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無量壽經(第21-26集圓滿1991年)

  佛說大乘無量壽庄嚴清凈平等覺經  (第二十一集)  1991/6  加拿大  檔名:02-009-0021

  【真實功德第三十一】

  【其智宏深。譬如巨海。菩提高廣。喻若須彌。自身威光。超於日月其心潔白。猶如雪山。忍辱如地。一切平等。】

  我們看古來大德測驗一個學生,到要傳法給他的時候,認定這個學生就得想出種種方法來折磨他,看他能不能忍,不能忍就隨他去,這個人沒有福,不能成就。所以,祖師往往看中這個人,對他絕對沒有好面孔,時時刻刻找他的麻煩,就是無理侮辱他,沒有理由侮辱他,總是看他不順眼,那也不順眼,這樣不對,那也不對,就這樣折磨他。《禪林寶訓》裡面就有這個例子,就講這樁事情,總是打罵,一點都不客氣,好像是冤家對頭。洗腳的時候把洗腳水倒他頭上目的要他走,還是不走不走以後沒法子,硬下命令遷單,你不走,我叫你走,他沒法子了,只好走。走了,他知道這個人真正是大善知識,在他那裡真正學到東西。所以雖然住在外面,跑到外面去住,老和尚講經說法還是來偷聽,在走廊上窗子底下來聽。老和尚曉不曉得?曉得。這樣過了相當長的一個時期老和尚要傳法了,學生不知道老和尚傳給誰。老和尚傳法,「外面走廊上偷聽的那個,把他找過來」,原來傳法給他,這才恍然大悟。多少年折磨,就是看他能不能忍辱,能忍這個人有大成就,不能忍什麼都不談。

  所以,老師要是看中一個學生,有打有罵,大概這個學生被他看中了,看不中的學生很客氣,對你非常有禮貌你就是做錯了事情也不會責備你。為什麼?放棄了,他不教了,這一點諸位要曉得。我們過去在台中,李老師教學也是如此,雖然我們跟他學講經的有二十多個人,有些學生老師是毫不客氣的責備,有打有罵,有些學生老師對他很客氣。為什麼很客氣?老師一次責備、兩次責備,他的態度表現很不高興,心裡很不平,老師知道了,下次對你很客氣,不會再責備你,為什麼?不能接受。打了罵了雖然有哭、有流眼淚那個樣子,但是完全接受的,那將來還有挨罵的、還要挨打,這種人成就。所以,忍辱是我們成敗的關鍵,不能忍就不能成功。

  【清凈如水。洗諸塵垢。】

  這是清凈心。心地清凈要把所有的煩惱習氣統統洗得干乾淨凈,清凈心才能恢復。

  【熾盛如火。燒煩惱薪。】

  『熾盛比喻智慧智慧像火,所有煩惱遇到智慧就沒有了,統統燒盡了

  【不著如風。無諸障礙。】

  著是執著,不執著。風有沒有?風有,風不執著。所以無論是怎樣密密的樹林,它也能夠通過,它不執著這就教我們對於一切萬法不要去執著你就沒有障礙了。障礙,我們佛門裡講業障,有執著就有業障,沒有執著就沒有業障

  【法音雷震。覺未覺故。】

  前面八句都是自利德,菩薩自己修行,自己所得利益。第九到第十五是講的利他德,菩薩如何接觸大眾,如何教化眾生利益眾生。當然,首先是說法,『法音雷震』,這是形容也是比喻,能夠令一切眾生警覺開悟

  【雨甘露法。潤眾生故。】

  這個『雨』是降下來,當作動詞來說的,所以要念去聲,念浴,落下來的意思。如來說法猶如甘露,能夠滋潤眾生法身智慧

  【曠若虛空。大慈等故。】

  這是講心量廣大就像虛空一樣,所謂是心如虛空,量周沙界,心量要這樣大,他才能夠平等慈悲利益眾生

  【如凈蓮華。離染污故。】

  佛門常用蓮花來表法。蓮花不但不染淤泥,連清水也不染,蓮花佛法裡面代表一真法界,超越了十法界。由此可知,十法界都是染污,只是染污輕重不同而已,六凡染污得很嚴重,四聖染污得比較輕。因此,佛在《金剛經》上說,「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非法就是六道的法,佛所說的法是四聖法,四聖六凡統統不能執著,你才能真正的超越。蓮花代表超越的意思。

  【如尼拘樹。覆蔭大故。】

  『尼拘樹』是產在印度,這個樹樹葉茂盛,樹蔭的面積很廣,它的蔭涼就大了。尤其在熱天,樹下可以乘涼。這是比喻佛法能夠帶給一切眾生清涼自在,熱就是煩惱,能夠叫你煩惱,得清涼

  【如金剛杵。破邪執故。】

  『金剛杵』是古時候的兵器,最猛利的兵器,金剛神手上所拿的。所有一切武器,碰到金剛杵都會壞掉。這是比喻以金剛杵『破邪執』,人我執、法我執,一切執著都不正法,一定要用高度的智慧。金剛是比喻智慧,《金剛經》就是用金剛做比喻

  【如鐵圍山。眾魔外道不能動故。】

  『鐵圍』是我們這個世界邊緣的大山,這個山很堅固,不會動搖。這是比喻我們修學的態度,絕對不會被魔王外道所動搖,不會被邪知邪見所誘惑,取這個比喻。到這個地方總共是有五種比喻,後面統統比喻教化眾生德行

  【其心正直。善巧決定。論法無厭。求法不倦。】

  下面統統講菩薩教化眾生,教化眾生必須要具備哪些條件?當然具備的條件眾多,佛在此地列舉重要的綱領,這些綱領具備了,大致上也就差不多了。第一個心要『正直』,不能夠彎曲。什麼叫彎曲?你說法如果是有自私自利目的,這個心就不正直了,就不正、不直了。或者你是要利,或者是要名,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你說法如果目的在此地,這個心不正,這心不直,這是決定要不得的。所以佛菩薩說法純粹利益眾生,對眾生決定沒有一絲毫的趣取,沒有;換句話說,於一切眾生什麼都不要。你供養是你的事情,佛菩薩要不要?佛菩薩不要。為什麼不要?他用不著

  可是佛在經裡面要我們廣修供養又說諸佛菩薩乃至於出家人是人間的大福田,我們要去種福,你不接受,我們到哪兒去種福?這個沒錯,佛經是這樣教給我們的。可是諸佛菩薩接受供養之後,輾轉他就布施掉了。你們在《法華經》裡面看到無盡意菩薩供養觀世音你看看,觀音菩薩一接之後,馬上一半供養佛,一半布施掉了,輾轉馬上就施掉,這個對的。觀音菩薩給我們做了個榜樣,為什麼?用不著

  四事供養這是必須要的,飲食衣服卧具、醫藥,多餘的都要供養其他眾生,多餘的統統要供養。我們去托缽,現在不作托缽,托這一缽飯,有時候飯多了,我們吃不完,吃不完怎麼辦?去喂鳥、去喂小蟲,去布施這些眾生跟他們結緣。不可以留到明天明天偷個懶,今天托多一點,明天不要出去了,這個不許可,不可以留。一身之外無長物,這樣才逍遙自在。所以這是心地正直

