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祥法師:若能轉物即能仁——關於不被飲食、物質所轉的開示

若能轉物即能仁

——關於不被飲食物質所轉的開示

◎ 上妙下祥法師

目錄

一、過齋時不要分別

二、不被物質所轉

三、化飲食甘露                                          

時間:二〇〇一年五月十五晚

地點:海城大悲藏經樓外(現圖書室內)

聽眾:全體僧眾

一、過齋時不要分別

我們有時是憑熱情去做一些事情,(光憑)熱情,做是做了,效果有時候也挺好,但是堅持不到底。就因為在做的時候,還有很大程度是憑著自己的熱情去做的。一旦熱情失去了事情就做不到底了。另外,我們由於光憑著熱情,而不能沉靜下來,有時候很多的智慧就不現前了。所以說應該以平穩的心,另外用智慧來觀察問題,這個事情就做的比較牢靠一些。有時候,本來想在這個時間跟大家談一談,徵求大家,看看修行都有些什麼問題,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這是非常好的一個時間

今天,剛才我下去看見,齋堂有大棗,人在向外扒棗核。我說:「扒棗核做啥?」他說:「有蟲子。」我說:「有蟲子,挑一挑就行,挑挑蟲子。怎麼好好的棗都扒了呢?」他說:「有人反映說,吃的那個棗啊,棗核扎嘴。」我說:「扎嘴?別扒了,就這么吃,還扎嘴,吃棗還怕扎嘴。」我也不知道誰反映的扎嘴,這簡直……吃棗還怕扎嘴,這就好了

現在,有時候就是在飲食過分的挑剔。你看師父飲食上,不斷地給大家改善吶,齋堂人不斷地改善,目的是幹嘛呢?讓大家安心修道,但絕不是讓大家貪吃。是讓你安心,通過它來調節調節大家的心,叫大家覺得在生活中,還有那麼點意思,打個閑岔。本來呢,就是打坐也好,或幹嘛,就是修行中好像有點枯燥了,通過這事來調節調節,一樂,哎!這就算完事了。絕不是讓大家起貪心,說大家明天又吃什麼吃什麼,絕對沒有這個意思,是不是?是叫大家幹什麼呢?把這個心情調節一下,就把它一放下。說明天吃面,好好好,明天吃面。吃麵條,好,明天過水面,明天炒麵。就這么樣,就喊那兩嗓子。實際上是把你心情,緩解一下子,打個妄想(就過去了)。這個事情主要是什麼呢是由齋堂的人師父來調節。

現在有的提出來棗扎嘴,你這就不是那麼回事了,這不是調節,這純粹是,這也不像話了。這倒不一定是咱們(僧人)提出來的,恐怕這也是居士啊,或是誰提出來這個問題。這個毛病非常不好了我一聽著這個毛病,就非常反感。

另外,再有我們吃飯,在行堂的時候,還有行水的這個習慣。這個習慣也不好,咱也沒規定行堂的時候要行水。你像今天,行堂的時候,就是有麵條湯,就完全可以了。還先行一遍水,完了又行麵條湯,這都不好。這個(管齋堂的人要)告訴他們,這個水不要行。能忍受一點,除非有病的那幾個,他要是比劃要了,知道就給他了,一般人就不要另外給他水。人吶,得養成一個什麼習慣?吃苦耐勞的精神你想一想,過沙漠的時候,都得那麼硬幹嚼著。咱說世間電影吧,《上甘嶺》都是那麼干嚼的。我們乞食的時候也是這樣,哪來的水呀?還得要飯吃(乞食),走著忙三火四的,就得趕緊要口飯。飯吶,人家給什麼乾的、硬的,吃的時候,那就拿起來就硬往裡嚼,硬往裡咽,還敢要水?所以說,水也不要,就那麼硬嚼。一個是空我們的這種貪欲心,因為要水也是一種為了順利,也是一種貪欲。雖然它比過齋時自己主動要吃的那強一些,但它也有貪欲,我們必須得無論怎麼渴,都盡量去忍受去。包括咸,也盡量忍受,以最大的能力去忍受,這樣才行

