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達吉堪布:為什麼念《心經》能遣除違緣?

  索達吉堪布等大德都曾經說過,每天念幾遍心經對我們早日了悟空智慧及清除障礙非常有幫助的

  問:為什麼念《心經》能遣除違緣?

  堪布答:因為《心經》所講的是空性精華。我們之所以會遭遇恐怖災難、違緣等侵擾,根本在於對人我和法我的執著,倘若證悟了無我空性,斷除了人我執和法我執,一切魔障就沒有猖狂的餘地了。《心經》宣講的是殊勝般若空性,以此空性的威力,再加上《心經》的加持力,內外密的一切違緣都能被遣盪無餘。所以,佛經中專門有《般若心經回遮儀軌》,裡面就說往昔帝釋天怎樣祈禱,我們也如是祈禱的話,魔王波旬等一切違緣都會化為烏有。

  般若佛母般若佛母的藏名是sharpyinma,屬於事密部本尊,有白色、黃色、二臂及四臂等幾種化相。般若母既是空性的本尊,也是極為有力的一位除障本尊

  一般的般若佛母化相是一面四臂,身相黃色,其中二手作定印置於臍間,另外一隻右手持一金剛杵舉起,另一左手托一部《般若經》。身著華麗的綵衣,佩飾眾多寶飾,具足報身五種庄嚴。跏趺坐於蓮花及日、月座墊上,日座和 月座分別代表了勝義及世俗菩提心。般若佛母有一四句贊頌非常著名,在西藏寺院傳統中,每在誦《般若心經》前,先誦此四句禮贊文。這四句禮贊文是釋迦牟尼佛在未示現成佛前,為自己的生母所撰著的禮贊文,所以其緣起十分殊勝

  離言思之般若般羅密 無生無遮虛空自性

  各各自證智慧所緣處 三世諸佛之母我禮敬

  般若佛母是所有般若經典的主尊,也是空性之本尊。在佛教中,般若智慧被稱為三乘之母,無論是解脫成佛,必須證悟般若智慧。如果跟出離心結合,則得解脫之果;如果跟菩提心結合,則得佛果,所以叫「佛母」。是人格化的代表空性智慧的佛母。

  般若空性智被喻為「佛母」,雖是成佛之必需關鍵,但卻未必一定生出佛陀,需看是否與菩提心相結合。由於過去、現在及未來諸佛皆必定由般若空性智所生出,所以般若空性在儀軌中被稱為「三世諸佛之母」。

  上一世的赤江仁波切,是帕綳喀大師的心子,在圓寂前讓侍者陪同繞拜甘丹寺一周,然後坐在椅上面對拉薩市,誦了一遍般若佛母心咒,然後喝了一聲「呸」,便坐化了!

  般若佛母咒:

  達地呀他 (嗡)嘎帶 嘎帶 巴熱嘎帶 巴熱桑嘎帶 保地 索哈

  tayatha(om)gate gate paragate para sam gate bodhi soha

  般若波羅蜜心經回遮儀

  無可言思般若不生不滅虛空

  各別自證智行境 三世佛母我敬禮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三藏法師玄奘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香、聲、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磐。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終)

  南無敬禮師,敬禮佛,敬禮法,敬禮僧,敬禮大佛般若波羅蜜多。我之一切真實語,當願成就。如昔時天王帝釋思維大佛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義,依止念誦而遣除魔王波旬等一切違緣。如是我亦思維大佛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義,依止念誦魔王波旬等一切違緣,願皆遣除,願成無有,願成寂滅,願極寂滅。

  不生亦不滅 不常亦不斷 不來亦不去

  不一亦不異 能說是因緣 善滅諸戲論

  我稽首禮佛

  念誦方法為:

  1 將心經念誦三遍。其中第一遍需要念誦開始的偈子「無可言思般若度……」,後面兩遍直接從經文「觀自在菩薩」開始即可。

  每一遍念誦經文到最後念誦般若波羅蜜多咒的時候,咒語可以念誦多遍。這個沒有一定數目

  2 接著念誦南無敬禮師……」,直到「願皆遣除」,拍一下手。再從「南無敬禮師……」開始念誦。如此三遍,最後一遍才念完後面的「願成無有,願成寂滅,願極寂滅」直到「我稽首禮佛」。其中念誦「願皆遣除,願成無有,願成寂滅,願極寂滅」這四句每念一句也要拍一下手。

