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梵名,或稱《雜華經》。中國華嚴宗即依據本經,立法界緣起、事事無礙等妙義為宗旨。

脫去俗服,當願眾生,勤修善根,舍諸罪軛的意思

uploads/content/2022/june/f2dd95a941692b59083a22a0d37670db.jpg" />

脫去俗服 當願眾生

勤修善根 舍諸罪軛

  這首偈的大意是說:當菩薩正式出家脫去在家的俗服時,應當發願:願一切眾生都能依於正法,勤修戒定慧,培植出世善根,捨去各種罪業的系縛。

脫去俗服:

  “俗服”,在這裡菩薩在家時所穿的衣服出家是為了解脫、斷煩惱的。初出家就要“穿衣吃飯從頭學,軌物格度與俗別”,所以要脫去在家的服飾,穿著壞色衣,去除貪著之心

勤修善根

  “勤修”是精勤修行。“善根”,又叫善本、德本,是出生各種善法的根本,也是成就道業的資糧。把善用樹根比喻是為了形容善心堅固得像樹根一樣深扎在泥土裡,不容易被拔出。善能出生美妙的果實,所以叫做根。《阿含經》說,無貪、無嗔、無痴合稱“三善根”。

  《普賢行願品》里講七種供養,其中的“勤修善根供養”,就是精勤修習各種善法的表現。無論出家在家,都應當精進修習善法,息諸惡行,集聚福報智慧二種資糧,爭取早日解脫成佛

  《法界次第初門》雲:“欲樂勤行善法,不自放逸,謂之精進精進二種,一者身精進,二者心精進。若身勤修善法,行道、禮誦、講說、勸助、開化,是為身精進。若心勤行善道,心心相續,是為心精進。復次勤修施戒善法,是為身精進。勤修忍辱禪定智慧,是為心精進。”

  概括來說,一切正精進不出三十七道品里的四正勤,即已生惡令永斷,未生惡令不生,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長。

舍諸罪軛:

  “罪”,此是指身口意所造作的惡業也就是能招感苦報的惡行。“軛”,本義是駕車時套在牲口脖子上的彎曲木頭,後來引申為束縛、控制等義。

  《一切經音義》中說,“舍諸罪軛”,“軛”指車轅端的橫木。在這裡是說,一個人身上背負著各種罪業,就如同牛被重物所壓。在家有負累、系縛等苦,就像牛的脖子上被套上了軛。遠離世俗出家修道,就像脫離了軛的系縛,舍掉自身的種種罪惡習氣煩惱,走上佛陀指引的光明道路。

  佛教因緣果報因果相續不可思議。《楞嚴經》中說:“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佛法雖然博大精深,但歸回來說,無非是讓我們的身口意得到改變,去除三業的不善,令身心趨於清凈當我們三業清凈的時候,相應的果一定是清凈的。反之,則會使我們輪回生死,難以出離。

  三國時的劉備留下遺詔教誡他的兒子:“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法句經》里也有講:“莫輕小惡,以為無殃。水滴雖微,漸盈大器。”這都是在告誡世人極微小的惡法也不能造作,再小的善法也要積極去行。只有捨去惡法,勤修善法,才能感召善果。

摘自:學習《凈行品》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如瑞法師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