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無量壽經

觀無量壽經是佛教經典,簡稱《觀經》。與《阿彌陀經》、《無量壽經》合稱淨土三部經。

《觀經四帖疏》玄義分

uploads/content/2022/june/d1467d97c3795a407335a7feb2e2c498.jpg" />

  感應道交的特點在善導大師著作裡面及實踐中比比皆是,比如我們現在討論的《觀經四帖疏》,他造這部《四帖疏》的心態,首先是一種悲心。

  《觀經》在劉宋時期,劉宋就是南朝的第一個政權,是劉裕建立的政權。畺良耶舍翻譯出來以後,《觀經》受到了各宗各派的關注。

  於是,各宗各派對《觀經》都有註解,但這些註解大部都是站在通途教理的立場。對凈土不可思議感應道交的特點彰顯的不夠,對凈土的弘揚有不同程度的阻礙作用

  所以善導大師在這個背景當中,他深知這些注經家註解不正確,所以就要把《觀經》內在的正確的法義給彰顯出來。所以他就想出《觀經》要義,楷定古今。為古往今來的凈業行人楷定它的真實義,建立凈土正確的信解,是這么一個本懷。

  他很謙卑地說自己就是一個生死凡夫智慧淺短,而佛教義理尤其是凈土的奧藏,非常地幽固微細,所以就不敢自己師心自用,自己建立一個見解

  那怎麼辦呢?求感應。標心結願,請求靈驗,方可來造這個註疏。那請求靈驗從哪下手呢?還是要從能感的心行開始。所以每天就讀三遍《阿彌陀經》,念三萬聲佛號。當晚就在夢中見到凈土的景象,佛菩薩在地面,在虛空,或坐或立。

  見到凈土境界之後,每天晚上夢中就有一位僧人前來指授玄義,就是《觀經》的玄妙之義。等到《玄義分》注完了之後,這個僧人就不見了這是善導大師的跋文自述。從這點我們要體會什麼呢?就是這個《觀經四帖疏》尤其是玄義分,它是有一不可思議緣起

  因為《觀經》的真實義,尤其凈土的法義,不是我們世間人靠著有限的教理就能把它說清楚的。當善導大師一念請求佛力加持的時候,佛就有夢中佛事能力

  佛是五眼圓明,六通具足法界一切眾生念頭都知道。善導大師這樣的至誠念頭馬上就被阿彌陀佛接受到了,所以就給他加持。所以我們可以理解為夢中的這位僧人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玄義分所表達的法義,就是阿彌陀佛親自來跟我們說的。我們可以作這樣的理解。所以這不是一般的做點學問的範圍了。《四帖疏》寫完之後,善導大師又祈求印證。每天念《阿彌陀經》十遍,念佛號三萬,又見到凈土境界

  見到路旁有三具磑輪在旋轉,那三具磑輪可以理解為法輪常轉的意思。又有一菩薩騎著個白駱駝來勸勉他努力精進,求生凈土娑婆世界很穢濁,痛苦不需去貪戀。你想想他為什麼會顯現白駱駝

  駱駝是沙漠裡面行走的,負重致遠的。這也意味著像善導大師這樣的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要具備駱駝一樣的精神。但是他是駱駝,那從這樣的一個感應的景象來看,一切相都是心性裡面顯現出來的。

  所以從善導大師來到我們這個世間所做的示現來看,他也不是一般的人。善導大師最後說,此義——就是《四帖疏》的法義——已請佛做了一個印證了,那就一句一字不得增加,不得減少,使寫經和流傳的人就像經法一樣的尊重,應知

  所以《觀經四帖疏》的法義緣起就是感應道交的產物,也許就是極樂世界的佛菩薩透過善導大師感應這么一個中介,向我們南閻浮提眾生傳達的真實的法義。所以我們要從這樣的一個立場、角度來看《觀經四帖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