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參老和尚:《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講記四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有依行品第

  夢參老和尚 主講

  現在開始講〈有依行品〉,「有依」是指依著三寶就能夠產生種種的功德力量

  「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於大眾中,從座而起,頂禮佛足,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以頌問曰:」

  金剛藏菩薩就提出問題了。他問:「佛說的這法,好像有的地方跟以前說的不一樣,相互有矛盾之處,應該如何融通?」金剛藏菩薩本身是融通的,但是他知道未來眾生可能會有這個問號,質疑三乘是平等嗎?但是佛在《法華經》上說,「唯此一是實,餘二皆非真。」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上又說金剛經》是究竟的,其它都不是。為什麼佛有時候這樣說,有時候又那樣說呢?要怎麼融通呢?

  「昔言破戒失凈德 非賢聖器非我子

  諸沙門法棄如燼 不應居我清眾中

  三垢所污失滅道 彼不堪消勝供養

  於施四方僧眾物 少分我亦不聽受

  四根本罪隨犯一 清眾所棄如海屍

  雲何今說惡苾芻 應忍應悲遮謫罰

  復勸應勤供養彼 悲愍勿生微惡心

  恭敬聽受所說法 常獲福慧大悲

  六通救世余經說 汝等皆當信大乘

  正直微妙菩提道 應舍二乘解脫

  雲何今復說三乘 普勸聽持修供養

  根力覺道沙門果 此經中有餘處無

  八支聖道無等倫 三乘皆同行此道

  欲求解脫精進 各隨所願證菩提

  有情中尊當照察 會今昔教使無違

  令諸天菩薩眾 解悟心歡證真實

  聞說大乘有益 聞說大乘誰有損

  十種解脫聲聞乘 聞說誰損誰有益

  何人聞法轉升進 何人聞法翻退沒

  雲何厭患諸有為 能速枯竭於老死

  晝夜勤修諸善者 依何妙理御何乘

  能度深廣四瀑流 救世皆當為宣說」

  「昔言破戒失凈德,非賢聖器非我子,諸沙門法棄如燼,不應居我清眾中。」這一是指,破戒的比丘沒有功德,失掉清凈功德賢人成不了,聖人也成不了。不是盛法器器皿,非我弟子,我非他大師,他非我弟子,就是這樣的意思。

  「諸沙門法棄如燼,不應居清眾中。」犯戒的人不應再跟大眾共住了,每部經論都這樣說。

  「三垢所污失滅道,彼不堪消勝供養,於施四方僧眾物,少分我亦不聽受。」佛在戒經上說過,要是破戒的比丘他不能享受四方僧物,乃至一點點也不聽取他享受;他消受不了,因為這是殊勝供養

  「四根本罪隨犯一,清眾所棄如海屍。」大海是不容死屍的,死到海里,浪一定把你打到岸邊上。這是說犯戒的比丘清凈比丘眾當中,就把他清除了。

  「雲何今說惡苾芻,應忍應悲遮謫罰。」可是這部經為什麼要這樣說?要忍受惡比丘,要悲憫他,不要隨便的訶責他。

  「復勸應勤供養彼,悲愍勿生微惡心。」要生起大悲供養他,悲憫他,不要生起一點點惡心,因為他是披赤袈裟的。

  「恭敬聽受所說法,常獲福慧大悲者,六通救世余經說,汝等皆當信大乘。」佛所說的話,我們都是恭敬聽受的,聽受了一定獲得福大悲。我們對待法要恭敬,要聽受,要護持,這樣才能得福得慧。

  「六通救世余經說」,佛是具足六通的。六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佛的漏儘是究竟漏盡,是究竟清凈。「汝等應皆當信大乘」,二乘法不可以學,要信大乘法。

  「正直微妙菩提道,應舍二乘解脫路。」二乘的解脫不是真正的解脫這是微妙不可思議菩提道,不要貪著小乘

  「雲何今復說三乘,普勸聽持修供養。」這部經上,佛說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三乘善修,勸大家都聽持,都要供養,怎麼跟以前說的相互矛盾?就是這樣的涵義。

  「根力覺道沙門果,此經中有餘處無。」現在說是五根五力七覺支,乃至於證得了四果沙門這部經是這樣說。大乘經典就不這樣說了

  「八支聖道無等倫,三乘皆同行此道。」三乘平等的,都如是修八聖道。

  「欲求解脫精進,各隨所願證菩提。」依八聖道,想精進修行想求解脫的,你發什麼願就證什麼菩提果。

  「有情中尊當照察,會今昔教使無違。」佛在一眾生中尊,是眾生之中最尊貴的,你應當用智能照察。會,融會的意思,現在所說的跟以前所教導的,不相違才好。

  「令諸天菩薩眾,解悟心歡證真實。」像這樣的聽,他們不會喜歡的。為什麼?他們不能夠解悟,不能夠證到真實,究竟如何才是對?就是這個意思。

  「聞說大乘有益,聞說大乘誰有損,十種解脫聲聞乘,聞說誰損誰有益。」哪個是有利益的?哪個是有損害的?大乘也好,聲聞乘也好。聽說聞,是聽者、是演說者,究竟誰有利益?誰受損害呢?

  「何人聞法轉升進,何人聞法翻退沒。」要怎麼樣的聞法才能夠高升,向前精進。而何人聞法翻退沒,這樣子使他產生懷疑,就想謗法。謗法就退,退了就墮地獄

  「雲何厭患諸有為,能速枯竭於老死。」一切有為法,怎麼樣才能使他知道他的過患,才能使他免於生老病死苦。老死枯竭,枯竭就滅了雲何厭惡有為是生,如何能斷生死?世間一切諸法是有為法,老死也是世間法。怎麼樣厭患生老病死求出離?

  「晝夜勤修諸善者,依何妙理御何乘。」這些修善業的,聲聞也好,菩薩也好,究竟以什麼道理才能得御?御就是駕御的那個乘,是聲聞乘好?緣覺乘好?還是菩薩乘好?或者是依著四諦法,因緣法,六度法?

  「能度深廣四瀑流,救世皆當為宣說。」四瀑流,第一個就是欲瀑流,五欲境界。一般的說,財色名食睡就是五欲,最明顯的,就是地獄五條根,這叫五欲的境界。第二種是四界無色界,四瀑流就是指四界無色界。四界是哪四界呢?地、水、火、風。無色界,沒有地水風火。這是二種

  四界無色界里頭都有貪、驕慢、懷疑,這是最突出的。一切眾生的懷疑,耽誤了修菩提道的道理。懷疑,就是不信,遇到什麼事,他都有問號。但是金剛藏菩薩他是代表眾生,曉得眾生一定會生起問號。

  第三種,見。見就是知見,我們有很多錯誤知見,邪知邪見顛倒見。

  第四種,大菩薩具足無明根本煩惱,非得到等覺、妙覺才能斷除,那是微細的。「救世皆當為宣說」,我所請問的,希望佛給我答覆,給我指示,就是這樣的意思。

  「爾時佛告金剛藏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為欲利益安樂無量有情,為諸天人阿素洛等作大義利,請問如來如是深義,汝應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金剛藏菩薩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言:善男子!有十種補特伽羅,輪回生死,難得人身。何等為十補特伽羅?一者不種善根,二者未修福業,三者雜染相續,四者隨惡友行,五者不見不畏後世苦果,六者猛利貪欲,七者猛利瞋恚,八者猛利愚痴,九者其心迷亂,十者守惡邪見。如是十種無依行因,令諸眾生犯根本罪,毀犯屍羅,墮諸惡趣。」

  這十種補特伽羅所作的業,就是因為沒有善根所依的。一點兒善根都沒有,什麼福都不修,而且他所做的業,雜染相續從來不會停止的。因為過去有十種無依行因,所以他不修福業,不種善根

