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大乘無量壽經(第21-25集1998-2006年)

  大乘無量壽經  (第二十一集)  1998/8/1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021

  請掀開經本,第六面第二行:

  【遠超聲聞辟支佛地。入空無相無願法門。善立方便。顯示三乘。於此中下。而現滅度。】

  這是八相成道第七「轉法輪」,這一段到了末後的一節。經中所說都是諸佛如來示現在六道裡面,為我們做出弘法利最好的榜樣。等這一講完之後,我們再做一個總結,如何將佛的示現,落實在我自己的生活當中,在自己的工作環境裡面,這樣我們才能學到真正的佛法

  『遠超聲聞辟支佛地』,就是決定不會墮落在二乘,二乘人在我凡夫眼光當中也是聖人也不凡夫,他們有能力超越六道輪迴。說實在的話,他們那種修持功夫、毅力,我們一般常人確確實實是比不上,但是他們跟菩薩比起來,要差很大的一個距離在此地我們必須要懂得,佛對於小乘人,聲聞就是阿羅漢,辟支佛就是緣覺,在大乘法裡面,世尊常常責備這兩種人,這個責備實際上是鼓勵他們,是勸他們回小向大。小乘雖然破了我執也就是說執著他舍掉了,但是他還有分別,所以他不能夠超越十法界,可以超越六道,不能超越十法界。而這些人,佛說過,他們也不是在偏真涅盤裡面住一段時期而已,不可能永遠墮在二乘裡面,一定會回頭,不過回頭早晚不同。緣覺比較聰明,根比較利,回頭得快;阿羅漢根性比較鈍,回頭比較晚,決定是會回頭。回頭也是回小向大,一個是根性不同,另外一個是遇緣有差別,我們一般講機會,他要常常遇到大乘,常常遇到善知識,回頭就快。

  小乘菩薩差別,是小乘人不主動的去幫別人的忙,像這一經文下面所說的,「作一切眾生不請之友」,這小乘人決定做不到。小乘人不是不度眾生,要眾生去求他,他還得看看你有沒有善根、有沒有緣分你有善根緣分,他歡喜幫助你也教導你;他看你沒善根沒有緣分他對你就很冷淡。不像菩薩菩薩對一切眾生平等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一德行上比不上菩薩,當然定功、道力、智慧,也都比不上菩薩。縱然菩薩斷證的功夫跟他相等,智慧、道力不相等。

  譬如大經裡面告訴我們,圓教七信位的菩薩,斷見思煩惱,他這一功夫阿羅漢是相同。阿羅漢也斷見思煩惱,七信位的菩薩也斷見思煩惱,所以這是平等。除了斷煩惱是相等之外,神通、道力、智慧禪定不相同,七信位的菩薩阿羅漢就高得太多。這個道理我們並不難懂,菩薩的心量大,阿羅漢的心量小,這就不一樣,差別地方。所以《華嚴經》在末法時期,這當機的人是什麼人?「大心凡夫」。大心凡夫根性比聲聞、緣覺還要可貴,聲聞、緣覺沒有機緣修學大經,像《華嚴》、《法華》他們沒分。不是佛不平等他不相信,他不願意接受,在這一點遠遠比不上大心凡夫。所謂凡夫是一品煩惱也沒斷,不要說阿羅漢不上小乘須陀洹也比不上,可是論心量、論見解,真的是超越小乘,超越聲聞、緣覺,這是說圓教一乘一類的根性,這非常非常的可貴。與會的這些菩薩遠遠的超越二乘,這是菩薩的贊嘆。

  下面第六小段「契入三昧」,『入空無相無願法門』。「空、無相、無願」,無願有的經裡面叫無作,意思相同,大小乘都有;又叫做「三解脫門」,也就是說三種法,在小乘裡面講,你能夠脫離六道輪迴,一定是從這三個法門裡面成就你能夠脫離六道輪迴,在大乘法裡面講,這三個法門能幫助你超越十法界你就證得一真法界。所以三解脫門通大小乘,這個名相雖然一樣,境界不相同。譬如說空門小乘證得我空,這就能超越六道;大乘證得法空,不但我是空,法也空,所以他能夠超越十法界他能證得一真法界

  「空」門是從自性上講是從一切萬事萬物理體上說,這是經上常講,「相有性空,事有理空」。他能夠從相見到性,從事能夠觀察到理,他真正明了事相是幻化。像《金剛經》上所講的「夢幻泡影」,你不能說它沒有,你也不能說它有。你要說它沒有,它現相,確實有這個相存在;你說它有,相是假相不是真相,這個相剎那生滅不是實在。如果你認為相是真有你就錯了你就迷在假相上,相是假的不是真的。從這個門進去,也就是從這個法門、這個方法悟入而了生死三界你就是從空門入,從空門裡面證道。如果這個門入不進去,學這個門不得利益,我們常講的不契機,不契自己的機,自己不是這個根機,修學這個法門你很不容易契入。

  這個門不能入,還有一個門「無相」。入空是從空門入,這個無相,相是有門,可以從有門裡面去入。「有」怎麼稱無相?因為相是緣生的。《般若經》上常講「萬法緣生」,凡是因緣所生法都沒有自性。所以從這個地方仔細去觀察,看出相是假相你要真正能夠看出一切相都是假相你就破了。看破是真正明白、真正通達這事真相你看穿,看穿之後,你對於現相自然就不執著你就放下放下什麼?放下執著執著放下六道就超越。這個樣子入門你就是從無相入門

  如果這個門也沒法子入,還有一個門「無願」,無願剛才說過,也叫「無作」。佛法裡面第一就是教你發願,沒有願怎麼行?沒有願怎麼能夠成功?所以有一同修問我他說我們做好事,如果一無所求,那才真正好事。這個話說得沒錯,實際上似是而非。你無所求,你真的到無所求嗎?肚子餓了還要吃飯,你還是有所求;累了你還要休息,你怎麼能說無所求?如果到真正無求,那不是我們凡夫境界,最低限度《華嚴經》上講的「法身大士」,那是真的到無念,他們可以,我們不可以;即使在那個境界裡面,他還示現有所求。別說是圓初住菩薩、等覺菩薩諸佛如來倒駕慈航來幫助我們眾生也要示現發願釋迦牟尼佛不在此地示現八相成道嗎?不是教給我們要發四弘誓願?阿彌陀發了四十八願,怎麼無願?無願怎麼能成就?所以這裡面的文字,它的含義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要是望文生義,三世佛都喊冤枉,你把他的意思搞錯了這個地方的「無願」是說「離能所心」,這個願才叫真實之願。

  世間人,人人都有個願望,可是世間人的願望不耐久,過幾天他又改變,那個主意又變了,遇到緣他又退心了,這是什麼原因?這是為他所發的願是妄心,不是真心。也是我們一般世間人所謂的,你為什麼要發這個願?那個為什麼,你還真的有一道理有個理由在那裡去做你這個理由失掉,你怎麼辦?那個願不是退轉就是轉變,由此可知,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真正發願沒有條件諸佛如來「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就是沒有條件對於一切眾生有情無情清凈平等的關懷,平等的愛護,那是真的不是假的。凡是有條件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有條件是有能有所,能所是二法,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二法就不佛法佛法是不二法」。能夠把能所兩邊打斷,這才叫做無願,這才叫真的無作。然後我們才會懂得,古大德所謂的「作而無作,無作而作」,這是兩邊都離開,兩邊都不執著;不是說無願就不做,做。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願都兌現,這是有願。我們再問,阿彌陀對於四十八願有沒有執著?沒有,心地清凈一塵不染,他就無願。有願跟無願是一不是二,這個妙。由此可知,無願這一門就是常講的不二法門。所以入道,有從「空門」入、有從「有門」入、有從「不二門」入。無作、無願就是不二門,二而不二,「願即無願,無願即願」。許多大乘菩薩,從這個門契入如來果地上的境界,就是一真法界

