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西法師:《修行之路》下

  《修 行 之 路》(下)

  ——怡西法師2016年講於美國新澤西

  大眾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加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受持,願解如來真實意。

  尊敬的願廣法師、悟慈法師、弘靜法師、妙正法師尊敬居士同修們:

  大家上午好!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進入《修學之路》的第三講,正知見正念,還有正修行。這些是《修學之路》五大部分的第四和第五部分。

  四、正知見正念

  第四點是正知見正念

  我們都知道,修道首先要見道,見道就是讓我們樹立正確知見,三十七道品最重要的也是正見,當然我們也需要正念

  正確知見是什麼?各個教派對此的描述不一樣,但是共同認可的一點那就是必須以佛的知見知見,任何不以佛知佛見為標準知見都不能算是正知見

  佛陀在臨滅度之前,留下四依法給我們:[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想要見道,一定是依靠佛知佛見,因為佛是這些知見的實踐成功者,而且是最為圓滿的成功者。他依靠這些絕對的真理成功了,圓滿到沒有一絲缺陷,依靠著他曾經實踐過的我們也能如此這般圓滿

  關於正見,落實到實處是必須見到空性,認識無我。認識無我才能破除我執。沒有我,當然就不會有執。假若沒有破除我執,即使是在修行,往往因為修行,反而加深了許多的執念,產生種種的妄想分別,計較和糾結。

  學佛的群體,可能比世間其他人更能放下名聞利養,但是學來學去,仍然參不透,看不破,放不下我執。雖然不計較物質豐富不豐富,但是他們卻非常喜歡看其他人有過失或是沒有過失,有善根或是沒有善根,人家的修行方法對或是不對,人家精進精進等等。或者說認為一定要去度別人,人家不給他度,就產生種種煩惱,或是責備對方執迷不悟,沒善根,或是責備自己沒能力,沒福報等等。他不了解一切法都是緣起的,度眾生需要因緣,這跟你有沒有能力沒有關系

  這些問題的共同之處都在於是以「我」為坐目標。參照系是「我知我見而不是「佛知佛見」。任何事情,一旦參照系錯誤那就是根本錯誤麻煩的是產生這種錯誤的時候,自己並不能很快的覺知,在我執的影響下,固執的認為我這樣就是在修行

  談到見地,談到修行說到都要歸結到心念上來。在事相上,確實是需要一件一件的做,戒律也需要一條一條的去守持,功課也需要一個一個的去完成,但不能僅止於這個層面假如僅在事相上去做,修到最後,結果是你可以成為一個訓練有素的人就好象是軍隊的特種兵。

  假如你沒有停留在這個層面,而是將事相上的修習指歸到修心的層面上,盡管事情還是一件一件去完成,但是最後的結果是心開意解,證悟到事相背後的理。事相背後的理其實也就是我們剛才說的空性見,空性見可以讓我們出離我執,破除我執煩惱

  哪怕是我們修學凈土法門的,求生極樂世界,到了極樂世界之後,我們還是要產生這種知見凈土宗出離我執方法讓我們先往生到西方,那裡沒有障礙修行不好的緣了,到那裡繼續再修行,總之還是要見到空性,只是分兩段了,所以說凈土法門殊勝之處就是容易,它對於我執的捨棄,與空性、無我相應的這種方法,跟其他宗派不一樣,其他的宗派是直接契入心性,體會五蘊皆空

  所以說空性見是正知見的重要一步,無論學習哪個宗,哪個派,漢傳也好,藏傳也好,南傳也好,都必須要有空性見,如果有人告訴你「沒有空性見」或者「你不用契入空性見」,或是別人以凡夫我執印證你,讓你我執繼續蔓延,那都不正法。沒有正見就不正法這是所有佛法共通的一點。

  空性見對於我們凈土學人來說,盡管可以到了西方之後再修行而見道,但是並不是說現在就不需要空性這個正確知見

  我們都知道自己有貪嗔痴慢疑,也都很想要克服這些不良習氣,但是大家又都有著豐富的剋制失敗的經驗。哎呀!又起貪心了,又起嗔恨了,怎麼總是犯這個毛病呢?當然,凈土宗有一個非常好的辦法,就是讓你在覺察到這些念頭起來的時候,用一句阿彌陀佛來代替,使貪念或者是嗔念轉化為佛念。這樣一轉化,有的人就不再去想原來所貪所嗔的,就放下了,安心念佛

