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耀華博士:西藏密宗覺囊派(如來藏的形變)

郭耀華談西藏密宗覺囊派(如來藏的形變)
    
2006.1.12.初稿
2011.10.26修訂 

一、前言:

    西藏密教傳承自印度中觀瑜伽學派,特別從釋迦佛陀別傳並融合了數千年來siva(濕婆)傳下的印度密宗及當地苯教神祇混合發展而來,至今印度密宗1在阿南達瑪迦等靈修團體中不斷壯大,而佛教密宗藏族發揚光大,成為中華文化的瑰寶,弘揚世界。其中覺囊派雖非藏族四大教派,但以時輪金剛密法及他空見思想(強調自性如來藏)而獨樹一幟。筆者在2005年7月下旬訪問了四川阿壩州的覺囊派寺廟,有壤塘的藏哇寺,中、下阿壩的賽貢巴寺及卓格寺,並參見了吉美多吉法王扎西活佛及更朶喇嘛等人,也看到賽貢巴寺的修持時輪金剛法閉關房。因此對覺囊派密法傳承想作一探索研究,故成本文。(註:修法是為解脫自在,若增加心鎖,就離佛道距離更遙遠了)。

二、佛教密教的形成與覺囊派傳承

1、形成:

    一般學者常認為,密教在印度最早形成於公元7世紀中葉(註:佛教演變歷史從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小乘佛教、最後密教發展,但如以中觀派龍樹菩薩傳承的密宗,在公元二世紀就開始具影響力),它在教理上以大乘中觀派和瑜伽行派的思想為理論前提、主要典籍有《大日經》、《金剛頂經》、《時輪經》、《密集經》、《喜金剛經》、《勝樂經》等。其中,《大日經》主要講述密教的基本教義、各種儀軌和行法、供養程序方法等;《密集經》等分別以密集、喜金剛、時輪、勝樂等金剛為本尊,言其修持儀軌和法要;《金剛頂經》以大日如來為受用身,宣傳「五佛顯五智說」,即中央大日如來佛(註:毗盧遮那佛)的法界體性智,東方阿閦如來大圓鏡智,南方寶生如來平等性智,西方無量壽如來的妙觀察智,北方不空就如來的成所作智,以法界體性智為主體,「轉識成智」,顯見其他四智,從而採納和發展了瑜伽行派的一些主要思想。密教形成後,以毗訖羅摩羅屍羅寺(超戒寺)為中心,得到波羅王朝的支持而迅速發展。密教典籍早在7世紀松贊干布時期開始傳入西藏。8世紀間,印度密教僧人寂護和蓮花大士無垢大師、靜藏論師、蓮花戒論師等先後到西藏弘法,(註:寂護偏向顯教般若經)建立西藏第一座密教根本道場桑耶寺,組織人力翻譯密典,密教在西藏得到較普遍的流傳。西藏佛教後弘期11世紀起,寧瑪、噶當、薩迦、噶舉、覺囊、格魯諸派次第形成,均承襲弘傳密教,以無上瑜伽續各種教授為主要修習法門。其中,父部奉密集金剛、大威德金剛為本尊,母部奉勝樂金剛、喜金剛為本尊,無二部奉時輪金剛為本尊,此即五大金剛修行法。各本尊均有自己的「本續」和大量的「疏釋」和「儀軌」。在藏通行的重要法門,有寧瑪派的大圓滿法、噶舉派的大手印和拙火定、薩迦派的道果法、格魯派的五次第修法和覺囊派的六支加行《六支瑜伽》法等2。

2、時輪經介紹:

    各種密教經典中,《時輪經》是覺囊派最重視的一部經。時輪金剛,是密乘無上瑜伽續,無二部中的一本尊名,其別名頗多,有三界輪王、無二金剛、無終金剛、方便智慧主、無始怙主、第一佛、、戒集金剛、諸相具勝、瑜伽行者、無轉金剛、菩提心金剛、寂靜金剛、一切部主等(注:與東方世界金剛薩埵不同造型)。《時輪經》即以時輪金剛為本尊的密教經典,其內容是聯系自然界日、月、星辰的運行和人體的五行、脈絡、氣穴、明點等講述密宗修習之路徑,宣揚香拔拉理想天國的情況,讓信徒發願修學,往生香拔拉國(注:猶如西方阿彌陀佛凈土)。時輪又分內、外、別三種時輪,外時輪講宇宙結構及歷法知識,指須彌山、四大洲和八小洲等佛教所謂外部世界的器世間,講述其生(形成)、住(存在)、異(變化)、滅(毀滅)的情況規律,也指透過修行到達所謂五欲界、六欲天、十六色界、四無色處邊等三十一天界有情世間(注:佛教天界一般分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四天,共二十八天),即三界眾生的分類和情況。內時輪講人體生理知識,在《時輪攝略經》中主要是通過人體結構,講解人體這個小宇宙物質世界宇宙的對應關系。講人體的生理形成、胚胎髮育、病理病因醫葯醫療以及人體內脈息運行的規律。別時輪則講解怎樣使內時輪與外時輪結合,做到天人合一,更有效地修練密法(注:此即基道果原理,內外輪因果依方便觀照與實修結合),主要指生起次第的能依、所依壇場和圓滿次第的風、脈、明點等,即所謂解脫之道。《時輪經》最主要的是《時輪根本續》和《時輪攝續》以及《時輪根本續無垢光大疏》、《時輪根本續無垢光大疏攝要》等各種釋本3。

