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崇·賢宗法師:容世間之事 化寰宇之大

世間之事 化寰宇之大

——容大公司幸福人生分享課程

   楊柳整理

  尊敬的韓董,容大的各位家人

  大家上午好!在開始今天的講演之前,我們先來看一段短片,一同來了解香海禪寺的前世今生,之後我們再來分享今天的主題,好嗎?

  一、 悠悠三生緣 款款香海情

   佛教發源於古印度,於漢明帝永平十年傳入中國,至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歷史。佛教精深博大,善取所長,相互融合,逐漸發展成為中國的民族宗教之一。佛教聖地莊嚴凈土,人們懷著敬意前往,以佛為心中寄託,傳達世間願望

   香海禪寺是一座千年名剎。它不是企業,卻寄託著企業對於創業、生活夢想;它不是敬老院,卻寄託著老年人對佛家禪道的膜拜與銘記。它歷史悠遠,古韻深長,它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展現給世人的是無限的絢爛與輝煌。

   香海禪寺坐落於美麗的杭嘉湖平原,地處浙江省桐鄉市濮院鎮。桐鄉本是鳳凰家 ,據清光緒《桐鄉縣志》記載:「縣市在梧桐鄉,古稱鳳鳴市,昔所梧桐,相傳五代時,曾有鳳凰來集。」 濮院始祖濮鳳,字雲翔,人稱鳳公,任南宋著作郎。鳳公得知南方有鳳凰棲居之所,曰桐鄉。他愛慕其地,便舉家從山東曲阜南遷濮院定居。世澤綿延,生聚繁育。濮氏第六代孫斗公南援護理宗有功,賜其宅第為「濮院」。其後裔濮鏗舍宅為寺,初名福善寺。清康熙年間,清世祖賜額香海寺,遂改其名

  香海寺初建之時,正殿左右二梁均有元代書法家趙孟頫親筆題款。明清以降,殿宇屢毀屢修。清康乾年間,成為浙江名剎。有鍾鼓二樓置於前,殿宇七幢奠於後,僧寮簇擁於兩側,寺宇周遭碧水環繞,花木撫疏,蔚然可觀。寺中巨鍾重1300餘斤,叩之,聲聞可達十里之遙。清咸豐以後,寺院屢遭兵燹,日漸圯殆,殿宇改作它用,面目全非。

   新世紀之初,黨和政府大力提倡和諧社會的建設,對於佛教文化非常重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全面落實。

  聖緣具足,古剎重輝。菩提之樹,枯而復榮。2001年,開塔迎接眾男僧,恢復宗教活動。2003年,政府又劃地百畝,開發擴建。如今寺廟格局已大致落成。

  高42米,廣延4700平方米的萬佛殿,採用傳統佛教造像藝術與現代高科技光學應用相融合的手法為主要風格,輔以精確施工,凸顯《華嚴經》中所描述的諸佛光明華藏世界莊嚴景象。

  大殿佛像以毗盧遮那佛居中,東西南北四方佛環坐於蓮花座上。諸多小佛排列成半圓形的巨大佛屏,法相莊嚴大殿上空錯落有致地懸浮著朵朵祥雲,雲間雕鏤著無數尊小佛,使觀者如臨華嚴境界大殿的立柱表面亦為眾多小佛像所環繞,呈螺旋上升式排布。觀者仰視之,彷彿被引身至祥雲漂浮的佛海中,進入忘我世界

  大殿的後面,是以萬手觀音為中心的華藏世界——觀世音海。其構思之絕妙,製作之精巧,氣勢之恢宏,令人嘆為觀止。

  香海禪寺以「以人為本,服務社會,正知正覺,共證菩提」作為建寺宗旨,以「建精舍,創特色,樹典型」作為建寺綱領,使新建的香海禪寺成為集人文、歷史、宗教藝術、園林、綠化融合一體之特色景觀。