  『善巧決定』,幫助眾生要知道觀機,也就是機緣要有智慧,不是感情作用的,要看清楚。應以什麼法門給他,就用什麼樣的法門,應用什麼方式來接引他,就用什麼樣的方式。佛無有定法可說,因人、因事、因地而異,這是方法手段的巧妙。『論法無厭』,論是討論,研究討論,沒有厭倦,沒有疲倦。『求法不倦』,求是上求。論法這是與一般人研究、討論、教學。這兩句「教不厭,學不倦」,自己求學不倦。

  【戒若琉璃。內外明潔。】

  這是持戒持戒,跟諸位說明就是守法,非常規矩,非常守法。

  【其所言說。令眾悅服。】

  當然這個人有德行、有學問、有智慧又有善巧,心地清凈光明,又很守法,哪一個不尊敬他,當然喜歡

  【擊法鼓。建法幢。曜慧日。破痴暗。】

  這四句話拿我們現代的話來講,就是建道場,接引大眾、幫助大眾。因為『鼓』與『幢』都是宣傳的東西,『曜慧日,破痴暗』是內容,前面是形式。我們建立一個道場講堂在此地,講堂建立在這做什麼用?要幫助這個地區的眾生破迷開悟佛法是什麼?佛法就是我們的生活,最美好生活。所以,佛法教學的目的,第一,個人來講,一生的幸福,得到真正的幸福家庭美滿社會和諧國家強盛、天下太平佛法教我們這些。這些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應當認真努力來學習。今天佛法不能普遍弘揚,則天下大亂,社會不安。由此可知,佛法的教育必須認真努力來學習、來推廣,我們有能力的話應當要建立,建立正法道場

  在今天,在財富方面大致上沒有困難,建個道場不是難事,難的是沒有說法的人,我們今天講軟體、硬體,硬體很容易建立,軟體缺乏。中國外國你要遇到些老和尚、老居士,沒有一個不感嘆,大家都曉得這很個重要。雖然知道很重要,可是一樁事情佛法來講都是因緣生法因緣不足就不成就因緣很難很難,難在什麼地方?前面念的「忍辱如地」。難在現在人沒有耐心,他不能忍,稍微說重一點,掉頭而去就跑掉了,這怎麼能成就?到哪裡去找一個學生,打也打不走,罵也罵不走,哪裡去找?哪裡去找一個學生對這個老師百分之百的服從,死心塌地的來學習?找不到。真難真難,確實億萬人當中難得找一個。所以找到一個都是寶,那個老師都看中了,一定要栽培,盡心儘力去幫助他。找不到!

  像我這學生都不很好學生,在老師面前,表面上服從,陽奉陰違。可是老師把我當作寶,當作寶在哪裡?今天陽奉的人就不多了,表面就給你抗爭,就不服從了,我們表面服從,裡面不服。但是外面服從,連這樣子老師都當寶貝,不容易。我們是日久天長,慢慢的薰陶,才內外比較上一致,最初還是,曉得老師好,可是怎麼樣?可是你不面上服從,他不教你了。所以為了要求老師教導,只好表面上得很服從的樣子,就連這樣的學生現在都找不到,難,太難太難了。這四句就是講的教學,以及佛法教學的內容,這我們一定要認清楚。

  【淳凈溫和。寂定明察。】

  這八個字非常重要。『淳凈』是講內心,淳就是不雜,凈就是不染污,一定要做到,不做就不成就。外面『溫和』。佛法傳到中國中國祖師大德對於學生的要求,內要培養五德,外要修六和。五德是以孔老夫子標准,《論語》,弟子們讚歎夫子德行有五個字,溫良恭儉讓。出家人為天人師,這個世間夫子德行必須具足第一個要溫和。所以老師接眾,不管對什麼人,態度溫和的。那個很嚴厲的對一個人,那是特別,是一種手段,是要成就他,是要傳法給他,是要叫他修忍辱波羅蜜。忍辱波羅蜜到哪裡修?你不侮辱他,他怎麼能忍?所以要故意找他麻煩,就是這個道理。但是老師對任何一個人表現的是謙恭、溫和。所以,對人要溫和。

  『寂定』,定是講的心,心要清凈,不但是清凈要有甚深的定功。內,煩惱不生他有定,內不生煩惱,外不被外境誘惑,這就是一般講的禪定。禪就是不受誘惑,這叫禪,不生煩惱叫做定,禪定是這個意思。『明察』是智慧,一切人、一切事決定瞞不過他,他一接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種智慧從哪裡來的?就從寂定來的,定就能生慧,慧能觀察外面的境界不被蒙蔽,甚至於過去、現在、未來有一不清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這八個字非常要緊,「淳凈溫和,寂定明察」,這是一個法利的人必須要具備的。

  【為大導師。調伏自他。引導群生。舍諸愛著。永離三垢。游戲神通。】

  『大導師』是對於佛的尊稱,此地是講極樂菩薩極樂菩薩到他方世界去教化眾生可以用佛的身分應以佛身而度脫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佛的身分都可以現了,其他的菩薩聲聞天人,當然不必說,統統都包括了。無論他示現什麼身分,他都是導師,大導師是他的本,導師就是對佛稱呼。大導師,這個「大」字里頭意思很深,什麼意思?勸眾生念佛求生凈土,這才是導師。為什麼?生到西方凈土,一生不退成佛沒有任何一個法門比這個更殊勝沒有任何一個法門比這個法門圓滿、更究竟,所以它是究竟圓滿的第一法門。以這個法門來教化眾生,這個人是導師是從這個地方說的。如果不是用這個法門,可以稱為導師就不能稱大導師

  『調伏自他』,要想教別人,先要自己要做到,為眾生做個榜樣、做個模範。『引導群生』,引是接引,導是指導。『舍諸愛著』,愛是貪愛,著是執著,要勸一切眾生離開一切貪著,如果自己還貪著,那怎麼能講得過去?自己放不下,怎麼能叫別人放下?自己總要做樣子給別人看看,人家才會相信。叫別人放下,自己不肯放下,說的那個聲音也小,為什麼?氣短。自己做到了,氣就長了、就剛強,沒有恐懼了。『永離三垢』,三垢就是三界,垢本來是染污,因為三界統統是染污的。『游戲神通』,菩薩應化在六道當中,確實是游戲神通,因為他什麼也不執著、什麼也不貪、什麼也不愛。前面講了,「無希求不希求想」,真正是沒有一執著

  【因緣願力。出生善根。】

  這個底下是廣說菩薩真實功德。『因緣願力』,因緣我們現在條件,或者講緣分,他具足他不缺乏,當然這裡面最重要的是願力。菩薩的願力跟佛的願力沒有兩樣,連我們現在想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我們每天都念四十八願,為什麼念它?希望我的願跟阿彌陀佛的願是一個願,我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以這個願力,條件具足就『出生善根』了。

  【摧伏一切魔軍。】

  『魔軍』,軍是比喻,軍就是軍隊是個很兇的現象。兵不是好事情,我們中國古時候說「兵者,兇器也」,這是比喻魔,魔不是個好事情。什麼叫魔?魔就是障礙我們的正法我再說得清楚一點,障礙你的清凈心、障礙你的平等心,障礙布施持戒忍辱禪定,那就叫魔。換句話說,它會增長我們的煩惱、增長我們的執著、增長我們的瞋恚、增長我們的嫉妒,這都是魔,你必須要認識他。你有善根,三善根不貪、不瞋、不痴,勇猛精進,那什麼障礙都沒有了,這叫『摧伏一切魔軍』。

