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凈土百問

(提醒:本文比較長,請收藏後每天讀一部分)

目    錄

一、初機入門

(1)初學凈土者,應如何下手修學,方得真實利益?……1

(2)對於一個初學者,我應該上哪一類課程才能夠多了解佛法?而能應用在生活上呢?如果上課時感覺很困,這是不是表示我與佛法暫時還沒有緣分?……………3

(3)凈業行人如何勤修戒定慧?戒定慧有次第嗎?………4

(4)弟子是學前班老師,如何對孩子進行佛學教育,而且讓不信佛的家長誤解為對其孩子進行宗教意識灌輸?………………………………………………………6

(5)弟子接觸到凈土法門,就歡喜信受,並想方設法介紹給不曾接觸佛法家屬,但家人對於弟子送的講經書籍和光碟感興趣,不是拒絕收看,就是說時間看。弟子應該怎樣做呢?………………………………7

(6)佛作為眾生信仰,到底是一種物質存在,還是一種理念?……………………………………………………9

(7)面對五欲六塵的干擾和誘惑,念佛同修應從哪些方面痛下功夫方有自在分?………………………………11

(8)皈依佛教後,道教禮拜可以嗎?……………………12

(9)怎麼憶佛?……………………………………………12

(10)如何放下多年來的怨恨心和悔恨心?………………14

(11)我們佛友都在家中二十小時播放念佛機、vcd,開播比如《地藏經》的錄像,這樣的動機是為度家人、度無形眾生,這樣可以嗎?…………………15

(12)怎樣做到凡事隨緣,隨遇而安?……………………17

(13)面對這繽紛的世界,如何保持內心清凈?…………18

(14)我感覺學佛和做人處事貴在「真誠」二字,可是怎樣才能算「真誠」呢?………………………………19

(15)現在社會上大多數人心理都很空虛,尤其是學生們,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應該怎樣解決?……20

(16)對於一些公眾,被一些義工半推半就去給慈善團體捐款,使他們起煩惱,甚至反感,義工們無形中是否在造惡業?…………………………………………23

(17)學佛人如果都想依教奉行,把念佛排在第一位而無暇參與義工所從事的各項慈善活動,我們應該如何工作之餘,妥善處理好做義工念佛修行關系?做義工是不是只在福報,沒有功德?…………25

(18)在誦經時,讀錯讀漏字是否要背因果?……………26

(19)有些人說修學佛法,沒有傳承不能成就,請問修學凈土是否也需傳承?如何成就?…………………27

(20)我的佛堂供有西方三聖像外,還有藥師佛地藏菩薩等,早晚簡課,只拜西方三聖和釋迦牟尼佛,還有十方三世常住三寶清凈大海菩薩,不再另拜藥師佛地藏菩薩可以嗎?…………………………30

(21)凈業修習總是進進退退,這其中有因緣因果?如何對治這一煩惱?……………………………………31

(22)您能否從佛教的角度對我們當代大學生就如何凈化心靈,剋制物慾、私慾,排解各類煩惱,提出幾點建議?………………………………………………33

(23)有某法師說,佛教不是宗教,是佛陀的教育。您如何理解?………………………………………………35

(24)今生有幸聞到佛正法,遇善知識,發大菩提心,依法修行信念堅定我想生生世世都能聞佛正法,遇善知識不忘菩提心。怎樣才能生生世世都不墮落,是否要證菩薩果位?…………………………36

(25)六道輪回、因果觀念道德建設的必要前提,那麼這僅僅是理論假設呢,還是真有其事?聖人為什麼要以神道設教呢?……………………………………37

(26)《四十二章經》中佛說二十中有富貴學道難。佛本身是大富貴者,其弟子也有出身王族者,佛為什麼這樣說呢?………………………………………39

(27)我皈依佛法已經十多年了,事事不如意倒霉透了,常想這是逆增上緣,可是我的處境常讓我念佛感到灰心,請開示。…………………………………41

(28)請介紹一下印祖往生後凈宗的傳承與發展。………43

(29)如何理解「直心是道場」中的「直心」?…………44 

(30)印祖在一篇文鈔中這樣開示:「倘有餘力,諸大乘經,不妨隨意受持讀誦,當以志心受持為本,且勿急欲洞徹其義理為事也。果能志誠之極,教理自會透徹。若先欲透徹,不從志誠持誦做,即透徹亦無實益,況決難透徹乎。」其中一句「果能志誠之極,教理自會透徹」,請問法師這是印祖的方便說,還是只要志誠了教理就會透徹?請慈悲開示。…………………………………………………46

(31)我現在誦經與打坐同修,自打坐後我的膽結石病不疼了,請問打坐能治膽結石嗎?……………………47

(32)「色不異空」和「色即是空有什麼區別?………48

 

二、般若起信

 

(1)「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與「口念彌陀散亂,喉嚨喊破也徒然」,請問法師如何正確理解?……………………51

(2)法師慈悲,我們常聽您講念佛感應道交,到底怎麼才算是感應上了彌陀慈悲願力? …………………52

(3)關於臨終往生是否需要正念「憶佛念佛」的問題。是否只要平時具足信願持名,臨終不論什麼情況,乃至昏迷,亦得往生?……………………………………54

(4)我集中思想阿彌陀佛時,心中有一種空曠、充滿、柔和感覺這是不是一瞬間感受到的佛性?……59

(5)往生的必要條件是什麼?我念佛到什麼程度才能往生?……………………………………………………61

(6)念佛人多是老頭老太太,年輕學佛人往往對禪、密感興趣,對凈土法門漠然,這是什麼原因?…………63

(7)凈土法門是特別法門,不能以通途法門的法理解釋,那麼凈土法門能解釋通途法門嗎?請慈悲開示阿彌陀佛。…………………………………………………64

(8)有關臨終往生兩種說法,一直困擾著凈業行人。其一說,臨終必須有正念才能往生;其二說,只要平時具足信願持名,無須計較臨終是否有正念,決定蒙彌陀願力加持得以往生。這兩種觀點,我們應該如何抉擇?……………………………………………………66

(9)《西方合論》的作者袁宏道生到西方邊地疑城,請問師父邊地疑城是如何形成的?哪些念佛同修會生到邊地疑城?………………………………………………70

(10)近來,有些居士專弘凈土的音像與書籍在東北地區乃至全國都在大量流通,我等群盲不辨真偽,請師父開示,如何明辨是非邪正?………………………72

(11)《大勢菩薩圓通章》說:都攝六根,凈念相繼。請開示意義。………………………………………75

(12)弟子煩惱不斷,意惡重重,甚至還造作身、口、意罪業,這種情況下信願持名能夠往生嗎?帶業往生是否只帶舊業不帶新業?……………………………78

(13)凈土宗學人常見這么一句話,《大集經》雲:「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曾看到一位居士說:《大集經》沒有此說,這是以訛傳訛。弟子沒有餘力去通看全部《大集經》,所以特此請教如何看待?……………………………80

(14)如何正確理解和實踐「信願行」?只要有了信願持名,就一定能往生嗎?……………………………81

(15)弟子念佛一年多了,總感覺煩惱越念越多,請開示如何對治?……………………………………………83

(16)「自性彌陀,唯心凈土」,古德多有言及。西方極樂世界就在當下自己一念心性之中,所以不必求生距此十萬億佛土之遙的凈土弟子甚感困惑,請法師慈悲開示。…………………………………………85