  「何等名為十無依行?謂於我法中而出家者,有加行壞意樂不壞,有意樂壞加行不壞,有加行意樂俱壞,有戒壞見不壞,有見壞戒不壞,有戒見俱壞,有於加行意樂戒見雖皆不壞,而但依止惡友力行作無依行,有雖依止善友力行,而復愚鈍,猶如瘂羊,於諸事業都不分別,聞善友說善不善法,不能領受,不能記持,不能解了善不善義,由是因緣,作無依行。有於種種財寶眾具常無厭足,追求因緣其心迷亂,作無依行,有為眾病之所逼惱,便求種種祠祀咒術,由是因緣作無依行。如是十種無依行因,令諸眾生犯根本罪,於現法中非賢聖器,毀犯屍羅,墮諸惡趣。」

  為什麼他會犯根本罪?因為他有這種的因,必然會犯罪。如是十種無依行,令一切眾生犯根本罪,於現在的法中不是賢聖的器皿,就毀犯屍羅了,所以墮諸惡趣道。

  「善男子!若有補特伽羅加行壞意樂不壞,隨遇一種無依行因,犯根本罪,便深怖懼,慚愧棄舍,而不數數作諸惡行如來為益彼故,說有汙道沙門。所以者何?彼作如是重惡業已,便即發露,不敢覆藏,慚愧懺悔。彼由如是慚愧懺悔,罪得除滅,永斷相續,不復更作。雖於一切沙門法事皆應擯出,一切沙門所有資具不聽受用,而由彼人於三乘中成法器故,如來慈悲,或為彼說聲聞乘法,或為彼說緣覺乘法,或為彼說無上乘法,彼有是處,轉於第二第三生中,發正願力,遇善友力,一切所作諸惡業障皆悉消滅。或有證得聲聞乘果,或有證得緣覺乘果而般涅槃,或有悟入廣大甚深無上乘理,如是戒壞見不壞應知亦爾。」

  以下就又重說一遍

  破了戒的,他今生能夠懺悔過了我又他說乘法他在第二第三生中發正願力,再加遇上善友,所有的諸惡業障都消滅了。這證得聲聞乘法,或有證得緣覺乘法,或有證得了廣大甚深無上乘法,這就叫「戒壞見不壞應知亦爾」。

  第一個就是「加行壞意樂不壞」、「意樂壞加行不壞兩個合起來解釋。加行壞了,加行就是沒有方便善巧,因為破戒了,方便善巧沒有了;雖然加行壞了,可是意樂不壞他還慚愧,能懺悔還能發露。雖然是汙道沙門還能發露懺悔,有悔改的表現,他的罪就可以滅了。所以佛說汙道沙門也應當供養,也應當尊敬,涵義就是在這裡。

  雖然汙道沙門今生不能證果,但是在第二生、第三生,他的正見力量就發揮出來了。再遇見善友的提攜,那麼他所作的一切惡業障都消滅了。至於是證得聲聞乘果,或者證得緣覺乘果而般涅槃,那就不一定了,要看他「第二生第三生」所修的情況

  「或有悟入廣大甚深無上乘理,如是戒壞見不壞,」他雖然破戒了,他的知見沒有破,還認識自己是不對的。有些人雖然做錯事,他不承認,還認為自己是對的,那就是真正惡了。雖然破了戒,他還有正知正見,能夠懺悔改過。

  「若有補特伽羅意樂壞加行不壞如來為益彼故,說求四梵住法,彼是聲聞乘器,或是緣覺乘器。若有補特伽羅加行意樂俱壞,彼於諸乘皆非法器如來為益彼故,贊說布施若有補特伽羅見壞戒不壞如來為益彼故,說緣起法令舍惡見,於現身中入聲聞法或緣覺法,或於余身方能悟入。」

  「若有補特伽羅意樂壞加行不壞」,他雖然對佛教沒有意樂了,不大相信佛法了;但他的工作不間斷,念經,照常的課誦,照常的禮拜

  他意樂壞了,信心具足了,產生不了興趣,可是加行不壞,他照常工作三寶加持力能夠使他意樂,還能收回來。

  善巧的方便,證道的方便,你要修道時,前面得有加行。這個加行是什麼呢?就是方便善巧。不一定是叩十萬個大頭也不一定念十萬次百字明咒,也不一定念十萬次三寶頌,這是密宗修加行。我們顯宗的是讀誦、禮拜懺悔,像早晚殿,都叫加行。這是修道以前的方便善巧,加行就是方便善巧。如來為了使他得到利益,「說求四梵住法」。四梵住法就是四無量心,四無量心就是慈、悲、喜、舍,能使你的心清凈。如果是聲聞乘的法器或者是緣覺乘的法器,那麼他修緣覺乘,修聲聞乘,就可以脫離苦。所以對這一類的汙道比丘、汙道沙門,作如是的善巧方便,攝受他們。

  「若有補特伽羅加行意樂俱壞,彼於諸乘皆非法器。」加行壞了,意樂也壞了。緣覺乘也好,聲聞乘也好,大乘佛法也好,都不法器了。怎麼辦呢?佛就給他讚歎說布施多做善事多施捨,這也是另一種攝受方法

  「若有補特伽羅見壞戒不壞」,知見雖然不正,但他不破戒,那麼如來為了加庇他,說緣起法,令他舍惡見,讓他認識諸法因緣生起的。「於現身中入聲聞法,或緣覺法,或於余身方能悟入。」今生還是不行,來生才能悟入。

  第四種,戒壞見不壞。戒壞見不壞、見壞戒不壞這兩個可以作一個解釋。如來使他們受益,就給他「說緣起法令舍惡見」。或者是見壞了戒不壞,或者他戒壞了見不壞這兩個都是相似一個了,所以不再重復了。

  「若有補特伽羅戒見俱壞,彼於聖法亦不成器。如來為益彼故,贊說布施若有補特伽羅加行意樂戒見不壞,而但依止惡友力行,如來為益彼故,贊說十善業道。若有補特伽羅雖復依止善友力行,而復愚鈍。猶如瘂羊,不能領受善不善法,如來為益彼故,贊說習誦。若為種種貪病所逼,有為種種見趣迷惑,如來為益如是等故,求解脫者,為其開示能出生死聲聞四聖諦法;斷見論者,為其贊說諸緣起法;常見論者,為說三界諸有諸趣,死此生彼,如陶家輪往來無絕無常等法。」

  「若有補特伽羅,戒見俱壞,彼於聖法亦不成器。」那麼就給他說布施,使這個補特伽羅亦能得救。

  「若有補特伽羅加行意樂戒見不壞」,加行也不壞,意樂也不壞,戒也不壞,見也不壞。那不是很好嗎?但是他有惡友,壞人作為朋黨,依著惡友的力量,跟著惡友所行,那就糟糕了。例如阿難哥哥提婆達多,他不是墮身陷地獄?他把比丘分出五百眾,這五百個比丘,跟著他就是破和合僧。這五百比丘,見也沒壞,戒也沒壞,意樂也沒壞,但是跟著惡友,就犯一闡提罪,信不具足了。

  「若有補特伽羅雖復依止善友力行,而復愚鈍」,這就反過來了有一類是跟著善友,但是他鈍遲的不得了,什麼都不知道,既不能說法也不能辨別義理就像啞羊一樣,啞羊就是不會說話他就拿這個啞羊作比喻他對佛法所知也不能領受什麼是善法,什麼是不善法,就像啞羊僧。

  「如來為益彼故,贊說習誦。」他得多讀讀大乘,多讀讀經典,學習誦經。

  「若為種種貪病所逼,有為種種見趣迷惑,如來為益如是等故,求解脫者,為其開示能出生死聲聞四聖諦法」,就是苦集滅道法。補特伽羅有十種,在第八種當中就把九、十都說了,並沒有一個一個標。這有合有分的,你隨著這個經文,一看就知道了

  對於「斷見論者,為其贊說諸緣起法」。要是對有「常見論」的,就說不常法。所謂常見論是說一切,指山河大地都是不變的、永遠在的。人死了來了,雖然是來來死死,死死來來,他認為是常的。或者壽命,想活一千歲,這個是常見眾生,他看一切事物,好像都是不壞的,所以增長貪心。但是這是錯誤的,三界都是無常的。