  為便於前來接受培訓的信徒居士商人有一個靜心修行的居所,寺院還專門建造了四星級標準居士樓。其建築富有民族色彩和寺廟特色,與環繞其間的竹子和綠樹交相呼應,顯得格外的寧靜祥和。客房內安靜整潔、裝飾古樸,散發出一縷縷淡雅的寺廟特有的恬香氣息。

  大雄寶殿的左側,是正在建設中五層高的帶有電梯居士樓。而在其右側,則是僧寮房。可以想見,這兩座樓房建成之後,寺院會有另一番喜人的景象。

  寺院還創建了董事會,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並確立了十個項目,統籌兩事。(註:所謂「兩事」,一指籌措資金事宜。二指監理工程進度事宜。)香海禪寺根據佛祖關於「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及「報眾生恩」和「報父母恩」的教導,建立生命紀念塔,接納有緣者的靈骨。造塔供養,其義有三:一表人勝;二為起信;三為報恩。生命紀念塔貫徹「一切眾生且可成佛」的理念,並將設日常法事,其規制一如早晚課誦。

  寺廟文化代表了一個寺院的軟實力,也顯示出它的深邃與博大。為此,香海禪寺創立了香海文摘刊物,深化禪修造詣,並創建了香海佛學網站,傳遞禪學信息

  禪寺設立了捨得書院,收藏眾多佛學典籍,並接受各方有識之士的贈書,使得該書院方寸之間,盡顯禪之意境,為前來交流學習的居士信徒創造了平和內心、掃塵出世的自在空間。

  香海禪寺自恢復宗教活動以來,進行了弘法立身的各種活動。2007年,寺院舉辦了以「啟迪智慧自在人生」為主題的盛會,並舉行了禪商論壇,請高僧前來做《心靈圓滿佛學經商之道》的講座。2008年5月25日,香海禪寺又一次舉辦了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是一年一度的中國企業家頂級經濟峰會,已有八年歷史,享有「中國的達沃斯經濟高峰會」之美譽,這個論壇是中國民營企業家聚集交流的舞台。

  寺院僧人商人看似完全不同的兩類人,而其實佛商淵源有自。早在佛陀時代佛陀傳教過程中,在各地組織了許多僧團,得到一些國王大臣富商的支持,創建了許多精舍寺院,以此擴大了佛教力量和影響。佛陀傳教所走的道路,基本上是商道。著名的絲綢之路,不僅是商業之路,更是文化傳播之路,也是佛教弘揚之路

  企業家論壇的開展,拉進了佛商兩家的關係,使之更為密切,也為香海禪寺開展商學院的構想提供了原始靈感與思路。

  《禮記·學記》雲:「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有感於文化復甦時代尤其是正業行商之需要,擬建香海商學院。佔地總面積六十四畝,院區中部是具有現代建築氣息、氣勢恢宏的主體建築,也是商學院最為核心的部分。其功能充分體現了香海禪寺以人為本、服務社會宗旨

  該建築的一層為圖書館和健身房,以高標准建設的商學院圖書館藏書豐富,達五萬餘冊,書籍類型以佛學著作為主,還包括文學、歷史、哲學宗教藝術中國傳統文化書籍及當代社會行業所需的圖書精粹。健身房配置了一流的健身器材,空間寬敞、明亮、舒適,為來此學習的學員創造了良好的健身環境。該建築的二層擁有每室能容納300人的大教室三個,寬敞舒適的室內環境與幽靜清新的窗外景色令學習者流連忘返。該建築的三層為能容納千人的中央大禮堂。如此規模的大禮堂實為組織開展各類文化交流活動的理想場所。為了創造學習與生活的良好氛圍,商學院還在主體建築的西面籌建25米乘50米的標准游泳池與估計可容納600人就餐的餐廳。

  在東北面為三棟各五層的客房,可同時容納600人,客房按四星級標准進行裝修,配套齊全,精緻高雅,為前來學習交流的學員提供舒適的起居環境。西北面為專家別墅兩棟,別墅的環境優雅而寧靜。古色古香的樓亭設計在樹蔭掩映之間,令居者彷彿與世相隔。東南面是按專業標准建造的網球場,是來此培訓的學員休閑活動的好去處

