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崇·賢宗法師:以佛教的思維方式笑對生活

佛教思維方式笑對生活

——禪三第五期賢崇法師開示

楊柳整理

  各位同修

  大家好。昨天我在準備今天的課程時,想了幾個大家經常會來問我的問題,不知你們是否有興趣來聽一聽我的想法,如果有,我們今天就一起來探討這幾個生活中尋常而又不尋常的問題。

  一、如何消除怨恨

  佛教裡面講到如何消除怨恨時,首先要你明白的是——什麼是怨恨以及怨恨是怎樣產生的。仔細想一想,怨恨就是除了我們自己以外的另一個與我觀念不同或立場有別又或存在利益沖突的人(這個人可能是任何人,因為除了我們自己,沒有任何一個人與我們能夠時刻與「我」保持一致),從他自身的角度來思考、處理問題,其行為在某種程度上傷害了我們,然後情緒產生,我們把這個人一某一段時間內定位成我們人生最大的敵人,時刻想報復他、傷害他,看到他受到挫折、遇到尷尬,我們則會感到欣悅。在怨恨產生時,似乎只有使「敵人」受挫,我們才能感到怨恨消除。這就怨恨在日常生活中慣常出現時的面目——因為誤會或傷害到甲方而產生,又要以傷害或災禍降臨到乙方頭上才能終了。它開始於傷害,又告結於另一個傷害,再以這個傷害為起點滾起雪球來,一直不斷地傷害下去。

  你們知道嗎?現在世界上最大的一家慈善機構叫慈濟功德會,他的負責人叫證嚴法師,他的一個弟弟被人家殺死了,按照法律,人家會槍斃殺死他弟弟那個人,證嚴法師看到他母親痛不欲生的樣子就想辦法幫他母親解除悲痛。他拉著他母親到殺掉他弟弟那個人家裡去,跟他媽媽講,一個母親已經失去了一個兒子,我們可不可以讓另一個母親不要失去這個孩子,因為他不是故意的,是錯誤地殺掉了另一個無辜的人你想想看,這是一種怎麼樣的心境,才得以泯除生死仇恨?從眾生的角度來講,我們每天走在路上踩死了多少螞蟻,我們每天上餐館點了多少生猛海鮮,可能有很多眾生為我們的一念死在我們的足下、刀下。如果它們都要跟我們一樣去報仇,那你說我們猴年馬月才能消除怨恨。永遠沒有止境。

  所以我們一定要有一顆包容的心、一顆同理的心,才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去定位、去決定我們的現在和他人的將來。否則的話,我們很難人生當中找到喜樂,當自己失去喜樂的時候,其實怨恨所傷害到的是你自己,它使你的人性扭曲、身體毒素產生,由於因果作用,最終報到你自己的頭上當你時刻總想著別人欠你的,當你什麼都想著自己的利益得失的時候,就無法包容對方、無法理解對方、無法從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你看我們前面供著觀音菩薩,上面有寫著四個字,叫與樂拔苦,與樂拔苦就告訴我們同體大悲,無緣大慈。別人痛苦我們當作自己痛苦;別人跟我們沒有緣分,我們想盡辦法如何結上緣,讓對方跟我一樣得到快樂。正因如此,觀音菩薩那麼多人供奉他,那麼多禮拜他。如果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也能以這樣的一種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去面對生命,我們想一想,何愁什麼事情會做不成?所以中國有一句話吃虧是福。在我們的人生裡面,我們總想著自己的利益得失很難放下那一份執著很難放下那個自我很難放下自己的利益得失,不會從更大、更高、更寬的角度去思考我們的一席生命,所以我們就會陷入到這樣的一個窠臼裡面走不出來。學佛要學會放下一切,包括好的和惡的,美的和丑的。

  當我們在一米高、兩米高的地方來看待這個世界,我們會碰到很多很多問題,這個房子把我們的視線擋住,前面的草把我們擋住,溪流把我們擋住。我們所看到的各種各樣的事情障礙讓我們身心得不到自由

