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真堪布:《現觀庄嚴論》講記二十九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接著講《現觀庄嚴智度竅訣論》。

  己一、(廣講自在因果)可分為二:一、廣講自在之因——正等加行;二、廣講自在之果——頂加行。

  庚一、(廣講自在之因——正等加行)可分為二:一、相續所生殊勝加行;二、相續生起殊勝加行之觀修次第。

  辛一、(相續所生殊勝加行)可分為四:一、加行之相;二、加行修持者補特伽羅;三、加行之自體;四、加行之前行法。

  壬四、(加行之前行法)可分為四:一、所獲功德;二、所舍過失;三、所知性相;四、相續所依之順解脫分。

  癸一、(所獲功德):

  大乘修行人所獲得的功德。真正修持般若波羅蜜多,就可以獲得這些功德

  摧伏魔力等 十四種功德

  不執著於輪涅一切法,也可以說不分別於輪涅一切法,這樣的修行狀態是加行的本體,具有如下十四種功德

  (一)以其加持就能使違緣無法侵害,從而獲得摧伏魔障之力功德,因以諸佛加持即可生起力量緣故

  修持般若波羅蜜多,諸佛自然就會加持此人修行者已獲得不共加持,可以斬除一切魔障

  偈頌里只體現了一個,「等」表示其他的功德

  (二)諸佛將垂念並曉知彼等補特伽羅,因以無礙之意而垂念關照的緣故

  真正修持波羅蜜多的補特伽羅能獲得諸佛的垂念。佛有這種功德,可以時時不離眾生,時時都是眾生身邊,永恆地觀照每一個眾生。但如果眾生自己內心覺悟也不一定能得到這種功德。所以真正修持般若波羅蜜多,就能獲得諸佛的垂念。

  (三)諸佛將親令彼等加行修持者得以圓滿加行,因以如來之智而照見的緣故

  真正修持般若波羅蜜多的人,他的修持就能圓滿,因為有佛的智慧的照見。

  (四)獲證與圓滿正等覺相近之功德,因以彼等之義而接近諸善逝的緣故;

  真正修持般若波羅蜜多的人,能真正親近諸善逝佛陀也能迅速獲得佛的果位。接近諸善逝,主要是自己的內心覺悟,離佛陀越近,因為真正的佛是法身佛。內心覺悟,有般若智慧,離法身佛就越近。

  (五)獲致四種廣大功德:值遇諸佛大意義;投生善趣的大利益;成正等覺的大果報;行持利他的大異熟。生生世世利益眾生

  (六)獲得諸佛授記自身於何處投生的觀察生境功德

  若真正修持般若波羅蜜多,可以獲得諸佛的授記——佛告訴他,將來投生到何種地方,以暇滿的人身可以修持波羅蜜多;還有些授記說,將來在某某剎土示現成佛

  如經雲:「舍利子,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經典),我涅槃後,至南方漸當興盛……復至瓦達納……復從北方至(東)北方,聞此般若經典已,修持瑜伽漸當興盛……」等等內容,便是對此功德的詮釋。

  (七)獲得圓滿一切無漏功德功德,因當下已獲得對治之道——種種般若波羅蜜多的緣故

  真正能對治的就是般若智慧。相似的時候還不能除根,真正現見的時候才開始除根。

  (八)成為向他眾宣講般若波羅蜜之士夫,因現在已經在闡釋遍智之論題的緣故

  (九)獲得由遍智而生的,魔業等不可破壞之功德,因諸佛修持行者常相伴不離緣故

  (十)生起安置眾多士夫於無上菩提等與聲緣不共的善根,因當下已對加行生起了極大歡喜緣故大乘修行有能力幫助眾生,並將眾生安置於無上菩提果,聲聞緣覺沒有這個能力

  (十一)如實按照行持利他的誓言而行,為依所說(願詞)而行之功德,因諸佛隨喜此等誓詞的緣故

  有的人不履行諾言,也不守護誓言,但是修持般若波羅蜜多的人能夠守護誓言。當你真正能立下堅固誓言時,諸佛都會贊嘆隨喜,因為最終的成就的是堅定信念。我們發菩提心的同時,也發願利益眾生,無論何時遇到何種違緣磨難不退失。

