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大乘無量壽經指歸(61-65集)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第六十一集)  1996/4  美國聖荷西  檔名:02-031-0061

  請掀開經本,第八十七面,第五行,就是八十四段看起:

  【稱贊凈土經曰,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

  從經題,意思就很明顯,這是讚歎世尊,為一切有情眾生宣說凈土法門。因為這個法門平等成佛之法,是佛平等普度一切眾生,所以在一切經中,實在它是甚深微妙』,能令一切眾生平等成佛這就是『殊勝利益安樂』。底下一段:

  【唐譯曰,縱沉無間諸地獄,如是願心不退。】

  這是說法比丘當年發心,所發之心堅固,即使在修學過程當中遭遇極大的苦難、極大的挫折,他的願心永遠不退這是值得我們效法的、值得我們學習的。最後一條:

  【會疏曰,但有其願,願即虛,但有其行,行即虛,要須願行相扶,所為皆克。】

  這幾句話非常重要。佛法常說入不二門,這個意思非常深廣,涵蓋所有的佛法。你懂得這個意思,實在講,無論哪個法門都不難契入;如果要是違背這個原則修凈土也不往生。可見得,入不二門的重要。此地講的不二,是行願不二,你就成就了,『克』就是證果、就是成就。如果行跟願是兩樁事情這就不得其門而入。『但有其願』,有願沒有行,這個願是空願,所以『願即虛』,是空願。如果有行沒有願,這個行達不到目標也不成就,所以『行即虛』。如果這個行是善行,譬如修六度、修普賢十願,這是菩薩的大行,如果沒有願,這樣的修行功夫都變成三界有漏的福報,都變成福報,這個行就叫做虛。因為三界之內沒有一樣是真的,《般若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縱然得大福報,也是一場空,也是夢幻泡影,所以說行即虛。

  必須要『行願相扶』,行願相扶就是行在願中,願在行中,那你就有成就你有什麼樣的願就有什麼樣的成就。我們念佛人的願是往生凈土,念念不忘求生凈土,這個目的才能夠達到,『所為皆克』,此地是講的原則

  我們再看底下一品,「至心精進第五」,請看第一段。

  【無量壽經起信論曰,法藏雲,我發無上正覺之心,當知無上正覺,一切願王從此出生,一切凈土從此建立,才發此心極樂庄嚴一時具足,故曰,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克果,何願不得,所以者何,一切法不離自心故。】

  論是解釋經的,就是解釋《無量壽經》。《論》是彭際清居士做的,彭居士是清朝乾隆時間的人,他也有了不起成就這本書現在在台灣有流通,雖然印的數量不算太多,但是不難得到。這是《論》裡面的一段話,解釋『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克果,何願不得』,解釋這一段。

  『法藏雲,我發無上正覺之心』,無上正覺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當中把「正等」省略掉。也就是平常我們所講的無上菩提心或者是菩提心,都是一個意思,他是發了菩提心。這句話裡面的意思很深,所以彭居士說,『當知無上正覺』,我們應當要曉得,無上正覺就是無上菩提心,發這個心,是『一切願王從此出生』,願王是指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如果廣義的來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一切法身大士所發的弘願,都從菩提心生。所以不發菩提心,怎麼能成就?往生凈土,一定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才能成功。經上像這些話,確實是千言萬語,時刻叮嚀囑咐,唯恐我們疏忽掉。如果在這個地方一疏忽,我們一生的修行達不到結果,這是非常可惜。如果不能往生,我們一定要知道,一生所修的都變成魔業。果然來生享福,享大福報,可是福報裡面必造罪業,福享完了,罪業的果報現前,當然要墮三途。由此可知,不生凈土是決定不行的,要下一個決心,一定要求生凈土。所以諸佛菩薩的弘願,從菩提心生的。

  『一切凈土從此建立』,「一切」是說一切諸佛凈土。西方極樂世界四土都清凈這是不可思議的。十方諸佛的剎土,有凈土、有穢土,什麼原因?我們只要看釋迦牟尼佛的報土,我們現在是生在娑婆世界娑婆釋迦牟尼佛的報土,這裡面有凈土、有穢土。西方世界有四土,釋迦牟尼佛這兒也有四土,我們現在的是凡聖同居土,這個地方清凈;娑婆世界也有便有餘土,也不算真正清凈;娑婆世界也有實報庄嚴土,那是凈土,是世尊法身大士居住的所在。所以釋迦牟尼佛有凈土,這個凈土跟西方極樂凈土相比並不遜色。不一樣的,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也是凈土,這個就很奇怪。如果你要是把這些事理搞清楚了,你才曉得這個現象自然的,為什麼?西方世界凡聖同居土,每一個去往生的人發了菩提心。我們在娑婆世界凡聖同居土裡面,諸位想想,有幾個人發菩提心了?發菩提心的人極少數,極大多數的人沒發菩提心。所以,娑婆世界的凡聖同居土是穢土,不是凈土。西方世界每一個去往生的人,統統是發菩提心的;換句話說,不發無上菩提心就不能進入西方極樂世界要想進入西方極樂世界,這是一個很重要條件。所以,西方世界四土都是凈土,那個地方各個人都是發大菩提心。我們念佛,一天念十萬聲,一天念二十萬聲,若沒有菩提心,依舊不能往生。所以凈土是心凈則土凈,這是往生必須要具備的條件

  『才發此心極樂庄嚴一時具足』,菩提心一發,我們「迴向偈」天天念,「願以此功德庄嚴凈土」,我們拿什麼功德庄嚴凈土?諸位要曉得,是菩提心什麼叫菩提心?簡單講是清凈心,我們心清凈就能庄嚴凈土。心不清凈,修福沒用,《壇經》里說得很好,這個事情福不能救福報再大,它不是清凈的,與凈土不相應。所以福報大,不能往生凈土,心清凈往生凈土。我們心一發就是庄嚴凈土極樂世界庄嚴一時具足,自己就感受到這個氣氛,極樂的氣氛。因此,經上才有這麼幾句、才有四句這是世間自在王對法藏比丘說的。

  「至心求道」,至心就是菩提心,至心是誠心真誠到極處,就是至誠心,至誠心就是菩提心至誠心裏面必定有深心、迴向願心,剛才講了,不二法門,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求道是求無上菩提四弘誓願裡面求的是佛道無上誓願成」,求這個。這一句,至心是初發心,發的是真心、無上菩提心;求道這是果,無上菩提涅盤之果。能不能得到?佛所說的是肯定的,只要你精進不止」,不止就是不間斷。精進不止這四個字,跟大勢菩薩所講的凈念相繼,意思完全相同,凈念就是精進,相繼就是不止。由此可知,至心求道最怕夾雜,一夾雜,你的麻煩來了這是我們不能不多羅嗦幾句。

  學道之人,自古以來,修學的人多,成功的人少,原因在哪裡?就是不懂這個道理。他要廣學多聞,最後他失敗了。廣學多聞成就什麼?成就佛學,如果今天要設個博士學位,佛學博士他可以拿到,世間常講佛學家,他可以成為一個佛學家。但是了生死、成佛道往生凈土,沒有他的分。所以你在世間做個佛學博士、做個佛學家,行!你遍涉、涉獵三藏十二分教,你可以做得到,與了生死往生極樂世界毫不相干;換句話說,與你的清凈心不相干。你要想清凈心,換句話說,你所修學的是簡單愈好,心容易靜下來、容易得定。定就開智慧,慧一開了,世出世間法沒有一樣不通達,那個才能得真實受用。所以,現代人學佛要想成就,比古人不知道要難上多少倍,問題在哪裡?現在科技發達、印刷術發達,經典你很容易得到,換句話說,你的心就不能專一。古時候可以說佛經沒有流通。

