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法師:人生的四種思維(凈因法師)

人生四種思維

凈因法師

(2010年7月25日上午於文殊閣)
 
主持人明傑法師:各位營員,大家上午好!作為法師學生我現在很榮幸地向各位介紹凈因法師。凈因法師1982年出家,先後就讀於南京中國佛學院棲霞山分院和北京中國佛學院。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受中國佛教協會趙朴初會長的委派,到佛教國家斯里蘭卡留學,法師斯里蘭卡的克拉尼亞大學取得文學碩士和哲學碩士。之後又遠赴英國,在英國的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取得博士學位。現在法師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的總監。昨天我們講到了,對於香港大學這樣的一所國際知名的學校里邊,有這樣的一個研究佛教機構,而且它的發展勢頭非常好,法師可以說是投入了非常大的心力。同時法師也積極地在香港和大陸從事於弘法的工作。比如說在一報紙和雜志上開闢專欄,同時還出版一些佛教方面的著作。應該說凈因法師是對柏林禪寺生活夏令營支持最大的一位法師。自從第一屆我們舉辦生活夏令營的時候,法師就來為我做法布施為我們做佛學講座。之後無論多忙,只要我們邀請法師來,法師都非常慈悲地趕來柏林禪寺,跟大家結緣。他今天給我們講座的題目是《人生四種思維》。現在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來歡迎凈因法師

從農業社會進步到工業社會信息社會人類都是處於智商時代,即左腦時代,推崇「知識就是力量」。然而,進入二十一世紀,一個「右腦時代」已經悄然來臨,人類進入情商時代,即右腦時代。盡管在信息時代標榜的「左腦」能力在今天的概念時代仍然必要,但是卻不再能滿足我們的需要。在信息時代曾經被低估、忽視的「右腦功能——悟性、創造性執著快樂感、探尋意義以及全局觀點,對一個人的成功與幸福,將顯得越來越重要,這就要求我們要有一種全新的思維。現在我先和大家做第一個游戲,看看大家對人腦的了解到什麼程度,人為什麼用右手寫字,而不左手

營 員:因為左腦發達所以用右手寫字。

凈因法師:左腦發達和右手有什麼關系呢?

營 員:好像科學研究發現,一般左腦發達就用右手。

凈因法師:嗯,好像你的答案正確的,明傑法師給他發今天的第一份獎品。

確實是如此,早在一百年前,有一位鐵道建築工人工作發生了意外,一根小木棍從他的左眼刺入,刺穿右腦。萬幸的是,經過精心的治療,他身體康復良好,行動自如。所不同的是,意外之前他是位非常熱情、活躍、進取的人,而意外發生後,他失去了昔日的熱情,更無進取精神,對什麼事都缺少熱情。他的這一變化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研究,終於找到了答案這是右腦受損所致,進而發現人的大腦分為兩個半球,分別起著不同的作用

1.左腦控制右半側身體右腦控制左半側身體

2.左半球擅長語言、順序、邏輯和分析能力,右半球則是非線性的、直覺的和整體的;

3.左腦精於讀字面語意右腦精於讀懂話外音,譬如說宰相肚裡能行船」,依句子的字面意思,左腦就納悶,怎麼可能有這么大的肚子,是不是宰相的肚子有問題?這時,右腦會跟左腦解釋說,宰相併沒有可怕、異常的肚子,這句話是說他是個慷慨大方和仁慈的人

4.左腦分析細節,右腦考慮全局。

當然,即使完成一個最簡單的任務也需要大腦兩個半球同時運作。而那個建築工人意外前後在情緒上所發生的變化,恰恰正是管理情緒和創造力的右腦在受傷後沒有得到完全康復所致。

由以上分析不難理解,處於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才幹非常重要,這是一個人成功必備條件,然而僅僅有知識、能幹並不一定代表你理所當然會成功,因為在今天,知識、才幹僅僅是一個人成功的條件,而右腦如何善用這些條件,則成為一個人成功的關鍵