  (十二)獲得來受持清凈、偉大之廣大果的功德,因如今已對大乘甚深之法極其嚮往的緣故;

  (十三)獲得來世能捨棄一切所有等成就他眾之利的功德,因如今已能行持安置眾多眾生菩提利益緣故來世能做布施,自己所擁有的都能眾生而舍掉。舍主要是從心裡舍。

  (十四)獲得來世必定獲證般若波羅蜜多的功德,因今生已獲知所有般若波羅蜜多之詞義的緣故

  以上所述,即為自他之義任運而成的十四種功德

  大乘修行人最終目的自利和他圓滿。二利圓滿了,即獲得二身佛的果位。

  以上講的是所獲得的功德,下面講要捨棄、遠離的過患。

  癸二、所舍過失

  當知諸過失 有四十六種

  總的來說,作為所斷違緣的魔業,也就是成為修持加行之障礙的魔業。魔業就是大乘修行人要斷除的違緣。障礙修持般若波羅蜜多的,都稱之為魔業。可分為依靠自身的二十種違緣,依靠自他任意一方的二十三種違緣,以及依靠他法的三種違緣。

  因此,我們應當了知,加行的諸種過失為四乘以十再加上六,總共可以確定為有四十六種

  第一類,依靠自身安立的二十種違緣包括:

  首先是從膽識方面而劃分的兩種過失

  (一)因為知道需要經過很長時間,才能對般若詞義生起定解,並且要付出巨大的艱辛,從而深感畏縮與疲厭;

  有些學佛人想的太簡單了。其實行持般若波羅蜜多是非常艱難的,要付出巨大的辛苦,經歷漫長的時間,最後才可以般若波羅蜜多生起定解。有的人自認為都已了知了,其實絲毫未知。真正對般若的詞義生起定解,沒有那麼輕而易舉。我們現在吃穿不缺,整天舒舒服服的,還想獲得成就,可能很難實現。有的人一聽到這樣的消息,心裡就開始害怕,想放棄;有的人時間久了之後自然生起厭煩之感。現在我身邊有些出家人也一樣,時間久了,有七八年了,心裡有點疲倦了。這也是一種魔業。

  (二)因為能迅速獲證,故而生驕慢的,不觀察前際後,因膽大包天、急躁冒進而導致的過失

  有的人可能根性好一些,容易發生這種問題。如密勒日巴曾經也有過這種經歷,之前他學習很多世間學術都易如反掌,故而認為修持圓滿也不需要努力、付出,然後就沒有修行。那個上師為他不是自己的所化眾生,於是告訴他去找宿世有緣的上師瑪爾巴。

  有些人領會得快一些,還有的人雖然詞句方面不是很能領會,但是感應力特彆強,一修法就有感應,自認為很快就能成就。最初心裡很傲慢,膽大包天,急躁冒進,但是堅持不了太久,過段時間又開始鬆懈,又不修行了。太急躁,心裡太傲慢,與第一種情況截然相反。

  然後是從領受惡趣之惡業方面而分的三種過失

  (三)以打呵欠、伸懶腰等(不恭敬)方式來繕寫般若經函等身惡業

  無論是抄寫、讀誦,還是聽聞時,打呵欠、伸懶腰等,都是恭敬的。聽法的時候要洗耳恭聽,法喜充滿。如果渾渾噩噩,在疲厭的狀態下聽法,都是如法的,這樣不可能得到佛法利益也不可能真正了達般若之義,所以這也是一種魔業。這是從身惡業的角度講的。

  (四)抱著貪欲心來繕寫般若經函等心惡業

  有人抄經是為了賣錢,還有人講般若波羅蜜多是為了世間利益;有的經常誦讀《金剛經》、《心經》,是以自私心念的,為了去除生活工作中的違緣障礙,為了孩子好,為了家人好。這也是魔業。