  明清以前,明朝以前是手抄本,明朝以後才有木刻本,木刻本比手抄是方便太多了,但是那種印刷很不方便。如果諸位有機會中國大陸去觀光旅遊,諸位可以到南京看看金陵刻經處,那個地方有一部分保存著古時候木刻的印刷,你們去看看,它是怎麼樣印經書的。一個很熟練的工人,印書工人,很熟練的,大概一天可以印三冊,木刻版本印出來之後,再把它裝訂起來,用線裝訂好,切整齊,一天可以做三冊。你才曉得經書得來不容易!可是它有好處好處在哪裡?一門深入。為什麼?沒別的東西好看,他那個心不能不專。現在《大藏經》擺在這裡,你的心不能不散,你說糟糕不糟糕!東西太多,琳琅滿目擺在這裡,你怎麼能把心力集中?這是我們現在修學的環境,你從這裡一觀察,科技發達反而不古時候

  古時候哪有這麼明亮的燈光?我在抗戰時期念書,做學生,我們晚上上自修,點什麼?點油燈。一根燈草,那個光的亮度,大概只有不到一支蠟燭的燭光。大概要用兩根燈草,那個耗油就耗得多,差不多才相當於一支燭光。我們節省,沒有那麼浪費,一根燈草只有半支燭光,那一點燈火之下我們做功課。奇怪了,也沒有得近視眼也沒有戴眼鏡的。你看在這麼明亮,我看戴眼鏡那麼多你說奇怪不奇怪!那個原因我們細細想想,有道理。我們那時候看書的時間短,眼睛休閑的時間長。現在為什麼小朋友都得近視眼?他用眼睛時間太久了、太多了,看書,那個書字也小,再看電視電視看起來麻煩大了,滿腦袋的胡思亂想,亂七八糟。我們小的時候沒有這些東西,不但電視沒有,一年難得看一、兩場戲,稀有;換句話說,我們心裡的污染少,心清凈生活實在講跟大自然結合在一起,除了在大自然之外,沒東西好玩,所以心地清凈現代人講的,用腦、用眼時間都不算太長,所以身健康。現在科技發達,帶來不少的麻煩,沒什麼好處,副作用太大。所以,精進兩個字,我們要深深的理解它。

  而佛在大乘經上常說,菩薩善根就是一條,世間善根有三條,叫三善根菩薩善根就是精進。我們修學大乘不懂精進,怎麼能成功?精進就是一門深入。這四個字做得最徹底、最究竟、最圓滿的,我看無過於大勢菩薩你看楞嚴經.大勢菩薩圓通章》,菩薩自己說得很清楚。他與五十二同倫,同倫是志同道合的,五十二個同志,專修念佛法門,一門深入,他講得透徹。他的方法是「都攝六根,凈念相繼」,他的效果是「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個開示非常重要。不假方便,不藉任何一個法門來幫忙,就是一門深入,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他一門就成功了。如果像我們現在選擇,我們選擇一部《無量壽經》,從初發心成佛就一部經,從初發心成佛一句佛號,那你就大勢菩薩,決定不找麻煩。在近代,最佳的榜樣是印光老法師,印光老法師一生就是一本阿彌陀經》、一句阿彌陀佛。他閉關的關房在現在的蘇州,那個關房現在還保留著,還保留著老法師當年原來的樣子你看,他自己的佛堂,佛案上就一本彌陀經》,什麼都沒有。所以在《印光大師永思集》裡面,有一文章他是大勢菩薩再來的。我們聽了之後,冷靜去思惟觀察,印光法師一生的行誼確實很像大勢菩薩他自己所修學的,以及他教導別人的,專修專弘,一門深入,這裡講精進不止。能夠這樣去做,「會當克果,何願不得」。

  這個四句,第一句是願,第二句是行,後面這兩句就是願行不二,他就能夠證得。此地講的果,隨著你功夫的進展,最初之果,初信位的菩薩再往上提升,二信、三信、四信,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都是果。如果是一門精進不止,證果的速度非常之快。在我凈土法門里講,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這是念佛人之果。念佛人的願,第一個願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第二個願是幫助一切有緣眾生念佛求生凈土這就是專修專弘。

  而法藏在此地發的願,實在不可思議。他發的願是他發願成佛,不但要成佛成佛之後要超過一切諸佛,這個願就不可思議。所以,他向世自在如來請教,他的願望能不能達成?這四句話就是佛給他的答覆,意思非常肯定。這幾句話如來金口所宣,是修行證果的不二法門,你只要把這個兩句抓住,「至心求道,精進不止」這八個字你做到了,你沒有不成就的。我們要曉得,成佛都能辦得到,開悟小事哪有不開悟的道理?哪有通達世出世法的道理?我們今天走的路錯了,違背了經訓,要去廣學多聞。結果廣學多聞得到是什麼?增長所知障。煩惱沒有除掉,你這個所知障決定是邪知邪見清涼大師講的,增長邪見而已,你還能得到什麼證果!

  末後這一句,彭居士說得好,把它所以然的道理說出來了。『所以者何,一切法不離自心故。』所以佛法稱之為內學,佛法稱之為心學,求什麼?求自性禪宗裡面求明心見性,我們凈土裡面求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清凈心,《金剛經》上說得好,「信心清凈,則生實相」,這句話說明清凈心生智慧,實相是實相般若自性本具的智慧是從清凈心生出來的。這才是個明白人,這才是個真正覺悟的人,不會走冤枉路,不會走錯路。所以我們前面讀到普賢菩薩講的,法供養當中,第一個是如說修行供養。佛在經上說的,我們有沒有如說修行?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我們有沒有依教奉行?有沒有如說修行?再看底下這一段。

  【會疏雲,汝自當知者,例如法華三止說,其義深廣,不可容易說故。】

  這是法藏比丘提的問題,而世尊沒有直接答覆他,只說『汝自當知』。這種問對,就像禪宗裡面的機鋒一樣。《會疏》裡面舉出《法華經》的三止,世尊法華會上也用了這種方式說了三個止止止。這個意思很深,境界確實屬於不可思議。止什麼?止息妄念自然就明白了,只要把妄念息掉就行了,所謂「但須除妄,別無勝解」。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就圓滿了,智慧功德圓滿了,所以這個意思很深很廣。而世間自在王佛對法藏比丘句話也是這個意思,「汝自當知」,不需要人來解釋。法藏有沒有能力?當然有這個能力。可是在經文里我們所看到的,他所表現的是大慈大悲,沒有表現頓悟,還說這個意思太深,不是我的境界。法藏表演的是我們這一類的凡夫,求佛為我們詳細說明,再委曲婉轉詳細說明。假如佛說「汝自當知」,他直下承當,後面就沒有經文了,沒得說了。這是他慈悲,這是他所謂是利益有情發問,不是他自己不知道,明知故問,問給大家去聽的。大乘經裡面像這樣的句子,我們也常常會看到。第三段:

  【六祖曰,密在汝邊。】

  這是《壇經》上的一句話。『密在汝邊』,「汝」是什麼?心,是你的自性、是你的真心。離了自性真心哪有什麼密?佛佛相傳,傳什麼?就是傳心,印心而已。菩薩的心像不像佛心?佛心是什麼樣子?佛心真心,一切眾生各個本具,各個現成的。你能夠用真心,就叫你佛陀。雖用真心真心裏面還雜著妄,就叫你菩薩,為什麼?你還沒有達到純真,純真就是佛。帶著妄,帶什麼妄?帶著無明。可是諸位要曉得,決定不帶煩惱無明煩惱恐怕也難搞得清楚,我們再說白一點,大家好懂。無明妄想煩惱是分別執著;換句話說,他還妄想沒斷,分別執著是決定沒有了。如果有分別執著,決定是凡夫,不能叫聖人。分別執著斷了,他的無明沒斷,沒斷完,四十一品無明,破一品無明就證一分法身那就是密。密在哪裡?「密在汝邊」,這種答覆就是幫助他開悟給他啟示。凡是提出問題,他都有疑,佛菩薩幫助一切眾生,斷疑起信,破迷開悟你看他用的方法你看所說的這些話,都是幫助對方、啟發對方,這是最好的教學法。底下一段說:

  【古禪德曰。】

  這是古時候禪宗大德,沒有指哪個人。

  【汝自會取好,我不如汝。】

  這些話全是宗門的機鋒,跟這個經上佛所講的「汝自當知」,意思非常接近。所以這個『自會』,會是體會,貴在自己能夠領悟、能夠體會。『取好』的意思就是好自修行。『我不如汝』,這樁事情別人幫不上忙,完全看各人領會、各人體悟,悟入有淺深廣狹不同。底下這一段還是解釋這個意思。

  【峻諦師曰。】

  這是唐朝時代日本高僧,在中國留學的。

  【此含三義。】

  他說得詳細。

  【一謂法藏菩薩宿殖深厚。】

  這個括弧是註解,這個『殖』跟木邊的「植」在古時候是通用的,就是說他的宿根深厚。

  【高才勇哲,與世超異,凈佛國土之事,久既洞達,雖佛智無所加之。】

  我們先說這一段。前面我們在經文讀到,佛對於法藏比丘的讚歎,有『高才勇哲,與世超異』,這是對他讚歎的經文。當然,他要沒有深厚的善根福德,不可能有這樣的表現。既然有這樣的智慧,有這樣的善根福德因緣,求凈土這個事情還需要問別人嗎?雖然法藏比丘世間自在王請教,世間自在王也說了老實話,這個事情你自己智慧能力足夠了,話里頭有這個意思。他的能力足夠了,佛就是再幫他,也幫不了什麼忙,他自己智慧能力足夠了。所以說:

  【故如汝所知,汝自當行之也。】

  你可以依照你自己願望去做就行了。底下有個小注,「此復明法藏是從果向因也」,這是裡面的含義,說明法藏比丘久遠劫已經成佛這一次是倒駕慈航來表演的而已,並不是真正的凡夫,不是真正的是菩薩他是佛,古佛再來的,是來示現的。這就是從果向因,所謂是倒駕慈航,我們釋迦牟尼佛也是這樣的。《法華經》上,他老人為我們表明,他是久遠劫已經成佛。在《梵網經》裡面他告訴我們,他這次到這個世界上來示現八相成道,是第八千次,人家久遠劫就成佛了。所以這一句的含義很深。

  【二謂攝取佛國,各隨樂欲,或取穢濁,或求清凈,或攝三乘,或願一乘,故任菩薩意樂,宜攝取之,不用如來之指示也。】

  你成佛之後,你示現的佛土,示現佛土經上講得很清楚,一個是自受用,一個是他受用。究竟取什麼樣的國土,不是佛的智慧能力差別,說實在話佛的智慧能力沒有差別,佛佛道同,智慧德能完全一樣。可是興趣不相同,有的人願意建立凈土,有的人就願意建立穢土這是各人興趣不一樣。可是要曉得,都是為了度眾生

  現穢土目的何在?眾生業障沒有消掉,要給他一個環境去消業障業障消盡,他自然就回頭,示現穢土目的在此地。所以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是幫助眾生回頭的。又如我們世間人,有許多遭極大的挫折,他才學佛。他要沒有遭受極大的挫敗,你去勸他學佛他說迷信,根本不能接受,這樣回過頭來學佛的人很多。所以我們學佛有很多人說:怎麼樣,你失意了?你受了什麼打擊,你來學佛?他總是問這些話。好像不是受了刺激,不是受了挫折、打擊的,你怎麼這麼消極?怎麼去搞這個東西?可是,他還沒回來,換句話說,他還沒有遭受到挫折打擊,他還沒回來。所以,設三惡道就彷佛這個意思,是讓這些眾生造作這些罪業,在這個地方把它消掉。消掉之後,他就會覺悟。由此可知,三惡道裡面佛菩薩也不少。我們讀《地藏本願經》,《地藏本願經》裡面許多那些鬼王羅剎牛頭阿傍,都是菩薩化身,在那個裡面幫助眾生回頭的。這些惡鬼折磨這些罪人讓他把罪障快點消掉,他們都是好心,折磨人也是好心。就如父母老師一樣,懲罰學生,現在是沒有體罰,從前有體罰,打你、罵你、罰跪,都是為你好,不是惡意。鬼道、地獄道里頭那些餓鬼都是菩薩。所以明了大乘經就曉得,諸佛菩薩的確是一片慈悲,但是用的手段方法不一樣。

  阿彌陀佛的興趣就是建立唯一凈土,純而不雜。其他諸佛他們的凈土,就是凈穢程度不相同,都有凈土,也都有穢土這是『各隨樂欲』,樂是愛好。『或攝三乘,或願一乘。』像世尊娑婆世界他就取的三乘,聲聞、緣覺、菩薩,他的經教就分三乘。而西方極樂世界那是一乘,西方世界沒有三乘。『故任菩薩意樂』,這是菩薩他的意思,『宜攝取之』,這個不需要諸佛指示,不需要佛教誨,隨意,當然這個裡面也隨緣,隨意、隨緣這是諸佛建立國土不同。第三:

  【三謂凡於凈土,有報有化,法報高妙,非菩薩之分,唯應自分,宜攝取之也。】

  這第三個意思講到凈土凈土有報土、有化土。變化土就不談,變化土是臨時幫助一切眾生的。報土高妙,高明、微妙。『非菩薩之分』,佛的報土,通常我們在佛經讀到的,實報庄嚴土是佛的報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是佛的化土,在這兩土裡面,眾生所見到的佛,都是佛的化身跟應身,唯有在實報土裡面,才見得到佛的報身。所以稱之法身跟報身,法土跟報土都是高妙,這個是非菩薩之分。

  『唯應自分,宜攝取之』,這也要靠自己修證的功夫,自己契入這個境界,佛也幫不上忙。佛能夠幫助的,實在講只是做增上緣而已。佛把事實真相為我們說出來,把這個理論為我們說出來,怎麼樣去修、怎麼樣去證是自己的事情,這個佛幫不上忙。像《法華經》上佛所講的,「開示悟入」,佛對眾生的幫助就是開示,悟入決定是自分之事,自己要悟、要覺悟,自己要契入境界,契入就是證。如果以清涼大師在《華嚴經上講四分,我們也很容易體會。清涼把經分做信、解、行、證,佛能夠幫助我們的,就是幫助我們信、幫助我們解,行沒有法子,行跟證決定是自己的事情。佛不能幫我修行,佛也不幫我們證果,但是佛能幫助我們起信,為什麼?斷疑生信。佛說一切經,破除我們疑惑讓我們建立信心;佛把宇宙人生這些真相給我們說明,使我們能夠理解。所以,幫得上的是前面這一半,後面這一半佛幫不上忙。