這里筆者簡單介紹一下時輪的概念

(a)外時輪:

    時輪金剛的宇宙體系,提出世界由空、風、火、水、地五大類微塵所構成,如果用一個平面圖來表示,大體上是由外到內四個同心環,經書中稱這個同心環為輪,從外到內依次為風輪、火輪、水輪和地輪。風輪之外是無邊無際的虛空。對須彌山的形象描述的非常細緻,包括三界二十八天眾生。如同巴比倫與希臘的天文學,西藏的黃道也是分成十二宮(khyim),名稱與西方現代的分類(如白羊座、金牛座、雙子座等等)不一樣。在西方星相學中,宮常用來研究出生後身狀況、個人財富親屬關系等等。

在《時輪攝略經》中認為天穹像一把大傘支撐在須彌山上,大傘有十二根肋條,相當於黃道十二宮,傘面凹凸不平,分布著二十八宿,由於牛郎、織女兩宿只佔一宿的位置,所以合為二十七宿,大傘被風力推動,一刻不停地向右旋轉,傘上面的宮宿也跟著右旋二十七宿形成望朔紀月法,以月圓時所在二十七宿的位置命名月份(注:選擇其中南東北西方十二星宿從一月到十二月分別為翼宿月、角宿月、氐宿月、心宿月、箕宿月、女宿月、室宿月、婁宿月、昴宿月、觜宿月、鬼宿月和星宿月。月亮最圓的望日隔天天亮做為初一,與漢歷初一在朔日沒月亮的這天不同,且漢歷從子時開始算新的一天,此外《宿曜經》中有二十七星宿占演算法》用來當命運測算參考例如正月有30日從北方室宿、壁宿接西方7宿接南方7宿接東方7宿接北方6宿再接西方奎宿,二月有30日從西方奎宿接南方7宿接東方7宿接北方6宿再接西方奎宿、婁宿、胃宿。西方7宿按照西向南排列: 奎宿、婁宿、胃宿、昴宿、畢宿、觜宿、參宿。南方7宿按照南向東排列:井宿、鬼宿、柳宿、星宿、張宿、翼宿、軫宿。東方7宿按照東向北排列: 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箕宿。北方6宿按照北向西排列: 斗宿、女宿、虛宿、危宿、室宿、壁宿。)

   地心說,太陽繞行地球轉一圈軌跡稱為黃道,目前知是地球運行軌道。《時輪經》的時輪歷採用公元1027年(注:丁卯年即陰火兔年為藏歷元年)開始的繞迥紀年法(注:甲子周期加上五行天干加上十二生肖地支),時輪歷中使用七曜或九曜,有七個常見的星體:太陽月亮、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另外二個在西藏系統是羅喉、卡拉尼(在印度系統稱為開兔 [ketu]又稱羅喉尾、劫火)。羅喉頭與羅喉尾分別在月亮運行白道軌跡的南中心點和北中心點,即黃白道的升交點與降交點,並會發生月食此時修煉密法得最大加持力,如果是十曜就包括彗星(計都),彗星不是用來占星的。由於時輪歷是陰陽合歷,需每32.5個月(即一次32個月,另一次33個月)設閏月一次。此外二十七宿紀月法具有豐富的預測吉凶日期、修煉密法吉日等功能,所以這種紀月法在藏傳佛教很重要!

(b)內時輪:

    在內時輪中,強調的是身體功能(注:由空大、風大、火大、水大、地大、識大六大要素形成的人壽命卻與身上的脈絡有關,包括精脈、血脈和氣脈)以及粗糙和微細意識並相應修行到達的境界對於一個學習時輪金剛的弟子而言,了解內在氣體的流動是很重要的,就好像行星的運動一樣。這就是為什麼一個研究時輪金剛密續的行者必須先學外時輪的道理,它詳述了月亮太陽的運行。

兩個星體在密續里的重要性,由時輪金剛本尊(月亮)和佛母(太陽)以日月代表強調出來。修行時輪金剛的目的——獲得如本尊一樣的清凈心,必須要讓內在和宇宙的結構和諧才可能達成。

在內時輪中,太陽月亮等於是(或主宰)人體的左脈和右脈。因此必須要知道太陽日和太陰日,並知道如何計算日月能量的有效運作,可以影響人體的氣脈

    時輪金剛如同其他的佛教密續以及西藏的醫學,身體微細能量是透過氣和脈來推動。雖然這些觀念與西方醫學沒有直接關聯,但與中醫、藏醫卻關系極大。

    脈分為左脈(kyangma)和右脈(roma),等於陽性和陰性兩個極性,在西藏天文體系中,太陽是陰性,月亮則是陽性。這兩極的引力使得我們經驗不同的能量心情身心平衡的狀態