  抄經可以獲得很福德,於是為了得福德而寫;誦經可以驅除種種違緣,為了暫時的利益而讀誦;所謂的法師般若法門,但卻是為了對方的恭敬供養,也是貪心這都是魔業。這樣是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般若波羅蜜多的,相續中不可能生起大乘修行

  (五)以名聞利養等發心來念誦等,以及生起嬉鬧游戲等非理作意的,以語惡業所作念誦等等。

  現在也有唱誦的,做音樂的,如果發心清凈就沒有過失。如果發心不清凈,存有自私心,即使唱誦的都是般若波羅蜜多,也會成為魔業。還有,僅僅是為了游戲、玩樂而唱誦,也是一種魔業。可以唱誦,但都應該以恭敬之心,為了供養三寶,為了眾生能夠獲得利益,得到加持,這樣發心會有過失

  再次是從大乘中退失之因的七種過失

  剛才是通過身口意而造的業,對境是般若波羅蜜多,如果不改過,都是墮入惡趣的因。下面要講的是大乘中退失之因。如果有這些魔業,會從大乘中退失。

  (六)認為「我又沒有得到授記,況且這些大乘法門也十分難修」等等,抱持退轉般若之因的過失

  「不是說聽聞般若能獲得佛的授記?我沒有獲得佛的授記。」認為修行大乘太艱難,於是退失了道心,退失了對大乘佛法信心

  一般我們初做某些事情時,都有新鮮感,很有信心,但是慢慢就沒有信心了。如今的學佛人也是一樣,剛開始很有信心,很積極,慢慢就沒有信心也不積極了。有的人想,某某人得到了上師的讚揚,我也沒有得到。某某人考上了輔導師,我考了幾次都沒考上,開始退失了信心:「我再也不考了,我要離開……」好像上師很偏心。產生這樣的心態,甚至離開上師,這也是魔業。

  你今生遇到了大乘佛法,尤其遇到了金剛乘,要珍惜緣分堅定信念,無論何時都不能動搖決心、退失信心,一切困難都是暫時的,一切磨難都是成就的助緣。但是有些人不懂,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心跑了。這有什麼?若我們真的為了修持大乘佛法,為了修持無上密法,哪怕失去生命,哪怕粉身碎骨都有意義。但是有些人第一不明理,第二心力也不夠強大。這也是魔業。你離開了殊勝道場,離開了自己的上師,想獲得成就是非常難的,可以說比登天還難。

  (七)就像捨棄樹根而尋求枝椏一般的,退失於遍智之因的,對大乘法門有信心過失

  有些大乘佛法,比如般若波羅蜜多,才是真正成佛之因。比如說,無上密法是即身成佛之因,有人把這些殊勝的法拋到腦後,不珍惜,去學小乘《阿含經》,世間道教儒教。學這些也不不可以,但是依靠這些是不可能成佛的。就猶如沒有樹根還尋找樹枝一樣。沒有樹根,哪來的樹枝?如果不靠大乘佛法,不靠這些殊勝法門就不可能獲得究竟的成就——佛果。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不修殊勝法門,卻修持比較底層的法或一些世間法。其實,我們學人道、天道不是不好,但是這些都不成佛之因,靠這些不可能迅速獲得佛果。我們要有抉擇的能力

  (八)如同不向比比皆是的賢善主人討要,反倒寄希望於鮮少而下劣之奴僕的蠢狗一般的,退失於品嘗殊妙之果——般若法味的過失

  對小乘佛法有信心,對大乘佛法、對無上密法沒有信心,不學大乘佛法。如同想討飯,應該向比較富裕的人才是正確的。但你偏偏不這樣,反而要向一個自己都食不果腹的乞丐要飯,他自己還在討飯,又如何能滿足你呢?就好比狗不向主人要吃的,卻向僕人要吃的。