  【故雲汝自當知。】

  關於行證的事情你自己曉得。峻諦師這個解釋,解釋得好,夠詳細。再看底下這一段。

  【無量壽經箋注曰。】

  《箋注》是民國初年丁福保居士作的,《無量壽經箋注》,在台灣也有流通。

  【自家勢力所及之境土,又我所得之果報界域,謂之境界。】

  這是解釋『境界兩個字,底下經文里頭講,「斯義宏深,非我境界」,這是解釋「境界」,什麼叫境界?這兩句說得很好,可是意思依舊是很深。『自家勢力』,自家是指自己,勢力是講智慧能力,你的智慧能力所及的境。境裡面有兩種,一個是人事環境,一個是物質環境,有人事物質環境,當然就現出報土,像我們現在現出這個世界,現出這個報土。這個土,固然是佛的一分慈悲釋迦牟尼佛的化土,還要加上自己勢力所及的境土,跟佛力合起來的,這個意思就深了。

  底下說,『我所得之果報界域』。我們人在這個世間一生,無論時間長短,有人壽長的,活到八、九十歲,有人壽短的,三、四十歲就走了這就是他過去生中所造業因,感得的果報。這個人走了,我們要問,這個人沒有出生之前,這個世界有沒有?我想很多同修都會答應,他沒有出生之前,這個世界有。實在這個世界沒有,他出生才有,他走了之後,這個世界也沒有了,為什麼?他自己的因果報。我們所看到的世界還有,那是一切眾生的共業現的果報,我們覺得它有,是共業現的;他自己別業所現的,沒有了。這個道理事實真相,唯有佛經說得透徹。我們在《般若經》裡面討論得很多,生命在哪裡?生命剎那之間。佛經上講的,人命呼吸間,那已經太長了,哪裡在呼吸間,呼吸有好幾秒鐘。《仁王經》上跟我們講的例子還不是真實,不是真實相,但是跟實相已經非常接近,我們能夠體會得到的。一剎那有九百生滅這是講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那是生命現象那是生命真相。所以,《金剛經上講,「如露亦如電」,露是講什麼?共業,共業的相;電是講別業的相。雖然講別業跟共業,是不是一樁事情?不是一樁事情

  《楞嚴經》上說得很清楚,我們舉這個佛堂的燈光,我們佛堂有十幾盞燈,每盞燈放的光是別業,它各別的,光光互照這是共業。你把盞燈熄掉,它的別業沒有了,給諸位說,它跟大家的共業也沒有了,諸位從這個淺近的比喻思惟。實在這個現象就在眼前,你晚上躺在床上睡覺,眼睛一閉,這個世界沒有了。你去體會這個道理。到你第二天早晨醒來,睜開眼睛,這個世界發現了。昨天晚上那個世界,跟今天早晨睜開眼睛世界,不是一個世界,絕對不相同。不但昨晚跟今早不相同,剎那剎那不相同。但是你要曉得,真相是什麼?真相皆是虛妄。你如果要是明了這些事實真相皆是虛妄,你心裏面的妄想分別執著全都沒有了。我們就是因為不曉得這個事實真相,天天打妄想,以為是真實的,在這裡起分別、起執著,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不曉得它是一場空。可是你造作罪業,如果要不徹底覺悟,罪業就有果報。所以佛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都是說宇宙人生真相這是我所得之果報界域」,境界兩個字的含義也是很深很廣。

  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第六十二集)  1996/4  美國聖荷西  檔名:02-031-0062

  請掀開經本,第九十面,第四行,從第七段看起:

  【峻諦師雲,斯義宏深,非我境界者。】

  這是解釋這一經文

  【亦有三意,一謂菩薩常途凈土之行,我已知之,今欲得諸佛土之中最勝凈土,斯義宏深,非我境界。】

  這是第一個意思。這是就一般而言,通常所謂的,一般諸佛凈土修行方法,其中的因果,這裡說『我已知之』,這個「我」是法藏比丘這是我們能夠知道的。他現在所希求的,所希望成就的是一種非常殊勝凈土,超越諸佛剎土的。也是我們前面所講到的,諸佛凈土,只是實報土是凈土,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同居土、方便土,都不凈土都是穢土,唯有實報土才是真正的凈土這是十方諸佛一般的情況。法藏比丘今天所希求的,就是說同居土也是凈土,這個很特殊,世尊在經論裡面告訴我們,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沒有。今天實在講,唯獨西方極樂世界這麼一個地方它是四土都是凈土,這四土就是講的同居土、方便土、實報土、寂光土。四土都是凈土這是很特殊的,所以叫『非我境界』。這個意思說得很好。第二:

  【二謂實雖隨各自樂欲,應攝取之,今欲五乘齊入報土,斯義宏深,非我境界。】

  這第二個意思也好。雖然一切諸佛所現的剎土,各個因緣不同,如果論佛所證,佛的智慧相同,佛的能力相同,佛的神通作用也相同,沒有不同的地方,為什麼諸佛現的報土不一樣?緣不相同,各個人的緣不一樣。緣有過去的緣,過去的業因,與現在的因緣。一切諸佛菩薩也要隨緣也不能改變業因果報,這就是經論裡面常講的「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佛是隨順因果,所示現的剎土就不一樣,就各個不相同了。這是講的『各自隨樂欲,應攝取之』,諸佛剎土不相同。

  可是阿彌陀佛他今天願望很特別,他是希望『五乘齊入報土』,這是沒聽說過的,所有一諸佛世界也沒有這個事。在我們一般想像,這簡直就是不可能。「五乘」就是說什麼?從等覺菩薩阿鼻地獄眾生平等成佛,「齊入報土」是平等成佛善惡業因相差那麼大的懸殊,怎麼可以平等成佛?所以『斯義宏深,非我境界』,的確,許多的菩薩你要跟他講這句話,他都懷疑,他都不能相信。所以彌陀凈土叫難信之法,難信不是我們難信,我們倒很容易相信,糊裡糊塗相信。難信是指誰?菩薩難信,菩薩智慧聰明,他們看到一切諸佛剎土情形,他看得清清楚楚,哪有這麼一回事情?所以在一諸佛剎當中,唯獨彌陀極樂世界特別。這個意思也講得很好。第三個意思:

  【三謂雖法報高妙,非菩薩之分,我能無量劫,當克獲之。】

  這是說諸佛的『法報高妙』,不是菩薩境界,但是菩薩可以修學,可以證得。當然不是一下證得,但是慢慢的他可以證得佛的境界。所以說『我能無量劫』,也是佛經裡面常講的三大阿僧祇劫。菩薩修三大阿僧祇劫,成佛了,如來果地上境界他當然知道,他也入這個境界。所以說『當克獲之』。這個括弧是簡單註解,「法報二身,經無量劫,必可證悟,但當下尚非其分,故下雲非我境界」。經三大阿僧祇劫之後,他能證得,可是現在沒有證得,就是不是現在現前的境界。這個意思也說得很好