  我們修學凈土,生在末法時期,這些道理我們要懂,我們有沒有能力從這三門去入?恐怕這三門任何一門,我們都擠不進去,沒法子入進去。這個三門是通途的途徑,我們現在要開後門,不走這三門,所以凈土宗叫特別法門,「門余大道」。這是正規三門之外還有一門,這一門很特別,這一門很多菩薩都不知道,所以這一門叫難信之法。你要給人家說「空、無相、無願」,大家知道不會懷疑,這個都曉得,他很容易相信;你說念佛往生他不相信,念佛往生好像沒門,不在這三門裡面。它是另外一個特別法門,門余大道。這是說小乘一般契入的,無論他修學哪一個法門,所謂是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到最後歸源都不外這三門,這是小乘經上常說的。

  而我們凈宗,凈宗也有入門秘訣。現在我念佛堂建立,每一位同修進入念佛堂都生歡喜心,得佛力加持你沒有進念佛堂之前你懷疑,你很難相信。也有人懷疑自己體力不夠,這一一夜怎麼能受得了,兩天兩夜更受不了。可是進入念佛堂之後愈念愈歡喜,自己都感覺得很意外,不相信自己有這個體力,怎麼兩天兩夜也行?你的信心生起來了。不但兩天兩夜行,七天七夜也行,你的體力決定夠,怎麼曉得夠?諺語常講,人逢喜事精神爽,你進念佛堂一團歡喜歡喜精神來了你要進入念佛堂不歡喜,你精神就沒有了,從歡喜來的。歡喜是我們生理最好的養分,什麼樣的營養都比不上歡喜的營養,這個要知道。大乘佛法教人常生歡喜心,可是哪有那麼多歡喜事情?念佛才是真正歡喜念佛歡喜要你親身去感受,你不念佛堂,你感受不出

  同樣這個道理在我六道裡面,色界天人他不飲食,所有一飲食他都斷絕,不但他不吃東西,水他也不要喝,色界天人沒聽說生病。我們要問他,他用什麼方法維持他的色身?經上告訴我們「禪悅為食」,食是比喻養分。我們要飲食來滋養身體;他們不要飲食,禪悅,禪定裡面的快樂,能養他的身體。我們今天在念佛堂是「念佛三昧」,比色界天人的禪悅還要濃、還要高。他們的禪悅,說老實話沒有佛力加持,我們念佛三昧,不但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這我常常跟諸位同修報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加持你怎麼會不歡喜?我沒有進念佛堂,我聽到都歡喜,何況在念佛堂當中,確確實實法喜充滿,精神百倍,愈念愈歡喜,愈念愈有精神,愈念愈有體力。常常在念佛堂,諸位如果身體不好常常有病,常在念佛堂,那些毛病全都沒有,都念掉。我們自己要有信心,要知道不可思議菩薩威神的加持,所以念佛法門無比的殊勝

  念佛功夫要得力,這是每一位同修都非常關心,總在看破、放下,你的功夫才真正能夠得力。我們今天希望不能太高,太高達不到,我們把要求的水平降到最低,「功夫成片」。只要你念到功夫成片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決定有把握;換句話說,你這一生有把握去作佛,在十法界里頭,你的選擇第一殊勝。有同修問我功夫成片是什麼樣子?這個要知道,功夫成片心裡面只有「憶佛念佛」,除憶佛念佛之外,其他的妄念沒有。妄念煩惱煩惱的根並沒有斷,根要斷掉的話,這境界高了,不容易做到。我們念佛這個念,憶也是念,心裡面想佛,這個念力量強,把煩惱壓住、伏住,煩惱雖然有不起作用,不起現行,這個就叫功夫成片。如果我們離開念佛堂,在日常生活當中還會貪心,遇到不高興還會起瞋恚心,你要知道,你的功夫沒有達到這個水平。功夫真的達到成片,遇到歡喜的沒有貪愛心,遇到不高興也沒有瞋恚心,你的心永遠保持平靜,永遠保持在念佛堂的境界這叫成一片。在念佛堂里鍛煉,至少要練成這種功夫,你才算是有成就,你念佛及格;及格就是決定往生,要達到這個目的

  要達到這個目的,有些同修說:「這個難,好難。」沒錯,是難,哪有那麼容易作佛?當然不容易。這一樁事情平時用功夫,平時用什麼功夫?看破、放下也就是說,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對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要看淡一點,不要太執著,凡事要學大而化之,不要斤斤執著,我們這個功夫才會得力。樣樣都很認真,樣樣都計較,這個很糟糕,你要想達到這個功夫境界,相當不容易。什麼事情馬馬虎虎,有也好,沒有也好,吃虧也好,上當也好,佔便宜也好,什麼都好,不要去計較,不必去過問,真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一切隨緣度日就好。我們居士林的這一領導同修,真正很難得。我們在旁邊觀察他們起心動念,這一切作為我們很佩服,他們做得如法、很相應,都能夠大而化之,都能隨緣而不攀緣攀緣就是我一定要想怎麼做,一定要執著怎麼做那就錯了。這裡面有一個很大的道理

  底下所講,『善立方便,顯示三乘』。就是善立方便,善是善巧。佛法講求的是契理契機,契理一定要與性德相應;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要與這個相應,這是契理。如果我們用前面這一句「空無相無願」,這是性德,跟這個一相應,他就超越了。念佛法門你能夠與佛願相應,佛願是本經上講的四十八願;與佛德相應,德是名號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名號要完全翻成中文的意思是「無量覺」,「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換句話說,時時刻刻、在在處處,對人對事對物覺而不迷,這叫彌陀佛。迷了就是凡夫覺悟了就是佛。所以念念與覺相應,這才能入得了門,那就是契理。除契理之外還要契機,機是什麼?現前大眾的根性。佛法是活的不是死的,佛法是度現代人,是度我們這個地方人,你要懂得這個道理他不是度古人的,也不是度未來人,也不是度他方世界人,是度我們現前大眾你要懂得現前大眾之機。

  所以負責念佛堂領眾的同修,我昨天特別告訴他們要明白這個道理念佛堂領眾的同修,自己常常要互相切磋琢磨,要互相研究改進,不可以執著自己的成見。你一定要明了,諸佛如來一切菩薩都沒有成見成見是什麼?執著諸佛如來都「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他沒有自己意思,是以大家的意思為意思。所以大家歡喜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人多總得立個規矩規矩總是少數服從多數,這是民主制度佛門三千年前就講民主,就講共和,也講共產,「利和同均」,我們提倡最早,三千多年就提倡,不但提倡,照做,真正在干。佛沒有自己的意思,菩薩也沒自己的意思。過去祖師大德所立的這些規矩,是隨那個時代眾生的根性立下來的,立得很好。如果我們現在一成不變,照他的規矩去做,把「百丈清規」拿出來完全照做,那變成什麼?把我現代人都送回去,都去作唐朝人,你們都變成唐人,這是現在人做不到的。所以一定要懂得它的精神、它的原則,至於實際上作法,我們必須要修訂。世間法律每過幾年要修訂一次,為什麼?十年前訂的法律,那個時候當時社會很適用,十年之後社會變化很大,從前法律現在不適用,不適用就要修改,所以規矩是可以修改的。