  【尊重奉事諸佛。】

  『尊重奉事』,怎麼個尊重法?不是叫你天天家裡供著佛像,每天香花水果供養,天天跟他禮拜磕頭,不是這個,那是假的,不做關係。真正的尊重奉事是依教奉行。你今天得到這部經,能夠依照這部經上去做,統統把它做到,這叫做「尊重奉事諸佛」,這個人叫真正學佛。不是表面、外表學佛,裡面還是貪瞋痴慢,還是嫉妒、瞋恨,那就錯了,那不是學佛那是假的,不是真的

  【為世明燈。最勝福田。】

  這樣的菩薩真正是世間明燈世人迷惑顛倒,你指出他一條明路,世間都在六道里頭輪回、打轉,你指他一條路,可以超越、可以走出去,這就明燈這就福田

  【殊勝吉祥。堪受供養。】

  可以接受人天供養,所以菩薩接受的供養是來作佛事的,是來利益眾生的,不是自己享受的,如果自己享受,這就錯了菩薩決定沒有名聞利養,不要名、不要利,一切他都不要。大家對他供養,他統統用這個供養來作佛事,作佛事就是來宣傳佛教,用它來做教育眾生事業。譬如建道場就等於辦學校一樣,培養人才,印經典、造佛像這都正當的用途,一點一滴都是用在利益眾生身上而不是為自己。自己的生活,可以說真正修行人,無論在家、出家一生都不改變。諸位要知道,一生都不改變的生活是最健康生活

  你們吃東西天天要換口味,中午吃這個菜,晚上就不想再吃了,要換樣,餐餐都換,說老實話,腸胃很辛苦。因為你常常換,它要想方法來消化,很辛苦,所以你就常常害病。你要是一年到頭每餐都吃一樣,腸胃喜歡,為什麼?它養成一個習慣了,它很容易消化,很容易接受,它不要再動腦筋用第二個方法來接受。所以你知道出家人,無論在家的,一年到頭就吃一樣東西,就那麼簡單。我們看到,「他這一點營養都沒有,這個東西吃膩了,還有什麼味道」,那叫最健康食物,你們不知道。我現在常在外頭受苦受難,每一餐吃得都不一樣,你們好心,我在受難。好在我這個底子還是過去在台中李老師那裡打的,我在那裡十年如一日,吃東西簡單。特別是李老師你看老師活到九十七歲,人家不害病,身體健康。吃什麼東西?每天吃個饅頭,麵疙瘩,麵疙瘩吃得最多,因為簡單麵粉和一和,水開了倒下去,幾片青菜葉子往裡面一放,鍋也是它,碗也是它,帶把子的鍋,鍋碗都是一個。洗的時候方便,鍋洗了,碗也就洗了,就那麼簡單,一生不要人侍候,就那麼簡單。你們有機會北京去看看黃念祖老居士,他老人家生活跟李炳老一樣。這一點諸位同修要知道。天天換口味這是魔軍,你要想法子降伏它。『堪受供養』,所有一供養用在法利生的事業上。

  【赫奕歡喜。雄猛無畏。】

  赫奕歡喜是形容詞,熾盛樣子就是我們常講法喜充滿。『雄猛無畏』。

  【身色相好。功德辯才具足庄嚴。無與等者。】

  這真的,一點都不假,他確實有他庄嚴之處,確實有一切人比不上他的處所。下面經文是佛讚歎,來證實這樁事情

  【常為諸佛所共稱贊。究竟菩薩波羅密。】

  菩薩的願行廣大無邊,『波羅密』是圓滿的意思,他統統做到了,統統成就了,所以才得一切諸佛稱贊。

  【而常安住不生不滅諸三摩地。】

  這是講他的心在大定之中。我們念佛,這句佛號就是『不生不滅諸三摩地』,諸位細細研究這部經,你自然能夠體會得到。

  【行徧道場。遠二乘境。】

  『道場是指十方一切諸佛的剎土,他統統去參學,上求下化。他絕對不墮二乘,二乘是小乘小乘是只有自利,不利眾生;換句話說,他決定不會退失菩薩道。

  【阿難。我今略說。】

  佛再叫著阿難尊者世尊在此簡單略說。

  【彼極樂界。所生菩薩真實功德。悉皆如是。】

  『如是』就是像前面所講的這幾個例子

  【若廣說者。百千萬劫。不能窮盡。】

  『廣說』是細說,細說說不盡,只能說一點綱領,讓我們從這裡面去體會。

  我們再看下面一章。

  【壽樂無極第三十二】

  從這一章開始,彌勒菩薩當機了。本經當機有兩個人,前一半是阿難尊者,後一半是彌勒菩薩。我們這個世間,對彌勒菩薩尊敬的人很多,有不少人修彌勒凈土,希望將來往生彌勒凈土,兜率天內院,親近彌勒菩薩將來彌勒下生作佛,他就彌勒的大弟子就像釋迦牟尼佛會上舍利弗、目犍連一樣,他們在打這個妄想。可是諸位要曉得,彌勒菩薩凈土門檻很高,去得成去不成是很大的問題,不像西方凈土那麼容易,信願持名就決定往生彌勒凈土沒這麼簡單彌勒接受這部經,當然彌勒也要西方凈土,而且常到西方凈土

  所以我常常勸一些修彌勒凈土同修,我說你阿彌陀佛求生西方,這是彌勒凈土的一個捷徑。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彌勒菩薩天天就在那裡,彌勒同學,到那裡就是同學學長彌勒學長,我今天要到你家去玩玩,彌勒說歡迎。到那裡去是跟彌勒菩薩平等學長。你從這個地方生到彌勒凈土,你是他徒弟是他學生,輩分都差一等了。像這些地方你仔細去看,這個帳才能算得過來,才知道到彌勒凈土還有捷徑,還有很穩當的路子。千千萬萬對佛法上不要有成見,有成見吃虧過錯自己承當,必須把整個佛法面面看清楚,這才是智慧

  【佛告彌勒菩薩諸天人等。無量壽國。聲聞菩薩功德智慧。不可稱說。】

  這是佛告訴彌勒菩薩以及在會的這些大眾們,『無量壽國』,就是西方極樂世界,那裡面的『聲聞菩薩功德智慧,不可稱說』,說不盡。這是正報的庄嚴

  【又其國土微妙安樂清凈若此。】

  『若此』是清凈到這個樣子,西方極樂世界依正庄嚴釋迦牟尼佛讚歎到了極處。下面這是勸我們的話了。

  【何不力為善。念道之自然。】

  『何不』,為什麼不努力為善』?這是給我們斷惡修善。『念道之自然』,自然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往生不退成佛,這真是自然,太自然了,一點都不困難,一點都不勉強。所以,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人人有分,不像彌勒凈土彌勒凈土不是人人有分。彌勒唯識的專家,他那個地方誌同道合都是唯識的,唯識修行要修唯心識定,唯心識定很難修,他依據的經典很多,六經十一論,他要學那麼多東西。我們凈宗,說老實話,一部經,就這一部《無量壽經就行了。甚至於這部經太長了,不必,六個字南無阿彌陀佛」,你就成功了。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還多了,好,「南無」不要了,四個字阿彌陀佛」就能成功,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到哪裡去找這麼便宜的法門?非常穩當,一生決定成就。四個字名號,「南無」兩個字皈依恭敬的意思,客氣話。所以真正這一生下定決心要求生凈土南無就不要念,為什麼?不要客氣,不要羅嗦。不想生西方凈土,念南無,為什麼?恭敬一點,客氣一點,跟阿彌陀佛結個緣,將來遇到緣再求往生這一生決定了,就不要客氣了。