  佛說一個比喻,「陶家輪」,做瓷器的,有個輪子,燒瓷器的那個輪就那麼轉,不停往來,沒有常法可得這是形容無常

  「善男子!如來無有所說名字、言說、音聲,空無果者,無不皆為成熟有情。是故一切毀謗如來所說正法,壞諸有情正法眼罪,過諸無間、似無間等無量重罪若有我為欲利樂一切有情所說正法,謂依聲聞所說正法,或依緣覺乘所說正法,或依大乘所說正法,誹謗遮止障蔽隱沒,下至一頌,當知是名謗正法者,亦名毀滅八聖道者,亦名破壞一切有情正法眼者。如是之人,既自習行大無利行,亦令一切有情習行大無利行,此人依止無慚愧僧,如是毀謗如來正法。」

  如來所說名字、言說、音聲都是空的,沒有實體。無果者就沒有實在,都是空的。所以所說名字相、言說相、音聲都是假的。如夢幻泡影說是空無果,就是無實在的。「無不皆為成熟有情」,目的就是要讓眾生得度,就是這個目的

  「是故一切毀謗如來所說正法,壞諸有情正法眼罪,過諸無間、似無間等無量重罪」,你要是這樣毀謗法,會受到很大的罪惡。毀滅如來所說的法,等於毀滅眾生正法眼,這叫犯毀滅法之罪世間的無間罪乃至於相似無間罪,無量等罪,滅法的罪是最大的。這就是答復金剛藏菩薩的懷疑。

  「復次善男子!有四種僧,何等為四?一者勝義僧,二者世俗僧,三者瘂羊僧,四者無慚愧僧。雲何名勝義僧?謂佛世尊,若諸菩薩摩訶薩眾,其德尊高,於一切法得自在者,若獨勝覺,若阿羅漢,若不還,若一來,若預流,如是七種補特伽羅,勝義僧攝。若諸有情,帶在家相,不剃須發,不服袈裟雖不得受一切出家解脫戒,一切羯磨布薩自恣悉皆遮遣,而有聖法,得聖果故,勝義僧攝,是名勝義僧。雲何世俗僧?謂剃須發,被服袈裟成就出家解脫戒,是名世俗僧。雲何名瘂羊僧?謂不了知根本等罪犯與不犯,不知輕重,毀犯種種小隨小罪,不知發露懺悔所犯,惷愚魯鈍,於微小罪不見不畏,不依聰明善士而住,不時時間往詣多聞聰明者所親近承事,亦不數數恭敬請問:雲何為善?雲何不善?雲何有罪?雲何無罪?修何為妙?作何為惡?如是一切補特伽羅,瘂羊僧攝,是名瘂羊僧。雲何名無慚愧僧?謂若有情,為活命故,歸依我法,而求出家,得出家已,於所受持解脫戒一切毀犯,無慚無愧,不見不畏後世苦果,內懷腐敗,如穢蝸螺,貝音狗行,常好虛言,曾無一實,慳貪嫉妒,愚痴驕慢,離三勝業,貪著利養恭敬名譽,耽湎六塵,好樂淫泆,愛欲色聲香味觸境,如是一切補特伽羅,無慚僧攝,毀謗正法,是名無慚愧僧。」

  「復次善男子!有四種僧」,經文里並沒有說朋黨僧。「何等為四?一者是勝義僧,二者世俗僧,三者啞羊僧,四者無慚愧僧。」什麼是勝義僧?「謂佛世尊,若諸菩薩摩訶薩眾,其德尊高,於一切法得自在者」,這是勝義僧。「若獨勝覺,若阿羅漢」,就是獨覺,阿羅漢無生。「若不還」是三果不還果,「若一來」是二果,「若預流」是一果初果聖人。須陀洹、阿那含、斯陀含、阿羅漢,就是四聖諦果。再加上佛、菩薩、獨覺,一共七種補特伽羅。佛也是眾生之一,七種補特伽羅當中,佛、菩薩、緣覺就有三種。再加上四果,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就是七種補特伽羅,這七種都屬於勝義僧。

  「若諸有情帶在家相」,雖然未出家,他的心出家了,身未出家,他「不剃須發不服袈裟」,雖然沒有受出家的別解脫戒,一切羯磨布薩自恣,他都不能參加,這就遮遣、遮止了。「而有聖法」,在家也有得勝果的,這個也屬於「勝義僧攝」,在家的得了勝果,這就叫勝義僧。

  雲何世俗僧?謂剃須發,被服袈裟成就出家解脫戒,是名世俗僧。沒證勝果的,這叫世俗僧。

  雲何名為啞羊僧呢?不了知根本等罪犯與不犯。對於根本戒,他不知道什麼叫犯,什麼叫不犯。怎麼叫做犯?每一戒里都具足五緣,好比殺戒。殺因、殺法、殺緣、殺業,乃至於到命盡,命盡就是殺死了,這個才叫犯了。命未盡有殺因,我想殺死他,也得有那個緣,像刀具,拿什麼東西就叫緣。殺業,就是想辦法,想什麼辦法,或者刀砍,或者槍斃,或拿槍打死,做了這個業,乃至於想種種法子。前人命盡,你這個罪就犯了。沒有這等,缺一緣而不成。你必須得學,不學不知道。啞羊僧,他不學,他不懂什麼叫犯,什麼叫不犯,這叫啞羊僧,他不學,也不能給別人說

  什麼叫慚愧僧呢?他是為了活命,看和尚這碗飯好吃,到這裡來要混飯吃出家人。他雖然歸依佛法了,出家之後,也受了解脫戒,一切都犯,他根本不是想出家的,所以一切戒都犯了犯了又不懺悔,「無慚無愧」,還認為自己所做是對的,他也看不見後世苦果內心是腐敗的、腐朽的。「如穢蝸螺」,像螺絲一樣,像蝸牛一樣。「貝音狗行」,貝音狗行就是學狗行,學狗而且還說大話,還說假話。「常好虛言,曾無一實」,一句實話都沒有,都是假話

  「慳貪嫉妒愚痴驕慢」,三勝業他都離了。身口意的三殊勝業,他全離了,驕慢愚痴貪慳十惡犯了,還貪著利養恭敬名譽,耽湎六塵,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境界,一樣都不舍棄。「好樂淫泆」,好樂淫泆就是只求享受,簡單說,「愛欲色聲香味觸境,如是一切補特伽羅,無慚僧攝,毀謗正法,是名無慚愧僧」。

  「善男子!勝義僧者,於中或有亦是勝道沙門所攝。言勝道者,謂若能依八支聖道,自度一切煩惱駛流,亦令他度。此復雲何?謂佛世尊及獨勝覺諸阿羅漢,如是三種補特伽羅,已離一切有支眷屬故名勝道。」

  沙門一共有四種,再加上朋黨,就是五種。因為金剛藏菩薩問佛,佛以前說破戒的汙道沙門就像大海死屍似的,是棄諸佛海之外。僧眾一切的享受都不給他他也不能得,為什麼佛還勸弟子們供養他?要慈悲他?