(17)有人預知時至往生,叫來佛友助念,但幾次都沒走,是不是這裡面有偏差呢?……………………86

(18)我學凈土法門,也念佛我覺得如果阿彌陀佛能經常示現讓人看到,人們對凈土信心會增強的;念佛過程阿彌陀佛能經常鼓勵,那念佛也一定會更加精進的;阿彌陀佛是大慈大悲的,為什麼不這么做,而讓人難以生起信心呢?……………………88

(19)本來念佛應該越念越清凈,為什麼越念越覺得雜念紛飛?…………………………………………………89

(20)東林寺為何確立凈土五經一論的聖言量和中國凈土宗祖師著作為兩大參照系?………………………90

(21)《無量壽經》中所講的邊地疑城是個什麼樣的地方?…………………………………………………92

(22)怎樣理解感應道交?………………………………93

(23)何為見地修凈土宗沒有見地能否往生見地、修證、行願是修行整個過程,如何處理三者的關系?…………………………………………………94

(24)如何理解「舍利弗,不可以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96

(25)請開示「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的經義。……………………………………………97

(26)一些講法者在講法的時候,特彆強調冤親債主的問題,認為如果沒有解決好與冤親債主關系,那麼在臨命終時就會受到冤親債主障礙而無往生。請對此問題慈悲開示。……………………………98

(27)善導大師的弘願門是怎麼回事?…………………99

 

三、實修篤行

 

(1)我沒有皈依,但我這幾年來,每天只要在家,一般第一件事就是點上三根香,但就是很懶,有時侯一覺睡到下午,燒香沒有固定時間,請問這樣是否不好?……………………………………………………101

(2)念佛法門下手易而得效速,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持名念佛確實是修持凈土法門的一種非常便利直捷的方法。那麼,在持名念佛時,念六字洪名和四字佛號有何不同?有哪些持名念佛方法可以採用呢?……102

(3)我素喜研究經教,手不釋卷,津津有味;而於持名念佛,不是昏沉,就是掉舉,這種現象是什麼原因?如何對治?………………………………………………107

(4)我受了五戒修持凈土,現在早晨誦《楞嚴咒》,有的佛友說,這是雜修,但我已在佛前發誓,一天誦《楞嚴咒》一部,請師父開示。…………………………108

(5)阿彌陀佛的「阿」字念成「ō」(音「喔」)可不可以呢?另外,打坐念佛時常會嗝氣,或者覺得有股氣堵在胸口,這是怎麼回事呢?………………………109

(6)用計數念佛好還是用清凈念佛好?………………110

(7)平時念佛都是散亂心在念,如何才能攝心念佛呢?……………………………………………………111

(8)念佛身心確實能起作用,這如何從理論上解釋呢?……………………………………………………113

(9)如何把一句佛號不間斷地念到專註?………………114

(10)一天至少念多少聲佛號才有效果?有效地去除妄念?…………………………………………………115

(11)是否能夠在念佛號之前祈求阿彌陀佛佛光加持,幫助我,驅除心中的貪、瞋、痴?……………………116

(12)專修凈土的人靜坐時,吸阿彌,呼陀佛,還是不管呼吸,只專註阿彌陀佛聖號上?…………………117

(13)弟子所在的縣,既無寺院又無居士團體,親人去世時,弟子如何助念?臨終如何勸導?在親人耳邊放念佛機可以嗎?……………………………………117

(14)平時念《阿彌陀經》及佛號,有時幫蓮友臨終助念結緣《地藏經》,這是否與一門深入的原則相抵觸?…………………………………………………118

(15)我在生活中,以「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自警,佛號不斷,但就是不能入定,怎樣才可以入定呢?…………………………………………………119

(16)古往今來求生凈土祖師們,對於念佛是否往生的解釋各不相同,但《凈土聖賢錄》中記載他們都得往生。既然法門無量,殊途同歸,那修其它法門迴向凈土,不也照樣往生極樂嗎?懇請法師開示專修與雜修的利弊得失。……………………………120

(17)有人在百萬佛號閉關期間,若以決死之心,不吃不睡,求佛接引,是否屬於自殘自體,是否如法?宋瑩珂法師閉門三日,與東晉覺明妙行菩薩七日不吃不睡如何解釋?……………………………………122

(18)東林寺作為凈宗第一祖庭,似乎特彆強調計數念佛,譬如百萬佛號閉關、「五·一」黃金周佛七、「十·一」黃金周佛七以及每日念佛定數量,不知有何依據?………………………………………125

(19)念佛同修如何做才能有效地保持精進念佛的道心?…………………………………………………126

(20)「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具體落實在念佛的時候,應該怎樣才能達到這個要求?………………………127

(21)凈業修習總是進進退退,這其中有因緣?如何對治?…………………………………………………128

 

四、破邪顯正

 

(1)現在有弘揚凈土行人,說專持一句名號就可以往生,不用再學習經律論,也不持戒,甚至不用修十善業。請問這種說法對嗎?………………………130

(2)最近全國各地流行的《苦行頭陀墓林僧筆記本》一書(以下簡稱《筆記本》,許多居士奉若至寶,不知此書值得流通修學否?…………………………………131

(3)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上期貴刊的《關於對〈苦行頭陀墓林僧筆記本〉的幾點看法》,寥寥幾筆,確是句句中的,切中要害。經過指點,很多同修冷靜審視,得以從盲目崇拜解脫出來。之後,我們不免又有些困惑,作為佛法學者,應當以何種標準來抉擇當今教內的各種言論說法呢?………………135

(4)現在有弘揚凈土的人,說專持一句佛號,不用再學習經律論了,也不持戒了,甚至不要修十善業了,請問這樣對嗎?…………………………………………136

(5)有人說彌陀法門是送死的法門,如果修藥師法門,生能消災延壽,死能往生東方凈土,不是更好嗎?…137

(6)有人說念佛功夫成片才能往生,但是弟子念佛多年也做不到,是否就不往生呢?……………………139

(7)關於對台灣居士若干種凈土著作的辨析…………140

(8)有人說成佛一定是在娑婆世界往生到西方後精進修持後還是要回到娑婆世界來,因為成佛一定在娑婆世界極樂世界只是修學的地方成佛不可能在極樂世界。……………………………………………………145

 

五、戒如冰雪

 

(1)弟子沒有受戒前盡量按照五戒標準來要求自己,受戒以後感覺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這種心態是不是不好,會影響修學?該以何種態度持戒圓融一些呢?……………………………………………………147

(2)皈依之後在行為上要注意哪些?《地藏經》上說:「若遇非理毀用者,說所求闕絕報。」請問這句話如何理解?………………………………………………150

(3)我們要怎樣在經濟條件差劣的情況下,下定決心戒賭?……………………………………………………151

(4)破戒後,有補救的辦法嗎?破戒後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真誠懺悔也得地獄嗎?………………………152

(5)據說蔥蒜有防癌的作用,如果是,凈業行人能否食用?……………………………………………………154

(6)現在有的法師提倡念佛不需要持戒,並且說現在連出家師父都沒有持戒了,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155