  學院擬從人本教育入手,對商業人才及其接班人進行培訓,學科則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藉助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佛教文化,來啟迪與分享人們內心本有的智慧美好,使佛教圓融通達之理貫徹到企業經營理念當中。希望企業家在領受禪悟所帶來的智慧時能夠在放下與堅持之間體會商道佛心,用禪學智慧勘破迷悟、苦樂的根源,培養積極的心態,使企業家走出困境,獲得生命的大自在

  香海禪寺將打造的企業家商學院以及老年人的彌陀村視為寺院一大創新亮點。香海同修互助會、佛學輔導班、大眾關房的開設也將為信佛、緣佛的人帶去精神心靈的雙重洗禮。

  悠悠香海心,款款人間情。重建香海禪寺整體工程計約十五年,分三期完成。本著「十方來,十方去,共成十方事;萬人施,萬人用,同結萬方緣」的美好寄願,我們相信香海禪寺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紀錄片《香海禪寺的前世今生

  二、開心門之鎖 展自在微笑

  剛才妙菩提說,她是一個「容大人」;其實,我也是一個「容大人」。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我們的某種理念、頻道在某一程度上是一致的,所以你們也可以說,我是一個「香海人」。我們都不約而同地信仰著,必須將愛傳遞給更多的人讓他都得幸福快樂

  韓總將這個公司命名為「容大」。什麼是「容」呢?你們每到一座寺院,一進山門,首先見到的就是一尊彌勒佛,他身邊對聯什麼呢?「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 笑口常開笑可笑之人」,歸納成兩個字,就是「笑」和「容」。只有具有開闊、寬容之胸襟的人才能夠自己的心底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微笑。當我們不再局限於身邊是非時,身心才是舒暢的。當你把心打開了,就會有包容的心境心生包容,則身體康健;身體安然則能笑若蓮花這就是「笑」與「容」之間的關係

  中國人最喜歡在牌匾上寫的四個字無過於「正大光明」。我們往往追求大的境界,殊不知沒有闊達心境的人,是沒有辦法成其大的。所以我常說:「有大願力者必有大福報。」

  佛教中有四大菩薩象徵願、行、智、悲四種理想的人格。其中象徵著願力的就是地藏菩薩地藏菩薩曾經發出「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宏願。被貶到地獄中的都是些什麼人呢?那都是無惡不作的人,是燒殺擄掠的人。連這樣的人地藏菩薩都要度化他,想讓他也能成為圓滿無瑕的人這是多麼艱難、多麼慈悲的大願啊!正是因為這樣,地藏菩薩才受到了中國各家各戶的供奉。如果我們能夠把這樣的精神貫徹到企業文化當中去,這個企業一定會興旺發達,你的客戶一定會源源不斷。

  有一次我和韓總聊天時打趣說:「你們容大的品牌叫做金納斯。我們的觀音菩薩被稱為『東方維納斯』,聽上去還挺有淵源。」為什麼觀音菩薩被稱為「東方維納斯」呢?因為她在西方人眼中象徵著東方女性圓滿境界。不管是哪個寺里觀音菩薩都非常漂亮,這種漂亮讓我們不敢褻瀆,使我內心中升起一種崇敬的情愫,使我們願意屈膝而跪。這種漂亮並不是來源於表象,而是來自於一種難以言說的攝受力。如果尋根問底,這種力又是來自於哪裡呢?