時輪金剛本尊有三個彩色的脖子代表三條氣脈(注:從百會穴到會陰穴之間)。右脈是紅色的,受太陽影響,是太陽氣通過的脈道;白色的脖子是左脈,受月亮的影響,是月亮氣通過的脈道;藍色的脖子是中脈。

中脈等於羅喉和卡拉尼,中脈的氣稱為喇呼氣,修行時輪金剛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時十分重要,通常只有禪修成就者才能體驗到。時輪金剛灌頂與時輪密法修煉就是提供一個強化的能量,使得左右脈的氣能融入中脈。(注:打通中脈七個脈輪與能否成就佛道有極大關聯)

    一個行者若能成功控制體內不斷移動的氣,尤其是微細的氣息,他就能夠使變動不居的心靜止下來。在此之前,氣不斷擾動心意識

    中樞和體液的平衡也受到星球移動的影響。例如,紅色、女性體液、血都是太陽的影響;白色、男性體液精液都是月亮的影響。

(c)別時輪:

    當我們談到別時輪的時候,通常是指它的灌頂、生起次第、圓滿次第而言。

    別時輪是轉化的道次第,灌頂形成了實修的基礎。在生起次第,行者觀自身為時輪金剛,觀得非常清晰,包括他的居所時輪金剛壇城。在最初的時候只能觀個大略,但是行者繼續努力直到他能夠對整個壇城觀得清清楚楚,即使壇城像豆子一般大,細節也不會遺漏,而且要觀多久就多久。

接著生起次第,提供了圓滿次第的基礎。一旦行者能夠自如的觀自身為壇城本尊,他就能運用進一步的技巧,將觀想現實化。這需要經過生理過程的操控,包括掌控氣脈和內分泌系統。經過這樣的修行,了解了心的狀態,但還沒有成道,這不過是成佛階段的初步而已。(注:時輪金剛密法共分十二階段修煉,並以十相自在圖形表達)

時輪金剛是密續中最高層次修行法門之一,它需要專注修行,這又植基於堅定發心。這也是為什麼格魯派當前領導人說在我們達到世界和平之前,必須先得到內在的平靜,經常要激發利益一切眾生的熱望。我們必須超越自己只是一個個體的幻象,只能受著生理機能的支配。時輪金剛密續很清楚的說明,覺悟不隻影響我們的內心身體、星球,最終是整個宇宙。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互相關聯宇宙的一部分,是一個整體——時輪金剛壇城。人類真正的存活有賴於我們對這個真理的了悟4。(注:漢地以易經天文學結合孔子傳承或道家修煉,此外大乘佛教結合華嚴宇宙觀及止<奢摩他)>觀<毗缽舍他>雙運禪修)

3、覺囊派印度初傳:

    關於佛說《時輪經》和《時輪經》在印度的初傳情況,不少佛教的說法不盡相同。有關佛說《時輪經》的情形,《如意寶樹史》中載,佛陀成佛後第二年的三月,於印度南部吉祥米聚塔內化現大壇城,佛陀入於時輪金剛定,應香拔拉國日光之子月賢的請求,向入壇之諸佛菩薩及九十六位王等應化弟子說《時輪根本續》一萬二千頃。但佛說《時輪經》的具體時間歷來說法不一,松巴堪布、多羅那他、布頓·仁欽珠、克珠·格勒貝桑等認為在佛成道後的第二年,而袞欽·攘迥多吉等人則認為可能在佛入滅的前一年。關於《時輪經》在印度初傳的情況,不少佛教史中講,佛所說《時輪根本續》當初並未在人間流傳,只是由月賢王記錄成文字,並著《時輪根本續釋》,弘傳於香拔拉國。在這個神秘的天國里,按照佛的授記,《時輪經》傳播了很久後,回傳古印度