  也有一些人當時提起了佛號,但是並沒有放下原來的,一邊念佛一邊又想起來了,剛才那個人罵我句話,我沒想起來怎麼罵回去,要是我當時想起來這句話罵回去就好了,嘴怎麼這么笨呢?沒有放下這件事,一直想,又覺察到怎麼佛號跑了,再拉回來。

  假如是這種情況你還可以試著用空性的辦法來對治。心無非是一堆念頭罷了,讓你產生喜愛的,讓你產生恐懼的,都只不過是一堆念頭罷了。有時候,我們真的是念頭嚇到的。

  佛說凡所有相皆是虛枉,這就是正見。你若能以佛的知見知見,你該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枉的。再多的念頭也只不過是個老虎罷了。

  比如你正在念佛妄想乘機而入,你若能當下用佛念來替換那就再好不過了,可是往往是隨著它跑了然後再被它嚇個半死,有一種負罪感。怎麼一念佛妄想,我真是罪業太深重了,千萬不要再想下去。強迫自己不想,實際上不想的時候,你也沒有拉回佛念,仍然在那種不安當中,不想這個念頭本身就是另一個妄念下一次周而復始,妄想它又來搗亂,每次你都是戰到一半就敗下來,它就很得意,一嚇你就成功。

  甚至有人嚇到不敢念佛了,認為是佛號招致的妄想連篇。實際上是什麼情況呢?恰恰是因為你一念佛的時候,心靜來了,往昔你的妄念多,但是心不靜,根本覺察不到,靜了就有覺察到。

  還有一原因就是你太缺乏練習了,《三時繫念》裡面說得清楚:[如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入水一寸,則一寸濁水,即便清潔。此珠入水。自寸至尺,乃至於底,則濁水亦隨之而澄湛。]

  我們被自己的念頭嚇到,所以這個清珠根本就沒投入濁水,或是投了太淺,沒有真正做足功夫。被妄想嚇住,不能再前進。

  那這一次我們不這樣做,我們試著挑戰一次。當妄想再來的時候,你牢牢地抓住它一次,追尋它的根源,就抓你認為最嚴重的那個,嚇你最厲害的那個。看看它到底能把你怎麼樣?當你一直追到它的根源,知道是什麼在做怪,就不怕了,就有辦法來對治。

  人之所以產生恐懼,是對未知東西恐懼當你清楚知道它是什麼就不會怕了。你清楚的知道嚇你的只不過是一堆念頭,狐假虎威,嚇唬人的,你還會怕嗎?有一年夏天,我在我的凈梵精舍晚上在院子里突然看到對面的院牆上飛過一個巨大的黑影,嚇了一跳,急忙回頭看,原來是什麼呢?是一隻小飛蛾從燈前飛過,影子投到對面牆壁上。不知道是什麼的時候確實嚇人,知道是什麼之後,覺得好笑。只不過是一隻飛蛾而已,能把我怎麼樣呢?怕它什麼?

  你就看看嚇你最重的那個念頭到底能把你怎麼樣?其實怎麼也怎麼樣不了,因為它們都是沒有實體的一堆念頭,一堆想法。無論是貪,是嗔,是慢等等,追究它產生的根源,就是有我執,我執是個念頭執著有我,所以好東西要歸我所有,不能給別人。以「我」為參照,與我不一致的就嗔恨,低於我的就傲慢等等,全是這個「我」在做怪。

  空性見就是直接破除我執的,將所執著的這個「我」破除,那我貪的,我嗔的,我慢的都不復存在。我們的根基未必能夠真的證到空性,但是我們可以用這個正確見解來練習,哪怕只是理論上的,都對現實修行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當下放棄一切執念,即可契入自心