  我們知道,觀音菩薩有一部經叫做《普門品》,經中說道,應以何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我們仔細揣摩一下這句話:如果要度化的人是農夫她就現身化作農夫;如果是個讀書人,她也會化作讀書人樣子來度化他。也就是說,他度化別人的方式是按照被度化的對象能夠得度的條件而進行變化的。你們在跟客戶對接的過程中,是不是也應該這樣呢?別人跟你說,我的企業遇到什麼問題,你是不是會說我以前也有過這樣的問題,然後再告訴他用怎樣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的呢?其實溝通的藝術就是那麼簡單,為什麼我們還會常常找不到對接的點呢?為什麼會感到自己和別人生活兩個世界中呢?為什麼不能試著了解別人的思想觀念呢?因為很多人習慣了自行其道,各掃門前雪的思維和行為模式。心理學家研究說,在普通人的日常對話中,有70%左右的內容是在自說自話,對方的內容你根本都不會去顧及的,那就不很好地處理問題了。

  昨天,我聽了稻盛和夫講課的視頻,他說到婚姻時這樣形容:「婚姻,是毫無理由地接受。」是不是這樣的呢?無論你的另一半做出什麼過分事情,你都要接受。這是什麼?這就是無條件的愛,完全放棄自我觀點和執見的愛。因為愛在開始的第一刻就充滿了盲目性和不可知性,如果能夠把這樣的包容綿延下去,婚姻才能夠得到幸福。但凡我們有所要求,我們的婚姻就不理想

  西方就曾經有人說過:「愛情就是深深的理解和無盡的包容。」對於喜歡探求愛的本質的人而言,無條件地付出就是其本質。當你愛情婚姻出現問題的時候,你就把這句話設定在自己的手機屏幕就行了。天天看著它,你家庭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一個人為什麼會不幸福?就是因為我們的觀點和對方的觀點不一致,所以兩者才會矛盾重重。如果你本身的觀點是包容,是忍讓,即便對方有再多的觀點兩個人也吵不起來。

  我有一次在某地遇到一位婦聯主席。她外表看起來好像很陽光,很積極,但實際上八年以來天天失眠,都是藉助安眠葯在維持睡眠。仔細看,她的臉都是青黑的。我就和她分享了一則關於「空船理論」的寓言故事。從前,有一年輕農夫,性子暴躁。一天,他劃著小船,去鄰村運送貨物。那天烈日當頭、酷暑難熬,農夫汗流浹背,苦不堪言。他心急火燎地劃著小船,希望趕緊完成任務,以便能在日落之前回家。突然,農夫發現,對面駛來另外一隻小船,溯流而下,向著自己快速駛來。眼看兩只船就要撞上了,但對方絲毫沒有避讓的意思,徑直撞了上來。農夫大發雷霆,跺著腳斥罵、詛咒、喊叫,但是任他怎樣叫囂,對面的船依舊沒有避讓,終於兩船重重地撞在了一起。此時,農夫徹底被激怒了,他厲聲呵斥道:「你會不會開船,這么寬的河面,竟然撞到了我的船上?!」當農夫定下神來,仔細審視對面的小船時,他吃驚地發現,船上空無一人。他斥責、嗔怒的對象僅僅是一條被人遺棄的空船而已。

  很多時候,你總是覺得自己說什麼都是對的,對方也認為自己是對的,對和對碰在一起,爭執就產生了。這世間的種種矛盾,歸結到一點是什麼?就是「不容」,不容就產生了種種不和諧的聲音,不容就產生了種種矛盾,不容就沒有辦法事業做大、家庭經營好。所以,我們是「容大人」,就要用容大的思想去思考,要打開自己的心量,有容乃大。一旦你給自己的人生設定了一個空間,你就只能在這個有限的世界裡去思考、實踐,自然而然的,你就會畫地為牢。

  為什麼我們的客戶不能與我們長期合作?為什麼我們的員工總是流動,總是留不住人才?就是因為施捨、奉獻的意識還不夠。你想想,如果這個房間里已經放滿了傢具,再讓你重新設計,難度不是比設計空房間要大嗎?如果你要布置一個會場,就必須先要把與會議無關的東西給搬出去。