    在古印度初傳《時輪經》的是堆夏欽波大師。堆夏欽波,即大堆夏,本名堅白多傑(妙金剛),是一位瑜伽師的兒子。有關藏文佛教中說他在定中經文殊指點去北方求法,路遇來自香拔拉國的仙人,得其灌頂,修瑜伽術六個月,從而獲得神通,往香拔拉國,請回《時輪根本續》以及金剛手菩薩所著《勝樂經首品釋》和《金剛心釋》、白蓮法王所著《時輪根本續無垢光大疏》等續部經論典籍,是為人間有《時輪經》之始。藏歷認為,堆夏欽波於香拔拉國難勝法王在位時期請回《時輪經》,傳說難勝法王在位221年,其最後一年為「火空海紀年」結束的公元1026年,第二年即公元1027年為「繞迥紀年」的始年。堆夏欽波以後的傳承支系繁多,各佛教史記載頗不一致。《覺囊教法史補遺》中說,《時輪經》最早由吉覺譯師達維鄂色(月光)譯為藏文,此後有瑪·格維羅哲(善慧)等近20人的譯本。其中,流布最廣的是熱譯師卻熱(法勝)和卓譯師喜饒扎巴(慧稱)的譯本,其次是雜譯師桑結紮巴(佛稱)和切合譯師曲傑貝(法王祥)的譯本。熱、卓二譯師的譯本傳承分別稱之為熱、卓二系,各具特點,熱系以闡釋《時輪根本續》為其特點,卓系則以修持聞名,特別注重修法傳承,稱之為「珠居」,多出修持大德。覺囊派屬於卓系的修法傳承,一般其教法的宗師臨終自己的門徒中選擇一位具足功德、最能領悟教法密意、最得信任的人作為自己的繼承人,成為一種傳法制度這是覺囊派雖在西藏衰絕、而能在四川、青海保存的重要原因。該派認為,時輪教法從堆夏欽波大師起,至西藏覺囊寺創建者袞蚌·圖傑宗哲,共經15代傳人。其中,第一、二、三代傳人依次是印度的堆夏欽波、堆夏穹哇和絳曲桑布;第四代傳人是迦濕彌羅(注:現為印度與巴基斯坦主權爭議的克什米爾地區)的大班智達喀且班欽·達哇貢布(月怙)5。他三次到西藏傳播時輪教法

4、覺囊派西藏傳法:(公元1027年西藏傳入《時輪經》包括其簡寫本的《時輪攝略經》)

(a)以實修派四川阿壩州壤塘縣藏哇寺傳承為例6:

時輪教法卓系歷代傳人

1. 堆夏欽波(大堆夏)·堅白多傑(妙金剛)

2.堆夏穹哇(小堆夏)·室利跋陀羅(祥善)

3. 絳曲桑布(菩提賢)

4. 喀且班欽·達哇貢布(月怙)(來自迦濕彌羅)

※ 5.卓譯師喜饒扎巴(慧稱)(西藏開始弘傳)

6. 拉傑貢巴·貢卻松(寶護)

7.召敦·南拉則巴(天積)

※ 8.宇摩·牟覺多傑(不動金剛)(他空見首創者)

9. 卻吉旺秋(法自在)

10.南喀鄂色(虛空光)

11.覺本(聖母,女修行者)

12. 賽莫切哇·南喀堅贊(虛空幢)

13. 堅薩哇·喜饒鄂色(智光)

14.袞欽·卻古鄂色(法身光,公元1214一?)

15.袞蚌·圖傑宗哲(悲精進,1243—1313)(創西藏覺囊寺)

16.絳森·傑哇益希(佛智,1257--1320)

17.克尊·雲丹嘉措(德海,1260--1327)

※ 18.篤布巴·喜饒堅贊(智幢,公元1292—1361)

19.曲結喬列南傑(法王廣勝,1306--1386)

20.聶琬巴·袞噶貝(遍喜祥,1345—1439)

21. 珠欽·袞噶羅哲(遍喜慧)

22. 加央貢卻桑布(文殊寶賢)

23.南喀曲江(虛空護法)

24.南喀貝桑(虛空祥賢)

25.大譯師羅多那跋陀羅(仁欽桑布,寶賢)

26.袞噶卓卻(遍喜聖解脫,1507—1566)

27.堪欽·隆柔嘉措(教理海)

※ 28. 多羅那他(即袞噶寧布扎西堅贊。遍喜藏吉祥幢, 公元1575—1635)

29. 堪欽,仁欽嘉措(寶海)

30. 羅哲南傑(慧勝,1618—1683)(黃教格魯派迫害成為西藏最後一位傳人)

31.恰隆哇·阿旺赤列(語自在事業,1654一1723)(四川弘傳)

32.一世藏欽·阿旺丹增南傑《語自在持教尊勝,1691— 1738)

33.芒格·克尊達吉(賢正興盛,一世藏欽弟子)

34.二世藏欽·袞桑赤列南傑(普賢事業尊勝,1740一?)

35.倫珠嘉措(任運成就海,二世藏欽弟子)

36.三世藏欽·貢卻晉美南傑(寶無畏尊勝,1790—1837)

37. 藏哇比丘阿旺群佩(語自在法盛,三世藏欽弟子,藏哇寺首任金剛上師,1788—1865)

38.阿旺群帕(語自在法聖,藏哇寺第二任金剛上師, 1808—1877)

39.袞噶貝丹(遍喜具祥,藏哇寺第三任金剛上師,1829— 1891)

40,阿旺群覺嘉措(語自在法財海,藏哇寺第四任金剛上師,1846——1910)

41.袞噶克珠旺秋(遍喜賢正自在,藏哇寺第五任金剛上師,  1862——1914)

42.阿旺丹巴薩協(語自在佛明,藏哇寺第六任金剛上師, 1878—1953)

43,阿旺多傑桑布(語自在金剛賢,藏哇寺第七任金剛上師,1893—1948)

44.阿旺貢卻丹巴達吉(語自在寶佛盛,藏哇寺第八任金剛上師,1900—1966)