我以前跟大家講過,我閉關三年,那吃飯時,暖瓶就在旁邊。我過去吃米飯,是泡水吃的,我都吃得慣慣的了,每次都那樣,米飯泡點水,新煮出來的米飯,泡點涼水,倒里了,完了回來再弄點菜,這吃的,非常會吃,非常順溜。所以這種習慣,已經是不正常東西,已經養成自己的貪欲心了,這是一種貪欲心。所以我吃飯的時候,就從哪入手呢?就是從自己貪欲心下手,自己有什麼毛病就改自己的毛病你不要去改別人的毛病,就改自己的那個習慣,自己很多的習慣都要改掉,凡是自己的習慣都要改。三年暖瓶在那放著,我從來沒有拿暖瓶水,去泡回米飯吃。暖瓶就在旁邊,因為只中午一頓飯,護關的人盡量都是做乾飯,他不做稀的。他不做稀的,我就不能去用,因為我一用水,就屬於貪心

為什麼貪心呢?人家給你(關房)端來飯,雖然我一個人,和行堂是一樣的,就像人打飯一樣,沒有啥區別,有啥區別?你一個人就不再過齋了?也是一樣,也是在過齋。雖然沒有人看著你,但是你就得更自覺。還有鬼神呢,是不是?還有菩薩呢,都在周圍看著你,看你這個人到底是真修行?是假修行?就是這樣。所以說三年來,我有時候渴的時候,就看著那個杯,吃口飯看看那個暖瓶。有時甚至,有一次兩次的,把暖瓶都端起來了。那個菜鹹的像什麼似的,像咸鹽似的。我這手都把暖瓶都端起來了,但又把暖瓶放下,端起來又放去下。嘴裡有時候起口瘡(口腔潰瘍),爛得四五個窟窿,那嘴都張不開。要是加點水,米飯順著馬上就咽下去了,就饅頭泡一下,也能把饅頭泡軟了,也能咽下去。你說多好的事情。但從來沒有敢拿杯水,說我這嘴裡有病我這嘴裡有病我這菜咸了,我為這個去倒杯水,我這都沒有開過緣。

你想一想,大家如果像我這條件的時候,你能能做到一口水不喝?咱不說三年吧,你能堅持一年也行啊,是不是?這是講的貪欲心,你不去找別人,跟別人去修去,就是跟自己那個貪欲心修去。跟誰修行?就跟自己那個習慣性去修。什麼是貪心?就是自己那個習慣性,你的習慣性就是障道的因緣。應該有什麼條件就什麼條件。如果這頓飯全是稀的,那我就喝稀的,那有啥,是不是?這頓飯如果是乾的,那咱就干到底。該怎麼地就怎麼地。這樣的話,我們對物質才能離開點,要不然物質轉你,你不能讓物質轉了。

的人可能想了:師父你這修行倒是苦修了,但是不是執著呢?佛說,色即是空。講得太明白了,它本來就是空的。那色即是空,這空了,我們怎麼還能吃出一個乾的、鹹的各種味覺,各種形狀呢?有我們的感覺呢?是不是?這一感覺,並不是物質所帶來的,並不是物質所有的。那色本身就是空,這是我們妄想所造成的,是我們心裡有一種妄想。比如本來不愛吃東西,經過別人一說好呢,心裡生起高興,哎,這東西好了,吃這個東西,馬上它就香,味道就變了。要是說這有毒啊,你一吃當時就覺得特別反感。有時候呢,過去蘇聯有個叫什麼巴甫諾夫的,對狗那個實驗不就是么?對狗的實驗,說明並不是有物質決定了這個色,決定了味覺和這一東西都是我們心裡妄想所決定的。外面既沒有干,也沒有稀,也沒有咸,也沒有淡,也沒疼痛也沒有順溜。哪來的這些東西?這些東西就是妄想。我們修行修什麼?就是克服妄想,你往哪去修啊?