以《西遊記》為例,在西天取經的團隊中,看起來唐僧是最沒本事的人,他騰不了雲,駕不了霧,分不清人妖;要是肚子餓了,他只會說,「徒弟啊,我餓了,去化點齋吧」;如果沒有徒兒的幫忙,他甚至連水都喝不上很多人不太明白,如來佛祖為什麼要讓這樣一位老實人做老闆,而讓具有通天能力的孫悟空做跑腿?以前我也一直想不明白,今年十月,我參加了香港大學舉辦的「轉換型領導工作坊,在討論到經理(manager)與領頭人(leader)職能的異同時(見下表),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經理與領頭人職能要覽
 

經理/取經團隊ceo(孫悟空)領頭人/取經團隊領頭人(唐僧)
強調完成某件事的策略、結構與系統(emphasize tactics, structure and systems)強調事業背後的哲理與核心價值(emphasize philosophy, core values)
問如何與何時(ask how and when)問是什麼與為什麼(ask what and why)
有特定目標(have a short-term view)有共同目標(have shared goals)
把事件做正確(do things right)正確的事(do the right thing)
維持(maintain)發展(develop)
管理(administer)創新(innovate)
專註系統與結構(focus on system and structure)專註於人(focus on people)
依賴控制(rely on control)依賴信任(rely on trust)
關注點是工作效率(are interested in efficiency)關注點是事件的效用(are interested in effectiveness)

由上表可知,ceo與領頭人的職能確有不同。基於這種認識,好的取經團隊領頭人並非理所當然就是好的取經團隊ceo;反之,好的取經團隊ceo,並不一定就能勝任取經團隊領頭人之責。孫悟空業務能力強,能按時、按質、高效率地完成某個具體降妖除魔的任務,基本上還是屬於左腦管理的范疇,而唐僧正是因為有著「求取真經,利益華夏」的核心價值觀,才會有「若不天竺,終不東歸一步,寧可就西而死,豈歸東而生?」的決心,義無反顧地在「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復無水草」的大沙漠上西行求法他不拘一格,大膽使用各種「專業」人才他對真誠,關心團隊中的每一位成員,因而把大家緊緊團結在一起,向既定目標邁進。所有這一切,都屬於右腦管理的范疇,因而他成為一位合格的老闆

在我總結一下剛才討論的內容,左腦和右腦的分工不同,但左腦和右腦是一個整體,缺一不可。如果我們只用半個腦袋來思考問題,問題會層出不窮。譬如說,不少有權、有地位的人,掙的錢十輩子都用不完,但是他仍然不會滿足,因貪污腐化而身敗名裂原因簡單,因為他們只用左腦來思考問題,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顧眼前利益,不考慮前因後果;只見局部,而無全局觀念。反過來,一個人若只用右腦來思考問題,過於誇大精神力量,清高得有點不食人間煙火,脫離實際,生活也會得很苦。因此我們在強調對右腦進行訓練的同時,並不意味著貶低左腦在當今社會功用事實上,只有左、右腦並用,我們才會擁有完美思維。只因為以前我們太偏重於左腦的功用,所以人類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情商時代,我提醒大家重視對右腦的訓練,即強調思維的重要性,因為有什麼樣的思維就有什麼樣的人生。

也許在座的人會問:我們都是學生,接受高等教育,難道對自己的思維都不了解嗎?為了回答這一問題,我和大家做第二個游戲:失戀的感覺是什麼?

女營員:天像黑了一樣。

凈因法師:還有其他感覺嗎?

女營員:心很冷。

凈因法師:還有不同的感覺嗎?兩個女營員已發表了看法,再聽聽男營員的看法,好嗎?男生和女生的感覺可能不同。

女營員:心碎。

凈因法師:還有其他感覺嗎?都是暗無天日嗎?好,我明白你們女生的感覺了,男生可能會和你們不同。

男營員:痛苦、挫敗、自卑。

男營員:佔有慾,想掌控她但沒法實現。

凈因法師:怎麼你和女孩感覺一樣呢?有沒有和女孩感覺不一樣的,那邊,有沒有心很硬的人,有不一樣的感覺

男營員:本來有美好的希望,但破滅了放不下

凈因法師放不下,不是和女孩感覺一樣嘛。你們中間有沒人在失戀後感到輕松、平靜、氣憤或解脫呢?

