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慧法師:網路問答錄(91--99)

  第九十一問:「末法是指佛教文化在傳承過程中,由於種種原因經典的解讀越來越偏離本義,致使真義和精髓失傳,不能正確解讀經典,不解佛經真義,從而導致末法來臨。但是有人認為:只要有經典在,有經文在,就不會有末法,至於能否正確解讀在所不談。請問:僅憑經典經文在,就沒有末法了嗎?」您對此如何認知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答:佛教經典住世,為教義法理住世,也為佛法住世,可代表佛教存在世間。而正法、像法、末法時代,是根據眾生因緣善根而確立,不是僅憑有無佛教經典住世而確立。佛教經典中有正法、像法、末法時代的論述,可實際行持、體現、代表不同時代的標志是人心,是根據人在依法持戒修行過程中所具現象與特點來判定;而正法時代也有末法行人,末法時代也有正法之士;可當佛教經典不住世時,佛教也將滅盡,世間將進入無佛法時期

  末法時代,不僅在佛教文化傳承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偏差,對戒法義理的理解、受持、踐行、證悟上也有偏離如來真實義的現象。在佛教文化上,只注重文化價值的商業利用,而忽略了教化人心向善的功能;只注重文化形式學術研究,而忽略了滿足大眾心靈不斷需求價值;只注重文化現象的認識理解,而忽略了植育人生善行理念作用;只注重文化思想實用的效果,而忽略了培養人道德品質的效應等。在佛教義理上,只注重在名聞利養上下足功力,而忽略了身心上真修實證的功底;只注重在功德名相上做諸善行,而忽略了依法持戒上的精進禪行;只注重在口頭功夫上的最上過硬,而忽略了清凈梵行上的禪定慧觀;只注重在以因為果式往生上的執著,而忽略了次第證悟道果上的實義功德等。還有,在佛門中也出現了一些亂象,雖產生原因有多種,卻嚴重的影響了佛教形像,侵擾損害了佛教法體;如毀破戒律、貪求安逸、借佛斂財、假冒僧尼等。諸如此等要素,才導致末法時代

  正法時代,有四個明顯特徵,圓融不可缺一;一是大乘經典住世;二是行人嚴持戒律;三是依法精進禪行;四是次第證得果位。大乘經典住世,為有福報智慧大眾,擁贊護持佛教正法;並有信眾教義法理修習,堅固菩提心,行菩薩道,弘法利生,濟度有緣;如同植物,根深才能葉茂。行人嚴持戒律,為有信眾具足受戒、守戒、持戒、得戒,堅固依正戒行作,能從心地生善,心存知見,重戒重於生命;並依戒廣種福田,增長菩提福德;如同種田,好地才長好苗。依法精進禪行,為有信眾能法行忘軀、修頭陀行、行持宴坐、靜處閉關等,日夜六時勤行為第一要務;並放下名相執著,都攝根不偶塵而得入正定,增長菩提慧德;如同精工細作,才能使苗茁壯成長。次第證得果位,為有信眾得體悟四加行法,身心發生本質變化,能開啟定觀慧門,證悟不同境界;並次第成就羅漢道、辟支佛道,或不取聲聞緣覺道果,成就菩薩道;如同糧食成熟,才能豐收入倉。

  正法、像法、末法時代的確立,是相對而非絕對;即正法中有像法末法,像法之中有正法末法,末法之中有正法像法。在佛法歷經二千五百多年的當下,雖為末法時代,還有正法像法存在;而且在眾生遭受劫難業報後,眾生因緣善根有所轉化,人心思善,眾樂善行,喜聞佛法,願求解脫正法正在復興,像法也方興未艾。即使在正法隱沒後至佛法滅盡前的七千年時間內,仍有人隱行正法而不正法多為菩薩乘願再來,密行世間不為無緣眾生所見不為無福眾生所聞;也為世俗世論所不容,還為災禍遍起而避世,故佛不說那時有正法住世,只說有菩薩住世。2016/4

  第九十二問:「佛法是做人的道理嗎?」請您一解。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答:似是普通的疑問,容易回答;卻蘊含著大道理,很難回答。如此疑問,渉及佛法基礎,也渉及做人的根本。若以簡單認知加以評判,讓人無法理解,又不能令人信伏。關鍵是憑依據、如實語,既講清佛法與做人的關係,又講清佛教法理與做人道理的差別;既讓人理解佛法,又明白如何做人。

  做人是一門有著深厚底蘊的文化,有著豐富內含的學問,有著絢麗多彩的風格,有著鮮明各異的形像,有著修養不同的氣質,有著想像複雜的心理,有著明辨縱橫的觀念,有著各自歸宿命運。做人的道理,有千條萬端,無法詳盡,只能略歸為四;一是順應自然法則,二是順應不同事物所具規律三是順應各自民族社會規矩法度,四是順應約定俗成和合人情世故的因緣儒教盡是如何做人的道理系統完整,高端大氣古今適用,百家學說;故朱熹曰:「聖人千言萬語,只是教人做人」。道教在教化如何做人的基礎上,還教化人修真養性、培育道德,適應選擇、利用保護自然環境,提高人身主觀能動的智慧,升華心靈天地間向善的境界等。而佛教不僅有教化做人的道理,還有守住人身避免墮落惡道的大理,還有教化如何善行成就天人真理,還有教化如何修行成就四聖道的法理;並認清心性真我宇宙人生真相中的所處位置、苦樂享用、不同法則、各具功德等,教法寬廣無際,義理高深無盡。

  佛教教化做人的道理,一個德字,既是核心內容又是底線保證;從而有孝順父母、樂善好施、正直本份、知恩圖報、賑災濟貧、關愛疾苦、道義誠信、勤奮好學、謙虛謹慎、知足常樂等,有方方面面,又千千萬萬,眾口贊者是,眾人行者是。還有倫理道德的教化,心靈的提升,精神的重塑,向上的追求等。對於人生所遇困厄,有看開放下隨順因緣忍辱讓步、空苦無常等論。做人是學佛的基本要求,善人學佛的基本標準;學佛教化誠實做人,修行成就世間大善。

  守住人身避免墮落惡道的大理,一條因果律,告誡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故而教人去除貪嗔痴三毒,去除吃喝嫖賭抽、坑蒙拐騙偷惡習,節制身心貪求享樂的慾望,抵制耽染燈紅酒綠的誘惑,抑制紙醉金迷奢侈的生活,控制產生欺壓良善言行等。提倡獨善其身、善則天下仁德博愛、伸張正義、光明磊落、高風亮節、清正廉潔、友好和睦勤儉節約、自食其力等,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避免人死後神識隨業習而墮入地獄餓鬼畜生道中,從而善生人道。

