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居士: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第四天

四天

二○○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第一堂

內容提要:

   說梁武帝

   身瑜珈

   心瑜珈是什麼

   早晚課的唱念

達摩洞前的經歷

今天是最後一會了,聽說你們諸位上午一起研究了一下華嚴字母,出家人所謂五堂功課唱念,其實六堂七堂也有。像早晚功課蒙山施食,放焰口等,這些最基本的都要會;這是明清以來,出家人吃飯的本錢。水陸道場,梁皇懺這兩門功課,你們少林寺應該要會做。

我常說今天中國佛教能維持,出家人能夠蓋那麼大的廟子,會來那麼多供養那麼多出家人,是靠梁武帝的功勞。每個大廟子一拜梁皇懺,一做水陸法會,那個財源滾滾而來。梁皇懺是梁武帝為他老婆做的懺悔,這個故事大家應該知道,他的太太世界上最妒嫉、霸道的女人,很厲害。

武帝一輩子學佛學得不錯,政治方面是一塌糊塗。上半生的政治馬馬虎虎,下半生,自己搞到亡國。講政治學的批評他,都笑他學佛國家都學亡了,自己還餓死。這沒有錯,可是我說你們不能那麼看,他很有氣派,還真像個出家人。一個國家自己創業,自己手裡做皇帝,自己亡掉,最後還餓死台城。台城在哪裡啊?在南京你看,你們老同學武帝,你們出家都不知道,那還搞個什麼啊。

但是我說你們不要笑他,他真得了解脫,有沒有悟道不管。最後臨死哈哈一笑,「天下我得之」,整個天下我打下來,做了皇帝。「天下自我失之」,由我手裡丟掉,有什麼了不起。他看帝王,看天下富貴功名,最後那麼灑脫,餓死就餓死。

餓死、亡國,他錯在哪裡?因為不懂政治學佛學壞了,一味的慈悲。中晚年以後,培養了一個敵人侯景,以為教化了敵人,自己就會成功。所以,佛教兩句話,要特別注意,「慈悲生禍害,方便出下流」,不要隨便慈悲方便,搞政治不是這一套。你們都知道,慈悲布施是要般若智慧的,不是隨便用的哦!己師在帶領孤兒,小心!有時候嚴格的教育,對孩子就是慈悲。所以你看諸佛菩薩現金剛之身,那個青面獠牙,非常的嚴厲;但是那個嚴厲是大慈悲。唉!我怎麼一來就講這個,自己講講都糊裡糊塗,是呼圖克圖,真糊塗

剛才講到五堂唱念的功課講到武帝。現在年輕出家人,書也沒有讀過。我看現在的大學生、博士,等於當年的小學一年級二年級的程度,統統看不上。現在這里的碩士、博士教授一大堆,我是一概批評的,你們這點學問算什麼!什麼基礎都沒有弄好。然後出家出了家以後,什麼知識都懂一點,根本談不上淵博;真修行、真學問,一點都沒有。

你看過去我們這些祖師們,歷代高僧,他們無所不通,樣樣會;講舊的文化詩詞歌賦、琴棋書畫,乃至於喝茶,什麼都比別人家高明,所以這些帝王將相,沒有不佩服那個高僧的。現在呢,你們會的佛法,他們知識分子也都會。唐朝的時候,還沒有《大藏經》,我當年到峨嵋山閉關,就是為了一部《大藏經》,因為別的廟子沒有,就是那裡有這個方便。而且別的廟子藏經也不隨便看經,出家幾年要去看經,或請一部經出來看,不準啊!要幾十年的功勞,才慢慢讓你看經。那個經就擺在那裡,給書蟲看的。

以前天下叢林皇帝送你一部兩部《大藏經》,還要蓋個藏經樓。現在三萬兩萬就買一套《大藏經》了。所以我當年的條件,是《大藏經》統統搬到我關房來,那就閉關閱藏了。現在大坪寺廟子都沒有了,那些《大藏經》都毀掉了,好在我當年全部把它看完。

現在迴轉來,聽說你們上午大家很謙虛,我講一聲好好研究,你們果然發心研究。唱念非常重要。所以今天天下叢林蓋廟子,如果做個水陸道場,梁皇懺,照規矩來誠誠懇懇一拜,嘩!那供養來了。所以,你們不要看不起,這些給死人趕經懺的和尚,那也是一個法門哦!過去在廟子叫什麼?叫「應門」。相應的法門,就是瑜珈,所以也要研究啊!

現在,正統的翻譯是瑜珈,這是統稱,你們讀成「瑜伽」。「瑜伽」跟「瑜珈」有沒有差別?有差別。修禪修止觀的,都叫「瑜珈」,而《瑜伽師地論》,是指修瑜珈法門成就的人,叫「瑜伽師」。「地論」是其中一步一步的功夫,一步一步的境界

瑜伽師地論》是彌勒菩薩講述,無著菩薩記錄,分有十七地,由欲界的下三道(地獄餓鬼畜生),以及人道講起。所以學佛有五乘道,先修人道,先學做人,人道好了以後,再修天道天道好了以後,再修小乘聲聞道;聲聞道修好了以後,再修緣覺道;小乘聲聞緣覺修好了,最後修菩薩道。這是講五乘道,不是三乘道。

譬如宗喀巴大師著了《菩提道次第論》,他根據的是印度一位大師,阿底峽尊者著的《菩提道炬論》。《炬論》是根據什麼呢?就是彌勒菩薩的《瑜伽師地論》,講五乘道,分五乘修行的次第。也就是昨天引用《楞嚴經》的「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所以要五乘道的工夫學佛是先學做人,人做好了,再修天人境界天人好了,修小乘小乘好了大乘,最後成佛

阿底峽尊者根據《瑜伽師地論》寫了菩提道炬論》,宗喀巴大師根據《菩提道炬論》,著了《菩提道次第論》。大家都認為宗喀巴大師了不起我就笑,其實中國有個禪宗祖師就有了。我講了你們會很驚訝,可是你們也不懂。

這些來源我都給你們講清楚了,你們在佛學院,什麼都弄不清楚這叫做後期的佛學,所謂五乘道是很準確的。修五乘道的,修行工夫求證的人瑜伽師,總稱叫瑜珈。瑜珈是什麼呢?(甲師:相應)嗨呀!你這個小姐腔調,發音那麼小聲,趕快學唱念,把喉嚨打開,男子漢大丈夫,豬叫一樣嗡嗡響,你那麼細聲細氣。(答:上午學了)好啊那就對了。

瑜珈,古代註解叫做「相應」,拿現在跟你講,就是「交感」。像電燈的插頭、電話插頭一樣,插上電燈就亮了;交感,電話就通了,這就是相應。不相應就是插不上電。就那麼簡單,這樣懂了吧?交感就是感應天人交感,與佛菩薩交感。你看中國佛教寺廟,民間土地廟,到處都寫著「有求必應」,這四個字就是瑜珈、交感,相應。

佛法我這麼一講,都很簡單,所以不要上他們的當了,有人講佛學說了半天,很多的道理不清楚。今天也正要給你們談瑜珈,所以我給你方丈和尚講,武功練到最後,就要練瑜珈了。你們少林跟我聯絡,找人高價錢請印度山裡頭高明的瑜珈師來教,配合少林的武功、禪定那就是全套了。

瑜珈是跟釋迦牟尼佛同時存在的法門,所以我們放焰口叫「瑜伽焰口」,五堂功課念的咒語都是瑜珈。瑜珈分好多種,譬如鍛煉身體太極拳、內功拳,接近瑜珈了。達摩祖師初到少林寺,傳的是瑜珈,給你們鍛煉身體,不用力氣的,可是這是最高的武功,這叫「身瑜珈」。