  應該修持大乘佛法,尤其無上密法,這樣我們可以迅速獲得成就。但是很多人卻顛倒而行,偏偏要修其他的,比如念佛、念咒。其實念佛、念咒不是不好,但若是沒有般若波羅蜜多智慧,就都不是真正成佛的因。

  (九)猶如捨棄已經擁有的大象而去搜尋大象足跡一般的,退失於受持大乘般若之道過失

  不珍惜大乘佛法緣分,不珍惜無上密法的緣分,去搞其他的事情,比如身和語的一些善法,或者修持其他的法門

  (十)有如在蹄跡水中尋找如意寶一般的,因為不知道只有此般若法門才是唯一的遍智(佛果)之因,而在小乘道中尋求三種為之果的,退失於三種所為的過失

  (十一)就如試圖用比喻來描繪妙不可言的尊勝宮,帝釋王所住的宮叫尊勝宮。卻以極為遜色的日月宮殿作為衡量標準一般的,有些人認為不需要大乘,而妄想小乘經藏中獲取遍智的念頭,是退失於因果關聯的過失小乘只能獲得阿羅漢和獨覺佛的果位,如果想成佛,就要修持大乘法門

  (十二)認為小乘等同於大乘而顛倒高下的,退失於無上法身之因或者三身的過失比喻依次如下:認為轉輪王與世間國王一樣,或者百味珍饈與豌豆菜品相同,是退失於無上法身之因的比喻;誤認珍寶與假寶別無二致,是退失於三身的比喻,這些都是捨棄大乘之因。

  最後是從大乘中散逸之因的八種過失

  (十三)分別於色聲等眾多妙欲之境喜歡世間的色香味觸法,對其有貪欲之心,心易散亂和放逸,這樣很難成就

  (十四)將繕寫般若文字執為般若波羅蜜多。

  現在有很多抄《心經的人,認為只抄《心經就能成就。抄《心經》不是沒有功德,但是只靠抄《心經就想獲得成就肯定不行。有這樣錯誤見解,這也是一種魔業。有很多這樣的現象有的人認為很精進師父也覺得他很有修行,實際他每天只誦一遍金剛經》。誦《金剛經》有功德也能積累福德,但是只靠誦《金剛經》是不行的。一個真正覺悟者、見性開悟者也許可以,一般人肯定不行的。見性開悟的人也要安住、修持,如果不安住、不修持,只靠誦經也不是很合適。也許自認為是精進,實際上是一種放逸、散亂

  (十五)認為般若波羅蜜多僅僅是無實,從而耽執於無實。

  中觀里講的單空,一說萬法皆空,就覺得什麼都不存在,覺得這種單空,是真正的般若波羅蜜多,執著於這樣的見解,然後行持,這也是一種散亂放逸,因為這樣道業不會增上,也影響了真正的加行修持

  (十六)將文字執為般若波羅蜜多。

  有的將文字執為般若波羅蜜多。文字波羅蜜多也是波羅蜜多,但不是真正的般若波羅蜜多,而是般若波羅蜜多的能詮,所以叫做般若波羅蜜多,其實真正的般若波羅蜜多是所詮。但是有的人覺得文字就是般若波羅蜜多,所以執著文字,只誦經、抄經。

  (十七)將無文字執為般若波羅蜜多。

  不靠文字。講聞法過患時也講過「持文不持義,持義不持文」,認為明白文字就行了。其實這里也可以這樣理解,有的人認為不需要文字,弄懂理論就可以了。所以,很多人只研究理論並不實修,而有的人只實修不研究理論,什麼道理不懂,這樣都不行。離開文字不行,離開意義也不行,即只靠理論不行,只靠實修也不行,二者要相結合。麥彭仁波切在《定解寶燈論》里講過,剛開始觀察,中途是以觀察和安住輪番交替的方式修持,最後是安住。當你見解真正穩固以後,才可以安住,這是非正確殊勝教言,應該銘記於心

