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克·康菲爾德:踏上心靈幽靜 第5章 訓練小狗:觀呼吸 建立每日禪修的習慣

  第5章 訓練小狗:觀呼吸

  專注絕不是出於力量或強迫。你只是把小狗再撿起來,重新回到此時此地。

  有個故事談到佛陀開悟後不久在印度流浪,遇見幾個人,他們在這個昔日是英俊的王子而現在是穿著僧袍的出家人身上發現了一些超凡的特質。他們停下來問道:「你是神嗎?」他回答:「不是。」「那你是善靈或天使嗎?」他回答:「不是。」「那你是巫師或術士嗎?」「不是。」「你是男人嗎?」「不是。」他們很困惑,最後問道:「那你是什麼?」他簡單地回答:「我是覺醒的人。」佛陀的意思就是覺醒, 他的所有教導都在談如何覺醒。

  我們可以把禪修視為覺醒的藝術。精通這門藝術就能會以新的方式面對困難,使生活充滿智慧和歡樂。培養禪修的工具和練習, 就能喚醒最佳的靈性能力。這門藝術關鍵就是穩定專注力。培養完滿的專注力,再加上感恩柔軟的心,靈性生命就會自然成長。

  如前所述,許多人專注靜坐之前,必須先經歷身心的療愈。但要開始療愈、開始了解自已,也必須先有基本的專注力。為了使修行更為深入,必須選擇一種方法,有系統地培養注意力,全然投人其中, 否則會像沒有槳的船隨波逐流。要學專注,就必須選擇一種祈禱方式或禪修方法全心穩定地追隨這條道路,無論發生什麼事,都願意日復一日地練習。這對大多數人而言,並不容易做到,因為大家都希望靈性生活展現立即而廣大的效果。但有什麼偉大的藝術是可以速成的呢?任何深刻訓練的效果與我們的付出成正比。

  看看其他藝術,例如音樂,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彈好鋼琴呢?假設我們花數月或數年,每周上一堂課,每天認真練習。一開始,幾乎每個人都為了記指法和學看譜而大傷腦筋幾個星期或幾個月之後,才能彈簡單的曲調,也許一兩年後可以彈某種類型的音樂。但如果要精通這門藝術,彈出美妙的音樂,想獨奏或合奏,加入樂隊或交響樂團, 就必須不斷投入訓練。如果想學電腦程式設計、油畫、網球、建築…… 千百種藝術中的任何一種,都必須全心全力投入很長的時間:訓練、當學徒、培養。

  靈性藝術的要求也是如此,甚至更高。但通過這種精熟的練習, 可以掌握自己和生活,學到最人性藝術,學會如何與最真實的自己聯結。

  創巴仁波切將靈性修行稱為手工藝,它是一種愛的工藝,我們在其中一次又一次地全心注意自己的狀況。不論在任何處境中,我們都穩定深人地祈禱、禪修和訓練,學習如何誠實慈悲地觀看,如何放下,如何更深刻地去愛。

  但我們不是這樣開始的。假如我們以每日生活中的一段獨處時間開始,而真正嘗試禪修時,是什麼狀況呢?不論是祈禱、唱誦、禪修還是觀想,最常見的第一種經驗就是遇到破碎而散亂的心。佛教心理學把未經訓練的心比喻成狂亂的猴子,會從思考跳到記憶,從影像跳到聲音,從計劃跳到懊悔,從不停止。如果我們能靜靜坐上一小時, 徹底觀察心去過的地方,不知會展現出何等複雜的情節!

  第一次進行禪修這門藝術時,其實會令人非常受挫。無可避免地, 當我們心智四處游盪,而身體感覺到累積已久的緊張和沉溺已久的習慣時,常常會看見自已其實沒有什麼內在紀律、耐心和慈悲。靈修時, 即使努力引導、集中注意力,也不用花很多時間就能看到自己的注意力有多麼散亂、不穩定。雖然我們常把它想成「我們的心智」,但若誠實地觀看,就會發現心智其實遵循著自己的本質和法則。看見這一點時,也會看見我們必須逐漸與心智建立一種明智的關系,使之聯結到身體和心,才能使我們的內在生活穩定平靜