現在看來,這是世界文化潮流,印度的瑜珈很多人都在學,你們少林也要會。這是「身瑜珈」,練身體的,同武功一樣,它不準硬閉氣,是配合呼吸,配合觀想練,就非常好,所有病痛都能去掉。如果加一點作用就是最高的武功,這是「身瑜珈」。修密宗的念這個咒子,嗡嘛呢叭咪吽,是「聲瑜珈」。

現在印度的瑜珈,身瑜珈與聲瑜珈,風靡了外國學者少林寺不能不會,不能欠缺啊!趕快找來學,不過不要隨便找,你要問李居士,她弄得最清楚,她可以高價錢,請印度山裡頭專修的瑜伽師,比你們還要出家專修。練瑜珈的人,他們有時候打坐,或一個姿勢站著十幾天不動,現在還有,要修定力可以試試看。

我在法國巴黎街上,也看見一個法國人表演的,因為法國人學了那些瑜珈的很多。一個法國人,穿上西裝禮服,這麼一個姿勢隨便那麼一擺,十幾個鐘頭不動眼睛也不動。有時候一天到晚不動也不拉,也不喝哦!他是干什麼?要錢。我們知道的人,到了那裡給他手裡放一個錢,他就換一個姿勢給你看。沒有給錢,一天到晚擺那個姿勢哦!你說少林功夫馬步,兩拳一抱,腰一拉,蹲在那裡幾個鐘頭不動,你試試看,這也是瑜珈,可以入定的。所以眼光要放大看世界修行方法非常之多。

但是這些印度瑜珈的老師,是李居士找來的,對我都很恭敬。那些大師通過她,要送我東西,因為李居士一方面請他們來教,一方面就蓋他:「嘿!你們身瑜珈不錯,聲音瑜珈也懂,你們不懂心瑜珈,因為心瑜珈掉了。」他們承認心瑜珈沒有了,那麼李居士就告訴他,心瑜珈在我中國。「心瑜珈」就是禪,他們四禪八定也不懂,真的掉了,很可惜!

前天那個庚師講的「中觀、瑜珈」,《瑜伽師地論》是心瑜珈,所以你就知道《瑜伽師地論》的重要。我常常說,佛學院要讀全套的「佛學綱要」,這些教授們寫的佛學大綱、佛學概要都是亂寫,大綱本來都有的。印度兩部佛學大綱,一部龍樹菩薩的《大智度論》,第二部《瑜伽師地論》。中國三部佛學大綱,一部是智者大師的《摩訶止觀》,一部是永明禪師的《宗鏡錄》,外加中國西藏一部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論》,那些才是佛學大綱呢!像這些你們讀了幾頁?諸位,大概都沒有摸過,也許讀個幾十頁吧,也研究不清楚

幾部我都看完了,而且把它研究完了。還可以講它這里對,那裡不對,哪裡漏掉了。所以現在幾十年、一百年辦的佛學院,我看都不要看。如果少林寺要真的辦佛學院,開始先把第一部佛學大綱——《大智度論》弄清楚。

你們果然聽我的意見,還研究唱念,了不起要把唱念發心學好。你看我們這些年輕大師我不點名了,你真他做早晚功課,他們大概像當年我帶兵一樣,站前面立正以後,念孫中山先生的遺囑「余致力國民革命……」,下面一大堆他們接著念,我根本就不念了;等他們念得差不多,最後出聲就完了。我看你們這些大師,穿起大方丈和尚衣服站在中間,「南無……」後面一接上來,你們就根本不唱的,然後到後面「嗡……」好了,這像什麼話啊!

唱念,聲音一出來,由嗡阿吽……南無……一念起來,已經忘我了,只有聲音了,然後同你打坐時的一片光明,一個聲音,進入瑜珈相應的境界,跟天地合一,跟虛空合一了。那一堂唱念下來,真是「萬慮皆空」,所有的念頭都沒有了。所以,你們要特別注意這個聲音瑜珈。

記得還珠樓主(李善基,一九○二——一九六三,四川長春縣人)寫過一本劍俠傳。當年看了這部小說,不知有多少出家,到峨嵋學佛學道,我們也受影響。像一道劍光就出去,在空中飛了,那多舒服啊!你要看原著,他不是亂寫的,這個傢伙是學過佛,學過道家,內行的。現在寫武俠小說的都是亂寫,很多都是偷他的東西

這部寫到最後,一個大魔王出來,這些什麼峨嵋祖師,武功高的神仙,各家各派的高手,誰對他都沒有辦法。嘩,好像這些有道的把他包圍到「高麗貢山」去了。高麗貢山你不要以為是韓國啊,不是的,是雲南緬甸交界的地方就叫野人山」,現在還有野人。為什麼逼到那裡?因為那裡有個高僧,武功最高了他有什麼本事?就是會唱念。這個魔王被逼到那裡,會唱念的和尚一出來,一唱南無……魔王跪下了,「師父你不要唱了,我已經完了。」你看了以後,就覺得寫這個劍俠傳的人真懂。

講到魔王,這里給你講個故事世界上出來一個魔王,誰都沒有辦法,把孫悟空請來都降伏不了,連孫悟空都怕了。最後沒有辦法,只好到西方求佛祖對付魔王吧。佛祖有個法寶最厲害,你知道是什麼東西嗎?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一聽魔王,笑一笑說:「這個沒有什麼了不起,好吧,你們都降伏不了,我叫我的徒弟去吧!」找個小沙彌,「你去把那個魔王收了。」小沙彌向佛一拜,「知道了師父。」背個黃包袱下山了。

幾個高手想:這個魔王神通廣大,這個小沙彌背個黃包袱就下來了,不曉得小沙彌有什麼武功,神通本事有多大。魔王一見到小沙彌:「你這個小和尚,哪裡來呀?」

「呵呵,世尊派我來找你。」

「佛叫你來找我干什麼啊?」

「沒有事沒有事,不要緊張,聽說你神通廣大,叫我來看看你。」這個魔王一聽:「釋迦牟尼佛都說我有辦法,派你來?」

「我們師父慈悲,曉得你了不起,沒有想叫你怎麼樣,叫我來看你有事情。」小沙彌把黃包袱拿下來,搞了半天拿出來一本化緣簿,「居士啊,向你化一點錢。」這個魔王一聽,啊呀!我走了!什麼都不管了。

所以這個化緣簿連魔王看到都怕,多厲害!這個是降魔最好的東西。這個故事很深刻啊!好了,笑話聽完了,迴轉來講到學唱念,不過,一下搞不好的,要帶領全體好好研究。唱念也是軟修法門,真修好了自然可以得定,很重要啊!

今天要把幾天來做個結論,我剛才聽到有人告訴我說你們上午很灑脫很開心,大家高興。尤其宏達跑來跟我說,丁師這個火氣還沒有下來,我就叫宏忍師趕快包葯吧。然後他告訴我,「丁師父很有意思哎!」我說「什麼意思啊?」「他講他在達摩洞前面打坐,怎麼怎麼……」我說:「真的嗎?丁師,我們請你報告這個經驗。這個不是愛表現,是講實際的經驗。我告訴你,如果當時我在旁邊一點,你不得了了,你今天會飛過來了。好好,請你先講一下,我來點香供養供養一支香」。

僧丁:我曾經出過車禍,被車撞了,腿受傷,現在已完全恢復。出了車禍以後呢,住了一個月醫院,正是非典(sars)的時候。然後到一個下院里養傷,養了一個月,回去沒事就鍛煉腿,這個腿要鍛煉,不鍛煉恢復得很慢。所以天天鍛煉,爬到達摩洞的時候,洞門口掛了一個牌子介紹,叫「五行朝天」,我以前沒學過,少林師父都知道,介紹達摩洞什麼「五行朝天」。

南師:有圖嗎?五行圖?