  比如你特別想買一個桌子,已經收進了購物車,可是家裡已經有桌子了,這個時候,你練慣用簡單的析空觀來觀察,桌子是什麼做的呢?木頭木頭從哪來呢?樹,樹又是什麼組成的?元素,元素還可以再分,我們當時學的物質小可以分為質子,中子電子這樣,現在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可以分到誇克,或許又可以分到更小,總之理論上誇克還可以再分,最後終歸為零,這是肯定的。如此想了一番,盡管你並沒有像真正明心見性的人一樣,真正地見到空性,真正的見到萬法皆空,但你如此想了一番,那個已經收進購物車的桌子,你已經不想點擊付款了。

  又或者說你知道自己嗔恨心重,想要忍辱對於一個看不順的人一忍再忍,本來是一次也忍不住的,學佛之後,突破記錄忍了三次,第四次終於忍不住了,最後來了一次總爆發,把前三次的當量全部加在一起釋放,過後四倍的後悔假如你能練習空性,同樣哪怕用簡單的析空觀來觀察。他冒犯了我,那我是誰?我從哪來的?最後都是由70%的水組成的那麼一個物質,一分解,還和桌子一樣,是空,歸零了,對方也是一樣,你和對方都歸零了,冒犯更歸零了。啥都沒有,一個零,用一個零,冒犯了另一個零,你嗔恨什麼?完事了。

  我們的煩惱不是對人,就是對物,用阿彌陀佛念頭代替加上用空性見來對治,非常有效,當下就消滅。

  剛才以空性見為代表,介紹了正見。下面談談正念

  正念就是具有正能量心念,或者能導致正能量心念。分為世間正念和出世間正念世間正念就是善念,感召善道的心,出世間正念出離心菩提心。

  總的來說,當下與心性相應的,遠離迷惑顛倒的所有心理活動都是正念。這個範圍很廣,不太好確定,到底什麼是當下與心性相應的,遠離迷惑顛倒的所有心理活動呢?到底這是個世間正念是個世間正念呢?來分辨它會麻煩,一分辨你就又糾結了。為了不給自己找麻煩,就用最簡單辦法。「阿彌陀佛」這四個字,就是當下與心性相應的,遠離迷惑顛倒的正念。它可以引導你出世間也可以當下讓你在這個世間獲得利益。從世出世間法來說,都是正念中的正念。這樣就容易了,你能檢校出來自己的念頭是不是落在「阿彌陀佛」上。

  我曾經跟大家說過,台灣的律航法師,每天早上如果不是第一個念頭落在阿彌陀佛上,老人家要在佛前去禮拜懺悔。為什麼老人家這樣做呢?是因為他知道如果每天醒過來的第一個念頭不是提起正念,如果每天做的第一件事不是修行,那麼距離自覺走在修行道上還很遠。所以睡覺時要安住於正念入眠,醒來時要從正念中開始,就容易走上這條道了。

  五、正修行

  最後一個是正修行

  前面講的是見道,正修行是修道。修八萬四千法門法門不同,契入點不同,念佛還是坐禪,或是持咒方式不一樣,但是所有法門都離不開兩點:第一點是停止你的妄想,第二點是一定要生起智慧的覺照。

  凈土宗讓我們[一心念佛],[一心]就是專註於佛念,除了阿彌陀佛這個念之外,停止所有其他的念。[念佛]就是覺照,了了分明。有的居士一天都很忙,問師父說散念行不行,也行,這個散念要注意了,不要以為師父說既然散念行,我就一輩子散下去。散念,心不能散,停止妄想,並且生起智慧的覺照。當然,無論你有多忙,建議還是要拿出哪怕一小時時間專念。全副精力集中在念佛上,畢竟這是生命最重要事情

  說到生起智慧的覺照,智慧的覺照是由內心的寂定而生起的。只有內心平靜,才能感覺到世界寧靜,只有世界寧靜,才能體驗到真理寂靜寂靜人生之至樂。

  那如何才能獲得內心平靜呢?