(編者註:一、色:以上所說的色,即為佛教所說的「色」,指色、受、想、行、識中的色,包括顏色、形狀、聲音等種種物質,包括肉眼看不見的種種物質意識形態等。

二、巴甫諾夫的條件反射理論。巴氏在實驗中先搖鈴再給狗食物,狗得到食物會分泌唾液。如此反覆這樣做,反複次數少時,狗聽到搖鈴會產生一點唾沫;經過三十次重複後,單獨的聲音刺激可以使其產生很多唾沫。經過許多次重複聯系後,僅僅聽到聲音一到二秒,狗就開始分泌唾液。)

所以,佛講,一切眾生皆因飲食而住。如果飲食生起來了,就說明我們已經被妄想轉了,所以就成為眾生了,就這樣成為眾生的。佛告訴你一天一頓飯,就少被妄想轉,你不要成天被妄想轉。咱吃一頓飯,那都有慚愧心,那是為了養活身體,而能夠修道故。我們吃一頓飯,完全夠用就可以了。你少吃一頓飯,我們就少打了很多的妄想你就又修道了。你吃頓飯趙州和尚說了那是用心,是你妄想來了。那三頓飯不用說了,那已經……,更不得了了。什麼四頓、五頓、六頓、七頓就完了。是不是?

所以說,你克服妄想就得從這些下手,你一定要克服自己的習慣性,在吃飯上不要去貪圖好壞、安逸。而且,我們也不是說排斥什麼,要給什麼吃什麼,好壞不分別。說我光吃壞的,不吃好的,那本身也是一種分別,就是要遇到什麼就吃什麼,沒有就算了。這樣的話,我們才能修道。就是說你不要和別人去爭去,你就和你自己的習慣性。如果你有一習慣,就愛吃辣椒,你就愛吃辣椒鬥爭去;如果你有習慣就怕辣椒,你就和辣椒去鬥爭去。但我也不是故意去找辣椒,只要辣椒來了,怎麼辣我也得想法咽下去;我喜歡吃淡的,怎麼咸來了,我也得給它咽下去。這就破我們的執著,破我們的習慣性就是破我們的執著。你把它破了,我們就產生了定力,我們就沒有被物質所轉,我們這頓飯就能消化得了,就成為甘露。什麼是甘露呢?就是減少了妄想破了習氣,就是甘露,哪還另外有甘露啊?是不是?你把妄想掉了,你克服自個的習慣性,那就是佛的甘露。因為你妄想,它沒有生起來,被轉化了。轉到什麼了?轉到你的法身去了,轉回了你的清凈那就是無上的法葯和甘露

所以飲食這一關,非常重要。雖然大家倒不一定有這個事,我就是把這個經驗說給大家聽,以後你們飲食的時候自個就自覺了。我今天還挺高興,怎麼挺高興?(過齋的時候)那水雖然是打下去了不應該去打什麼水。但是除了有病的,可能是要了一點,可能也有有病要了,就一個到兩個要了,其他我看都沒要。哎,挺好的,我還挺高興。就是說不該要的東西,我們不能要,一定克服那個習慣性,將來我們可以應付很多困難環境。你將來乞食的時候,到外面去了,怎麼苦你就都吃得很自在如果你這個時候沒有功底,等你出外吃飯去,叫人就笑話了。人給你大餅子,你那樣嚼兩下就嚼不下去了,在嘴裡就在不停地咀嚼,一看你就不行。