  【斯義宏深。】

  「廣大謂宏,幽邃謂深」,我們常講深廣,『宏』就是廣的意思,這個意思是既廣又深。

  【非我境界也,雖有三義不同,拋卻己分,專歸佛力,斯乃法藏菩薩自開他力門也。】

  末後峻諦師這一句好!這一句,說實在的話,如果不是過來人說不出來的。我們看法比丘在經上講的這三句話,確實不是一般菩薩做得到的,所以他說『斯義宏深,非我境界』。我們今天讀到這些經文,還不是一樣的,「斯義宏深,非我境界」,不是我們的境界。不是我們的境界,說這些話,實在是講不過去,那不是吊眾生的口味嗎?佛說法,不許可這樣說法眾生不能契入境界的,佛決定不說,那個說了過分,沒有意義。佛所說的一切,都是我們自己能夠得到的,所以佛對於一切眾生才有真實利益。經上講的「惠以真實之利」,佛不給我們開玩笑,佛絕對不弔口味的。底下這句話好了,雖然『三義不同,拋卻己分』,我們不論自己,自己決定做不到,舍掉自己這一分,『專歸佛力』,這就是凈宗所講二力法門。我們不靠自己,自己哪有這個能力?靠佛,靠佛的幫助,拉我們一把,使我們也入了佛境界

  『斯乃法藏菩薩自開他力門』,這是凈宗的殊勝、凈宗的特別。所以,地獄眾生也能平等成佛,憑什麼?憑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這就完全不依自力,完全靠佛。自己的只要具備三個條件,真正相信,真正願意去,真正肯念佛念佛前面說得太多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個因果無比的殊勝。《觀經》三福最後一條,「深信因果」,那個不是講普通的因果,是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個道理大乘經裡面我們也能夠會通,經上常講,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是華嚴經》上說的;我們又在經上看到的,佛講「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心裡想佛,佛境界就現前,十法界依正庄嚴怎麼來的?都是從心想來的。這個理很深,論事,事都在眼前。理事都明了,我們要善於用心也就是講我們要會用心。至善之因就是念佛,在十法界裡面,這是真實的究竟圓滿。我們再看後面這一段。

  【會疏曰,高明約具德,深廣約願心。】

  這是經上讚歎法藏比丘高明深廣。『高明』是從德行上說的,這是自性本具的德能,『深廣』是就願心說的。阿彌陀佛在因地發的願,這個願就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深,是度盡一切眾生,度盡一切眾生是廣義,令一切眾生各個都圓成佛道這是深義。度眾生把他度到什麼程度?都叫他成佛這是深,沒有比這個更深。十法界,上從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一個都不漏,這是廣。所以,一切諸佛菩薩所發的大願,說實在的話,沒有彌陀這麼深,沒有阿彌陀佛這麼廣。一切諸佛菩薩眾生,大概都是三乘、五乘,不能夠平等成佛,唯獨凈土法門平等成佛

  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文殊普賢是華藏世界的等覺菩薩,他怎麼成佛?他也是信願持名,求生凈土。我們今天要成就,也是用信願持名,求生凈土其他的,我們的智慧能力神通、道力,我們沒有辦法菩薩比,差太遠了,但是信願持名求生凈土是一樣的。他到極樂世界是這個條件去的,我們也是這個條件去的,因平等,所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果平等。諸位仔細去看,凈宗經論非常有味道,它的確是非常奇妙,但是,不是沒有道理,你仔細去觀察它有道理。它還有一個最原始的理論的基礎那就是什麼?心性平等。所以彌陀建這個平等法門平等成就他能成功,原理在此地,是一切眾生心性平等。那造成不平等現象是什麼?是一切眾生迷惑有淺深不同,業障有厚薄不同,這樣造成的不平等。所以論心性,是平等的。這是講他願心的深廣。

  【謂持戒禪定,超勝世間,故謂高。】

  他持戒、他修禪定,超越世間。這有兩個講法,狹義的說法六道六道裡面是四禪八定,超越四禪八定這就超越世間六道世間。但是六道之外,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四聖法界也是世間,還是必須要超越,超越之後,叫一真法界。他用什麼方法?就用一句佛號。《楞嚴經》上所講的「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心開就是超越,超越十法界一句名號,這個方法太妙了,『故謂高』。

  【方便般若,照究諸法,故謂明。】

  這是解釋「高明」的意思。所謂『方便般若』,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之中,我們現在所謂應酬之中,都依般若智慧也就是說,他的生活工作是在真實智慧之中,這叫『明』。反過來看,我們今天的生活工作乃至一切應酬,我們是在煩惱之中。我們有感情、有分別、有執著,所以我們的生活煩惱之中。方便般若是什麼?實在講就是離開煩惱分別執著這就是方便般若。方便般若就是應用的智慧佛經智慧兩種,根本智、後得智,根本智叫實智,真實的;後得智就是方便智,就是你真實智慧用在生活當中,這就是方便般若

  從這個地方,我們也就明了了佛門常講的「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方便為門怎麼講法?如果你不你怎麼能開方便門?你怎麼能入方便門?開方便門就是開權智,入方便門就是過智慧生活那是你入方便門,這是真正的享受。你在一生當中不生煩惱,像六祖所說的,「弟子心中常生智慧」,常生智慧就是入方便門了,他才常生智慧。我們今天不曉得方便門在哪裡,所以我們是常生煩惱,不是常生智慧。經論必須要搞清楚、搞明白,我們才得真實的受用。

  所以『照究諸法』,就跟《心經》上所講的,「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叫明。由此可知,此地所說的高明,它的意思很深,不是我們普通凡夫觀念當中的高、明,那個有很大的距離

  【遠徹來際無撓(謂能遠究達於未來之極處,而無阻撓),故謂深,周攝一切無遺,故謂廣也。】

  這段是解釋「高明深廣」這四個字的意思。『深』的意思是能達到究竟,「能遠究達於未來之極處」,當中沒有障礙、沒有阻撓,這就是深。我們剛才是就事上來講的,彌陀度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究竟圓滿成佛,就是此地講的這個意思。他確實叫我們在菩提道上一帆風順,沒有障礙

  『周攝一切無遺』,這就是普度一切眾生,九法界眾生能夠得到平等成佛這是『廣』。世尊在一大乘經論里告訴我們,通途修行成佛非常困難,佛在經上實在講了無數次。我們今天有緣接觸佛法,聞到佛法能生歡喜心,佛說了,都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累積的善根福德因緣。這個生生世世,到底有多少世?有多少生?有些經上也給我們講清楚了。《金剛經》大家常念的,《金剛經》上說,這個善根不是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種善根,乃至於過去生中無量佛所種的善根。一尊佛出世非常希有,時劫很長,無量佛,那多少時間?《無量壽經》上佛講得就更清楚,他講阿闍王子這五百個人,當時佛講經,他們來參加聽經的這個小團體。佛在經上明白的說出來,他們過去生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我們中國是萬萬叫億,古印度十萬也叫億,百萬也叫億,我們就不論,以最小的十萬,十萬是一億,他供養四百億佛。我們今天在座的,不要說善根,大概跟阿闍王子應該是差不多的,換句話說,我們過去生中,也曾經供養四百億佛,現在聽到這個法門,很想去,也不想去。阿闍王子就是這麼個態度跟我們現在的態度差不多!才知道這個善根久遠深厚,遇到這個法門能生一念歡喜心,不是容易事情

  我們要以普通方法修行成佛將來這個路子遠得很!為什麼?這樣深厚的善根,我們連初果都沒證得,沒有證得初果,那就凡夫,不是聖人!修行證果,佛所講的那個時間、期限,從哪一天算起?從證初果那天算起。就跟我們講現在一學校,你念書,小學六年,中學六年大學四年,講這個期限,你要上學才能夠算,你還沒有上學,那個不算的。我們今天沒有證得初果,就是沒上學,佛講的三大阿僧祇劫、無量劫不是我們的分;證得初果,就是佛講的那個期限。譬如你現在念書了,上一年級了,告訴你,你六年可以小學畢業;再六年,你中學畢業;再四年,你大學畢業,給你講期限。我們現在沒上學,沒上學就是沒有期限,你說這個多可怕!