  (十八)作意於一戶人家,具備十八種工藝作坊的城市,商賈雲集的市鎮,四種民族共居的地區,雜巴嘎等大都市等貪嗔之境

  真正的修行人應該喜歡寂靜處,而有些人特別喜歡喧鬧的地方,整天往山下跑,喜歡到人聚集的地方。初學者容易受外在的影響,雖然對般若有一點了知、定解,但如果不遠離喧鬧,不依止寂靜處,很容易退失道心,容易散亂放逸。我們在山上的時候,應該少看電視、少打電話,否則心很容易散亂有些人經常看手機,這樣內心一定是散亂放逸的,即使有一功德也容易失去,所以一個修行人應該少看手機,少看電視,少跟外界聯系,少聊天,可有人一聊就聊半天。

  (十九)貪著於品嘗恭敬利養與讚頌詞句之味。

  有的人貪著於恭敬利養。出家人,尤其所謂的法師、堪布都容易生起這種心,就是為了得到對方的恭敬也得自己的一些利益,希望被別人認可、贊美。我們每年安排輔導師下去輔導,輔導師心態應該是謙下的,不要有獲得利益、得到對方恭敬心態。否則,一旦別人不恭敬,心裡就不舒服,稍有點利益心裡就歡喜;聽到別人讚揚說:「這位輔導師講的太好了對我們的幫助太大了感恩!」心裡就得意洋洋,其實這都是魔業。無論對方認可還是不認可,贊嘆還是不贊嘆,恭敬還是不恭敬,是否得到利益都要保持平靜。我經常講,如果能把自己放在最低位,其實就在最高處。如果你低調、很謙虛,對方自然能看見你的功德自然就會恭敬你、贊嘆你。

  (二十)於非法之魔道中尋求善巧方便。

  現在是二十一世紀,我們接觸的文化知識太多了,有些人認為應該把這些融合在佛法里,運用到自己的修持中,其實有些可以,有些不可以。從魔道中尋求善巧方便是錯誤的。我們要求任何時候都要保持傳承的清凈也要保持道場清凈也要保持個人相續清凈。接觸多種文化好事,但是對你修行來說卻是種障礙

  在漢地,以前很多人都沒有什麼信仰,最近幾年才開始有點信仰,但形形色色的法門也都進來了。不能從魔道中尋求善巧方便。現在網路很發達,有些學佛人在網上隨便瀏覽,什麼都看,最後走火入魔了,還覺得自己是正確的,覺得這才是真正的究竟成就方法。我們通過他的言語和行為就能了知他是錯誤的,但是他自己還不知道。所以盡量少接觸外道的書籍和世間東西。通常我們這邊的法師會看一些外道的書籍或對佛教不太恭敬的書籍,但絕對不會讓他學生看,怕影響他們,因為法師有辨別的能力,不會因為這些而動搖信心,但是他學生不一定,所以我們也要注意。

  這都是從大乘散亂和放逸的過失

  第二類,依靠自己或者他人任意一方的二十三種不具順緣包括:

  與聞者在前,講者在後相聯系的十四種不具順緣:

  (一)聽者意樂增盛,講者疲倦懈怠的退失之過

  講般若波羅蜜多時,要有講者、聽者,如果聽者很有意樂、很想學,但是講者沒有發心,疲憊懈怠,這樣可能影響到講般若波羅蜜多,也會影響到聽般若波羅蜜多。因緣具足,沒有學到般若波羅蜜多,進而影響到修持般若波羅蜜多,則成為魔業。反之不會成為魔業。