  這種聯結的精髓就是不斷把注意力帶回我們選擇的修行方法。祈禱、禪修、觀想或復誦神聖的語句,都是系統方法使我們的注意力能集中而穩定。全世界的神秘主義和靈性文獻所描述的傳統境界意識狀態,都需要通過專注藝術才能達到。這些回到眼前任務的專注藝術,也能帶來我們所追求的清明心智力量安詳與深刻的聯結。這種穩定和聯結又能進一步產生更深層的了解和洞見。

  不論是觀想、詢問、祈禱、復誦神聖語句,或專注感覺呼吸修行方法都會牽涉到一次又一次穩定自覺地返回某個焦點。當我們會以更深、更完全的專注這樣做時,就像學會在波濤洶涌中穩住獨木舟一樣。重複我們的禪修,放鬆而沉浸於此刻,深入地與當下存在的事物聯結。把自己安頓在一靈性基礎中,訓練自己回到眼前這一刻,這是需要耐心的過程。塞爾斯的聖弗蘭西斯說:「我們需要的是一杯理解、一桶愛和一整個海洋的耐心。」

  對某些人來說,在禪修中返回一千次或一萬次的工作,似乎太無聊,因此懷疑其重要性。但我們已有多少次遠離了生活真實呢?也許是一百萬或一千萬次!如果想覺醒,就必須以整個生命、全然的專注,找出回到此處的方法

  聖弗蘭西斯接著說:

  非常溫柔地把自己帶回此處。即使一整個小時都沒做其他事, 只是把你的心帶回來一千遍——雖然每當你帶回它,它又會跑掉——但你已善用了這一小時

  由此看來,禪修很像訓練小狗你把小狗放下,說:「坐好!」小狗會聽話嗎?不,它會起身跑掉。你再把小狗拉回來坐下,要它「坐好」 !小狗會再度跑開。有時小狗會跳起來,到處跑,在牆角撒尿或製造其他混亂。我們的心智很像小狗,不同之處是會製造更大混亂。訓練心智和訓練小狗一樣,都必須一次又一次地重複。

  進行靈性修行時,挫折會隨之而來。我們的文化學校教育都沒有教我們如何使注意力穩定平靜,有位心理學家說我們的社會是「注意力麻痹」的社會許多人發現專注是如此困難時,便會出現緊張怒氣自我批評,甚至更糟的反應,迫使注意力回到呼吸持咒 或祈禱上。你會用這種方法訓練小狗嗎?打它有用嗎?專注絕不是出於力量或強迫。你只要把小狗再撿起來,重新回到此時此地。

  在靈性修行中培養深入的興趣,是整個專注藝術關鍵。興趣的程度會滋養穩定程度使我專注於禪修。然而,對初學者而言,許多禪修主題都顯得單調乏味。有個故事談到一位學禪的學生,向老師抱怨跟隨呼吸是很無聊的事,禪師學生的頭壓進水裡很長一段時間,直到學生掙扎著起來。當禪師終於讓他起來後,問他在水中那段時間是否仍覺得呼吸無聊的事。

  專注是全然的興趣加上細膩的注意。不要把這種注意與隔離或疏離混為一談,覺察並不是把自己和經驗分開,而是接納與全然感覺經驗。覺察就像變焦鏡頭一樣會改變,有時我們在經驗之中,有時好像坐在自己肩膀上注意當時的情形,有時又以很遠距離來覺察。這些都是有用的覺察,都有助於我們在每一刻更清楚地感覺、碰觸、看見自己的生活當我們具備了穩定注意力的品質愈來愈深的平靜感,平穩、細致和微妙便會隨之而來

  有位禪修學生和她先生住在英屬哥倫比亞山區的偏遠社區時,學會了微妙專注藝術。她曾在印度學習瑜伽幾年後,她在先生的協助下產下一個男嬰,沒有醫生或助產士的幫助。很不幸那是漫長複雜的生產過程嬰兒的腳先出來,臍帶又纏住脖子嬰兒出生時全身泛藍,無法呼吸父母盡最大的努力他做人工呼吸。在吹氣入肺的間隔,他們會停下來看看他是否開始呼吸在這段難熬的時刻,他們注意他是否有微弱的呼吸,以判斷他能否活下來。最後,他開始呼吸了。他母親微笑地告訴我這故事時說:「就在那一刻,我了解什麼是真正地覺察呼吸,而那甚至不是我自己的呼吸!」