男營員:先開始感覺天要掉下來了,就是一段時間感覺非常的自由

男營員:好像以前被拴住了、被束縛了。

凈因法師:由以上討論可知,一般人的思維是,失戀的感覺痛苦,依依不捨,內心充滿遺憾和不甘心,難以想像和接受自己的伴侶將來會和別人在一起,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心裡狂壓抑,甚至痛不欲生。當然也會有人感到心臟非常痛。然而,這只是失戀後的感覺之一,還應有如下幾種感覺

1.很輕松,又可以盡情地呼吸自由空氣了,這多半是因為自己早已想開,並對自己的這段感情已經沒有什麼留戀,甚至感到這段感情對自己是一種負擔

2.很平靜,因為兩個人都認識到大家在一生活已經不合適,彼此都理解對方的心情,因此好聚好散。

3.很氣憤,可能是因為吵架甚至打架而導致的不歡而散,這種情況多半很快就沒事了,除非兩人有一個人報復心很強或者兩個人報復心都很強。

4.很解脫不開心的事時有發生,分了又合,合了又分,以淚洗面……最後成了「雞肋」現象,不知這段感情能支撐多久,心情因而十分沉重,分手反而會覺得是一種解脫

由以上討論可知,同樣是失戀,因人的思維不同,失戀後的感覺因而變得千差萬別。若你認為去了至愛,便會得很慘; 若你認為被騙了,便會得很氣憤;若你認為很累,你會得很輕松……推而廣之,人生對同一件事情感覺不一定相同,而感覺取決於思維你有什麼樣的思維就有什麼樣的感覺你有什麼樣的感覺就有什麼樣的行動;你有什麼樣的行動,就會有什麼樣的結果,直接決定我們的命運。因此說,思維很重要

你們大家到柏林寺第六天了吧,境界應該有所提高,思維應有所不同。我和大家做第三個游戲測試一下在座的各位的思維層次

一位心理學家給學生出了這樣一道考題:在一土地上種植四棵樹,使得每兩棵樹之間的距離都相等。考生在紙上畫了一個又一個的幾何圖形:正方形、菱形、梯形、平行四邊形,然而,無論什麼樣的圖形都行不通。這時,心理學家公布出了答案,其中一棵樹可以種在山上,與其餘三棵樹構成一個金字塔的圖案就能符合題意要求了。考生考慮了那樣長的時間找不到答案原因在於他們沒有學會使用一種創造性方法——立體思維

立體思維也稱「多元思維」、「全方位思維」、「整體思維」、「空間思維」或「多維思維」,是指跳出點、線、面的限制,能從上下、左右、前後等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的思維方式佛家稱之為「緣起思維」。

思維決定觀念觀念決定心態心態決定行為,行為決定命運。本講座通過對人生點式思維、線型思維、平面型思維和立體型思維進行探討,期盼引導人們跳出點、線、面三種思維的限制,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層面去思考問題,最終建立起「緣起思維」,把握事物的本質,作出正確的行動,改變我們的命運

1.點式思維

有一天,一條蛇的頭和尾忽然爭執起來,蛇尾對蛇頭說:「今天應該我走前面。」蛇頭說:「我常常走在前面,怎麼可以倒過來走呢?」蛇頭和蛇尾各認為自己有理,相持不下。結果,蛇頭就自管自向前走去,蛇尾卻纏住了樹牢牢不放。這樣,蛇頭不動了,只得讓蛇尾走在前面。不料蛇尾,因為沒有眼睛,掉入一個火坑中,這條蛇就這樣被活活燒死。

蛇的頭和尾本是一個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機體,因為分工不同而有各自的角色需要扮演。然而,蛇尾不滿足於自己長期以來所扮演的角色,堅持要與蛇頭調換角色,結果落得這樣的下場。對一個團隊而言又何嘗不是如此!從人格上來講,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然而,為了使一個公司能正常運作,就不能沒有分工。時間久了,有些員工便會如同蛇尾一樣,越來越覺得自己很重要,盲目自滿與自信與日俱增,越來越不安於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紛爭因此而起。