  教化如何善行成就天人真理,為修行十善法,是成就天人的唯一標準;即不殺生得長壽,不偷盜得富貴,不邪淫清凈,不妄言誠信,不綺語得穩重,不兩舌得如意,不惡口得吉祥,不慳貪得無礙,不嗔恚得安樂,不邪見得正命。以救護離殺生,以凈行離邪淫,以正業離偷盜,以誠實妄語,以質直離綺語,以和合離兩舌,以愛語離惡口,以布施離慳貪,以慈悲離嗔恚,以正智離邪見若有行者,可根據所證定力往生忉利天以上欲界諸天,直至色界四禪天以下諸天,享受天福。修行十善法,也為成就四聖道的基礎

  教化如何修行成就四聖道的法理,為皈依三寶修行法門具足受戒修行四諦法,可成就羅漢道。修行十二因緣法,可成就辟支佛漢道。修行六度萬行法,可成就菩薩道。修行菩薩行法,可成就佛道成就四聖道的法理,有三藏十二部經典,有三乘法藏,有無數修行人證得不同道果的先例,有二千五百多年歷史久住世間的傳承;足以證明法理真實可信,信者真實可修,修者真實可證,證者真實可成。佛法不離世間法,成就四聖道,皆是從人道開始啟信、啟修、啟悟、啟證。

  在此世界人道處於六道輪迴關鍵環節,善行可升,惡行可墮。人道又處於修行佛法的基本位置,三惡道眾生愚痴業重無法修行阿修羅眾生好鬥無德難以修行天道眾生享樂天福不願修行,唯人道眾生苦樂參半可以修行。在人道修行,可依佛法濟度三惡道眾生,可依善行轉化阿修羅眾生,可依法事利益天道眾生,可依身心助緣聖道眾生;故此,可證悟智慧,可速成道業。2016/4

  第九十三問:「人類未來,演算法和數據能取代各種宗教而成為人類的信仰嗎?即有專家學者認為,『獨特的思維方式讓我們的祖先智人從所有生物中脫穎而出,成為萬物主宰,而未來人類將失去其在世界的主導地位,權威和權力將讓位給演算法和數據處理系統,數據取代以往的宗教為人們的信仰。』這種匪夷所思觀點讓人害怕。」依佛法認知,會出現如此狀況嗎?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答:末法時代,各種新生事物的現世,佛住世時早有預知,一些高僧大德也有預見;對現代學佛人而言,則需要面對;對人類未來而言,則需要承受。依據佛法隨緣方便,恆順眾生,故智觀如此事物觀點心態應是不否定其存在,不排斥其功用不與其辯爭勝負,不加其主觀故意。而應共同適應現狀,提高認知能力,增加理解高度,掌握運用方法智者無畏,故不必害怕;智心超然,故無須見怪。下面稍加探討,僅為共同參學。

  一是認清二個前提,辨明事物本質。第一個前提,為演算法和數據是計算機人工智慧化的產物。其實質是人類利用技術知識科學方法組合各種物質材料的自然特性,加工成各種機械產品,模擬人的邏輯思維、識別能力信息處理、程序延伸等智能為人類生產生活提供一個實現平台和方便快捷的途徑,可以具備人賦予的人智慧也可以超過人的知識於存儲運用等方面的智能。但是,科技多麼成熟,產品多麼先進,還是人類生產的機械智能容器,只是為人類達到某種目的而利用的工具,只具有經濟價值與實用價值,不能代替人思想情感精神文化心靈道德、理智、觀念慾望目標獨立人格,不具有人在生產生活活動中的法定地位,不具備人有機生命生理過程功能作用等。故此應知人類還是人類科技還是科技,存在就是存在,推論就是推論。第二個前提,為可將宗教常識程序化、信息而不能取代宗教活動。演算法和數據功用屬於自然法則范疇,而宗教信仰屬於自然因緣法則和合。人工智慧宗教信仰相比較,功用上嚴重缺失,因緣先天不足,器質上根本差別,法理上本質不同。在演算法和資料庫中,可以模擬諸佛菩薩形像,但不可取代塔寺佛事法事、僧事的整體功用;可以展現佛教經典與常識,但不可取代出家二眾的存世價值;可以參與禮佛、誦經、放生、息災等法會,但不可取代念佛、禪行、持戒、證悟等功德;可以獲取太陽系內的世智世法,但不可取代三界天法天智與出世法出世智等。還不可取代禪心密要、法門傳承、授戒壇場、閉關凈心等。還不可取代依佛法修證定空境界,覺知諸佛加持力,證得身心禪樂法喜,成就世與出世道業等。若用比喻,如同現在的網路銀行、購物、教學、學佛等,無法取代人工銀行、商店、學校寺廟一樣。故此應知法則還是法則界限還是界限靈性就是靈性宗教就是宗教

  二是科技文明,須適應道德文明的發展。科學有情感,技術不分善惡。任何人類社會,失去道德約束的唯科學論與唯技術觀等,其二重性的負面,對人類生存發展的傷害,有時是致命性質的;對社會安全秩序的危脅,有時是難以預防的;產生的多種人財產損失,有時是無法彌補的;造成的各種心靈創傷,有時是無法癒合的。故此,任何有信仰的民族,任何有道德的國度,任何有智慧的群體,任何有良知的精英,都不會放任科技自由泛濫式的發展而不予控制,都不會預見潛藏著巨大的社會危害而不加防範,都不會對子孫後代的身心健康麻木而不負責任都不會眼見科技手段濫用觸及安全而無動於衷。現代社會中,人類受了科技文明帶來的方便利益也在承受著對人身環境食物、葯品、飲水、空氣、出行、網路安全等諸多損害。以此緣故,相信人類智慧有能力,依據道德約束力,形成管理法制力,利用調控策動力,使猶如猛虎一樣發展的科學技術,一定關在道德范疇內發展,適應社會文明,適應宗教因緣

