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法師:從出世與入世的背景談廿一世紀的佛教(了意法師)

從出世與入世的背景談廿一世紀的佛教

了意法師

(2000年7月24日)
 
很高興在這里跟大家分享我學佛的一些經驗。來之前,我比較惶恐,不知道在台灣學習的佛教文化會不會對大家有幫助。這兩天通過與大家一起學習,我認為我們的思想、對學習的內在渴求以及對佛法信念是非常一致的,因而我很有信心在這里與大家一起來談論佛法

我們走進山門都會看到生活夏令營宗旨是提倡「覺悟人生,奉獻人生」這樣一種精神老和尚開示的時候,對這個八個字解釋得非常好,他講覺悟智慧,奉獻是慈悲覺悟人生就是使自己的內心具有生命真實意義,奉獻人生是使一切眾生精神世界都能覺醒。在這幾天里,我看到了未來中國佛教復興的真正希望,因為我看到了政府部門各級領導層的支持,看到了居士、大護法們有力的護持。再者,就是我們擁有非常大的資源。這些資源是祖師大德們留在我這塊土地的,象昨天大家去的臨濟寺,我們現處的柏林寺是當年趙州禪師弘法的道場,都留有非常多的歷史和祖師大德們的訓示,可供我們學習。還有就是我在台灣看不到另外一種資源,你們這些非常優秀的青年人。在台灣要年輕人學佛是很辛苦的,我在台灣負責組織世界宗教青年會」,那些年輕人每天跟我討論的是他寵物是哪一隻網路上在流行什麼等類似的問題,與他們相處,我得千方百計想如何把佛法融合在裡面。但這幾天與你們相處,我發現你們的確很有深度,使我們的弘法工作要方便容易很多。師父和我們非常高興,未來佛教這塊土地上,一定會蒸蒸日上。

據講,前一陣子在大陸發生過非常嚴重的非正信宗教問題,去年台灣也嚴重。我們這次在北京見到了一位社科院的王博士,給了我一本「世界宗教研究中心」的雜志,我發現有一篇關於如何破除邪教的文章寫得非常好,提出了三個論點。一是要破除錯誤信仰,政府應制定明確的法律,讓正確信仰能夠順利、順暢地在社會上發展,而使錯誤信仰不要影響社會。二是多推廣正信的、對人類有幫助的宗教,讓正確信仰普及開來,讓人類留下的好的思想弘揚廣大,錯誤信仰就會慢慢消失。三是培養每個人善的念頭,使社會人心都向善,通過社會教育,人人都有服務他人、奉獻社會正確善念,整個社會就不會趨向於那種好奇、迷信宗教

我們靈鷲山無生道場,對護法善信們推廣的第一個理念,就是一念善心。一念善心眾生社會的影響力量不可思議的。《大智度論》里有個故事有一天,釋迦牟尼佛要去一個國家弘法,那個國家國王聽說佛陀只要到哪個國家,那個國家的人都會嚮往、敬仰佛陀他就擔心佛陀的威望、魅力超過了自己,於是下命令任何人都不供養佛陀,誰供養了就要罰五百塊錢佛陀到了那個國家後,結果沒有任何供養,挨家挨戶地托缽,就沒有人敢出來。最後,佛陀碰到了一對老夫婦,正要把一碗壞掉的粥倒掉,見到佛陀在他們面前托缽,便講:「佛啊,如果您不嫌棄的話,這碗粥就供養您吧!」。佛陀高興地接受了供養,並對他們說:「因為你這一念的善心,一念布施的心,你們來世將會到天界去享受你們的福報。」旁邊有位婆羅門,心想:這家做什麼,怎麼敢出來供養?聽到佛陀的話就反駁問:「供養一碗壞掉的粥,怎麼會擁有這么大福報呢?」佛就問那位婆羅門:「你這一生看過最特別的東西沒有?」婆羅門答說:「我看見過一棵大樹,它的樹蔭能夠庇蔭五百人。」佛說:「你知道這棵大樹是怎麼成長的呢?它的種子跟米那麼大,這么小的一粒種子,能長成這大的一棵樹,來庇蔭如此多人,更何況供養一碗粥,當然能得到很大福報。」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我每個人心存善念,就會社會產生很大的積極影響。因此,我其誠希望大家信仰過程中,能夠有好的老師,有好的心念來學習,在求道的路上更順利,別走很多冤枉路