  所以,我在前面跟你們講過,你們供養阿彌陀佛的像,或者貼阿彌陀佛的名號的貼紙,如果真正求往生卧房都可以貼。為什麼?我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要時時刻刻提醒我,我不能一刻忘掉,我走到什麼地方都要看到佛,這才能往生。不想往生,那不可以,一定供在佛堂里、客堂里,其他地方不能供,不恭敬。真求往生,就跟父子一樣,什麼客氣都沒有。最恭敬是什麼?是時時刻刻都想到、時時刻刻都看到、時時刻刻都念到,那叫第一恭敬這叫恭敬。不是說這裡不可以供,那裡不可以供,那是你不想去,你不想去,就這裡不能供,那裡不能供,要受很多限制。真正想去的時候,什麼忌諱都沒有,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是諸位要曉得。自己想想,我願不願意去,然後再作決定這怎麼個供法。

  【出入供養。觀經行道喜樂久習。才猛智慧。心不中回。意無懈時。】

  這以下的都是說明西方世界菩薩也就是阿彌陀佛會下的這些大眾們的種種不可思議功德。『出』是供養十方諸佛,『入』就回來是供養本師阿彌陀佛,這『出入供養』,供養是修福。『觀經行道』是修慧,觀經是讀經,讀經隨文入觀,行道修行,依照佛的教訓,把自己的妄想習氣毛病統統修正過來。『喜』,歡喜,『樂』是愛好,『久』是長遠心,『習』是學習。『才猛智慧』,就如彌陀在因地所謂的高才勇哲。『心不中回』,這是說心地堅定,絕對不退轉,回就是退轉了,他不會退轉,勇猛精進。『意無懈時』,這是一味的精進,沒有懈怠

  【外若遲緩。】

  因為外面他溫和,外面態度很溫和、厚道,好像是很緩慢,外表看起來好像是很遲緩的,其實不然,裡面真精進

  【內獨駛急。】

  裡面是真精進。真精進要用我們現在這個階段來講,就是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外面所表現的「於人無爭,於世無求」,外面表的是非常的寬緩,裡面佛號一句一句永遠不中斷,不間斷、不夾雜,這就是『內獨駛急』。

  【容容虛空。適得其中。】

  這兩句很重要,因為菩薩德行成就是因為『適得其中』。中是中道,不會不及,也不會超過,換句話說,他恰到好處,因此這八個字就非常要緊。什麼叫『容容虛空』?容容是和合的樣子,就是佛教給我們的六和敬,「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利和同均」。所以這個團體叫眾中尊,眾是什麼?眾就是團體,這個世間有一團體沒有這個團體和睦,這個團體一點點爭執都沒有,這就是「容容」。心地里頭清清凈凈,各個人心地都是虛空一樣,虛空虛空哪有界限?沒有界限,這才是真正一家人我們現在講一家人,靠不住,他有界限他不是一家,他彼此有意見。僧團里頭沒有意見,就像如空和空,空與空哪來界限?沒有界限這是比喻你看這個僧團大眾做到這樣,這才叫和合僧團。因此,無論做什麼,他都契會中道,表裡一如,萬法圓融,事事無礙,這就「適得其中」。

  【中表相應。】

  『中』是內心,『表』是外面,內外一如。這三句話很難做到,難做到是要做到。要做到,我這樣做,人家不這樣做,我們不就吃虧了嗎?是吃虧了,吃虧了,往生西方世界。為什麼?西方世界菩薩各個都是這樣的。如果我們在這個世間不肯吃虧、不肯上當,跟人家分別、計較,昨天我跟諸位講過,阿彌陀佛不會接引你去,因為你去了會搞得西方世界大家都不安。你能把這三句十二個字統統做到,你保證往生,為什麼?你跟西方菩薩同德同行大家都歡迎你去

  【自然嚴整。】

  特別注意這個『自然』,『嚴』是庄嚴,『整』是整齊。

  【檢斂端直。】

  『檢斂』就是自己約束自己,端莊正直

  【身心潔凈。無有愛貪。】

  『愛貪』裡面就包括了貪瞋痴三毒煩惱。人家心裡頭沒有這個東西心地干乾淨凈,身心清凈

  【志願安定。無增缺減。】

  因為他的志願是一心一意求生凈土,一心一意勸導一切眾生受持《無量壽經》,念佛往生,他沒有第二個念頭。即使佛門裡面許許多多的宗派,教下、賢首、天台、三論、法相禪宗密宗,不管什麼宗派,他如如不動,他只知道老實念佛求生西方,這就是『志願安定』,他不動搖。『無增缺減』,這是他知道不增不減,一切法不增不減。

  【求道和正。】

  和平中正

  【不誤傾邪。】

  『傾邪』就是邪法,邪知邪見、邪門外道。這個邪法,佛門以外的邪法容易辨別,佛門裡面的邪法不容易辨別。我們佛法裡面講「門內外」,佛門裡面的外道,這個很難辨別,要有智慧。實在講,你把這個經念多了,遍數念多了,自然就能辨別,為什麼?你看到這個道場裡面所做的,跟經上講的不一樣,那就傾邪了。如果跟佛法所講的是一樣的,就是正法標准在哪裡?經是標准,這個重要。所以佛滅度之前,教給後世子孫一個辨別邪正的標准,叫「四依法」。

  四依法第一個,「依法不依人」。邪正的標準是要以經典標准,不依個人。哪個法師他名氣再大,德行高,他說的什麼,他說的不能做標准他說的,經上有沒有?經上有依據的,我們可以相信他,經上沒有依據的就不能相信。或者他所講的,經上也有依據,似是而非,所以佛又有第二條,「依義不依語」。義是什麼?義是道理,要依據經典里的道理。不一定依據文字,因為文字他可以曲解,他可以把經講歪了,你聽了好像是有道理,初學的人沒有智慧辨別,往往就上當。所以給你講「依義不依語」,這就是更深入一層的觀察法。雖然講的依道理,有的人也有這個聰明辯才,他講出一番歪道理來,你聽得也覺得還滿有道理也會容易上當,所以佛就開出第三個條件,「依了義不依不了義」。末後,佛開出最後一個條件,「依智不依識」。智是什麼?你要理智,識是感情,不要感情用事。要有理性頭腦要冷靜去觀察,才能辨別是非、才能辨別邪正,不致於誤會,墮到邪法里去。世尊實在講是慈悲到了極處,對待後世學佛的這些弟子們,照顧得無微不至,我們要牢牢的記住。

  【隨經約令。不敢蹉跌。】

  這就是教給我們要依教修行。『經』是經典,『約』是約束,『令』就是教誡。佛在經典上的教訓,我們要遵守,要約束自己,不敢違背。『蹉跌』就是違背的意思。

  【若於繩墨。】

  『繩墨』比喻正心正行。繩墨,大概年輕同修跟你講你也不知道,老年的同修會知道。從前我們大陸上,台灣也是如此,三、四十年前,木匠要鋸木頭,用繩墨。它有個墨斗,裡面盛的是墨汁,拉一根繩子在那裡通過拉的時候,這邊釘個釘子,把繩子拉緊打一條線,照這個線來鋸。現在沒有,現在你們看不到了,那叫繩墨。繩墨就是拉直,是個標准,取這個意思。這是從古時候木匠常用的,一說大家都知道。心要正、行要正,不能有一點點偏邪,木匠依照這個鋸,他會得很直,稍微偏一點就鋸壞了,就不用了