  這個「善男子是指金剛藏菩薩,佛稱贊金剛藏菩薩。勝義者,就是指著勝道沙門說的,而勝義就攝到勝道沙門里說,叫勝義。這個勝道包括幾種,哪幾種是屬於勝義僧?簡單說是依著勝道而證果的。佛世尊、獨覺聲聞而緣覺聲聞聲聞就是阿羅漢,這三種的補特伽羅,有情補特伽羅,佛也是補特伽羅之一。他們斷了見思煩惱煩惱是他眷屬。「有支」就是所有的煩惱,一共有三界二十五,這屬於法相名詞,就說這三種。他們離開煩惱了,所以叫勝道沙門

  「復有菩薩摩訶薩眾,不假他緣,於一切法智見無障,攝受利樂一切有情,亦名勝道沙門所攝。其勝義僧,及世俗僧,於中或有亦是示道沙門所攝。若有成就解脫戒真善異生,乃至具足世間正見,彼由記說變現力故,能廣為他宣說開示諸聖道法。當知如是補特伽羅,名最下劣示道沙門。證預流果補特伽羅是名第二,證一來果補特伽羅是名第三,證不還果補特伽羅是名第四。復有菩薩摩訶薩眾,是名第五,謂住初地,至第十地,乃至安住最後有身,此皆示道沙門所攝。若有成就解脫戒,軌則所行,清凈具足,此皆命道沙門所攝,以道活命,故名命道。」

  「菩薩摩訶薩眾,不假他緣」,不假他緣,是指菩薩利益眾生的時候,雖然是未成道,他證果方面不如聲聞,不如獨覺,但是利生方面,他超過聲聞,超過獨覺。也有大權示現的,他已經證得了,又回來示現,或者示現凡夫。不假他緣者,他不其他的沙門一樣,有時候他沒有出家菩薩摩訶薩不一定都是出家眾,也有在家的菩薩眾,在一切法上,他能夠見著空有不二,悟得中道智能有根本智,也有後得智,後得智就是方便善巧。

  所以他的正知正見對於利生上無有障礙,智度上無有障礙,他的目的就是攝受一切有情,度眾生菩薩多半都是示現的在家眾,因為他要度眾生,沒有想到自己,所想的都是一切眾生。大家讀〈普賢行願品〉,或者讀〈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只是成佛眾生,願一切眾生成佛,這也是屬於勝道沙門所攝。

  其它的還有勝義僧、世俗僧。世俗僧就是未證道的,就是在這個世間,這裡頭包括了初果、二果,還要來人間,三果就不來了,這屬於世俗僧。證得羅漢果,才叫勝義僧。一般來說,聲聞教義里頭,《阿含經》跟〈俱舍論〉里講,證了初果就算聖人了;在這個地方是分開來說,其它的屬於勝義僧跟世俗僧。

  也有的是「不道沙門所攝」。示道,就是給一批眾生說法的佛,或者顯示苦集滅道,或者顯示十二個緣法,或者顯示六波羅蜜,就是三乘之法,他沒有分開。籠統的說這都屬於示道沙門這是屬於好的。

  還有成就解脫戒的。「真善異生」,真善補特伽羅,也得解脫有情的,但是不一定是出家眾。異生者就是以法為生,從法化生。異生是這樣解釋的,是真解脫了,他能得到解脫了。

  還有成就解脫戒的。善異生別解脫戒,就是比丘二百五十戒,別別解脫,持一條戒解脫一分,持一條戒解脫一分,這也算是「善異生」。

  真善就是解脫的意思。乃至於未具足戒,但是他有正知正見具足了正知正見,見不顛倒,知道一切諸法無常,知道一切諸法皆苦、一切諸法無我、一切諸法皆空這叫四法印。一切諸法皆是唯一實相,這叫「一實境界」,這叫「一法印」。拿這個印證,有這種知見的,就是正知正見。他求得般若智空,但是不落於斷滅之空,但是示現一切法有,不落於常見,這才叫正見

  「起顛倒見」,他有辨別是非能力。現在我們當前現實生活當中,有好多人也說佛法,其實他是外道觀點來解釋,跟佛所教導的不相合,那就不是示道沙門所攝了。他有沒有具足正見?他的語言是不是正語?是不是合乎佛所教導的?乃至於看那口業當中,有沒有這個惡語,粗獷語、妄語、兩舌?沒有這個就是正語,有這個就不是正語。

  有的人,身雖出家,心不出家,貪心還是蠻重的。他示現的好像是佛教徒,但是他所做的不是佛教,他所表現的就是自己,為了自己的五欲,為了自己的貪求享受。

  舉個例子,修廟的功德無量,誰都知道。但是要看他是用什麼心主導的。要是名利心主導的,修廟就沒有功德,只要這個廟在,他的業永遠存在;這個廟毀了,他的業也消失了。如果攀緣,使用種種不正確的手段,雖然廟修起來,他死了,一定下地獄;等到這間廟全沒有了,這個業才消了。像這種廟不一定住僧眾,有些廟修起來,沒有和尚住,雖然是在道場也不居士知見都不正見。這要靠我們的智能去判斷,是不是正知正見,得靠自己從教義上,印證跟佛所說教導合不合,就知道這個見,是不是正見

  「彼由記說變現力故」,變現力就是有神通,他證得心智,就具足一種智能看著這個眾生應給他說什麼法,就給他開示什麼法,這都屬於記說變現力。這些補特伽羅,就是最下劣的示道沙門這一個示道沙門都是哪一類的呢?以下就舉了「證預流果補特伽羅」,預流果就是初果,初果的聖人就是須陀洹,他還要在人間天上七返生死,才證阿羅漢果,那就不退了也就是把眼耳鼻舌身意,眼觀色、耳觀聲、舌知味、鼻嗅香臭、身接觸,分別心斷了,斷了八十八使的見惑。預流是預了聖人的流,這一眾生補特伽羅,這一有情要比前面的高一點,也就是比那記說的宣揚佛法的要高一點,這不屬於勝義僧攝,而是示道沙門

  「證一來果補特伽羅是名第三」,第三果,還來人間一回,人間天上,只來一次,他就證得四果阿羅漢,叫斯陀含果。證不還果的補特伽羅是名第四。

  「不還」,就是再不來人間了,這叫阿那含果。他已經把第三品的思惑斷了,但是還不能斷習氣,還不能斷無明這叫四種

  「復有菩薩摩訶薩眾是名第五」,依照四教五教判教的涵義,菩薩摩訶是指通教的。小、始、終、頓、圓,小教、始教、通教的菩薩,因為下面說的是初地至十地,也是住最後身這是證得的,跟阿羅漢相等,到七地才跟阿羅漢相等的。圓教不是如此,圓教的初住菩薩就是這樣的。這一所說的都叫示道沙門,示道沙門自己有正知正見佛法理解了,他也能夠利益眾生,讓眾生理解。

  「成就解脫戒」,對於他所受的戒清凈不犯,乃至所做的一切,都按佛所教導的規則來行事,這個規則包括了應該做的事情去做。佛的戒有兩種,一種是止持,這件事能做;還有作持,你必須得作。例如說一位比丘犯了錯誤,大家必須給他做羯磨法,僧眾就做羯磨法事這叫辦事,應做的必須得做。還有寺廟里頭,應該負的責任都應當去做。作持的內容很多,都是比丘應當做的,這叫規則。

  佛教傳到中國來,中國百丈禪師,就制訂了中國清規戒律,因為寺廟很多人,不能照佛制那樣去做,因為在我們的國土上,生活情況有所不同,他就另訂清規戒律。像我們穿衣服,上早晚課上殿,佛在世並沒有早晚殿,百丈禪師就把這些咒語大乘經典摘一些,像早上起來念〈楞嚴咒〉,晚上也是拜八十八佛,或是念《彌陀經》,這是早晚功課,都屬於規則,都屬於戒律

  出坡、掃地、上山種地,佛在世是不許種地的,因為會傷到眾生。到了我們的國土,不這樣做不行,因為寺廟都在山裡頭,你自己不種,吃的從哪兒來?佛在世時候也要訂了一些規則。凡是所訂的規則,乃至於戒律所束縛的、應該做的事情,這些都做的很好,就「清凈具足」。這個叫「命道沙門」,就是以道活命。

  不許可的是醫卜形相。現是末法了,和尚去當醫生還是很好的、很清高的,在佛戒上可不許,這叫邪命致活,有五種邪命。《占察經》不是邪命嗎?不是,《占察經》只是為你修道,地藏菩薩特別說的。所以當堅凈信菩薩佛說法的時候,問佛說:「末法眾生,懷疑心特重,怎麼來斷眾生的疑?佛請地藏菩薩說,佛自己沒有說。因為佛制過戒,這是不許可的。