大家喜歡提有關人間佛教的問題,我作為一個出家人在出世的學習及入世的工作上有經驗體會,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我是在大二的時候到靈鷲山上親近師父的,當時山上有一座小廟,有些象你們常見的小祠堂,還有一個山洞,師父就住洞里進行斷食閉關,沒有水,也沒食物,只有一菩薩在護關。上山之前,學長告訴我:「你知不知道有個花果山福地,水簾洞裡面住了一個和尚,是不吃東西的。」我出於好奇,就跟同學們上去拜訪師父師父見到我們說:「年輕人,你們來了,就走一走吧。」師父沒有特別理我們,我們就一直打坐,坐到晚上十點,覺得不能白來一趟,就去請師父講法,當天師父並沒有講很多的話。可是第二天,我們要走的時候,師父卻說:「我送你們兩個禮物。」當時一聽,我們覺得很慚愧,窮學生師父沒有供養師父還要給我們禮物。師父接著說:「有兩個重要的禮物。一個是,如果你們沒有辦法徹底了解覺悟條路的話,你們要做的是因果,因為把因果做好,生生世世就不害怕有討債的人找你麻煩也就是善因得善果。再一個是,如果你們想要追求無上的真理,你們除了做好因果之外,還要去做一個農夫要去播種,因為覺悟種子,就是未來的收成。」這個因果、播種的觀念,一直對我印象極深。

我跟師父出了家後,對什麼叫播種才有了真正的體會。因為,如果整個宇宙智慧是一個集體的意識大家都互相串連,就象網路一樣相關,那麼把你的學習、成就、了解的東西,可以去給一百個人、一萬人都學習知道,他們當中有些人的根性比我們要好,有一天那些人覺悟了,它會覺悟的果實,再回播到我們的身上,我們今天在這里學習,可以盡量地去播種,把覺悟道理遍灑在每位有緣人身上。

在台有很多大學生、知識分子出家我這幾天也聽說,這邊也有這樣的現象這是非常有希望的。我出家的時候,父親對我的支持、感動是很大的。我小的時候,媽媽就過世了,我想出家就擔心我爸的心臟病,於是我試著對爸爸講:「如果我出家,您會怎麼樣?」沒想到,我爸爸回答道:「你要出家,那你小學畢業的時候,就應該給我講,到了大學畢業以後才走,已浪費了很多社會資糧。我不圖你回報我什麼,你去深山裡修行,如果對社會有一貢獻,你快要被餓死、凍死,我也不會送去一粒米、一塊錢,你就不再來找我了。」後來,師父說:「你來出家,不錯啊。」我說:「不行,我爸爸有心臟病,萬一他有什麼三長兩短,我怎麼都賠不起。」師父說:「不會,如果你真的為利益眾生出家,他身體一定會健康的。」所以,我就毅然出了家,我的老父今年已八十幾歲了,身體還蠻健康的。

出家以後,我就非常忙,開始時做文化出版,出了佛教的書,後來又做了些社會公益的服務工作,被我家鄉佛堂居士知道了,傳到我爸那裡,他很贊成:「這樣很好,對社會貢獻。」三年前,我爸爸也在師父這里皈依了,因為他覺得自己的兒子好象也做點事,沒有在左右鄰居面前丟臉。可是,這幾年爸爸跟我說:「你還是好好修行吧。如果你整天忙忙碌碌,沒有好好地參悟、打坐,那你臨終時自己就沒有把握了,不象你哥哥姐姐他們都有兒女,可以幫他們辦理後事。你最好自己可以有把握,一個念頭可以超脫自己。」我父親的這些話,使我得到很大的啟發,就是在自己的覺悟人生、培養自我智慧上,要非常地認真;在面對社會大眾、奉獻人生上,要有一種強烈地使命感,這是我決定出家的一個很大的因素。當然,因緣很重要的,如師父的接引、環境的促成,這都出家的很多因緣和合。

師父教育我們的方法啟發性的,八萬四千法門都可以學,他找不同的老師來教導我們,但不管怎麼學,都歸納在戒、定、慧上。出家人要了解所有的戒律,並遵從受持。與你們在家人有關的戒律是三皈、五戒。三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就是皈依一個覺者;皈依法就是要學覺悟方法皈依僧就是皈依能夠帶領我們學習真理老師五戒是指殺、盜、淫、妄、酒不可做。殺戒就是要尊重別人的生命動物害怕被殺是因為過去曾傷害過其他生命;盜戒就是尊重別人的財產,常聽說誰家的東西又丟了,誰家又被偷劫了等等,恐怕是前世造的惡緣;淫戒就是要尊重別人的家庭,不要破壞別人的家庭幸福;妄戒就是不打妄語你不誠信別人,未來人就不會誠信你;酒戒就是不要讓自己迷惑,當你迷惑的時候,就會發生前面的四種行為。所以,五戒是我們在生生世世能夠有好的果報的一個很重要原則,大家不可以警覺出了家,首先要守沙彌十戒作用是由外而內、由內而外地去反省自己、訓練自己,為成為一個正式出家人作好準備。作為正式出家人比丘要守250條戒,比丘尼要守348條,還有最重要、最難守的戒是菩薩戒就是我們為利益眾生要做事情,在內心給自己一個什麼樣的規范。其實,只要你念念都為了利益別人,為了別人著想,不去傷害別人,你就是一個菩薩。而我們一般常人往往隨便動一個念頭,就是想占人家的便宜,或者自己想懈怠,這不好,不是菩薩應該有的行為。我們出家人生活,是通過戒律讓自己有一成就的范圍,我們不去侵犯別人,別人就會來侵犯我們,我們就可以創造一個好的環境,讓自己好修道,好好禪修。