  (二)二者在所喜愛的處所認定方面,聽者認為是這里,講者認為是那裡的,在看法觀點上的迥然不同。

  講法地方修持地方意見不同,因此影響了修持般若波羅蜜多、聽聞般若波羅蜜多,這也是一種魔業。

  (三)聽者慾望強烈,講者慾望寡少,或者與其截然相反的情形——聽者慾望寡少,講者慾望強烈。講者聞者心裡狀態不一樣,影響了學修般若波羅蜜多。

  (四)聽者具足頭陀功德,講者不具足頭陀功德

  小乘戒律里有十二種頭陀,聽者具備此功德,講者不具備。聽者喜歡簡單生活,講者不喜歡簡單生活,因此影響到了聽聞般若波羅蜜多,也是魔業。

  (五)聽者具備善心,講者具備不善心,因此而影響了修持聽聞般若波羅蜜多,也是一種魔業。

  (六)聽者樂於布施,講者極其吝嗇的退失之過

  (七)聽者想供養,講者卻不接受。

  (八)聽者認為稍加指點便能領會,講者卻願意廣講。

  聽者認為少講一點,簡單講一下即能明白,但是講者願意廣泛講,導致影響修持般若波羅蜜多,或聽聞般若波羅蜜多,這也是魔業。

  (九)聽者精通經典等法,講者卻不了知。

  (十)聽者具備六度,講者不具六度

  (十一)聽者擅長於修持遍智之方便,講者卻不擅長。

  (十二)聽者已得陀羅尼,講者未得陀羅尼。

  有一種陀羅尼是一聽再也不會忘記,這是因為禪定力量功德。聽者有這種功德,但是講者沒有這種功德

  (十三)聽者喜歡繕寫般若文字,講者不喜歡繕寫般若文字

  (十四)聽者已遠離貪執欲妙等五蓋,講者尚未遠離五蓋。五蓋指掉悔蓋、嗔恚蓋、昏睡蓋、貪欲蓋和疑法蓋。

  僅依聞者自身的兩種不具順緣的情況

  (十五)因聽聞到對地獄等惡趣的可怕描述,便背棄為利他而前往惡趣之心

  菩薩為了普度眾生,需要到三惡趣。一聽到輪迴的過患,尤其是三惡趣的過患,心裡就怯懦、害怕,不想到三惡趣。有的人喜歡順境,不喜歡逆境,一個菩薩為了度化眾生也要面對很多逆境,但是我們現在很多修行不願意麵對逆境,希望永遠開開心心地處於順境中,這也是一種過失

  (十六)因聽聞到對天界等善趣的讚頌,便為了自利而一心迷戀於趨往善趣之事

  一聽到善趣的功德,迷戀天人福報,總想著升天。曾經難陀就是這樣的,剛開始受持清凈戒律,雖然他受持的很嚴格、很精進,但都是為了善趣的安樂。一個菩薩為了度化眾生可以到善趣,但是不可能為了貪圖安樂嚮往天界。如果有這樣的心態,也是一種過失

  講般若波羅蜜多,講者在前,聞者在後,與其中任一法相關的七種不具順緣的情況

  (十七)講者偏好獨處,聞者喜愛眷眾的退失之過;退失了道心,失去了聞法的機會

  (十八)講者不許隨行,聞者卻想跟隨。

  (十九)講者希望能得到稍許資財,聞者卻不願向其作供養

  宗喀巴大士講過,講法的人上師的心裡應該是什麼也不要,弟子的心裡應該是什麼都能舍,這樣的心態才是正確的。

  (二十)講者想去往有命難處,如易發生地震、災難地方,聞者卻想前往無命難處。

  (二十一)講者想去往出現災荒之處,聞者卻不願前往。

  (二十二)講者想去往盜賊橫行之處,聞者卻不願前往。

  (二十三)講者為了化緣等而探望施主,聞者深感不悅的退失之過

  第三類,依靠他法的三種違緣:

  (一)所謂「惡魔離間正法與補特伽羅加行」,也即惡魔化作比丘形象前來妄說「般若是像我們的經典所說的一樣,而不是像廣中略三種般若經典所說的那樣」,從而起到分裂破壞的作用

  一些外道惡魔化現成比丘上師,指著外道的論典、惡魔法門,說這些才是真正的般若法門,以這些才能獲得究竟的佛果

  自己沒有定力,容易退失道心,容易入外道。如果對佛法明理而生信心就不發生這些事情,不會有退失道心的過失。以前也講過,真正對佛法明理而生信心,知道佛法里講的都是真相真理,即使釋迦牟尼佛親自降臨說他之前講的都是不正確的,都是他的胡言亂語,但也不會相信的。