  【咸為道慕。】

  『慕』是仰慕,我們心裏面所羨慕的、所仰慕的、所希望的,是什麼?是要佛道。不要去羨慕世間名聞利養,不要去羨慕這些,這些東西說實在的話曇花一現,不值得羨慕。特別是在這個時代榮華富貴絕對不是真實的。佛在經上講,財為五家之有,你以為是你自己的那是愚痴你不曉得這個世間有什麼變化,一個大的動亂、變化來了,你所有的一切一下就會丟掉,這是自古以來,中國外國常常見到的。哪一樣是你的?沒有一樣是你的。只有一東西是你的,真的,福報是你自己的你有福到哪裡都會有福你沒福報,眼前你所得到的,不過是眼前給你看看而已,看幾天而已,不長久。所以佛教給我們要慕道。

  【曠無他念。】

  『曠』是心地空曠,心裏面什麼都沒有。『曠無他念』,他念就是妄想,這一句就是講心裏面沒有妄念

  【無有憂思。】

  沒有牽掛,沒有憂慮,沒有牽掛,心心念念的希望求生極樂世界

  【自然無為。虛空無立。淡安無欲。作得善願。盡心求索。含哀慈愍。禮義都合。苞羅表裡。過度解脫。】

  這一段是形容菩薩確實安住在無為法中,所謂是無為而無不為無所不為真正是無為,所以它經文用『自然無為』。『虛空無立』,心如虛空一樣,一法不立,心地乾淨什麼都沒有,這就虛空無立的意思。『淡安無欲』,淡是淡泊,對於名利、五欲六塵看得很淡,沒有放在心裡,這些東西統統放下了,安然沒有慾望。『作得善願』,這是菩薩什麼慾望都沒有,慾望沒有,他唯一所做的就是幫助佛教眾生這就是作得善願。『盡心求索』,他會盡心儘力以種種善巧方便來幫助一切眾生。求索就是求善巧方便,應該用什麼好的方法,能夠使眾生接觸他就能相信、他能夠接受,也能夠依教奉行,他要求這個。換句話說,他心之所思、願之所求統統是為眾生的,絕不是為自己的

  『含哀慈愍』,含哀是悲心,大悲心,慈愍是大慈,這一句就是我們常講大慈大悲。『禮義都合』,這句話要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佛法的教學一定要做到現代化,一定要做到本土化。為什麼?要合本土的禮義,你才能度的了當代、本地的眾生。如果建立在這個地方,我們今天講佛法是講唐朝時候佛法,講宋朝時候佛法,我們這裡人聽了不上。我們講的是中國佛法外國聽了就用不上他就不能來學了。所以一定要講到本土化、現代化,才能度這個地區所有一眾生這叫禮義都合,合時、合處。『苞羅表裡』,苞羅就是包括,表是講事,就是外表,里是講的道理,理、事統統都包括了。『過度解脫』,過度是超越,解脫是指六道。過度解脫就超越六道輪回,這是佛法教學目的才真正達到,六道裡面太苦了。

  【自然保守。真真潔白。】

  『自然是指自性本然,自性本凈,因為他底下有一個『真真潔白』,自性本來是清凈的。

  【志願無上。凈定安樂。】

  無上的志願當然是求圓滿佛道,這才是無上的志願。如果我想我這一生證個阿羅漢就可以了,阿羅漢不是無上的;我這一生我能做的像觀音菩薩就不錯了觀音菩薩也不是無上的,他上面還有佛。一定要成圓教佛這才叫無上。所以立志要立得大,目標要遠、要大,我這一生決定要圓滿成佛這就是『志願無上』。『凈定安樂』,凈定是不動,心不動搖,安樂是法喜充滿,心安、身安,身心安穩

  【一旦開達明徹。】

  這是機緣機緣熟了,就是因緣到了,忽然開悟了。『開達明徹』就是心開,我們講開悟。達是通達,明了的意思,世出世間一切法的真相統統明白、統統明了了。明徹,不但明了,徹底明了,這在教下講叫大開圓解,禪宗裡面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真的見性了,下面的話就是見性的描繪,見性是個什麼樣子?這個經上有句話描繪見性樣子

  【自然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參回。轉變最勝。】

  這幾句是形容開悟樣子。『自然自然相』就是一般講的「當相即道,即事而真」。第一個自然是講本性自然相就是一切森羅萬象都是真如本性變現出來的。所以,相就是性,性就是相,性是自然的,相也是自然的。這個境界,如果諸位在《楞嚴經》上下過功夫的,你不難懂得。沒有讀過《楞嚴》的,的確是不好懂,為什麼?非自然、非因緣,《楞嚴經》上講的就是這個境界。他那個自然是對因緣說的自然,這個自然是法爾自然,跟《楞嚴經》上自然意思又不一樣,比那個還要深、還要高。所以佛法里稱為法爾自然,不是跟因緣相對的自然,相對的不是真實的。這是講性與相,顯得那麼樣的自然這是什麼?你見了性才見到;你不見性,怎麼會見到?你見不到。見了性,在他眼光當中看宇宙之間真相,這麼樣的自然就好像我們作夢晚上作夢,忽然之間覺悟我現在作夢夢中境界這麼樣的自然,就這個味道夢境是心變的,心就是夢,夢就是心,整個心變成夢境,整個夢境就是心,心跟夢是一,不二了,這就這個意思。

  『自然之有根本』,這是從另一個角度上看這就是全妄即真,還得本性。這個自然是講的萬相,就是前面講「自然自然相」,這個自然是講自然相。自然相,自然相有根本,它從哪裡來的?從真如本性來的,相不離性,所以全妄即真。真如本性在哪裡?見了的人隨便拈一法,哪一法不是自性?所以叫法法皆如,法法皆真,這就是根本。

  『自然光色參回』,這一句很像《六祖壇經》六祖大師開悟的時候說的幾句話他說「何期自性本來清凈,何期自性本來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就是能生萬法的意思。「自然光色參回」,顯示十法界依正庄嚴,光色參回就是十法界依正庄嚴。參是參差,十法界有沒有很清晰的界限?沒有,愈是接近就愈分不出來。不要說十法界,我們簡單說一說,以我們世間來講,動物植物有沒有界限,愈接近愈沒有界限很難分,為什麼?參回。像我們左手跟右手,你能分得出來嗎?從這邊分好分,為什麼?這個距離,從這裡分,就沒辦法了。你說這是左手還是右手?在這就不好分了,愈是這樣接近,愈不好分。植物礦物也沒界限。因此,十法界愈靠接近的地方愈分不出來,愈遠一點距離愈好分,參回就是這個意思。由此可知,十法界是一體,真正覺悟了叫一真法界,迷了才叫十法界,悟了,法界有一真,哪來的十法界?這叫參回。

  『轉變最勝』,怎麼轉變的?分別執著轉變的。所以佛在大經上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因此你想天堂就上天堂,想地獄就墮地獄。人,誰還想地獄?不想墮地獄他也地獄,為什麼?實際上他在想,他不是不想。瞋恚是地獄,天天想這個人跟我不去那個人跟我有仇,我要報復他,這就地獄貪財、貪名、貪色,爭強好勝這是餓鬼是非、邪正都搞不清,把正的當作邪的,邪的當作正的,這叫愚痴,想愚痴畜生道。貪瞋痴。你怎麼不想?天天在想;換句話說,念念當中都是貪瞋痴,貪瞋痴就是想三惡道。所以,你回家冷靜去想想,你每天在幹什麼?每天在修,修什麼?修三惡道。