什麼是禪修呢?答案有一個,就是安定身心,讓自己的心安定在正知正見上。舉一例子,我們山上有一個老法師,每天只睡兩個小時,如果超過了就罵自己:睡死了,睡死掉了!看得是非精進的。可是,有一天,我跟她、還有別外一個師兄三人一起去台北事情,在路上碰到了一個瘋子瘋子沖我們問了一個很奇怪的問題,那個老法師就很緊張,一直問:「怎麼辦?怎麼辦?」我就想了個辦法瘋子給支開了那時候我就想定是什麼?所以安定於每一個當下,安定於正知正見上,那才是真正的定。當然,這不是一蹴可成的。我記得跟師父出家的頭三年,還沒有象現在打禪七一類的安排,我是師父的第三個弟子,在那個時候,我們過著完全自由、也是完全不自由生活。所謂的自由是指師父對我們的具體修行沒有任何規定;所謂的不自由是因為師父只盯著我們三個出家的,我們每一個念頭都被師父抓得准準的。比方有一天,我心情不好,想著在這里整天被管,不如出去,師父見到我,也沒講什麼就說:「你如果要去做也不錯啊,但是,集體的力量可以創造大的事業成就更多的眾生,一個人是辦法做得到。」所以跟著師父,要非常小心自己的念頭,也正是在每一個念頭上修行這是出家這些年裡一個很大的心得。後來,隨著出家眾和在家的護法信士越來越多師父就有更多的方便給大家,你們今天學的馬哈息法是在我們靈鷲山學習過的其中一種禪修方法

佛陀時代,原始佛教最為普及,成就羅漢最多的禪修方法呼吸止觀法。呼吸止觀法是止於呼吸,然後觀自己的念念生滅,觀四念處、苦空無常道理,達到止觀雙運。這幾年,我們山上迎請了很多南傳上座部的成就者來教導我們學習這些方法就象師父講的,縱使你沒有從裡面參到什麼,至少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是有非常大的幫助。我們每個人都要呼吸,時時刻刻都是呼吸在一起的,走路、睡覺都可以用呼吸止觀法。早上師父給大家介紹的緬甸五種方法,都叫做呼吸止觀法,只是在呼吸的注意力重點不一樣,有的在腹部,有的在鼻尖,有的是注意呼吸過程,雖然位置不一樣,但都是讓我們的心在一地方,把心綁起來的一個方法。其實,這個方法就是注意你的那個觸,在十二因緣裡面講,觸下來就是受想。在阿羅漢成就裡面,重要的就是滅受想,開始體會觸,從觸的裡面發現覺變,受的裡面有生與滅,通過專心正定去觀察生滅的變化,最後,受也消失了,在生滅的當下,會看到那個不生滅的地方,看到不生滅,就會找到一個不生滅的世界這是呼吸法非常重要的重點。

有一簡單方法,是師父墳墓地里修行發現的一種寂靜修行方法,它與《楞嚴經》中的觀音菩薩修行法門比較接近。就是要聽聞內在的聲育,盡量了解聲音有多大、聲音的范圍、是誰在聽、聲音在那裡等等,這是一個寂靜修法,就是去聽取內在寂靜聲音,是師父一個很大的體會,我們不少法師也有較多的經驗,有機會大家可以參學。在我們禪修的過程中師父還利用機會安排我們打禪七,參話頭,象呼吸人是誰?或父母生前本來面目。參話頭很多人都掌握不好,往往參成話尾,就是念完以後,就開始邏輯思維哲學思考,想很多的道理這都是第六意識作用修行法門是很多很多,同歸方寸就是我所學般若法門,「八正道」的第一個就是正見,所以,學佛最重要的是正確見地當我們有了正確見地以後,我們就可以真正實踐生活禪。
老和尚生活禪的開示有一口訣要把信仰落實在生活上,要把修行落實在當下,要把佛法融入人間要把個人融入社會這是多麼有智慧的歸納,般若是什麼,就是具足空性的智慧,這也是生活真實意義。因為這個空性的智慧每個人本自具足的,不只是你打坐才有你想才有,而是你活著有,死了也有就象虛空一樣,誰見過什麼東西沒有放在虛空里?所以般若就象虛空,包含萬有。這樣的修行你必須遍布在你的生活的一切處才能夠修,這個法最簡單,但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不象你們早上打坐那麼痛苦。可是,如能每一念都提得起來,那隻有最精進的人才可能辦到。所以,生活禪要時時觀照這樣的自性