(7)弟子這里有法師來,可是有師兄說是奔他而來的,就請到自己家裡去,自己供養不給其他師兄機會,這樣是犯戒嗎? ……………………………………157

(8)配偶已邪淫有年,怎麼講都不改,請師父開示怎麼辦?……………………………………………………159

(9)如果由於醫院檢查出了胎兒畸形,因而犯了墮胎重罪丈夫妻子會有惡報嗎?念《地藏經》能化解重罪嗎?念《地藏經》能的話,如何迴向給被墮胎兒的亡靈?若念《地藏經》不能化解的話,應該如何化解?請慈悲開示。……………………………………160

 

六、敦倫盡分

 

(1)如何激發一個人的孝心?……………………………162

(2)在家佛弟子如何盡善盡美完成孝道?………………164

(3)修凈業居士,在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的認識與實踐上,應持什麼看法做法?………………………164

 

 

 

一、初 機 入門

 

(1)問:初學凈土者,應如何下手修學,方得真實利益

答:初學凈土者,宜以培植堅固信願為要務。信有事信與理信二種。事相上的信是相信二有,即《阿彌陀經》所雲:「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理信(或曰智信),是相信西方凈土不在吾人介爾一念之外(唯心凈土),阿彌陀佛恆在吾人心中結跏趺坐(自性彌陀)。吾人本具阿彌佛性德,托彼名號,顯我自性等等,茲不廣述。願即厭離娑婆欣慕極樂,要真為生死出離心,觀照此娑婆濁世,如火宅,如牢獄,如茅坑,不容一刻的停留。願往生心,萬牛莫挽。事信與理信均是建立在仰信佛基礎上。佛是具足大悲心者,佛無誑語,佛一切施為,悉皆饒益我等眾生。是故隨順佛語,依教奉行。具備這種深信切願之心態,憶佛念佛便法爾自然。聲聲佛號,契入彌陀願海;步步經行,趨近極樂故鄉。清涼安樂,慶快生平。這是從凈宗信願核心,單刀直入,獲得法益。此乃屬於般若智慧的範疇。如或未能,便從謹遵凈業三福入手,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深信因果,孜孜修福。福德積累到一定程度,便可轉化為智慧,所謂福至心靈。有般若智慧便會厭離三界之苦,油興欣慕蓮邦之樂。是故,凈宗念佛法門接引眾生,亦有因材施教之善巧,或事入,或理入。然總不離導歸彌陀願海,蒙阿彌陀佛大慈威神之力加持,成辦凈業。從修行功課上,應根據自己的工作生活條件,制定一切實可行的功課。然總以簡潔、一門深入為主。每日堅持念佛一萬聲,或二三萬聲,記入功課冊。以數量求質量,不可自瞞自欺。解門,亦先須一門深入,主要是對凈土五經一論與中國凈宗祖師著作要熟稔。以此作為辨別是非邪正的坐標,建立凈宗正信正見。待到凈宗信根深植後,行有餘力,可旁涉其他大乘經典,以廣見聞。其次須親近凈土知識,勉策信行,以古為師,如是方可獲得真實利益,不致走錯路頭。勉旃勉旃。

(2)問:對於一個初學者,我應該上哪一類課程才能夠多了解佛法?而能應用在生活上呢?如果上課時感覺很困,這是不是表示我與佛法暫時還沒有緣分

答:初學佛同修,一接觸到大海般的佛法就想博覽遍學,順應這個因緣,各佛教機構亦開辦種種學習班,開設種種課程這是佛教興盛的表現,吾人宜隨喜贊嘆。然選擇哪些佛法課程來修學,卻要自揣根機,審慎抉擇。吾人生斯濁世,慧淺福薄,壽命短促,如欲遍學諸法,恐不堪勝任。宜選擇應機法門一門深入,庶幾獲得佛法之實益。如仁者真為生死來修學佛法,便宜選擇凈土念佛往生一法。念佛法門無論是久修還是初學,也無論是上智還是下愚,悉皆能得利益。所謂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根利智念佛,不會有下抑之羞憾;下下根人念佛,卻有高攀之榮耀。若念佛者,能與諸上善人觀音、勢至等聖眾作勝友,是何等地慶幸!是故,初機行人宜對凈土主要經論加以了解。諸如凈土五經一論與中國凈宗祖師的著述,像《印光法師文鈔》、《凈土十要》、《龍舒凈土文》等。通過這些基本典籍的研讀,對凈土法門植下堅固信根後,方可涉獵大乘方等經典。尤其重要的是,要將聖言量與祖師開示落實在生活行持中。奉行凈業三福老實執持名號,或一萬、或三萬,念佛能開發般若智慧。日常生活智慧行,便得自在安樂。以智慧做事,無論是從政、經商、治學、務農,還是日常生活中的待人接物都能發心性深潛之能量,令我們的事業做得更卓越,對人就慈悲卑以自牧,謙光可掬,好事與他人,壞事留自己,自可營造出和諧的人關系。如是佛法提升世法,相得益彰,才是我們學佛真正的利益所在。

至於聽經時感覺發困,是由昏沉重,宜生至誠恭敬心自愧自責,加以對治。對講法者作醫師想,對所說法良藥想,對自己作患者想,對佛法稀有難遭想。攝耳聆聽,自可排遣睏乏,安享法味,獲致法益。

 

(3)問:凈業行人如何勤修戒定慧?戒定慧有次第嗎?

答:戒定慧又稱三無漏學,乃一代時教之總綱。戒又叫毗尼、波羅提木叉,戒律針對凡夫眾生煩惱習氣所施設戒條。最基本是五戒殺、盜、淫、妄、酒。戒定慧三者鉤鎖相連,不殺生是仁,不偷盜為義,不邪淫是禮,不妄語為信,不飲酒為智,是故佛教五戒相當於儒家的五常。由戒生定,由定開慧。戒如捉煩惱賊,定如縛煩惱賊,慧即殺煩惱賊,三者缺一不可。就好像三層樓,戒律第一層樓,禪定是第二層樓,般若智慧是第三層樓。是故戒為基礎持戒不精嚴,便不可能有禪定,更不可能開顯智慧。是故亟須注重戒定慧三無漏學,凈業三福就體現著戒定慧的內涵。目前須謹防兩種誤區:一是說末法眾生是持不了戒的,阿彌陀佛對五逆十惡罪人能救,所以我不持戒也能往生;二是認為凈業行人持戒清凈,如果他沒有禪定功夫就不往生。這兩種觀點都有偏激。應知凈業行人信願持名,雖然能仰靠彌陀願力帶業往生,但是仍要盡自己的最大努力持戒戒律佛教的命脈所在,不持戒就不具備佛教徒的資格,尤其是出家人,不持戒就是敗壞佛教的幢相。戒律佛法的最後所系。持戒能增上往生的品位,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光靠持戒功夫是難以往生西方凈土的,往生凈土全憑信願,感通佛力,成辦往生凈業持戒念佛功夫的深淺能決定往生品位的高低,那麼認為非要持戒清凈禪定功夫,才能往生,這表明對奇特殊勝凈土法門不了解。另,凈業行人須知,信願念佛即含攝戒定慧。若能一心念佛,諸惡不敢入,即為戒。若一心念佛,心不攀緣外境,即為定。若一心念佛,觀照佛聲,字字分明,亦觀能念所念皆不可得即為慧。是故至心念佛,萬德齊彰。一法具一切法,妙德難思。願凈業同仁以念佛為當務之急。

 

(4)問:弟子是學前班老師,如何對孩子進行佛學教育,而且讓不信佛的家長誤解為對其孩子進行宗教意識灌輸?