僧丁:沒有圖,只是文字寫了一個介紹。我說試一試吧,以前沒練過,也沒試,也不知道是咋回事。這時候就想坐一坐,出過車禍以後,心情好像突然一下比以前冷靜了很多。在那裡打坐,面對著這個東邊,這是上午的時候,太陽從那邊起,剛好有個凳子,石板。我就達摩洞那個牌坊旁邊,坐在那裡就把腳疼的地方扳一扳,試一試。

剛開始不上去,一扳上去坐了幾分鐘以後,就感覺這個手心、腳心像針一樣的扎,痛得很,扎得很難受。難受以後有光線,剛開始是點狀的,繁星一樣的,一點一點的往裡鑽,感覺骨頭里癢得很,摸一下也不皮膚癢,骨頭裡面酥酥的,癢癢的。慢慢慢慢地,它就成了那個毛細血管的那種,慢慢慢慢往裡跑一樣的。跑了以後呢,就成柱子了,特別是頭頂這一塊很明顯,頭頂這一塊是最敏感最敏感的,敏感得很。以後呢,剛開始好像是心窩這一塊,特別特別的是發脹,是最難受的,揪的,裡面像撐一樣的感覺

南師:沒有錯。

僧丁:撐得很難受很難受,然後突然一下,不知道身體一下定住了,好像一陣風刮一下。

南師:你都跳動了?

僧丁:不是,突然坐在那裡一陣風刮一下,人動不了了。

南師:呃,對對對對。

僧丁:風刮一下人動不了了,然後肚子就成了柱子,那個點,剛開始不是很清晰,帶黑色的,慢慢慢慢就變發灰,灰色的,以後就變那個藍色,慢慢慢慢,顏色也不斷的換,有五種顏色,然後,一起下來。

南師:最後是變藍色的。

僧丁:對,變藍色。然後往肚子里肚子里始終有個現象,跟那個拉肚子一樣,咕嚕,呼呼呼,在裡邊像刮風一樣的。一會就不行了,肚子疼,小肚子特別難受,想下來又下不來,定在那裡了,動又動不了。

當時很難受,慢慢就想動,害怕,從來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心裡很緊張。一緊張呢,心窩這一塊,就轉動起來了,像一團那樣的東西轉動,動動動,裡面在動,不停的動。手裡邊速度也快了,就感覺到那個力量很大,手就感覺光了很空,動不了。三五分鐘左右,就害怕,心裡有點緊張,一會兒工夫就出來了。二○○一年打坐的時候,小便出現很多顏色,有的紅色,藍色,黃色,各種各樣顏色。

南師:對。身體皮膚有沒有冒斑點啊?

僧丁:沒有,但像牙膏擠出來一樣,白色的,很黏稠那一種。

南師:很重要,所以叫你報告。聽哦!丁師報告得很好,是一個經驗,所以要他重新講,我要給你們說明。像我昨天給你們講,修安那般那,真修禪定,這些都會經歷過的哦,這時,已經把六妙門擱到一邊去了

僧丁:昨晚上講我有個感受,我這個入手,是因為我看的一本書,不知道是黃念祖老居士還是誰的,看了以後念佛剛開始念的時候,感覺到念頭是在心裡念,後來,好像看了黃檗禪師的《傳心法要》,之後念佛的時候,清清楚楚念佛就是「念」這個佛,從那一下突然好像轉了身一樣的。

南師:沒有錯。

僧丁:轉過身以後呢,突然之間這些東西,光點和以前不一樣,以前剛開始,各種各樣顏色,到後來光是一團,或是一片,整個都是,就呈現這個狀態。反反覆復的,是這樣。

南師:好!聽到啊!昨天給你們講的,都是這個原則哦。所以你們講辦禪堂很重要哦,香板不是亂拿的,不要亂打。禪堂的堂主碰到這樣,很好機會都錯過了。丁師父講的這個境界,真修行打坐、修定,必然都會來的。

「十六特勝」講到知息入、知息出、知息長短,還有什麼?(答:知息遍身)丁師父剛才給大家講的這次經驗,可惜他是瞎貓撞到死老鼠,用禪宗祖師句話,「靈雲一見不再見」,對不對?第二次沒有再碰到。

修行隨時到這里,到了「知息長短、知息遍身」以前,就是這個境界隨便你修定的哪個路都一樣。不管你念佛、修密宗,不管你參禪,不管百千法門,四禪八定是一條直線的路,大小乘必經過這個路,不然不叫做學佛修行了,身心一定起變化的。

變化一來,有時候碰上,像他這樣碰上動不了。剛才講到十六特勝,知息遍身,他還沒有「遍身」哦,就發起來了。這個發起來不是鼻子的安那般那了,所以剛才跟你講,「息」有依種息、報風息、長養息三種。長養息,是我們呼吸往來,是後天的;他這個叫「報風息」發起來了,已經不是靠外來的呼吸。他當時的經驗沒有注意,在這個時候,鼻子呼吸差不多已經沒有了,內在的呼吸起來,這是六妙門的「還」,回到胎兒狀態胎息起來了,是自己本身的功能。這個起來,變化是非常大的。

剛才丁師講,肚子裡頭咕嚕咕嚕,好像拉,還沒有拉,有時候這個情形起來,連拉一二十次的大便,最後拉的都是水了,拉一次舒服一次,那不是得病,是把你的身上的業氣統統清乾淨了。然後,他當時感覺到頭頂這里,自然有一個光灌頂下來。

僧丁:從頭頂上下去的時候是一柱,到這個身體之內啊,好像成兩柱一樣的,兩邊的顏色不一樣。

南師:對對對,最後是藍色,所謂藍色是同青天一樣的藍。

僧丁:對對對。

南師:這就是中脈氣開始通了。好,注意啊!聽了你的經驗,你並不是想像的。

僧丁:看到,能看到。

南師:這些工夫生命本來有的,你修持到了那裡自然來的,所以叫你們聽聽經驗這一過了以後,他當時就去了,後來沒有再出現。要是經常如此,才知道「知息遍身」,慢慢把整個內在氣脈變化了,才到達「除諸身行」這一步,那麼一定是變成青藍色了。

所以你們要主持禪堂,帶領後輩修行,他們工夫到哪裡,一看都要知道。像他那個時候,心裡有個緊張,自己不知道怎麼一回事,放也放不了,身體外表僵硬了,裡面變化很大。如果當下有個知識過來人一點撥他,一接引他,再一放就好了,那境界大了這個時候需要香板輕輕一拍,告訴他放下!什麼都不管,你準備死吧!一切放掉。哇!這一下變化大了,馬上進入「除諸身行」,到達沒有身體境界了。這都是實際的工夫修行不經過這樣是不行的。所以修定做工夫要老老實實做,不是你去求的,想像是不行的。

謝謝你,給大家一個經驗。休息一下,今天還沒有正式開始啊!