般若是沒有次第可分,沒有先後可分,勉強把它分一下有三個步驟,叫做見、修、行。見地就是要明明白白自己心的相貌,認識這個法身,要明白這個智慧法身佛經法身遍一切,我們要從生活上去觀察自己的每一個妄念,看到它的變化與不變化的東西當我們認識到這個永恆不變而且遍布在一切處的東西時,就是我們的正見開始,開始有了正確看法。修就是去熟悉我們的法身,就是常常要訓練,以前講要選一個僻靜無人的地方,現在可以培養當下,就象有些年輕人一上網就是兩三個小時,出來還說我什麼事都沒做,看網路的時候,就是觀察它的如夢如幻。行就是我們慢慢了解這個法身,看到它的生與滅的狀況就象呼吸止觀法所提到的在生與滅裡面可以見到不生滅,般若修行也可以在見地堅固之後,去見到這個無生東西這就是禪修。我們每個人有一不講「我」、「我的東西」等等,整天都在「我」上,要破除我執,把自己奉獻出來是最快的捷經,所以,要把個人融入社會這一切正是我們所學習的生活禪的啊!

我們再來談談智慧平常我們在世俗學問上的精通,那不叫智慧,那叫世間聰明。而能透徹宇宙方法、一切知識、一切現象的本質,才是真正的智慧才可以解脫我們的身心。記得有一年,山上來了一群台灣清華大學的物理學博士,我連忙去找師父:「師父來了一群博士,我們趕緊去接引他們吧。」師父很認真地說:「這群博士一定是最固執的,等他們來找我吧。」因為在那群博士學問里,就只有他們所熟知的那個世界,而真正的博士應該是把所學的與其他的學問能融合起來,才有可能看到科學全方位的資訊。所以,智慧是透徹宇宙人生宇宙實相的本質。

心經》里講「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是在講質與能不滅定律,就是質與能可以互換,也即精神世界物質世界是可以互換的。因此,大家如果能夠好好學禪定就可以轉變很多社會現象。佛在《圓覺經》里講到十二位菩薩修行方法可以用來指導我們的修行。《楞嚴經》告訴了我們什麼是真心、妄心,如何解決修行尤其是禪定時所碰到的問題,可以作為我修行的指南。所以你們不用擔心,師你教了你們馬哈息法,師父台灣了,你們一樣可以繼續修學,因為佛在這里,經典在這里,還有善知識在這里。

佛在《華嚴經》里告訴了我們佛國的世界那是多麼地浩瀚、多麼地偉大,佛說世界象螺旋狀,有世界象銀河狀,有世界象三角形狀。佛把宇宙看得清清楚楚。我年輕時去過莫斯科,聽講那裡有一科學家在研究天文,就是以《華嚴經》作為他們的根據,因為《華嚴經》講了整個大宇宙現象。佛在《妙法蓮華經》里則告訴了我們怎樣成佛佛陀記了每一位弟子都能成佛,但要先供養多少億恆河沙諸佛這就告訴我們大家要成佛,就應該奉獻人生

我們扼要談了些佛教戒律佛經,現在我們再看看論。祖師大德的論著是非常多的,我在此僅談談唯識方面的論著,主要有《八十規矩頌》、《百法明門論》、《成唯識論》,這些論是完整的東方心理學教材,而且把人解剖得非常清楚。它把宇宙現象分成一百種,其中九十四種是有為法,六種是無為法。我們分析清楚了,就知道自己在想什麼。有些西方心理學家,通過學習常常會寫出「如何把佛學用在心理學上」這樣題目的論文,可見有其很好的影響,我覺得唯識系統是我們大乘學佛者、佛弟子應該學習的課目。