紛爭生起的根源是第七末那識,因它「恆審思量」的功能使人念念不忘自我使人在做事時,為了個人的名利而不公司利益,為了眼前的小利而忽視長遠的發展,在強調個人自由與權利的同時而有意無意地損害了他人的自由與權利。這種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只看「一點」不顧「其餘」的思維方式,統稱為點式思維,擁有這種思維的人,只知自己不知有他人,沉醉於編織自己的理想王國,也常因些小事與人爭執,斤斤計較,行事時我行我素,久而久之給自己公司的發展會造成極大的傷害。

2.線型思維

一位青年人,翻山越嶺,進入深山求道。一天,他來到一個長期與世隔絕的村莊。好客的村民們設宴招待他。求道者很快發現,該村的居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所有人都沒有長耳朵。與此同時,村民們也注意到,求道者的頭上出了兩塊東西(即兩隻耳朵)。經商議,大家一致認為,求道者生了病,而且很嚴重,應該立即治療。因此大家一起動手,把求道者綁起來,准備為他做切除耳朵的手術。求道者拚命解釋說:「正常的人都有耳朵,你們沒有耳朵才不正常呢!」村民們聽後大笑說:「我們從來都沒有聽說過人的頭上會長兩塊東西,你明明病得不輕,還不肯就醫,真是無葯可救啊!」一邊說,村民們一邊動手把求道者的兩隻耳朵割了下來。

孤陋寡聞的村民簡單的邏輯思考來處理問題,這是造成以上悲劇的根源,是直線型思維的典型例證。擁有直線型思維的人往往以傳統與權威為其邏輯思維的依據,誤將自己的見解作為普遍公理來對待,遇事不知變通,容易保守,看問題缺乏靈活、開闊的思路和方法。這種人邏輯思維的影響下,因過於自信而聽不得不同的意見,固執己見,堅持所謂的「對」與「錯」,一言不和立即不歡而散,甚至置個人、公司存亡於不顧,這樣會把自己和他人都逼上絕路。

線型思維一旦養成,便成為習慣思維,左右著我們的行動。我先讓大家看一個短片:樹下兩頭獅子正在「午休」,一隻被追捕的梅花鹿,在逃命途中誤撞在這樹幹上,當場暈死在獅子面前,短片中的兩頭獅子相對無語,一臉茫然,不知作何反應。請問為什麼這兩頭獅子沒有立即吃掉已經差不多送到嘴邊的美味?

營員1:這兩個獅子吃素的!

營員2:獅子大腦有問題。

營員3:獅子已經吃飽了。

其實,大家說的都有道理都是按照我們的習慣思維獅子也是如此,平常食物都是通過自己追捕獵獲,從來沒有不勞而獲。現在即使看著梅花鹿在眼前意外身亡,獅子還是「無動於衷」,因為這不符合它們的進食習慣這就是典型的線式思維在起作用

線式思維一般有因有果,邏輯性強,一般由以往的經驗習慣而成是一種依賴性思維。為什麼會養成這種思維呢?佛教關於這方面的闡述和講解非常多,而在現代心理學中,一個人收集了各種信息輸入了大腦儲存,不同的部位儲存不同的信息,這個跟佛教唯識所說有驚人的相似。大腦在接收新信息的時候,會根據以往所收集和儲存的信息進行判斷和處理,真正起決定作用的是第七識,凡對我有利的,便會喜歡,認為是好的,接著下來便想佔有,隨之而來的便是行動,經不斷地重復,就形成了習慣性行為,進而影響我們的思維,最後變成習慣性的思維,逐漸形成概念,儲存到第八阿賴耶識。其實,真正影響我們命運是由習慣性的動作演變成習慣性的思維,這種習慣性的思維反過來又會影響我們未來的行為。因此說,我們一定要養成好的行為與思維,因為好的習慣思維人生是有很大幫助的,壞的習慣思維有時會對人產生很多困擾。更重要的是,在習慣思維的影響下,我們堅信自己的認識是唯一的正確,因而聽不得不同的意見,變得固執己見,堅持所謂的「對」與「錯」,一言不和立即不歡而散,甚至置個人、公司存亡於不顧,這樣會把自己和他人都逼上絕路。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各人有各人不同的利益每個人觀點與角度隨之而不同,不同的「是非善惡、對錯、好壞」等倫理道德評判標准因而產生,最終形成「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局面,這都習慣思維作用所帶來的惡果