 

第二堂

內容提要:

   佛學概論

   永嘉大師

   離心意識

   流注生 流注滅

   識的現象

   六識在何處

   五法三自性

   八識無我

剛才我說印度中國有五部佛學大綱,對不對?我說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論》,五乘道說得很好,對不對?我說中國禪宗早有了,對不對?你們怎麼不問我啊?唉,你們聽話都不會聽。

你看永嘉大師永嘉集》,又簡單又明了,把五乘道講完了。永嘉大師當時悟了以後,他著作了《永嘉集》,把五乘道由人怎麼三皈依起,怎麼樣學佛出家修行,一路一路上來,要徹底做到,一直到止觀完成,簡單明了。

你看佛法到了禪宗大師們手裡那麼簡單,把五乘道一下濃縮了,由修小乘聲聞、緣覺,然後怎麼修大乘,重點在後面兩三篇,如何修奢摩他——止,如何修毗婆舍那——觀。然後講到「見道」完成了,最後證得法身般若解脫」三個,翻來覆去,統統給你講清楚了。

法身不痴即般若 般若無著即解脫 解脫寂滅即法身

般若無著即解脫 解脫寂滅即法身 法身不痴即般若

解脫寂滅即法身 法身不痴即般若 般若無著即解脫

這是最後的成就,都講得清清楚楚,所以真正的六祖傳承,最了不起的是一宿覺——永嘉大師

用功方法昨天給你們提到過,修摩訶止觀的時候,「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都給你講完了,然後到達大徹大悟的時候,才是永嘉禪師的《證道歌》。《證道歌》不要先讀,一讀了以後,你們拿到《證道歌》,前面工夫基礎沒有,就變成狂禪了。

永嘉大師是修天台止觀開始的,他悟了以後,無所印證,從浙江溫州到廣東來見六祖。這條路不曉得他怎麼走法,要多時間?那時是走路哦,沒有飛機也沒有火車,起碼走兩三個月吧!

見到六祖以後,兩個對面只談了幾句話,六祖馬上給他印證:「如是如是」。他得到印證了,趕快磕頭告辭。六祖說,天黑了,你回溫州?不要那麼急嘛!他說本來是不動哪有太急。六祖就問他一句話:「誰知非動」,他說:「仁者自生分別」,六祖說:是妄想分別出來,是不是啊?他答覆說:分別也不錯啊!六祖說如是如是,怕什麼妄念分別,分別本身就是空。六祖留他在那裡住一晚上,就回去了,所以叫做「一宿覺」。

但是你注意,他是天台宗的弟子,走的是止觀的路線,工夫到了,最後自己證到了,無所印證。所以這本書上,《永嘉集》後面有封信,不曉得你們看到沒有?是寫給他同學左溪玄朗禪師的,他也天台宗的大師。(僧丁:對)不錯,讀書還有點心得,不白讀了。

左溪朗公勸他住山,他就回他一封信,住山閉關是想清凈,如果此心未了,住在山裡頭也是煩的,風吹草動都會引起你的煩惱。此身已了,坐在鬧市紅塵中,一樣是山林,沒有分別。

菩提道次第論》,或者《瑜伽師地論》,真的要讀完,憑你們學力,不行啊!如果真要你們念《永嘉集》,你們肯發心研究一下,是有捷徑可走。永嘉大師寫《永嘉集》的時候,《瑜伽師地論》還在印度沒有翻譯過來,玄奘法師快把佛經帶回來了;而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論》比他更遲六百多年呢!

簡單明了的告訴你們這些,匆匆兩三天,原來意思是講禪堂規矩這一還沒有討論到啊!但我始終有句話要告訴你們,禪堂真要花錢重新修,要慢慢動才妥當,要是隨便搞一個地方打坐,你們現在那樣就可以了。真要修一個完善禪堂,建立一個非常合法的規矩就不隨便拿香板打人。有些規矩都不對了,都沒有真修改,大家死守那個規矩規矩也是人立的啊;而且一般叢林下規矩建立了以後,就埋沒了很多的人,因為有人用功剛剛對了,就說他不對,說他著魔了。或者像丁師父那個境界,認為這是魔障,不得了!所以做一個知識的,不要犯任何一個錯誤禪宗祖師說:「我眼本明,因師故瞎」啊!

幾天當中,現在我們做個結論。見地功夫是兩回事,你們回去真要研究,我還是借用一句老古話,「老王賣瓜,自賣自誇」,你就好去找我一本原來老的著作《禪海蠡測》,拿在手上慢慢研究吧。

很多人說「老師啊,我讀過你的書」,我只是笑,或通常答覆人家,「不要看的書,上當的,我的書因為當年沒有飯吃,寫文章飯吃的,騙人的。」你說我謙虛嗎?不是,我是真話。

換言之,你要修行,連佛的書都不能看,這是禪宗路線了,所以說不立文字,這些理論都丟掉。這幾天我把佛法歸納,跟你們講的這些,以禪宗不立文字來講,已經立了文字禪宗講「明心見性」,後來變成中國全體的文化儒家把它拿過來一變,叫「存心養性」;道家把它拿過來一變,為「修身煉性「,其實都是一個

心性」如何去明?如何去見?對了,甲師,你那個細聲細氣的問,禪宗叫我們離開心意識參,離開心意識怎麼參?我答覆你沒有?我答覆你了!離開心意識去參。我不是答覆你了嗎?沒有?你這個笨蛋!我如果答覆你,那還是心意識啊!是不是?

心、意、識三個階段,在哪本經典上提的?知道嗎?是《楞伽經》。剛才提到佛家明心見性,後來儒家拿過來叫存心養性;道家變成修身煉性。套過來又套過去。達摩祖師叫你「以楞伽印心」,這個心,到底什麼叫做「心」?佛學在學理上說的這個心,不是講我們現在這個心,這是個代號,代名詞。這個心是「如來藏性」;再把如來藏性拿掉,就是禪宗祖師講「這個」。「這個」是哪個啊?不知道!

拿現在西方哲學講,宇宙萬有的本體,那個叫心;拿現在科學來講,萬有的功能,那個最初的能量也就是這個宇宙功能,那個叫心。這是個代號,也叫做「性」。

什麼叫做「意」呢?拿人類來講,嬰兒生下來不會講話,但在娘胎裡頭已經知道舒服不舒服。所以媽媽懷孕的時候,「唉喲,我這孩子肚子里踢我了,東踹一下西踹一下。」胎兒肚子里干什麼?為什麼會踢媽媽胎兒媽媽肚子里和做夢一樣,他也騎馬,也打球,也開運動會,東動一下西動一下,他並沒有老老實實在裡頭哎。十個月在裡頭,完全夢境一樣,一下這個夢,一下這個境界,一下那個境界

嬰兒生下來開始,餓了就曉得哭,涼了也曉得哭,那個就是「意」,沒有分別心的意。這個意是心的第二重的投影,第二重的反射,就是嬰兒頭頂上這個「囟門」還開著,砰砰砰在跳的時候。嬰兒那時只曉得哭,不會講話,這時候第六意識有一作用還沒有完全形成,所以嬰兒這個「囟門」還開著,就是我老百姓講的天門還開。這時候健康嬰兒,抱著他時還笑,有時候會皺眉頭。你還為他真在笑,其實他這個身體還沒有多大的感覺,在感受方面,「受陰」沒有那麼嚴重,他是在他那個境界玩,碰到高興他笑了,碰到不舒服他難過了。這時只有第二重「意」,第三重「識」還沒有。等到囟門好了,頭頂封好才開始講話,第六意識成了,分別心起來了這叫「識」。

心、意、識,拿科學、醫學告訴你們,很清楚。我們現在用的,一切思想、一切的動作都是「識」的作用。「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所以「妄念」就是「唯識」的作用,第六意識是第三重的投影。所以離心意識還參個什麼啊!那早就成功了。這是祖師的教育法,有意瞞你們的,給你們遮住,要你們自己蹦出來。

譬如剛才丁師講的,受傷以後,在達摩洞前面,偶然做做樣子,把腳盤一下,那個時候氣動起來,唯心生命的本能發動了,也不他有意造的,也不是分別心起來的。當你念頭空了,分別空了,意識清凈了,不做主了,生命本來一切唯心的功能起來,就能夠證到「三明六通」。所以此心具足萬法。

為你放不了分別意識——第六識,也放不了那個主體的「意」——第七識,所以叫你修定你定不了,第六識妄心、分別心在外面亂飛,只好利用安那般那呼吸法,把它騙回來,把分別心歸到一點上,最後這一點也不要了自然清凈。歸到清凈以後,得止得定了。