  如果反過來講,你如果站在第二層、第三層,站在屋頂上來看待下面的東西的時候,你就發現這些東西不一定能影響到你。再高一點,你如果站在外太空去看待這個宇宙又會怎樣呢?在地球上我們認為珠穆朗瑪峰高得可以沖上天了,在外太空看好像只不過是比別的山頭稍微高一點而已,可能就像一塊平地,形狀稍微有所不同而已。

  所以我們人生智慧,就看你以什麼樣的高度來看待這個世界,你如果站在低處去看待事情,每一個人、每一個物體都會為你障礙,所以我們會被生活各種各樣的事情所困擾。我們要學會讓自己的心離開軀殼,要讓自己的眼界和認識遠遠超越物質世界的高度,那樣我們就不會因為職位高就快樂、職位低就有挫折感;今天這件事成就喜樂,沒完成就會悲傷。在心靈超越軀體的障礙時,一切問題在你面前都不是問題。

  我那天跟李老師在分享的時候就講到了一個思想我說我們看待問題都是用加法,我有一百萬,要變成一千萬,有一千萬要變成一個億,有一個億要變成十個億,有十個億要變成一百個億,甚至一千個億,越多越好,越多說明我的成就越大,是不是這樣的呢?我有一房子那是不多,有十棟、二十棟,甚至更多,我才有成就感。我有一個工廠不多,我能辦十個、二十個、一百個,甚至全球各地都有我的工廠,我才是最有成就的。我們經常用加法來顯示自己物質的豐富。

  而佛教思想是怎麼看的呢?佛教思想要求我們做減法,雖然我們外在東西不斷在增加,我們的心靈境界還是要用減法,減到零、減到空。當任何東西在你面前都歸零、歸空的時候,你內心當中產生的力量會乘以倍數地增加,你們記住這句話當我們物質的追求,不是用貪婪、佔有的心態去面對它的時候,你就會智慧地做事情,會很從容地面對,會以非常超然的精神去看待這些東西

  你常常想,我們打造一個企業,一年當中能賺多少錢,每天如何讓員工去賺錢。如果我們反過來想一想,我們每一樣產品都能讓多少人受用和喜歡,覺得產品具有超出他想像價值。接下來客戶才會大量地買你的產品、用你的產品。那你說生意不好嗎?

  可是我們往往做事情的時候,首先考慮降低成本,其次考慮如何獲取更多的利潤,然後考慮如何讓員工跟牛馬一樣徹夜加工,為我打造更多的金錢?他稍微有一會兒不在現場,或者不做事情,就要扣他工資、扣他獎金,用很多方法去懲罰他。最後你們看看會出現什麼狀況,我們很容易想像,憎恨產生,發展,最後報到你自己的頭上。這樣的案例太多了。

  所以我們做企業也好、處理人際關係也好,要讓別人在一環境裡面心靈非常愉悅地做事情,如果說他能在這裡面找到快樂自然而然很多問題就能消除。

  我前面講到了如何消除我們人生怨恨,就是要把我們從自身從原先看待問題狹隘的角度里解脫出來,站在對方的角度,或者是站在人性的角度,站在世界萬事萬物的角度去看待這些問題,你就發現一切問題都能迎刃而解,你就會有執著放不下、解不開。我們之所以執著,就是因為在自己身上綁了一條繩子,你的執著越多,你身上綁的繩子就會越密,最後讓我們手腳非常不舒服

  大家仔細來想想,我如果貪圖名利就會想盡辦法讓自己做的像別人心目當中的神一樣,每天就像雨果筆下的笑面人一樣,笑著去迎合大眾,迎合一切正確的、不正確的思想,迎合高尚的和卑劣的人。如果我貪名,就要成為名的奴。如果貪錢,我就要成為金錢的狗。這多麼可怕呢!你一天到晚為了追求這些東西,失掉自己。其實我才是我生命的主人。但是很多人沒有活出自己,一切都是被別人被動地所左右,被這個世界價值觀所左右,被這個世間名利所左右,被這個世間地位和人生價值所左右,最後我們忘記了我是誰。