你像現在,誰如果來掛單,我一看,吃飯時,就這么大餅子給他了,那面(他)就到處看想要水要湯的,吃菜,想這些東西,就開始來了我一你就完了,你這人不能吃苦。給什麼拿起來就吃了,怎麼硬,無所謂的,咽,沒有唾沫星子,硬往下咽,都是硬咽,那才行。所以說大家有因緣的,自個克服一點。另外,有時候菜淡了,淡了就淡了,沒給醬,沒給醬也吃;咸了,咸了就咸了,咸了就那麼地。咸了就喝點水,那是以後的事,吃完飯再說。

所以說,你這關把不住,我們的日中一食就不圓滿日中一食不是光吃一頓飯就完事了,還要不分別地去吃,不要挑好壞地吃。這樣才能把日中一食往前走一步,往前才能算走一小步吧。這里還有很多的說道,這個飲食,如果你做好了,在飲食你就可以開悟你就可以成佛道,就這么厲害。

所以佛說,一切眾生皆因飲食而住。如果你不被飲食而住,那你不就妥了么,你就不是眾生了。是不是?飲食抓不住你,你就自在。我們之所以成為眾生自在,就因為飲食而不自在。我們缺一頓飯也不行,別說缺一頓飯了,我們連飯菜幹了,差點水都不幹,吃點苦都不幹了,那還行?所以說修道就要忍飢挨餓。所謂的忍飢挨餓,就是克服我們的妄想。外面的物質要多一層,我們多接受了你就打了一個妄想說我沒想,是他自願給我的。不管是不是他自然給你,只要是多,那就是你妄想所換來的。

二、不被物質所轉

所以說,有的人說現在科學越發展,佛法越興旺。實際上不是那麼回事,而所謂的物質科學越發展,我們就越墮落,是墮落。因為你這些東西都是妄想所化成的,本來清清凈凈,本來啥也沒有,而現在都變成各種的幻境。所以有的不認識,以為汽車、大炮、飛機呀、什麼火箭吶,這些東西都以為這是我們在進步。甚至還包括念佛機呀,都認為這是進步。還有電視啊,還有那個什麼影碟呀,還有這個微機呀,都以為是在進步呢。實際上,都在退步在一步一步地來分解我們,在分解我們,在欺騙我們。我們要不認識這個,我們就上當了

所以說,特別是一些物質東西,雖然我們現在有時候避免不了,但是一定心裡要清清楚楚的。這你要不知道,你說你修道,就給你一樣東西,你都認為是正確,是好的東西,就壞了。說師父為什麼不讓看影碟啊?不讓去聽這些東西呀,為什麼不讓呢?雖然這面你學到些知識,學沒學知識?得承認確實學到了很多的知識,確實也解決了某些問題。但是,你同樣也失去了很多東西。因為這個東西把你抓住了,你的定力已經失去了很多,你只不過換來了一個知見。甚至你是拿一個珍珠,換一個糖吃。這得不償失,拿個西瓜換個芝麻回來,你合適么你說如果你不著這個東西(的相),雖然它很好我不用它。你不用它,有時候你去用很笨的辦法去做了,實際上,你真正地掌握了你自己。表面上我得知識少了一點,我也沒看電視我也沒聽影碟,我也沒用念佛機。好像在某些知識我也沒得到,我也不知道這個情況。但你心反而平靜了,而且你沒有產生各種的物質。實際上你的心,這個定力比較堅固了,那才是真正的得到。你別老破壞這個,去換那個去,你割了這個手,去換個手指頭去。那多不合適啊?這點大家要體會。

所以說,比如念佛機一事,說念佛機好,我聽完念佛機,這會念佛舒服了。它就因為有它的欺騙性,是,表面的看著舒服,挺直接地就念佛了。但是你聽來聽去,是用耳朵聽,你嘴就不念佛了。嘴不會念佛,就懶惰,那心裡還能念佛么?嘴念佛還不見得是心念佛呢,是不是?你這懶惰的心,實際上已經不是在念佛了。就聽念佛聲音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那都是別人念,它能替你往生西方極樂去了說我念完了妄想少,其實是你在貪圖安逸