  地藏菩薩就善巧方便了,他為了達到「一實境界二種觀道」,使用占察輪的時候,不要懷疑,如果以這個求名利,或者給人家打卦收錢,那就犯戒了,不許可的。占察輪主要的目的為你占察,你自己貪瞋痴斷了好多,現在是不是證得了?我們自己是否已證了五品位,自己還不知道,你要佔察一下。現在我可以不可以二種觀道?因為依《占察經》上說,如果輪相沒有清凈的時候,不許可你修二種觀道,修不成的,修了也容易著魔。占察輪是要你斷魔的,懂得這個涵義就行了。所以這些沙門都是「叩道沙門所攝」,以道活命,故名命道。

  「復有菩薩摩訶薩眾,為欲攝受利益安樂一切有情具足修行六到彼岸,亦名命道。如是勝道、示道、命道三種沙門,名為世間真實福田。所余沙門名為汙道,雖非真實,亦得墮在福田數中。」

  大菩薩利益眾生,使一切眾生有情都能覺悟。那得攝受他們,要給他們好處,他們才相信。布施菩薩也要布施慈悲眾生。要愛語,同事利行,做對他有利的事情他就高興了,就跟你親近了。這樣你才能夠攝受他、度他。再進一步就修習布施持戒忍辱禪定,這個六度萬行,乃至禪定般若,這些也叫命道。大小乘里頭都有命道沙門都有示道沙門這是三乘共的。

  「如是勝道、示道、命道三種沙門,名為世間真實福田」,供養這些命道沙門,示道沙門,勝道沙門福德當然更好更大這都世間真實福田。「所余沙門」,除了這三種之外,就是「汙道沙門」。汙道沙門,就是破戒的比丘戒律不清凈,或者規則不清凈,對三寶有污染,但是不是真實的。

  所以雖然不是真實的,佛說他們也算是福田僧。為什麼呢?在末法時候,勝道沙門、示道沙門、命道沙門沒有了,要在汙道沙門里頭去揀擇,所以你們還是要供養,還是要尊敬他們,這就是答復金剛藏菩薩所問的。

  「若有依止無慚愧僧補特伽羅,於我正法毗奈耶中名為死屍,於清眾海應當擯棄,非法器故。我於彼人不大師,彼人於我亦非弟子有無慚僧,不成法器,稱我為師,於我舍利及我形像,深生敬信。於我法、僧,聖所愛戒,亦深敬信。既不自執諸惡邪見亦不令他執惡邪見,能廣為他說我法,稱揚讚歎,不生毀謗,常發正願;隨所犯罪,數數厭舍,發露懺悔,眾多業障,皆能除滅。當知如是補特伽羅,信敬三寶聖戒力故,勝九十五諸外道眾多百千倍,非速能入般涅槃城,轉輪聖王尚不能及,況余雜類一切有情。以是義故,如來觀察一切有情諸業法受差別相已,作如是說:於我法中,剃除須發被袈裟者,我終不聽剎帝利等毀辱謫罰,若有毀辱謫罰一切出家之人,所獲罪報如前廣說。」

  無慚僧雖然不是法器了,在這裡還要揀擇一下。所以說汙道沙門也要供養,就是這個涵義。無慚無愧的補特伽羅,就是他犯了戒、破了戒,他不懺悔對於乘法,特別是對正法的毗奈耶戒也不修。

  死屍就是人死了屍體還未腐爛,在大眾清凈海里是不能容許的,將他擯出僧團之外。雖然他不法器,但是這裡頭有一些人還是有點好的。對這些人,他們也不是佛的弟子,但是有些無慚愧的僧,他還是稱佛為師的。

  為什麼呢?他於佛舍利及佛的形相還是深生敬信,對於佛的法,「亦深敬信」,他雖然是沒有慚愧、不成法器,但是他還是以佛為師對於佛的舍利形相,還是深生敬信。對於所受的戒,他還懷著「深敬信」,深切的、誠敬的信心

  他說的還是正法,他讓你去除邪倒見,教導你去我執,教導你修空觀,要對一切法不執著他能夠向一切眾生宣說佛的法,還能夠「稱揚讚歎,不生毀謗,常發正願」。發願,那麼「隨所犯罪,數數厭舍」,厭舍就懺,厭舍不再犯了。知道那個事做不得,不做了,還能夠發露懺悔,眾多的業障皆能除滅。雖然是他做了很多的罪,也有很多的業障,就是因為懺悔關係,能夠清凈,又回復清凈了。

  先說無慚愧僧,後面又說在無慚愧僧里應當擯除不成法器的,但是還是有些有悔改表現的,這些出家眾比五十九種外道,比世俗上的要好多了。雖然現在他還不能夠就證入涅槃,還不能成道;但是他功德福德智能是在的。「轉輪聖王尚不能及」,這一類的比丘,就是轉輪聖王的福德智能也沒有這些比丘福德智能大。「況余雜類一切有情」呢?其它的有情更不能比了。

  以這個道理如來知道一切眾生,一切有情的業,他的法,他的差別。不能夠籠統說一切相,籠統都是慚愧僧,都是汙道沙門。但是汙道沙門里頭還有好一點的,哪一類眾生都有上中下。汙道沙門里還有上品的,也有中品、下品的。因為這樣,佛才作如是說。「於我法中剃除須發被袈裟者,我終不聽剎帝利等毀辱謫罰。」就是這樣的意思。

  為什麼佛不聽許剎帝利這些國王世間法律制裁呢?因為他剃除須發,被了袈裟,他所種的福德,那個法幢相還存在著。要是毀辱他,遣責他,一切出家人所獲罪報,如前廣說,在〈無依品〉里頭已經說得很多了。

  「又依我法舍俗出家,剃除須發,被赤袈裟即為一切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慈悲護念。威儀形相。所服袈裟,亦為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世尊慈悲守護。是故輕毀剃除須發被赤袈裟出家人者,即是輕毀一切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世尊。由是因緣,諸有智能,厭怖眾苦,欣求人天涅槃樂者,不應輕毀舍俗出家剃除須發被袈裟者。有無慚僧,毀破禁戒,不成三乘賢聖法器,既自堅執諸惡邪見,亦能令他執惡邪見,謂為真善剎帝利,真善婆羅門,真善宰官,真善居士,真善沙門,真善長者,真善筏舍,真善戍達羅。」

  三世諸佛是守護那個袈裟的,那個袈裟就是一切諸佛的法幢相。因為這個緣故對於剃除須發被赤袈裟出家人,不聽許在家人國王大臣乃至婆羅門等,對他們逼害,對他侮辱,反而應當供養他。由於這個因緣,佛才這樣說的,也就是給金剛藏菩薩作答復的。

  因此,一切要想求福業的人就不應該輕視這些出家人。管他破戒也好,還是要尊敬他,供養他,你就能得到福德

  「有無慚僧、毀破禁戒、不成三乘賢聖法器,既自堅執諸惡邪見,亦能令他執惡邪見。」這就是惡知識了,前面的汙道沙門兩種,前面那種是好的,還可以親近,還可以供養。這個就是壞的,如果有好國王有真善國王,真善婆羅門、真善宰官、真善居士,真善說就是求解脫的,乃至真善長者、真善筏舍、真善戍達羅,就是四種種姓

  「若男若女說諸世間無父無母,乃至無有善業惡業所得果報,無有能得聖道果者,一切諸法,不從因生,或有執言,色界是常,非變壞法。或有執言,無色界常,非變壞法。或有執言,外道所計諸苦行法得究竟凈。或有執言,唯聲聞乘得究竟凈,非獨覺乘,亦非大乘,於聲聞乘,信敬稱贊,宣說開示,於獨覺乘及於大乘,誹謗輕毀,障蔽隱沒,不令流布。或有執言,唯獨覺乘得究竟凈,非聲聞乘,亦非大乘,於獨覺乘信敬稱贊宣說開示,於聲聞乘及於大乘,誹謗輕毀障蔽隱沒不令流布。或有執言,唯有大乘得究竟凈,非聲聞乘,非獨覺乘,於大乘法,既自生信,教他生信,既自恭敬教他恭敬,既自稱贊,教他稱贊,既自書寫,教他書寫,既自讀誦,教他讀誦,既自聽受,教他聽受,既自思惟教他思惟,於他有情,若是法器,若非法器,皆為廣說開示解釋微細甚深大乘法義。於聲聞乘,及獨覺乘,誹謗輕毀障蔽隱沒不令流布,自不生信,障他生信,自不恭敬,障他恭敬,自不稱贊,障他稱贊,自不書寫,障他書寫,自不讀誦聽受思惟,障他讀誦聽受思惟,不樂廣說開示解釋二乘法義。」