  第一、深信因果

  遇到任何矛盾,首先要深信因果,找自身的不足,然後修正它。要相信,從彌補不足上面來改變因,才是修正果的最好的辦法。我們所遇到的一切好與不好喜歡與不喜歡都是因果業力的顯現,都是我們應該承受的必然。

  一切都在提醒我們,需要在聞思修當中消除業力的影響。如果心太虛,量周沙界,我們就會融於天地洪宇之中,人世間的是是非非,爭爭鬥鬥,兒女情長,功名利祿,升沉榮辱,一切的一切,只不過是因果相續相而已。

  因果宇宙間的規律,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絲毫不爽,不容置疑。靜心觀察,因果歷然,三世久遠人生苦短,故無人看清而已,倘若有足夠的時間和眼力,一定會看得清楚明白。其實,三世因果是由一世與一念因果而來,當如實觀察,如是因如是果,絕不可能錯亂或者變異。沒有什麼事是不該發生的,沒有偶然只有必然。

  懂因果的人,即使面對煩惱痛苦也可從容面對,因為他知道所有的一切都與他人無關。不懂因果的人,面對煩惱痛苦只會抱怨他人和環境,很天真的以為假如開了某個人,某個環境我就會好起來。實際上,你自己因果業力的顯現,一切都與他人無關,即使離開了面前這個人,離開了這個地方,你的業力仍然要讓你在另外一個人身上或另外一個地方遭到其他的報償。要消除的是業力的影響,而不是去消除已經顯現出來相。

  請問,相如何消除?當顯像的那個東西在,相就不會消除,業力就是顯相的根,要消除果,必須從因上下功夫。例如夢境是一種相,你想要做個好夢,那麼就讓你的心善良單純,想著大光明的聖境,這樣夢也是好的。夢是顯出來的相,心是顯相的根,要想讓夢好,必須在心上功夫。有沒有一個人,傻到拿著黑板擦去擦惡夢?你如何擦?

  凡夫都有煩惱,所不同的是有的人可以轉為智慧有的人只能變得苦上加苦。

  第二、學會接受。

  學會接受,接受什麼?就是接受自己的完美,接受別人的不完美,接受一切的不完美。正是因為完美,我們才有了將不完美彌補到完美的理由,假若本來一切都完美的,就不需要修行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月亮也不會常圓。一個月時間裡,大部都是缺月,不是滿月。缺憾是人生的常態,有成就有敗,有聚就有散,沒有誰能得天獨厚,隻手遮天。魚和熊掌,不可得兼,這是人生的無奈。

  一個修行人更加能夠領悟到,所以不強求,不執著,凡事盡人事隨緣而安。追求完美美好理想,接受殘缺是美好心態

  命運所給予你的一切都是恰如其分該給你的,安心接受就好。大多數人往往不在意自己所擁有的,卻去羨慕別人所擁有的,殊不知別人所有的這個東西的背後,別人是如何的付出代價,假若真的知道要用這樣的代價去換,你也未必一定願意。有的人不接受自己個子不夠高,腿不夠長,羨慕別人個子夠高,腿夠長,假如你知道他的腿是弄斷了再人為接上,一點點牽拉增長的,這時候再問你是否願意把腿弄斷再接上,你肯不肯?

  第三、停止抱怨。

  抱怨是嗔恨心發作。經常發怒的人就像頻繁的放火燒山,把自己生命的園林燒得只剩下一片焦土。若學會不發怒,生命便是一片生機當你知道一切都因果使然,請問你有什麼可抱怨?一個總是抱怨的人,自己過得很不愉快,旁邊的人也都怕她,因為她帶來的負能量氣場,讓大家都不愉快。抱怨是嚴重的口業,《太上感應篇》後面講了抱怨、指天罵地等等的可怕因果。更重要的是,即使是抱怨了,也不會讓情況有好轉,反而會更加糟糕。看看周圍,沒有一個不停抱怨的人是過著幸福生活的,也不能有融洽的人關系

  不要因為別人的缺點而影響到自己的心情。本來可以活得自在,很灑脫生命可以很快樂,很享受。可是我們太過於關心別人的好壞、善惡是非高下,我們總是去執取外在的客塵煩惱染污自己安然喜悅清凈自性

  那麼請你們來回答幾個問題:

  (一)、這里有一桌子它就放在這里。我看見了,但是不產生分別,我的心本來是安然喜悅的,現在仍然同樣的安然喜悅這個時候,遠在非洲的另一張桌子會怎樣?非洲的那張桌子我一安然喜悅,因為它在我安然喜悅世界裡。