以上談的是我在世間對經律論、戒定慧的學習體會,下面我再講講在入世上是如何應用的。

我答應師父世界宗教博物館籌建工作是在我完全不知道什麼叫做博物館的情況下一不小心答應的。有一年,師父把我們都召集到客堂講:「我們應該為社會做點事情。」於是,就安排有人去募化,有人去辦活動,最後安排我去籌建世界宗教博物館。在此之前,我跟師父參觀過「松花江海洋博物館」,博物館里的每個水池上寫著松花江什麼魚,這是我對博物館的唯一印象。所以,師父安排我做博物館時,我認為這個工作應該很容易,就毫不猶豫地說:「好,我負責。」於是就去拜訪一些博物館界的專家。第一個拜訪的是台灣故宮博物院的院長他說你們辦不起的,你們把廟賣了也都辦不起。後來拜訪了台灣歌劇院、戲劇院的院長他也是同樣的說法。我受到了打擊,真的那麼難嗎?就想到國外去看看,便跟著師父到全世界去拜訪。有傳統的博物館,有科學的博物館,看了歐美的、日本的、韓國的,幾乎跑了個遍。結果師父發話了:「美國都會博物館加上迪斯尼公園的結合體,就是我要的世界宗教博物館。」由此看來更難了,這個博物館簡單傳統藝術再加科技。但我學過的一些管理經驗告訴我只要你目標有百分之百的信心,那你就成功了。因此,我就堅決目標具足信心開始去做

這是我入世生活的第一步,先確定自己要做什麼事,並覺得這些事情意義。因為通過宗教博物館使人們容易了解有關的知識,選擇自己適合的、正確信仰。所以,我認為做博物館是非常有意義的,就開始認真做了起來,前後算起來已十年了。師父講:「做博物館最珍貴的是那個過程。」因為這需要很多錢,所以搞得大家很苦;但苦中必定有樂,你跟人家募捐一百塊錢是很偉大的,你要把他的一念善心呼喚起來,一般人寧可買一個玩具給他孩子,也不願意捐一百塊錢,他捐出來後,他還開始監督你有沒有做好,這也既是一種互相提攜,同時也變成了更多人關心我們做這件事

在這當中我學習了很多好的經驗有一心得師父安排我來起頭作籌備,還配了一些工作的夥伴。開始,我們用的是傳統管理觀念,分層負責;後來我發現,一個成功的領導者,應該擁有一群願意追隨你的人,而你根本不用領導、管理他們,而是他們心甘情願的去做事。量子力學有個定理就是這樣講的:不是只有一個正常的軌跡,不是只有順逆,而是一個范圍。你要創造一個范圍,這個范圍的能量你要創造得好,那它的能量就很大。因此,作為一個領導,你要把環境創造好,讓大家對理想充滿了希望,很甘願地去做事,而且還要處理好團體內部的關係,使大家保持一個平衡的態勢。要成為一個成功的領導者,一定要具足充分的資訊,如果有偏差的資訊,就會做錯誤的決策。現在領導不好當,因為資訊太快了,尤其是網路時代。我們有兩個秘書在看網路,然後告訴我宗教發生了什麼事情。因為我要把這個博物館做好,就要了解別人的宗教忌諱,使每一個宗教做到非常的和諧,還要不能太落伍,在很多創意上,要跟上時代,體現出現代科技的發展。作為一個經營者,一定要有正確心態,首先要對你目標尤其是這種長期的工程,要有耐心,不能英雄氣短,做到一半就不做了,再怎麼辛苦,也要去完成它。再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人關係你要愛心、有慈悲心,要常反省自己。
講一個小故事。我們山上有法師,經常組織很多活動,要碰到很多人與事,就喜歡師父那個人怎麼樣、那件事如何之類的話。有一天,他跟師父走著講著,不小心撞到了牆,師父風趣地說:「你怎麼不趕緊講那個牆怎麼樣?」其實,很多事情,我們要反觀自己。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是要有謙卑心,就我來講,我上大學是學商業管理的,從不知道什麼叫博物館,也不知道對專家更要有謙卑的心,你一謙卑,專家就什麼都教給你。別看是在做一個博物館,除對技術、對各宗教要了解,還要對建築、對設計、對科技、對媒體要了解,所以真得很謙卑地去學習。在這點上師父做得特別好,記得我早期跟師父的時候,山上條件是很差的,信徒來時師父就把他的房間讓出來,自己住山洞,還幫信徒掛蚊帳、點蚊香。一個人越謙卑,他獲取的越多吃虧就是佔便宜,這是追求快樂人生口訣之一。

