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西法師:《修行之路》上-2

  《修 行 之 路》(上)-2

  ——怡西法師2016年講於美國新澤西

  禪師可以入定,但紫金缽不會入定啊!第三次他又提前知道,又入於定中,但缽還放在房間里。小鬼拿起紫金缽,放在他耳邊輕輕一敲,叮的一聲,他馬上從定中回來了小鬼見他,馬上把鎖鏈鎖在他身上

  禪師意識到是他貪愛不舍紫金缽才造成這樣的結果,於是徹底放下了,他立即打碎了紫金缽,也就是徹底破除掉了最後一件世間讓他產生掛礙的東西,豁然開朗,他徹底開悟,哈哈大笑對小鬼說:你想鎖我金碧峰,如同鐵鏈鎖虛空

  鎖虛空當然是鎖不住的,當徹底放下的時候,一切世間的束縛都不能鎖住他,他必然不會再留駐於世間

  我們凈土念佛法門兩位老人家例子

  第一個有一位老居士東林寺打佛七,她很認真念佛,當時真的是心無掛礙,她想要求生凈土的心當時很真誠很強烈。結果她真的看到阿彌陀佛現身,向她伸出了接引的手臂,這個時候只要拉住佛的手就成辦了生死大事。一生精進勤苦的修行,不就是為了這一刻嗎?可是就在這個時候,她想到她的孫子還小,現在走了誰來照顧他?就這一念頭打斷了眼前的境界,阿彌陀佛的手又抽了回去,境界也隨之消失了。她非常非常後悔,定下心來一想,孫子自有他父母安排,為什麼要有那個想法呢?後悔不已,已經晚了。可見,即使念佛念到像這位老人家這樣,也仍然被一個念頭貪愛不舍的念頭掛礙住了。

  另一個故事兩位居士年輕的時候起就是同修,一起念佛,一起做事,她們倆算是鄰居,住的不遠。她們相約,不管哪個先見到佛來接引,一定要跟佛說帶著另一個一起往生

  結果其中一個老人家先看到佛來接引了,她特別高興地跟佛說:佛啊!請您等等,我去叫我的那位同修一起走。佛點點頭,答應了。老人家快步跑到另一位老人家家裡,她正在院子里曬豆子她就喊曬豆子老人家:「快啊,佛來了,我們一起跟佛走。」那位老人家看到豆子馬上就曬完了,還有一點沒有鋪開,她就回答說:「你先去,我曬完這一點點,馬上就來。」第一位老人家又急步跑回來,結果可想而知,她一個人跟著佛走的。為什麼?那個念了一輩子佛的老人家幾個豆子掛住了。

  我經常問一個問題假如你正在念佛家裡的煤氣上燒著水,這個時候佛來接你了,馬上跟佛走,還是先把煤氣關掉?有的回答是跟佛走,有的回答要先關掉煤氣,因為怕引起整棟樓爆炸,威脅到其他人的生命安全。

  我自己會做出哪種選擇呢?馬上跟佛走。一定是馬上跟佛走,試想一下,如果為了接引你往生成佛,而讓煤氣把整棟樓都炸掉,阿彌陀佛會做那樣的事嗎?佛無所不知,他難道不知道燒著煤氣的事嗎?這件事他會替你辦好的,你就只管跟佛走。

  這是個時時激勵我的問題,盡管是我虛構的一個問題,但是它時時提醒我,不要讓任何一件事,一個人,一個對象成為放不下的掛礙。在坐的諸位法師,諸位居士也可以時常想到這個小故事放下要放得徹底,練習不要給自己留下前面兩個公案當中那樣的遺憾,走就一心走,沒有其他掛礙。

  我們現在觀照一下自己的心,把自己這顆心和外物全部舍棄,這才跟出離心相應。

  有了這樣一種心,平時再不停去訓練自己,讓自己的不受世間束縛。一旦這種感覺生起來,無論遇到任何災難,任何困難,都可以在千斤重擔之下「虎口脫臉」。因為你一旦舍棄了這一切,當老虎張著嘴巴咬下來,咬到的是空,不是你。

  如果現在你正處在痛苦之中,現在就可以觀想一下,這痛苦就象老虎一樣咬住你了,可是你心裡已經舍棄了這個世界,舍棄了你所追求的一切,五欲六塵全放下了,這時候你迴光返照,看一下自己的心。事實這個時候世間沒有哪個人,沒有哪件事能夠咬得住你。無論是多麼大的壓力,也壓不到你身上,只是呈現事情本身的因緣果報而已。

  這樣,你就從種種凡塵俗務當中瞬間抽離,成了一個「過客」。過客感覺好了,原來我們總是想做主人,一輩子千辛萬苦,到頭來發現半分做不得主,現在一下子知道自己是個過客,這裡所發生一切都跟我沒有關係,即使發生了再大的事情,我只不過是暫時經過而已,我不要這裡的一切,也不為任何一個人,一件事停留,我,只是暫時經過。