  (二)、同樣這里有一桌子,我看見了,但是由於這個客塵,讓我產生煩惱,我嫌它不好看,不時髦,產生討厭它的情緒。我內心安然喜悅已經不復存在。這個時候,對遠在非洲的另一張桌子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力?那張桌子已經變得醜惡和不美好了,因為我的心開始變得醜惡不美好

  (三)、在這個事件裡面,最吃虧人是誰?是講堂里的這張桌子嗎?是非洲的那張桌子嗎?都不是,是自己。因為講堂里這張桌子,這是個客塵,由於對客塵的執取,改變了喜悅安然心境,致使我的整個世界都變得不美好了。心已經由安然喜悅轉化為厭惡,心變化了,屬於我的世界就全都變化了。不是部分變化,一部分變壞了,另一部分還保留著好。不是的,是整體的,全部的,一瞬間的轉化,都變得不好了。由於一張桌子,引發了我的世界的變化,最吃虧人就是自己。

  由此可知,不停抱怨的人,就是讓自己本來可以安然喜悅美好心靈,釘上了一個又一個釘子都是醜惡的傷疤。

  沒有人能夠替你痛苦也沒有人能夠替你快樂只要你不被外界干擾,所有的心情都可以自由放飛。

  生活中遇到事,不是先去抱怨,首先要反觀自己的心,只有反觀自己的心,由內在的正知正見引發出來的正行才能夠真正改善自己的身心,以及這個世界,這才是正道

  四、正直謙下。

  所謂「正」,就是內心不諂曲,所謂「直」,就是依天道而行。「謙」,六爻皆吉,「下」,海納百川。謙下能進步,因為總有空間,海是低的,諸水都可以匯聚進來。

  五、無處不修行

  當我們深信了因果,接受了殘缺,停止了抱怨,這個時候你能看見有矛盾的自己,對自心矛盾進行修改,成為統一和諧生命

  嘴用來贊嘆善良,宣說真理而不是說是非。眼用來觀察己過,而不是看人對錯。心中的願,是願眾生離苦得樂,早日成佛而不是分別執著,不斷輪迴。如此的身口意就是菩提心,菩薩行。

  我們需要深沉,也需要歷練。要有足夠的時間去反思,也要有足夠的閱歷去成長,做人要敢做敢當,可以有利於己,但也要有利於人,以一顆純善之心真誠待人。得失之際,既得所當得,又舍所當舍,稱為「吉祥」;是非之間,既不帶感情的肯定,又不懷私念的否定;成敗之間,既贏得起,又輸得起;迷悟之際,啟用自性,覺而不迷。

  當我們放棄了成見狹隘,在內心寧靜中對待人和事,會發現誰的祝福都溫暖,誰的問候都溫馨,誰的握手都真摯,誰的微笑都充滿善意。

  道路其實都在,不必計較平坦不平坦,是路,都好,走在路上,就好

  修行人在塵世中遺世而立,心懷慈悲眾生皆是動人的景緻。修行路上,學會關愛別人,學會更好地生活,隨時接受無法改變的命運平靜地面對失去與分離,智慧的了知因果在一念之間,努力地去改變我們還能改變的命運生活中保持樂觀從容心態智慧蓮花就會在心頭綻放。我們所經歷的每一件事,無論苦樂都是磨鍊,都是成長。活著,就是一種修行

  做為佛弟子,將一天的身口意三業做為修行的對境,這是無時無刻不住在法上的一種精進狀態,也是我本人對自己過往修學的反思,經過調整,模擬,訓練的過程,逐漸領悟到修行真正的狀態意義

  將一天的身口意作為修行的對境,則不管身在何處,也不管在做什麼都是修行。當然最好能經常來福慧寺念佛中心參加學習,將大家的思想統一在法上。今天有機會在這里向大眾做匯報,非常榮興。

  感謝超凡大和尚,感謝諸位法師居士同修們,感謝為成就此次美國講經弘法活動所有的諸仁者。祝大家六時吉祥阿彌陀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