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這種事情世間人不能信,彌勒菩薩請佛除眾疑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及無數諸菩薩等,心生疑惑,怪未曾有,而作是念:雲何世尊於少時間,教化如是無量無邊阿僧祇諸大菩薩,令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及無數諸菩薩等,心生疑惑,怪未曾有」:當爾之時,這位彌勒菩薩,和無數無量那麼多的大菩薩等,心裡都生出一種疑惑來了,認為這事情是太奇怪了,不會有這種的道理!

  「而作是念」:他們就都生出這種的念頭,什麼念頭呢?

  「雲何世尊於少時間,教化如是無量無邊阿僧祇諸大菩薩,令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怎麼會有這種道理呢?世尊這么年輕!從地湧出的這些菩薩都這么老了,怎麼可以在這最短的時間之內,而教化出來無量無邊這么多的大菩薩呢?而且令他們都能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住在這種的果位上。這是太奇怪了!

  「即白佛言:世尊!如來太子時,出於釋宮,去伽耶城不遠,坐於道場,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從是已來,始過四十餘年。世尊!雲何於此少時大作佛事,以佛勢力,以佛功德,教化如是無量大菩薩眾,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即白佛言」:所以彌勒菩薩等,即刻就請問佛。

  「世尊!如來太子時,出於釋宮,去伽耶城不遠」:世尊!如來以前在王宮裡做太子的時候,為求解脫之道,就從皇宮跑出來,到離伽耶城不遠的地方

  「坐於道場,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在離伽耶城不太遠的地方,坐在菩提樹下,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從是已來,始過四十餘年」:佛是三十歲成道,從佛成道到現在,沒有太久,才經過四十多年。佛三十成佛說法四十多年,這根本不是太久?

  釋迦牟尼佛十九歲時,出家修道。最初五年,到處遊歷訪問善知識(當時外道);之後,又在雪山苦修六年,一天只吃一麻一麥。當時跟著他在一修行五人是他父親親戚母親親戚;其中有三人,受不了這種苦行:「啊!這一天吃這么少的東西,怎麼可以維持生命呢?」於是就跑了。剩了兩人發心陪著他在這修行,認為修行是應該苦的,不應該享受,所以就不怕苦,在這修行

  六年之後,釋迦牟尼佛瘦得骨瘦如柴,皮骨嶙立那樣子,皮包骨了!這肉皮都干到骨頭上了,一點血肉都沒有!你說這么樣的一個人,是不是很難看?有一天,天女獻乳給釋迦牟尼佛,佛就接受這天女供養,把牛奶煲的粥喝了這兩個人一看,「唉呀!他不修行了!現在他吃得這么好的東西,這不能修行啦!我們也走了!」你看!多困難!

  現在我們這么多人在一修行誰也不想跑。想跑的,也就隨他去。因為我佛教講堂這個門,任何時候都是開著的,願意來就來,願意去就去;「來者不拒,往者不追」──來,也不拒絕你,說你不要來!跑的時候,也不要追,說你不要走!也沒有這個,一切順其自然

  這五個跟釋迦牟尼佛一同修的人,就跑了兩對半,剩釋迦牟尼佛自己了;釋迦牟尼佛一看,哦!這回你們不和我一修行我也走了!走到哪裡?坐到菩提樹下,「我就是在菩提樹下這兒,坐著成道啦!」於是坐這個地方,就發願了:「我如果不成佛,我永遠也不起於座,我什麼時候在這坐著!」所以一坐,坐了四十九天,就開悟成佛了。

  成佛之後,一觀察,應該先度誰呢?一看這個因緣、這種機緣,應該先去度這五個陪著他一起修行的人。這五人跑到什麼地方去了?一看,哦!他們跑到鹿野苑去了;於是,就到鹿野苑給這五個人說法。這五個人知道釋迦牟尼成佛了,一聽他說法,當場就證得阿羅漢果──憍陳如是最先開悟的!這是先度五比丘