45.阿旺羅哲扎巴(語自在慧稱,藏哇寺第九任金剛上師, 1920——1975)

46.阿旺雲登桑布(德賢,藏哇寺第十任金剛上師公元1928—2002)

47. 吉美多吉法王等人(藏哇寺上師)

(b)覺囊派密乘經典分類:

    密乘經典譯成藏文,總攝為上下兩部,事續和行續為下部密乘,瑜伽續和無上瑜伽續為上部密乘。事續內分六小部,即①如來部(亦稱佛部),有主講密宗行者所奉行的三種戒律的(守三誓言經)和主講密宗儀軌的《大方廣菩薩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以及《白傘蓋殊勝成就經》等,②蓮花部,有《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十一面觀音陀羅尼》、《無量壽佛經》等;③金剛部,有《金剛手菩薩勝明續》、《不動金剛續》等;④珍珠部,有《增祿天母經》、《布祿金剛陀羅尼》等;⑤五娛夜叉部,有《梅卡勒陀羅尼》等;⑥凡間部,有《天龍部多所獻陀羅尼》等。事續六小部中,前三部又稱出世間部,後三部又稱世間部。行續主要修持語意三業,故分為身語意三部,身部有《毗盧遮那現證佛經》、《勇武不動金剛經》,語部藏文未譯出,意部有《金剛手菩薩灌頂續》等。瑜伽續以修內心方便相應之道,證知甚深勝義諦和廣大世俗諦,使二者和合相應等的定力修煉為主要內容,內分為父、母二部,父部是根本續,有《攝真實經》、《金剛頂經》;母部是同品續,有《吉祥最勝第一經》、《金剛藏莊嚴經》等。無上瑜伽續,簡稱無上續,是最高層次的密法,一般分父部和母部。父部主慈悲方便,諸典以分別懾伏貪、瞋、痴三大煩惱為其主要功用,如《密集經》、《紅黑焰摩敵經》、《大日經》、《幻網經》等懾伏貪,《大威德金剛七品續》等懾伏瞋,《妙吉祥幻網經》等懾伏痴,實成三部。母部主智慧,又內分六部,①呬嚕迦部,有《勝樂經》、《喜金剛經》、《摩訶摩耶經》、《上樂佛經》等。②大日如來部,有《四座》等;③蓮花部,有《世間救怙主經》等;④寶生如來部,有《金剛甘露經》等;⑤馬王部,有《無上度母經》等;⑥金剛心部,有《如意輪總持經》、《月密明點》等。覺囊派在金剛乘方面主要傳承的《時輪經》屬於無上瑜伽母部中的金剛心部或呬嚕迦部,如果無上瑜伽續分為父、母、無二三部,則屬於無二瑜伽部。(註:無上瑜伽常分成三部,但大圓滿法也屬無上瑜伽,修煉卻大大不同)7

(另註:密宗在藏傳佛教中作金剛乘,通行的有四續或四部之說,即事續、行續、瑜伽續和無上瑜珈續。也有分為事、行、瑜伽、大瑜伽、無上瑜伽無極瑜伽六續的。「續」指密宗經典,亦可作「系統」解,故四續或六續也多譯為四部或六部。布頓大師在其《佛教史大寶藏論》中,將藏傳密典分為事、行、瑜伽和大瑜伽四部,大瑜伽中又分方便續、智慧續和方便智慧無二續三部。這里的大瑜伽實際是無上瑜伽,方便續亦稱摩訶瑜伽或父部,智慧續亦稱阿底瑜伽或母部,方便智慧無二續通稱無二部。所謂密宗是指瑜伽修法瑜伽意為「相應」和「軌則」,指修持佛教密法,須按一定的軌則去做,以求得相應的效果。它有極為複雜的儀軌,對設壇、供養、誦咒、灌頂等均有嚴格的規定。諸續修法的共同要求是嚴持戒律、身口意三密相應、調息鍊氣,凝神觀想等,所謂禁戒、持戒(精進)、坐勢(瑜伽動作)、調息、制感、持攝、靜慮、三摩地等瑜伽八支,是對修法者的基本要求。(注:也是印度瑜伽經的修行重點)但諸續各有側重,事續以祭儀上的單一和經典缺乏嚴密的系統為特點,側重於結立壇場、修設各種供養等事項,以消災祛難、追求現世自身利益為主;行續以《大日經》為主要經典,除注重結壇修供等外在的祭儀外,以念誦真言為主,通過修行來體認與佛陀的同一性;瑜伽續以《金剛頂經》為主要經典,著重於瑜伽五相成身觀法,即依止某一本尊,手結其印契、口誦其真言、心作觀想,通過瑜伽超越外在形式而達到一種內在的體證;最上乘的無上瑜伽續以進一步修中脈、風息、明點為特點。其中,父部以《一切如來金剛三業最上秘密大教王經》為主要經典,通過純禪定思維達到諸法與佛無二的境界,重視修風息,名曰命瑜伽;母部以《勝樂經》等為主要經典,通過瑜伽想像中的性命雙修達到自身與佛合一的境界,重視修明點,名曰勤瑜伽;無二部則以《時輪經》等為主要經典,主講生圓雙運光明次第,通過「樂空雙運」的雙身修法,獲得悉地,即身成佛。總之,通過修習,以風息、明點之力開啟信息通道,引發無量神通智慧,最後圓證三身五智而成佛果。覺囊帕特別重視的收攝、禪定、運氣、持風、隨念、三摩地等六支瑜伽修法(注:包括風息、明點、中脈修煉最後入三摩地),屬於無上瑜伽的母部,即智慧續,亦稱智慧瑜伽或阿底瑜伽8(註:印度祖師照了在《慈氏奧義書》[iv18]列出瑜伽行的六條規則:①調控呼吸;②抑制感官;③禪那靜慮;④觀覺思維;⑤總持意念;⑥三摩地定) 。這里如果比較寧瑪派的無上瑜伽要門:阿底瑜伽,此為實證無二大圓滿,隆欽然降巴大師又稱此為自然智慧筆者看來也可屬於無二部,但大圓滿法可以不用雙身修法。一般無上瑜伽部以雙身陰陽雙運解脫能量束縛而妙用神變。為破我相,男修行人常觀自身為佛母與佛父雙運。