在做博物館的過程中我還學習了一些技術性較強的知識,包括對文化品、藝術品、收藏品的鑒賞等等。現代社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為使博物館能吸收更多的人,吸收更大量的資訊,博物館一定要有很前衛的科技,必須研究科技媒體,找到最好、最先進的東西,象幻想劇場、立體劇場。在歐美,這方面的博物館很流行,它可以用一個概念來做出一個博物館。比如以恐怖概念建成一個恐怖博物館,一進去簡直非常恐怖,每走一步隨時都會發生使你非常害怕事情,明明知道都是科技東西,是假的,但就是恐怖。在洛杉機有個以包容為主題的博物館,起到了一個教育的作用,比如,它在牆壁上有很多不同人種的圖像,並說明他們之間平常是怎麼對話,如果用包容的心態,又該是如何對話,還有把歷史倒回三十年,設想如果當時那場戰爭有了包容,歷史又會是怎麼樣等等,非常有趣。西方這種理念型的博物館,做得非常成功。

其實,博物館就是一個教育場所,這也正是師父要建這個博物館的一個觀念。各個宗教有不同的理念,如何把它們呈現出來,不是只有那個文物,特別是伊斯蘭教,根本不崇拜偶像,沒有神像,任何東西都沒有,他們認為他們的無所不在,就要用科技方法去呈現它的基本教育。資訊數字這是未來社會發展的趨勢,傳統的錄音、錄影等傳媒將要被「0」與「1」的世界而取代,所以,我們的博物館的所有資訊全部以數字化來呈現,這樣才能與全世界的資訊一致。很多人認為自己擁有的資訊,不給別人知道,會給自己帶來名利。現代的觀念則正好相反,你的知識分布得越普遍,你所得到的成就越高;你的資訊影響更多的人,才能使別人與你同步,這個共同的人群,就是你創業的基礎基因科學幾年中的發展也是非常迅猛的,已經在挑戰神學,神學認為上帝創造人,現在在實驗室里也可創造人與動物可以用豬肝的細胞去複製豬肝,而不用去殺一隻豬,可以用老鼠尾巴上的細胞,創造一隻老鼠。這已經給社會宗教倫理帶來了許多疑問,面對這些問題,在博物館里,我們都要努力去呈現,使科學宗教能並駕齊驅、互相為用,而不是彼此互相排斥。

有一個重大的體會是我跟師父跑了世界很多地方,做了些宗教之間和平交流方面的工作,深深感覺到只有勾通,才能了解;只有了解,才能和平。我們到了以色列,耶路撒冷是個很特別的地方,有猶太教、伊斯蘭教基督教,還有巴哈伊等新教,相處在一起,使人看到了一種不和諧裡面的和諧。我們到了土耳其,接待我們的是一個土耳其最大的宗教團體都是伊斯蘭教徒,他們很熱情,還請師父到回教大學裡去演講,師父跟他們談佛門里的戒律,因為回教徒也很講究戒,他們對股票、放高利貸、不是勞動得來的收入都很防範,我們稱贊他們持戒很好,大家相處就非常快樂。我們也去了印度,與錫克教進行過交流。通過交流,我深深感覺到,只要是正確信仰,而且是比較領袖級的人物,他們都非常地謙虛和包容,象一位天主教的負責人講:「你們做宗教博物館很好宗教交流很重要。」

全球佛教,我們也做了一些參訪。對日本佛教,我只想談兩點個人看法,並虔誠希望這兩點不要在大陸和台灣發生一是日本出家人可以結婚,這已失去了受人尊重的身分;二是他們是佛學而不學佛。每年有許多日本佛學博士在出很多佛學出版品,上個月我去東京大學見到了一位從台灣過去的佛學學生他說,他的教授講完《阿含經》里描述的那些阿羅漢們的神通變化,就說自己並不相信這些。可能是他學問很好,但他一定沒有去深入體驗、實踐,沒有做到解行並重。其實,佛學佛陀親自體驗以後講出來的,不能倒著走,學了佛學學佛,我們要實踐它,在生活中得到愛用,這才是學佛真正的意義,不要把佛學只當成一門學問

泰國緬甸斯里蘭卡國屬南傳佛教,政府都很支持佛教的發展,尤其是緬甸佛法,至少是一塊凈土。西方歐美國家盛行禪修,我發現師父在台灣的開示與在歐美的開示有些不一樣,台灣人比較關心家庭里的事情,而歐美人會思維、體會裡面認其地琢磨,很主動把握問題,而且認真地實踐。在南非,我們有一次特別的經驗,我們開著卡車裝上麵包去救濟那裡的黑人,結果他們講:「麵包是你們應該送來的,錢是應該捐來的,車子還應該留下來,請你們走路回去吧。」我們說:「沒有車,下次我們怎麼給你們送呢?」,他們就說:「沒關係,下次再說。」有個信徒講:「師父您不要來這里弘法,這些人那麼頑強難度。」師父講:「地藏菩薩地獄裡,地獄裡的眾生誰發一個善念,地藏菩薩就抓住機會,趕緊把他救出來。」類似的經歷我們還有些,從中我得到了很大的啟發與體會。