  三是科技發展速度,決定著人類滅亡的時間。當代科技發展水平,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只是處於初高級階段,遠遠不及中低、中中、中高與高低、高中、高高級階段。演算法和數據,不是科技發展的頂峰,未來還會有諸多新生事物現世,超過現代科技水平的數倍。大約一千五百年向前進步一個發展階段,至高高級階段後,人類會以科技手段自我毀滅一切文明。當科技水平發展到中中級階段後,佛教正法隱沒,進入末法時代的中後期;但仍有佛法住世,唯念佛堅固。隨著時代科技水平的發展速度加快,當未來人類享受方便利益的同時,人類災禍越來越多,生存壓力越來越大,生態環境越來越糟,能源枯危越來越竭,食物供給越來越缺,極端犯罪越來越殘,安全風險越來越大,滅亡速度越來越快。相繼對人身的影響是,體質越來越差,個頭越來越小,疾病越來越多壽命越來越短;善行越來越少,慾望越來越強,業習越來越重,煩惱越來越盛。相對而言,男不像男,女不像女,家不像家,國不像國;人人貪婪算計,個個惡毒心機,一切唯以私慾宗教相繼消失。

  各種宗教信仰的存在與否,具有相對的客觀規律性,不完全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乾坤順應自然教法各安其道。教化在人間,運勢隨因緣宗法天設定,半點不由人(即人為干預多大,反作用力多強)。現世新事物法則孕化中,天地合諸有,成住劫壞空。2016/4

  第九十四問:「有專家學者對治中國信仰缺失症,開了十大葯方;『一、不要把宗教視做消極力量國家應在法律層面重新審視宗教精神;二、痛下決心不要把宗教當成搖錢樹;三、信眾要把信仰功利化;四、不要把中國傳統宗教變成鐵板一塊;五、不要把傳統宗教作為一種學術;六、推動宗教與現代社會接軌;七、堅守宗教主體性不動搖;八、重塑宗教信仰神聖性;九、重塑宗教自覺自強自凈機制;十、傳統宗教要積極走向社會,坐守其成很可能變成坐以待斃。』這些葯方,能治得了信仰缺失症嗎?」依佛教信眾理念,應如何觀察療效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答:醫者仁心,行於天下;救治病苦,憐憫蒼生。開方施藥,德入道中;觀察病症,療效分明。凡是關心信仰者,皆在關心佛教道業、道德文明、民族命運文化進步;利於心靈凈化、禮儀善行、興旺發達、繁榮昌盛。所開葯方,為建議宗教依法定位,依策定調,淡化功利,創造空間,民眾接受,融入社會,堅守本體,重塑神聖自凈機制,積極姿態。能不能治得了信仰缺失症,須具體分析,具體對待;即誰能相信葯方,誰去按方抓葯,誰肯服用此葯。若病者頑疾,不信不抓不服此葯;或無病者,雖信卻不抓不服此葯;皆無法觀察療效,只能對病症葯方討來論去。若病者能信能抓能服此葯,無病者加強護理,才有待觀察療效。如此方可綜合認症、辨證施治、鑒定療效。

  綜合認症,什麼人缺失信仰,缺失什麼信仰。首先,信仰缺失症,病症確診不見官方表態決議,不見宗教團體認知,不見主流媒體報導,不見報端要聞傳播;只見論壇學術交流,只見賢達智者諫言,只見各教大德感嘆,只見民間大眾吶喊。然後,國家主體信仰不是宗教信仰,而民眾脫離了主體信仰後,部分民眾分別信仰不同宗教大部民眾處於無信仰狀態。處於無信仰狀態民眾思想觀念、分析辨別、處事原則、言論行為等方面,不受主體信仰召喚,不受宗教信仰約束,處於信仰空白、理念混亂道義淡漠、心靈荒蕪等。其次,信仰不同宗教民眾,不具合法平等定位。民眾信仰宗教,屬於民間;各類宗教活動,屬於自發;各教教義法理,屬於學術;宗教使命價值,屬於封建。各種宗教信仰空間,受主體信仰無神論的擠壓,而被社會邊緣化;若被不同機緣利用時,也為性能工具化。各種宗教信眾理念,受社會消極落後等輿論排斥,而為群體弱態化;若被各種場合擺放時,也為表面裝飾化。再次,傳教佈道、弘法傳播渠道狹小。在特定因緣歷史時期,有不同時代背景,福音、法音、道音、儒音、佛音,發音渠道有限,局限山水點滴之間,難佔檯面一席之地;如佛教寺廟產權,多家共有;日常寺廟管理,多樣形態;欲取消一張門票都不能自主;一些寺廟承包經營者所致過失,必將髒水潑向佛教法體;不見僧眾功德,盡是宗門是非等。

  辨證施治,是治標治本,還是標本兼治。由於民眾脫離主體信仰,又沒有宗教信仰,必然反映在社會層面。在全球文化良好發展時期,在社會文明迅速進步時代,卻出現了民族信仰危機民眾道德滑坡;而且在眾口之中,其嚴峻性堪稱歷史之最;在現實生活之中,糟糕程度成為最嚴峻時期。其喪盡人倫之事不絕於耳,丑惡陋習現象不堪入目,傷天害理行為令人發指,腐化奢糜風氣發人深省。如此病症,盡皆是標。其病症之本,在於臟腑不合、陰陽失調。不信因果,放縱物慾,令心志不明;五蘊熾盛,暴戾橫行,令肝鬱氣滯;貪嗔痴毒,飲鴆止渴,令脾功能失常;邪惡業習,污染風氣,令肺呼吸困難;十不善法,形成結石,令腎疼痛難忍;加之胃腸消化不良,難以吸收傳統營養;三焦元氣運行不暢,造成身體外強中干;膀胱連帶生殖系統,腺體增生和並色厲內荏;膽囊持續腫脹不通,汁入血液導致皮膚發黃。若治其標,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雖能暫時緩解病症,但不能解決根本。若治其本,可用良醫,可下猛葯,雖能固本清源,但須忍受巨痛;若標本兼治,可良方緩解病症,可良葯根除病原,但須耗費時日與付出成本。良醫名稱,為傳統信仰。葯物配伍,為國學文化。治癒標準,為道德文明。

  鑒定療效,須辨明患者狀況,方能綜合評定。國家主體信仰,自會有醫用葯,對如此醫者葯方,是否選擇可利用價值為其參考不得而知,故很難評定療效。無有信仰者,醫者為騙子,葯方為謀利,根本不會服用如此葯物,故無法評定療效;不僅如此,還會嘲笑宗教信眾,信假醫,服假葯,不是傻冒,就是神經病。有宗教信仰者,絕大多數做人講究仁義,處事依據道德言行遵循底限,觀念安守本份,無諸病症,不須醫者開方用葯,故不用評定療效;若有服用如此葯物者,只為生活保健品,益於身體健康。若諱疾忌醫者,則如養虎為患,必將危害機體,後果不堪設想。若對佛教信眾而言,一定會堅守傳統教義法理;守住傳統,就是守住本色;守住本色,就是守住自我;守住自我,就是守住價值;守住價值,就是守住未來。因為,傳統佛教,經過二千五百多年歷史實踐的檢驗,經過無數高僧大德身心修行的印證;既可完全信任,又可依教奉行;既可真實自利,又可無為利他。所以,佛教信仰神聖性,在各位信眾心中自覺自凈心法;修行身心,積極入世,度其有緣,不度無緣。2016/5