修道得靠你自個修,不要去貪圖,藉助外緣,認為這樣我的妄想少,挺清凈的,你不要貪圖這個。那修道都得自己去努力去修。修呢,不一定說每次修的我都得清凈凈的,那不對呀。要清清凈凈的,你還追求一個清凈,追求清凈已經是不對了。不要追求這些東西,因為在修行中它有煩惱,我們修的是克服煩惱煩惱不現前,我們克服什麼呢?我們有時候和煩惱要爭奪的。所以說不要貪圖這個好聽,有時候你認為這個好聽,耳朵是聽了,但你心裡不念了。說我心也能念,我能提起正念,實際上你只是嘴上說說。

念佛機對某些人,剛開始信佛的人,還有點作用。但是它有它弊病的地方,特別是對一個修行已經入門的人,這時候就要拋棄它,不要聽。我寧可這一天就念十句佛,我也不拿它聽一個小時。因為我念這十句佛,我是實實在在去念的,我沒有受任何環境所支配,沒有習慣性的誘導。是我自個自發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去念的,這個它不一樣,從你心裡出來的,能進入你種子識。你那個聽完了,是順著它那個習慣去念,你本身聽的那個過程,你念出來的佛,它沒有定力定力非常小,而且不能進種子識。甚至就像在水皮上,一淌就過去了你要時間久了,就自己被騙了還不知道呢。

所以說,物質越多,越依靠物質,依靠這些都是上當受騙。你必須你自己實實在在地去念,這才有功夫就像念咒似的,親某可能有點體會了,是不是?我看親某最近念楞嚴咒聲音他能挑起來。因為他自個集中精力了,他不是順著大家去念,他集中精力去觀察這個咒,集中精力自個去念咒,不是隨從大家。包括大家有的也是這樣,連我也是,有時候隨從大家去念,念完了別人一停,我就不知道念到哪,東南西北不知道了你說這個咒,根本就不入心。雖然嘴上念了,但是不入心,就即使入心它也差多了,入的太少了你不如集中精力自己念,只要念咒的語句與大眾在一就行,不是去聽別人的聲音隨著念,別人不能轉你,這樣的話,我們的這個咒念得就比較實在。

所以說,跟大家講就是這個意思,不要貪圖這個物質東西,包括你用的和沒用這些東西。不能說我已經看出來這東西好了,但是給我我也放自己那塊。你就放那塊,說老實話,那個東西就是你化成的。

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修到一定的時候,是很窮的。為什麼他窮呢?因為他不再浪費妄想,他把妄想控制住了,包括人,他都能控制住。我們是成天地攀緣,所以說互相接觸的人也多,也是在攀緣。人家不是這樣,人家妄想控制住,那(互相認識的)人走到對面,就像不認識就過去了。他已經把妄想控制住了,你想跟他說話還沒說話呢,你自個那腦子就不好使了,哎,就過去了。相距很遠的,你看到一個人,想跟他講話走到跟前了,哎——(就過去了)。等過去了,想,哎呀,我怎麼沒跟他講話呢?想得挺好,為什麼講不了?人家有那個定力,不想跟你講,把自個那個心控制住了,沒有攀緣心,不給你那個緣,人家就過去了。等人家過去了,你自個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呢。這個非常的厲害,所以說一個修行人,到一定的程度了,他是很窮的。

這個窮是我們看的窮,因為他不需要那個東西。他該需要的時候,自然就在那,正好。需要一粒米的時候,就會出現一粒米;需要一捏鹽的時候,就出現一捏鹽;需要一塊布的時候,就是一塊布。我們是不需要,劃拉一大堆,你劃拉這一大堆的東西,正是你的妄想所化成的東西。你東西越多,是什麼呢?實際上你的垃圾越多,知道吧?一個修行人,看你如果東西一多,一瞅就知道,你根本沒修道。你就修點道,也都換吃的了,都換成這些物質了。你表面是富有,你心裡是空的,心裡太空了。你都給換成這些沒用東西了,玩上了。就這么個道理