  「世尊!雲何於此少時大作佛事」:彌勒菩薩又稱一聲世尊!您成佛到現在不過四十多年,怎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大作佛事,度了這么多的菩薩?不會吧?「以佛勢力,以佛功德,教化如是無量大菩薩眾,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佛這么大的勢力,以佛這么多的功德,能教化出來像這樣無量無邊這么多的大菩薩眾,應該很快就成佛,成無上正等正覺。本來釋迦牟尼成佛,這不是很遠時間,怎麼度這么多老的菩薩呢?這么多大的菩薩呢?這段經文是「執近疑遠」,懷疑這遠的事情

  「世尊!此大菩薩眾,假使有人,於千萬億劫,數不能盡,不得其邊;斯等久遠已來,於無量無邊諸佛所,植諸善根成就菩薩道,常修梵行。」

  「世尊!此大菩薩眾」:彌勒菩薩又稱一聲世尊!這些大菩薩眾,「假使有人,於千萬億劫,數不能盡,不得其邊」:假使有算術師,對於計算是學得最精明不過。雖然他對於算術這么樣的精明,可是在這一千劫、一萬劫,乃至一億劫這么長的時間,用他最精妙的算術學來算,也算不窮盡這些菩薩數目也不能得知這些菩薩的邊際究竟有多少

  「斯等久遠已來,於無量無邊諸佛所,植諸善根成就菩薩道,常修梵行」:這些大菩薩,沒有數量、沒有邊際,從千萬億劫這么久遠以至於到現在,他們一定是在無量無邊那麼多諸佛處所,種下很多很多的善根,所以才能成就菩薩道。他們時時刻刻都是精進清凈行,時時刻刻也不懶惰的。

  「世尊!如此之事,世所難信。譬如有人,色美發黑,年二十五,指百歲人,言是我子;其百歲人,亦指年少,言是我父,生育我等,是事難信。」

  「世尊!如此之事,世所難信」:彌勒菩薩說到這兒,又稱了一聲世尊!像這種事情世間人不能信。因為說「世間人不能信」,這意思就是務必請佛答復這個問題;不是我不信世間有的人──菩薩凡夫聖人,都不信這種道理的。彌勒菩薩說,我現在舉出一個最令人難信的比喻來,怎麼樣個比喻呢?

  「譬如有人,色美發黑,年二十五,指百歲人,言是我子」:好像有這么一個人。這個人,面貌的顏色非常美麗、非常年輕頭發是黑的。因為年紀大了頭發就會白了;年紀輕的人都是發黑的。可是,在西方的國家有的人一出生就是發白的,那並不是老白的。這部法華經》是在印度說的,印度人大約也都是黑發;老了的時候,發就白了,所以彌勒菩薩才這么比喻。這個人,他的年紀大約就是二十五歲這么個樣子,可是他卻指著一百多歲的人說:「那一百歲老頭子,是我的兒子!」這么樣說,你們信不信?這個二十五歲的年輕爸爸,生一個老兒子兒子都一百多歲了!世間能有這種事情?你說沒有嗎?

  這個「二十五」,或者二十六、或者二十四,不要說一定了;這個「百歲」,或者一百一、或者九十九,也不一定的,不要一定就說是「一百歲」。這二十五,它可以譬喻三界二十五有;這個百歲也可以譬喻百法。

  但是,「其百歲人,亦指年少,言是我父,生育我等」:這個一百歲老人,也指這個年少的人,說這個年輕的,他是我的父親,我是他生出來的。

  「是事難信」:這種事情,你教人怎麼相信呢?沒有法子相信!

  「佛亦如是,得道已來,其實未久;而此大眾菩薩等,已於無量千萬億劫,為佛道故,勤行精進,善入出住無量百千萬億三昧,得大神通,久修梵行,善能次第習諸善法,巧於問答。人中之寶,一切世間甚為希有今日世尊方雲,得佛道時,初令發心,教化示導,令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得佛未久,乃能作此大功德事?」

  前邊說,這個二十五歲的年經人,說這一百歲的老年人是他的兒子;這個老年人,自己也承認是這個年輕人的親生兒子彌勒菩薩說,這種事情是不可能有的,您教人相信這個問題,沒有人相信的。現在他說