  第九十五問:「祖源禪師十魔亂正中,十魔來自內外諸魔;若來自內,我是魔嗎?若來自外,誰是魔呢?同時,本是善因反遭惡果,為什麼?一並請善知識解釋一下十魔亂正。」請您給予釋解,使之明其義理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答:清代高僧祖源禪師,嗣承臨濟宗。所講十魔亂正,見地頗深,功在當代,利益後人。雖為禪師所講,凡靜坐、禪行、密修者,初行時皆可受益,且不可存門戶之見,失聞義理法緣。十魔,並非皆實有生命相體的十種魔鬼,而是從魔法中演繹出的十種魔事。如此十種魔事,是修行人轉凡入聖,次第證悟道果的十種障礙;也是修行人不慎誤入歧途,身心所現的十種煩惱。亂正,並非是能惱亂修行人所證正定境界,而是能惱亂修行人修行正定。如此亂正,若來自內,為五蘊區宇魔事,非我是魔;若來自外,為見思二惑魔境,非誰是魔。凡能信佛依法修行者,皆為本是善因;但不能慧觀順逆因緣,不能審察起心動念,耽染勝境,怨憎差別,容易產生性情衝動,義氣用事,將善因法緣惱害掉,墮於魔網,皆為反遭惡果;如世俗所說,「沒有金鋼鑽,別攬瓷器活」;否則,好心辦壞事因果獨自受。若開愚明辨十魔義理,去除身心業習垢染,諸障化為無形,魔事反為助緣。下面,結合實修,略加釋義;若要詳參,可讀原文。

  宿冤魔,亦為業障;即往昔世中所作惡業,召感一切怨親債主,與今世業習因緣和合為障。如此業障,人人皆有,各個不無,只是輕重不同,還有緩急差別,佛住世時仍示現有餘業未了。多表現為欲聽經聞法、發心受戒精進禪行、出現善境時,遇有諸事干擾不得清凈,冥中常受惱害不得安寧,礙其修行停滯,失去成道聖緣。特別是凈宗行人,剛想靜坐念佛便有業障現前,遭受魔事嚇阻,只好念佛去了。若遇如此狀況,當知辨別識破,及時轉境攝心;在一懺二愧三改正的前提下,以誦經念咒功德為其迴向,並發願成道後依緣先度;可得佛力加持菩薩護佑,一切宿業得化,諸怨不在為礙,可速成道業。

  外惑魔,亦為人障;自古善惡不兩立,好似冰炭不同爐。人分正邪,事有善惡。若修行人正語、正見正行、正命時,自有諸邪之人相伴,也有外道鬼穢相擾;打殺罵辱致其心生嗔念,詆毀攻擊惑其身犯戒儀;令煩惱遮其本明,令惡毒損其道行。若遇如此狀況,當知魔民相擾,鬼穢相侵。應適時自省己過,寬厚待人,忍辱不爭,以德報怨;萬事紛擾不動於心,任憑風浪不改初衷,不見不說他人是非,我行我素修道不誤。人障有順逆因緣,若遇順緣時,不失禮義,不生慢心,不逞才能,不違戒儀,須謹慎防護染習滋生。天長日久,清濁自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增益功德人天親近,遠離外道,修諸善行

  煩惱魔,亦為事障;煩由塵入,惱由心生;根塵有偶,識入為緣;五欲有求,不足即怨,盡是差別,取捨行事。在由凡轉聖修行中,身凡根有耽染,心凡意不清凈。沒靜坐幾天,由腦垂體所分泌荷爾蒙下降,淫心生起;淫生邪念,行取愛受有等緣法;法起名相,有我追求榮辱得失,見殺盜淫,合貪嗔痴,愛憎俱私,濁現事端。若欲禪行無礙,先凈其身,減壓化氣,斷除淫習;漸凈其心無欲無求,放下執著,一切平等。若欲速得清凈,可修避關、住茅蓬、行頭陀、四加行等;還可參訪善知識,有學對治之法,化苦行於談笑間,終生受用不盡。

  所知魔,亦為理障;執我當先,理知為智,妄見成真,禪心不現;法塵合會,形成知見不受他教,自毀根苗。理障也為智障,還為知見障;未證定觀智慧,以理悟為第一,依修為修,依道為道。以知見在理上分辨菩提,以名相在恆河邊上數沙;其未實知,身我空苦,諸法無常語言文字言道不是道,理悟博知般若般若。理障實為見思二惑過重,我法二執過度,妄念不空,妄心不定。故行人應休息世智,將有為知我證道、知我成佛等化作無為,只管耕耘,不問收獲,久禪必定,空境現前。

  邪見魔,亦為執障;以我法執著為根,以名相執著為苗,以有無執著為見,以兩邊執著為法。若以世智測度實相法理時,只可意知。以此緣故自性不壞覺觀非有見,自性本空妙有非無見,階段生滅法則非斷常,空無化有依緣非自然,氣化形身為修非為道,自如有無證知非測知,一切虛幻不實為妄執,一切不正念觀即邪見。執障邪見為外道法,非世俗邪見;邪執為礙,必墮外道邪定,或遭魔侵而壞正法。故行人應依智不依識,理悟可參不可執,不以已知為假定修行定空識歧路三界諸有亦為空。

  妄想魔,亦為自障;以不理智的信念,以脫離實際的想法,對佛法真理產生謬執,對修行規律產生誤判。以諸法名相為實,以妄心取相為真,對迷影邏輯推理,對異想度量判斷。其不知三界世法,皆從妄想生;一切業障山,皆從妄想起。以凡夫顛倒之心堅固分別諸法,虛明差別念生,成十二種妄想;言說妄想,以種種音聲詞句為有性;所說妄想,僅依其事相理解而不明義諦;相妄想,隨事名相妄計起見而不本性圓融;利妄想,不知世間財物無常而起貪著;自性妄想,執持諸法起自見而其他皆非;因妄想,分別緣生諸法有無等見而為生滅法因;見妄想,計著夢見景象有異無異或俱同俱異;成妄想假名實法起計我我所而成決定論;生妄想,計諸法若有若無皆從緣起而生分別;不生妄想,一切性法本無生無種而緣生無因;相續妄想諸法執此與彼相計分別無有斷絕;縛不縛妄想,於離妄無縛解中生執著故有妄想悟道妄想成佛等以妄逐明;須及時醒懺,知空想誤道,而老實禪行,念觀無所住