  3 上面兩步完成算一次。如此念誦十次即可。

  以上供養諸位,願法喜充滿,菩提路上遣除一切違緣。

  【加倍咒】(三遍)嗡桑巴ra桑巴ra,波瑪納薩ra,瑪哈臧巴巴吽帕的所哈。

  此咒摘於《噶當祖師問道語錄》為度母傳與阿底峽尊者,其功德能使念誦增上一千萬倍。(此咒無傳承者開許念誦念誦經咒時加念三遍,非常殊勝

  注音:嗡:ong/ra:按拼音規則拼成/臧:zang/吽:hong/帕的:二合,的為輕音)

  【皈依發心】(三遍)

  諸佛正法菩薩聖僧,直至菩提自他皈依;

  為利一切如母諸有情,願證諸佛般若究竟義。

  【稱念聖號】(三遍)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

  【禮贊文】(一遍)

  無可言思般若度,不生不滅虛空體;

  各別自證智行境,三世佛母我敬禮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三遍)

  敬禮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般若波羅蜜心經終)

  南無敬禮師,敬禮佛,敬禮法,敬禮僧,敬禮大佛般若波羅蜜多。

  我之一切真實語,當願成就。如昔時天王帝釋思惟大佛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義,依止念誦而遣除魔王波旬等一切違緣。如是我亦思惟大佛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義,依止念誦魔王波旬等一切違緣,願皆遣除,(拍手)願成無有,願成寂滅,願極寂滅。

  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來亦不去。不一亦不異。

  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我稽首禮佛。

  【迴向文】(三遍)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眾生,皆共成佛道。

  殊勝菩提心妙寶,未生起者令生起;已生起不退轉,祈願輾轉更增上。

  願我所修勝功德,速證般若大佛母;及一眾生悉無餘,悉皆成就彼尊地。

  晝吉祥、夜吉祥上師三寶加持吉祥;諸瑜伽者皆吉祥,一切有情吉祥!願善妙增長!

  索達吉堪布:玄奘譯本的《心經》的殊勝之處

  首先,我們應該知道現在佛教界有哪些焦點問題,然後對這些問題詳加思維,不能以自己所貪著的宗派觀點為依據,而應該以諸佛菩薩的教證、理證,和傳承上師的教言、理論為依據,再加上以自己的智慧分析的結果,然後建立自己的觀點,再給別人提出建議。如果沒有非常可靠的論據,就不要輕易斷定一個問題。如果今天認為這個問題肯定是對的,但明天也可能覺得自己的分別念也不可信。以前上師如意寶也講過,在沒有得地之前,凡夫人的分別念是不可靠的,會經常發生改變,我們不能人雲亦雲、隨波逐流,被這些分別念所欺騙。

  比如,我小時有一時間曾經認為,自己的玩具世界最好的,但後來看見一些小朋友的遙控汽車等玩具時,又認為,世界上再沒有比這更好的玩具了,但年紀大了以後,無論看見多麼高級的遙控汽車,也覺得沒什麼好玩的。

  同樣的道理我們現在覺得這個答案非常可靠,任何教證理證都不可能破斥,但到了一定的時候,也不一定會這樣認為。法王如意寶也一再強調,除了聖者菩薩外,凡夫人是很難建立一種觀點的。大家一定要注意這一點,尤其是說話時,盡量不要毀謗他人,如果自己沒有可靠的依據,就不要隨意駁斥他宗。

  一方面,實修很重要;另一方面,在理論上,我們也要加以重視。要了該如何區分鑒別不同的觀點,否則,不要說弘法利生,可能在自己的修行中,也會有很多疑惑,比如,為什麼《心經》版本那麼多?到底哪個版本是合理的?……所以,佛法需要長期聞思。

  有個法師曾經告訴我說,在他出家五、六年時間里,基本上對佛經是半信半疑的,有些經典他看,而有些卻不看,有些高僧大德的論典他接受,而有些他又不接受,心裡始終對佛法有一些懷疑。然而,過了幾年以後,他開始接受所有的佛法經典,認為佛經所說都是對的。在座的道友當中,可能也有這種情況吧!