    此外,隆欽然降巴大師說:以身語之事業為主者為事部,以身語之不同外業和內心修持二者均等而行即是行部。而不以身語之外業為主,而以內心事業為主,即以修習禪定為主是瑜伽部,而大瑜伽乘是以內心事業大慧為主,無取捨之身,在語事業或五妙欲由方便所行。(注:大圓滿法前行部分,也有部分修行傳承使用雙修雙運法,打通中脈能量束縛,開啟能量拙火到頂輪,在大圓滿法無上瑜伽教授部或口訣部,最後以徹卻及脫噶法實證虛空、無雲晴空光明頓超任運,顯現虹光化身)

(c)在覺囊派卓譯師實修傳承中,(註:另一位熱譯師繼承第四代祖師月怙的辯論傳承)以第8代祖師宇摩·牟覺多傑創立中觀他空見思想,第15代祖師袞蚌‧圖傑宗哲(公元1243—1313)創立覺囊寺(派),《青史904—905頁》,第18代祖師篤布巴‧喜饒堅贊(公元1292—1361)盛極一時,有《山法了義海淪》等《篤布巴著作全集》傳世。他並命弟子瑪德班欽與譯師羅哲貝改譯《時輪經》。此外第28代祖師多羅那他(公元1575—1635)為中興聖祖,也有《多羅那他全集》傳世。但是格魯派中觀應成派思想容不下中觀他空見的見解公元168330祖師羅哲南傑死後把覺囊派趕出西藏

    不過,覺囊派畢竟有其特色,時輪金剛教法及他空見思想在近代反而逐步復興被研究,了義或不了義要實證深思。

三、覺囊派中觀他空見的探索:(如來藏的形變)

1、所謂不空如來藏的探索即唯識中的真常唯心觀,真如本體不空這是他空見的根本思考。與格魯派畢竟空,破一切法而不看法有異,自認是究竟了義中觀見。特別透過時輪金剛密法、六支瑜伽修持空色大手印(筆者注:依奢摩他、毗缽舍那方法,內觀禪修光明智慧),認知事物的性空只能是他而不是自空。即主張勝義諦不空眾生皆具佛性10。換言之,一切諸法實相勝義諦常恆堅固周遍一切情器世間,為一切法之本性。於勝義中如本尊、明咒、本續、曼陀羅手印等皆本來具有,名為如來藏。傳承主要來至《如來藏經》《無增無減經》《勝鬘經》《涅槃經》《楞伽經思想。(註:只是楞伽經提及空如來藏與外道神的分別,最後也不執我相)

我們要注意自性不空才明白唯識的萬法由心生,心造萬物的歷程。

但了義不了義與判教有關。此外本然智慧,法性元成,非因緣生法,是無為法,自體不空名為勝義空性,這里指的是智慧德相、佛性本具、已具,故不空妙用

2、最早解釋佛語而作大乘論典的人可能是龍樹菩薩他是公元2~3世紀的人。他開創大乘之軌范,解釋佛轉*輪中的中轉*輪密意,造中觀《理聚論》,破小乘色心實有論,提出緣起無性,色心一切皆空說。他的隨學有提婆、佛護、清辯等,他們創立了中觀學派,後來因各自觀點不同又出了干支派。但都承認中轉*輪為了義教,末輪*輪為不了義教。後來無著等人不滿於一切皆空之「畢竟空」說,依末輪*輪如來藏的密意提出了色空心有的勝義有說。他的隨學有世親、安慧、陳那等,亦因各自的觀點不同,分裂為各小派。他們說末轉*輪的初期是瑜伽唯識派,後期是唯覺明的中觀學派,總屬於「勝義有」論派,承認末轉*輪為了義教,中轉*輪為不了義教。後人把龍樹之門稱為「空」宗,無著之門稱為「有」宗。空有之爭至少在印度持續了數百年之久,至今仍在探討如何自性生萬法變成無自性特質,依般若空性智慧妙用。方便媒介佛菩薩神力、智慧,自渡渡人而無相無執。

