光明了,有光明就沒有妄念,有妄念就沒有光明智慧光明顯現了,火大全部都轉變為智慧光明,這樣子生命能量不會提供給無明的馬達,所以他就不會起妄想

否則我們平時吃的這些飯,90%的能量都浪費掉,浪費打妄想去了。真正要維持我們生命生存需要的能量是很少很少,但是為什麼我們吃少一點會覺得不夠氣力呢?會覺得身體虛弱呢?因為妄想妄念太多妄念也是需要能量支持的,所以火大要轉變過來,然後妄念不起了,一切的生命能量都轉變為智慧光明,然後都會充實到骨髓裡面去,整個地大也就轉變過來;再轉變空大,然後樂明無念就成就了。更進一步,打破這個樂明無念,連這個樂明無念都不執著於它,就打破這個無明殼子,就開悟了,所以安般法門是非常巧妙,非常善巧方便的法門。「安那般那念」,你本來沒有成就,但是你說成就了。

諸天來到我所」,打妄語,說那個天神到我家裡來了告訴我什麼什麼。

「諸龍」,乃至於那些龍。也說龍王到我家裡來了。其實沒有,這個是葉公好龍,真的龍王來的時候他就死了都是妄語

夜叉」,譯為中文就是捷疾鬼,跑得很快的那種鬼。

「薜荔」,瘟疫鬼,薜荔多。

「毗舍闍」,就是稱為啖精氣鬼。啖精氣鬼王,這種鬼王傷害你的時候,你就總是想睡覺,睡很久醒來還覺得沒有睡夠一樣,老是迷迷糊糊,無精打采,這個啖精氣干擾你。如果犯前面所說邪淫業,因為那些很多的中陰身都死掉了緣故很容易招感啖精氣鬼的干擾

「鳩槃荼」,是瓮形鬼。

羅剎」,是可畏鬼。可畏懼,傷害人。

妄言,他們這些來到我所。「彼問我,我答彼。」那些諸天鬼神問我,然後我答他。這個都是妄語。或者我向他們提問,他們回答我。「皆犯不可悔」,都是犯大妄語,不通懺悔,用作法懺無法懺悔清凈

 

【若本欲言羅漢誤言阿那含者,犯中可悔;】

底下講這個中可悔,如果本來自己打妄語,前面的動機是想:「我成就羅漢了。」但是說出來的時候就說誤了,說自己是阿那含。本來心裡面想著要說自己是四果,然後說出來是三果,這樣是犯中可悔。中可悔就是無作戒體沒有全破,還可以用作法懺悔清凈。為什麼是中可悔?因為未遂本心故也,他本來的心沒有完全滿願。

【余亦如是犯。】

其他的,乃至於你本來想說自己是阿那含,說出來說自己是斯陀含;本來想說自己是斯陀含,說出來說自己是須陀洹;這樣子都是犯中可悔。

底下就是講,雖然沒有開口說你成就聖果了,但是你的行為,你的動作表示,暗示人家你是成就聖果了。這樣子犯中可悔。為什麼犯中可悔呢?因為是未了了故,沒有了了分明地告訴人家,但是還是犯,還是無作戒體有垢污,有損壞。

【若優婆塞,人問言:「汝得道耶?」若默然、若以相示者,皆犯中可悔。】

四分律》上說,若比丘檀越言:「數受汝食者,是阿羅漢。」檀越問之便默然,不了了故,犯中罪,犯中品可悔罪。這個比丘為了得到名聞利養,他故意地跟那些供養食物檀越說:「多次接受你們供養那個人已經成就羅漢了。」其實就是暗示人家是他自己成阿羅漢了。然後這個檀越想問清楚,就問他,問他的時候就默然,不說話。默然其實還是一個暗示,但是沒有了了分明,所以是犯中罪。

若有檀越比丘言:「大德,是阿羅漢者脫僧伽梨衣。」比丘即脫,現相不語,犯中罪。而這個信眾故意地去試他,就跟他說:「大德如果你確實已經證得羅漢,把你的僧伽梨衣脫下來。」比丘說話就把僧伽梨衣脫下來了。這樣子雖然沒有說,但是現了這個相,所以也是犯中品可悔罪,犯中罪。

若謂言:是阿羅漢請著衣,或請坐,或言請起,請上閣,請下樓,等等這些語言,就是這個信眾樣子地向比丘說,「彼比丘作現相不語者,一切犯中罪。」暗示對方,但是沒有了了分明地說,這樣子也是犯中罪。