所以說,修行,得千萬認識這些問題。所以咱們不讓看電視,雖然電視節目有時候也講佛法(編者註:不是指世間電視節目,指的用電視機放講法的錄像),但是你不知道,你不看電視,而且讓你只許看一點應該的東西,你同樣能得到,並且是電視所不能提供你的東西,那才是真正的呢。從原始上,從根本上就把你保證了,不讓你去割了自己的肉,再去換塊肉出來,若這樣何苦來的,是不是?就不合適了。我們要保持原來的本來狀態,不要走彎路。而且這些電視啊,這些錄音機呀,包括這些……,甚至包括看(佛教的)一些書,都是在一種浪費之中。

像我們,有時候修道過程中,說師父怎麼就讓看一本書?(編者註:一本書指《楞嚴經》,其他應學的戒律書不包括在內。)你怎麼不讓看那麼多書呢?你看有一大德開示,講的多好啊。那佛講那麼好的經,你都不看你怎麼大德講的好呢?你不是看大德開示好,你是看裡面的故事熱鬧,你的心早就是看熱鬧去了大德什麼時候講的好了?佛都講的那麼好,你都不聽,你還(說)大德講的好,大德的是讓你要看熱鬧。大德開示,必然有時摻雜著世間的一些事情在那裡面,很熱熱鬧鬧的,你是看著,把這熱鬧記得牢牢的。大德講的讓你無心無念,叫你一心一意地去修道,你是一句也沒記住。你哪記住那句話了?你都看的是熱鬧。所以說為什麼這樣呢?因為它有很多的害處,所以我不讓你們看。

為你只要不看,本身就是個定力,並不是一種愚痴。因為修道,每一天給你講,讓你看一部《楞嚴經》,或叫你一句話頭這本身已經是最大、最高的一個智慧了。你反而不要,去求小的。就像人給個西瓜,(他)不要:不行,這個西瓜它能吃么?我還芝麻好吃,就撿個芝麻吃了。他認為芝麻最適合他,最大的就是芝麻了。他從來沒考慮想吃西瓜,認為這個西瓜太大他不認識,認為它不能吃。所以說我不讓大家看書的目的,是叫大家別浪費了,別走彎路

另外修行,必須得全心全意地投入,你不在這里打閑岔。什麼叫打閑岔?如果叫你修道參一句話頭,或是看看《楞嚴經》,你如果再多去看點別的,你已經打閑岔了,你想開悟就難了。開悟都得心往一勁使,都是奔一條道,腦子都不轉彎了,達到那種直心為道場。你得有修道場,你那個的心吶,就在這上使勁了,沒有閑岔的時候。這個時候才修到一個道場現前,你才有斷這個妄想的可能性。這個弓得拉緊了,拉得綳繃緊,這個時候突然有一把快刀,一下把你無始劫的業力,這個生死根子給你砍斷了,得這樣才能砍呢。

就像咱砍一個東西,比如這繩子繩子拿在空中,軟的時候就不容易砍斷。你怎麼抖落,砍也砍不斷。如果這個繩子綳得緊緊的,放的很實在,或者你放在地上,很實在的,綳得緊緊的。你稍稍一碰,它就斷了,很容易折的。你要是太鬆了,根本就不行。太鬆了不行,就是說我們的妄想鬆了,它不能斷。你只有把妄想綳得緊緊的,這並不是把妄想綳得緊緊的,而是把這妄想控製得緊緊的,不讓它再幹嗎了,再往外流溢了。這樣的話,我們才有一個斷的可能,這才有回收的可能性。所以說,自己應該平時修行中,應該多觀察這些東西