這是好可憐的方法,沒有辦法啊!想把這個妄心清凈,離心意識就對了,離心意識就成功了,離到哪裡?沒有離,心意識全體現成,全體現成的境界叫「如如不動」。

所以我讚歎中文翻譯之高明啊!兩個「如」字,你們都學過中文,講明白了,什麼叫如如啊?就是差不多像那個樣子,像那個樣子叫如如,好像很空很清凈,其實你覺得清凈覺得空,已經不空了。

剛才丁師報告的,他那一天坐到達摩洞前的境界,你們都聽到了,他是用心意識來的嗎?不是。那他知道不知道呢?你們說!(答:知道)知道就是見聞覺知,一切現成具足的,也就是不起分別的本有的功能。如果妄念雜想不空,空性就不現前;但自性本自現前,自己認不得罷了。

禪宗,尤其少林弟子們出來,更要抓住《楞伽經》,所以達摩祖師吩咐「以楞伽印心」。《楞伽經》中有一大慧菩薩大慧是誰啊?大慧就是彌勒菩薩你不要佛經那些名號騙了。

那麼,曉得了心意識,所以《楞伽經》中,大慧菩薩先提出問題問佛,「諸識」,一切的心意識心念感受活動,有幾種生、住、滅?各有兩種「生住滅」。實際上,後來教理上講個字,古道講對了,叫「生住異滅」。這個「異」字可以不要,由住到滅,都在變化,異就是無常的變化。在人的生命過程中,生住異滅叫生老病死,在物理的世界叫成住壞空。其實不需要壞,「成住空」就是由住到空,當然變壞了才空。「生老死」三個階段,病字不需要,由生到死,經過當然有病態了。

佛說諸識生住滅各有「流注」與「相」兩種情況。「流注生,相生」,「流注」是行陰,這股動力一來,無明念一動,現象就起來了。譬如剛才丁師講的,坐在達摩洞前面,那個境界來,他並沒有去用功哎!他正在受傷,休息一下,看了這個「五行朝天」蠻好玩的,試試看。結果他多生累劫修行,那個功力的習氣業報,一下碰上來了,他的習氣流注,那個行陰過來了現象就出來,所以是「流注生,相生」。

住也是兩種,「流注住,相住」,譬如我們修定,那個行陰的流注,念念都在定中,你就產生四禪八定,各種定力境界

滅也是兩種,「流注滅,相滅」。所以講修行,重點在這五陰裡頭的行陰,行陰一切斷了以後,一切皆空

這不是很簡單嗎?佛都答覆你了,你們去看《楞伽經》原文。你們這部也沒有去摸吧?一定沒有去摸。咄!白剃了光頭。佛及祖師都吩咐你,把寶貝都給你了,你不去找。這段就在楞伽經》開頭,你只要去看開始那幾頁,統統在內。《楞伽經》開頭有多少個問題啊?(古道師:一零八問)對了。這個半僧還記得,我將來刻個圖章給他,他現在是一半和尚,一半不是和尚。一百零八問,佛答覆了問題嗎?半個都沒答覆,但他又都答覆完了。

一百零八問,問的什麼?大慧提的很多,像這個窗子上,有多少灰塵,每一顆灰塵是怎麼構成的?連這個都問,亂七八糟,天上地下的事情都問,科學的、宗教的、哲學都有。佛聽了半天,只用一句話說心說性說相答覆,實際上就是「一切唯心,萬法唯識」。如果要這樣詳細分析問,問一萬年也問不完這是意識所造,所以他給一個總的答覆,這是楞伽經》的秘密

首先大慧菩薩提出來問諸識,心意識的識,不問心,不問妄念。問諸識有幾個現象佛說三種:「轉相,業相,真相」。

「轉相」,出家修行成道成佛,你以為修行是修個什麼,就是把無始以來的習氣,清理乾淨,一轉就是佛。一切眾生皆是佛,為什麼變成六道輪回的眾生?也是這麼反過來一轉。

「業相」,我們生命活著這股力量都是業力作用。業分幾種啊?甲師,你不是愛研究嗎?(甲師答:善、惡、無記)對,業分三種「善業、惡業、無記業」,歸納性的。我們一切眾生隨時在無記中,昏頭昏腦,什麼都不清楚。所以你們諸位學佛,有緣坐在這的人也不是一生兩生修過的,過去都修過,不過迷路了,無記忘掉了。所以,只有「轉相、業相」一轉過來,明白了以後,原來就是佛,自性本來清凈的「真相」就呈現了。

你看你們也學佛我也學佛,比你們搞得清楚吧!明明我們都說皈依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一切眾生共同的老師,只有一釋迦牟尼佛,老師告訴我們了,老師東西都不聽,都不記。可是我怎麼會記啊?因為有記,才不落在無記中。

第二個問題問了,有幾種識?關於「心意識」,我剛才講,心是本體,意是我們起來的念頭,識是發生火花的作用佛說三種識,「真識、現識、分別事識」。這是簡單地講大原則,只有三種;如果詳細地分別,就是八識了。

「真識」是真的自性,本來有的,這是唯心。

「現識」,我們有這個身體,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有山河大地宇宙萬有,這個作用是同一個本體的現識,現量境界

「分別事識」就是我們第六意識,有分別之識。分別有什麼不好妄念有什麼錯啊?所以昨天告訴你,妄念自性本空,你去空它干什麼?它空你的。所以永嘉大師說分別也不錯啊!那你們今天剃了光頭,離開父母出家成佛,不靠第六意識來修,靠什麼來修?就是靠第六意識!分別清楚了才好修啊!所以到達第六意識放下,本來清凈真如自性真相在這里。

有一點告訴你,現在講唯識學的,說第六意識在腦里,根本是一塌糊塗錯誤,不要聽他們亂說,統統搞錯了。我常笑,八九百年的唯識學家,亂七八糟的懂個什麼!連有些學密宗的也亂講,說第六意識在腦子里,腦不是第六意識 ,是身識的一種,不過第六意識也通過腦起作用,是不錯的,但第六意識不在腦裡頭。

你翻開玄奘法師《成唯識論》就知道,這第六意識不在身上,當然不在腦子里。你看藝術家畫的佛像圓光有多大,大概是兩手臂畫個圓那麼大,我們第六意識在這兒。譬如你正睡覺,我在這里一叫某某師,你那裡就應了;就是瑜珈,就相應了,就有交感。所以第六意識無所在、無所不在,內外都有

佛都清清楚楚告訴我們了,後來「唯識(法相)宗」,就是把這八個識翻來覆去在轉,轉了半天你越轉越糊塗。再被佛學家一講,統統不知道了。然後說,喔喲!「唯識」很高深喲!高深個啥!