  口業魔,亦為狂障;不經意間縱情談,脫口而出無遮攔;嘴欠任性缺教養,輕重不分生事端。散亂妄念心不靜,闊論高玄費時間;未修口德失正命,信口巧舌哪門禪。修行之人須慎言,交流有度忌狂宣;勿譏他過戒律在,口業如山一語愆。拔舌地獄因多嘴,償還業報心膽寒;利刃割體猶可事,怨毒之氣劫難消。故與人講教說法時,知為知之;他人賢愚、長短、是非得失,均可不見;古今興廢、善惡災禍政事,與道何干;人前背後坦誠一樣,沉默是金。否則,磨道驢,繞圈轉,原處忙,是枉然;處事務,莫逢源,留進退,道相應。當知,修口即修心,心為人主宰,形質自如一,善結諸法緣。

  病苦魔,亦為害障;病分二種,身病心病;二病皆苦,痛有差別。身苦於表,心苦內煎;身痛求醫,心痛自醫。二病可以互轉,又可合二為一。佛為心醫,法為良葯,若肯服用,護理自愈。故修行人須知病因,治療病身,預防疾病。身病皆因前世業愆,與今世因緣和合,表裡臟腑,肢體外傷,中毒傳染,災禍無常。治療病身,除醫者葯術外,當知身有病時心不可病,受苦了苦應離世苦;雖病苦為魔,但不求無病,可轉損害為增益道業,可化障礙為增長功德。預防疾病,在日常應調理飲食,養護心態,注意衛生,保持鍛練;在禪行中應節量食,忌生冷味重刺激,譏渴切勿高聲念唱,飽食莫要重力急走,熟食五穀不偏物味及不食不明物類;還應在坐卧睡浴、喜怒悲傷時,注意寒暑濕熱、平和緩解等,保持身心健康,避免百病。世間有身方修道,心識房舍避風寒,修繕維護得堅固,加倍珍惜三寶緣。

  昏沉魔,亦為睡障;行人禪坐時,身感頭昏腦脹、沉迷欲睡、神志不清、反應遲鈍、鬱悶寡歡、精神萎糜,無法精進禪行,故此為障。危害頗多,與痴有相近成分,難得神清氣爽、心開意朗、念頭分明、慧性敏悟等。原因多是,睡眠不足、營養不良、體質虛弱、過飽疲勞、口味過重、空氣不暢、血液粘稠、體型過胖、缺乏運動、不勤精進等。對治方法,古有引錐刺肉、頭撞柱墻、冷水澆頭、按摩穴位、保證睡眠、香板警策、經行跑香、野外靜坐等;今可選用常識,均衡營養、清淡飲食、勞逸結合、空氣清新、適量飲茶、增強體質、深呼吸氣、陽光沐浴、端正坐姿、堅固意志等。不可任其昏睡,而生懈怠放逸,以及貪求安樂,暗昧不生智明。

  大天魔,亦為鬼魅障;天魔皆俱五通,常有二類,一為欲界天魔魔王及受魔法統攝鬼魅等;二為色界天魔魔王及受魔法統攝精靈等。當修行人凡夫禪時,心識初靜,心光湛然,便驚動欲界天魔來擾,身常不安,幻境頻生,驚恐萬狀,壞亂禪定。當修行人俱初禪至四禪時,心識初凈,心光輝明,便驚動色界天魔來擾,來去無方所,惱害不定時,常候其方便,壞亂其定境。凡受魔考者,皆為正修可證聖道之人。若經受不住魔考,皆為心有貪求、妄執名相等,而被天魔掌控其竅,暗昧心識;將禪者引入歧途,顛狂自謂成佛,害己後又去害人等;其後果慘烈,生遭王難,死墮無間。故古德告誡,「寧可千劫不悟,不可一日招魔。」凡修正定者,應一心正念,依智明辨,轉化一切外緣不為一切外境所染;特別是勝境不作聖解,更莫貪著虛幻境界;自然道心堅固身心清凈,魔眾自退,得入法流。2016/5

  第九十六問:「學佛有很多障礙,修行人有很多魔事,還是平常人好,啥也不信,既沒有什麼障礙,又沒有什麼魔事。」實際狀況是這樣嗎?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答:學佛人由惡轉善,轉化中有很多非法為障礙;修行人由凡轉聖,轉化中有很多逆緣為魔事;三界法則如此,還為普遍規律;既是菩薩再來,仍有昔世余業障礙與逆緣魔事。但是,學佛人可轉化障礙動力,修行人可轉化魔事為考試,菩薩行人可轉化障礙魔事為功德;即轉愚痴智慧,轉煩惱菩提,轉生死涅槃。而現代什麼也不信的平常人,有十種業力纏縛,有十種障礙隨身,有十種不善造作,有十種惡習苦本;盡感召災禍苦受、煩惱五濁、惡道報應而不知為懼,反以為足。

  十種業力纏縛,為眾生十種心理疾病,是古今大德結合佛經法典,確診認症。一是無慚;即無廉恥心,為私利目的,可不擇手段。二是無愧;即不知省懺己過,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三是嫉妒;即喜樂攀比,誰都不能超我,專破他人成功。四是慳貪;即吝嗇財物,一力不願扶危,一文不肯濟困。五是有悔;即算計比較常悔,後悔自利得少,悔恨未搶先機。六是多眠;即迷糊多睡,貪求身心安逸,放縱根塵慾望。七是昏沉;即心智混濁不清精神萎靡不振,反應遲鈍不敏。八是棹舉;即性情浮躁偏頗,貢高我慢妄想言行不切實際。九是嗔忿;即煩悶惱亂暴戾,怨天尤人消極思惟處事悲觀。十是遮覆;即遮蔽掩飾過失,心不光明坦盪,心機長戚暗昧。業力滲入心田,纏縛六根為賊,自劫家財,損人害己。

  十種障礙隨身,為般若緣起因果律法總攝一切,眾生不識如來實相法身,念生墮邊見邪觀,故此為障。一是無物相障,眾生著我我所,聞法畢竟空義便起邪見;二是有物相障,聞行因得果而前念生斷見,後念生常見;三是非有似有相障,以有萬用知不無而不執異見,貪萬用有受而執有為法相;四是謗相障,以生死虛妄為空無,謂法體佛性即空無;五是一有相障,以一相對有異,妄計非一非異;六是異有相障,以法生滅為異散,貪著一合法相;七是實有相障,以色法假名為實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八是異異相障,以諸法有相為真實,推理見煙知火不假;九是如名義相障,以相有名則法體存在,相對生克為常住法則;十是如義名相障,以諸法無體則無眾生受用,即有諸法體相則有諸法名。若語言文字能解義理障礙則是生滅觀,義理仍是障礙