  縱然證得初果,從初果到菩薩三賢位,這個時間佛沒有定說,為什麼?確實是不一定的,每個人情況不相同,進進退退。一般來說,決定是進得少,退得多,因此時間就長了。佛講三大阿僧祇劫,也不是這些人,這些人也沒分。三大阿僧祇劫是對誰講的?對法身大士講的,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到這個時候佛說的期限就很確定了,三大阿僧祇劫。《華嚴經》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從圓教初住才有資格說你三大阿僧祇劫成佛。十住、十行、十迴向這三十個位次,一個阿僧祇劫修滿;從初地到七地,這七個位次是第二個阿僧祇劫修滿;第三個阿僧祇劫,就是八地、九地、十地三個位次。由此可知,愈往上去愈難。你看三大阿僧祇劫,每個阿僧祇劫時間是一樣的,裡面所修證的果位,第一個是三十個位次,第二個是七個位次,第三個是三個位次這是到十地法雲地的菩薩

  三大阿僧祇劫修滿,實在講就是成佛了。但是不是真正成佛,叫後補佛,我們稱他作等覺菩薩、補處菩薩,他當後補佛。後補佛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斷,最後一品無明。如果我們從前面看起來,第一個阿僧祇劫斷三十品無明,第二個阿僧祇劫斷七品無明,第三個阿僧祇劫斷三品無明,等覺菩薩最後這一無明,恐怕也要一個阿僧祇劫,愈往後愈艱難。這樣才知道,我們要是按照一般法門修行證果達到如來的果位,實在不容易。然後回過頭來再看看凈土法門,才知道這個法門不可思議,才曉得這個法門無比殊勝。經上給我們說明,阿彌陀佛建立西方極樂世界到現在多久的時間?十劫,十劫比無量劫、比阿僧祇劫,太短了。第一劫去往生的人,現在成佛了,第二劫去往生的也成佛了。經上告訴我們,西方極樂世界諸上善人人數無量無邊,沒有法子計算。諸上善人是指什麼位子?是指等覺位,等覺位才叫上善人。十地菩薩還不能叫上善,他上面還有,他不能稱上。

  所以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上善是等覺菩薩,他的人數是占最大多數,在西方極樂世界佔大多數!佔大多數,我們就會聯想起來,十劫往生的人,如果前五劫去往生的,都證到等覺位,那西方世界這個人數,等覺菩薩普通人應該是一半一半,不是絕大多數。要佔大多數的話,那第六劫往生的人成就了。這樣看起來,西方世界,我們凡夫到那個地方證到等覺位,需要多時間?大概是三劫到四劫,我們在經上看這個,那才是最合理的。三劫到四劫就證到等覺位,一般法身大士證到等覺位,還要三大阿僧祇劫,你在三劫、四劫就證到。所以那些菩薩們聽說這個話,搖頭,哪有這些話?不能接受,不能相信,叫難信之法。

  所以佛在經上常講,這是如來境界,不是菩薩境界。等覺菩薩要不得佛力加持他也不清楚。我們從這些地方冷靜、仔細去觀察,才知道這個法門不可思議。我們是凡夫凡夫要入圓初住果位,就是入法身大士,實在講是無量劫,不止三大阿僧祇劫。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能夠叫博地凡夫與等覺菩薩平等成佛,這的確是「斯義宏深,非我境界」。但是理實在太深,我們沒有法子曉得,事實真相的確擺在面前。就我們有生之年,我們看過許多念佛往生的,甚至於有站著往生的、坐著往生的,臨終不生病,預知時至的,那決定不是假的。

  這是個事實,真的,經上講的高明深廣,阿彌陀佛確實圓滿具足。這四個字的意思很深、很廣。不但凡夫無分,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在這方面也不能跟阿彌陀佛相比。所以,世尊讚歎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我們要曉得,釋迦牟尼佛讚歎,就是代表一切諸佛如來的讚歎,佛佛道同。阿彌陀佛確實他的願滿了,他最初發願他要成佛成佛之後,要勝過一切諸佛,他真達到了,他這個願不是虛願,確實做到了。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

  【大智度論雲,阿彌陀佛先世作法比丘,佛將導遍至十方,示清凈國,令選擇凈妙之國,以自庄嚴其國。】

  這一段文是《大智度論》上說的,說得非常好,跟《無量壽經上講的一模一樣。這段話給我們很大的啟示。『阿彌陀佛』在因地,示現『作法比丘』的時候,他所遇到的佛是世間自在如來,他跟佛學法,世間自在王佛是他老師。他的志願宏深,所以老師當然歡喜,滿足他的願望,不但給他講經說法,而且以佛的神力幫助他遊覽諸佛剎土。十方一切諸佛世界自在如來導引法藏比丘統統去游歷,叫他去參觀、叫他去考察。他要建極樂世界,怎麼個建法?取人之長,舍人之短。十方一切諸佛剎土美好的他取,那些不好的他舍。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建成之後,是集諸佛世界美好大成。十方世界凡是不好東西,西方極樂世界不但沒有,你見不到,名字都聽不到。極樂世界是這樣建造的,這的確是合情合理合法。不是阿彌陀佛自己憑著理想去造的,不是的,它不是理想國,也不是憑他智慧去造的,不是的,他是參考十方世界

  這個給我們做參考,我們如果讀經在這個地方得到啟示,一個都市也好、一個國家也好,我們今天不能到他方世界去,但是現在交通便捷、資訊發達,我們可以遊覽全世界,每個國家地區它好的東西,我們採取,不好東西我們捨棄。你能建立一個國家,就是這個世界上的極樂國土,這值得我們學習,這是真實智慧。大的這是講建國,小的則是一個家庭,我們參觀、考察其他人家庭,取人之長,舍人之短,你就世界第一個模範家庭,一個道理。你一個公司、行號亦復如是。所以佛法講,學佛佛弟子無論從事哪個行業都是第一,沒有第二的,為什麼?他有智慧,有智慧就是取長舍短,這是真實智慧。人家的好處,我們模仿、學習,人家的缺點,我們把它改進。所以這個很實用,學了馬上就能作用

  【嘉祥疏雲,二百一十億佛土,善因雖有強弱之分,然所招之土,同是七寶國土之麤妙應現,粗之言大,妙之言美,明所現二百一十億皆是大善之土耳。】

  《嘉祥疏》就是《無量壽經義疏》,嘉祥大師是唐朝時候的人,《無量壽經中國註解不多,除了隋朝慧遠的《義疏》講得詳細之外,《嘉祥疏》說得比較簡略。他註解文字大概跟經文相差不多,可見得他註解文字分量很少,流通本也少。