  所以要消除我們心中怨恨,首先要將我們的觀念打開,站在應有的高度上,不然的話我們很難做得到。別人會打擊你一下,你就想著報復他;別人恩將仇報的時候,你以後就不敢去付出。別人在打擊我們、在罵我們的時候,我們從來沒考慮到,他為什麼會這樣。一定還有一個因,是你自己種下的。我經常跟人講,世界上有13億人,為什麼只罵你一個?13億人,為什麼他只跟你過意不去?我們很少從內在進行自我反思:我為什麼會成為對方的怨恨對象?當然了,我們會找很多很多理由來使自己變得正義,對方變得邪惡。這些理由你仔細地去分析一下,都很蒼白,最關鍵的一點,你如何去覺察你自己,如何從內在去發現自己,如何從自己內心當中去找自己的問題。當我們這些問題找到了,你發現所有的問題都不成為問題。所以要觀照自己、覺察自己、審查自己,時刻反省自己,一切的怨恨就在面前自動消失了。

  二、如何解脫生死

  如何解脫生死,以佛教觀念也就是要教你思考如何解脫人生的困擾。佛陀原本是個繼承王位王子,他之所以能出家,就是因為他看透了世間生老病死

  我們在年輕時很少會去想,我哪一天會老,哪一天也會生病、也會死如果你們心裡鬱悶,就想一想,有一天我也會想過去的所有人一樣地死掉,現在所碰到的所有的問題他們在生前也一樣要碰到,那麼你就會知道,現在你所經歷的一切都自然而然

  你們想過沒有,我們這個世間所謂的痛苦是什麼?當你站上兩個小時,坐下來的時候是不是很快樂當你坐上三個小時站起來會很快樂,是不是?肚子餓得不行的時候,給你一個窩窩頭吃,這可能是你一生當中吃到最美味的東西你吃十個八個的時候,撐的難受,那時候又很痛苦。我們在外面熱的不行,走到空調環境裡面很舒服對吧?讓你長期呆在空調房間裡面你又會鬱悶了。那麼痛苦快樂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上呢?它們是建立在相對的基礎上。所以人生沒有至樂之道。我們只有不斷地換環境,不斷地刺激感官,不斷吃各種各樣的東西,才能找到一點快樂

  所以佛陀認為人生的本質就是苦,快樂都是暫時的。有三苦、有八苦、有無量種苦,但是我們往往感覺不到,當我們今天快樂的時候,從來沒想到明天生病的時候是什麼狀態

  跟你們分享一下,我上個禮拜牙齦腫起來了,裡面化膿,我的嘴唇也腫起來,整個臉胖乎乎的。最後我到醫院裡面去看的時候,醫生不給我打麻藥,直接用刀把我的嘴唇劃破的時候,我一都不覺得疼,說明原來的疼已經把我整個神經都麻痹了。晚上我爬起來的時候會被痛醒,但是那幾天剛好有事情要去義烏、又要去寧波,沒時間去看病。我開始覺得可能是因為火氣大,吃一點清涼葯就好了,吃一天沒好、吃兩天也沒好,最後吃止痛片發現還好不了,不行了,我到義烏出差的時候,還跑到醫院裡面去掛鹽水,後來神經都失去感覺了,連開刀都不會疼。那個醫生把我裡面的膿擠出來的時候,我發現整個人就像被人家宰割一樣。這時候你就發現什麼叫痛苦什麼叫病苦

  我今天跟宋老師講,我們現在能吃能睡,不用去擔心明天沒飯吃了,外面環境這麼好,我們此時此刻就活在天堂里,內心當中充滿喜樂,你應當對眼前所碰到的事情充滿著感恩

  如果我們內心不平衡,就是讓自己的生命活在飢餓裡面。飢餓是什麼?就是我佛教裡面講的餓鬼,你雖然現在是一個人形人樣,但此時此刻你貪婪之心沒有滿足,你就永遠活在餓鬼狀態裡面,吃的東西不夠飽,永遠要吃得撐。你一年有十萬塊錢收入,你還想著別人有二十萬,賺一百萬,十幾個億,那我就要想辦法拼搏,這時你就永遠活在飢餓的狀態里,得不到幸福他不會滿足,不會在知足喜樂的當下生活