  「佛亦如是,得道已來,其實未久」:佛也就像這個年輕人似的!佛證得無上正等正覺這個佛道到現在,最多也就是四十多年,這不算很久的一個時間

  「而此大眾菩薩等,已於無量千萬億劫,為佛道故,勤行精進」:而這些諸菩薩已經在無量千萬億劫以前,他們為求佛道緣故都很精進的,身也精進,心也精進,毫不懶惰

  「善入出住無量百千萬億三昧」:他們善能入、善能出,又善能住這無量百千萬億的三昧

  什麼叫善能入呢?你能入九次第定,這叫善入三昧。什麼又叫善能出呢?你能得到師子奮迅三昧這叫善出三昧。你再能得到超越三昧,超越一切的三昧這叫善住三昧。什麼是九次第定?就是初禪定、二禪定、三禪定、四禪定這四禪,再加上空定、實定、無所有定、非非想定這四空定,再加上滅受想定;一步一步的修成功的,所以能得到九次第定,這叫善入三昧這是按照藏教和通教的教理來說的。若按照別教的教理來說,從初地到十地,這叫善入三昧。從十地入到這一玄妙的門里,再倒駕慈航,修凡夫所修的事──雖然證了十地菩薩,還來做凡夫事情,示現和凡夫是一樣的,這叫善出三昧。從妙覺圓滿了,這叫善住三昧

  要是依照圓教的教理來講,畢法性三昧這叫善入三昧。首楞嚴三昧這叫善出三昧。王三昧這叫善住三昧這是按照藏、通、別、圓這四教,大略地講「善入、善出、善住」這種種的百千萬億三昧。這個三昧,是很多很多的,有百千萬億種那麼多;三昧梵語,翻譯為正定,又譯為正受。

  「得大神通,久修梵行」:他們都得大神通了,不是小神通。小神通,是阿羅漢神通;大神通,是菩薩神通。這些諸菩薩,他們在很久以前就精修這清凈行。

  「善能次第習諸善法,巧於問答」:他們又善能一步一步的,從淺入深,來修習這一切的善法;誰有所問,他們又善能很巧妙的來答復這個問題

  「人中之寶,一切世間甚為希有」:這是人中最尊貴、最寶貴的大菩薩,在所有的世間,甚為稀有

  「今日世尊方雲,得佛道時,初令發心,教化示導,令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現在世尊才說,您成佛的時候,為了令這些菩薩發心,來教化、指示、引導他們,令他們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道上走。

  「世尊得佛未久,乃能作此大功德事」:世尊!您成佛沒有多久,怎能做這么大功德之事呢?

  「我等雖複信佛隨宜所說,佛所出言,未曾虛妄,佛所知者,皆悉通達;然諸新發意菩薩,於佛滅後,若聞是語,或不信受而起破法罪業因緣。唯然,世尊!願為解說,除我等疑,及未來世諸善男子,聞此事已,亦不生疑。」

  彌勒菩薩說,「我等雖複信佛隨宜所說」:我們這些菩薩,雖然都很信佛所說的法,是隨眾生的機宜而說一切法。

  「佛所出言,未曾虛妄」:佛所說出來的言語,沒有一句虛妄的,沒有一句是假的。

  「佛所知者,皆悉通達」:我們都相信佛所知道的、佛所覺悟的、佛所教化眾生的這種道理,完全都是通達無礙的,最具般若智慧道理

  「然諸新發意菩薩」:我們雖然相信,但是有一些初發心菩薩,「於佛滅後,若聞是語,或不信受而起破法罪業因緣」:在釋迦牟尼將來滅度之後,他們若是聽著這種道理,或者他們不相信佛所說的,不相信這一些個老菩薩都是年輕的佛所教化出來的。他們既然不相信就會謗法;破壞佛法就會造罪業。所謂起惑、造業、受報,因為不相信,就生出疑惑來了;生出疑惑,就造成這破法的罪業了;造成破法的罪業,將來就會地獄,或者轉餓鬼、做畜生,有這種的因緣

  「唯然,世尊!願為解說,除我等疑」:因為這種緣故,所以我們現在,很希望世尊給我們解說這種道理把我們在會的所有菩薩羅漢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法會大眾的這種疑惑給除去。

  「及未來世諸善男子,聞此事已,亦不生疑」:不但除去我們大眾疑惑,也除去未來世,一切的善男子、善女人,他們聽聞這種道理之後,也不會生出疑惑,因為佛給解說明白了。

  恭錄自《妙法蓮華經》從地湧出品 淺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