答:作為學前班的老師,出於慈悲,應對班上的孩子先進行道德人格教育,灑掃應對,孝悌仁慈,順應孩子純潔的心靈對他進行仁愛的教育,教他父母、愛老師、愛同學、關愛苦難人群。愛一切生命,包括蒼蠅蚊子等蜎飛蠕動之類,培植孩子善良天性,然後可以向他們講些因果故事,注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觀念

其次,培養孩子的審美情操。欣賞寧靜的古樂,朗誦唐詩宋詞,引導孩子儒家經典,如《三字經》、《論語》、《大學》、《中庸》等,讓他們多看些像豐子愷的《護生畫集》之類的善書。這些教育,並無宗教色彩,任何家長都能接受。

視具體情況,向孩子介紹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名號好處,最好將佛號編成兒歌風格,寓教於樂,潛移默化,家長亦不知不覺受到佛化。

總之,在社會上,作佛學教育,要考慮國情和眾生接受情況,要善巧方便才能有所成效。從儒家教育開始,漸次浸潤佛法精神,變化氣質。素質優良,即可為家長們所接受、嘆服!

 

(5)問:弟子接觸到凈土法門,就歡喜信受,並想方設法介紹給不曾接觸佛法家屬,但家人對於弟子送的講經書籍和光碟感興趣,不是拒絕收看,就是說時間看。弟子應該怎樣做呢?

答:你接觸凈土法門,通過念佛,得到身心上的益處,亦希望自己的家人也能同信凈土法門,這個心是良苦的,但要觀察時節因緣,不可輕率而行。一般沒有經過佛教熏習的人,長期以來對宗教有一種負面評價,誤會很深,所以你很熱情地送佛書光碟給他他不感興趣是可想而知的,礙於情面說自己沒有時間看,背地裡還可能議論你怎麼宗教迷信呢。所以不可操之過急,要慢慢引導。先讓他知識角度來了佛教,不要一上來便信仰修行色彩太濃。因為他們可能認為,我接受佛教信仰會不會有許多限制。如果事業進取心沒有了,在這個競爭時代學佛,我的飯碗或許都沒有了。他有很多疑惑,當然會以種種理由拒絕。

是故應善巧方便,先以欲勾牽,談學佛世間好處,諸如學佛能令內心清凈智慧開發,身體健康學佛讓我事情做得更好。從這方面去誘導一下,這樣慢慢來。萬一家人機緣沒有到,也就耐心等待。首先求諸己,你自己要好好如法學佛,奉持凈業三福,提升精神品格,提高整體素質。家人看到你通過學佛,各方面都變好了就會對你所學佛法產生好感,便會產生也想接觸的念頭如果你學佛後,仍然煩惱重重,做人都沒有做好,家人就不會聽你的話。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只要你真誠學佛,並祈阿彌陀佛慈悲加佑,最終會感化家人一起學佛的。

 

(6)問:佛作為眾生信仰,到底是一種物質存在,還是一種理念

答:佛作為眾生信仰對象,可以說是一種物質性的存在,也可說是一種精神理念信息層,這就涉及到佛的三身:法身、報身與應化身了。法身無無相,隨眾生機緣,佛以無礙智種種神通變化讓有緣眾生產生信心,或者住如夢三昧夢中示現佛相,或者有種妙香過來,讓你感覺到佛的真實性。所以我們有沒有智慧,就看我們對佛的存在有沒有信心

佛是什麼?佛是覺,佛是智慧,吾人自性具足佛性具足法界理和事的智慧把握。通過形態上,我們能夠看到佛像、能夠看到佛經,如果說沒有佛的存在,那三藏十二部經卷是誰說的呀?誰能說得出來呀?而且說得這么多呀!你問什麼都能回答你,因為佛是一切智人。當佛在世的時候,頻婆娑羅王請佛在他的國家結夏安居,頻婆娑羅王為了每天給佛提供豐厚供養,如乳酪和醍醐之類,就專門找了幾個養奶牛的專家,待做完三個月供養國王就對養牛人說,你們在這里辛苦供佛個月,現在結夏安居就要結束了,還不快去問問佛法呀。這四個養牛的人都說好,他們走在去見佛的中途就商量:大家都說瞿曇是一切智人,我們聽了都覺得很懷疑,他怎麼可能什麼事情都知道呢?瞿曇生活王宮對於四韋陀等典籍很了解,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我們也判別不了對錯。於是就想到一個辦法,問其他的問題我們都不專業,我們問自己專業的問題就問養牛的方法。瞿曇是個太子從來沒有養過牛,而我們是祖輩養牛的行家,我們就問我們懂行的問題。他們到了之後就問佛,用什麼方法可以令牛群繁衍得多呀?什麼方法可以令牛長得膘肥體壯呢?佛就跟他們講了可以使牛群繁衍得體壯膘肥的十一種方法,這幾個養牛的人一聽,他們祖輩傳下來的只有其中的四到五種,而佛卻說了十一種,最後覺得佛是一切智人。所以相信佛的存在、相信佛智慧慈悲、相信他決定來拯救我們出離苦海,是我們這個時代眾生思想上非常重要的突破口,突破懷疑,獲得對佛的信心就得救了佛法大海,唯信能入,沒有信心你就救了。所以,你要想成為與佛有緣人,就從相信阿彌陀佛的存在與願力下手。

 

(7)問:面對五欲六塵的干擾和誘惑,念佛同修應從哪些方面痛下功夫方有自在分?

答:現代社會以市場經濟科技為主幹,大多數人的價值觀是向功利主義傾斜,追求物質感官的享受,放縱貪慾,為分得較大一塊蛋糕而不手段。是故,全球性的道德低落,風尚解體,生態失衡,環境污染,以及地震、火災、海嘯、瘟疫戰爭災禍便接踵而至。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慘烈,吾人當作深度思維因果報應法則在這個時代表現地何等的直白,埋頭舔刀上蜜的人呀,謹防刀割其舌。

而對凈業行人來說,在此濁世,宜從厭離心入手,觀照娑婆穢土,眾苦充滿,到處無餘樂,唯聞愁嘆聲。觀照一切有為法的苦空無常無我,對此世間作火宅想,牢獄想,糞坑想。對極樂凈土作故鄉想,清涼池想,常樂我凈想。以安養剎土之樂,回顧娑婆世界之苦,厭離心自然深切。以娑婆世界的劇苦,遙觀西方凈土極樂,欣慕心自會懇切。如病苦之思良藥,如嬰兒之思慈母。有此般若正見就會令吾人在五欲六塵中,獲得一種抵禦的保護層。如鵝鴨披上羽衣入水,不受水的沾染一樣。是故修習念佛法門般若正觀至為重要,尤其是在污染日深的現代,這亦是信願的本質內涵,敬希凈業行人從此痛下功夫具足厭欣,方能提起彌陀名號如金剛王寶劍,蒙阿彌陀佛願力加持,直透紅塵誘惑之魔網,到達極樂蓮邦。

 

(8)問:皈依佛教後,道教禮拜可以嗎?