  我們遇到種種瓶頸,就是因為原先你的心裡、腦里已經裝滿了東西思維成見習慣、作風、行為模式,這些東西一直左右著我們,限制了我們的發展。

  所以,要幸福,要成功,關鍵因素就是容大提出的這個「容」字。「容」是一種境界是一種高度,是與佛相遇的必經之路,也是走向無限的不二法門

  那個婦聯主席聽了我這比喻之後,我又跟她聊了幾次,困擾她八年的失眠竟然不葯而愈。這不是我給她下了什麼葯,我只是將她自己引向「容」的開闊,「空」的自由而已。

  這也就是我們禪修中經常提到的「內察」,或者說是「觀照」、「覺知」。就是向內去了解自己,療救自己的心靈。為什麼在這個世界上,有些物質會導電,有些則不會?這就取決於物質自身了。一塊塑料導電了,它去問木頭自己通電的原因木頭是不能夠告訴它的。所以一個人幸福與否、成功與否,終究要向內察。別人責罵、譏諷我們的內容,如果恰恰是自己所缺少的東西,那麼你就會感到特別的難受、不平;如果你內心豐足的,那什麼言辭、問題都不會影響到你,你會一直感到非常快樂

  十年前,別人說我長得一隻長頸鹿,我照照鏡子發現自己確實長得就像長頸鹿,所以不是很開心。但是今天別人無論說我長頸鹿還是竹竿,我都只會付之一笑。自尊心強的人,別人只要稍加指責,就會很容易動怒,肯低頭的人,永遠不會撞到矮門。所以我們每時每刻都需要不斷地修行修行是什麼?就是隨時隨地修正自己的行為、思想言語

  比方說,我們要讓顧客買東西,就要不斷地讓你員工在你的面前做產品銷售的練習。這個人這樣銷售,那個人那樣說,在互相的對比與學習中修正自己的銷售模式,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這種練習是什麼?就是修行

  我時時都會提醒自己,我不是賢者,也不完美的人,而是一個有缺陷的人。既然有缺陷,就要不斷地修正自己,不斷地努力。如果有人在我面前說自己是一個聖人是一個完美的人,我也會自己的心裡打下一個問號。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人是完美的,只不過他有一個特長或者是品質值得我們向他去學習,這就是「見賢思齊」。不要把任何一個人想成是毫無瑕疵的人,否則終歸會讓你大跌眼鏡。但是,我們的人生道路中,應該要有無數個老師。他的表情安然,是我的老師;他很有慈悲心,也是我的老師;他善於灑掃庭除,更是我的老師當我們這樣想的時候,就能夠做到「三人行必有我師」了。

  三、依法養己生 緣空修禪行

  當你思維能夠對於萬事萬物做最圓滿的理解與思考時,這就是你幸福人生的開端了。為什麼不圓滿呢?因為我習慣把局限的東西視為完美的,把生滅東西視為是永恆的。在這里,大家恰恰忽視了一個事物最基本的原理——就是運動、變化、無常生滅得原理。把世間事物視為是永恆、不變、靜止、常住的,那就如是指鹿為馬一樣地可笑了。

  那麼事物真相究竟是什麼呢

  好比說你今天買了一個很漂亮木雕,拿在手裡把玩,感到愛不釋手,想要把它一直傳承下去。你似乎認定它會永遠像你今天看到的那麼新,那麼吸引人。你根本不會去想有一天,它可能會蟲子蛀壞,有一天它可能會小偷偷走,有一天它可能會被沒收。當那一天真的來臨的時候,你就會感到非常傷心、失落,甚至像猩猩一樣地捶胸頓足。殊不知你在看到它的第一刻它就已經在壞滅的過程中了。異、滅是每一個具體物質的最終宿命,人也好,物也好,都是一樣的。

  傅大士寫過一首有名的偈子:「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這四句看起來像是大反話,卻真正在提醒我們生與滅之間、有與無之間、動與靜之間無時無刻不在轉變。手裡拿著鋤頭會永遠都在嗎?身下騎著的水牛會永遠都行走嗎?在你的眼中,可能橋梁比水流要堅固得多,因為水似乎總是在流動的,而究其本質呢?百年以後,水不是還在那裡流淌,而橋梁早已壞滅了嗎?