  煩惱之所以能制約你,是因為你有種種想要的慾望你會覺得你想要的這件事,這個人,這個物品的一舉一動都和你有關係,一點點風吹草動都要牽著你隨著它動,原因你有想要它的慾望事實上,當你想要制約對方,想要改變對方,想要控制對方的時候,你已經被它反控制了,已經身不由己了。那麼怎麼辦呢?退一步海闊天空,只需要三個字,「我不要」,這一下子馬上自由了,它的一舉一動再也不會影響到你,海闊天空的感覺是那麼地暢快。

  也許有人會擔心,這樣是不是太自私?菩薩不是要幫助別人才可以的嗎?沒錯,菩薩是要幫助別人的,但是菩薩不會因為幫助別人產生煩惱。幫助是幫助了,一切隨緣菩薩幫助別人的時候並沒有想要給自己獲得什麼,也沒有想要控制什麼,菩薩只是做自己該做的事,走自己該走的路,[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衣。]我們像菩薩這樣才對,事情儘力去做,以過客身份經過這個世間,心無掛礙。

  生起出離心就要具足這樣的量,不會被慾望糾纏而感到痛苦,不會為這個世間的一切感到痛苦,因為你的心已經恢復到不受壓力健康狀態。這樣的出離心是強大的動力如果你心中沒有想出離的意識,沒有想出離的心,會習慣於對世間很多東西產生執著。實際上,世間的五欲只是一種習慣,我們習慣這樣好,那樣好,就和吃辣椒一樣只是一種習慣世間所謂的快樂只是習慣不同,而沒有真正的快樂可言。

  我們把世間一切法的貪著全部舍棄,無論出現什麼情景,心都不會有動搖,都是寂靜安然的,不喜不悲,隨時隨處都可以是這樣,這是真正的出離心。這種真正的出離心,比受痛苦壓迫而產生的那種臨時迫切想要擺脫的所謂出離心要可靠的多。

  平時要觀察,是否所學佛法現實的心行脫節了,一旦脫節,你的感受就會順其往昔的習慣。比如說世間難以放下愛情,你遇到一個人,過去生中和你有種種感情的糾纏,這一世再遇到,就會自然被過去的習慣所吸引。你覺得她魅力無限,無法抵擋,你覺得她那麼漂亮。別人眼中又是什麼情況呢?別人並不認為她有那麼漂亮,甚至懷疑你的審美觀。你覺得她魅力無法抵擋,事實你不能抵擋的只是你過去的習慣,別人過去並沒有和她有感情糾纏的習慣

  假如你的出離心非常明確,舍棄了世間的一切,那麼過去的恩愛情感雖然還存在,但是這一切在你心行當中構不成障礙你看到她感覺很順眼,很舒服,卻不會被她所糾纏,這就是出離心和沒有出離心的根本區別。

  愛情是這樣,其他也是這樣。如果再發起了慈悲心,對一切眾生都沒有不順眼的想法那就不會被一切眾生干擾,你明確地知道喜歡不喜歡只是過去生中的習慣

  除了要發出離心之外,還要發菩提心。菩提心是我們修行真正的動力。什麼是菩提心?就是我看到了輪迴痛苦我要舍棄這些生滅輪迴,當我想舍棄的時候,也同時希望一切眾生都能舍棄這樣的痛苦,把自己的出離心擴散到九法界眾生身上這就是普賢行願品》所說的[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就是此時此刻,我們觀想一下,感受自己的心,我不需要五欲六塵,把五欲六塵舍棄了。當下觀照自己這個沒有任何想追求世間一切的心,然後把這種舍棄一切的感受,擴散到一切眾生身上

  當這個感受生起來,你就體會到所有眾生生死痛苦都需要解脫這就是同體大悲。你內心感受到了空靈寂靜、博大,不可思議庄嚴美好,希望一切眾生都同樣感受到,這種覺受的力量非常強大。哪怕是仇人面前,你生不起半點嗔恨,哪怕是愛人在面前你也生不起半點貪慾。因為都是眾生之一,都需要解脫,都需要證菩提

  這種情感,在菩提生起來的時候,完全轉化為大慈悲心。所以說,慈悲心的前提就是平等心,這樣的平等生起來了,我們的菩提心才算真正發起。

  平時我們嘴上出離心菩提心一閃而過,不具有這么大力量

  所以要安住於這種菩提心之中,不停地感受,不停地模仿,讓自己的出離心菩提心由單次的練習成為串習。串習就是排隊。我們買票的時候排隊很長,一個一個接上去,我們現在就是讓自己的心念也像排隊一樣,而這是菩提心的隊。從出離心發起要成就菩提的心,每一個念頭都是出離心菩提心,那我們就隨時隨處都在菩提道上。

  也許一天誦經、念佛時間只有兩個小時,可是一天工作時間,走路的時間,談話的時間,睡覺的時間,遠遠都超過誦經念佛時間。如果每天如法安住的時間只有二個小時,另外二十二個小時如法安住,這個隊就排得一點力量也沒有。人家二十四個人在排隊,你只有二個人在排隊,接著又是二十四個人,你後面又只有兩個,那你這有多少力量呢?