整個講唯識法相學,以《楞伽經》為根本,《楞伽經》告訴你的法門,只有這個路線,什麼路線?「五法三自性八識無我」,所有佛法全部大要,統統包括了,告訴我們了。「五法」曉得嗎?誰記得啊?記得賞吃一顆花生米,記不得你們要供養我花生米。(答:名、相、分別、正智、如如)

「名」就是丁師講的「概念」,代表一切觀念都是妄念起來的。「相」是一切的現象都是外境。「名、相」怎麼來的?是「分別」而來,一切學問,包括一切佛學都是第六意識分別出來的。「正智」是不起分別的,也不會被名相騙走,自己清清楚楚。般若智起來,就知道自性本空,「如如」不動,不要你去修的,當下就是,證到「一念不生全體現」境界也就是境界

五法就那麼簡單,連出家都不出家,當然更不要在家了。剃個光頭出家著相了,穿了這個衣服,這不是「名相」嗎?那我在家呢,更著了名相,這一切都不是。所以古文告訴你,不要「循名執相」,不要跟著概念,被一切的現象騙走,要一切不會受騙才行

所以另一個地方記載,有人問我們的達摩祖師,「師父啊,你到我們中國做什麼啊?」達摩祖師怎麼答覆,你們曉得吧?嵩山下來的應該知道啊。他說:「我找一個不受人騙的人不受人欺的人」。這個話很對了。找一個不受人欺的人也不受人騙的人,本來清楚的人

什麼叫「三自性」?唯識學上叫「三無性」。就是「依他起性,遍計所執性,圓成實性」。我們一切心理作用都是由外界引起的,這個外界不一定是物理世界啊!有時候我們坐在那裡,沒有事,忽然想到什麼,馬上就行動了,那個心裡的外相起來了,分別心起來了,就是依他而起。做功夫的人,我常常引用呂純陽的詩,他也是學禪的,講得很對:「丹田有寶休尋道」,自己氣脈通了,精神很好,還修煉什麼丹道啊;「對境無心莫問禪」,不依他而起,對境無心嘛,你本來清凈的,本來沒有事。

所以一切是依他起性,我們從嬰兒開始,受外面的教育,受父母的影響,都是依他而起。於是人就成了一種思想,以腦子的習慣思維,中文、英文、法文,這些文字教育,你所加上的,都是給你污染的,依他而起。依他起了以後,抓住了,執著了,主觀成見就起來了,所以佛學就包括了「五見」(身見、邊見、戒禁取見、見取見、邪見)。

五見屬於「見思惑」的「見惑」。「身見」,有身體觀念;「邊見」,不落在空就落在有,或者有個中觀,都落在邊見了世界上哪裡是中啊,有中也就有邊了。「戒禁取見」,尤其宗教都落在戒禁取見,認為這個不應該,那個不應該,沒有應該不應該;這個戒,那個戒,你本來無戒的,本來清凈的,那個才是大戒,那個是菩提心戒了。戒律規矩是人設的,所以立個禪堂規矩,要守禪堂規矩也就是戒禁取見。「見取見」,主觀的成見;「邪見」,歪的偏見,邪就是歪的。這「五見」哪裡來的呢?「遍計所執」,就是說,你都抓得牢牢的,如果能夠不依他起,了知一切本來空,沒有一法是固定的,遍計所執就清凈了,本來圓成實性也現前了。

八識時就不多講了。至於「二無我」,就是人無我、法無我。你們修行用功修定,證到了「人無我」,身體也空了;昨天講的十六特勝,知道這個境界工夫做到時,身體也沒有了,我也沒有了。人無我以後,也要「法無我」,一切眾生都是佛,平等平等

懂了吧?這就給你上了《楞伽經》的課啰!一部綱要都給你們講了。那用什麼方法修呢?佛說:「無門法門」。所以十地菩薩在《楞伽經》裡頭,一地都沒有地,也就是說,初地等於十地,十地等於二地,二地等於八地,八地等於六地,六地等於五地,結果搞了半天,什麼都不是。所以《楞伽經》告訴你,佛有死亡沒有?沒有啊!「無有佛涅槃,無有涅槃佛」,涅槃自性,本來在這里。

 

第三堂

內容提要:

   如何對付妄念

   人身上的氣派

   有形工夫

   禪定工夫

我們到昨天為止,所講到的大概是一個路數,第一,只是簡單明了,從理入告訴你們,「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這些是見地道理,並沒有真正詳細解說。第二,見地以後,有關自修的工夫講到修安那般那、白骨觀,這兩個是配合的。像丙師,他學白骨有一心得到時候白骨觀與「出入息」兩個路線,成就是一樣的。換一句話說,修安那般那(出入息),是了四大當中,從「風大」入手的路線;修不凈觀、白骨是從「地大」來的。當然還有些人修水觀,是修「水大」過來的。密宗講修「拙火」,是由「火大」觀來的。

也有人修密法,專修空觀來的,在嵩山也可以修,但在峨嵋山、五台山、喜馬拉雅山頂,那裡打坐不是這樣坐的,最好是用「獅子坐」法。獅子坐是狗的坐法,動物坐法,兩個腳底心一靠,平的,不需要坐墊眼睛看到虛空,跟虛空合一,忘掉了這叫獅子坐法,坐在山頂上修。丁師!前面腿放遠一點,兩個手在兩個腳中間,頭這樣對著虛空,不要翹起來。高山頂上,萬里晴空,人統統忘掉,這樣修空觀。

水火風空,修五大觀,各有區別。整個的修行方法,《楞嚴經》二十五位菩薩圓通法門和《圓覺經》上十二位菩薩都是報告修行經驗。其中有修止、修觀、修禪那;「禪那」跟「止」兩個怎麼配;「禪那」跟「觀」怎麼配;「止觀」跟禪那怎麼配,翻來覆去二十五個這都方法論。這是功夫方面。

我們現在,到今天下午為止,還是需要在基本見地上先搞清楚。剛才提到《楞伽經》的要點,「五法三自性八識無我」,講唯識法相不開這個原則,如果講般若一切都掉了

希望大家回山注意,直接走心地法門,走禪宗直接的路線來,只講見地,修心性法門基礎。注意《圓覺經》十二位菩薩報告修行經驗,尤其中間有兩段最好,是大家用得到的;「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都看過吧?(答:看過)記得嗎?(答:記得)好好去體會。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不起分別,不起妄想,「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但是妄想起來,不要壓制,也不要切斷,它本空的嘛,它自己會跑掉,誰能把一個妄念永遠留住啊?留不住的。「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不增不減,妄想過了它本空,就沒有了。本空的那個心境界就不要再懷疑,「哎!這個對了沒有?」這就完了,這又在妄想;所以不要再起妄想,清清楚楚。平常如此用心,再上修禪定就會家了

圓覺經》上還有個很重要的句子,關於妄想的問題,佛經告訴我們了。「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妄想一起來,你知道妄想妄想就已經跑掉了,還要你去滅它嗎?不需要借用另外一個方法。「離幻即覺」,沒有妄想,自己本來見聞覺知清清凈凈的,「亦無漸次」,這個裡頭沒有什麼次第。

甲師這個孩子,拿一大堆問題來,這些問題都已解決了,我看都不要看你這樣搞問題搞下去,你來生再來吧。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能這樣就對了。「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當下圓成,也就是「圓成實性」。

你們這一山上下來,辛苦跑到上海來上當,跟你們玩了幾天,大概這樣可以回去了,沒有事了。有事沒有事?當然有事!因為修行不是一天兩天,如何把這個父母所生身體,修證成果,那是一步一步的功夫了。那必須是四禪八定的路線,除此以外,沒有第二條路了。也就是楞嚴經》上兩句話:「方便有多門」,方法很多;「歸元無二路」,回家只有這一條路

昨天大概給你們講了修安那般那,要真的用心去修,要完成四禪八定,最後再丟開,以我的經驗,除了走安那般那、白骨觀這個路線以外,其他的方法我懂得太多了,告訴你們,那些都是閑傢伙,閑傢具,聽懂了嗎?我那個百貨公司裡頭什麼都有,但是我都擺在那裡,放在那裡讓它爛的,因為都是次級貨。正統所賣的,是釋迦牟尼佛這個店裡的安那般那,不凈觀與白骨觀。這兩個一配合,一下就到了,再沒有比這更好的方法這是講修證的功夫

依我八九十年的經驗告訴你們,不敢說遍學一切法,從十二歲起,到現在幾十年,接觸的人,看的學的,什麼旁門左道、外道都知道;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在大小乘經典再三告訴你,只有這條捷路,非常快。要轉化身心到「即身成就或者是「即生成就」,只有這條路。你不相信的話,就去冤枉走吧!三大阿僧祇劫,慢慢去轉吧!白轉的,很辛苦。