  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有沒有滿足於現狀?有沒有用心用力地把每一件事情做好呢?然後感恩身邊的每一個人,感恩你的家人感恩你的公司感恩你的屬下、感恩你的老闆感恩身邊每一個給你工作給你飯吃給你掃地、給你種菜的人,我們能這樣時時感恩嗎?能感恩你就能得到喜樂,能感恩你就知足於當下,能感恩你就工作當中會找到無限的快樂,每天都笑呵呵地活著,即使生病了,你也感覺到這個病痛是來考驗我的。

  所以佛教裡面講如何讓自己解脫,從當下做起,不要去尋求很玄妙東西,當下你可以讓自己解脫解脫是什麼?就是得到清凈內心,對萬世萬物充滿著喜樂。說白了,解脫是很簡單的,我們為什麼在人世間當中會形成那麼多的困擾,就是因為我們沒有一顆喜樂的心,總是在分別、在執著、在挑剔,在種種問題當中找不順暢的心態。真正好的管理就是老闆一顆欣賞眾人的心:欣賞這個人很樂觀,就讓他去接待客人;欣賞這個人做事情很細心,就讓他去管財務;欣賞這個人有一顆堅韌不拔的心,就讓他去做銷售,把每一個人都安放到最適合他的位置。這個公司就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你如果總是要求這個人要做到放在哪裡都行,做不到就去指責他,這個世界根本就沒有這樣的完人。

  我們如果一直有不息追求的心且永遠不能感到滿足,就永遠找不到快樂。你找不到適合為你工作的人,你的人生伴侶也永遠得不到你的滿足。很多小姑娘不斷地問我師傅,如何去找朋友我說喜歡好了,不要去挑剔對方所有的東西都要按照你的想像要有車、要有房子,一年收入要多少,人要長到一米七八等。你如果堅持這個外化的標准,很多問題就在這裡面隱藏著,可能你只能找到中山狼也不一定,所以適合我們就是最好的

  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我們如何讓自己得到解脫,就是你要一顆欣賞的心,當你去欣賞別人的時候,你會發現身上所有的地方都是最美的、都是最好的當你如果用一顆挑剔的心去看待別人的時候,再完美的人站在面前也有一大堆問題。

  我們要欣賞人類,我們要欣賞生活,我們要欣賞世界,我們要欣賞一切的一切。所以我們要有這樣一個美好心態去面對我們的生活發現一切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佛教裡面講到解脫是一種觀念解脫把我內心中對物質世界的那一份苛刻之心解脫出來,把看待一切都從自身的角度出發的執著之心解脫出來。當你這份解脫了,放下了,打開了你就發現一切問題展現在你面前,你都能接受它,沒什麼大不了,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你想想看,我們今天站在這裡你能找到一個和你完全一樣的人?不可能。你走到街上再去找都不一樣的。我們搞活動的時候,又一個扮演毛澤東的演員,怎麼看都像毛澤東,仔細跟他交談一下,發現思想離得太遠。

  所以我們不要去苛求這些東西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只要我們的心打開,你碰到的一切問題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所以能不能解脫也在於我們自己,不是別人給我們的,不是別人教我們打坐我們就能解脫,不是別人跟我說了句話你就解脫關鍵是在你自己內心觀念思維方式,要盡量擁有喜樂、欣賞、從容的心,當你做到的時候,發現原來困擾你的一切都迎刃而解。

  真的,天堂實際上在我身邊,西方極樂世界也在我們身邊地獄也在我們身邊餓鬼在我身邊。你選擇天堂就可以遠離地獄,你選擇喜樂人生知足人生,你就會遠離餓鬼我有時候在想,實際上我們人的智商有時候差不了多少,除非極個別由畜生轉過來的那種人,木疙瘩一樣,實在說不通之外,一般的人我覺得智商都差不多。但是你們知道唯一不同的是什麼嗎?是思維方式,有的人看問題就是一根筋,從一面去想問題,不會換個角度去思考,不會從各種方面去理解問題,所以他智商就受到極限佛教思想就要求我們把自己內心中對物質片面的認識打開。