  佛門戒律可以修改,百丈清規就是釋迦牟尼佛戒律,在那個時候做大幅度的修改,變成中國化、現代化、本土化。用現在的名詞講就是現代化、本土化。佛戒律精神原則不變,怎麼樣作法要適合於我們現代人,適合於我們當地人,這才能講得通,這叫契機。因此古人所訂的成規,值得我們做參考,它怎麼樣的變法,我們如何能夠適用於我們現前的念佛堂,適用於我們現前念佛同修,你才叫真正契機,我們要懂這個原則。我們念佛堂的規矩根據什麼訂的?原理原則不變,裡面一些條文根據我們現實活動來擬定,擬定之後還要常常修改,怕訂得有一同修感覺得不方便。所以真正是領眾的同修要學孔老夫子那種精神,「入太廟,每事問」。你在領眾的時候,領眾同修法師當中要常常請教,「今天這一堂課,你們覺得怎麼樣?有沒有改進的地方?」常常請教,誠誠懇懇的請教,不是敷衍,不是客氣。而且常常向每一位來參加念佛同修,多問問他們,多向他們請教,使我們這個道場天天在改進,改正我們的缺點,我們就有進步。天天改,天天進步,那還得了?所以這個道場,自自然然就是世間的模範道場,第一道場。第一道場從哪裡來?天天改進,發現不合適馬上就改,改了再不合適,再改,天天在改進,這樣才能做契機,這樣才叫做「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普賢菩薩兩句話不是隨便說的,這兩句話真正做到了契機

  我們修凈土,我們的理論依據、方法境界,統統依據《無量壽經》,跟《無量壽經》相應,那就是契理。推行這些方法,一定要每一位同修都能歡喜歡喜接受,法喜充滿,這個念佛堂成功。所以領眾的同修,沒有自己一點點的意思在,沒有。世出世間真正賢明好的領袖,都沒有自己的意思,聽別人的,多聽,然後冷靜的去選擇,哪一個意見好,我們選擇哪一個。選擇的時候也要徵求大家的同意,你有智慧、有能力,將你選擇的這個方式,向大家詳細解說,徵求大家的贊同,這樣推行起來就方便,「善立方便」。在大乘法裡面講這一句話,佛門也有術語,「兩邊不住,中道不存」,那才是真正善立方便;那個心多清凈這是我們應當要學佛、學菩薩之處。佛菩薩心裡面清清凈凈,本來無一物,一個意見都沒有,一點成見都沒有。釋迦牟尼佛為我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也沒有一個意思,這個大家要知道。所以佛在般若會上說他沒有講經,如果有人說佛講經是謗佛,佛沒講經。在《華嚴經》裡面我們看到,清涼大師註解裡面所說的,說佛說經是述而不作。佛自己沒有講經,他說的什麼?說的是古佛所說,不是自己講的,自己沒有意思,這是世間聖人世間聖人中國孔老夫子,他老人家一生也是這個態度,述而不作,孔老夫子沒有創作,都是轉述別人的,古聖先賢轉告大家,沒有自己的

  釋迦牟尼佛說了四十九年,說他不自己的,給諸位說,真正是自己的,怎麼說真正是自己的?他所說的是自性的流露,所以說他沒有意思。沒有意思,不是從心意識裡面流出來;從心意識里頭流出來就是有意思。不是從心意識里頭流露出來,從哪裡流出來?從真如本性裡面流露出來。諸位要知道,心意識每個人不一樣,真如本性每個人都相同。由此可知,從釋迦牟尼佛自性裡面流出來的,就是從我們自己自性裡面流出來的。有一天我們明心見性然後再展開經卷,全是自己心性裡面東西,而後才知道經卷不是釋迦牟尼佛的專利,不是他的,一切眾生共有,這對我們多麼親切。他見性了,我們見性跟他見性無二無別,所以可以把他無量劫修行功德,變成自己的功德;我們所修積的功德也可以變成他人的功德。到那個時候障礙都沒有,「自他不二」,「生佛不二」,眾生跟佛不二。

  下面這一句是講三乘,『顯示三乘』。「顯」是明顯,「示」是示現,三乘法是示現的,三乘法是方便法。世尊末後在《法華經》裡面說出來,他老人家最後做結論,「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這就是很明顯的告訴我們,「三乘」是佛的方便說;佛的真實說,真實說只有一乘法什麼叫一乘?成佛叫一乘。可見得一切諸佛如來他們的本願,都希望我們所有眾生,在這一生當中成佛,不是教我們作菩薩、作阿羅漢,不是的。諸佛如來的本願好,對我們的期望,我們也非常感激,問題是我們能不能做得到?這個答案是肯定的,一切眾生決定可以做得到。你在這一生當中,你可以證得究竟圓滿佛果這是肯定的。問題出在哪裡?出在你自己肯不肯相信你自己。如果自己對自己不相信,那沒法子

  佛家裡面講「信」,頭一個信自己。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面,給我們講「信」講六個。第一個「信自己」,自己對自己沒有信心不相信這一生能作佛,那一切諸佛都無可奈何,你就決定不能成佛你要問為什麼?因為你自己沒有信心,這個關係大了第一個條件。第二個信才是「信他」,相信釋迦牟尼佛,相信阿彌陀佛。第二個才是信他,第一個要信自己,相信自己在這一生當中行,可以做得到。相信釋迦牟尼佛所講的理論、方法境界正確,決定沒有錯誤,我肯依教奉行;相信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願兌現,我依照這個法門修,他一定來接引我往生不退成佛這是信他。

  所以佛法其他的宗教不一樣,他們宗教第一個是要信神,第一個不是信自己。我有一年在美國弘法,遇到一些基督教的牧師,三、四個人來跟我談。他說我們凈土宗跟他基督教很接近,我說怎麼接近?「都是從信,我們信主,你們信阿彌陀佛」。我說不一樣,他說怎麼不一樣?我說我們第一個信自己,第二個信阿彌陀佛,你們完全相信主,你們沒有自信心,那怎麼會一樣?不一樣。一定要建立自信心,相信佛所說的,佛真的希望大家一生當中圓滿成佛

  凈土法門真正是「善立方便」這四個字講到究竟處,這個法門的理論,懂不懂沒有關係不懂也能成就你說這個多方便,這多麼善巧;不懂都能成就老實就行。我們為什麼還講經?我們之因為講經,是大家沒有福,所以天天在講經,沒有福報。什麼人有福報?老實的人福報,天天一句彌陀什麼都不想,那種人福報。我們為什麼沒有福報?一天到晚胡思亂想這就沒有福報。因為一天到晚胡思亂想,所以才要跟你講經,教你覺悟教你明白。如果一天到晚胡思亂想沒有了,一個妄念都沒有,只有一句彌陀佛,三藏十二部都可以當作垃圾處理掉,不要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的,廢話!