    三時判教正反映了佛教思想是在逐步不斷深入發展的過程。(筆者注:三轉*輪、三時判教也是後世學者自己認定的,不一定佛陀本意)

    關於無著的學說,在印度西藏大都說是唯識學,覺囊派不承認只是唯識,認為無著、世親是解釋佛的末*輪,提出「如來藏和自覺智」,屬於大中觀的了義教。他們就是追隨無著所倡導的勝義有即他空見的中觀學說(注:自認創立他空見就是講如來思想)。西藏學者們對無著產生誤解,主要是他們沒有把唯識和唯覺明(不二智)分開的原因。因此他們獨尊龍樹認為是中觀正宗,貶低無著的大我唯心觀、法性觀認為只是唯識而不中觀派(注:出自噶舉派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公元1813~1899>著作知識寶藏》或稱《知識總匯》553頁。)

3、覺囊派的看法認為這些學者中對中觀的理解還不全面。第二十八代祖師多羅那他在《他空精義》一書中把中觀分為四個層次:①共通中觀;②大中觀;③中觀不共義;④秘密義。

①、共通中觀只承認緣起性空,勝義世俗皆無自性本質皆空,佛護、清辯、解脫軍、靜命皆屬這一觀點,他們說中轉*輪後,宣說了般若經》等為了義經。龍樹為解釋經義著《中觀》、《理聚》等論成為中觀派的最大權威。末轉*輪各經都是不了義經。共通中觀唯主「空」義,後來發展成為應成派則主張諸法自性皆空,唯名言安立而有,勝義世俗一切皆空的「畢竟空」論(《他空精義》)232——233頁)。(筆者注:畢竟空是真空妙有的涵義,不是頑空)

②、大中觀主勝義有的他空見,覺囊派自認在藏就是他們的這一派。大中觀的根據的經典方面有:《如來藏經》、《大法鼓經》、《央掘魔羅經》、《勝鬘經》、《妙臂請問經》、《大般涅槃經》、《寶雲經》等究竟了義諸經。闡釋經義的有:彌勒、無著、世親等的著述。彌勒在《現觀莊嚴論》里略提他空之義。在《經莊嚴論》、《辯中邊論》、《辯法性論》等中作了詳細解釋,在《寶性論》中更詳為決擇他空之義。依覺囊派見解,龍樹亦說他空見,他在《理聚論》中為除常邊,成立為空,在《贊聚論》中除斷邊,成立為有。如《法界贊》中提出勝義不空中觀了義思想(筆者注:龍樹中觀思想中觀見,並非他空見,是中道八不見解,顯現般若空慧,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真空妙有,多羅那他祖師可能是搞錯見地了)。陳那、安慧更發展了這種思想。從上述經典來看不僅宣說有唯識理論,並提出了法界真性如來藏,不生不滅等(注:瑜珈行中觀自續派智藏論師著作的《二諦分別論》19頁),是開創了中觀了義之宗(《他空精義》232——255頁)。

龍樹、無著的他空思想傳入西藏由素·噶瓦多吉譯師和贊喀布齊等人所翻譯,覺囊派先輩所繼承,到了篤布巴第十八代祖師時則更為發揚光大(《他空精義》234——237頁)。

③、中觀不共義,提出了如來藏,指明此即佛性,一切眾生皆具。他們對佛性看法是指常、樂、我、凈、正、真、善。

④、中觀秘密義,提出佛具有身智一切德相,並提出了法界」、「法身」這些概念,是作為佛的一切身智德相之所依(《他空精義》241——245頁)。

覺囊派既破小乘微塵無分之說,又破唯識無有外境之說,還破一般中觀無所有——畢竟空說。他們提出了勝義有,自認是究竟了義大中觀。(註:可稱為法界如來藏大中觀自性不空中觀他空,自性勝義有)

覺囊派的大中觀,實際是在唯識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唯識提阿賴耶識是有為法,只能含攝染法,他們改提「如來藏」,是無為法,染凈兼攝。從畢竟空到勝義有,確實他們對龍樹的中觀思想發展了一步。12 (筆者註:這見地也不一定完整,楞伽經強調如來也要而不執,方便而有,直接講不空容易執著而成戲論。要不空而空,空而不空才是中道妙有。此即楞伽經無常品第三之餘:「無如來藏藏識即無生滅」所謂的中道如來藏,即勝義有也是方便妙用本體還是真空光明)

4、反對覺囊派他空見的修行者除了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外,如布敦大師曾造《如來光明莊嚴論》,三藏大師尊追白造《如來藏光明燈論》,揚卓巴·仁欽朵造《無比帝釋金剛論》、《智慧雷霆論》、《金剛大雷霆論》、《金剛錘論》等破邪之論著甚多。13另薩迦派的高然巴大師在《辨析見地殊勝大乘心要月光論》一書中也批判他空見為戲論。因為薩迦派主張真如實相離戲論,明空雙運無執。(註:宗喀巴大師中觀應成派,隨立隨破,破一切執,自性不空仍有自性執著如來藏也不應執著。即認為他空見有細微我執,為不了義)