《十誦律》第52卷上面說:若問:「汝得果否?」行者爾時中有菴摩羅果、瞻婆果,等等果。因是故言:「我得果。」得中品罪。就是故意模糊不清去混淆這個概念,明明知道對方問他,你得成就果位了嗎?但是這個人,這個比丘,或者這個修行人手裡面剛好有一水果,菴摩羅果,或者瞻婆果,或者是其它的蘋果,他故意就說我得到果了,混淆這個概念,這樣子暗示人家,也是得中品罪。

【乃至言旋風土鬼來至我所者,犯中可悔。】

「旋風土鬼」,也就是一般的那些孤魂野鬼,他們來的時候就有一陣旋風。這些鬼道眾生次於前面的那些羅剎鬼,乃至於夜叉鬼那些,比他們要次等,所以結罪就比較低一點,是犯中可悔罪。

《十誦律》上面還有更詳盡地說中可悔,就是說:「未得外凡別總相念,妄言已得;戒未清凈妄言持戒清凈;未曾讀誦經典妄言讀誦等,並犯中可悔罪。」

外凡、內凡,聲聞修行的道次第,修道的階位,在初果以前有七種加行位,或者說是三資糧位,四加行位,反正總共是七種就是了。前面的三種稱為外凡位,後面的四種稱為內凡位。大乘的說又有不同,我們這里說小乘。前面的三種說外凡位就是五停心觀、別相念處、總相念處。五停心觀是:1、貪欲眾生不凈觀;2、嗔恚眾生慈悲觀;3、愚痴眾生因緣觀;4、散亂眾生數息觀;5、障重眾生念佛觀。第五種有不同,有些說是執著眾生修空觀,這樣子稱為五停心觀。別相念處,個別個別而修。總相念處,一時俱修。這樣子是稱為外凡位。後面的四種加行位是:煖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這樣子稱為內凡位。

這些如果是妄言已得外凡位,這樣子是犯中品可悔罪。

 

五緣成犯

總而言之,這個犯妄語戒,要件是五緣成犯。我們前面已經知道了殺戒是五緣成犯;盜戒是六緣成犯;邪淫戒是三緣成犯;妄語戒是五緣成犯:

一、所向人。他所說對象是人。

二、是人想。自己心裡面也確定,聽我講話的是人。

三、有欺誑心。起了一個欺騙他的念頭,想貪求名聞利養,所以打大妄語

四、說重具。說重具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犯那些不通懺悔的罪,犯那些大妄語罪。比方說,自己沒有證,但是妄言已經證得羅漢證得菩薩,乃至於見到天龍鬼神這些來到我所,這樣子都是重具。

五、前人領解。聽你說那個人領會了,他理解了,沒有會錯意,明白你在你自己得果位了。如果前人他沒有聽清楚,還是緣缺,還是支缺,緣不足,所以還是沒有完全破。如果五緣都具足了,都成就了,就是犯不可悔罪。

底下也是說那些犯可悔罪的,前面是講那些證聖道,我們在家的居士一般是不會犯,不會那麼狂妄,說:「我成就聖道了,成就四禪八定了。」這些還是不會說,但是底下這些可能就會說了

【若優婆塞,實聞而言不聞,】

聽到了說沒有聽到。

【實見而言不見,】

見到了說沒見到。顛倒說,歪曲說。

【疑有而言無,無而言有,如是等妄語皆犯可悔。】

有一些,比方說兩舌、惡口、綺語,這些都是犯可悔罪,但是還沒有完全地失去戒體。雖然說他是可悔,並不是說他沒有性罪,自性罪是一定有的,而且他傷害眾生很重的話,也一定是會要償報的。

在《六度集經》上面講了一個釋迦牟尼佛因地做菩薩菩薩道的時候的公案。《六度集經》就是講釋迦如來因地做菩薩本生故事,那個裡面是將菩薩修行六度的那些故事會集起來,總共有八卷,有很多故事都是非常感人,能夠體現釋迦牟尼佛因地行菩薩道,一切都為了救度眾生

有一個理家本生,內是菩薩外在示現是一個大理財家。他很會做生意,很會賺錢,是一個大富長者,積財巨億,敬奉三寶,慈向眾生財富很多,然後信仰三寶,以慈悲心對待一切眾生,並且經常放生