昨天講了修安那般那,這個也是瑜珈,瑜珈的意思叫相應,身心相應,身跟心互相交感。擴大一點,就是人天相應,人乘道與三界天人——欲界、色界無色界溝通。最後融化了,而心物一元,這就是瑜珈,就是禪的一種。

既然說完了瑜珈,我就少林寺的同學們,三脈七輪清楚嗎?不清楚,只好簡單的畫了。至少我有本書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你們沒有看吧!中醫道家的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印度瑜珈的三脈七輪,這些氣脈路線,在這本書上大致都畫了。印度注重的三脈七輪,同中醫道家所注重的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完全不同;三脈七輪是修定的境界。剛才你們不是聽我跟丁師兩個對話嗎?他到的那個境界我說你最後一個藍光下來,他說對。中脈是藍色的,所以中脈通了,你就一片光明,跟站在高山頂上,像喜馬拉雅山頂萬里無雲那個藍天一樣;也和科學家到了太空所見的那個境界一樣。所以藍天是青藍的;顏色是沒有究竟的黑,黑的不過是深青色。

僧丁:下面是水一樣。

南師:那個是偶然的境界。你為什麼當時看到水一樣的呢?下面的「水大」還沒有化開。

這一條中脈,由頭頂的囟門,中間靠後腦一點點的地方,與虛空連下來,一直下來通到海底。男性的海底,位置在生殖器和肛門之間,這里有個角形的地帶。所以密宗的「曼陀羅」,畫個三角形,四角形都是身上氣脈要點。這時與中脈連起來,從左邊下來,同左邊的鼻孔關系,一直下來,通到人體右邊的睾丸,這是左脈。右邊的頭頂一路下來,通到人體左邊的睾丸,這是右脈。右脈同肝、膽、腸、胃,有絕對的關聯。大便不通啊,腸胃問題,這個右脈是重點;漏丹、遺精啊,同左脈有絕對的關聯。

有沒有人問,這是講男的還是女的呢?一樣的,沒有男女差別女性修持到某一個階段完整了,是一樣的,外形沒有變,看起來是女性,裡頭氣脈走的路線是一樣。女性海底跟男性長得不同,可是那個三角帶海底的作用還是一樣。

所謂七輪,印度文化叫「輪」,西藏密宗就是印度文化,也叫「輪」,我們叫部位,七個部位。「海底輪」上來是「臍輪」,肚臍。再上來是「心輪」,又叫「*輪」,再上來是「喉輪」,「眉間輪」。所以你們修持氣脈對不對,一看相就知道,你看每個人臉上都不對。說你在閉關你在修行,哎呀!了不起啊,供養啊!那是騙人的,一看連修行影子都沒有,還不要說真的,一看就明白了。所以佛經上告訴你,叫你觀佛眉間,觀佛頂髻,都不是白搞的。「頂輪」在頭頂,離開頂輪約二寸,是「梵穴輪」,是跟三界虛空合起來。所以修持到打通了梵穴輪,與大梵天合一了,清凈了。這樣叫「七輪」,七個部位。

只有左右中三條脈嗎?不是,你看《佛為阿難所說入胎經》,佛告訴我們,人身有七萬多條脈道,氣脈走的路是七萬多條,這個講的是大體。這個業報之身的組織,太奇妙複雜了;現在的科學還沒有弄清楚。這個氣脈之學,不是解剖屍體能夠知道的,因為人死了氣脈也沒有了,只看到筋肉骨頭。

這是平面簡單的「氣脈」。七輪,肚臍起到海底到兩腿,六十四根脈,粗的。所以打起坐來,腿麻,坐不住,那是因為腰以下到海底根本不通,要是打通了,兩個腿發樂感,太舒服了,不肯起來。這六十四根脈是倒轉向上面走的,不是下去。臍輪又叫「變化輪」,所以我們男女結婚,生孩子就變化出來人。會遺精,會屙尿,飲食會變營養、大便,都在「變化輪」起作用

臍輪上來「心輪」八脈,又叫「*輪」。心輪八脈是向下的,和臍輪向上的六十四脈,這樣是一重。你們買本解剖書看,那你看到心臟是一瓣肉一瓣肉合攏來。這樣一個心,像沒有開的八瓣蓮花一樣捆攏來。心臟大的是八瓣,詳細的不止八瓣哦!

所以參禪、參話頭用功到達了這一重,脈解心開,開悟了。以密宗來講,開悟的人,一定脈解心開,心脈打開了。我常常告訴你們,那個心脈打開,有時嚇死你,自己會「砰」一下,好像心臟爆炸了,很可怕的,一下張開了。所以密宗講,修到脈解心開,雜念妄想自然清凈了。我們普通人講話都是佛法道理,像你開心不開心啊?我好開心哦!真開心,脈輪會打開的。所以普通形容,「萬里青天無片雲」。這些都是有相的功夫,就是修一切有。所以佛的弟子這一修行阿羅漢,是「根本一切有部」,在律藏就可看到。

再上來到「喉輪」,也叫做「受用輪」,有十六支脈,我們吃東西講話發音在這里,前兩天給你們講,這個脈打不通,你妄念斷不了,講話喔啊喔啊……笨笨的,或者是不出聲音,一看,這個傢伙的業力,就知道不行的。所以我講甲師這個孩子聲音那麼細,這個業力多重啊!就像剛才講的《楞伽經》的業相,業力現象就擺在這里。喉嚨氣脈打不通,那是多生累劫犯了口過的業報。

喉輪的受用輪完全打通了,自然一天到晚沒有妄念了見聞覺知都在般若智慧境界妄念自然清凈了,夢境也清楚了;有時候未來事情沒有發生,都已經知道了。喉輪這里道家叫「生死玄關」,破了這里的生死玄關,功夫修到這樣,可以「坐脫立亡」,打起坐來要走就走。所以我常常勸人家,你們不要談學佛,談修行修道,能夠活著健康快樂,死的時候不要拖累自己,不麻煩別人,就是第一等人了。

你們搞禪堂,大家打起坐來,如果有個人修安那般那,坐在那裡忽然啊……呃……如果你拿起香板啪!那你倒著魔了。這種打嗝的聲音,假如有經驗的大善知識一聽,噢,這個傢伙啊中飯吃多了,消化不良;或者這個地方,肺部不通了;或是什麼情形,也都知道了;或者有功德虛空中佛菩薩無形中給他灌頂,上面氣一下來,他裡頭會起反應,氣向上走,就發出聲音了。就像在水邊,丟一個石頭到那個小水塘石頭丟下去,下面冒泡上來,這是外氣進來,裡面氣衝出去接應,自然起這個作用,就發出聲音。所以有修行的過來人聽見,已經知道你功夫到什麼程度,不會隨便打香板了。

「頂輪」在頭頂中心這里,是三十二根脈,頂輪和喉輪是一重(沒有講眉間輪啊);臍輪和*輪是一重;密宗是用兩重「寶蓋」來,代表身體氣脈道家用個葫蘆代表,上面一陀,下面一陀,中間腰細細的。這個都是有相的,都是名相。其實名相也不錯嘛!頂輪也叫大樂輪,頭頂的脈打開了,就是道家說的,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還精補腦,長生不老。道家講有形的功夫,就是禪定功夫