  你們知道嗎?我們看問題往往只從自己習慣的一面去認識,所以會產生很多錯誤就像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總認為自己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聽到的、身體所摸到的、嘴巴里所嘗到的、鼻子所嗅到的世界就是這樣,大家也跟我一樣地這麼認為。其實人跟人之間的認知差得遠呢。識見不同的人容易發生摩擦,所以明智的人只會希望能夠「求同存異」,在差異中求得生存,而不會去強求別人要和你的看法完全一致。

  我們這個世間有多少東西是我們不知道的呢?很多人認為宗教裡面講人死掉了會變成鬼是不可能的。因為他看不到,然而看不到就等於沒有嗎?很難講,我們現在用的手機,可能一百年前也沒有人相信這是可以用的,甚至現在有一人到美國印第安那邊去的時候,那邊的人不相信可以用。然而我們現在就是可以,當下就可以美國人通話,而且現在用3g手機還可以同時看到對方,可能嗎?接下來隨著未來科技的發展我們可能會發現,我們身邊有很多很多鬼,跟我們同時坐在同一個空間裡面,你會不會嚇到晚上不著覺呢?

  這裡有一個小姑娘,她每天在誦地藏經,她發現在誦讀的過程中身邊有很多很多東西,但是她一點都不害怕,她認為這些人是來聽經的,得到了她的度化,很多人地藏經的時候都有這種感覺有一個人誦的特別好的時候,他發現茶杯在空中飛了起來,有人端著它到處跑,他就跟那個小鬼講,你們不要搗亂,搗亂我就不給你誦經了,真的沒什麼的。

  所以我們不能一味的用我們看待世間的這種思想去認識世界,真的這個世界有無量無邊的東西在我身邊存在。我們眼睛所看到的真的只是這個世界上的多少萬分之一的一還不到。

  以前的科學家會爭論,這個地球是平的,天比地球大一點而已,海的盡頭就是萬丈深淵等等。我們發現是不是這樣?不是這麼回事。所以靠我們有限的知識去認識無限的世界,是沒辦法做到的。既然沒有辦法做到,我們為什麼要一味地去找第一因呢?是雞蛋孵化成雞,還是雞生雞蛋就像佛陀打的一個比喻一樣,一個人突然間被一支毒箭射中了,旁邊的人要把他身上的箭拔出來趕緊救他,他就是不讓救,他說要找找這個箭是哪裡射過來的,這個箭是什麼東西造的,它為什麼要射我?不斷地把原因全部找清楚的時候,這個人也死掉了

  所以我們佛教裡面就強調不要一直去尋找這個世界的第一因,它不重要。我們認為重要的就是循環,這邊死掉,那邊生起來,然後活活活到又死掉了,就是這麼一個循環,萬物是個循環體,地球是個循環體,外在的太空還是一樣,因果相系、輪回不息。那麼重要的是什麼?重要的是當下,重要的是現在的心態,重要的是如何去以喜樂的心去欣賞你眼前所碰到的各種問題,讓我們時刻都快樂

  佛學思想解脫思想,就是教我們在當下如何去打開自己那一份對事物執著,在目前的基礎上,如何讓我們身邊的人為我們的影響而讓他們得到喜樂要做到這點不是那麼容易,但是只要我們持之以恆、堅持不懈,也都能夠做到。我們要想教育別人,首先要自己做到,我們如果要達到某種境界的時候,你首先要悟到、理解到,甚至實踐到這樣一種精神,不然的話你就不能影響別人。

  所以我們跟寺院的每一個義工都說,如果我們在辦禪修,你們自己先要有禪修的體驗,有了這種體驗則你的言行舉止、你的一言一行,自然而然能感動別人。當你自己都做不到的時候,你想去教育別人,那是不可能的。