四、總結:

1、覺囊派時輪金剛密法逐漸由格魯派弟子傳承,格魯派中等以上寺院皆設立時輪金剛院,雖然,宗喀巴大師是從布頓大師弟子「秋吉巴瓦」學得的,但目前格魯派領導人,大力弘揚時輪密法於西方世界,而格魯派是反對他空見的,覺曩派有部派佛教中犢子派講補特伽羅(靈魂我)的遺風,宗旨印度教梵我(法性、大我)合一接近。平實而論,時輪金剛密法也屬佛教的一種方便凈土法門。修此法者幻化成時輪金剛本尊,以菩薩道應世、轉世或在靈界以拯救眾生疾苦,因為眾生一體、宇宙一體、同體大悲(注:金剛是智慧光凝結的智慧身,摧破一切男女欲界、色界執著,也破我執、法執)。只要方便大宇宙眾生,八方四千法門,法法因緣生,法法平等

2、大如來藏心,即法性佛常寂光佛土,不應空幻,為真如方便常住才對吧!但中觀應成派認為因緣聚有,法性有是妙有無執的,要以無住衡量。阿賴耶識是染著的,即使真常也不應有執、有為。應用般若金剛經》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及《心經》的無所得佛陀妙有正道,即不執諸佛如來,不執凈土,得最大自由無相解脫;破人我眾生壽者相,破佛講經說法相,破一切修持相(註:如同祖師禪),以瑜伽修煉所得為方便,以靈性自由轉換感應性能量為妙用,佛可變換不同佛,毗盧遮那隨時請來方便,五方佛各各自由流動感應我不是我而破真常永固,也破萬法唯心的心,看到因緣生滅,進出時空自如,破至上意識大我固定相。這里無我執有二涵義:一為融入大我無我,融入方法可以是依附救贖或自性回歸,一是見我非我,眾靈以我的身體常交換運作,有時某佛來有時某菩薩來,成為靈媒體質,但具中觀妙有空性,使靈媒智慧常新,悟性常升。應用時不可執酒、色、財、氣、名利能量通通無執才是解脫宇宙修行有二路徑,一種是不斷融入大我至上意識佛國佛性,一種是不斷開拓靈性能量,佛性更加分化,生育萬物 (注:利用化身、應化身、分身) 。他空見偏向靈性常存融入法性,一邊卻神通幻化,有「我」的個性(註:印度教大梵天的梵),萬法萬物心念生造。宇宙中到底空性任運好還是神佛願力造萬物好、又到底天國好還是佛國好,都自由選擇。游戲也罷,使命也罷,都是智慧表現,方便成就光明法性、佛道遲速不同,中道圓融和平相處就好。這不分善惡高低,因為因緣各自不同。

3、西藏密法傳承一般認為從西藏蓮花大師傳法開始,但在印度如果從維摩詰經、華嚴經開始計算,甚至更久遠文殊師利古佛、普賢如來算起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密法就在諸佛間互相流傳了(注:各類密續、咒音是各佛菩薩傳承的一種方便方式)。佛法並不起源於釋迦牟尼佛一佛而已,宇宙已續傳不斷。只是一般學者為本時期或本元會地球佛法釋迦牟尼佛開始傳播,非常感謝佛陀的願力。

五、參考文獻

1、雪莉·雪莉·阿南達慕提:《密宗開示錄》,卷一,卷二,七千年靈性的精華,台北阿南達瑪迦出版社,2001年版。

2、蒲文成:《覺囊派通論》,青海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p14。

3、同上,p17,此處蒲文成教授對內時輪看法錯誤

4、barry bryant:《曼陀羅時輪金剛沙壇城》,台北立緒出版社,2005年版,p313-p316,達賴喇嘛解說。

5、同2,p18—p19。

6、同上,p114—p116。

7、同2,p15。

8、同2,p11

9、班班多傑:《藏傳佛教——智慧境界》,台北大千出版社,2002年版,p.58。出自隆欽然降巴《七寶藏論;宗派藏》德格印經院木刻版,p104。

10、同上,p230—p236,覺朗派的佛教思想

11、劉立千:《藏傳佛教各派教義密宗漫談》,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p113—p115。

12、同上,p116

13、土觀·羅桑卻吉尼瑪:《土觀宗派源流》,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劉立千譯。

另參考

1、王森:《西藏佛教發展史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版。

2、吉祥壤塘藏哇寺出版「大吉祥覺囊巴殊勝教法傳承寶鏡明鑒論」。

3、瓊那·諾布旺典:《唐卡中的天文歷算》,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本書解說較清晰!

δ本文初稿曾發表在台灣高屏澎牙醫師公會聯合月刊牙醫讀本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