對好壞的取捨,這是很重要的一關,不然我們修道有很多地方就浪費了。有時候為什麼這個事師父讓我去做他說這么彆扭呢?因為這個彆扭,才是一個好事情。你要理解師父這些話,你用這些方法去觀察,就知道有很多事情,是不應該做的事情。包括眼睛看(外在的)東西呀,觀察(外在的)東西,取決(外在的)東西,選擇(外在的)東西都是一種浪費。你都把它控制到極小的程度。因為我們不能不做事情,不能不吃飯,不能不幹點活吧。你應該把它控制到最小的程度,能夠維持這個生活就行了,能維持干點活就行了,不能浪費了。就是乾的時候,也得把它迴向到空,這吃飯的時候還得念偈子呢。是不是?念偈子目的,就是把這個吃也要空掉,雖然吃了我還給你空掉,這才行

所以說飲食上,在物質上,各方面我們都要簡朴。這個簡朴呢,並不是說是無意的東西,不是說我們沒有目的的,是仿照什麼哪個大德修行。並不是這個意思,不是師父說,看過去誰誰都穿百衲衣呀,我們就去也學個百衲衣;說哪個地方日中一食,我們也仿照個日中一食;人家不摸錢,我們也仿照不摸錢。其實這些都是佛制。我的意思就是說讓大家實實在在的,就是減少走彎路,別走彎路。那些東西正是害我們的東西,我們把它減少到最低程度。所以說,一切法都是為了這個目的而生成的,是為了減少妄想而制定的。

包括用缽也是這樣,也就是讓我們起分別心。飯菜不論好壞放缽里,一攪和就沒啥了。就算有點好菜,或者各種各樣的菜,但是倒到了缽里,你也能減少很多的分別。你要放在兩個碗里,它絕對就不一樣。你吃吧,兩個碗吃來吃去,就想著弄四個碗,四個碗就想弄八個碟,你越吃越貪。你用缽一個是提醒正念我是家人。另一個不起分別,不讓你起分別。如果不起分別,這個缽的意義就真正的成立了,那是如來的應量器不分別,我們這個妄想就斷除了。而且這個食物,也變成了空相。它變成什麼了呢?它回到了我們如來藏性里去了,那才是事情。所以說我們沒有慧眼,我們不知道我們在打妄想的時候,會是一種什麼狀態

所以說,佛菩薩看我們眾生分別心,是很可憐的。自己不斷地造業,造無明。什麼是無明?不見光明就是無明,不一定發脾氣才是無明。貪吃、貪睡、貪東西好壞,這都是無明;只要有分別心,就有無明;只要你心動念,就是無明只要你貪順利,就是無明

三、化飲食甘露

所以說我從過齋的水講到這,就是因為多喝一口水就多打了一個妄想,也是貪了一個無明如果你克服一下子,雖然當時不能斷無明,但最起碼多少也能增點定力。是不是?不被它轉,最起碼我們也撈回點,是不是?不能全部撈回來,也得撈回點。我不能無條件的、永遠的叫它轉著我走。是不是?

你一頓飯怎麼地,一頓飯也得給你好了,我也得給你吃明白了。是不是?雖然不能像大德似的,吃得一點妄想沒有,最後早已變成甘露了。我雖然沒有這樣,但是我在這里能撈回一點,我就撈回一點來,撈回一個米粒就撈回一個米粒。每一口飯你都給它處理得好好的

比如說我次第食,這一口應該吃米飯,不應該吃菜。但是我把菜已經夾上來了這個時候我是先把菜吃了,再吃米飯吶?我就把這個菜,我再扔下來,就先吃米飯,因為我錯了錯了我改過來。你不能錯就錯吧,下回再改吧,順便就吃了你就自己的習性所轉,上當了說我這是吃米飯,正好又是碰上辣椒,哎呀,我吃了這么半天辣椒,太辣了,我應該先再吃點菜吧,完了再吃辣椒。你避開辣椒去吃那個菜,實際上你已經被境界又轉了。辣——它還能辣死你啊?是不是?那就咬牙吃去吧