  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可能是世界各地數百種禪修主題中最普遍的一種。穩定地注意生命氣息的流動,是瑜伽佛教印度教、蘇菲教派基督教和猶太教傳統核心。雖然其他禪修主題也很好,各有其特質,但本書會繼續說明觀呼吸的練習,作為各種練習的範例。觀呼吸的禪修能讓平靜,使身體開放,並開發巨大的專注力。對我們而言,呼吸是任何環境、任何時間都可以運用的。我們學會運用它之後,呼吸就會成為一生覺察力的支柱。

  對呼吸的覺察並非一蹴而就。起初我們必須靜靜坐著,讓身體放鬆並保持警覺,單純地練習找到身體內的呼吸。我們在什麼部位真正感覺到它?鼻子里涼涼的感覺,喉嚨剌刺的感覺,胸部的動作腹部的起伏?感覺最強的部位就是開始建立注意力的地方。如果呼吸在好幾個部位都很明顯,可以去感覺呼吸在全身的運作。如果呼吸太輕柔而難以覺察,可以把手放在腹部感覺擴張和收縮的過程。不要嘗試控制呼吸,只要注意它的自然過程就好,好像守門人注意有什麼經過。它的節奏如何?是淺的,還是長而深的?它變快了還是變慢了?有溫度嗎?呼吸可以成為偉大的老師,.因為它總是在流動、變化。在簡單呼吸中,我們可以了解收縮和抗拒、開放和放下。我們能從中體會優雅生活意義,了解能量之流的真理,並改變自己。

  然而,即使有興趣和強烈的渴望想讓注意力穩定,還是會分心。分心是心智自然活動。我們的心智和心原本就不是清澈、純凈的, 所以會分心。心比較像泥擰或亂流,每當迷人的影像或有趣的記憶飄過,我們的習慣就是起反應,陷入其中或迷失;痛苦影像感覺生起時,我們總是逃避,並在不知不覺中分心。我們能感覺到渴望、分心、因恐懼而反應等習性所產生的力量。這些力量許多人身上如此巨大, 因此經歷陌生平靜片刻後,心智就會開始反抗,一次次的不安、忙碌、計劃,以及連自己也不知道的感受,都會打斷我們的專注。處理這些分心的情形,使獨木舟穩定下來,讓波浪從旁邊過去,以平靜、鎮定的方式一次次地回來,這就是禪修的核心

  初次嘗試後,你會開始體認某些外在狀況特別有助於發展專注。找到或創造一個安靜而不干擾修行地點是非常必要的。選擇規律而適當的時間,要盡量符合你的性情和作息;試試早晨或傍晚的禪修, 看哪個時段最能支持你內在生命寂靜層面打坐前,你可能想先來一段啟發性的閱讀,做做伸展操或一些瑜伽動作有些人覺得在固定的團體打坐、定期參加密集禪修,有很大的幫助。針對這些外在因素來試驗,直到找到最有助於你內在平靜方式,然後在生活中養成練習的習慣。創造適合你的條件,就是有智慧生活;提供最好的土壤, 讓屬靈的心得到滋養與成長。

  當我們投入專注藝術幾星期或幾個月之後,就會發現專注自然逐漸穩定。起初我們可能需要努力集中注意力,試圖抓緊禪修的主題。然後心智和心會逐漸減少分心的情形,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現心變得更純凈、更容易運用、更有彈性。我們更常感覺呼吸,它變得更為清晰, 或是更全然地復誦禱文或真言就好像讀一本書,一開始我們常會被周圍許多瑣事打斷,但如果它是一本好書,也許是本神秘小說,在讀完之前,我們會沉浸在情節中,即使有人從旁經過也不會注意。剛開始禪修時,思緒會把我們帶走,我們會想很久;專注力增長之後,我們會在思緒之間就想呼吸。到後來會在思緒一生起時就發現,或是讓思緒留在背景中,非常專注呼吸不受思緒活動干擾

  當我們繼續下去,專注力的增長會使我們更貼近生活就像鏡頭聚焦一樣。當我們注視杯里的池水,它顯得清澈而靜止。但放在最普通的顯微鏡下,就會發現其中充滿生命和活動。同樣地,我們的專注力愈深入,身體呼吸就愈柔軟身體內每個感覺呼吸地方都會微細的震動、移動、觸感、流動,非常活躍。專注力的穩定顯示出生命的每個部分都在變化,就像河流一樣,雖然我們覺得它是一條河, 但其實它一直在變動。