  我在此地苦口婆心教給你阿彌陀佛,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庄嚴,因為一切法從心想生,極樂世界是從心想生。你想阿彌陀佛,你想西方極樂世界,決定往生你是修的極樂世界阿彌佛道,這不一樣。所以要認真冷靜去想想,我們一年到頭,一天到晚,到底在幹些什麼?能迴光返照,這個人就覺悟了。三惡道的事情不能再干,幹了不少年,一直沒有休息,所以不能再幹了,再干准墮三惡道,沒有法子,不能超越。真正覺悟,從今天起再也不幹了,這就叫回頭是岸,我要從三惡道回頭,從貪瞋痴慢回頭,專念阿彌陀佛,專修凈業這叫「轉變最勝」。

  所以這幾句,佛是簡簡單單把宇宙人生真相說出來,還不只人生宇宙十法界真相給我們都說出來了。所以他這幾句的意思很深很深。

  【郁單成七寶。橫攬成萬物。光精明俱出。善好殊無比。著於無上下。洞達無邊際。】

  前面兩句,『郁單』是北俱盧洲的另外一種翻譯,四大部洲,北俱盧洲也叫做郁單越,郁單越就是北俱盧洲。四大洲裡面,這一福報最大,一切生活所需都是自然的。所以,他們不需要去耕種,不需要去經營,樹上都長麵包衣食他們的樹葉,樹都很好,摘下來就可以衣服穿,他不需要織布,不需要裁縫,他那個地方生活是最舒服的,福報最大的。那些人不信佛,所以北俱盧洲沒有佛法你看韋馱菩薩那個匾額上,「三洲感應」,三洲有佛法,北俱盧洲沒有佛法,他護法不上。北俱盧洲的福報很大,所以七寶很多,佛是用這個比喻,『郁單成七寶』。這個意思就是說,一切萬物物質的豐盛,都是成於自然性德的流出,所以『橫攬成萬物』。西方極樂世界的依報庄嚴自然的,不是人工去製造的,不需要去設計,衣食住行沒有一樣不是自然的。所以是應念而生,我們前面讀過,思衣得衣,思食得食。這是形容物質豐盛的狀況,以及它的所以然。

  『光』是光明,『精』是精美,『明』是明凈,乾淨,『俱出』,沒有一東西不具備三種特色。光明、精美、明凈,樣樣都具這三種特色,所以說『善好殊無比』,我們這個世間沒有能夠跟他相比的。『著於無上下』,著是顯著,它非常明顯,不是要你仔細去觀察,才看得到它的好處隨便看看就知道它很好,為什麼?它太明顯了。像我們這個世間珍寶珠寶要用顯微鏡去看看是不是真的假的。那邊不需要,一看就知道那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太明顯了,沒有一絲毫瑕疵。「無上下」就是平等,沒有上下,真的是如如之理,顯出來一切萬物平等的,樣樣都好,美不勝收。『洞達無邊際』,這是智慧,你以智慧的眼去觀察,這個世界美好沒有邊際,太好了,極贊西方依正庄嚴美好到極處。下面佛又勸我們了。

  【宜各勤精進。】

  『宜』是應該,『各』是各自,你們大家應該要勤奮、要精進

  【努力自求之。】

  西方這樣美好,人人都有分,問題你肯不肯求?沒有人可以代你求,你說有人代你求,那是假話,是騙人的。因為有人聽說佛經上講,自己造作種種罪業,可以請幾個法師給我拜懺、消消災,我的業障就消除了。佛是講一切懺悔能消業障你把意思錯會了。貪贓枉法,不擇手段,搞了大筆錢財,再花上一點錢請幾個法師,來!給我拜七十七天梁皇懺,罪就消掉了哪有這個道理?所以諸位要曉得,佛不騙人,要『努力自求之』,沒有人能夠代替的。

  「梁皇懺」是梁武帝的妃子造了一身罪業,墮在惡道,梁武帝請寶志公來作法超度。寶志公是觀世音菩薩再來的,這不是普通人觀世音菩薩作的這個法,給他超度,超到哪裡?也不過是超度到忉利天而已。夜摩天都不能去,為什麼?夜摩天以上要自己修行功夫,單單憑福報只可以到忉利天。忉利天福享完了還是要墮落,還要輪回,不是究竟,這個諸位要曉得。超度要真正得道的高僧才有功力,普通這個超度,談生意買賣的,我給你作一趟佛事要拿多少錢,他在那裡作佛事有口無心,換句話說,一點用都沒有,這個要知道。

  所以有人要超度家親眷屬,來問我我就勸他,你自己念經超度比請法師功德要大,為什麼?你自己念經誠敬。你請這個法師他是不是誠心?你就得注意了。要請個好法師誠心誠意給你作,也會好處。如果說一般作經懺,把它生意買賣做的,那就一點利益都沒有。這個總要曉得、要清楚,佛法裡面教給我們「依智不依識」,這個總得要搞清楚。所以佛教給我們努力自求之」。

  【必得超絕去。】

  你一定可以超越六道輪回。

  【往生無量清凈阿彌陀佛國。】

  這句話也是佛給我們的保證,保證書。所以這部經真的是我們往生的保證書,只要我們照做,哪有往生道理!為什麼有把握?保證書在我手上,我確實照做,怎麼會不往生?下面讚歎的功德利益

  【橫截於五趣。】

  『五趣』就是六道輪回,他把阿修羅天道合成一道,就變成天、人、畜生餓鬼地獄。如果說六道就把天跟阿修羅分開;說五道,天跟阿修羅合成一個。所以五趣就是六道,橫超六道

  【惡道自閉塞。】

  『惡道』是三惡道,不但三惡道是惡道,六道統統是惡道。為什麼?縱然生到天上,天壽終了還要輪回,還要下來,怎麼不是惡道?不究竟。所以此地這個惡道就是指六道輪回。我們現在永遠超越了,六道就不來了,惡道不再來

  【無極之勝道。】

  『勝』是殊勝,『道』是方法,就是指念佛往生不退成佛這是無極的、殊勝大道

  【易往而無人。】

  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是很容易,太容易了。就認為太容易了,所以有許多人不相信、不肯修,這是在這裡嘆息。這樣殊勝大道,人人能修,人人可修,人人能夠穩穩噹噹成就,為什麼不信?為什麼不肯去修?

