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提咒的研究

uploads/content/2022/june/758562e611c03fe840d86ca1143205db.jpg" />

  一、緒論

  佛陀說法不出顯密二門,顯則廣談性相,曉悟玄理,修證法身。密乃但令持誦,不加了知,默登聖位。今此准提陀羅尼者,即經密教,即身默登佛果大乘也。

  此咒以秘密法界真如為體,不思議三密為用,一切法中之最上乘,一切教法,皆從此出,如千流萬派,不出大海三藏教海,亦不出密藏。誦此咒者,六度萬行,自然具足也。

  然而,真言教法,一音一字,全是無相法界,一語一默,無不從此流出,故經雲:‘佛為愍念未來眾生故,說過去七俱胝准提如來等,佛母准提陀羅尼。若有四眾受持此咒,滿九十萬遍,無量劫來,五無間等,一切諸罪,悉滅無餘,所在生處,皆得值遇諸佛菩薩,所有資具隨意充足。’

  又雲:‘若有誦此陀羅尼者,乃至未坐道場,一切菩薩為其勝友。又此准提大明陀羅尼,諸佛菩薩所說,為利益一切眾生無邊菩提道場故。若有薄福眾生無有少善根者、無有根器之者、無有菩提分者;是人若得聞此准提大明陀羅尼,若讀一遍即得菩提根器芽生,何況誦持常不懈廢。由此善根成佛種,無量功德皆悉成就,無量眾生遠離塵垢。決定成就阿耨菩提

  由斯可知,此咒不可思議之神力也。

  二、此咒的由來

  此咒傳來,若存若失,前後共有七譯,今存者僅有四譯焉。

  (1)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於垂拱二年,西魏國寺譯,名《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末題又名大明咒藏”,六萬偈中,出此《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一卷。

  (2)唐·善無畏奉詔譯,名《七佛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法》,內分三部:

  一、獨部別行。二、七俱胝獨部法。三、准提別法。案此譯最為圓融修行者不簡在家出家,飲酒食肉,皆可誦持也

  (3)唐天竺三藏金剛智譯,名《佛說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羅尼經》。

  (4)唐三藏沙門不空奉詔譯《七俱胝佛母所說准提陀羅尼經》。

  余者有闍那岌多、天息災、法賢等,皆有翻譯。《會釋》雲:‘准提真言,前後數譯,而不空三藏,深得密教之傳,由金剛薩埵,親於毗盧遮那佛前,受瑜伽最上乘義後,數百年傳於龍樹,龍樹傳龍智,智傳金剛智,智來震旦,以五部瑜伽,及毗盧遮那經、蘇悉軌範,授與不空三藏。及金剛智滅度後,三藏奉其遺教,復游天竺諸國,增廣其學,於師子國,從龍智阿闍梨,求開十八會金剛頂,及大悲胎藏之法,法化相承,自毗盧遮那如來,至於不空三藏,凡六葉矣。空既遍游天竺,復得親傳之旨,故其所譯,真言儀軌,悉詳備焉。’

  三、持誦儀軌

  案此咒儀軌,甚繁,依經梵本有十萬偈,今取准提心要,求其簡便,以利初學,持咒人須立鏡壇,取一新鏡未曾用者,鏡面向西,行者面向東,每月十五日夜,隨力設供養具,結准提印當心,咒鏡一百八遍,然後照常持誦

  每日早晚,對鏡焚香禮拜已,便觀想佛母准提像,有無光明相好一一現前。念:

  ‘南無七俱胝佛母大聖准提菩薩。(三拜)

  南無准提會上佛菩薩。(三拜)

  南無准提會上護法護咒一切聖眾。(一拜)

  稽首皈依蘇悉帝,

  頭面頂禮七俱胝,

  我今稱贊大准提

  惟願慈悲垂加護。(念一遍

  念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真言曰:

  ‘ 那麼颯哆喃,(去聲)三藐三勃佗,俱胝喃,(去聲)怛佷也(二合)他,唵者禮主禮准泥,娑(二合)訶。’