  這段經文是說惡性很深,邪見很深的惡知識。這位求解脫國王或者是四類種姓的,不論是男是女,不應當跟著這些人學,不應親近這些惡知識。這些壞人,不論是男眾女眾,怎麼辨別他的惡邪見呢?他說世間無父無母,就是現在好多人,忤逆的。這是不信父母、傷害父母、殺害父母的。這個言說,恐怕大家都聽過,我們不需要詳細解釋。現在經常看到殺父殺母的事情,過去很少,現在業愈來愈重。

  撥無因果,做善得善報,做惡得惡報他不信。認為人死了就了,他就盡量的造惡,放縱五欲。根本就沒有能得到成聖,證道果的,他認為這是騙人的、不真實的,他認為一切諸法都不從因生的,沒有因果。還說色界是常的,永遠不變化的。乃至於說無色界是常的,也永遠不變化的。或者執言外道的那些苦行就像食火婆羅門苦行,乃至於飢餓的婆羅門,乃至拜牛拜狗,這都外道他說這些法能夠得到究竟凈。

  或有執言,也就是執著說,唯有聲聞乘才能得到究竟凈,獨覺乘、大乘都不能得,這是執著聲聞乘而毀謗獨覺乘毀謗大乘。或者於獨覺乘,他有信心,於是他又毀謗聲聞乘,對三乘法,他並不是平等的。他信執一而非其二,他信聲聞法,就毀謗因緣法,毀謗六度法。那個因緣法、六度法就漸漸隱沒了

  或者反過來說,他執著獨覺乘,對聲聞乘、對大乘也毀謗。或者他執著大乘,對聲聞、獨覺乘也毀謗,不許別人學,乃至於使它隱沒,不令它流布。

  在三乘法中互相的執著,互相的毀謗,他信哪個就說哪個好,讓別人信這個,讓弟子們都不要信其它的。他信的就恭敬他不信的就毀謗。自己如是教,教他也如是。他自己稱贊聲聞乘好,他就讚歎聲聞法,《阿含經》、〈俱舍論〉好。六度萬行跟十二因緣不好他自己是說,也教別人如是。他自己如是書寫,也教別人書寫。

  有些學大乘法的,就學《法華經》說,二乘人是焦芽敗種。那是佛在呵責他們,因為他們不發菩提心,你要執著這個,也是錯誤的。三乘法都好,佛所說的一切法義,佛所教導的都是對機說的。

  對機說的,三乘法平等,不能信這個,就謗毀那個,如果是這樣,就是毀滅佛法。乃至說只有修布施才能得到究竟凈,持戒忍辱、學智,都沒有用,修禪定都沒有用。或者他又執著禪定有用,乃至於你持戒布施忍辱、學般若都沒有用,就是執一而非其它。在六度萬行里也是這樣子他在六度萬行執一度,而非其它的五度。

  「或有執言,唯修布施得究竟凈,非戒非忍,乃至非慧。或有執言,唯修禁戒得究竟凈,非施非忍,乃至非慧。或有執言,唯修安忍得究竟凈,非施非戒,乃至非慧。或有執言,唯修精進得究竟凈,非施非戒,乃至非慧。或有執言,唯修靜慮得究竟凈,非施非戒,乃至非慧。或有執言,唯修般若得究竟凈,非施非戒,乃至非定。或有執言,唯修種種世間所習諸伎藝智得究竟凈。或有執言,唯修種種投岩赴火自餓等行得究竟凈。」

  「或有執言,唯修布施得究竟凈,非戒非忍」,也不是戒,也不是屍羅波羅蜜,也不忍辱波羅蜜,乃至於也非般若波羅蜜。或有執言,唯修禁戒得究竟凈,修屍羅波羅蜜才能得到究竟清凈,其它的波羅蜜都不好這是佛所呵責的。這就是惡性的執著惡見,這叫執著邪見外道更不用說了,或者修種種的投岩、赴火、自餓,以為修這些行門才究竟,這是顛倒說。這裡是舉例,投岩,到了山頂,跳到山崖,以為跳了就成道了。

  在峨眉山有個捨身崖,《法華經》上妙喜菩薩燃身自焚,這不是常法,不能取以為例的。大乘經典有如是說,那是個別的因緣外道所說的投岩赴火自餓,認為能得到究竟的清凈這是錯誤的。

  「善男子!如是破戒惡行苾芻非法器者,種種誑惑真善法器有情等令執惡見,彼由顛倒諸惡見故,破壞真善剎帝利王,乃至真善戍達羅等。若男若女,所有凈信戒聞舍慧,轉剎帝利成旃荼羅。乃至筏舍戍達羅等成旃荼羅,此非法器破戒苾芻,並剎帝利旃荼羅等,師及弟子俱斷善根,乃至當墮無間地獄。善男子!如人死屍,膖脹爛臭,諸來見者,皆為臭熏,隨所觸近爛臭死屍,或與交玩,隨被臭穢之所熏染。如是真善剎帝利王,乃至真善戍達羅等若男若女,隨所親近破戒惡行法器僧,或與交遊,或共住止,或同事業,隨被惡見臭穢熏染。如是如是,令彼真善剎帝利王,乃至真善戍達羅等若男若女,退失凈信戒聞舍慧,成旃荼羅,師及弟子俱斷善根,乃至當墮無間地獄。」

  這是總結。這些破戒的惡行比丘他不法器,不是盛法的器皿他是邪知邪見妄言誑惑。真善的法器,對真正的修行人、真正的正知正見人,勸他起惡見,勸他放棄正見。他自身有顛倒惡見,破壞好的國王、好的商人,乃至於好的下賤種族。戍達羅是下賤種族,就是四姓當中最低下的種族,都使他們起惡見。

  在印度,種族階級的成份非常的嚴重。離婆多尊者,是持戒第一的,他在這宮廷里頭本來是給皇帝剃髮的,阿難出家的時候,佛就讓他禮離婆多尊者的足,阿難不禮。他說:「這是我的剃髮下人,我怎麼來禮他呢?」佛說:「入了佛法平等平等他是上座,他出家比你早,他已證得羅漢果了,你應當禮。」在佛,法是平等的。佛度眾生不分階級,平等度。所以佛是因機說一切法。

  三乘法小乘的是四諦法,緣覺乘的是十二因緣法,菩薩的是六度萬行,這都是舉其大意而說的。律藏的藏經,里頭也含著大乘義理。像念阿彌陀佛那就大乘的意思,這是在戒經里頭說的。有些法叫我們善於學,但是這是說惡性比丘、破戒比丘他就引導這些人,讓他們或者信戒,把慧舍掉,把布施捨掉,把真善的剎帝利王,轉成到旃荼羅剎帝利王。或者真善的筏舍、戍達羅都轉成旃荼羅,都轉成惡性的,跟著他走。非法器的破戒比丘,把這些人都引導成了惡性的。

  提婆達多教阿闍世王殺他父親讓他去纂奪皇位,那就是五逆罪。他要當佛,就搬石頭擲佛,想把佛擲死,擲到佛的腳上,出佛身血,當時下地獄這就是惡性代表

  這是法器破戒比丘,乃至於跟他走的,信他的,生了惡見的。這些剎帝利旃荼羅王,乃至於戍達羅的旃荼羅都成惡性的。「師及弟子俱斷善根」,不論教者,乃至是他弟子善根斷了,「當墮無間地獄」。大家都下無間地獄