  三、如何處理家庭關係

  很多在家的朋友結婚了之後,我經常會送給他們幾個字,第一是包容,第二是尊重,第三是理解,第四是喜樂兩個人生經歷不同的人走在一起,如果你要按照你的設想做到所有的東西這是不可能的。就像《亮劍》裡面的李雲龍,他的老婆出自書香門第,結婚前她對這個英雄崇拜跟他結婚了之後,發現他經常不洗腳就上床,有時候一邊坐在那裡講話一邊在摳腳丫。他還竟然把她家裡的一個很好看的油畫扔掉,把她放在家裡的鋼琴也搬走了。前面有一土地他竟然用來種菜,他老婆簡直鬱悶死了,最後要想跟他離婚。可見兩種不同的觀念走在一起的時候,肯定會有很多很多碰撞,即使你談戀愛三年五年也一樣會出現問題,所以這裡就要包容,包容對方的缺點。你既然喜歡這個人,你要接受他所有的東西,不接受的話痛苦的是你自己,不是他,真的是這樣。

  你能尊重他的特性,能理解他的不足,反過來仔細想想,我們自己身上也有很多很多問題,或者小氣、或者自私、或者歇斯底里。我上一次跟他們講,有一個研究生,他想做一個婚姻家庭的調查,到學校裡面去問所有的大學婚姻是什麼?很多人說是愛情。當他去法院了解那些離婚案件的時候,發現80%離婚的人都認為婚姻不是愛情

  最後他舉了個案例,一個案例是兩個年輕都是同一所大學畢業,男孩子來自農村,女的是個護士,那個男的特別喜歡吃肉,每餐必須要有肉才能吃得味道,但是那個護士是個素食主義者,而且特別有潔癖,那兩個在一起問題就多了,一個想吃肉,一個不想吃;一個有潔癖,一個生活比較隨意,一天到晚就為了這些小事情吵架,雖然都愛著對方,最後也不不離婚。

  最後那個研究生就講,兩個走在一起,實際上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你既然選擇對方,那麼對方的家庭、對方的生活習慣、對方的人生觀世界觀,你都要全部接受過來,你沒有選擇。你如果有能力就稍微給他一點改造,但是那種改造是表面的,內在的、骨子裡的東西是改變不了的,唯一能改造的是誰?是他自己。當然了,夫妻在不斷磨合的過程當中是相似的,你讓一點,他也會讓一點,所以要幸福家庭,實際上就是學會在生活當中不斷地讓步,直到兩人習慣得到更好的融合。

  有一個記者去采訪一個老人家,他已經活了90多歲了,然後問他婚姻是什麼?他就說了個字——「冷」。我們現在年輕個性都很張揚,靠冷著過日子誰都不願意,但確實就是這樣。我有時候很羨慕身邊的人,他們真厲害,每天有一個人在你面前晃來晃去,他照舊能好好活著,那樣活著真了不起。如果教我去這樣面對的話,我簡直三年都受不了了,所以我才會選擇出家。我有一次去開會的時候,跟別人住在一房間里,我就喜歡早睡,他就喜歡電視我就把頭包起來,在被子裡面休息;早上我就喜歡早起來,對方沒起來的時候,我就不好意思出聲音,於是就抱著一本書,跑到洗手間裡面去,蹲在地上看書,如果婚姻家庭都是這樣生活的話,那簡直是痛苦

  所以你們想想看,真的是不容易,我也很佩服你們有勇氣結婚的,佛教觀點是這樣的,你今生欠他感情今生要把感情給他就像《紅樓夢》里說的一樣,神瑛侍者精心灌溉絳珠仙草;後來絳珠仙草修成女體,化作了林黛玉,就要把這一世的眼淚還他。