再比如飯熱,那面饅頭是涼的,但按照次第來吃,我們應該先吃這個熱的。但是由於太熱,如果先吃熱的,那個饅頭就得後吃。先吃熱的耽誤很長時間有可能很多東西我吃不到了,浪費了,可能要肚子餓。這時候你應該取決於什麼呢?不是根據餓和不餓。我們本來已經只吃一頓飯了,我們目的為了啥呀?不就是為了修道,修這個心么?什麼是那個心?不分別就是那個心。所以說熱點就熱點吧,熱點也把它吃了。即使真的少吃了一點食物,那我們也值得。少吃一口,我們得到一個心,你不幹吶?是不是?為了那一口吃的,失掉一個心,你說你這頓飯不白吃啊?合不合適,你說?這筆帳不能不算。雖然是微小的一個念,但和大的一念,是一樣的。微小的念你不能控制,大的念頭你也控制不了。小的念頭你不轉,大的念頭你更轉不了了。雖然是吃一頓飯,這面熱的,饅頭那面是涼的,涼就涼的,我不管你,我先吃熱的。哪怕那個饅頭我吃不了,我把這邊熱的我吃了了。雖然是稀的也好,或者什麼的也好,我先把它吃了。雖然我浪費了時間,少吃了很多東西,但是你得回的是什麼呢?是那個真正的定力和心。你既然得回那個定力,那個心,那個物質失沒失去呢?它並沒有失去。

佛法不生不滅的,你不是得妄想,就是得這個心,這個心已經是圓滿的了。因為一切物質本來是沒有生滅的,在我自性來講,都是沒有生滅的。它本來就是平等的,我們只是不知道,而被幻境所轉。如果你克服這個幻境,在表面上是減少了,實際上,你是沒增沒減。就所謂的現在增多,你也沒增多,也沒減少。你就妄想它也沒增多,它也沒減少。一切都是平等自在的,本來不增不減。那《心經講得很明白,告訴你不增不減。你老不信,你老以為有增有減。所以你就在這里又怕增,又怕減。所以老在起心動念,被幻境所轉了。你被它轉幹嗎,你少吃,你就少了?你少吃它也不會少的。你以為你餓了?你有法露,和那個糧食來比,哪個好?是,肚皮餓一點,但你心裡清凈了,它一樣營養你。而且會再從別的渠道,去給你化出各種的東西,來營養你的身體

就像日中一食,雖然只是吃一頓飯,實際上並不缺營養。你雖然乞食生活,甚至少吃了很多的東西,但你的營養並不缺少。你真正的佛性呢,只能是越來越圓滿。因為法界就是這樣,它永遠是一種平等,不增不減。你老把這個物質看得太重要了,實際上你墮入了增減之中。什麼叫增減?就是分別心。我們要看破了,本來就很自在事情。是不是?很自在事情

人吶就是這樣,有時候我們辦了很多的蠢事。辦蠢事什麼原因呢?就是我有個貪心,有時候觀察力不到。就有貪心也不要緊,我們要觀察力到了,而且善於去觀察這些事物不被這些境界去轉,我們很多地方也就是處處都可以修道。你就上個廁所啊、你吃飯吶、你吐口痰吶、你走道啊、說話呀、躺著睡覺你都能修道。是不是?你就洗腳、剪個手指甲蓋啊、就打個哈欠它也能修道,都能修道。修道是很容易的事,不必去外求。就把這些方法掌握住了,觀察力要是到了,就妥了。

另外,知道就在自己的小小的地方功夫,小小的地方功夫,你才能克服大的環境。不能說大的幻境來了,我能做到頂天立地,我甚至能捨生死。有時候小的地方做不到,到大的地方你根本就不好使

我跟大家講這些,就是讓大家要注意這些事情,慢慢體會。修行中,自個得掌握經驗,一點點總結。今天就到這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