大家都知道善財童子的五十三參,善財發了菩提心,想要去追求宇宙人生真理,他的老師告訴他去參學,善財於是拜訪了五十三位老師。每一位老師都有不一樣的工作、不一樣的形態、不一樣的成就,甚至有船長科學家、妓女等,他從社會每一個側面去學,任何人都有值得學習的一面。當他去拜訪彌勒菩薩的時候,他已經覺得信心十足,彌勒菩薩就帶他去看彌勒樓閣,告訴他這是那一世行布施、度眾生成就世界,接著告訴下一成就世界,而前一世的美麗世界馬上就消失了,這么實際的諸多世界,當全部介紹完時,樓閣也不見了,當下就沒有了。善財就問彌勒菩薩:「這樣殊勝因緣是怎麼來的?怎麼這么多庄嚴世界又都消失了呢?」彌勒菩薩答:「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彌勒菩薩給善財的一個觀念是,所有的布施慈悲都是無相的、都是幻化的。最後,善財童子離開彌勒樓閣的時候,內心非常的豁達,他不但學習奉獻人生,而且學習不執著自己的奉獻。

你們參加這次夏令營學習了不少佛法,回去如何運用到生活中呢?答案是向普賢菩薩學習。普賢菩薩表法大行,行就是實踐的意思,普賢菩薩騎著大象,表示很能走。善財見到普賢菩薩時,看到的是菩薩身上每一個毛孔就是一個佛國世界,如此庄嚴,如此偉大,就想去做普賢他就一步一個腳印,每踏出一步,每實踐一個菩薩道,他就進入普賢菩薩的一個毛孔,充滿在一法身世界中,最後,他整個融入在普賢菩薩的法耳里,善財就變成普賢普賢就是善財。這個時候普賢菩薩就告訴善財童子:我今天有如此大的功德,得益於我實踐了十大願力。普賢十大願是: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從生;十者普皆回問。所謂禮敬諸佛,就是要我們對一切過去佛、未來佛,對盡虛空、遍法界的所有眾生都要隨時恭敬。稱贊如來,就是不能口出惡言,而要口吐蓮花,對一切眾生虛空大加讚歎。常隨佛學,就是要常跟著善知識學習,有佛法地方常去學習。請佛住世,由於一個成就者,只有在因緣具足才會留住世間。我們大家要對那些長老大德常祈禱:「老和尚慈悲長壽。」對照普賢菩薩十大願,希望大家能夠身體力行。

去年台灣大地震災情很嚴重,台灣有許多年輕人表現得非常好,有的拿著擔架,幫助抬傷員,有的幫助駕駛車輛,有的在倒塌的樓群里幫助找人。我知道有位軍人,他的哥哥姐姐爸爸媽媽全部被壓死了,他從部隊里返回時非常傷心,但馬上加入救急開車。這是一種願力,對眾生的一種願力,我們要用願力轉化我們的業力也就是用願力化解我們輪迴力量

以上是把佛法用在做博物館上的一點心得。回到佛教的基本教義,還是簡單的「慈悲智慧」四個字。沒有智慧慈悲,會糾纏不清智慧是不變的空性,從這個空性裡面,產生慈悲力量,這個慈悲就會隨著眾生的需要來應化、顯發。這就隨緣隨緣而不變,不變而隨緣,這便是緣起性空的道理,這便是佛法的基本教義

最後介紹一下台灣佛教入世部分及人間佛教部分的情況台灣有座很有名氣的慈濟醫院,他們是在做濟貧救濟工作,蓋醫院、蓋醫學院、蓋宿舍、蓋學校,也做賑災工作慈濟醫院有兩百萬會員,每一會員每月捐壹佰元錢來支持慈善機構,證嚴法師的經營理念是:「以戒為制度,以愛為管理。」另有一道場,以蓋大學、辦教育為主;也有文化藝術為主的;還有專門禪修的道場,多數都是社會公益與道場內在修行相結合。在這些比較大的團體里,居士護法與教育做得非常不錯。特別是一些有錢人的少奶奶,在沒有學佛之前,她們比誰的鑽石更大學佛之後,她們則比誰服務更多,使這些少奶奶走向一個純樸的生活這是比較成功的。我認為在台佛教里,對中間層婦女的教導是很好的,這些婦女不上班,整天不是摸麻將,就是比名牌,她們能走向社會公益,反而覺得很感恩能把先生掙的錢百分之幾提出來,為先生和家人福田,說明她們在社會中還有作用。另外,佛教募捐的過程也是很好的,公益事業很重要的是社會形象社會上人支持道場事業也會監督道場事業,看是不是真的社會事情,所以佛教機構對媒體,對企業管理知識要了解精通。台灣佛教較多參與國際性的活動,法師們對語言、外語能力的加強與訓練是比較重視的。台灣佛教有一個趨勢是對戒律的重新重視,早些年,台灣注重發展而忽視了戒法,其實佛教多麼昌盛,佛門的根還是戒律。前幾年密宗在台灣比較盛行,大概是大家都很好奇,完全接受外來的,好奇之後就緩過來重新穩定,目前還是顯宗最為普遍,尤其是禪宗凈土宗台灣企業家很忙,為他們辦的「企業一日禪」等禪學活動,也比較普遍。總之,台灣佛教是很興盛的,總體是往上提高的,但修行深度還不夠,多數佛教喜歡布施、求灌頂、找法門,而能認真地學,定下來修道的,還不算太多