  『二百一十億』,嘉祥大師在此把它當作一個數目字來看,二百一十億數量不大,不算大。而實在說,黃老居士註解裡面告訴我們,他講得很有道理他說二百一十億不是數目,是表法的,是代表大圓滿。他從哪裡說的?他從密宗說的。因為《無量壽經》裡面有顯有密、有禪有教,所謂是顯密、宗教,宗門教下全部都包括在里頭。不要看這個經本很少,短短的這麼一卷,確實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都包括在其中,沒有一法能夠超越《無量壽經》的,所以它是完整的佛法。因此,它里頭有密意,有密教的說法,譬如前面表法十六位正士,十六是表法的。密宗里頭十六是代表圓滿,顯教裡面用七,七表圓滿。《彌陀經》上常常講七,七不是數字,如果看數字極樂世界我們也不去了。家家戶戶都是七重行樹、七重羅網,都一樣的,那有什麼好看的,那就沒有意思了。它代表圓滿什麼叫圓滿?隨心所欲就是圓滿,不適合自己意思,怎麼能叫圓滿!我不喜歡七行,有個一行兩行就很好了,何必那麼羅嗦。隨各人的意思,這個叫大圓滿。七是講的四方、上下、當中,這就圓滿數字,所以它不是數目字。《華嚴經》上用十表圓滿,十是個數目字,從一到是個圓滿數字,十個十是百,十個百是千,它是採取這個。密宗裡面用十六代表圓滿二十代表圓滿

  二百一十是二十一的擴充,代表大圓滿大圓滿就是過去、現在、未來,十方三世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一個不漏,這個意思才好、才圓滿。無量無邊諸佛剎土裡面講二百一十億,太少了,那阿彌陀佛沒有見到的地方太多了,他所見的是一小撮,那怎麼能建立極樂世界?所以在此地,不能把它坐實當數字看。此地嘉祥的意思是把它當作數字,他講的是『二百一十億佛土,善因雖有強弱之分,然所招之土,同是七寶國土之麤妙應現』。他的意思是講,這是一切諸佛剎土裡頭,二百一十億個最好的國土,看到是精華的地方最好的地方,他的意思是這樣的。但是這個意思是狹義的,這個意思問題很多,換句話說,阿彌陀佛考察、參觀並沒有圓滿,還漏掉許多,那極樂世界還有缺陷,極樂世界不能稱為圓滿的。所以這個意思並不很好

  「麤」是說大,大是大略,就是不夠精微的意思。「妙」是講美,說明所現二百一十億『皆是大善之土耳』。就是好像一切諸佛國土裡面,最好的二百一十億個,讓法藏比丘參觀、考察,他說的是這個意思。

  【凈影疏雲,粗,不精也,說惡說粗,令其舍遠,說善說妙,使其修習。】

  這就是取捨的標准阿彌陀佛,在因地上講是法藏比丘,當時參觀十方諸佛剎土,在這個裡面他有取有舍。舍的是『粗』,粗裡面就包括一些惡的,我們講不好的,不好的因、不好的緣、不好的果,他都舍了、都不要了。他取,取善的、取妙的,這些地方他認真努力去『修習』,修是修正,習是實習,一定要把它做到。譬如我們現在世間世間必須要知道它的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什麼?因果報應。不但我們這個世間因緣果報,整個六道,乃至於整個十法界都不出這個定律世尊在《華嚴經上講的十如是,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一直講到如是本末究竟,這十句話把十法界里頭的一切現象說穿了。我們要想得善妙的果報,像韋提希夫人在《觀經》裡面所說的,希望自己永遠眼不見惡色,耳不聞惡聲,這是善妙到極處了。你生生世世看不到一個人對你不好的面孔,見了都是笑咪咪,都很歡喜的,那是善色。聽不到一句不入耳的音聲,說粗話的音聲,罵人的音聲,你一生永遠聽不到,這是善到極處。那要怎麼修法?必須自己從這一生起生生世世,對待任何人不起一個惡念,對待任何一個人不一句粗話,你修因才能感果。你天天看這個也不順眼,看那個也生氣你怎麼說是見不到惡色、聽不到惡聲,那不可能的!原理就在此地。

  當我們心動念,就要想將來什麼樣的果報這是佛在經上常講的,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眾生果報現前,他恐懼了、害怕了,那個沒有用,果報現前必須要承受。菩薩智慧,在起心動之處就把錯誤念頭修正過來,這叫修行,修習。習就是應用在生活上,把它修正,觀念修正過來,言行修正過來,應用在生活當中,應用在處事待人接物之處,非常重要。修行從哪裡修?就從這個地方修。阿彌陀佛真修,所以能成就極樂世界,那個地方確實永遠聽不到惡聲,永遠見不到惡色。我們要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也要這樣修才行。所以,一定要修清凈心,心凈則土凈。清凈心裡頭,決定沒有一惡念眾生,非常重要,如果還有惡意對眾生念佛也不往生,這個諸位必須要記住。為什麼?你念佛念佛,你心不清凈往生是用念佛方法清凈心念出來,心清凈了,才能往生;心不清凈念佛也不往生這就念佛人多,往生人少,何以往生人少?心不清凈,雖念佛,不及格,功夫不夠。功夫就是清凈心,非常重要。再看第十二段:

  【悲華經曰,所現佛國,或有世界,嚴凈妙好,乃至或有世界,有大火災,又或有世界,純是菩薩,遍滿其國,無有聲聞緣覺之名,又或有世界清凈微妙,無諸濁惡。】

  這是《悲華經》上所說的,所說就是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概況,也就是法藏比丘當時去參觀、考察所見到的現象諸佛國土裡面狀況不相同,有的佛國土庄嚴清凈妙好,但是有些佛國土裡面,『世界』就是佛國土,有三災,佛經上常講的大三災,大三災就是水災、火災、風災。水、火、風從哪裡來的?從貪瞋痴來的。如果這個世間一切眾生貪心增長,貪而無厭,就會遭到大水災。佛講了,水淹沒初禪,這是大三災,淹沒到初禪天。如果這個世界眾生瞋恚心很重,不斷的在增長,就感到火災,火災可以燒到二禪天。實在講最厲害的是風災,風是什麼?無明無明增長的時候,就感風災風災可以吹壞三禪天。世間修行,修定功到第四禪,這個三災他不受了。所以四禪叫福天,有福報,這個三災都達不到他那個地方這是講大三災。

  而小三災,現在我們逐漸明白了,佛講的小三災,刀兵劫就是戰爭,第二個是瘟疫,第三個是飢餓。小三災,佛講的是七天的戰爭,在過去我們讀經,讀小三災,怎麼想都想不通。二次大戰我們跟日本打了八年,那個不算是刀兵劫,不算這個三災,它那個災難是七天的戰爭。七天戰爭之後,有七個月零七天的瘟疫,然後緊接著有七年七個月零七天的飢餓,這個叫小三災。到美國人在日本人放了兩顆原子彈,我們恍然大悟開悟了,原來佛所說的小三災就是核子戰爭。我們去到長崎參觀,確實炸完之後,原子輻射的病是潛伏半年多。七年當中,他炸的地方草木不生那是飢餓。我們才曉得,佛講的小三災是核子戰爭。如果將來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核子戰爭,就是佛講的小三災。那個七天就不得了,七天當中不要多,爆發三十顆原子彈,這個世界上人災難來了。因為輻射塵是隨風飄盪,飄到哪個地方,哪個地方就是死亡,這個東西沒有法子控制,現在科學也沒法子控制風向。所以這是非常可怕的一樁事情。在過去,佛經上講的小三災,很多人解釋都講不通,都講得不能令人滿意,到原子彈炸了之後我們才覺悟。佛很高明,三千年前就知道現代這個時代有核子戰爭。核子戰爭災難,這不是普通災難,普通的災難佛經都不說,大災難!這是眾生的共業,的確是非常可怕。這就是說有的世界災難