  當我們學會放下、進入當下,呼吸會自動發生,讓身體感官之流流動、開放,開闊和自在就會出現,就像技術純熟的舞者,讓呼吸身體自由流動、運作,同時也在當下享受開放的感覺

  我們更為熟練時,也會發現專注自己的時間表。有時我們很容易坐定而進入狀況,有時身心狀況混亂緊張。我們可以學習在各種水域航行:心緊綳時,要學柔軟和放鬆,打開注意力,心昏沉或軟弱無力時,要練習坐正,更集中注意力。佛陀將這種情形比喻為調整琴弦,走音時要有所察覺,然後輕柔地調整松緊,以達到平衡。

  學習專注時,會覺得自己好像總是從頭開始,總是失去焦點。但我們真的到哪去了呢?只不過是一個情緒、思緒或懷疑掃過心頭。只要體認到這一點,就可以放下,在下一刻再度安頓下來。我們永遠可以重新開始。當我們逐漸產生興趣,感覺能力慢慢加深之後,就會開啟新的禪修層次。我們會發現不同的狀態會交替出現,有時擁有深入的平靜,好像不受干擾小孩,而力量則像航行中的大船,但有時還是會分心或迷失。專注力的成長有如螺旋一圈圈加深,當我們一再回到禪修的主題,每次都會學到更多內在傾聽的藝術當我們仔細傾聽, 就能一直感覺呼吸的新樣貌。有位緬甸禪師要求學生每天都要說出一些關於呼吸的新發現,即使是禪修多年的學生也如此。

  你是注意到呼吸間有停頓?開始呼吸時是什麼感覺呼吸結束時是什麼感覺呼吸停止的空當是什麼狀態?開始呼吸前,那種想呼吸的衝動是什麼?呼吸如何反映你的情緒

  剛開始感覺呼吸時,它好像只是很小的動作,但開發了專注藝術之後,就可以呼吸感覺到上百種不同:最細微感覺,氣息長度的變化,溫度、渦流、擴張、收縮,皮膚與氣息接觸的感覺,不同身體部位對呼吸的共鳴,等等。

  堅守一種靈修訓練,需要海洋般的耐心,因為我們總是想去其他地方。我們會一再分心,已經在如此多的片刻脫離當下,並持續了許多年,甚至許多世以來就是如此。每當有人在密集禪修中感到挫折, 我便會指出「吉尼斯」的一項世界紀錄:駕駛執照路考的連續失敗紀錄保持人是英國韋克菲爾德市的赫葛瑞福太太,她在1970年四月考砸了第三十九次測試,她連闖了幾個紅燈,最後撞車。隔年八月,她終於通過第四十次測試不幸的是,她花了太多錢在駕駛課程上而沒錢買車。同樣地,阿肯色州小岩城的透納太太在1978年十月終於通過第一百〇四次駕考筆試。如果我們能用這種持續力來考取駕照、精通滑板或其他一百件事里的任何一種,當然也能精通與自己聯結的藝術。身為人類,我們可以為任何事獻身,這種發自內心的堅持和獻身,會使靈性修行充滿活力。

  請一定要記住,我們訓練小狗時,最後是想和小狗成為朋友;同樣地,我們必須練習把身心當成「朋友」。即使它四處漫遊,禪修時仍可以用友善的態度和好奇來接納它。我們可以馬上注意它如何移動, 心會產生波浪,呼吸是一種波浪,身體感覺也是。我們不需要對抗波浪,只要承認「波浪來了」,「這是三歲記憶帶來的波浪」,「這是計劃的波浪」,然後重新聯結到呼吸的波浪。想要掌握深入專注藝術, 便需要溫和而慈愛的了解。如果沒有真正軟化下來,讓慈愛進人體內安住,就不可能長時間好好活在當下。以強迫和緊張所達成的專注, 都無法持久。我們的任務是訓練小狗成為終生的朋友

  禪修的態度精神對我們的幫助,可能比禪修的其他層面都大。禪修要求堅定而投入的感覺,加上基本的親切感。我們要帶著輕鬆的心和幽默感,願意一再與當下真實呈現的一切聯結。我們並不想讓小狗的訓練變得過於嚴肅。