  所以佛度眾生兩種人最好度。一個是上根利智,一勸他,他就通達明了,他一個妄念沒有,老實念了;另外一個是下愚。上智跟下愚最好度,下愚是什麼?他也不想懂,叫我念我就老實念,就一天念到晚,他什麼念頭都沒有,這種人能成功。最難度的是當中的半吊子,難度,我們就屬於當中這一類,很麻煩。所以世尊四十九年,辛辛苦苦都是為我這一幫人,不能不把道理方法境界細細來說明,我們真的搞清楚、搞明白,才肯放下放下是大福報,這世間什麼人最有福報?沒有妄念的人福報。絕對不是說有很高的地位,有多少財富,不是的,那不是福報。現前雖然享受物質生活你能幾年?死了以後怎麼辦?三途六道去流轉,那算什麼福報。心裡頭一個妄想都沒有,一天到晚憶佛念佛,這個人過幾年他就作佛去,這才叫大福報你真通達明了,才知道念佛功德殊勝無比。所以佛「三乘」是方便說,五乘更不必講了。

  佛的目的是教我們一生成佛,有人懷疑「我很愚痴,我造的業障很重,罪業很深,能成得了嗎?」這一句佛號在我們這個念佛堂,一句佛號上講的,「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你們念一日一夜,念多少?你就算算那個帳,你消了多少罪業,不可思議。佛講的話是真的不是假的,確實有這樣的效果。可是念了一日一夜業障還是重,重什麼?你的業障太多,一日一夜已經消掉了,消掉那麼多,你的業障原本比那個不知道多多少倍,你還得要消,天天來念天天來消,就是這么個道理。再重的業障,如果是繼續不斷,佛經上講的「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不夾雜力量最大,你能夠不間斷繼續念上三年,你無量劫的罪業統統消盡。怎麼知道?你往生的時候自在,站著走,坐著走,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是凡聖同居土,都是實報土往生;我們這個經裡面三輩往生你是上輩往生。你才曉得這一句佛號業障不可思議

  清朝初年乾隆年間,灌頂法師講的話很有道理,慈雲灌頂他在《觀無量壽佛經註解裡面說的,他那個註解叫《觀經直指》,收在《大藏經》裡面。他說眾生無量劫來的業障,極重的業障,在佛法裡面任何經論、任何懺法,都懺除不了的業障;換句話說,譬如一個人生病病毒太重,所有醫葯都失效,都治不了這個病,最後還有一方法念佛可以能消除。你才曉得念佛功德多大,念佛這個法門是多麼殊勝他說的話有道理。我讀了他這個註解,我非常佩服,他要不是過來人,不是契入這個境界,這一句話說不出來,決定不是普通人說得出。灌頂法師佛門是一個大通家,宗教顯密他都能貫通,他的著作很多非常豐富,在《卍字續藏經》裡面收得很齊全,大概有三十多種。《楞嚴經他有註解,自古以來,《楞嚴經》裡面的《楞嚴神咒》沒有人注過。他老人註解里頭,連《楞嚴神咒》他都注出來,所以古今注《楞嚴神咒》只有他一家。所以這是說明「三乘」是方便說,「一乘」才是真實說,而一乘裡面就是念佛往生凈土

  所以十方一切諸佛如來都勸人念佛,一切諸佛如來都講凈土經,其他經典不一定會講,要看契機,不契機就不說。唯獨凈土三經是決定會講,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不講的,為什麼?它能契一切眾生之機,所以一切諸佛如來必定講凈土三經,必定勸人念佛求生凈土。除非你不相信,你不喜歡這個法門,佛才開別的法門,開三乘,這是顯示出「佛氏門中,不舍一人」。你不往生,你求別的,也行,也教你,佛不舍棄你。甚至於你說作人還不錯,佛也教你教你來生還得人身,還來作人,總滿你的願。你想作人,就教你作人的方法;你想生天,就教你生天的方法。佛確確實實沒有固執,沒有成見,佛不要求眾生隨順他,他能隨順一切眾生了不起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要學習能夠順別人,不要要求別人順我,學佛這一點都沒有學到,那就很可惜,這都在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之中。「轉法輪」我們就介紹到此地。下面是第八相「入般涅盤」:

  【於此中下。而現滅度。】

  這一科只有兩句,這兩句意味很深長。佛菩薩有沒有滅度?給諸位說,沒有。佛所證得的是不生不滅,哪裡還會生死?所以生死是示現,就像舞台上表演,上台下台是表演,不是真的。『於此中下』,對中下根性的人講滅度,講出生、講滅度。上等根性的人,他很清楚,佛「來而無來,去無所去」,《般若經》上講的「如來者」,如來是什麼意思?「無所從來,亦無所去」,那叫如來。這個意思就顯示出來了如來是出生,「生而不生,滅而無滅」,根本就沒有生滅。沒有生滅的這個道理,我們留在《華嚴經》上說,《華嚴經》上有一段講到不生不滅」,再跟諸位詳細來討論,確確實實沒有生滅諸佛如來沒有生滅,那我們要問,我們有沒有生滅?我們也沒生滅假如我們有生滅,我們跟諸佛如來不就兩樣?我們跟諸佛如來不相同的,只是迷悟不同,除了迷悟之外,沒有一樣不同。譬如不生不滅,他清楚明白,他覺;我們對這個事情不清楚、不明白,以為真有生滅錯了錯覺。所以說真的,「不生不滅」。說真的我們沒有人懂,大家都會抗議,你胡說八道;說假的都點頭都承認,你說有什麼法子

  所以諸佛如來說真話,只有在華嚴會上對那些法身大士講真的,那些人跟他講真的都點頭,跟他講假的都搖頭。換在我們這個場合,講假的大家都點頭,講真的都搖頭,這就是我們跟佛菩薩不相同之處;實在講就是「迷悟」兩個字。一切萬事萬法,體性,現相,作用,與迷悟不相干,這里頭沒有迷悟,迷悟在人,迷悟不在法,法里頭沒有迷悟。正因為這個道理、這個事實真相,所以佛才講「唯說一乘法」。也就是說,一切眾生確確實實可以平等成佛,上從等覺菩薩,下至阿鼻地獄,可以平等成佛,這還得了。能令一切眾生平等成佛的,依什麼法門?給諸位說,任何一個法門做得到,「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可是眾生的根性不相同,從眾生根性這邊來講,平等成佛,「念佛法門那就殊勝;要從理論上講,任何一個法門都一樣。眾生的根性不相同,機緣不相同,遇到那些法門,我們還是不能成就,沒有這個法門來的方便,來的殊勝世尊示現八相成道都是對「中下」根性人來示現的,才有八相成道,上根里頭沒有。他是中下根性的,這來演戲、來表演,讓我們從他表演當中去體會、去覺悟目的都是希望我們大徹大悟

  下面這是第三段。這是第二大段裡面,我們也分大、中、小三段,第二個大段裡面這是第三段「德用無方」,這是贊嘆。請看經文

  【得無生無滅諸三摩地。及得一切陀羅尼門。隨時悟入華嚴三昧具足總持百千三昧。】

  這一小段是講「定慧等持」,經文雖然不長,意思很深很深。說這些菩薩為一切眾生示現八相成道能做這個示現的人,在大乘佛法裡面講,圓教初住菩薩就有這個能力。初住菩薩他的功夫,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斷了,四十一品無明他破一品,破一品無明就有這個能力,「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能示現什麼樣的身」,破一品無明就能夠千百億化身。我們如果要想成就這樣殊勝功德利益不修不行,這個功德利益殊勝了。實在講我們非常嚮往,能不能得到?能不能很快的得到?能。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得到,而且得到的比圓初住的菩薩殊勝太多太多這是宗法門的不可思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縱然是下下品往生,實在講,見思煩惱一品都沒斷,你憑什麼往生?憑「憶佛念佛」的功夫,把煩惱控制住,伏煩惱不是斷煩惱,斷煩惱太難,我們在這一生中真的不容易。所以無量法門他們的標準都是煩惱,只有念佛這個法門,它不要斷煩惱,只要求你伏煩惱,伏比斷容易太多。說老實話,伏煩惱是每一個同修都可以做得到,問題是你不肯做就沒辦法你要肯做,統統做得到。講斷煩惱,那不是一般人容易做到,伏行,只要憶佛念佛功夫就能伏住。