面對二十一世紀的來臨,佛教為人類奉獻什麼?我們新世紀、新時代人類為後代留下什麼東西呢?我們這次從北京過來,看到是很嚴重的飛沙走石,生態環境非常惡劣。台灣生態環境的破壞也很嚴重,就是由於大量開發土地、不注重環保所造成的。外國人來台灣,常常喜歡到海灘,他們認為台灣很好,景色也漂亮,但海邊上的垃圾撿都撿不完,心裡很是難過。還有空氣的污染,這是人類所面臨的共同現狀。要知道大自然會反抗,所以,在還沒大自然的抗議淹沒之前,我們要重視環保。佛法講不要浪費資源,要有惜福觀念這是我們要注意、要重視的地方。在寺廟里,大家生活比較簡單節約,會使環境產生良性循環。大家有了因果觀念,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規律,就要不斷地播好的種子,創造美好未來

我們要有積極的人生觀,多把自己好的東西分享給別人,分享得越多,循環的力量就越大。在美國現在有十幾歲、二十幾歲、三十幾歲的億萬富翁台灣也是的,一代新人換舊人,有錢的人都是那些電子貴族,他們攢了很多的錢,到了四十歲就退休了,但不知道怎麼利用他們的金錢不像香港的旭日集團知道正確利用資金。所以要有因果概念要有積極播撒覺悟種子概念,這才是積極的人生觀。

講到環保,不只是生態環境的環保,更重要的是心靈的環保。由於質能互變,物質精神的互換,那麼,心靈污染了,環境一定被污染。《華嚴經》講「眾生心凈則國土凈」,如果我們的心靈是非常的明朗、明白,具有充分的智慧力與慈悲力,那麼整個生態就會純凈。心靈環保做好了就會產生好的良性循環,生態環保就會好起來。師父香港提倡的宇宙環保意義十分廣闊,因為整個器世界,這個宇宙物質世界,內在有一種和諧、平衡的力量地球上能散發出好的意念、形態,就可防範星球、慧星碰撞的可能性,或者延緩地球自身的成、住、壞、空。去年,師父帶我們參加了南非召開的主題為「宗教科學」的會議,師父總結講:「科學最原始的思考,是為了創造人類利益讓我們生活品質環境品質得以提升。可是目前的發展,不是為了人類利益,而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然後開始不斷彼此破壞。如何讓科學回到原來的出發點?那就要靠宗教力量心靈力量,如果把科學當成一個圈來打,只有宗教能把它帶到本壘去。」當時,在座的科學家都啞雀無聲,然後,主持人講:「心道法師,你已經用那個宗教的棒球棒,將那個科學打回到本壘去了。」因此,科學的發展,必須要心靈力量要有正信、正念。否則,科學將會給人類帶來一些毀滅的力量——環境的破壞,生態的破壞……有一天複製人的出現將是更為嚴重,惡念複製惡念,善念複製善念。可見心靈的教育是非常的重要,不過佛教認為萬事都是業力而造,雖然複製的人外貌長相一致,但記憶靈魂是不一樣的。所以,二十一世紀人類,要特別重視能解決人生真相佛法

幾天,我們出進柏林寺的雲水樓,有一幅門簾偈子是這樣寫的:「百城煙水終歸彌勒之樓,一宿因緣誰識曹溪之路。」彌勒樓閣是非庄嚴,具有菩薩慈悲力的,但只是幻化離相的世界。曹溪是六祖惠能大師弘法的道場,認識曹溪之路,就是要我們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大家在寺里可住上七宿,希望你們能認識曹溪之路,離開自己的執著,要無目的布施無相慈悲。大家要學覺悟人生要有彌勒樓閣精神,要識曹溪之路,進而到社會上去奉獻人生好好的上路吧!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