答:皈依佛教,就意味著確定了精神歸宿與人價值目標。稟受三皈依時,吾人就莊重承諾:自皈依佛,就不皈依天魔外道;自皈依法,就不皈依外道典籍;自皈依僧,就不皈依外道邪眾。這是我們必須時刻謹記的。確立了這種信仰目標與內涵後,如果作為居士到了道教等其它宗教場所,出於對那些善神、天尊以及世間聖賢恭敬,予以禮拜問訊也是可以的。這種禮節上的禮敬與內心信仰皈依是兩回事。當然,出家僧眾對其他宗教教主聖賢,問訊合掌恭敬即可。

 

(9)問:怎麼憶佛?

答:憶是回憶、憶念的意思。這是人心識內具的能力。我們見聞覺知某個景物,這個景物便在我們的阿賴耶識裡面儲存了一個信息,比如我們曾經到過天安門廣場,現在作意回想一下,天安門廣場的景象就浮現在腦海里。憶佛是在一切時一切處憶念阿彌陀佛的相好光明,憶念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憶念西方極樂世界的全體光明,憶念六字名號功德。這個憶是我們的內心繫念牽掛境緣,不能忘懷他,就好像雞孵蛋,保持這個暖氣,就好家裡發生了一件很重大的性命攸關的事情,這時候你在上班工作當中心裡面自然還牽掛著那個事情。所以我們以至誠懇切的心,一方面念佛,一方面要把憶佛貫穿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惟此為大,天天憶想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決定能救度我們,自知當往生心生歡喜。遇上種種逆緣,他人非理給自己的誣謗,不可生瞋恨發脾氣,應作念想:我都是往生西方凈土的人了,怎麼能跟他去計較呢?如果污穢貪慾心上來了,應思惟我都要去凈土蓮華生了,怎麼還能貪慾的心呢!看到貴重財物生起盜心時,應思惟我都要去西方凈土,那裡金銀七寶具足,我怎麼能去拿人家裡東西呢!念佛憶佛能將阿彌陀佛的功德彰顯在吾人身上身心柔軟,止惡防非,全攝佛功德為自功德,便能降服貪瞋痴煩惱,香光莊嚴,是故宜常念佛憶佛。

 

(10)問:如何放下多年來的怨恨心和悔恨心?

答:怨恨是一種對不如意的人與事所產生的負面情緒。此時,勿怨天、勿責人。應思惟這些違逆境緣,皆是自己宿世今生業緣所致。若見人歡喜者,得歡喜報;惱害人者,得惱害報,種種皆是本著前世之所為,如影隨形,如響應聲。所以要心平氣和,作還債想,可千萬不要積聚怨恨這是很不吉祥事情啊!且聚積的怨恨遮蓋著我們的佛性,遮掩著我智慧光明哪!這個怨恨一旦像決堤的水沖出來,其力勢足以毀滅對方,同時也毀滅了自己,自他不二嗎。吾人內心如清泠之水,虛明湛潔,一起怨恨,則若投下污穢之物,當即渾濁水之清泠。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火燒功德林哪。此時,要忍住,作還債想,尤其是念佛人,把一切眾生看作自己的父母啊,他曾經作過我父母我作子女孝順他,孝順都來不及,還怎麼敢怨恨他呀,一定要把這個怨恨放下,以慈悲心對待一切,身心祥和。

有一種婦科怪病,中醫叫「夢與鬼交」,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怨恨心大,全身心被恨氣控制住了,不就是鬼控制住了嗎?如能懺悔、寬恕對方,心地光明磊落,夢中之鬼自然就沒有了。所以,悔恨心也要遣除啊!事情去了就把放下,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世間的一切事情都是在做夢啊!如夢幻泡影有什麼執著的呢?昨晚你做個夢,有老虎在追你啊!恐懼得驚醒過來,原來是假的,虛驚一場,此刻你還有什麼悔恨呢!如果有悔恨的話應該是想,既然是做夢,何不在夢中做個人情,就給老虎吃掉好了,正好做一布施功德,樂得做個人情,樂得做個君子,豈不快哉!

 

(11)問:我們佛友都在家中二十小時播放念佛機、vcd,開播比如《地藏經》的錄像,這樣的動機是為度家人、度無形眾生,這樣可以嗎?   

答:念佛主要是自念自聽,用心去念,念茲在茲,修道就是修心,離開心念效果大打折扣。念佛機只是助緣,不能成為替代品。因為念佛是他人的聲音,不是你自己的聲音。有的念佛堂放念佛聲音甚至比行人聲音都高,在大的念佛機音響中,有的同修就不出聲念,正好掩飾自己的懈怠、放逸,如是念佛何能得到法喜?當然平時播放念佛機讓社會人士和家人聽聽佛號,主要是讓他們種點善根,或對念佛產生信心。然這樣做時,要恆順眾生,不能讓他生煩惱。如果家人要休息的時候,最好不要播放了,他不想聽的時候,任何聲音他來都是噪音呀。現在講以人為本,你得考慮他願不願意接受呀,接受的時候不失時機地給他他不接受不可強加給他。所以度家人要有善巧方便、慈悲心,不是強加於人。你播放個講經的錄像帶,也是這樣,要想想他願不願意聽呀,在夜晚休息就寢時,要保持安靜的環境,不可把聲音搞得那麼響,學佛人不應該不顧及他人的心情。首先要懂得尊重對方,你尊重他,他才會尊重你啦。要與一切眾生結善緣,他對你有好感,有感恩的心,這時才願意接受你講的佛法緣分沒到,慢慢來,所以晚上睡覺都也放vcd是不可以的。

至於播放錄像帶子度無形眾生問題,亦無根據。如果你有救濟眾生慈悲心,應從自身作起,以至誠懇切心,以誦經念佛功德至心迴向給無形眾生,這樣比放磁帶錄像帶更有效果。因為當下至誠一念可通法界。還是應向內心求,不必拘囿於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念佛先解決自己的生死問題,待往生凈土華開見佛,得無生法忍後,才真正有能力救度一切無形的眾生。至於無人的時候,不斷播放講經帶子,或會影響他人休息,亦是萬萬不可的。

 

(12)問:怎樣做到凡事隨緣,隨遇而安?