  所以我剛才講過,我講這個也是有事實做依據的。自古以來在念佛念佛的人,念個三年五年成就,不知道有多少太多太多。可是這個念佛堂一定是如法念佛堂,大家在一起都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念佛求生凈土,這才如法。依照《無量壽經》、《阿彌陀經》理論原則去修學,這是真正的念佛堂,如理如法念佛堂。三、五年成就,不得了的成就世間哪裡能相比?沒有能比的,出世間聲聞、緣覺、菩薩都不能相比。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什麼樣子?經上講得太清楚,「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一句話我們在四十八願裡面看到,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經文裡面我們看到,經文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轉說的,兩尊佛都是這個說法,我們還能不信嗎?「阿惟越致」是七地以上,這就是說明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品煩惱都沒有斷,下下品往生,而到西方極樂世界,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自己的智慧禪定神通、道力,彷佛跟七、八地的菩薩一樣。那不是自己真正修到的,是阿彌陀佛威神加持的,你說這個多殊勝,多難得!我們只要咬緊牙根,用上三、五年時間就成功了。人家三、五年去念個佛學院,念出來還是生死凡夫念佛堂裡面三、五年,他作佛了,你怎麼能比得上?比不上。所以這裡面的利害得失,自己要好好的去盤算盤算,而後才有真實智慧的選擇,不搞這世間法。

  念佛堂三年、五年,你得念佛三昧了,「功夫成片」是念佛三昧裡面下品;「事一心不亂」是中品念佛三昧;「理一心不亂」是上品念佛三昧,你得念佛三昧。就是此地講的,『得無生無滅諸三摩地』,此地「無生無滅諸三摩地」就是念佛三昧,就是功夫成片,所以利益真正不可思議。「無生無滅」,別的地方難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真的就是無生無滅。念佛人在念佛堂下定決心,現在就無生無滅,不是說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無生無滅,現在就無生無滅,你明白嗎?所以這個境界是我們現證的境界,了生死三界就在現前,如佛所證,如法身大士們所證。

  『三摩地』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正受,也翻作正定。受是享受,我們在生活當中種種的感受。這個受是正常的;正常,揀別六道凡夫的受不正常。佛講六道凡夫五種受,這是佛經上常講的,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種種感受無量無邊,佛將無量無邊的感受歸納成五大類,叫五種受,這五大類分做身、心兩邊來說。「身」有苦受、有樂受,再多的感受總不出這兩大類,苦、樂兩大類。「心」裡面有感受,我們講精神生活,佛也把它歸納為兩類,憂、喜,你心裡憂慮歡喜,所有的感受也不出這兩大類。另外一類叫「舍受」,身沒有苦樂,心也沒有憂喜,這個時候的受不錯,苦、樂、憂、喜暫時停下來了,這時候叫舍受。六道里頭一切眾生的受,總不出這五大類。實在講,五種受裡面的舍受就是正受。正受為什麼不叫正受,要叫它做舍受?它那個正受時間很短,不能長久保持,所以是暫時舍苦樂憂喜,不是真正的禪定,不是真正的正受。

  色界天、無色界天,他們都是住在舍受。無色界天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壽命八萬大劫,時間太長無法想像。諸位要知道,一個大劫是一個世界的成、住、壞、空,這一世界成住壞空多少次?八萬次,你曉得這個時間多長。他舍受有那麼長的時間,八萬大劫過了之後,他又起心動念,他又有憂喜苦樂,所以他不是永恆的。因此四禪八定,世間禪定統統屬於舍受。到什麼時候才能成為正受?超越六道輪迴楞嚴會上世尊所講的,阿羅漢證九次第定,八定是非想非非想處天,第九定超越了,第九定超越三界六道這個時候叫做正受,他不會退轉。阿羅漢不會退轉,他得的是正受,他得的是三摩地,得的是正定正受。

  通常講一切禪定都能夠攝心,讓心離憂喜,身離苦樂身心安穩,所以都稱之為三摩地。這個地方的三摩地是高級的不是普通的,因為是無生無滅,這個正受就高了。我們凡夫一品煩惱沒有斷,要想得這個境界,最方便的法門念佛求生凈土,只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種三摩地你就證得。這個證得,說實在講不是靠自己的功夫,所以凈宗法門叫二力法門。我們自己的力量就是憶佛念佛,把自己的煩惱習氣控制住,達到功夫成片;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得這個境界,這是他力,這是彌陀佛的力量;二力法門這是其他法門裡面沒有的,唯獨凈宗講二力法門

  下面一句,『及得一切陀羅尼門』。「陀羅尼」也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總持,總一切法、持一切意,這是古時候譯的名相;要用現在的話來講,綱領、大綱。整個佛法的總綱領就叫陀羅尼門,你把總綱領掌握住,你得到了。在一般解釋這個總綱領,最常講的,「一切惡不生,一切善增長」,這是陀羅尼門,這是總綱領。我們今天念佛人,一切陀羅尼門就是「執持名號」。諸位想想,一天到晚一句南無彌陀佛,其他的念頭統統都沒有,念頭沒有了就是諸惡不生;不要說造惡,惡的念頭都沒有了。這一句萬德洪名,世出世間第一善法,一句一句接著在念是善增長,一切善法在增長。諸位進入念佛堂,你就得一切陀羅尼門。雖然你離開念佛功夫就失掉了也會亂掉,可是你在一個星期裡面,能夠有一天的時間,「得無生無滅諸三摩地,及得一切陀羅尼門」,了不起,不容易。每一個星期都來訓練一次,訓練個兩、三年,你的功夫還得了。如果你時間你有空閑,天天來受這個訓練,三年你就成佛了,無量劫的罪業都消得乾乾凈凈。

  我們在《往生傳》裡面看到,我們在一生當中,常常看到、聽到的很多,念佛往生的,有站著走的,有坐著走的,預知時至不生病,走得歡喜,走得自在,走得瀟灑,那是什麼功夫?都是念佛功夫成就的。有些人聽到,這個念佛堂念上三年就要死了,不能去,這還得了!嚇壞了,還得了嗎?有這種念頭的,迷惑顛倒,捨不得六道輪迴,捨不得三惡道,還搞這個,貪生怕死你還生死這個妄念沒有舍掉。念佛法門里沒有生死你不要以為那是死,沒死;往生是活著往生死了就不往生。所以這個法門無生無滅,對的。為什麼?往生的時候,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來接引,我跟去了。這個臭皮囊沒用了,因為到西方極樂世界,要換一個身體,要換一個紫磨真金色身。到那個地方相貌庄嚴,要跟阿彌陀佛一樣的相貌,「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我們這個相太醜陋了,到那裡去沒有人歡迎。所以我們要換一個身,要換好相,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身體不要,丟掉了,活著走的,決定不是死了走的。所以我常常講,我們這個法門是不老的法門、不病的法門不死法門,你到哪裡去找去?我講的統統是實話,只要你念佛心地念到清凈,剛才講的什麼病苦都會念掉,都沒有了,你不生病你不衰老,天天歡喜歡喜年輕。人為什麼老?憂慮就老了。古人常講的「憂能使人老」,你常常憂慮你就很容易老化。你的心裡常常歡喜你怎麼會老?你不會老。所以在念佛堂里頭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法喜充滿,你不老、不病、不死,你作佛去了