  四、修觀的手法

  念咒時,觀想佛母准提寶像,有無光明相好,身黃白色,結跏趺坐,坐蓮花上,身佩圓光,著輕谷,如十波羅菩薩,衣上下皆作白色,復有天衣角絡瓔珞,頭冠臂環,皆著螺釧,檀慧著寶環,其像面有三目,十八臂,上二手作說法相,右第二手作施無畏,第三手執劍,第四手持寶鬘,第五手掌俱緣,第六手持鉞斧,第七手執鉤,第八手執金剛杵,第九手持念珠,左第二手執如意寶幢,第三手持開敷紅蓮花,第四手軍持,第五手罥索,第六手持輪,第七手商佉,第八手賢瓶,第九手掌般若梵夾。蓮花觀想水池,池中有難陀龍王,塢波羅龍王,拓蓮花座。左邊有持誦者,手持香爐,瞻仰聖者准提佛母矜愍持誦人,眼下顧視。上有二凈居天子一名俱素陀天子,手持花鬘向下,承空而來供養聖者,此為觀法之大略也。

  若不作如是觀者,隨意所便,諦觀一物,(十八臂所執法物)則念慮誠一,雜妄不生,是謂意密,加以誦咒為口密,結印為身密,是謂三密相應。上根持誦,方能有此,久不間斷,則獲福廣大,即於此生,得進菩提矣。

  次結印,案七俱胝佛母准提陀羅念誦法中,共有印契二十,若上智利根,好樂廣文,不妨依照修學。今為方便起見,引發初心,只結根本印,用兩手無名指並小指相叉於內,兩中指直豎相拄,兩頭指屈附中指第二節,兩大拇指並捻右手無名指中節,根本印成矣。

  五、此咒的真義

  經雲:‘應思維種子字義’自唵字至賀字,此九聖字,能生一切字,故曰種子。若得唵字門,秘密相應,即德諸佛無盡法藏,即悟一切,法本不生除,而達諸法實相,則一切行願,皆悉滿足。九言義者:

  ‘唵’字者,是三身義,亦是一切法本不生義。

  智譯雲:唵字門者,是流注不生不滅義。復於一切法為最勝義。

  ‘者’字者,一切法不生不滅義。

  智譯雲:於一切法是無行義

  ‘禮’字者,一切法相無所得義。

  智譯雲:於一切法是無相

  ‘主’字者,一切法無生滅義。

  智譯雲:於一切法是無起住義

  ‘禮’字者,一切法無垢義。

  智譯雲:於一切法是無好義

  ‘准’字者,一切法無等覺義。

  智譯雲:(相同)

  ‘泥’字者,一切法無取捨義。

  智譯雲:(相同)

  ‘娑[口*縛](二合)’字者,一切法平等無言說義。

  智譯雲:(相同)

  ‘賀’字者,一切法無因義。

  智譯雲:於一切法是無因、寂靜、無住涅槃義。

  由一切法,本不生故,即得不生不滅。由不生不滅故,即得相無所得。由相無所得故,即得無生滅。由無生滅故,即得無垢。由無垢故,即得無等覺。由無等覺故,即得無取捨。由無取捨故,即得平等無言說。由平等無言說故,即得無因、無果、般若相應無所得,以為方便,入勝義諦,則證法界真如,皆以此為三摩地也。

  金剛智譯雲:

  結根本契成,即想自身,猶若釋迦如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紫磨金色圓滿身光。想已以手契,觸頭上布唵字,觸眼中布折字,一一依字次第,乃至兩足皆以契觸布之。

  次說陀羅尼字想布於身法

  唵想安頭上。其色白如月。放於無量光。除滅一切障。即同佛菩薩。摩是人頂上

  折字安兩目。其色如日月。為照諸愚暗 。能發深慧明

  隸字安頸上。色如紺琉璃 。能顯諸色相。漸具如來

  主字想安心。其色如皎素。猶心清凈故。速達菩提

  隸字安兩肩。色黃如金色。猶觀是色相。能被精進

  准字想齊中。其色妙黃白。速令登道場不退菩提

  提字安兩髀。其色如淺黃。速證菩提道。得坐金剛座

  莎[口*縛]字兩脛。其狀作赤黃。常能想是字。速得轉法輪

  訶字置兩足。其色猶滿月。行者作是想。速得達圓寂

  如是布字想念色。便成准提法門

  亦名本尊真實相。能滅諸罪得吉祥

  猶如金剛堅固聚。是名准提勝上法

  若常如是修行者。當知是人速悉地

  觀想梵字,所有功德不可思議,每一梵字,即體是諸佛菩薩身心故。或有不能想得梵字者,但只專心持誦亦具一切三昧。故大悲心經雲:‘陀羅尼是禪定藏。百千三昧常現前故。’若人專心持誦,一切罪障,皆得滅除,無量福慧自然增長。