  又說,有參觀有些世界『純是菩薩』,這是佛的願不一樣,像西方極樂世界它就是純菩薩,『遍滿其國,無有聲聞緣覺之名』。西方極樂世界,比法藏參觀的這些諸佛剎土還要殊勝殊勝在哪裡?這裡說純是菩薩菩薩大乘菩薩、有小乘菩薩、有顯教菩薩、有密教菩薩。而西方極樂世界純是菩薩,純是普賢菩薩這就高明了,純中之純,這很不可思議。我們在經上念到的,西方世界是「咸共遵修普賢之德」,所以極樂世界普賢法界,這跟十方佛土裡面純是菩薩不一樣、不相同。菩薩唯有修普賢行才能圓成佛道,如果菩薩六度萬行,不能成佛,一定要修普賢行才能成佛這是西方世界特別殊勝之處

  『或有世界清凈微妙,無諸濁惡』,世界所展現的是凈土。由此可知,果報殊勝因緣一定殊勝。那個國家的佛,跟一切大眾,一定是心很清凈心地善良、很慈悲,展現的報土就清凈庄嚴。由此可知,我們現在這個世界,可以說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人,很少人不憂心的。憂什麼?憂慮這個世界災難太多。有沒有方法解決?沒有法子解決。這一政治家,那一個什麼慈善家,我們中國人講「好人好事」。老子說得更好,世界被誰搞亂的?被這些好人攪亂了,所以他主張清凈無為。清凈無為是最好,能解決這個社會問題。

  在今日之下,唯有靠因緣果報,大家如果真正能夠了解這個道理、這個事實,他起心動自然就收斂一點。中國幾千年來,我們這個國家沒有被淘汰、沒有被滅亡,什麼原因?靠倫理道德的教育。佛法傳到中國之後,又接受佛法因果報應的教育,這是維繫著這個社會人心。現在,傳統的教學思想我們拋棄了、不要了倫理也不要了道德也不要了因果報應不相信天下大亂。說政治制度,什麼專制也好、民主也好,不能解決問題解決問題是如何叫人心從惡向善,如何叫人心覺悟,減少自私自利多為社會大眾盡一分力量,才能挽救這個社會

  中國古代從漢朝建國,可以說國家就上軌道了,雖然是君主,也是法治。諸位要讀中國歷史,你就了解,中國過去君主時代並不是君主專制,專制的帝王很少,他尊重法律、尊重法制,所謂是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而建國的理想,第一條是教育,諸位看看《禮記.學記》,「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建國用現在話說,你建立一個政權,統治國家,什麼最重要?教育。那我們今天全世界,包括中國在內,建立政權之後,統治國家什麼最重要?發財最重要你說糟糕了!把教育捨棄掉了。現在教育教什麼?教人發財,教人怎麼樣賺錢,這個不得了。人與人的關係道義沒有了,利害,這太可怕了,有利的時候就是朋友,沒有利的時候就是冤家,這還得了嗎?世間為什麼會有災難?大災難的根源在此地。你這個國家富足,我們中國諺語常講「一家飽暖千家怨」,尤其現在這個社會,諸位要是冷靜想想,可怕到極處。

  今天廣播說昨天夜晚在亞特蘭大奧運會,就有人放炸彈爆發,死傷不少人。我在大概前一個多月,有個同修剪了一個世界日報登的一篇文章給我看,這篇文章就是講戰爭論,假設的。裡面有一段話,美國高中的學生,就這樣程度學生,他可以從電腦裡面取得一些知識買些材料就可以原子彈。要是哪個人得罪他,不高興的時候,他就可以毀滅一個城市你說這還得了嗎?這個事可不可能?太可能了。我過去在講因果報應本書里頭看到,大概是三、四十年前,在美國發生的,我記不得是哪個城市是一個十六歲的學生受了老師的責備,他很不服氣,自己找一些材料,做了個炸彈,把學校掉了,死傷兩百七十多人,老師同學死了那麼多。但是他沒有被人發現,因為他學生,人家認為他幸運,逃過了。事隔三十年之後,他良心發現,向法院提出那個事情是他做的,就是為了一個老師,恨一個老師,做出這樣的事情,他良心不安,最後判終身監禁。

  今天在這個社會上,貧富不均、待遇不均,每個人心情不平衡,遇到這些人,他造幾顆原子彈,炸掉你幾個都市,太可能了!所以將來社會暴力事件層出無窮,我們處在現代的社會就是這個狀況隨時隨地會遇到,隨時隨地一堆一堆的人無緣無故的死去。這些政府主管教育的,還不曉得提倡倫理道德教育,還不能夠提倡因果報應的教學,你說怎麼得了!我們自己處在現代這個社會里,非常幸運聞到佛法,一定要依教奉行。我們曉得善因一定有善果,惡因一定有惡報要想離開惡報得善果,一定要斷惡修善。斷惡修善從最根本上下手,我們不但對善人、對極惡的人、對陷害我的人都不存一絲毫的惡意,你才叫真善。那個惡人對我相向,那是果報,過去世我造的惡因,我應當要承受,歡歡喜喜的承受,報完就沒了,我底下是善因成熟,這才叫真正有智慧,真正聰明做法。極惡之人、極惡之事都沒有一絲毫惡意,修自己的清凈心、修自己的慈悲心所感得的果報自然殊勝不可思議。用這樣的心行來念佛,決定往生

  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第六十三集)  1996/4  美國聖荷西  檔名:02-031-0063

  請掀開經本,第九十一面,第十二段看起:

  【悲華經曰,所現佛國,或有世界,嚴凈妙好,乃至或有世界,有大火災,又或有世界,純是菩薩,遍滿其國,無有聲聞緣覺之名,又或有世界清凈微妙,無諸濁惡。】

  上次講到這個地方。從這段經文裡面我們仔細去觀察,每個世界,佛佛雖然道同,但是眾生的根性、因果差別就有很大的懸殊。像三災,我們說過了。『純是菩薩』這個世界,由於佛的願力不一樣,譬如西方極樂世界純是菩薩,確實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那個世界沒有聲聞緣覺之名。尤其殊勝是「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這是在十方諸佛剎土裡面無比的殊勝末後這句說,『或有世界清凈微妙,無諸濁惡』,可見得這個世界眾生清凈心地善良。經論裡面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又說依報隨著正報轉。我們知道這個原則佛經裡面所說這些現象,大致上都能夠理解了。

  根據這個道理、這些事實,我們再細細觀察,我們自己現前居住的世界。過去世的,我們從歷史的記載能夠體會到一些,可是印象當然不會深刻,但在這一生當中,我們親眼所見的、親耳所聞的,印象就深刻了。尤其是最近的五十年,從二次大戰結束到現在,這世界每個國家地區,五十年當中產生了哪些變化?實在講由清凈成了濁惡。環境變了、人心變了,五十年前的人跟五十年後現代人他們的想法看法做法完全不一樣。那個時候實在講已經是相當濁惡,可是人還守信,還有幾分道德觀念,雖然做壞事,還不敢昧著良心,可是五十年之後的今天不一樣。所以,人心環境都有很大的改變,這是我們學佛人不能不知道的。再看底下這一段:

  【法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