答:要做隨緣安樂,首先要智慧觀照吾人在這一期生命當中,命運的好壞是由宿世的善惡業因所致。今生的吉利福報是由前世今生修了善;今生逆境潦倒都是前世今生造惡所致。所以無論是遇到順境還是逆境都要平常心對待。遇到逆境,不要怨天尤人,既然是宿世惡業所致,那麼現在發大心,改惡修善,改變命運操之在我;處在順境也不要欣喜若狂,既然了知福報由宿世善因所致,就應進一步行善積德。命中沒有修善因,求之不可得;命中修了善因,今生的善果卻之不可免。這樣我們對待人生的順、逆境就有一顆平常心這就隨遇而安,素位而行了:在富貴的時候,就做富貴人所宜的行為;在貧賤的時候,就做貧賤人所宜的行為。而且進一步生起空慧的正見,無論是順境福報逆境潦倒,最終都是在做夢,無非一個是好夢,一個是噩夢而已。無論好夢還是噩夢,本質上都是夢,都是虛幻的、幻化出來的。這樣於諸法空性觀照中,生起修善之行,便可獲得世間與出世間利益

 

(13)問:面對這繽紛的世界,如何保持內心清凈

答:你首先要看到這繽紛世界的幻相,是肥皂沫,五光十色的,但很快就會消失,無常、苦、空啊!不要被五欲六塵的幻相所迷惑。為什麼心不清凈呢?這繽紛的世界,無非是財、色、名、食、睡,你認為真實,就調動了你的慾望內心猛烈地貪著,就不清凈了。現在你看穿了它是虛幻之相不受它誘惑,不留戀,不貪著,這就是智慧觀空。智慧空有時候還不是太得力,雖然知道它是空的,但境界一現前,又是很猛利地執著來了,怎麼辦呢?那就好好念佛南無阿彌陀佛……碰到這些繽紛的世界你就轉個念頭,不注意它,注意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號裡面有無量光、無量智慧佛號清凈摩尼寶珠,令吾人內心逐步清凈。伏冀勤勉念佛

 

(14)問:我感覺學佛和做人處事貴在「真誠」二字,可是怎樣才能算「真誠」呢?

答:確實,做人和學佛都要有真誠心,「至誠才能感通」啊!如果帶著虛偽的心來人做事,就很難維持長久,遲早他人發現,自己就一錢不值,人家就不願跟你打交道了。所以真誠是做人與學佛最大的德行儒家聖賢了達眾生虛情假意的劣根性,故所提出的八條目中就有誠意」一條加以修養真誠方可參贊天地之化育,不誠無物。在學佛上面,更應至誠,直心是道場正直心、質樸心、真誠心才能夠趨近於道,與道相應;而諂曲心、虛偽心都離道甚遠。挾帶虛假修行一輩子,也終歸是「泥牛入海無消息」。尤其是凈土法門,是靠感應道交得佛力加持帶業往生的,如果你這一念求往生的心不真誠就不能感通佛力。阿彌陀佛的法身遍一切處,願力是真誠心流現出來的,我們也得要用誠心去感通。所以我們一定要真誠。但這個又很難哪!我們眾生的阿賴耶識裡面,虛假種子太多了,有時不經意的時候,就會妄語就有自欺欺人的傾向,所以這就要對治自己的煩惱。不妄語要把這個真誠德行作為目的價值而不是以工具價值去對待。比如現代國人講道德,常常是把道德作為工具、手段去講,你真誠,就能得到什麼利益這對於教化中下根的人,作方便勸導是可以的。但對「真誠」的目的價值也得高揚出來,無論得不得到利益,你都要真誠真誠有超越利益目的價值凈業行人世間,得樹立真誠的風范,哪怕吃虧上當也要真誠,不打妄語,「至誠就能感通」。吃虧上當一輩子,最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撿了一個大便宜了。

 

(15)問:現在社會上大多數人心都很空虛,尤其是學生們,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應該怎麼解決?

答:現代人大多內心很空虛,尤其是學生們的迷茫,其形成之因與解救之方,這兩大問題非片言只語所能說清。這里涉及到社會的、政治的、文化的、心理的、宗教的諸多因素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兩大問題其由來也漸,療治亦頗棘手。然此問題關系著個體的休咎,民族的興衰。於此不妨從佛教文化理念的視角,略標一二。

原因是多方面的,然一個不可迴避的原因,是現代中國人迷失了深層心性的依託(或謂安心立命之所),所謂背覺合塵,在感官物質的迷宮裡,受著與生俱來的盲目力量貪慾)的驅使,加速度地追逐五欲(財色名食睡)的最大化享樂。然五欲的享受是暫時的,是無常的,是會樂極生悲的。更何況在競爭激烈的現代,要獲得五欲的滿足,是非常不容易的。甚至不得不採取非道德手段,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這種生存狀態中,道德觀念精神價值,審美的好樂生命意義的探索,就如天邊的殘陽余暉那樣遙遠、疏離。一顆每日搏跳的心都系在名利二字上,你聽那鬧市中匆忙的腳步聲、吆喝聲;你看那一張張綳緊的時刻准備角逐的臉龐;你注意一下,人際交往中那審視的、警覺的眼光……呀,現代人的行為與生活方式,為的是什麼呢?人畢竟是萬物之靈,靜夜思之,每常叩問,這難道就是我們追求的幸福嗎?高物質消費,高技術的便捷與享樂,畢竟不能彌補心靈的空虛。反而形成一個悖論:追逐外境的程度越高,迷失內心世界程度就越深,所謂「嗜欲深則天機淺」。由是,現代人生活在以市場經濟科技文明為主幹的社會裡,內心的空虛與迷茫亦屬難免,尤其是學生們,作為一個思維敏銳的團體,不期然地突顯出這種社會形態。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理性情感理想現實等等的矛盾聚焦在大學生那激情有餘、理性底蘊欠缺的身心上,那種迷茫、失落、求索、掙扎、憧憬等交織的複雜心緒,是難以言表的。

拯救之路究在何方?從哪裡跌到,便從哪裡爬起。吾人從迷失心性始,追逐外境,遭受諸苦。現今一念回光,回歸自性本源,獲得安心立命之所。從體起用,以出世的精神從事入世的事業,方能獲得幸福美滿的人生,方能煥發生命的華彩。在這里,要深刻地了知這樁事情(此事由世尊金口所說),在法界中,有一位慈悲超逾父母阿彌陀佛,十劫以來,都在慈悲關顧著我們,隨時給予救助,令我們在一切厄難痛苦中,獲得大安心、大安樂(一切恐懼,為作大安,此乃彌陀因地之大願)。只要我至誠歸投阿彌陀佛,一切身心的苦惱都會得到圓滿的解決,我等奉行凈業三福世界也會變得祥和美好。深信切願,持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求生安養樂邦,即是無與倫比的良方。願與有緣同仁共勉。

 

(16)問:對於一些公眾,被一些義工半推半就去給慈善團體捐款,使他們起煩惱,甚至反感,義工們無形中是否在造惡業

答:義工本著慈善心,勸他人捐助慈善團體,不算造惡業,但要注意方法要讓眾生歡喜心做公益事業。慳貪是眾生通病,所以菩薩六度中,把布施列為第一。布施度慳貪,慳是對自己的財物不肯助人,貪是對不屬於自己的財物妄欲佔有。慳貪令吾人心狹隘,強化我執,造作諸種不善業,精神品質無法提升,且受生貧賤。是故,佛教布施一法度脫這一厚重煩惑,令眾生在財施、法施、無畏施中,開啟自性寶藏,並得富貴果報