  (二)妄說:「修不凈觀等等便是實相之義」,或者將無緣甚深見解以有緣之觀修來加以改造,使其成為相似之道的近似修持

  修不凈觀是小乘里講的,通過不凈觀暫時可以壓伏貪心,但是不可能以這種修行成就般若波羅蜜多。

  (三)惡魔化作佛陀形象前來,令彼等不將佛陀作為生起信心恭敬對境,反而對魔的化身滿心歡喜

  真正修持般若波羅蜜多的時候,通常會出現這種現象,比如入定、上座的時候,會出現這種情況,但都是魔的一種化身,所以不能理會。自己也可以把這些當做是佛的加持,這樣也是對自己的考驗,心念不動搖或不執著就行了。

  我們身邊有些學佛也有這樣那樣的感應,但這都不是真實的,有些跟外在東西關係,有些跟內心的覺受有關係都是暫時的、假的,所以不要理會。

  有些人覺得自己找到了真正的歸宿有些人覺得自己找到了真正的去處,絕對是錯誤的,真的走火入魔了。修行人、學佛人容易出現這種情況發生這些問題。有的是心裡出了問題,有的是見解出了問題;有的相信外道,有的還相信神通。一個修持般若波羅蜜多的人,還相信所謂的神通、邪說,那真的是太愚蠢了,這都是魔業。

  我們身邊學佛人,甚至出家人當中也有,因為一些事情也動搖過,這是錯誤的,應該以正知正見守護自己的心,否則容易走火入魔

  總之,從上述諸理的角度而言即是,如果不具足聽者與講者的和合融洽因緣,則就是魔業;反之,就不是魔業。

  魔業的能治包括:

  作為內緣的,是證悟平等空性的智慧,不舍眾生大悲,依照所說而行持的誓言穩固三者;作為外緣的,是對佛陀加持具備信心。這些能治,就是諸違緣魔業的降伏者,不會走火入魔

  有的人容易動搖,易破壞自己的誓言說話不算數。說:「我今年要參加百日共修。」結果到時候卻不參加了;有的人說:「我今年要考輔導師。」結果到時候又不考了;還有的人說:「我的身口意都供養上師。」結果一遇到事情都忘得一乾二淨,自己自做主張;有的人說:「我今生今世修持一個法門,直至成就。」結果沒過兩年就動搖了,去修別的法門了……這種說話不算數的人,捨棄誓言的人,容易走火入魔。《二規教言論》里,從世間人道的角度講,麥彭仁波切講了十二種,其中兩個是根本,一個是穩重,一個是智慧,這兩個是根,如大樹樹根一樣。

  穩重指自己深思熟慮、以智慧觀察之後決定的事情,不會輕易改變、放棄,不會再動搖。這也是做人的基礎

  從世間的角度講穩重是很重要的。有些人今天交了朋友明天又不朋友了;今天想做這個,明天又想做那個,總是搖擺不定。這都是不穩重的表現。

  修行上,信念堅定成就的根本,也是一切佛法的根本。在這里我們要遠離魔業,也是要靠堅定信念。不要輕易立下誓言,一旦立下了誓言,縱然捨棄生命也不能捨棄誓言。這種誓言穩固的人,不會走火入魔

  我們講人道的時候講過,這種特別穩重的人,不要說人,連無形的眾生害怕都會恭順他的。身口意不穩重的人容易走火入魔,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都會身上附。這種人修行也不會有成就的。這是要具備的內緣。

  作為外緣有信心就有加持,好比有水就有月亮影子。自己具足信心就能獲得佛陀上師加持。這樣的人也不走火入魔。這種人能對治一切違緣、過失,可以降伏一切魔業。

  此處講了四種:一、誓言堅固、穩固的人;二、具足大悲的人;三、有平等空性智慧的人;四、對佛、上師具足信心的人,能獲得佛、上師加持的人。這些人必定能對治一切違緣,可以降伏一切魔業。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諦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迴向發願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上師仁波切宣講於2018年8月27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