再比如說,為什麼商家肯花大筆、大筆錢去做各種各樣的廣告,其實,就是要影響我們的思維。因為只要影響到我們的思維就會影響到我們的消費取向。平常我們通過各種的管道接收大量的重復的廣告信息,這些海量的信息在不知不覺進入我們的第六識——中央處理器,我們的大腦中就逐步地形成對某些商品好與壞的觀念和判斷,無論喜歡還是不喜歡觀念一旦形成,便貯存於第八阿賴耶識中,猶如種子,時機成熟時,即會破土而出,影響人們的思維和行動。消費就是這一習慣性的動作,現在的商家有時就習慣思維控制人們的消費。人現在擁有的思維會影響我們的習慣,故一旦形成了不好習慣思維思維就容易僵化,喜歡鑽牛角尖,遇事一成不變,不懂變通,然後把自己和別人都逼上絕路。

當然,並不是說所有的邏輯思維都是不好的,只是純邏輯、純理論的太多了,往往會使人墨守成規,固執己見,失去了創新力和活力。人生想要突破,從根本上來說就是突破自己的習慣思維。大家到柏林寺來,有機會接觸佛法,通過學習如何認識自己、管理思維,就是要突破這種習慣思維,養成好的習慣思維。那麼應該怎樣去管理我們的思維,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方面突破原來的思維,把那種習慣性的不好思維慢慢去掉;與此同時,通過自己的努力,培養好的習慣思維生命的軌跡將因此而改變。佛教緣起法對此有深刻的解釋。

佛教緣起告訴我們,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因緣條件組合而成;組成事物的任何元素一旦發生變化,事物也隨之產生變化,怎能用僵化、靜止的觀點來對待發展的事物呢?在這樣的認知下,相對的「對」與「錯」是存在的,但單一的思維看待事物,無異於盲人摸象;只有以不同的角度思考,將各種觀點統一起來,才有助於我們了知事物本來面目。換而言之,只有放下對線型思維執著,才能走出束縛;只有將各種思維辯證地統一在一起,才能使我們的思維走進新的境界——平面型思維(創造性思維)。

3.平面型思維

有位老師進了教室,在白板上點了一個黑點。他問班上的學生說:「這是什麼?」大家都異口同聲說:「一個黑點。」老師故作驚訝地說:「只有一黑點嗎?這么大的白板大家都沒有看見?」這則由點到面的游戲,生動地描述了平面型思維的特點:不受傳統經驗束縛,思路開闊,敢於創新,可塑性強。更重要的是,它能令人絕處逢生,賣豆子故事就是對此種思維的最好註腳。

有一聰明的賣豆人說,這世界上賣豆子的人應該是最快樂的。因為,他們永遠不必擔心豆子不出去。如果豆子賣得動,直接賺錢;如果豆子滯銷,分三種辦法處理:(1)把豆子腌了,賣豆豉;如果豆豉還是賣不動,加水發酵,改賣醬油。(2)把豆子做成豆腐,賣豆腐;如果豆腐不小心做硬了,改賣豆腐乾;如果豆腐不小心做稀了,改賣豆腐花;如果實在太稀了,改賣豆漿;如果豆腐賣不動,不必擔心,放幾天,改賣臭豆腐;如果還賣不動讓它長毛徹底腐爛後,改賣腐乳。(3)讓豆子發芽,改賣豆芽;如果豆芽滯銷,再讓它長大點,改賣豆苗;如果豆苗還賣不動,再讓它長大點,乾脆當盆栽賣,命名為「豆蔻年華」;如果盆栽還賣不出去,建議拿到適當的鬧市區進行一次行為藝術創作,題目是「豆蔻年華的枯萎」;如果行為藝術沒人看,趕緊找塊地,把豆苗種下去,灌溉施肥除草,三個月後,收成豆子,再拿去賣……