  而且真的到這個時候功夫成熟的時候,生死自在你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你想多住幾年不礙事,功夫成熟之後,那不是業報身。我們今天想多住幾年,不行,壽命到了非走不可,不得自在壽命沒有到想死死不了,壽命到了想活活不了,這麻煩大了。你念佛功夫成就了,你就自在,想多住幾年不礙事,想早一點走,行,就可以提前走。到那個時候,你自己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如果說是在這個世間多留幾年,留幾年的理由是什麼?度眾生。還有一些與自己有緣分眾生你要為了幫助這些眾生,多住幾年度他們,這才是理由。決定不是貪圖世間享受,世間的享受跟極樂世界怎麼能比。在我這個地方,住這個房子算不錯,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房子沒人住,人家都是七寶宮殿。我們這上面畫的這些浮雕,貼的這些金,那是金箔很薄貼那麼一層,西方極樂世界這些東西是純金,哪裡是貼的一層。你看地下,琉璃地,琉璃是什麼?現在我世間人所講的翡翠,在佛經裡面稱琉璃,綠色的玉,玉里頭最寶貴的。西方極樂世界大地琉璃,透明的,所以從地面看到地底下,那是地。黃金為地,那個地是鋪馬路的,像我們鋪地毯,鋪馬路,用什麼鋪?黃金你怎麼會對這個世間有留戀,那太奇怪了,沒有這個道理

  飲食,經上講的,想吃什麼念頭才一動,菜都擺滿了。到那個時候一想,我們已經不是凡人,不是六道眾生,想吃東西念頭六道裡面的習氣習氣起來的時候,它自然就現行,一覺悟這馬上就沒有,就又化掉了,乾乾凈凈的。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廚房,也沒垃圾你說自在。你所住宮殿乾凈凈,裡面空空蕩蕩什麼都沒有,要什麼東西什麼東西現前,不要,不要就沒有了,你說自在。哪裡像我們現在東西放得亂七八糟,一堆一堆的,收拾起來都相當麻煩。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些現象統統沒有了。你想想看人家功夫到的時候,他為什麼不趕快去,他去享福。所以兩個世界一比較,差太遠了。他有那麼大的福報他不去享,他留在此地,那是舍己為人,幫助一些人,有緣多帶一些人去,理由在此地。如果自己沒有這些緣分,跟眾生沒有緣分,他功夫成就了,沒有一個不提前去。我們一般人想去去不了,無可奈何!真正有這個能力,誰不希望早一天去,早一天見佛。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每一天供養不只十萬億佛,《彌陀經》上講十萬億佛,那是別有用意,實際上你每一天供養無量無邊諸佛世尊給我們講十萬億,是為我這個世界眾生說的。因為這個世界眾生情執很重,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總想的時候,「地球從前是我們老家,老家現在怎麼樣,關心一下」,所以才講十萬億佛國土,這個意思就是,你隨時都可以回到地球上來看看,所以佛說法用意在此地。實際上的能力比這個超勝太多太多。這樣美好的一個世界,到那裡去有這樣殊勝成就,我們為什麼不去?

  這兩句我們如果修其他法門,很不容易得到,可是修凈土法門是輕而易舉就得到。所以對於其他法門,其他法門裡面的菩薩們,真正是難信之法,不入這個境界他不相信。難信之法,我們也能夠體會。我們這個念佛堂,我們跟大家說,這個念佛堂很殊勝,怎麼樣好,他聽到之後不相信,他都難信,到這個裡面來念幾天,他相信了。連這么一點點小事情,他都難信,何況佛經說這么樣殊勝圓滿境界。所以細心去體會,將這個小事去比這些殊勝之事,我們能夠體會到一些,增長我們的信心,增長我們的願力。信願念佛,求生凈土,決定成就

  底下『隨時悟入華嚴三昧』,「華嚴三昧」意思就很深,什麼叫華嚴三昧?略說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自己的真心你能夠明了通達這就華嚴三昧這是大德對這個名相簡單的解釋,他解釋得沒錯,我們聽了還是聽不懂。所以什麼叫法界?什麼叫自心?什麼叫了達?你要不搞得很清楚、很明白,你對這個名相術語不可能沒有疑惑你就不能得其受用。這一句,今天時間到了,我們下一次再細說。

  大乘無量壽經  (第二十二集)  1998/8/22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022

  請掀開經本第六面,第六行:

  【得無生無滅諸三摩地。及得一切陀羅尼門。隨時悟入華嚴三昧具足總持百千三昧。】

  上一次講到「及得一切陀羅尼門」,今天接著來看『隨時悟入華嚴三昧』。我們道場最近正在講《華嚴經》,所以讀到一句我想同學都不會太陌生。但是究竟什麼叫華嚴三昧」?可能概念依舊是很模糊。這一樁事情縱然我們不能夠悟入,多少也應該懂得一些,至少這是屬於佛學常識。如果簡單扼要的來說,古大德告訴我們,「一真法界,唯是自心」,這八個字,於此了達就叫華嚴三昧。這個話說得簡單,實在講也講得很明白,不過初學的人很不容易體會,也就是說這幾個字平常,沒有難字都能看得懂,可是裡面究竟是什麼意思?不知道。實在講,你當然不知道,為什麼?因為你知道了你就悟入華嚴三昧。所以你不知道就是證明你沒有悟入,知道就悟入了,就這么八個字,知道就悟入。「悟入華嚴三昧」,跟禪宗裡面所說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跟這八個字的意思完全相同。不過宗門裡面講的這八個字不好懂,「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不好懂,這八個字很玄。教下這八個字「一真法界,唯是自心」,這個說法好像好懂一點,其實還是難懂,它的難度跟宗門的八個字不相上下,我們總得要說說。

  佛法裡面常常講到自性,這些名詞諸位都聽得很多。真如本性,我們凈土宗講的一心,名相術語在大乘隨便翻翻都能找出幾十個,這幾十種的名詞,跟諸位說,都是說一樁事情一樁事情為什麼要說出這么多的名詞?這是釋迦牟尼佛說法的善巧方便,這裡面意思也就是告訴我們,名詞術語沒有一定,只要指出這一樁事情,怎麼說都可以。由此可知,世尊這種說法,破我們的執著,破執著這是真正的智慧真實智慧眾生的病就在執著執著如果破除,我們的見解、我們的認知就跟諸佛沒有兩樣,那就入佛的境界了。可是妄想、分別、執著很不容易斷,我們也能夠體會到,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說法,他的苦心、他的善巧才能體會得到。能體會,我們才能夠學習,如果這些事情連體會都不能,我們從哪裡學起?這是一個意思。另外一個意思,宇宙人生真相甚深,理就是講體、本體,很深,事很廣、很復雜。佛給我說法,可以說教我們從面面觀察,面面觀察你才能看到它的復雜現象。因此每換一面,每換一個角度,他就用另外一個名詞,用一個名稱,讓我們綜合各種這些名詞術語,在裡面悟入它的實相,這也是說法的善巧。