  「令彼真善剎帝利王,乃至真善戍達羅等,若男若女退失凈信戒聞舍慧」,舍就是布施,慧就是智能,聞就是聞法。把凈戒聞法智能全都舍掉了成了惡性旃荼羅,善根俱斷了,當墮無間地獄

  所以佛跟金剛藏菩薩說,我所說的應當供養是有揀擇的,不是無揀擇的。惡的善的兩個略分別一下,都是汙道沙門,但是汙道沙門里頭,還有一部份是好的。

  這個意思是說依著三寶,依著善修行就能成道;如果是退到無依,你所修行的沒有功德,退到〈無依行品〉。〈無依行品〉跟〈有依行品〉兩個要合起來講的。為什麼要無依而不三寶,沒有正知正見那就墮無間地獄。依著三寶,有正知正見那就是示道沙門、命道沙門、勝道沙門,就含著這個意思。惡的講完了,佛又講善的。

  「善男子!汝觀如是剎帝利等無量有情親近如是破戒惡行法器僧,退失一切所有善法,乃至當墮無間地獄。是故欲得上妙生天涅槃樂者,皆應親近承事供養勝道沙門,諮稟聽聞三乘要法,或求示道命道沙門。若無如是三道沙門,當於汙道沙門中求,雖復戒壞,而有正見具足意樂及加行者,應往親近承事供養,諮稟聽聞三乘要法,不應親近承事供養加行意樂及見壞者。彼雖戒壞,而無邪見,意樂加行見具足故,應詣其所,諮稟聽聞聲聞乘法、獨覺乘法大乘法,不應輕毀。於三乘中隨意所樂,發願精進,隨學一乘,於所余乘不應輕毀。若於三乘隨輕毀一下至一頌,不應親近或與交遊,或共住止,或同事業若有親近,或與交遊,或共住止,或同事業。俱定當墮無間地獄。」

  前面講十惡輪,隨有一惡輪,不但退失今生的善法,你多劫所修行善法都退失了。「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不但退失,你往前儘是障礙。起一念瞋心、起貪心,本身就是愚痴,就含著無明了。如果沒有無明惑,就是智能光明照了他不會起貪,也不會起瞋,那是善惡兩塗。

  我們多生累劫以來,為什麼不能成道,就是進進退退。今生遇見善知識,向前就進了好大一段,之後又遇見惡知識,又退回來了。這樣進進退退,進進退退,時間就長了。

  拜懺修行念佛號、聖號,或者念觀世音菩薩,或者念地藏菩薩隨便你作什麼,都是向前進的。要是能夠在臨命終時堅持,如果能有宿命智,在來生你就知道我前生做什麼,你就不會再做惡了。你今生最少必須修到的是宿命智。

  你想得到上妙生天涅槃快樂,應該怎麼樣呢?應該「親近承事供養勝道沙門」。現在是末法,那兒去找證得羅漢果果位?還能見著佛?不可能。你怎麼辦?你在汙道沙門找一個也好,可別找破戒惡行,邪知邪見的,那會把你引到地獄

  勝道沙門沒有了,那麼就找示道沙門,這個也不容易。現在我們也不認識也沒有得到這個慧。命道沙門也好,「若無如是三道沙門」,勝道沙門也沒有了,示道沙門你也遇不到,命道沙門你也遇不到,怎麼辦呢?「當於汙道沙門中求」吧!

  現在連汙道沙門都難得遇到,這汙道沙門雖然是戒壞了,但是有正見,他見不壞。破戒的,佛還能夠救,破見的佛沒法救。他不信,你怎麼說,他都不信

  顛倒見雖然生起了,他對佛法是有意樂的心,還有求的心。加行就是善巧方便,他要修。這加行就是方便道,我們現在讀誦經,禮拜懺悔,乃至稱聖號都算是加行道

  那你就應該「親近承事供養,諮稟聽聞三乘要法」,勝道沙門你遇不到了,命道沙門你也遇不到了,乃至示道沙門都遇不到了。怎麼辦呢?到了最後連汙道沙門也見不到了,披袈裟的都沒有了,法就滅了。真正法滅了,想請一部經,也見不到了。你別看現在法寶很多,到了滅的時候,一下就沒有了。我們不知道那是什麼力量它就是沒有了。

  大陸上就是這樣。好多的寺廟里,藏經樓都封起來,經是在那兒,你不敢看,你也不出來,看了就犯法,犯罪。這就是我們前面所講的。那個旃荼羅王,就是旃荼羅的法,惡法,你沒有辦法。他雖然是破了戒,但是見還很好,沒有邪見。那麼,他有意樂,意樂就希望,他歡喜心,他對佛教歡喜心,他還去做加行。「應詣其所,諮稟聽聞聲聞乘法、獨覺乘法大乘法,不應輕毀」,對他要生恭敬

  「於三乘中隨意所樂,發願精進」,三乘的法,隨便喜歡那個法,你修那法就好了。「隨學一乘」,不定,你哪個因緣種得深厚,你就學那個,這個要隨緣我想聲聞乘法,你遇不著《阿含經》,遇不著〈俱舍論〉,又怎麼學呢?同時你遇到這個老師,他沒有學過〈俱舍論〉,也沒有學過《阿含經》,他又跟你什麼呢?他學什麼,你就學什麼。

  我在廈門南普陀寺恢復閩南學院的時候,那時我是教務長,你到哪裡請老師?中斷了。學生二十來歲,我們那時候七十多歲,你要想找個四五十歲老師,沒有了。

  以前的閩南佛學院是修唯識宗的,可是現在想請老師講講〈八識規矩頌〉沒人可以講,都沒學過;有學四教的,有學五教的,有學凈土的,他就會講《阿彌陀經》。怎麼辦?你會什麼,就教什麼,所以教的很復雜。課程不夠,我請幾個廈門大學老師,老教授來,文學也要學,我們也有英語、日語,那就教的很復雜。為什麼呢?隨緣。你要想決定學什麼,沒有了,怎麼辦?還有教的課程學生得有書本,沒有書本怎麼學?用油印,在圖書館里頭請幾本,找別人翻印,就教去了

  三乘經典隨便要學哪一部,就可以共同去學,但是不應當輕毀。可是那個惡行的,你不跟他親近,不能跟他交遊,你要是一親近跟他交遊,那你可就倒霉了。

  所以學三乘法的時候,或者學顯教的時候,我們為了種福,不要謗毀其它的乘。不論哪一個法師講經,你都讚歎隨喜,莫要生謗毀。你不必評論他講的好、講的壞,你要是跟他有緣,高興聽你就聽,不高興聽你可以不聽,那沒有什麼錯。你要是謗毀,無緣無故給自己找些煩惱,找些罪受。沒罪,你要找些罪受,又何必呢?不論對人,對法,你心裡總有一佛法三寶。我們講《占察善惡業報經》,念佛、念法、念僧的功德得很,你念法的時候,三藏十二部一切經,十方諸佛所說的法都在里頭,沒有揀擇的。

  一切勝僧,可以引起你的好樂。因為有凡僧,你就可以想到聖僧;因為有聖僧你可以想到佛,你的功德就種下去了

  「善男子!是故若欲於三乘中,隨依一乘,求出生死,欣樂安樂,厭危苦者,應於如來所說正法,或依聲聞所說正法,或依獨覺乘所說正法,或依大乘所說正法,普深信敬,勿生謗毀,障蔽隱沒下至一頌,常應恭敬讀誦聽聞,應發堅牢正願求證。謗毀三乘隨一法者,不應共住,下至一宿,不應親近諮稟聽法。若諸有情,隨於三乘毀謗一乘,或復親近謗三乘人諮稟聽受,由此因緣,皆定當墮無間地獄,受大苦惱,難有出期。」