  十種不善造作,為身口意所作十種善行為,身業為三,口業為四,意業為三,也為十惡業;即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慳貪、嗔恚、邪見十惡業,反之為十善業,是人天眾生道德標準,也是保住人天眾生身的底線;一切聲聞、緣覺、菩薩,皆依此為善基礎

  十種惡習苦本,為眾生從無始劫來積習而成,是三惡道眾生苦受作因,習續前為因,習續後為果;一是淫習,同名慾火,如大猛火坑;二是貪習,同名貪水,如多求瘴海;三是慢習,同名飲痴水,如漂流巨溺;四是嗔習,同名利刀劍,如遭受誅戮;五是詐習,同名讒賊,如見遇豺狼;六是誑習,同名劫殺,如足踏蛇虺;七是怨習,同名違害鬼,如自飲鴆酒;八是見習,同名見坑,如墮落毒壑;九是枉習,同名讒虎,如遭遇霹靂;十是訟習,同名陰賊,如擔山履海。惡習綿長長續,苦本根深深心,成因不察,報果無記。

  什麼也不信的平常人,還有四顛倒法、八苦等諸多厄受,常處空苦無常而不覺,在永無休止的循環中,無有盡期。相比之下,還是學佛修行好,得身心自在妙樂,直至彼岸聖道。2016/5

  第九十七問:「我是一個初涉佛法生人,因為初始的好奇在朋友們的攜同下走進寺廟朝佛,供養師傅,也期待著有朝一日可以像身邊的佛友那樣相遇一個有緣有德行上師,一日一日從指間流過,學習的心與虔誠的心與日俱增。然而,後來當看到一些僧人的霸道、虛偽、騙財、騙色的行為與蠱惑人心的言論,我疑惑了,失望之極在某日忍無可忍情況下,駁論了某位出言下流師傅(知客)的言行時,他警告以後不要再去他們那裡,憤怒委屈、無助一下子讓我絕望起來,與另一位師傅談及我的疑惑時,他卻說:遠離那兒,不能評論他們對錯。『佛渡有緣人』,『說即是錯』;可是,向佛的虔誠之心真的也不足以說明這佛緣嗎?不說,忍下。可又有更多的善良人可能被欺騙,忍心嗎?明哲自保式的做法,就是對嗎?迷茫,迷惑,善良是什麼?該何去何從?請師兄們幫助一個迷惑的人吧!」請慈悲給予開示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答:初心學佛,單純向善,因緣違逆,名相所轉;情志迷茫,縱生疑惑,不明教義,見思為障。遇此境況者,決不是第一人也不是最後者;古往今來,在不同地域、不同人身上,當會發生類似事件。雖有偶然性,屬不正常,也有必然性,不能杜絕;這是由末法時代的本質決定的,難以避免。既反映出不同寺廟個別僧尼時代特徵,也代表著不同眾生的個人因緣善根寺廟各有宗風不同,僧尼各有修行差別;佛法與魔法相對存世,佛子與魔民同住伽籃。故清凈梵音的背後會有不雅雜音,諸佛形像慈悲庄嚴的下面也有破戒雜僧,濁世之中哪裡有孩童般天真的純善凈地,更不可能全部都是想像之中那麼美好清凈僧尼。由此才有佛告初學應具擇法眼,遠離非法;親近善友,遠離惡友;還應辨明義理,保持虔誠初心,尋訪善緣,守住善良

  首先,不依人法。皈依佛法僧一體三寶,不是皈依哪座寺廟也不皈依哪位僧人,而且依法不依人。僧尼見證皈依、傳授戒法、教學傳承、交流知見等,皆不應有四相,只為善法事。依止修學,是依止法門,依戒為師;而不是依人為法,以人為師僧尼可載法載戒,名相為師;但只學師者品德風范、禪行精進、證悟智慧正行正見等,而不是將師者偶像化、名相化,神聖高於一切。若有僧尼所行非法,不見其過,擇善從之。佛法心法皈依佛法僧,為皈依自性一體三寶;即心法是向內求,外法與心性何干。世人心法皆以語言文字義為解,不知其真實內含;而學佛應知心法實義了不可得,一切唯心造,有記無記皆心受;如人行惡事有記,轉入畜生道後無記而體苦心受,一頭豬無法有記前世所作惡行,人只見豬有苦報因果而不見皆心外求法所致,且佛不能即滅定業。故如此去寺廟,未學會心法,卻卷進人法分別,生起諸多煩惱,應汲取教訓。

  其次,破除名相。僅憑情感敬意與喜歡信佛僅憑幾分崇拜與新奇敬僧,皆為執著人我名相。心有名相者,多在榮辱得失之間分別,缺乏對佛法理性認知,易生愛憎知見。若遇有緣有德僧尼為師學佛虔誠心便和合生敬仰;若遇霸道、虛偽、騙財、騙色,又以言論蠱惑人心僧尼為師學佛虔誠心便逆反生疑惑,繼之失望而憤怒委屈、無助、絕望。如此心態,於事無補,反生掛礙,易斷法緣。故應以解決生死大事而信佛不以情感信仰名相佛;以得受戒法善緣而敬僧,不以虛名表相見人僧。如此則為不以求名不以相取相,遇有緣有德者親近,遇無緣無德者遠離;而免遭言詞辯理所帶困擾,又不信佛求法敬僧所有善行。否則,信佛不真,善良虛偽。

  然後,隨順因緣。善緣可遇不可求,惡緣可避不可免。古人雲,「聽其言洋洋滿耳,若將可遇;求之,盪盪如系風捕景,終不可得。」善緣,為前世所修善法、所結法緣而得福報,也為前世禮佛、布施、守戒、修行善根所致;反之為惡緣。若今世遇到善緣,應知感佛恩、師恩、僧恩、眾生恩,加以百倍珍惜;百千劫中難值遇,機緣在火花間,稍縱即逝。若今世遇到惡緣,應知佛前懺悔業障,反省身心言行狀態;世間有「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之句,更何況善法因緣大事。若不自心醒懺,不修善法諸行,今世難結法緣,後世也無善緣。另外,所遇逆緣時,當有人勸告,「遠離那兒,不能評論他們對錯」;應理解為善意,是如法而講,佛有不說四眾過戒;並非「說即是錯」,有意遮掩他人過失,而是萬事各有因果,不必果上再起因,又與他人結不善因緣;在所謂不忍心見其再欺騙他人時,也影響了少善緣善根之人擇求善法善師之路,還將佛門蒙羞之事態擴大化,為蓄意詆毀攻擊佛教的人提供了口實。迴避隱露,不是明哲自保,而是理智轉化因緣,不落因果;若有犯罪行為,可依國法處之,另當別論。