還精到補腦,最後腦打開了,有形的,沒有淫慾,沒有漏丹了,得大樂。這個時候你打起坐來,兩個腿通到腦,全身統統是快樂快感就是舒服的,沒有這里酸痛,那裡麻脹,這里難受,那裡不暢,而總是那麼快樂。所以到達這個境界,不肯下座。依大乘菩薩戒,這是犯戒的,叫「耽著禪樂」,貪圖禪定快樂,不肯利世利眾生,不起行做功德。所以小乘羅漢貪著禪定之樂,會挨菩薩揍的,叫他們下來!在過去的禪堂里,方丈要請當家請執事時,看你修行得好,就會說,不要再修了,請出來當家。他若不肯干,方丈給他跪下了,下座下座!跟我去當家。一當家做執事就苦惱了,就要犧牲自我,沒有時間修行了;所以說是讓你耽著禪定之樂。像辛師那個樣子,管人又做事,就能不貪著自己了。

有個同學名叫「定來」,福建人,好久沒來看我了,定來到現在還是這樣,冬天穿一件衣服兩個腳光光的,練得蠻好,傻里瓜嘰,我很喜歡他那個羅漢相。有一他來了,我說:「定來,你跑哪裡去了?」「嗨呀,我跑泰國緬甸,學南傳佛教禪定。」

我說:「學了什麼?」他說:「我知道了,初禪在這里,二禪在這里,三禪這里,四禪這里。」他一面說一面指著身上幾個部位。

我說:「他們就是那麼傳你的嗎?你在南傳小乘佛教練了三年回來,原來是曉得這些個部位啊?」很好玩,也有道理,不是沒有道理他說的初禪在眉間這里,二禪就是「天眼」的部位,三禪是囟門這里,四禪是頭頂。修白骨有個觀法,要你心念集中在眉間;所以眉間輪和頂輪一打開,就與三界交通了。

現在把這些常識告訴你們,你們要長期研究,氣脈之學深得不得了啊!而和你的身體業力果報,就是《楞伽經》講的業相,都有密切關系

你們現在聽了,不要又被這個騙住了,拚命去研究。剛才講五法三自性,不要又去執著名相了,你們要再搞這一套,就來不及了!只要好好修行,這些現象都會發生都會看到,都會來的。不做功夫這些現象會來,光在思想上研究教理,問這樣的問題,你問死了也搞不清楚的,三大阿僧祇劫慢慢去修吧。

努力功夫氣脈真的修通,這許多問題會解決,會找到答案生命這樣一個現象,所以要「參要真參,證要實證」,真參實證,不是空談理論;證,就是真做功夫實踐求證。

現在先講到這里,吃完了飯再來。只有一晚上了,珍惜這個晚上啊!六點鐘吃飯,還有半個鐘頭,玩玩,休息一下,你們聽累了吧!(有人說老師辛苦了)我辛苦,嘿嘿,我怕你們聽得辛苦哩!剛才丁師替人一個問題,等一下講。

 

第四堂

內容提要:

   不漏丹

   戒律

   打坐的困擾

   十六錠金

我們大家的聚會很稀奇啊!也很特別,也很驚喜。今天晚上一過,明天是各奔西東。

他們同學提出來,這本是中英對照的《達摩四行觀》,在美國有人翻譯成英文美國同學發心印了很多,帶來給我,我統統亂送,只剩一本了;你們帶去,要印就把它印了。印了大家可以學英文,用英文禪宗達摩祖師的「理入、行入」。

這本是我過去講的《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他們拿了二十本,要交給你們帶回去做參考。另外這是一位印度瑜珈老師的錄影帶,李居士花錢請來教的瑜珈,練身體的,先交這個給你們收了。

先把這些事務性交代了,這叫「塵勞煩惱」,亂七八糟,堆得一大堆的灰塵。今天的時間差不多了,要給你們講的講不完

禪宗祖師句話,「學人不開口,諸佛菩薩下不了手」,你們這些學的人也不開口。尤其是辛師,你打死他也不講一句話他就是不給你開口,諸佛菩薩下不了手。你們也沒有什麼好講的,換一句話說,問不出來,不知道怎麼問,是自己沒有做過小偷,怎麼偷也不曉得,沒有經驗嘛,怎麼會有問題問得出來!

現在剩下來有兩個問題,都是臨時提的,一個是丁師吃飯前提的,他說有個朋友發什麼e-mail啊,我也不清楚,叫他代表他問一下漏丹問題。

僧丁:轉這個四大以前,是不是身體一定要不漏?他問了這樣一個問題

南師:對對對,一定要不漏,就是不犯淫戒,要守戒。所有的戒律,不論比丘戒比丘尼戒,第一條戒是戒淫。比丘戒兩百五十條,比丘尼戒更多,有三百四十八條。這個比丘戒比丘尼戒,也叫「別解脫戒」。為什麼叫「別解脫戒」,參過沒有?佛教基本的戒律是「十善業道「,為了要想即生成就這一證得大阿羅漢果,了了生死,別解脫戒也是特別走的一條路。所以剃了光頭換衣服出家,就是為了專修求證的,不是好玩的。

比丘比丘尼戒,第一條先戒淫;菩薩戒第一條不是戒淫哦!在中國內地用的菩薩戒不大合理,因為用的是《梵網經》,那是佛在色界天,給色界天人說的,是秘密境界。所以在中國西藏佛教,採用的菩薩戒不是《梵網經》,而是《瑜伽師地論》里彌勒菩薩所說菩薩戒。

《梵網經》的十重戒,四十八輕戒,第一條戒殺,戒淫是第二條,次要的。彌勒菩薩的《瑜伽戒本》,第一條菩薩也不是戒殺,也不是戒淫,是戒「自贊毀他」。自己認為自己了不起成功了,就看不起別人,而且毀謗別人不對。你們要研究戒律跟你們講一講戒律,講起來鬧熱了,問題也多得很

佛教除了普通流行的還有三皈五戒八關齋戒。譬如我常常批評人,一般學佛居士學了八關齋戒,不敢坐高廣大床。台灣當年有出家師父來,晚上我叫他睡覺,他寧可睡那個板凳,問他為什麼啊?他說,不能睡高廣大床。我說,誰說的?他說佛經上說的,所以連床都不敢睡。我說:「老兄啊,什麼叫做床你知不知道?床就是椅子。」

我們唐朝以前,都席地而坐,日本人的生活坐「榻榻米」,保有中國傳統。這種椅子是南北朝時傳過來的,叫做「胡床」,是從西域這邊傳過來的。那個床是活動的,叫「交椅」,合攏來可以背起來。

年輕學佛,第一步守「八關齋戒」不要坐高廣大床,就是大位子不要一下就坐上去了要學謙虛,坐小地方、小位子,不敢大模大樣。他們弄錯了,連高一點的床都不敢睡,這不是開玩笑嗎?你們光曉得受戒,那個律師、戒師沒有幾個真懂得戒,所以不能夠給你們講清楚;他們書都沒有讀通,戒律也沒有研究好,懂個什麼!

而且戒律就是規矩,「開遮持犯」要清楚。譬如禪堂規矩,老規矩該廢的,該「開」的;新規矩該「遮」的,重新建立,應該遵守的,就是「持」。有時候該犯的「犯」,並不是「犯」,而是時機地點不對。所以「戒性、戒相、戒行」各有不同。講起這個太大了,講戒到最後,都可以明心悟道的。現在有人講五台山戒律道場我說現在還真有懂戒的嗎?

等於現在世界上的律師,很多打官司都敗了,因為不太懂法律。有人是法律的,反而不肯做律師法官也不幹,寧可學佛了。所以說,戒律談何容易啊!

我們普通受三皈、五戒八關齋戒,然後成為近事男、近事女,等於居士。如果出家,受沙彌戒、沙彌尼戒、比丘比丘尼戒,然後再菩薩戒。由受沙彌戒起到受比丘戒,要考察三年。這是末期印度佛法,三年比丘戒以後,考察你的行為。出家人是持戒來考察你,等通過了才受菩薩戒。「三壇大戒」,學完已經九年。為什麼要停留那麼久啊?隨時考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