大智度論》記載:有一個窮畫師,在國外做畫匠,工作十二年,得到三十兩銀子的薪金,回家過年。在路上,聽到打鼓作大會聲,見到眾僧威儀整肅。畫師生起歡喜供養心,他就到這個僧團問維那師,說我要供一天齋,需要多少錢,維那師說這需要三十兩銀子。他就把十二年的工錢全拿出來供齋,正好供齋一天,供完齋他很歡喜地回家了。剛坐定,其妻子便問:「你這次在外面這么長時間賺了多少錢呀?」回答:「賺了三十兩銀子。」問:「那你把十兩拿出來吧。」答:「那些銀子已被我種到福田裡去了。」其妻問種在什麼福田裡畫師如實回答全部供齋了。他妻子聽了勃然大怒,十二年的工錢放著妻子兒女不養,全給別人了,那你肯定精神有問題啊!於是就拿繩子畫師綁起來送到官府去處罰。窮畫師官員招供曰:我今生這么貧窮,就是多生多劫沒有布施啊!正好碰到這個僧團福田,就趕緊做布施功德。正好這個官員是一個優婆塞,聽得很受感動,貧窮布施難啊!將十二年微薄的薪金布施出來,難能可貴。官員便給窮畫師解除綁繩,將自己身上佩帶的瓔珞和上好衣服贈給畫師,並且還將一匹好馬與一個莊園贈送給他。窮畫師布施果報是上天堂,雖還未得,但花報就已當下現前了。

所以我們自己並勸眾生在敬田與悲田做布施功德,是值得提倡的事。對此義工需要觀機,要講布施功德,講述清楚,並以身作則。一旦對方反感,說明機緣未到,便不必勉強,以隨分隨力隨緣為好。

 

(17)問:學佛人如果都想依教奉行,把念佛排在第一位而無暇參與義工所從事的各項慈善活動,我們應該如何工作之餘,妥善處理好做義工念佛修行關系?做義工是不是只在福報,沒有功德

答:凈業人是福慧雙修的。做義工通過布施自己的時間體力經驗智慧利益大眾,是積累福德的良佳方式。做義工發心純正,不求回報,三輪體空,那做義工不僅是有為的福德,也是無為的功德。你以無為的心去做義工,有為的福德就當下變成無為的功德,也是我們增上往生品位的資糧。但要注意念佛為主,做義工為輔的原則不可以義工福德無暇念佛借口,荒廢念佛正行,至少要保持一天一萬佛號的數量。世間人一般比較注重修持有為的福德,而對無為之道感覺漠然。曾經有居士問過我,假設有兩個人,一個人常常做義工慈善事業,做了很多利益社會的事,另外一個人一天到晚不幹事,就在家裡念佛,那麼這兩種人更能往生?當他提出這個問題,就有一定的傾向性,一般人對前者比較看重,而實際上後一種人更能往生。因為老實念佛是一切善行中之至善。執持名號具足六度萬行(蓮祖、蕅祖均有類似開示)。在以念佛為主的前提之下,要盡心儘力地去做好服務眾生義工,在做義工過程中貫穿念佛。並把做義工福德迴向法界眾生,共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樣,念佛與做義工便相輔相成了

 

(18)問:在誦經時,讀錯讀漏字是否要背因果

答:讀誦佛經,一定得至誠恭敬,如是方可消業障、開智慧。如果漫不經心,甚或污手翹腿等不敬,不唯難獲利益,而其褻慢之罪,有不堪設想也者。是故,誦經前,宜將經文的生字查找認熟,然後,寧靜片刻,徐徐讀誦,念茲在茲,心不旁騖。如是誦經,庶可獲致法益。如出現讀錯漏字的現象,誦經的功德就會大打折扣。茲有一公案為證: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也是佛門弟子,軍務之餘誦經。有個陣亡的士兵託夢戚繼光將軍,告知明天當遣他妻子前來拜見,請求將軍誦一卷《金剛經為他超度第二天,果然其妻悲泣前來懇請戚繼光將軍,戚繼光慈許。次日早晨,為陣亡士兵誦《金剛經》。在誦經過程中,家裡丫鬟給戚將軍送來茶餅,戚將軍見後揮手,示意拿回去,便繼續誦完了經。當天夜裡,夢見那位士兵說戚將軍念的《金剛經》多了兩個字「不用」,功德圓滿,所以沒能超度出去。戚繼光追憶,怎麼會多念「不用」兩字呢?哦,原來是向丫鬟擺手,意地中有「不用」的意思,便混入經中了。於是第二天早晨,戚繼光再次誦《金剛經》,把門關嚴,交代一切人等不準干擾,便至誠地誦完《金剛經》。至夜,又夢見那位士兵前來道謝說其已從冥府超度投生善道了。可見誦經不可掉以輕心,動心起念,幽冥俱通。如是因如是果,可不慎哉!

 

(19)問:有些人說修學佛法,沒有傳承不能成就,請問修學凈土是否也需傳承?如何成就

答:修學佛法,沒有傳承不能成就,這個觀點原則上是對的。吾人目前所修的無論何種行法,都是傳承釋迦本師遺教,依照教理行果而修持的。具體說到傳承在各宗派的表現方式,卻是多樣化的。有的注意形式的傳承(如衣缽等);有的傾重精神的傳承;有的注重代際相接;有的只是跨時空心靈默應。佛法是圓活的,不可以一概全。

譬如凈土宗的傳承,更多地側重在跨時空精神傳承。龍樹菩薩作為古印度大乘佛教的集大成者,傳承釋迦本師凈土之教,將通途教法凈土念佛法門判為難行道易行道。處處指贊西方凈土。曇鸞大師以其靈慧宿根,感通龍樹菩薩的凈宗精神並以此為立論依據,注釋天親菩薩的《往生論》,直將天親衷懷,佛心悲願和盤托出。曇鸞大師敬禮奉龍樹菩薩為本尊。臨命終時得龍樹菩薩夢示往生時辰,非常之人得非常之傳承,亦是凈土教史之佳話。

善導大師作為中國凈土教之集大成者,其傳承亦堪稱奇妙。善導大師發願注釋《觀經》要義,楷定古今。每日誦《阿彌陀經》三遍,念阿彌陀佛三萬遍。每寢夢中,常有一僧前來指授《觀經》玄義。注釋完畢更不復見此僧,夢中之僧或是阿彌陀佛化現。可知《觀經四帖疏》直接傳承佛意,吾人當尊如經法。

凈宗四祖法照大師於五台山大聖竹林寺,得文殊普賢菩薩凈土傳承。凈宗五祖少康大師洛陽白馬寺,感善導大師《西方化導文》放光。又在長安善導影堂,感善導大師影像升空之開示,洵為二祖向五祖之隔代傳法。

永明延壽大師宗門開悟,為法眼宗第三代祖師。然亦於佛前虔敬拈閹,抉擇法門,七次並得凈土閹,萬善同歸極樂。其禪凈四料簡允為大藏之綱宗,修行龜鑒。凈宗七祖省常大師繼踵慧遠大師結社念佛之芳蹤,結凈行社,引導公卿顯貴念佛求生安養。凈宗十二祖徹悟大師參禪開悟後,繼思念佛一門文殊普賢等諸大菩薩,馬鳴龍樹等諸大祖師智者永明、楚石、蓮池等諸大善知識,皆羨歸心,我何人斯,敢不歸命。由此專修專弘念佛法門

凈宗十三祖印光大師「稟善導專修之旨,闡永明料簡之微,中正似蓮池,善巧如雲谷,憲章靈峰(蕅益大師),步武資福(徹悟大師)」(周孟由居士語),其凈土傳承至純且正。足證中國凈宗十三祖以至誠心,或得佛菩薩冥顯加持,或感上代祖師之靈應,其上契古印凈宗聖言量之理則,下應震旦國人之根機的血脈,卻是一脈相承的。

是故我等眾生只要如實遵從凈土五經一論之聖言量與中國凈宗祖師思想即是得到了凈土宗純正的傳承。然後深信切願,執持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以阿彌陀佛為本尊為大導師,決定能蒙阿彌陀佛願力加持,帶業橫超三界往生極樂,疾速成佛。願以此信慧正見,用作凈業修持之指南。不可被異解、異見、別行所左右,徒興歧路亡羊之浩嘆。

 

(20)問:我的佛堂供有西方三聖外,還有藥師佛地藏菩薩等,早晚簡課,只拜西方三聖和釋迦牟尼佛,還有十方三世常住三寶清凈大海菩薩,不再另拜藥師佛地藏菩薩可以嗎?

