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什麼是生死?佛教如何看待生死的?

uploads/content/2022/may/d681145c40cda49a69468fc96aac3ccc.jpg" />

何為生死佛教關於生死的解釋(佛教解釋)

  生死梵文稱薩摩沙羅(samsāra),意為生死相續是指眾生在一期的或一個段落的出現和消失。謂一切眾生因惑業所感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即是死於此而又生於彼,再死於彼而復生於此,在天、人、阿修羅、傍生、鬼、地獄六道之中,往返生死,永無盡期。

  生死,廣義解釋可分為:①分段生死,謂凡夫三界六道生死輪迴時,系分段展轉而受生死;②變易生死,指菩薩等離三界輪迴,遠離分段生死,而僅於斷煩惱時產生微細生滅變化。

  分段生死指未實證解脫道極果阿羅漢果的一切有情眾生,包括凡夫及已證解脫初果乃至三果的佛法行者,因為仍有無明的煩惱纏縛,不能入無余涅槃,仍有受後世三界有的種子,所以無法出離於三界六道生死而不斷一世又一世的出生於三界當中,然後壽盡而舍報後又在出生,一次又一次的連續又輾轉的現象,是分段而受生死的,所以稱作分段生死

  變易生死大乘菩提的初地菩薩以上、或解脫道的二乘修行人已證解脫極果阿羅漢果者而回入大乘者,皆有能力入無余涅槃,而其解脫證境已不受三界輪迴,故屬不受分段生死。雖然不會有三界中受生的種子,但由於仍有種子的變異,故說仍有變易生死。而變異生死要至佛地才能斷除。因為佛陀具足一切種智,了知一切有情的所有的心法及心所有法,這個智慧包括了四智圓明──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以及成所作智,一切法界體性皆已具足了知通達對於分段生死諸法及能斷分段生死之一切智、變易生死諸法及斷變易生死之一切種智皆悉了知。

佛教是如何看待生死的?

  生與死是必然的過程,是沒有辦法分割的,出生時,就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來臨。生與死息息相關。每個人從知道有生命事實那一天開始,就要有面對死亡來臨的心理準備。死亡的發生,可能是親友也可能是自己,而且隨時都可能發生;這並不是讓我們恐懼死亡,用死亡嚇唬大家,而是如果從小就知道死亡這樣的事實,便能幫助我們智慧成長。

  佛陀出現人間原因,是為救濟眾生出離生死苦海。此從佛陀的傳記中,可以看到,佛陀尚在少年王子時代,由於出遊四門,在王城的四個門外,見到了人間的生、老、病、死等四種形態,警悟到凡是生而為人的,不論貧富貴賤,無一能夠例外。因此發心出家修道,以期開悟脫離生死方法,用來救濟眾生。後來,及佛將要入滅之前,在其《遺教經》中,仍諄諄告誡他的弟子們:“當念無常之火,燒諸世間。”應當精勤修諸善法。又懇切叮嚀:“早求解脫”此“沒在生、老、病、死大海”中的假名之身。另於《雜阿含經》卷二二也說:佛以正直平等寂默、法想、慚愧正念智慧正見等八法,稱為出離生死叢林的妙乘。

  若以一生的生命而言,對於許多人尚不一定構成“苦海”的聯想。為求生存,固然有辛苦,生存的事實,卻不一定經常在苦痛之中;人人雖都有病苦經驗,但是經常抱病的人,畢竟是少數。人人雖都有衰老的可能,卻有不少人在未老之時便死了也有人是晚年健康,返老還童,無病無痛,最後無疾而終的。可是,若人對生命體驗到無法作主的最極處──生不知因何理由而生?活著不知為了什麼目的而活?臨死之時又不自由選擇時間;不論對這世間是充滿了眷戀,或滿心的憂怨,於生死之間仍不能自主,總免不了是一樁最大的遺憾。

  如果已經信了三世流轉、六道輪迴之說,則知“生”是業力所牽,死則受業果所引,雖然貪生怕死,卻必須生了又死,死了又生。不願生的環境,卻非生不可,不願死的時間,又非死不可;不希望遇到的事,常常遇到,希望遇到的事,偏偏求之不得。生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自己不知道!即使知道了一點,亦無濟於事。這便是每一個眾生生死行程,彷彿一條前無開始、後無終點的歷史長流,所以稱之為“苦海”。

  死亡何時會發生,沒有人知道;因此,知道它會來臨,但是不必憂慮死亡的事實會在何時發生,只要是活著的一天,就珍惜生命,盡自己的責任努力奉獻。

各辭典對“生死”對解釋

  《佛學大辭典》的解釋

  (術語)一切眾生惑業所招,生者死,死者生也。楞嚴經三曰:“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輪。”秘藏寶鑰上曰:“生生生生暗生始,死死死死冥死終。”僧伽吒經四曰:“佛言:善男子!識滅名死,福德因緣識起名生。”成實論七曰:“現在世中初得諸陰名生,亦說五陰退沒名死。”

  《唯識名詞白話新解》的解釋

  謂依業因而於天、人、阿修羅餓鬼畜生地獄六道迷界中生死相續、永無窮盡之意。與“涅槃”相對稱。又生死無盡,以海為喻,故稱生死海。生死乃苦惱之世界,故亦稱生死苦海;渡越生死苦海,而到達涅槃彼岸,此事極為困難,故又稱難渡海。《成唯識論》卷八,舉出二種生死

  一、分段生死,以有漏的善惡業為因、煩惱障為緣,將受三界內之粗報;其果報對於壽命之長短、肉體之大小等有一定限制,故稱為分段身。受此分段身而輪迴者,稱為分段生死

  二、變易生死,又稱不思議變易生死。阿羅漢、辟支佛、大力菩薩雖不受分段生死輪迴,但以無漏之有分別業為因、所知障為緣,於三界以外受殊勝微妙果報之身,即受意生身,再以此身來三界內修菩薩行,以至成佛果其所受之身,因悲願力之故壽命肉體皆可自由變化改易,而無一定之限制,故稱為變易身。受變易身者,稱為變易生死。此外,《顯識論》有四種生死之說,《摩訶止觀》有七種生死之說,此處從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