有一次去到市場,看到一個非常大的大甲魚。他看到這個甲魚眼淚汪汪很可憐,就問賣的人:「這個賣多少錢?」

賣的人就故意抬高價錢,知道他很有錢,經常買東西放生,故意刺激他說:「如果你不買,我就殺了它,我自己煮來吃。」

菩薩很有慈悲心,他就不惜代價把大甲魚買下來了。回到家裡面,給它洗乾淨傷口,然後就到河邊去放生。看到大甲魚慢慢地游向大河去了,他就在河邊以大慈悲心,大菩提心發大誓願說:「願一切餓鬼道的眾生人間牢獄裡面的囚犯都能夠早日獲得赦免,願我有能力幫助他們,好像今天這個大甲魚得到救度一樣。願我能夠為旱作潤,為漂作筏,為病作醫。」病人有病苦,願我能夠作醫生,能夠幫助他們;那個漂流在水中的痛苦眾生,願我能夠成為一個竹筏和船來救度他們;黑暗中的眾生,願我能夠成為燈;大旱乾枯沒有雨水,願我能夠成為雨水來滋潤他們;願我當來能夠作佛度彼眾生,這樣子發了菩提心

隔了一段時間,突然半夜的時候聽到門有很大的響聲,很奇怪,他就爬起來,睡眼朦朧,就開門看看到底是什麼。一看,是原來他放生的大甲魚來了,大甲魚用嘴拚命地咬他的木門,咬得很響。所以他就很奇怪,正要開口問大甲魚是怎麼回事,這個甲魚就開口說人話了,說:「恩人,我非常感謝你!所以我為了報恩的緣故,特別回來告訴你,明天黃昏的時候會有一場大洪水來到,很多地方都會被淹沒,所以請恩人能夠早一點准備一艘船。明天黃昏的時候我會再爬到你家門口來,我來給你帶路,帶領你這個船順利地到達安全的地方。」

商主菩薩聽到以後就很感謝甲魚,他很有慈悲心,馬上把衣服披好,連夜趕到皇宮裡面去告訴國王國王很相信這個菩薩,覺得這個大商主平時都是很有信用的,不會打妄語,不會戲弄大家,所以也馬上盡量地指揮國民,讓大家往高的地方搬。

果然到黃昏的時候,大洪水泛濫過來了。商主菩薩就已經准備好一艘船,大甲魚也游過來給商主菩薩帶路,告訴他怎麼脫離這個險境。一路都遇到洪水泛濫,在水中就見到一條蛇,這蛇本來是不怕水的,但是大洪水它也很畏懼,所以這條也就求救命,然後商主菩薩就把蛇也救上船來。又劃了一段,又見到一隻狐狸,又把狐狸救上來。前面救這兩個動物甲魚都點頭表示同意。

後面又看到一個人,已經淹沒在水中了,水已經淹到他的脖子,兩手在水中撲騰,大喊救命。菩薩生起慈悲心了,把船劃到那裡要去救度他。大甲魚跟他說:「看樣子啊,那是一個忘恩負義、背信棄義、寡情寡義的人,你最好不要幫他。」菩薩不高興,說:「哎呀,動物能救人就能救了?不行,還是要把他救上來。」大甲魚說:「你以後一定會後悔的。」這樣說了一句。還是搖搖頭,繼續給他帶路。

一直帶到很安全的地方以後,大甲魚就告辭說:「你已經到達安全的地方,所以我要向恩人告辭。」菩薩對大甲魚說:「好,非常感謝你,希望我成佛的時候能夠早一點度化你。」大甲魚也就告辭而退,接著蛇和狐狸也都告退了。這個人沒有什麼地方去,就跟著商主菩薩一起行動。

到了第三天,狐狸突然回來找商主菩薩,它對商主菩薩說:「恩人啊,因為我非常感恩救了我的命,所以我一直以精誠心祈求諸佛菩薩天地鬼神讓我能夠報答你。所以以我精誠心緣故,我去找一個地方安身,因為狐狸要打洞嘛,哪裡知道我打下去,就發現土裡面有很久以前的人埋藏了一百斤很名貴的紫磨金。我非常地感謝恩人,為了報恩,所以把這一百斤紫磨金全部獻給恩人。」

狐狸就帶菩薩商主和從水裡面救上來的那個人一起去那個地方,挖到了紫磨金百斤。並且狐狸菩薩商主說:「你放心,這個地方不是墳墓也不家宅,所以這個紫磨金不是有主物,而是無主物,也不是我狐狸搶劫得來的,是我以至誠心感得的,我來報恩的,是凈財,是無主物,所以請菩薩商主能夠接受。」

菩薩商主就想,紫磨金埋藏在這里沒有起什麼用,不如我拿這些紫磨金來救度那些貧困的眾生他就答應了。答應了以後,他就回到家裡去。但是在水上救起來的那個漂人起了貪心他說:「哎呀,我們一起拿到的這個紫磨金,見者有份,你要給我一半。」