佛教中國的成功傳播也說明了同樣的道理。眾所周知,深奧的佛法很難被普通百姓領悟。古德便將教理教義的精髓轉換成敦煌經變圖,供人們參悟;如果有人覺得佛教文化藝術太高雅,無福享用,不用擔心,數以萬計的佛經故事,深入淺出,同樣能啟發人領悟佛家大智慧;如果有人覺得讀佛經故事不過癮,可以通過參禪來品嘗法味;如果覺得參禪太玄妙一句阿彌陀佛」雖簡單卻有同樣的功效;如果有人覺得念佛太枯燥,具有地域特色的各種佛教儀軌一樣能使人身體佛法妙用;如果西方人覺得與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儀軌不相應,沒關系,西方學者已把佛法與減壓、心理治療、認知治療及改變情緒等方面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有減壓、防止抑鬱及改善人關系之功效……佛教之所以能生存兩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很大的現實功效,這與佛教大德們以平面型思維從不同角度推廣佛法有關,值得今人借鑒。

所以,有創造性思維的人,在他的字典裡面沒有困難,因為他不是把所有精力集中在困難上,而是集中在解決困難的問題上,如果此路不通,就想辦法找另外一條路而不會僅停留在某一個方面。要相信:只要思維不受束縛,辦法總比困難多。這跟佛教緣起是有關系的。佛教緣起法就講一切事物皆依因緣條件生起或出現,換言之,宇宙間的一切諸法(有情世界無情世界)都不是孤零零產生的,皆是由種種條件(即因緣)按一定的關系組合而成的,只要其中的一個條件改變,事物就跟著改變。所以賣豆子故事講的就是,困難出現,是因為當前條件不具備因緣成熟,我們應該隨順如自己所擁有的資源決定我們應該怎麼做,抓住機遇,善用各種條件之間的關系,小心地去調節、變通,積極創造條件隨順因緣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扭轉乾坤,最後走出困境。

遇到困難,不少人習慣性地把整個專註放在困難所帶來的痛苦上。佛教所倡導的創意性思維,就是教導人們把注意力放在解決問題方法上。由於思維不同、落腳點不同,結果就完全不同。遇到困難時,把專註放在解決問題上,就會看到希望,有希望就有快樂;如果暫時沒有解決,也不要過於擔心,還可以想其他方法,因為一切都是在不斷變化,只要有變化就會有希望。比如香港回歸,可以說如果沒有平面性的思維香港回歸根本行不通,因為中國社會主義國家香港實行的是資本主義制度,當時,很多人覺得,由於制度的不同,兩者是不可調和的,但鄧小平卻說:這不是問題嘛!他老人一句「馬照跑,舞照跳」,用「一國兩制」就簡單地將整個問題都解決了,香港得以平穩回歸。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取得了舉世目的成就。面對正在崛起的中國,西方不少人有一些復雜的情感這是每一個國家在發展進程中都必須面對的挑戰。更令美國憂慮的是,自伊拉克戰爭以來,美國「軟實力」受損,而中國的「軟」、「硬」實力都在增長,此消彼長,中國世界其他國家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少數西方反華政客便別有用心地利用美國民眾宗教情結,否定中國實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更把「宗教迫害」強加在中國頭上,以破壞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削弱中國的軟實力。一些西方媒體推波助瀾,連篇累牘地冷嘲熱諷中國的「人權問題」、「新聞自由問題」、「西藏問題」、「地下教會問題」、「版權問題」、「環境問題」……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世人看到的是一個更加開放、充滿自信和活力的中國,面對著來自各方面的非議和挑戰,我們學會了從容地面對各種外界的評論,中國在全世界面前,表現出自己的寬容與大度,也因此重新贏得世界的認同。

日常生活中,「人生如意事十常有八九」。人生有問題是正常的,當我們遇到壓力挫折創傷、失敗時如何處理才是最重要的。在座大多是學生將來走出校門就知道外面世界的復雜性,由於受到生活家庭工作、人際關系以及自我的影響,可以說是看什麼都新鮮、但卻處處潛伏著危機就如同唐僧西天取經一樣,需要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怎樣隨機應變呢,就更需要危機處理的智慧了。其中一個方法,就是要設身處地,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再有一個是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希望,最重要的是我覺得同學將來社會上,不要因為一時找不到工作就氣餒,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