  《華嚴經》裡面清涼大師這八個字,很值得我們玩味,「一真法界,唯是自心」;自是自己,就是自己的真心,一真法界就是自己的真心。那麼十法界十法界依正庄嚴是什麼?我們從這八個字立刻就體會到,「十法界唯是妄心」,我們的妄心變現出十法界,我們的真心變現出一真法界。佛告訴我們「真妄不二」,你懂得真妄不二,你當然就明了,一真法界十法界也是不二,這是事實真相,可是很難明了,確確實實很難懂。為什麼這虛空法界是我們的自心?無論是真心也好,妄心也好,都是自心自己的真心自己的妄心還是一個心,離開了自心沒有法界這是世尊四十九年為一切眾生說一切法的總綱領。佛說一切經,從哪裡說出來的?就從這八個字說出來的,這八個字佛法的根源、源頭法界,這裡麵包括原理、原則、現相、轉變、因果,都包括在其中,自心是能現、能變,法界是所現、是所變,我們要細細去體會這個意思。這一個事相要細心去體會,體會不到,常常保留著疑情,疑情就是常常提出這么一樁事情

  佛在經上還有兩句話,講得比這個更明顯,那就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一真法界十法界依正庄嚴是唯心所現,這個法界相是唯心所現,這裡面種種變化是唯識所變,識是妄心。心是真心,識是妄心。識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執著這是我們的妄心,妄心不離真心,離了真心哪來的妄心?《楞嚴經上講,妄心如第二月,捏目所見的第二月。可是這個意思我們還是不容易懂得,為什麼?如果你真正懂得,你是非人我的念頭完全沒有了。所以你真正明白、真正懂得,在這個現相上,你跟一般人不一樣,也就是你跟沒有懂得的人不一樣。沒有懂得的人都有「我」,我們今天講都有自私自利念頭;如果真明白,這個人決定沒有「我」的念頭,沒有「私」的念頭,而是起心動念,一切統統為眾生、為法界。為什麼?整個虛空法界是自己,不會再把這個身看作自己,這個家看作自己,不會,絕對不會有這個念頭。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那你就真的懂得了,確確實實是自心變現出來的。

  一切眾生雖然聽到佛菩薩如是明白的教誨,他為什麼不能夠悟入?無始劫來的煩惱習氣,迷惑顛倒,障礙了他的悟門,堵塞了悟門,他不能悟入。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所說的一切法,還不都是講這一樁事。上根利智聽到佛這個說法,他立刻就悟入,大徹大悟。下下根人聽到這一句話,他也不求甚解,他也不會疑惑他也不求明了,反正佛怎麼說,我就怎麼信,我就怎麼行,那也很可愛,他也能有成就。中等根性的人聽起來麻煩大了,愈聽愈迷惑,愈聽問題愈多,所以世尊費了四十九年來解釋,統統是為中等根性的人。我們也從這些地方,體會到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慈悲到了極處,不怕麻煩,很細心的來給我們做詳細的說明。最明顯、最具體的代表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這一部《華嚴經》就說這八個字

  我們如果實在不能夠體會,佛常常用比喻來講,比喻裡面用「夢幻泡影」比得最多,特別是用作夢比喻。每一位同修都有作夢經驗,我們就用作夢這個夢境來做個比喻。能作夢那是心,這個心不管它是真心是妄心,不要去研究這些。現在外國人說這個夢是下意識,下意識還是心,這意識就是心,這是作夢的。夢中所現出來的境界那就是相分,那是你所夢得的,這裡面就有能、就有所。有能作夢,有變現出的夢境,所變出的夢境。變出來這個夢中境界相,是不是就是能作夢的那個心的現相?我們得好好去想想。假如作夢,一下夢醒過來,你不妨坐在床上好好想一想,你剛才那個夢中境界,你去想那個夢怎麼來的?夢中境界相究竟是怎麼形成?去想想這些。你能常常這樣想,你就開悟這是佛法。我們曉得,心沒有相,因為沒有相,它才能夠現相,如果它是有相,它就決定不能再現相。這個道理華嚴經》上也說得很多,我們現在還沒講到這就講到真空緣起。正因為心沒有相,所以每一天晚上做的夢,夢中境界相不一樣。正當夢中現相的那個時候,就是你的心已經變成相,那個相是什麼樣子?就是夢中境界的相。相跟性是一不是二,這個也很難懂。

  古來大德又有一個比喻讓我們體會這個意思。譬如以金作器,把黃金比作自性,比作能變的,用這個金去造一個相,那個相是所變的。譬如我們這個地方有一黃金,我們今天將這個金造成地藏菩薩的像,它就現了相。試問問這個相跟這個性是一還是二?這一地藏菩薩的像跟一坨的黃金是一還是二?如果你要說是一,這一尊我們一看是地藏菩薩像,看到地藏菩薩像,那個金就沒有了;如果看到這是一坨黃金地藏菩薩的像就沒有了。如何來顯示這一樁事實?顯示這個事實唯有不一也不異,不能說它是也不能說它是二。你要它是一,明明相跟性是兩樁事情;你要它是二,金跟器確實是一不是二,離開器沒有金,離開金沒有器。所以事實真相不一不異,這個才說明它的真相希望大家細心從這個地方去體會,不可以說是一,也不可以說是二,不可以說一樣,也不能說不一樣,這要看你從哪個角度上去觀察,所以這個性完全變成相了。

  我們用這一個前提,再去回想夢境。我們在夢境,我們的心完全變成夢中境界就像這個金,今天塑成地藏菩薩形像,同樣一個道理。所以佛說這個現相叫「全真即妄」,因為相是虛妄的,相不是永遠存在的。佛法講真妄,它的定義,說妄是暫時的,不是永遠存在的;說真是永遠不變的,永遠不變的那叫真。所以性是真的,真性,性是真的,相是妄的,相不是真的。「全真即妄」,整個的心,能變的真心已經變成了夢中的相分,就如同以金做成器一樣,這變成這個境界了。那要問你的心像什麼樣子?當時夢中境界就是心的樣子,就是心的相分;真妄不二,性相一如。如果你在夢中一下明白過來,整個境界唯是自心夢中就好法界,整個法界唯是自心,離開自心哪有境界?沒有境界。所以在夢中夢中一定有自己,有我這個人,或者還夢到許許多多人,也夢到山河大地依正庄嚴你要是明白、覺悟了,我們要問問,夢中哪一法不是你的自心?這才明白了,確實整個夢境夢中的依正庄嚴就是自己,就是自性

  諸佛菩薩說悟了,大徹大悟,悟個什麼?就是悟這樁事情。明白了,盡虛空、遍法界是自己真心變現出來的境界,是自己;除自心之外,沒有一可得凡夫迷,迷什麼?也是迷的這樁事情,不知道虛空法界依正庄嚴自心變現出來的,不知道一切萬事萬物自性,不曉得。不曉得的話,跟這個過不去,跟那個過不去,實際上是跟誰過不去?自己跟自己過不去。除了跟自己過不去之外,你還跟誰過不去?沒有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是自己。經上不是常說,咱們念阿彌陀佛,「自性彌陀」,就是你自己心裡變現出的彌陀,哪裡有心外彌陀?沒有。「唯心凈土」,西方世界極樂庄嚴唯心變現的,決定沒有心外的凈土,沒有心外的彌陀彌陀如是,一切諸佛如來又何嘗不如是,一切菩薩又何嘗不如是,乃至於餓鬼畜生地獄,哪一法不如是?你真覺悟之後,那個叫「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不就自自然然流露出來了。關懷眾生供養諸佛,哪一樣是離開自己?這才逐漸逐漸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真正通達明了,那就華嚴三昧