  最後,調整心態佛法不離世間法,卻與世間法有所不同,不可用世俗世論心態認知、對待、處理、評說佛法。修學佛法是開啟心靈智慧之門,不是開闢世法治氣愚痴路徑。一人百納下的黑白,不能阻礙與佛法遠近距離,而是自心煩惱可阻礙與佛法的遠近距離;一人順逆下的言論,不能把任何人的善良之門外,而是自心差別可將善良之門外。如果堅持一切皆從客觀找原因而不能從主觀找缺欠;或見一斑便為全豹,以一葉黃便為報秋;難免續生疑竇,人我是非叢生。故應調整心態學佛先從做人修起,一切順逆皆為助緣,不為一時一事、一人一物所礙;達觀人生應有高度,放眼人生應有長度,縱橫人生應有寬度,衡量人生應有厚度。否則,濁世逆緣,末法世風,不但使人寸步不前,有時還會倒退。

  世俗中有猜疑與偽裝、是非與爭斗,佛門中不乏魔民與偽善、破戒與惡行。但是,佛門中有眾生解脫之法、向善之道世俗中缺乏;佛門中有清凈梵行聖僧大德輩出,世法中罕見。況且,佛法善行佔據主流,正法持戒佔領上風,清凈僧尼佔有多數,無量信眾占理正見。一定相信,大集法風,會盪滌枯枝敗葉;大智法水,會疏理淤渣梗阻;大慧法炬,會焚燒煩惱柴薪;大重法地,會揚棄善惡美醜。乾坤浩盪,自有人間正道滄桑。2016/5

  第九十八問:「雖然接觸佛教十年了,但沒有深入去學習啊,十年前明白人生不完美的,不究竟的,產生了痛苦痛苦的根源就是無我。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我偏偏貪著有我,貪著有我痛苦就產生了。我究竟該怎麼做?」這樣的疑問,可以回答嗎?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答:接觸佛教十年,沒有依傳承法門修行也沒具足受持戒律,只知一些佛法名辭,便依文解義,認知人生不完美、不究竟,還產生了痛苦,根源是無我。因為貪著有我,不能無我,還不知怎麼辦了。如此學佛,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好似聽風就是雨,見誰打個噴嚏就感冒;如同一人被誤診為癌症,沒過一段時間,便死掉了;其結果不是病死的,而是被病名嚇死的,死得冤不冤?其實,人生不完美、不究竟,是法中有我,痛苦的根源是空苦無常生死輪迴;皆由無明遮蔽自性煩惱擾亂自心,五濁對應五蘊,六塵作用六根,身心顛倒所致;與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一點關係都沒有,是八桿子都打不著邊的事。可一些人誤解教義、誤判法理,拿著劇場的門票,去電影院對號入座,在慌亂中迷失方向,有的還理所當然而不知警醒;故此名為一解,實為眾講。

  無我相的對象,是大阿羅漢,不是普通信眾。佛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為佛教化發菩提心的大阿羅漢,應修菩薩行,如是降伏其心。聞法對象不是普通信眾,佛也沒要求普通信眾皆無四相。佛雖對眾生說法,但眾生因緣善根、道業、果位的差別;即普通信眾,有其善根者,可具聞法因緣,不具無四相的功德。鈍根聲聞、緣覺,尚有我法二執未空,何況凡夫眾生,豈不懼哉!

  無我相的境界,是身心定慧證得,非想得說得。當修行人身根不動意念停止、入定起觀後,證得心空法空,明了身我無常如幻,三界無我我所,一切皆緣生,似有相非實相;即人身由名色法組成,為自然法與因緣法和合,都在剎那不停地生滅變化,根本找不到不變之我的實體存在,身體生死無常思維念生念滅。而凡夫眾生,妄執身有為我,妄著我所有我,以假名真實,以顛倒為常住;而貪諸有,物慾受用,晝夜荒迷,不知止足;若聞無我,豈不悲哉!

  無我相的妙用,是明了諸法無我,方見心性真我心性真我,非五蘊人我,也非五蘊法我。修行可轉識成智,覺知心真我為一切有情所歸趣,自性佛性,同一無二別。明了諸法無我,可解脫人我綁縛;證悟明心見性,可轉法我為空。而凡夫眾生,從無始劫來人我心念妄動,根塵偶入煩擾心識為昏,不求其本,常逐其末;以滿足慾望幸福,以勝人一籌為快樂,以失去不安為損害,以磨難災禍痛苦;疑惑不清何為是我,豈不苦哉!

  人身相我的存在,是往昔善行所得福報,因善惡間雜而苦樂不等。六道眾生貪著身有,造作無量惡業,命債相還而不得出離。故佛教眾生,應住四念處;身念處為觀身不凈生滅有漏非究竟,常流不凈;受念處為觀受是苦,以苦作樂是空,了不可得;心念處為觀心無常,三心生滅不已如化,應證無生法忍;法念處為觀法無我諸法本自空性常寂,悟空即可見道。而凡夫眾生,愚而不智,邪而不正,迷而不悟,凡而不聖;見身心無欲清凈,豈不痛哉!2016/5

  第九十九問:「弘傳正法的人,都程度不同的遭遇魔事;因此弘傳正法的人如鳳毛麟角,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對嗎?」您能給予答覆嗎?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答:弘傳正法的人,須有證悟知見;特別是依實相釋經解法者,須有正法知見;一定會遭遇魔事,確實如鳳毛麟角。在末法時代,如此現狀猶甚以往,真修實證者少,依文解義者多;另外眾生業習加重,聞法福報不足,聞根因緣缺失,致使魔法阻力加大。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是未修證悟,受魔法掌控,故此知見不正;與遭遇魔事沒有因果關係,而與現代科技傳播手段有著密切聯繫;既接受信息雜亂,又有展示平台。由於正法知見,所講實相義理,與現實人的識知觀念不相應,與身心末法的信行名相不相合,必然難信難行,必有魔事魔障。總體來講,依實相釋經解法者,必有天魔、外魔、他魔、自魔,大障其行,逼至絕處,無法迴避,必然承擔;若不如此,不合法理,所釋佛法義理,難為正法知見;未經魔考所弘正法難久住世,未經障礙所傳義理難伏人心何為四魔作障,分別解之。