我給大家看一個真實電視短片。一隻猴子口渴難忍,便冒險到鱷魚的水塘喝水,給飢餓的鱷魚一口咬住了,猴子不肯就範,不斷掙扎,但效果不大,鱷魚緊緊咬住不放,大家覺得這猴子還能活嗎?大家一定覺得這猴子是在做無謂掙扎罷了,一強一弱,根本沒希望。但事情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猴子最終真的逃過一劫。因為它在最危難時仍沒有放棄希望,在拚命掙扎過程中,它的腳抓到了鱷魚的眼睛,鱷魚痛楚難奈,不得不鬆口,猴子可謂是死裡逃生。這個短片告訴我們:只要堅持就會有希望,任何一樣東西,任何逆境之下,只有你堅持,才會有新的轉機;如果你自己都放棄了,那誰也幫不了你。無論面對何種困難,若能運用平面型思維從多角度思考,重視因緣條件,並善加利用,就能打破一切障礙,克服困難成就幸福快樂的人生。

4.立體型思維

上帝創造羊群a和羊群b後,放在草原的東、西兩邊,相互隔開。上帝對a、b羊群說:「你們必須選擇一種天敵,一隻狼或兩頭獅子。當然選擇獅子的羊群同一時間只會有一獅子和你們在一起,另一頭呆在天上,由我保管,供你們隨時更換之用。請注意,天敵一旦選定,就無法更改。」

羊群a想,獅子比狼兇猛得多,還是要狼吧;而羊群b想,獅子雖然兇猛,但其中一頭若是太壞,我們還有更換的機會,還是要獅子吧。兩群羊開始了草原的新生活。狼進入羊群a後,因身體小,食量也小,咬死一隻羊夠它吃好幾天,相對比較平靜。而獅子一進入羊群b後,因其食量驚人,大開殺戒,不停地追殺羊群b,驚恐萬狀的羊群趕緊請上帝換一頭獅子。不料,上帝保管的那頭獅子一直沒有吃東西,正飢餓難耐,它撲進羊群,比前面那頭獅子咬得更瘋狂……羊群b雖不停地更換獅子,但兩頭獅子同樣兇殘,情況並未有任何改變。最後,羊群b徹底喪失信心,索性任由一頭獅子吃得膘肥體壯,讓天上那頭獅子餓得精瘦,在死亡線上掙扎。此時,羊群b想,「快要餓死的獅子,應該沒有力氣追殺我們吧。」於是請上帝換下這頭獅子

獅子經過飢餓的折磨後,終於悟出一個道理自己的命運是操縱在羊群手裡的,所以對羊群特別客氣,只吃死羊和病羊。羊群喜出望外,有隻小羊甚至提議乾脆一直留下瘦獅子一隻老羊提醒說:「瘦獅子因怕挨餓才對我們這么好。萬一肥獅子死了,只剩一頭獅子,我們沒有了選擇的餘地,那瘦獅子很快就會恢復兇殘的本性。」羊群覺得老羊說得有理,為了不讓肥獅子餓死,羊群b趕緊把它換回來。

幾經飢餓折磨的肥獅子也悟出了同樣的道理,為了能在草原上待久一點,表現特別好。羊群b終於過上了自由自在生活……羊群a的處境卻越來越悲慘,那隻狼因為沒有競爭對手,便變得肆無忌憚,每天都咬死幾十隻羊。一段時間之後,所有的羊都被它咬死了那隻狼也被活活餓死……

以上寓言故事告訴人們,羊群b與獅子確實是天敵,但這只是兩者復雜關系中的一種,是事物的一面。然而,羊群b與獅子之間又處於相互「約制」與「被約制」的關系網路中,相互依賴,互為條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與佛家緣起思維」不謀而合,心理學家稱之為「立體思維」。換而言之,事物往往存在多面性,我們若能試著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問題,掌握的層面越多,越有利於我們建立全局思維方式,把握事物的本質,作出正確的行動,改變我們的命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