  據可靠史料得知,流傳最廣、最具權威的藏文心經》,是從印度梵文直接譯成藏文的,譯者是無垢尊者也就是密宗大圓滿傳承祖師中的布瑪莫扎,他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位譯師。

  《心經》的講義在藏地也比較多,藏文大藏經》的論著(也叫《丹珠爾》,是高僧大德解釋經典的論典)裡面,大概有八個講義,還有覺囊派的達那塔、榮頓班智達等很多論師的解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當年國王赤松德贊因在修行等各方面進步神速生起一些傲慢之想時,當時藏地非常有名的譯師貝若扎那為了消除他的傲慢,就以密宗方式解釋了《心經》,並將講義交給國王,結果收到了預期的功效。由此可知,在藏文的《心經註解中,還有以密宗方式解釋《心經》的論典。

  古印度的班智達們對《心經》也非常重視,曾寫下大量的《心經》釋文。在所有論師的講義中,布瑪莫扎所解釋的《心經》講義流傳最廣。

  當然,漢傳佛教關於《心經》的講義,也是相當多的,比如憨山大師的《心經直說》、耦益大師的《心經釋要》、黃念祖老居士的《心經略說》等等。

  據一些《心經》研究者的調查結果得知,漢傳佛教中研究、解釋《心經》的高僧大德或其他智者大概有一百多位。在整個佛教界,《心經都是流傳很廣的一部經典

  玄奘大師所譯版本為什麼與眾多版本不同呢?對此也是眾說紛紜。

  很多人認為:這是由於翻譯所用的梵文藍本不同所致。

  黃念祖老居士則認為:玄奘大師是為了突出《心經》的重點內容——空性的見解,而故意沒有譯開頭和結尾的部分。

  有些學者認為:玄奘譯本的整段文字是從六百卷《大般若經》中摘錄下來的;有些論師又認為:玄奘譯本是眾般若經中的一部完整經典。我記得在母音老人的《心經》講義中,也認為《心經》僅是《大般若經》中的一段,但我認為這種說法能有些牽強,大家可以翻閱一下《大般若經》,看看其中有沒有玄奘譯本的一段完整經文。我個人認為,《心經》應該是一部完整的經典,不論按照藏傳的《心經》還是漢傳的《心經》廣本來看,確實都有前面的緣起和後面的結尾部分。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當年玄奘大師回國後,本來特別想重返印度,將他的譯本梵文原版再作校對,但唐皇李世民已待之如國寶,捨不得放他出去。大家也清楚,當時出入邊境不像在這樣開放,若沒有國君的允許,都屬於私自出國,而且當時的交通也不像在這樣發達,路上有各種各樣的危險,唐皇擔心玄奘大師一去不復返,所以一直沒有放行。玄奘大師因此而沒能再去印度,但他所譯的《心經》,卻廣為流傳了。僅由此事,也可見當時政府與國王出家人尊敬與重視,不僅如此,而且,在唐玄奘圓寂時,唐王曾舉辦了空前盛大的法會,可以說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沒有再出現過那樣濃重的法會(我在佛教科學論》後面「出家人對社會貢獻」中也稍微提到過此事),所以不僅《心經》,唐玄奘翻譯的很多譯本上寫的都是「奉詔譯」,意思是說這些經典都是奉皇命而譯的。

  我個人認為,玄奘譯本與其他譯本不同,可能有三個原因:第一,可能是梵文藍本的不同所導致的;還有一原因是,佛所說的法,在每一個眾生聽來,可能都有所不同。比如,佛當時在靈鷲山轉法輪時,有十萬佛子在場,而且每個佛子都有不忘陀羅尼,但即便如此,每一個佛子所得到的法門都不盡相同。這並不是像我們現在記錄時因為錄音機壞了,或筆壞了等等而導致的記錄內容不同,而是因為佛會針對不同意樂根基眾生,而宣說不同的法。喜歡簡略法門眾生受持了簡略法門;而喜歡大法門的眾生,又受持了廣的法門這就佛說法的特點。

  第三個原因,唐玄奘所用的這個梵文藍本,應該是觀世音菩薩親自交給他的。為什麼這樣講呢?這要從玄奘大師西天取經的故事說起:

  大家都知道,玄奘法師西天取經的故事,經過添油加醋、隨心所欲的改編,早已變成了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西遊記》。作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的影響力是很大的,很多對佛教一竅不通的人,都知道鼎鼎有名的唐玄奘