  天魔作障,為魔類精靈作祟,利用報通邪術,直接間接作障;可幻化假象作亂,可入人竅令為所用;巧飾人為世法,掩蓋魔法實相。障其依持大集正法修行者,令難聞決疑經典,橫遮不現其前;或有法師得聞時,又破壞其因緣;既令身邊人遠離,又令聞法人誹謗責難,乃至打殺罵辱。或使法師召感災難,令身體生病事物相擾、橫生事端、諸多苦受等,不能順成。或令人誣所釋經典偽經,為後人偽造而非佛說,聞者生疑惑亂而不信受。或令人毀法師為邪師,以斷章取義之能攻其為謬,聞者興謗。或令人訟告法師為罪,所講迷信落後等,百般迫害。唯有依法持戒正行者,得諸佛菩薩護念,與佛心印相通,才能明了決疑經典真實法師所弘正法,可直至佛道

  外魔作障,為妄迷邪見,誹言真理;令人不聞正法,不知正道,以迷亂真,以邪代正。可分二種;一是斷滅邪見,以世間自然法則為究竟,以世間因緣法則為了義。天地運轉、規律變化等,皆依自然法則,依科學科學認識、解釋、分析、判斷、行作、歸宿一切,生成為發展,散失為斷滅。人間萬物關係變化等,皆依因緣法則,依哲學哲學思維、推理、能動、支配、主導、制約一切,成敗皆由力,變化無因果。妄立為宗,以科學哲學正教,以唯物無心無神為正旨,以滿足利益欲求為正善,以言論主導精神正確。否定天地萬物唯心造的實相法,否定善惡報應輪迴因果法,否定出世間法的真實存在,否定出世間智可修行證得。二是無智邪見,以人死為鬼為常見,也有成神為無見;不見惡者墮地獄慳吝餓鬼貪欲畜生,以及善行生人天等。或以天堂為最高,以成天人為最上;不知依佛可證解脫道、依法可證岀離道、依僧可證諸聖道。或以増長記憶才技為第一能事,以守規明志作事為修養身心;妄計佛教為虛無,妄解佛法為愚迷。或以功利成就為極榮,以我人格尊貴為上乘;不明一切聖教天設,多信巫醫神漢外道法。如此皆以世俗知見為法理,以人慾需求好惡標準;皆為與佛無緣,斷滅善根眾生

  他魔作障,名為佛徒眾,實為智障者;可成魔徒眾,悲哉無益行。略分四種;一是文字博學知見障,於諸大乘經,不修證悟,藏部解傳,依文釋義,分別文句,以侈學多聞強記為大智,以侈才辨別經典名相為通達,不明真實教義,不入正道法理。還有滿口佛話,輕師慢眾,多才口辯,不覺心性,以能口說經文為聖道,以能文字分別為聖業,不明出世法,不覺岀世智。二是愚痴要約知見障,於諸經典中取一本一章一節一句為法要,深心執著文理,其他經典法門盡皆捨去,以此真實廢彼廣大,以自執妄見為增信,不修次第,不證智覺。還有不聞不入善知識教,若聞不合己見生嗔邪解,妄破佛教正法而不知,妄作覺解為佛知見道,不明諸佛因地行事,不見諸菩薩示範禪修。三是易行著相知見障,不依戒定慧,不勤修六度,不持十二經,不參聖賢跡;只依易行法,念一如來、念一經句、念一菩薩、唯是一行、當成佛道。不知諸佛方便道,便執此權宜之道,還以此權宜方便,為最上法。雖依皆是真實經典說法,但不明真實法義,不了真實法理,所念之心邪念故,念三寶法即成邪法。不悔自勝他劣慢心,不思自劣他勝於道。四是難行著相知見障,為佛方便度信眾中極惡人、極愚人、極邪人、諸闡提,設一絕妙不思議術,以神咒力,咒一切罪人,令得解脫。持此咒術者,難行苦行,現種種神驗,出於世間,驚一切人,謂佛法中最上最勝。不知方便所設,唯樂奇怪妄事,忘失本意正修,咒縛鬼神為害。不見正行功德,自遮真實正法。如此釋氏中人,不依正法知見,所修無功無德,非佛實名弟子

  自魔作障,為五蘊區宇所生魔事障與習氣障,魔事障可生無量魔見,習氣障可生無量邪見,皆為證悟中知見差路。魔事障略講有十種;一是禪坐不得迷障,禪行空慮年久,心寂無想無念,差別唯見絕空,不實得佛知見;二是辯達不悟迷障,思知見性辯妙,謂得辯機自在,執此理悟一端,而未真實證悟;三是凡聖不別見障,以名相作定論,喜樂詞新句奇,不辨見地真偽,凡心推理聖見;四是慮難不發見障,冥思苦想分別,恐前慮後有畏,言行藏掖不磊,心有正見不宣;五是慮易差路迷障,思量法門難易,正邪知見不辯,差路迷頭認影,騎馬找馬心關;六是知見不修見障,多聞形成知見不修證悟覺觀,見知便為真實,又為理相所障;七是能修不見迷障,禪行不入定觀,欲背舟筏上岸,我修我成大道,不知放下通達;八是見空不中迷障,粗定淺空無觀,不入中道義諦,空常二邊計量,迷於智愚之間;九是見滅不實迷障,見生無常入滅,見滅不寂心動,著法為相不舍,不覺直心是道;十是心教不同見障,有心說教弘法,不觀因緣根基,千篇一律義理,難化眾生習氣習氣障略講有十種;一是高智破戒報障,重修空慧,不持戒律;二是持戒輕智報障,守戒修福,不行定慧;三是修定著怪報障,執著幻境思維聖解;四是智戒四見報障,因果不異,計異非異;五是依寶不法報障,安逸諸事,不勤法行;六是妙解無報報障,不以為功,反求報德;七是智行慢心報障,唯智貢高,慢心生成;八是有智無質報障,智光空跡,無蹤為形;九是表學誑人報障,未證誑語,自欺欺人;十是長辯樂輪報障,空說法義,善談空理。如此障礙,唯持正戒、修正定、得正慧能破,別無他途。

  若講實相法眾生卻不見,若講假相顛倒法卻實見;故自古坦然冒難弘傳正法者,直義明了釋解大乘經典者,當遇四魔但知事小,不誤眾生慧命事大。聞者應依經義法理詳察所修,禪行證悟達觀所行,切莫得一漏萬為足,錯失今世佛法善緣。2016/5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