  事物不像我們表面上看起來的那樣單一。正反兩方面都是同時存在的。你的先生如果不追求美的東西,那麼怎麼會被你的美貌所吸引呢?他既然追求美的東西,那當你衰老以後,他是不是會有忠誠的可能性呢?你看到一個男士幽默風趣,其他的女人也一樣感受得到,一樣會被他吸引啊。如果你只是想接受其中的一面,而不接受另一面,那你怎麼幸福呢?所以,要怎樣經營自己的婚姻,怎樣獲得幸福呢?還是要將自己的心打開,讓它看清這個世界的基本原理,而不要注目於自己的甜蜜或者苦痛之中不可自拔。我在這里,就推薦《平凡的世界》、《絕對的隱私》、《合理的出軌》這幾本書給大家看,書裡面對於婚姻的本質以及婚姻中出現的種種問題的分析都比較透徹。

  我為什麼要給大家推薦這些書呢?無非是想告訴大家,我們生活天地之間,一定有一些根本的至理是要靠自己去參悟的,悟透了這些道理、遵循自然發展的規律,這樣才能使你自己的人生走向幸福彼岸。如果總是執著錯誤觀念,一己一時的得失,是不可能用俯視的角度來看待人生的。格局沒有打開時,自然也就只能與幸福擦肩而過了

  世間規律說到底不就是「成住壞空」,或說「生住異滅」嗎?這個規律早在古希臘的司芬克斯之謎中就已經完全地揭示出來。獅身人面的司芬克斯是巨人與妖蛇所生的怪物,他有人的頭、獅子的軀體,還帶著翅膀。司芬克斯生性殘酷,他從智慧女神繆斯那裡學了許多謎語,所以守在大路口,等每一個行人經過。這些過客必須猜謎,猜錯了它就把他們統統吃掉。由於謎語很難,因此蒙難者不計其數。有一次,一位國王兒子被司芬克斯吃掉了國王憤怒極了,發出懸賞的命令:「誰能把司芬克斯制服,就把王位禪讓給他!」勇敢的青年俄狄浦斯,應國王的徵召前去報仇。他走呀走,來到了司芬克斯把守的路口。「小夥子,猜出謎才讓通過。」司芬克斯拿出一個最難最難的謎語給他猜。「能發出一種聲音,早晨用四條腿走路,中午用兩條腿走路,晚上卻用三條腿走路,這是什麼?」「這是人。」聰明的俄狄浦斯很快猜了出來。俄狄浦斯勝利了,他揭開了謎底;司芬克斯原形畢露,立即跳崖自殺以贖回自己的罪孽在這個謎語中,我們看到,人的本質無非就是從爬行的嬰兒長成青年、壯年,最後衰老而死過程而已。這個過程中的財富名利都不人生本有的東西,也終歸都會消失殆盡。

  我們想要得到什麼果,就自然要種下什麼因,緣木求魚當然不會得到任何的果報。比如說你想讓一個人留在你身邊,那你的身上要有值得他留下來的理由,你不斷地給他他所想要的東西他就自然會留下來。相反,如果他需要的是良好的工作氛圍,而你的企業內部總是勾心鬥角,那他怎麼會留下來呢?自己種下什麼因,就必須接受什麼果。只有當你得到一些報應的時候,這才是醍醐灌頂、恍然大悟的時刻。所以人生中的苦難更多的是歷練自己意志的良方,它幫助你更好地成長,所以我們不要去抱怨它。

  四、智慧煩惱 奉獻增善緣

  接下來我們來分享怎樣斷除煩惱

  佛家說人世間有一百零八種煩惱,所以念珠就有一百零八顆,撥動一顆念珠,念一句佛號,就斷除一個煩惱。我們出家人天天撥動佛珠,就是在不斷修行,以求斷除煩惱

  如同前面的主題說到的那樣,當我們能夠正確認識事物的時候,我們就能正確地看待現在所發生的每一件事情

  那麼佛教所說的根本煩惱有哪些呢?佛教把一切痛苦的根源歸納為「三毒」,也就是貪、嗔、痴。貪為餓鬼之源,嗔為地獄之源,痴為畜生之源。這三毒不但傷人,而且會讓我們墮入下三道,永受輪迴之苦。「三毒」讓我們誠惶誠恐、坐立不安、夜不能寐,是種種煩惱的根源。