  「華嚴」兩個字怎麼講法?《大方廣佛華嚴經》經題上說過。「三昧」是什麼?三昧是正受。《華嚴》這個境界大了,包含了盡虛空、遍法界我們現在也正在講《華嚴經》,諸位在序分裡面,你所看到出席法會大眾,人數都是說無量、無數、佛剎微塵數,都是用這些來形容出席的人數。這是把一切眾生,分做許許多多的種類,像我們這是一個社團一個社團來說,數目字無量無邊,那個意思就是說明整個虛空法界;也就是說那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總沒有離開心性。所以全部經自始至終都教你悟入,這是這一部經的特色,字字句句都幫助你悟入。你前面聽了沒入,不要緊,後面還有,一遍不能悟入再來一遍,其目的就是我們常講的,幫助我們真正認識宇宙人生真相。認識宇宙人生真相,就是認識自己本來面目,禪家講「父母生前本來面目」。佛法教學沒有別的,幫助我們認識自己而已。所以這叫華嚴三昧

  「華」是比喻,在大經經題裡面,梵文原文的意思是「雜花嚴飾」。把這個法會、把這個法門比喻作一個很大的花園,這個花園裡面各種花草品種齊全,一樣也不缺,所以稱為雜花。「嚴」是庄嚴庄嚴自性庄嚴法界,它有兩層意思。庄嚴自性顯示性有能力變現出境界,這個是自性庄嚴;第二層意思是庄嚴我們生活,我們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達到美滿,現在人所講的「真善美慧」,這是雜花嚴飾的第二個意思。由此可知,華嚴三昧簡單的說,是依一真法界無盡的緣起這是理論的依據。諸位總要記住,一真法界就是真如本性就是我凈土宗裡面講的理一心不亂名字不一樣,裡面意思、境界完全相同。華嚴叫「一真法界」,我們凈土宗經典裡面叫「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自己的真心本性

  所以佛教給我們怎樣去念佛,《無量壽經》上教給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彌陀經》裡面教給我們「一心繫念」。羅什大師翻的本子,是翻「一心不亂」,玄奘大師譯本叫「一心繫念」,你看多重視這個「一」。我們學佛說實在話,就是把這個「一」疏忽掉了,我們學得很苦,費了許多時間、許多精神,依舊是不得其門而入。什麼時候入門?遙遙無期。說實在話,哪一天你那個心「一」了,就入進去;一心就入,二心就不入。你要入門入門禪宗見性,我們凈宗叫一心不亂,一心就入,一心。什麼叫「一心」?一個雜念都沒有,那才叫一心,有一雜念就不一。這個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在我們修學經驗當中,我們了解短時間的一心還行,長時間就不行,長時間裡面就夾雜著妄想就不行。這個道理事實真相,我們要清楚。

  所以為什麼古大德跟我們講,「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說這個話什麼道理?現在我們懂得了,念經經太長,念的時候很容易妄想;咒比經短,換句話說,打妄想機會就比較少,可是還是容易打妄想譬如說大家念得很熟的《大悲咒》,你那個《大悲咒》八十多句,你從頭到尾念一遍,裡面能不能夠有一妄想都沒有?恐怕還是會有一兩個妄想。諸位要曉得,夾雜一兩個妄想,那《大悲咒不靈。不是說大悲咒不好,是因為你裡面夾雜妄想在裡面,所以那個咒不靈,不如念佛念佛,「南無彌陀佛」六個字,這六個字里頭,確實那個妄想雜不進去,這就說明你這個字效果,比念咒要好得多;如果嫌六個字太多,四個字「阿彌陀佛」,這妄想不去。所以我傳給諸位同修的十念法,十念法就是十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十句,這里頭一個妄想都沒有。不要以為這個時間短,只要一兩分鐘的時間,它很有效果每一天多修幾次,多念幾遍,准有效果,為什麼?因為你是一心專念,你沒有懷疑、沒有夾雜、沒有間斷。十句不間斷,符合大勢菩薩所說的「凈念相繼」,符合這個標準;凈念相繼,凈念就是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

  你明白這個道理,然後你就能體會到,共修跟自己一個人修不一樣,共修裡面妄想會減少,自己一個人修妄想多了。尤其我們這個念佛堂,四樓念佛堂,有同修告訴我,進入念佛堂看到統統都是佛,好像自己也是佛一樣,好!你動的那個念頭是佛念,你不其他的妄念這就相應;你在家裡念佛的時候,不相應。這就說明我們是凡夫凡夫還會環境的影響。因為你會受環境的影響,我們提供你一個念佛環境,讓佛來影響你,不讓其他東西來影響你,建念佛堂給大家做增上緣道理就在此地;換句話說,這個念佛堂就是華嚴三昧。所以一定是依一心,依真性,無盡緣起那就是講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剎土依正庄嚴,都是從一心變現出來的。這個一心是自己的一心,你聽了你馬上就懷疑,我的心我的心這么大力量嗎?我真會變嗎?我想變一個牛,怎麼想也想不出來,它也不會現前。所以聽了經之後,回去再打妄想那就壞了,那真的叫三世佛都喊冤枉。佛講的這個心,心到底是什麼樣子?到底在哪裡?找不到你要不相信,回去讀《楞嚴經》,《楞嚴經釋迦牟尼佛問阿難尊者,佛問他心在哪裡?阿難說了七個地方,佛都搖頭都否定。阿難原本以為自己很聰明,被佛一問,才曉得自己是生死凡夫,迷惑顛倒,一無所知。他回過頭來請教佛,我不曉得心在哪裡,佛應該告訴我心究竟在哪裡?釋迦牟尼佛說了很長一段話,十番顯見,說明六根的根性就是自己的心性。六根根性只說一根,眼根的見性,一根明白,其餘的五根根性都是自己的真心。那麼這才說明,說明一個現象,「真妄不二」。不但心跟識沒離開,阿賴耶識是妄心,相宗裡面說阿賴耶識是真妄和合,為什麼?阿賴耶識的體是真心,阿賴耶識的現相、作用是妄心;真妄和合,真妄沒有離開。就好比以金作器,金跟器沒離開,二而不二,這才是事實真相,佛希望我們明白這個道理

  這個道理說明虛空法界是自己,如果說虛空法界跟自己是一體,這個只可以說貼近,當中還有一層隔礙,為什麼?虛空法界、自己,還有一層隔礙。虛空法界就是自己,這個裡面一絲毫的隔礙都沒有,而後我們才明了,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在《華嚴經》裡面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句話不好懂,只有悟入華嚴三昧的人,他點頭,沒入華嚴三昧的人,他愈聽愈迷惑。真正懂得了,這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在《般若經》裡面講,這是悟入根本智,這是屬於根本智。然後從這個地方起行,事實真相完全通達明了,你的起行當然不一樣。起行是什麼?就是佛在經典所說的,如來與這些大菩薩們,在十法界裡面隨類化身、隨機說法這就是他起行了。

  這個地方同修們一定要注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