  【其國不逆違。】

  『其國』是指西方極樂世界。『不逆違』是指什麼?容易去。

  【自然所牽隨。】

  『自然所牽隨』有兩個講法古人所講的,第一個講法是你的煩惱習氣太重,自自然就把你拉住,你去不了。習氣太重,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就被六塵拉去了,就牽去了,牽得很自然。所以貪瞋痴起得很自然你不要想起,它就來了,牽隨,你去不了。另一個講法是跟這個恰恰相反,你念佛,佛來接引你,很自然的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了這兩個意思都講得通,兩個意思都可以講,我們曉得這兩個講得的都好。所以他這一句話是雙關語,看你怎麼看法了。

  【捐志若虛空。】

  『捐志』是對於世間不再留戀,把它捐棄掉。在這個世間想做這個做那個,統統放下也就是放下萬緣,什麼都不要做,一心一意去念佛

  【勤行求道德。】

  要認真努力勤苦的去修行,要求成佛之道,要求利益眾生之德。

  【可得極長生。壽樂無有極。】

  這樣可以能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壽量相同,阿彌陀佛無量壽,到那裡去我們也得無量壽。這是佛勸勉我們求生凈土。底下兩句是佛警惕我們,不要錯過這個機會

  【何為著世事。譊譊憂無常。】

  『何』是為什麼?為什麼你還貪著世間五欲六塵,你還搞這個。一天到晚身心不安,在那裡牽掛、憂慮,不管幹的什麼,統統是無常你怎麼搞這個東西這是大錯特錯。

  到此地,把西方極樂世界依正庄嚴,可以說是文字雖然不長,說得很詳細、說得很深刻、說得圓滿。底下一章,佛陀是大慈大悲勸勉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去處待人接物,底下是佛的行持。我們學凈土的人晚課就從這一章念起,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我們把這五章當作晚課,希望我們能夠遵守佛的教訓,依教修行

  我們今天晚上講到此地。

  問:剛才有一位同修有個問題提出來問我他說有一位師說,四大皆空出家人沒有關係你認為對嗎?」

  答:我們先要問問,出家人是不是人?出家人如果也是人的話,就有關係;出家人要不是人的話,也有關係。所以諸位要曉得,佛經上講的四大皆空,現在世間人往往把它錯會了意思。什麼叫四大,沒搞清楚,世間往往人說,酒色財氣叫四大,這是錯了學佛的人都知道,四大是講的地水火風,地水火風講的是什麼?講的是物質。《金剛經》講的,虛空世界叫一合相,一合相就是基本的物質是一個,合是組合現的現象。現在科學證明了,曉得一切萬物是由原子電子、基本粒子組合的,所以一切萬物分析到最後是一個,真的是一合相。

  這個基本的物質四種形態,這叫四大。第一個它是物質,「地」就比喻它是一個物體,它很小,我們肉眼看不見,但是它還是個物體。它幾千個、幾萬個、幾百億個組出來,我們看見了。像一粒微塵你要給它分析,可能就有幾百億個電子在裡面,所以它是一合相。這個基本粒子它是物質,我們把它稱作「地」;它有溫度,溫度我們叫它做「火」;它有濕度,濕度我們叫它做「水」;它是動的,它不是靜止的,它動,我們叫它做「風」。所以它有這四種現象我們現在科學家稱它帶電,帶陽電、帶陰電,陽電就是我佛門講的火大,陰電就是水大;它是動的,現在科學發現了,它確實不是靜止的,它是動的,動的叫風大。所以,四大是佛講基本物質四種現象

  換句話說,只要是物質就有就不能夠離開,不能說它沒關係。所以我剛才講了,是人也有關係,不是人還是有關係,這個要把它搞清楚。所以我們這個身體也是一合相,也是這個基本物質組合的相。這個物質,一張紙片,也是這些物質組成的現象桌子也是、麥克風也是,沒有一樣不是,統統是四大組合的相。所以佛家講四大是講物質。現在科學確實把這個事情證明了。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跟我們講這個,真的所有科學儀器沒有發現他能夠明了,實在是了不起。你問我四大,我已經把四大給你解釋清楚了。還有沒有問題?

  可以。如果是沒有時間,每天工作很忙,早課你就念第六章,晚課就念三十三到三十七章,念這一段,這是最重要的一段,就可以。如果有時間的話,你可以隨便讀,多少不拘,那叫散課。早晚是定課,定課不能缺,散課是隨多隨少統統沒有關係

  沒有問題,我們就散會了,明天見。

  佛說大乘無量壽庄嚴清凈平等覺經  (第二十二集)  1991/6  加拿大  檔名:02-009-0022

  請掀開經本六十二面,第三行:

  【勸諭策進第三十三】

  這一章要說我們這個世界穢惡的狀況,用現代話來講就是染污狀況。迷、邪、染重,所以苦報就無盡,佛因此勸勉我們要求生凈土。請看經文

  【世人共爭不急之務。於此劇惡極苦之中。勤身營務。以自給濟。尊卑。貧富。少長。男女。累念積慮。為心走使。】

  這是第一段,很明顯的說出,我們這個世間眾生普遍都有憂慮都有煩惱。佛一開端教給我們,提醒我們,世間人每天在這裡爭的是些什麼?都是不重要的事情,『不急之務』就是不要緊的事情對於環境沒有認識清楚,我們眼前的環境是『劇惡極苦』,劇惡是大惡。我們在前面念過十惡世間人普遍都在十惡十惡帶來的果報就是痛苦,我們生在這樣一個環境當中,迷而不覺,天天還在努力的造惡。『勤身營務』,營是經營,務就是造作,很勤奮的日夜都在造惡。希望什麼?希望是『以自給濟』。

  『尊卑』是指家庭,父子兄弟,指這些。『貧富,少長,男女』,總而言之,都是指我們很接近的家庭之中。『累念積慮』,我們所思、所想、所作、所為,為個人、為家庭。『為心走使』,這個心是妄心,一天到晚妄想,整個身體都被妄念所轉。下面舉幾個具體的例子來說明。

  【無田憂田。無宅憂宅。】

  田宅,我們今天講的不動產,沒有的,天天在想。

  【眷屬財物。】

  這包括就很多了,家親眷屬,財、物範圍就很廣。

  【有無同憂。】

  沒有,憂慮,有了也憂慮有無同憂。為什麼?

  【有一少一。思欲齊等。】

  現在這個社會就是這樣,要跟人家看齊,要跟人家比賽,人家有了,我沒有,要跟人比賽。

  【適小具有。又憂非常。】

  到你稍稍有一點了,有一點,憂慮心又來了有什麼憂慮?

  【水火盜賊怨家債主。】

  這就患得患失。沒有的時候想得到,得到之後又怕丟掉,你看這種精神負擔多重。『水火盜賊』,水是大水,火是火災,盜賊強盜小偷。『怨家債主』有的時候是到自己家裡來了你就沒有法子防。敗家子都是怨家債主,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我們家眷屬關係四種因緣,不是這四種因緣不會做一家人。這四種因緣第一個是報恩的,這個小孩孝子賢孫,怎麼學都學不壞,他報恩來的。第二種是報怨來的,前世他有仇,這一來報怨、來報仇的,這個麻煩大了,會搞得家破人亡。第三種就討債的,所謂討債鬼,討債鬼都是很惹人喜歡的,父母很疼愛的,到還沒有成年,他走了,為什麼?他債討完了,他走了。第四種叫還債的,還債的,就看他父母多少,欠得多的,對於父母物質供養豐厚一點,欠得少的就很薄,供養很薄,沒有孝順心,反正是生活照顧你就算了,叫還債的。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就這麼個關係,不是這個關係不來。

  你們諸位同修當中,很多都是香港來的,在香港,壽冶老和尚有個講堂,叫光明講堂我在那個講堂講過兩個月的經。他講堂上面有一對聯,我記得很清楚,上聯是「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下聯是「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怨家債主,要覺悟

  【焚漂劫奪。消散磨滅。心慳意固。無能縱舍。命終棄捐。莫誰隨者。貧富同然。憂苦萬端。】

  這一段統統是講的貪毒,貪瞋痴的貪,貪愛,你捨不得離開,你不放下;只要你捨不得離開,不肯放下你就慢慢的受。受什麼?『憂苦萬端』,就慢慢受吧!這是第一點我們要覺悟的。第二,佛勸我們應當和睦,應當互相愛敬,不要成了冤家冤家宜解不宜結。為什麼?冤要是結了,冤冤相報,一世比一世厲害,這非常的可怕。我們看第二段經文