  有的人會以此推論,認為貪和奮發向上是一樣的。那麼,貪和精進是不是有區別呢?貪是貪婪的意思,是強烈的佔有慾在作怪,是只願意得到而不願意付出,就像葛朗台老頭,像周扒皮那樣。而精進則是發一個正念,積極地付出,不斷地努力,只有讓別人得到他想要的,你才可能得到你所要的。

  現在大家都喜歡供養貔貅,為什麼呢貔貅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龍頭、馬身、麟腳,形狀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更重要的是它有嘴而無肛門,能吞萬物而從不瀉,所以人們認為它會招財聚寶。我自己覺得因為貔貅只進不出特性供養貔貅是不足取的。就像水流,只有從一方流入,再從另一面流出,才是活水。如果是只進不出,就成為死水,死水就會腐爛發臭。

  我們的企業也是一樣的,它是社會的一個樞紐,活動流轉,才使得社會經濟發展起來。這樣來思考,我們就不會千方百計剋扣員工薪水也不會損害客戶利益了。只有這樣思考,我們的企業才能良性發展。所以,貪是人性最可怕的一個毒瘤

  那麼嗔又是什麼呢?嗔就是憤怒。你們說一說,憤怒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呢?是不是瞪大眼睛,高聲喊叫,肌肉緊繃,神經緊張,恨不得撲上去咬對方一口呢?這種狀態舒服的還是難受的呢?既然是難受的,為什麼還要這樣懲罰你自己呢?所以我們常說,當我們生氣時,就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而已。這是聰明人所做的嗎?做一個笨蛋難道是你所追求的嗎?

  反過來,當你靜下來問自己千萬個為什麼時,事情很快就會有轉機。為什麼我們那麼痛苦,為什麼我們的內心會充滿染污?為什麼天堂有路我不走地獄無門我偏闖呢?所以當我們身處逆境時,就應該時刻提醒自己,這世上的所有事不過是禍福無門,惟人自召」而已。

  前幾天有一包工頭天天來向我討債,他幫我施工的時候所用的欄桿上的木頭居然是發黑的老木頭我當時非常生氣,對他說:「你竟然用這樣的方法來欺騙我!」但是,當生氣的時候,我馬上剎車,觀想到了自己的狀態,覺得自己做錯了。我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解決問題好了,為什麼要動氣呢?後來我一分錢都沒有給他,只對他說:「這就對你的懲罰。」當我們保持平靜的時候,你就會很智慧,很輕鬆地解決問題

  平靜的心是智慧養成的溫床。為什麼一些人的學習能力要比另一些人強得多呢?在這個世界上,絕不是任何一個人都能夠成為聖人、領袖,但是我做和尚,就要想著把和尚做好,不要去羨慕那些比你有財富有能力的人如果你自己的本職工作都做不好,那麼怎麼去成為比你更加優秀的人呢?

  稻盛和夫有一本書叫做《人為什麼活著》,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間,就是一個修鍊心性品質過程,不在乎你是老總,還是在掃地,都是一個自我價值提升的過程。要別人尊重你,首先你要自己的價值有充分的認定。當你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時,沒有人能夠否定你。

  痴,就是愚昧,不明白真相你去問別人,你痴愚不痴愚?沒有人會認為自己是痴的。但事實是怎麼樣呢?就好很多人不能夠客觀地承認生住異滅的過程一樣,我們對於世界真相還看不透徹。如果都看透了,我們為什麼要修行呢?

  我再推薦給大家一個電視劇叫做《天道》,裡面的男女主人公結合了,但是男人就時時觀照自己說,我們可能會在某一天分開,所以他們非常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天。後來女主人公死的時候,男主人公雖然很傷心,但是也覺得沒有遺憾了。這就告訴我們觀照「無常」的道理,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東西

  今天的課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