  所以「善男子!欲於三乘中,隨依一乘,求出生死欣樂安樂」,你厭離這些危難,厭離這個社會。要出生死,應於如來所說正法,或依聲聞所說正法,或依獨覺乘所說正法,或依大乘所說正法,普深信敬。普是普遍的深,不是淺見,而是深深的信仰你要是證到四阿羅漢果位,神通也無礙了,能知道八萬大劫的事,不錯了。但是你不住於這個定中,這就菩薩

  但是請「勿生謗毀,障蔽隱沒」,若是謗毀障蔽隱沒,這屬於嫉妒心理。他信這個法,就只想弘揚這個法,他怕別人也弘揚。看人家廟上的弟子很多,他產生障礙就會破壞造謠,這是末法的特點,也就是現在的特點。

  不只出家人,我們在家居士也是這樣。這我們不舉例了,大家都可以明白,一天當中都可以碰得到的,但我們不要做。三乘所說的法都好,如果你的願力不堅定,見不正,願就不正。你沒有正願,沒有正見,你就不會產生正願了。歪門邪道的,你想證得出離苦海,不可能。

  如果「謗毀三乘法隨一法者,不應共住」,現在這個住的權利,大眾也沒有了。像南普陀寺,那兒住五百多個人,現在要是看那個不好把他擯出去,他可以到宗教局告你。我說:「他破戒了!」他說:「沒看他犯什麼錯誤,一個和尚怎麼能跟女人幹什麼?這不犯法!」你怎麼辦?哈!你還請他住吧!

  到了這個時代,應當知時,知道這是什麼時候;應當知界,知道你在哪一個國界里頭。還得知因、知緣、知法、知業,有智能的,你應當隨緣這叫隨緣。但你自己可別變,若他喝酒,我也喝,他找女人我也找。或者女的,她找男人我也找。女眾佛學院還俗的也很多,在這社會末法的時代,就是這樣。如果這樣,你要墮無間地獄的,哪有出期。

  「何以故?善男子!我於過去修菩薩行,精勤求證無上智時,或為求請依聲聞所說正法下至一頌,乃至棄舍自身手足血肉皮骨頭目髓腦,或為求請依獨覺乘所說正法下至一頌,乃至棄舍自身手足血肉皮骨頭目髓腦,或為求請依於大乘所說正法下至一頌,乃至棄舍自身手足血肉皮骨頭目髓腦。如是勤苦,於三乘中,下至求得一頌法已,深生歡喜恭敬受持,如說修行,時無暫廢,經無量劫修行一切難行苦行,乃證究竟無上智果。復為利益安樂有情,宣說開示三乘正法,以是義故,不應謗毀障蔽隱沒下至一頌,常應恭敬讀誦聽聞,應發堅牢正願求證。」

  什麼緣故呢?「善男子」,「我於過去修菩薩行,精勤求證無上智時」,佛自己引證自己說,在過去行菩薩道的時候,想證得佛的智能,那個時候,請佛說一句偈子,就要捨身命供養佛。大家看釋迦牟尼佛的傳,那一類的故事太多為求一偈,為求半偈,要捨身命的,棄舍自身的手足血肉皮骨頭目髓腦。只要求到法,心生歡喜恭敬受持。如果拿身命舍手足那樣來換,你那恭敬心、信樂心、求證心,勇猛得很

  現在要我在這兒聽經,我不說舍手足,只要舍上二天,舍上三天,好好閉閉關修行修行,想想那句話都捨不得,沒有那個時間,還舍手足?還舍頭目?我們沒有這個力量。為什麼呢?必須得信心堅定。要堅定清凈信心,你才做得到。我們天天說要六時修行,經本上是這麼說,自己實在做不了,應該生慚愧心。

  拜懺的時候,不知我們道友有沒有想過?應當對你現在的肉體生起慚愧心。大家對「我」是很愛護的,盡在「我」身上主意,吃什麼身體好一點,氣力加一點,有什麼毛病檢查一下子。其實應當另外打個主意,怎麼讓我成就,讓大家互相成就成就了,將來我們在一塊才能脫離苦海。你別在身體上盡打些主意,沒有不死的,誰的身體都保存不住的。你想保持永遠那樣,不可能。不死?要是這個世界不死,這個人口早擱不下了。

  離開這個苦,要行苦行。難行的能去做,我們應當怎麼辦呢?能夠做得到的,拜拜佛念念經可以嗎?你說這個也不可以,我是在上班,念念佛可以!不出聲念可以!心裡想也可以!你就照顧好自己的念頭

  就像《占察善惡業報經》下卷經文,他要你一天二六時中照顧你的念頭,一起念就注意一下,為什麼生起這個念? 這就叫修行

  所以三乘正法不應該毀謗隱蔽,乃至一句就可以開悟。又應當恭敬,讀誦聽聞。不過有時候,佛又呵責讀誦、呵責聽聞。所以佛對阿難呵責:「阿難縱強記,不免落邪思。」他一天聽法聞法,遇到摩登伽女,他就沒有辦法了,容易產生邪見

  但是,我們恭敬聽聞讀誦,當下就有六方佛護念你,東西南北上下六方佛,不是一方,前面舉了幾個代表,後面就是恆河沙數,六方的恆河沙諸佛護念你。

  還有大家讀《彌陀經》有沒有注意到,我今生生不了,那沒有關係;今生生不了,來生一定生;來生生不了,再來還能生。有三句,「若已生」,已經生極樂世界去了。「若當生」,我今生念的,我就能生到極樂世界。若已生若今生今生一定能生到,生不到也沒關係,六方佛護念我。「若當生」,當來一定能生,你要阿彌陀佛,念《彌陀經》,你就發這個願,我已經到了極樂世界,現在沒去沒關係,晚一點兒去都沒有關係你這個機票沒有買到,隔幾天再買,總是有飛機就行了。飛機要是不起航,你沒有辦法,我們那個極樂世界永遠都起航的,因為是你自己心裡生起的。

  所以有些人說:「師父我生不到,怎麼辦?」我說:「怕啥!生不到,來生再生。來生還生不到,再來生,六方佛護念你一定能生。要是不能生的話,釋迦牟尼佛就打妄語。」 《阿彌陀經》說得很清楚,「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先走是給你做證明。今生很多人去,我現在沒有去,沒去就再等下班飛機都是一樣。所以應當有這麼一個信念,有這麼一個勇猛精進的正願,有個求證的心,這是主要的。

  「善男子!如是三乘出要正法,一切過去未來現在過殑伽沙諸佛同說,大威神力共所護持,為欲拔濟一切有情生死大苦,為欲紹隆三寶種性令不斷絕,是故於此三乘正法,應普信敬,勿生謗毀,障蔽隱沒,若有謗毀障蔽隱沒三乘正法下至一頌,決定當墮無間地獄。」

  「善男子!如是三乘出要正法,一切過去未來現在過殑伽沙諸佛同說」,這句話不只釋迦牟尼佛這樣說,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像恆河沙那麼多佛,他們也是這樣說,是「大威神力共所護持」。過去現在未來諸佛護持什麼呢?護持三乘出要正法的信者,使一切有情能夠脫離生死大苦,也能「紹隆三寶種性,令不斷絕」。「三寶種性不斷」,一切眾生都能離苦。「是故於三乘正法應普信敬」。

  到最後,要你信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你不要生毀謗,不生障蔽隱沒,不要以自己所信仰的就為是,其它的就為非。我們這個毛病很大、很重,這叫業障業障是什麼樣子?就是這樣。要是隱蔽了三乘正法,決定墮無間地獄

  「復次善男子!於未來世此佛土中,有剎帝利旃荼羅,婆羅門旃荼羅,宰官旃荼羅,居士旃荼羅,沙門旃荼羅,長者旃荼羅,筏舍旃荼羅,戍達羅旃荼羅,若男若女,諂曲愚痴,懷聰明慢,其性凶悖,懆厲粗獷,不見不畏後世苦果,好行殺生,乃至邪見,嫉妒慳貪,憎背善友,親近惡友,非是三乘賢聖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