  【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夫婦親屬。】

  剛才講了,他是有緣才來的。雖然過去有緣分這一世不學佛的人很難,不學佛的人在從前念儒家的書,孔老夫子也是處處勸勉我們要忍、要讓要把冤結化解,儒家也講求這個。佛家講得更徹底、更透徹,既然來了,就應當相敬愛。

  【當相敬愛。無相憎嫉。】

  憎是憎恨,嫉是嫉妒。

  【有無相通。】

  特別是指財物物質的享受要彼此照顧,我有了,兄弟姊妹缺乏,我要給他;我缺乏的,他們有的,他們也要給我,彼此互相照顧。

  【無得貪惜。言色常和。莫相違戾。】

  這是佛教給我們,如何跟家人相處,如何跟眷屬相處,你家庭和睦,我們常講「家和萬事興」。『和』在中國人可以說是非常重視。我們到過北京的,大概都會故宮去玩玩,你看故宮裡面三個最大的建築物,我們世俗人講金鑾殿。但是那個大殿匾額上不是寫的金鑾殿,匾額上寫的是太和殿,太和殿後面的那個大殿叫中和殿,中和殿後面的一個大殿叫保和殿。三個大殿名字都用「和」,滿清的皇帝用什麼治天下?用和治天下。所以,他能夠享國將近三百年,有道理。與一切大眾和平相處,這就對了,沒有競爭

  今天這個世界上是競爭,縣市長要競選,你看看這怎麼辦?這一競爭就要打架了。想想中國固有的歷史文化的道統,滿清是異族入關,他能夠遵守古聖先賢的教訓,所以他能夠統治中國。和為貴,《禮記》上說「禮之用,和為貴」,孔老夫子常常這樣教給我們。要不和不和就是冤家了。下面說:

  【或時心諍。】

  『或』是有時候,家人父子天天聚在一起,各人習氣不相同,煩惱不一樣,總有不愉快的時候,大家要剋制一點,這就好了。

  【有所恚怒。】

  這是有時候心裡不舒服不高興、不痛快、發脾氣了,一定要忍讓。如果不忍讓:

  【後世轉劇。至成大怨。】

  小不忍後面就結大冤讎,這樣一來,諸位要曉得,人有來世生生世世以後遇到了,遇到了就報復,彼此互相報復,沒完沒了,非常可怕。苦難有的時候不僅是自己受,連自己家親眷屬,甚至於連一般老百姓都要受,這個罪過就造重了。這些事情希望諸位將來機會讀《安士全書》,《安士全書》前面一部分《文昌帝君陰騭文》。文昌帝君敘說他過去一十七世的歷史,過去生中的事情也就是看到不順眼的事情就惹上麻煩冤冤相報,一世比一世殘酷,連累無辜的百姓成千成萬。到後來怎麼樣?後來就變成戰爭。所以這個罪過非常之重。這是在此地勸我們,讓我們了解這個事實

  【世間之事更相患害。雖不臨時。應急想破。】

  『想破』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看破,你要把這個事實利害得失要看清楚。所以遇到不如意事情就算了,不必計較,也不要常常放在心裡。學佛的人,佛在此地教給我們心要清凈,這樣也放在心裡,那樣也放在心裡,你心怎麼會清凈?不可能清凈。真正念人心裏面只放一個東西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放,這就對了,這個人才決定往生這一段是講瞋恚之毒,我們應當覺悟。再看第三段。

  【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

  此地給我們講的完全是事實這就是說六道輪回。人確實是生在『愛欲之中』,佛常說「愛不重不生娑婆」,你會娑婆世界來投生,為什麼原因來的?你情愛太深了,你就會到這個世間來投生,情愈重愈往下墮落。大家讀過《楞嚴經》就曉得,《楞嚴經》里說了個字,一個是情、一個是想,想多情少就往上升,情多想少就往下墮落。地獄裡頭是純情沒有想,那個情就太深太深了,就墮地獄去了,這個要知道,確確實實生在愛欲之中。西方極樂世界常講,「念不一不生極樂,愛不重不生娑婆」。我們這個愛欲還要不要?要,那就得搞三惡道了;如果要想往生西方世界,這個要看淡,要把它看破,絕對不是好東西

  六道輪回真的是『獨生獨死,獨去獨來』,這就是苦。眼前的家親眷屬死了之後,這個關係就沒有了,再要碰頭,不曉得到哪一生哪一劫才遇到。遇到怎麼樣?遇到還是冤家債主要把這個事實真相看清楚。所以,六道裡面實在講是苦多樂少,我們在生活當中能體會得到。想得一點樂,不曉得要付多少苦的代價,不值得!這是警惕我們,沒有人能夠代替的。佛菩薩雖然很慈悲,沒有辦法代替,為什麼?自作自受。不能說佛菩薩慈悲,佛菩薩勸我們不要作,你就不受了

  【善惡變化。追逐所生。】

  『善惡』是念頭,前面我們看過佛所講的三聚,定聚,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說了三種,這三種把所有一眾生都包括了。「正定聚」,這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不會受外面環境的影響,也就是說這種人不壞他有主宰。「邪定聚」,這種人再好的環境他也不好,我們常講劣根性太重了。「不定聚」的人占絕對大多數,他遇到善知識他就學好,遇到惡知識他就學壞了。所謂是「近朱則赤,近墨則黑」,這是一類不定聚的人,因此變化就太大了這是一定要有個良好的環境

  中國在古代,做父母的教育子女,都曉得選擇一個好的環境古時候孟子母親就做了個很好榜樣,孟母三遷大家都曉得。為什麼?都是小孩,希望左右鄰居都好,小孩慢慢就學好了。這是說什麼?不定性。我們中國人現在在國外移民的很多,他們居住地方大概並不考慮其他的,考慮學區。這個地區學校教育辦得好,他願意住在這裡,小孩可以受到較好的教育,也是為了這個道理,就是『善惡變化』太大了。可是今天的社會道德淪喪,十惡增長,太難太難了。如果不是正定的人,的確學好很困難,即使是學佛也相當不容易,為什麼?假的佛法也很多,邪正你沒辦法辨別。這是從心動念上說的。

  【道路不同。會見無期。】

  這就說是大限到來,生死輪回,每個人所造的業不相同,各人走各人的道路,再見面沒有機會了,見不到了。所以佛總是勸我們,如果你要真正愛護家人,憑自己的能力沒有辦法,一個輪回就不行了,全部都散掉,再想都想不起來。唯一的辦法,求生西方凈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前面說了,你的神通道力全都恢復,你的家親眷屬不管他輪轉到哪一道,你都看得到,你都能聽到。他如果能夠接受正法,你馬上就可以去度他,你隨時都能幫助他,不管在哪一道,應以什麼身得度你都能示現什麼身。只有到西方極樂世界才有這個能力,才能真正幫得上忙。

  所以講孝順父母,什麼人才能夠真正孝順?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大孝。不生西方極樂世界,那個孝都說得很有限,太小了,為什麼?只這一生,來生不上忙了。如果父母造作惡業墮落在惡道上,你一點辦法也沒有。所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真正的大孝。佛在此地勸勉我們:

  【何不於強健時。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強健』,強是指有能力你有財力,你能做善事你不要把這個機會放掉。健是健康,自己有健康身體,又有能力來行善,這個時候努力,不要把這個機緣掉了,這很重要這一段是勸我們斷惡修善。再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