  基督教的沙漠教父說過一個故事有一位老師要求新學生必須連續三年送錢給每個侮辱的人。試煉期滿後,老師告訴他:「你現在可以去亞歷山大城學習真正的智慧。」那名學生進入亞歷山大城時,遇見一位智者,他的教學方式是坐在城門前侮辱經過的每個人。他自然侮辱那位學生,這位學生立刻縱聲大笑。智者說:"我侮辱你,你為什麼笑?"學生回答:「因為好幾年我一直為這種事付錢,現在你卻免費送給我!」智者說:「進城去吧!它全是你的了!」

  禪修是教導我們用智慧、輕鬆和幽默感進入每個當下的練習,是開放和放下藝術而不是累積或努力出來的。因此,即使在我們遇到挫折困難時,內在仍然能滋生出非凡的力量與洞見。吸氣,噢! 這個經驗很有趣,不是嗎?我再吸一次看看,啊,這次有點難,甚至可怕,不是嗎?吐氣,啊!我們進入了一種奇妙的過程,在整個過程中訓練自已的心與心智,使之敞開、穩定和覺醒。

  建立每日禪修的習慣

  首先選一個適當的空間作為例行禪修的地方。任何你能輕鬆坐下而較少受到干擾地方——卧室一角或襲中任何安靜的地方都可以。準備一塊禪墊一把椅子,安排好四周的壞境,可以提醒你禪修的目的,使它感覺起來像個神聖安詳的空間。你或許想用花或聖像做個簡單的聖壇,或放置你最喜愛的靈性書籍,以便有一些啟發性的閱讀時刻。盡情為自已創造這種空間。

  然後,配合你的作息與性情,選擇固定的練習時間如果你早起的人,可以試試在早餐前靜坐。如果傍晚較適合你的性情或作息,就先試試在傍連靜坐。開始時,每次先坐十或二十分鐘, 然後延長時間或增加次數。每日的禪修可以變成像洗澡或刷牙一樣固定的習慣,定期清掃和穩定你的心心智

  找到一個你可以在椅子或禪墊上輕鬆坐直而不會僵硬的姿勢, 讓身體牢牢坐穩,雙手輕鬆地放好,心是柔軟的,眼晴輕柔地閉上。一開始,先感覺你的身體,有意識地放鬆一切明顯的緊張放下任何習慣性的思考或計劃。注意呼吸感覺,深呼吸幾下,找出你最容易感覺呼吸的部位,例如鼻孔或喉瓏里涼涼或刺刺的感覺,胸部的動作腹部的起伏。然後讓呼吸自然進行,非常仔細地感受自然呼吸感覺感覺到時,放鬆地進入每一個呼吸,注意呼吸的輕柔感覺呼吸的變化中如何來去

  幾次呼吸之後,你的心可能會飄走。當你注意到這點,無論飄離了多久,還是單純地回到下一呼吸。在你返回之前,可以覺察剛才去了哪裡,在心中用一個輕柔的名字稱呼它,例如「思考」、「漫遊」、「聽」、「癢」等。輕柔、安靜地為剛才注意力去的地方命名之後,溫柔而直接地回來感覺下一呼吸。在日後的禪修中,你將能處理心的漫遊,但初期訓練時,最好的方法是用一個字詞指認,然後單純地回到呼吸

  靜坐時,讓呼吸自然地改變韻律,允許它或短或長、或快或饅、或粗或細。藉由放鬆進人呼吸,使自已平穩下來。當呼吸變得輕柔, 注意力就要變得溫柔而仔細,就像呼吸本身一樣輕柔。

  就像訓練小狗一樣,溫柔地把自已帶回來一千次。經過數周到數個月的練習,你會逐浙學會用吸來使自已平穩、集中。這個過程會有許多周期,狂亂和清明日子會輪流出現。只要堅持下去。當你這樣做時,深深地傾聽,你將發現呼吸會幫助你聯結整個身心,並使之平靜下來

  呼吸練習是本書介紹的其他禪修方法的絕佳基礎。發展出某種程度平靜和技巧,並與呼吸聯結之後,就能把禪修范圍擴大到身心所有層面的療愈和覺察。你將發現呼吸的覺察會成為你所做一切的穩定基礎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