菩薩就說:「那個紫磨金我是要拿去救度眾生,不是我自己享用的。」然後就給他十斤。

漂人果然忘恩負義,就到官府去告發。就打妄語,故意歪曲說:「跟我一起住的那個人去挖掘大富人墳墓,因為大富人可能沒有什麼後代,所以那個墳墓很久都沒有人拜祭也沒有人保護,這個財產應該是屬於國家的,但是跟我一起住的那個人就偷偷地去盜墓,把紫磨金偷了一百斤放在他家去了。」官府信以為真就去搜查,果然搜出來,然後就把菩薩商主關在監獄裡面。

狐狸就很著急了:「我本來想來報恩,但是哪裡知道我害了他,讓他有牢獄之災。」它就去找那條蛇說:「哎呀,怎麼辦呢?我們怎麼能夠把他救出來呢?」

蛇說:「你不要著急,我有方法。」蛇就用嘴銜著一塊葯材,晚上的時候游到監獄裡面去了

蛇也開口說人話,就對菩薩商主說:「請你不要憂慮我很快可以救度你出去。明天太子會中毒,你拿了這個葯就能治好他的病,國王一定會賞賜你,就能夠把你放出來。」

果然,第二天太子在花園裡面遊玩的時候,給一條蛇咬了,生命垂危。太醫和所有的醫生都治不好國王就很焦慮太子命在旦夕,就張榜告示全國說:「哪個人有本事能夠把我太子救活,我就他做宰相。」

大家互相議論,菩薩商主在監獄裡面也就聽說,馬上自告奮勇地說:「我有辦法可以治好。」果然他用那條蛇拿來的葯材一敷,太子好了。所以國王把他放出來,因為前面說了誰能治就請他做宰相,然後菩薩商主就把整個經過告訴國王國王就懲罰這個漂人。

人有時候因為貪嗔痴很嚴重的緣故,甚至於比動物都還要背信棄義,還要惡毒這是說那個漂人犯妄語,雖然他沒有說他證聖果,但是他這種妄語,因為傷害比較大,所以犯的自性罪也是比較重。

佛陀在《六度集經》上面跟著就說:「這個大理財家就是我(釋迦佛)的前身,當時的國王就是現在的彌勒菩薩,當時的甲魚就是現在的阿難尊者,當時的狐狸就是現在的舍利尊者,當時的蛇就是現在的目犍連尊者,當時的漂人就是現在的提婆達多。」所以任何時候都要能夠有誠信,不要打妄語

【若發心妄語,未言者,犯下可悔;】

心裡面已經動念了,為了騙取那些名聞利養,想打妄語,但是還沒有開口說,這樣子下品的可悔罪。因為這個五緣成犯,緣不具。因為他沒開口說,有欺誑心,所向的是人,並且是人想,但是第四、第五沒有,沒有說重具,因為沒有說出來,所以前人沒有領解,這個五緣不具備,所以犯的是下可悔。

【言而不盡意者,犯中可悔;】

說了,但是沒有說透,模模糊糊,暗示人家,也說了一部分,言不盡意。這樣子所犯的是中品可悔罪。

【若向人自言得道者,便犯不可悔。】

如果你沒有成就聖道,妄言說:「我已經是成就聖道了。」就犯不可悔。事實這是略說,因為要五緣:人,人想,起欺誑心,說重具,前人領解,這個五緣都具備,就一定是犯不可悔了。

 

開緣有四

底下就說是開緣,有一情況底下是不算犯妄語戒。

【若狂、若心亂、】

如果是瘋狂的時候,或者是心裡面非常亂,迷糊,好像病得很嚴重,胡言亂語的時候。

【不覺語者,無犯。】

這個是說四種開緣,這個四種開緣都是無犯。

一、向人說證果法,不言自證。是有說那個證果法,怎樣子成就聖道,但是他並沒有暗示也沒有說自己證得了聖果法。這樣子是無犯。能夠告訴人家,開示人家,依佛菩薩的聖言量來說法,來開示大眾,這樣子是無犯。

二、誤說。本來他的起心動念是想說其它事情,但是這個話說太快了,說溜了,說得很順溜,然後脫口而出,他的意思不是要表達這個意思,是誤說,這樣子是無犯。

三、戲笑說。就是故意開玩笑,對方也知道他是開玩笑的,這樣子是無犯。

四、狂亂壞心。因為瘋狂了,因為精神病,因為心很混亂了,因為心迷失了,這樣子亂說一氣,說自己成就聖道,說自己見天、見天人或者是見什麼龍、神,這一都是無犯。

我們今天就說到此地,大家一起迴向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