  當然,因為作者原因,其中的故事,已經被篡改得面目全非,根本不符合玄奘法師印度取經的真正歷史。從小說看來,似乎他之所以能夠西天取經,全都歸功於他的幾個徒兒了,其實,唐玄奘的取經經歷,並不是像書上所說的那麼神乎其神。

  據說,雖然唐玄奘前往印度取經時,剛開始很多人隨行,但後來就只剩下他孤身一人了。走到大戈壁沙漠時,因為打翻水袋,迷失方向,以致人與馬均渴倒而不能前行,玄奘連續四夜五天滴水未進,只能倒卧在沙漠里,口念觀音名號,直到第五夜,老馬從陣陣涼風中嗅到了水草的氣味,玄奘大師才算逃得一條生路。且不必說這些九死一生的經歷,僅僅從大戈壁到達犍陀羅,其間至少還要徒步翻越天山山脈的騰格里山,再翻越帕米爾高原,個中艱辛,恐怕是鮮為人知的。

  在他西天取經的經歷中,最讓我感興趣的,是下面這段情節:有一次,他路經一個寺院時,聽到裡面有人在大聲哭泣。他走近一看,發現是一個全身糜爛(就像現在的麻風病)的和尚在哭。雖然玄奘深知路途遙遠、凶吉未卜,但看到這個和尚很可憐,他就沒有繼續趕路,而一直呆在寺院為他治病。後來,那個和尚的病基本上好了玄奘才辭別前行。臨行前,和尚送給玄奘一本梵文經典以示感謝,那部梵文經典,就是著名的《心經》。

  玄奘一路上隨時都在閱讀這部經,尤其是在遇到一些違緣、障礙時,只要他一念這部經,違緣、障礙等等就馬上消失無餘。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次,他來恆河岸邊,看見前面有好幾千人聚集在一起,出於好奇心的驅使,他上前一看,發現婆羅門外道在祭拜河神(當時印度有九十五種婆羅門在這婆羅門中,有些境界很高,也有境界很低,保留著很野蠻的風俗,當時,這些婆羅門教印度比較興盛)。

  這些婆羅門為了供奉恆河河神,每年都要選一個年輕男子扔進河裡。當天正好選中了一個年輕男子,準備將他扔進河裡。他的家人都非常悲痛,與男子抱作一團、淚流滿面。

  正在依依不捨之際,他們忽然看見來了一個外國人(玄奘大師),當即喜笑顏開,準備讓唐玄奘代替那個年輕男子,隨後,便立即將唐玄奘捆了起來。

  唐玄奘告訴他們說:如果你們今天非要把我扔進河裡供奉你們的河神我也沒辦法,但我有一個要求你們必須同意!

  婆羅門連忙問他是什麼要求。

  唐玄奘回答說:作為一個出家人,我每天的經是必須要念完的,等我念完了經,你們怎樣處置我都可以。

  這群人覺得玄奘的要求並不過分,就同意了。玄奘隨即開始念《心經》,三遍之後,天空馬上變得烏雲密布、電閃雷鳴。所有人都非常害怕,覺得這個人可能是不能得罪的,便將唐玄奘放了。

  在唐玄奘取經的途中,這種類似的危難和違緣非常多,每次他都靠《心經》度過了這些難關。

  令人驚奇的是,當唐玄奘印度返回時,念及和尚所賜《心經》的恩德,他準備好好報答一番。誰知當他找到當時寺廟所在的地方時,不僅老和尚,連那個寺廟也消失無蹤了。

  人們傳說,當時的那個老和尚,就是觀世音菩薩,他化現成老和尚,親自將梵文版的《心經》交給了唐玄奘我以自己的分別念進行觀察,認為這種說法應該是言之有理的,因為觀世音菩薩加持不可思議,再加上《心經》是釋迦牟尼加持舍利子觀世音菩薩對話而形成的一部經典,經中所有的內容全部是經由觀世音菩薩宣說的。如果觀世音菩薩化現為和尚,將梵文版《心經》交給唐玄奘,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我認為,玄奘大師所翻譯的《心經》,是最有加持力的,如果要持誦,完全可以依照玄奘大師譯本。只不過在給別人講解、或自己要完整通達理解整個《心經》的意思時,將開頭和結尾的部分加上也可以。