答:你既然佛堂已經供了藥師佛地藏菩薩,就用那種平等的廣大心去禮拜你這禮拜,所供的佛菩薩都拜到了,不一定要分別我這一拜只是拜阿彌陀佛,那一拜只是拜藥師佛。《華嚴》十玄門中有一個主伴圓融具德門,當我們標心拜某一尊佛的時候,這尊佛就為主,其他的一些佛菩薩就為伴,為主的佛也就具足為伴的佛菩薩功德圓融無礙。是故我們拜一尊佛就等於拜所有的佛,這是圓頓的義理,不要以凡夫知見心生分別,所以你拜西方三聖就等於拜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也包含著藥師佛地藏菩薩藥師佛乃東方琉璃如來藥師佛針對苦難眾生尤其是身心疾病所困惱的眾生所發的十二大悲願,同時與西方凈土也有極深的因緣。《藥師經》裡面講到:如果有讀誦藥師經典以及稱念藥師如來名號眾生他還有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願望,那麼藥師佛都會滿足他的願,臨命終時會派遣八位菩薩護送他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在所派遣的菩薩裡面有觀世音菩薩大勢菩薩,可見阿彌陀佛的二大脅士同時也是藥師佛眷屬諸佛境界不可思議。《無量壽經》雲:西方凈土蓮華放光,光中顯出無量的諸佛,到他方世界安立眾生住於無上正真之道,這光中化佛裡面有釋迦牟尼佛,藥師如來又何嘗不是從西方極樂世界過來的呢!所以我們在這個終極層面去了解的話,放心禮拜阿彌陀佛,禮拜西方三聖,就等於禮拜到了一切佛菩薩

 

(21)問:凈業修習總是進進退退,這其中有因緣因果?如何對治這一煩惱

答:其原因還是生死心不切啊!不了解在六道輪回當中我們生命無常啊!今生如不能成就往生凈土那大多要到三惡道裡面去報到啊!那三惡道裡面一去就萬劫難復啊!這種恐懼心沒有起來,生死心沒有起來,於是就把學佛看得泛泛悠悠,甚至常常看成生命的一種點綴。看點佛經,搞點機鋒轉語,然後與朋友在一起侃一侃,哎,覺得自己很高妙。做這些表面文章才會進進退退。今天情緒好一點,誦點經念念佛明天想睡點懶覺,就拉倒了;後天有點感冒,哎,正好有個借口,感冒了,就算了吧!再過幾天有個外地朋友來,啊,幾年沒有見面,那我們要高談闊論的。總是找很多很多的理由,那麼怎麼辦呢?從現在開始,你給自己規定早晚功課。你規定一個功課,一定的念佛數量。先不要定得太高,哪怕念一遍阿彌陀經》,念一千聲佛號也好。把功課定下來,一定要完成。一定要有恆心,沒有恆心啊,不恆其德,那是什麼事情都作不成的。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不疲不厭啊!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大願無有窮盡。人家無量劫無量劫都不疲不厭地修,難道我們連一日念幾千聲佛號都念不下來嗎?當你還在退的時候,你趕緊在佛面前懺悔啊,痛哭流涕啊,慢慢你就把這煩惱習氣改變過來了

 

(22)問:您能否從佛教的角度對我們當代大學生就如何凈化心靈,剋制物慾、私慾,排解各類煩惱,提出幾點建議

答:當代大學生出生、成長在我國改革開放時期,具有濃郁的現代意識思想活躍敏銳,求知慾強,刻苦耐勞,有許多良好的品性。然而生在這個市場與科技為主幹的現代社會,面臨著越來越強的競爭壓力內心焦慮迷茫以及程度不同的失落也嚴重存在。大學生心理障礙乃至自殺事件,呈上升趨勢。所以,當代大學生佛法來調適心理,健全人格,甚為必需。茲略述四點,聊備當代大學生參考:

1、相信因果報應。一個人命運的窮通貴賤,不是偶然的,中間貫穿著善惡對應回報的因果鏈。布施財富報,放生健康長壽報,瞋恚得相貌醜陋報等,所以對自己的命運要有正確觀念。命中沒有福祿,費盡心機也得不到,命中有好處你不想要也不行,這叫「求之不可得,卻之不可免」。這樣觀人生便會達觀,逆來順受即是知天,進德修業始名立命。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命運便會向好的方面轉化。

2、對世間現象要有空慧的正見。了知世間一切都是生法,並無實體,緣聚則有,緣散即空,如夢如幻。由業力感招的世相,多有逼惱。如是吾人處世,隨緣任運,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無適無莫,則無往而不受益。

3、由智慧生起積極的人生態度,完善自己,服務社會。要使自己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得全方位提升自己的道德智慧素質,以儒家仁、義、禮、智、信五常作為自己做人的准則,力行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之八德。在現行教育體制下,注重自我教育,要有特立獨行的精神,對物慾、私慾理性化,不可膨脹。淡然處之,心平氣和,反而能獲得應得的需求君子樂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我們何不做一個君子呢?樂天知命、少欲知足,又能夠面對社會積極進取,使自己成為服務社會的優秀人才

4、信願念佛,求生凈土。吾人幾十年生命,亦是一項投資,宜投到有價值、收益豐厚的項目上。如是思惟念佛求生凈土乃最佳選擇。念佛能令我們獲得安心立命精神家園,能令身心康樂,智慧開發,事業順遂。臨命終時,因念佛故,蒙阿彌陀佛願力加持往生安樂凈土,永脫輪回之苦,速成佛果人生一大因緣於斯慶成,願當代大學生於此深加矚意。

 

(23)問:有某法師說,佛教不是宗教,是佛陀的教育。您如何理解?

答:回答這一問題之前,先要弄清何為宗教何為教育?在佛教看來,宗教二字是分開詮釋的,佛陀為適應教化對象而說的教法稱為教,教法所出之源稱為宗。永明大師雲:「舉一心為宗。」故佛教常稱宗門教下。宗門指傳佛心印、教外別傳禪門;教門指依大小乘之經論等言教而立的教宗,諸如天台宗、三論宗、法相宗、華嚴宗等。故知宗教一詞涵蓋著一代時教全體的義蘊。

自西方學術思想東傳之後,一般將佛教所慣用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