  所以我們要學會這么做來增強我們的動力----就是要讓舍棄一切生死輪迴,發菩提心要成佛,要利益眾生出離心菩提心成為每件事情動力。大家現在聽課是這個動力作用,上班也是這個動力作用。明心見性往生凈土成就菩提,也都是這個動力作用。甚至吃飯睡覺同樣也是為了修行解脫,為了利益眾生,也是這個動力作用。我們跟人講話是為了幫助他,為了自他都能得到解脫,也是以成就眾生動力。包括各位所有一切的修行,一切的服務,所有都是為了讓遇到我們的每一個人今後有機會接觸佛法,同樣都有解脫生死輪迴之苦機會都是這個動力在起作用。當把出離心菩提心作為整個生命動力時,我們就不會退轉。

  有個現象叫做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三年,佛在天邊。意思就是一開始是很精進的,時間久了,就沒有動力了。那麼修行路上動力在哪裡?動力一旦沒有了,就不會進步了。所以要把出離心菩提心,作為成佛路上真正的動力

  如果一個人有出離心,卻沒有菩提心,他在現實修行非常精進,趕緊要了生死,可是一旦他體會到了無我涅盤,便再也沒動力了。而當一個人菩提生起來時,即使他已經證得無我涅盤,哪怕一隻螞蟻還沒成佛,他也要生生世世為它去努力普賢行願總在講[我願無窮]就是這個道理,這樣的動力永遠不會停歇。

  如果感覺障礙多,進步不了,念佛不愛念,誦經也不愛誦,做什麼感覺沒勁,是因為動力出問題了。不是以菩提心為動力,而且對三寶沒有強大的皈依串習的力量,燈塔不亮了,會迷失方向動力不足了,就不會前進,原地打圈圈。

  在迷茫的時候,不要慌張,穩定下來觀察自己的言行舉止,起心動念,看看自己的心是否已經違背了三寶,違背了覺正凈。隨時把心調節回來,調節在對三寶的信心上這是我們的燈塔。看到燈塔,心就安了。

  不論你做得好與不好,進步是快還是慢,目標永遠在那裡成佛的燈塔永遠不要放棄。只要不放棄,在修行過程中無論遇到什麼災難,什麼障礙內心一定不會茫然,一定會想盡辦法讓自己回歸到修行路上,然後繼續不停地增強自己內在的出離心菩提心。這需要隨時去感受,你不去感受是沒有用的。

  我們都看了很多佛教的書,學過了許多教理,聽過很多法。但是出離心菩提心是否落實到心行當中了?聽聞教理是否落實到心行當中了?是否還是沉湎於原來沒有規矩過的、隨任習慣狀態當中。一旦落實了,有感受了,才算聞思到位了。

  我出家之後,曾經去藏地參訪過,有一件事感觸很深,那就是普通藏民的佛弟子對於菩提心的實修方法。他們做每一件事之前都先發一個菩提心,比如去擠奶,去轉山,去背水、去誦經等等。怎麼發呢?願我身口意利益一切眾生。然後就行去了,整個行動過程中,都用這個菩提心來攝持,動力就有了,做好之後,馬上迴向下一又是這樣。

  我試著用類似的辦法來做,因為沒有練習過,經常會忘記,但是至少能夠保持在清晨發一個這樣的菩提心,說:願我一天的身口意利益一切眾生。然後用這個來攝持一天的行動,晚上迴向。這個方法簡單,但是它是一個實修的很好方法,比空泂地說發心來得實在,而且確實做事情動力具足

  我在福建天湖凈寺的時候,負責給大眾僧燒水的工作。每天需要比別人起的早,這樣才能趕得上大家早起用熱水。天冷有霧,靜悄悄的,只有天上的幾顆星星眨眼睛。每天早上經過小露台的時候,都會對著虛空法界發一個心:願我全天的身口意利益一切眾生。燒水的工作很辛苦,有這個菩提心來攝持,很快樂,有動力發心和不發心確實是有區別的。

  我們已經知道對三寶信心菩提心對修行的重要性,前面的目標和後面的動力什麼時候都不能消失,念佛的時候不能沒有,工作的時候也不能沒有,這是一個人真正修行需具備的基礎。如果遇到一個貪愛的境界你有出離心,絕對能夠當下舍棄,如果遇到一個嗔恨的境界你有菩提心,就會把他看成是身陷苦惱,值得悲憫的眾生而不會產生嗔恨的煩惱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