  有一次印《心經》時,一位大學老師問我:這裡面有兩個「是」,要不要我改一下,讓它通順一些?我當下就說:你的智慧不可能超過玄奘大師吧!還是不要改吧!所以,如果我們沒有受到系統佛學教育,當看見不同版本的佛經內容有所不同時,就隨隨便便想這裡改一下,那裡改一下,這肯定是不對的。佛的經典都含有甚深的密意,即便有經典內容有些缺漏,但佛的加持力也是不可思議的。

  曾經有個公案也說明了這個問題有一瑜伽師將咒語「嗡班匝日格里格熱呀吽啪的」念成了「嗡班匝日及里及熱呀吽啪的」,當他念「嗡班匝日及里及熱呀吽啪的」時,整個山河大地都隨著他的念誦念誦,另外一個人覺得他念得不對,就糾正他,但當瑜伽師改念後,整個山河大地念誦都停了下來。由此可知,雖然梵文咒語中並沒有瑜伽師所念的「嗡班匝日及里及熱呀吽啪的」,但以瑜伽師心的清凈力,以及某些不可思議之力加持,他所念的錯誤咒語都變成了真正有加持力的咒語

  同樣,玄奘譯本中「度一切苦厄」這句話,也許在梵文本中真的不存在,但玄奘譯本已受到了加持,如果我們以自己的分別念對經文進行修改,則將會使整個經文都失去加持力。我們以後在弘法利生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不同的情況,但一定要有自己的正見,不能隨隨便便隨順世間人的見解,或是以自己的分別念隨隨便便修改佛經,改動佛的金剛語,這是非常不合理的。

  我們這次傳法所選用的,仍然是以玄奘大師譯本為主,再加上其他版本的開頭序言和後面結尾部分(這一部分內容,參照了法成論師譯藏並由任傑老師譯漢的譯本)。其原因要有以下幾個

  一方面,因為上述傳說,而使我玄奘譯本有信心;

  另一方面,我個人對玄奘大師也是很有信心的。玄奘法師在一生中,翻譯了大量具有珍貴價值的經論。以我多年翻譯的經驗來看,他所翻譯的典籍,是非常精確可靠的。在很多不同的版本中,他的譯本總是以准確精練而獨佔鰲頭。

  另一個原因眾所周知,不管在中國還是國外,凡是念誦漢語《心經的人,全部都是依照玄奘大師的《心經譯本念誦的。法王如意寶當年去美國時,美國信眾念誦的就是這個版本;後來去新加坡時,在新加坡一個大型國家級晚會上,大型顯示屏上也映出了心經》,其版本也是玄奘大師譯本;這個譯本不僅在佛教界流傳甚廣,在世間學術文化界,以及普通老百姓心中,也受到了廣泛的認可,甚至很多商人在做一些產品時,比如,有些人將《心經》印在茶杯或哈達上等等時,都用的是這個版本的《心經》。

  基於以上幾方面的考慮,我還是主要採用了玄奘版的《心經》。

  我有時候想,玄奘發心力真是不可思議,無論國內外,大家都是玄奘譯本念誦的;有時候又想,是不是因為當時國王恭敬玄奘,而漢人又很重視地位,所以很多人覺得玄奘國師了不起也就認可玄奘,認為應該讀玄奘所譯的《心經》,而不讀其他譯師的譯本?但不管怎樣,玄奘佛教界貢獻確實是相當大的,以前的很多高僧大德都經常講:玄奘觀世音菩薩化身,孫悟空文殊菩薩化身,豬八戒是金剛手菩薩化身,所以,《心經》應該是很有加持力的。

  以後我們念誦修持時,應盡量以玄奘譯本為准,而不能隨意改動,同時也不要認為《心經》很簡單

  有些相續中有顛倒邪見,分別念又很重的人可能會不以為然:我也能寫出這些文字來,我的文筆比《心經》更好,我現在寫的博士論文有好幾萬字,《心經有什麼了不起的,只有二百多個字!

  世間人一旦生起傲慢心,真是非常可怕!要知道,假寶和真寶之間,是有價值上的天淵之別的。雖然表面看來,《心經》只有小小的一頁,但它的功德加持威力誰也無法比擬的。黃金雖小,但無論到哪裡,都自有它的價值力量,同樣,佛經縱短,卻也有不可言說的威力加持

  (摘自 索達吉堪布《般若波羅蜜心經》講記)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