  六、誦咒的成驗

  佛言:若一心靜思誦此咒,滿九萬遍,無量劫十惡五逆,四重五無間罪,悉皆消滅,所生之處,常遇菩薩,豐饒財寶,誦滿二十六萬遍,乃至四十六萬遍,世出世法,無不稱遂,便於夢中,見佛菩薩,及以華果,口吐黑物,飲吃白物,即知成就。或夢見自身,騰空自在,或渡大海,或浮江河,或上樓台高樹,或登白山,或乘師子白馬白象,或夢見好華果,或夢見著黃衣白衣,或夢吞日月等,即是無始罪滅之相。或夢見佛像,或聞法音,或覺自身巍巍高大,或齒落重生,或發白返黑,或貪嗔痴心,自然消滅,或總持不忘一字能演多義,或智慧頓生,自然通曉一切經律論,或一切三昧法門自然現前,或福德頓高,四眾歸仰。若逢如上之事,但是福慧增長,近成就相,莫生疑惑之心,勿起取著之念,更須策發三業,加功誦持,不得宣說咒中境界,炫賣與人不為名利敬贊,而宣說之,否則,雖有如是之力,未免墮落魔外也。

  七、此咒的殊勝

  准提咒之殊勝有三種,不同餘咒。

  (1)准提咒,總含一切諸真言故,一切真言,不能含准提,如大海能攝百川,百川不攝大海

  (2)准提壇法,人易辦故,但以一新鏡,未曾用者,便是壇法,不同餘咒,建辦壇法,須得揀選凈處,香泥塗地,廣造佛像,多用供具,方能成就

  (3)為不揀染凈得誦持故,不問在家出家,飲酒食肉,有妻子等,皆能持誦,因為今時,俗流之輩,帶妻挾子,飲酒啖肉,是為常業,雖逢善知識教示,習性難以改革,若不用此大不思議咒法救脫,如是人等,何日得出生死,不同餘咒,須要持戒,方得誦習。

  又《大教王經》雲:‘七俱胝如來三身贊,說准提菩薩真言,能度一切賢聖,若人持誦,一切所求,悉得成就,不久證得,大准提果。是知准提真言,密藏之中,最為第一,是真言之母,神咒之王也。’

  八、結論

  經雲:佛國無諸女人,解之者曰,女人作佛者,皆變成佛相,不復有女人舊相也。而准提王,獨以佛母名者何哉?一日瞻拜之下,忽有思曰,母者養育之義也;慈愛之稱也。蓋父師之督責,不能施於有生之初,母氏之劬勞,偏能適其赤子之性,諸佛戒律甚嚴,父師教誨之道也,准提之接引甚寬,母氏慈祥之德也。何者諸佛眾生之出世也,必嚴其防而正告之曰,人生好色者,不能成佛,爾之妻子,不必有也;人生殘忍者,不能成佛,爾於有情之肉,不必食也;人生迷亂其性者,不能成佛,爾於清酒美醴,不必染指而沾唇也;其教可謂嚴矣!於是眾生,能者從之,不能者去之。

  准提王慮其從之者少,去之者多也。因立一法,以誘之,曰:爾能從我教,我聽爾有妻子也,但勿邪淫足矣;爾能從我教,吾聽爾食肉以果腹也,但一月中,齋戒數日足矣;爾能從我教,吾聽爾取旨酒,而少嘗之也,但令溫克不沉湎焉亦足矣;若爾不信,我將爾所欲求,如官爵,如眷屬,如寶珠仙葯之難致者,第從我教而誦吾咒,皆可大慰其懷,來我教不以飲酒食肉有妻子之故,而拒絕於爾也。亦見我教之寬而可從乎?於是眾生之從佛者,聞准提之名,而信之向之;即眾生之不從佛者,亦聞准提之名,而信之向之。何也?人情畏父師之嚴,樂母氏之寬,故世尊之法,人畏其難,准提之法,人樂其寬,此佛母之名所由來也歟!雖然,立教者既寬,而奉教者又欲嚴,必體慈母愛子之心,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有善必進,有過必知而改,然後可以立身而成佛耳。倘恃母氏之寬而放責也,遂肆情慾以自陷於罪戾,雖有聖善之母而不能濟其苦,是可悲也!是可畏也!

  民國十二年,六月六日,於世界佛苑圖書館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