  還有一故事說一個男人因為心愛的女子拋棄了他而感到非常傷心。這時有一大德就來勸他,給他看了一面銅鏡銅鏡裡面有一個女屍赤身裸體躺在海邊,一個男人經過,看了一眼,害怕走了;第二個男人經過,嘆息了一聲給她蓋上了自己的衣服後,也走了;第三個書生走過,輕輕抱起她,把她埋葬了。那個失戀的男人不明白鏡子里的內容大德就告訴他,那個女屍就是你那個美貌的情人的前世第一個走過的人今生只能和她擦肩而過;第二個人是你,你為她蓋上一件衣服,她今生就來還你一段情;而第三個人則是今生丈夫,因為她要終生報答埋葬她的恩情。

  這就佛教對於婚姻見地

  孩子要麼就來還債的,要麼就是來討債的。如果你孩子很好養,養出來很孝順他就是來還債的;如果這個孩子來討債,那麼他一生下就會一大毛病父母一天到晚要抱著他往醫院跑,等到哪一天他那個債務討完了就又很好了,成長得很快,實際上佛教是這樣看待問題的。所以你們要發現孩子不好也不要著急,他來討債,你就要把給他還完。

  四、如何以佛教觀念經營企業

  從現在管理學的角度上來講,經營企業似乎是很深奧的東西。但是你有沒有發現經營企業跟我們經營家庭、經營自身都是相通的,如果小的事情你做不好,大的事情一樣也做不好,因為宇宙當中很多東西都是共通的。

  從道理上來講,你做個人跟做一個企業一樣,比方說人得吃喝拉撒,企業就得財務、經營、管理、銷售、生產,就這麼一些東西你把這麼一些東西都處理到適合於它的方式時,企業就會做得很好

  所以日本的稻盛和夫就總結這麼幾句很簡單的話。他說,做企業首先要有正念,你的念正,則你的企業正;企業正,你的企業就能時間地發展下去。

  所以中國有一句話,叫做「正則通,通則達」。你一個人如果做得正,旁邊邪惡的人就會遠離你。你的念頭正,就會發現事情做得越來越好。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會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只要你堅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反之,如果你不正就會邪念,起邪念就會做邪事,做邪事就會產生邪的報應出來。

  如果一個人會想用什麼技巧能夠讓別人的錢變成你口袋裡的錢,然後用偷稅漏稅的方法來做一些事情,那麼你每天都會活在誠惶誠恐之中。最後即使你賺了一點錢,積累一定的財富,接下來人生就很痛苦。這種案例太多了。

  上次我遇到一個老闆他還講某個年輕官員很有前途。但是那個年輕人就是因為受賄得到一塊地,被抓進去了他也被人家叫進去審問了。你想想看,他出來以後如何做事情,肯定在這個地方很難立住腳。他的企業雖然一時很好,但就是因為喜歡捷徑喜歡用一些不正思想去做一些事情,最後前面所有的努力因為這件事情而白費了。

  所以我們要想走得長遠,一定要用正面的觀念來經營我們的企業,將之作為企業的中心思想,或者作為企業文化主體意識。我們不要去想別人都在怎樣做,我們不去這樣做,就吃虧,不會的。我們現在有很多很多制度、很多很多規範,慢慢都在規範起來。

  我上次在廈門跟一個以前做金融的朋友聊天,他說他在金融行業裡面呆了30多年,每一年會淘汰一批企業,現在30多年能堅持下來的基本上是沒有幾個。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我們以正面的思想來做事情,你的企業就能時間地走下去。所以正才能通,通才能達。

  所以我們中國企業目前碰到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就是急功近利。在企業裡面打工的時候,老闆會不斷地給我們加壓,讓我們感到心裡很浮躁。所以說,壓要有度,壓要有市場的空間,壓要有渠道才可以釋放出來。如果只有這麼一塊空間,你再壓也是這麼點,因為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

  佛教裡面一直講,要遵循著事物的規則去做事情。比如說我一個人一天能跑100米,那你再給我加壓,最多就跑到105米差不多,你讓我跑200米,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人在一定的空間裡面你可以去突破,你突破到一定程度以後,就有一個極限

  我們身邊有很多培訓公司,不斷地給他下面的員工加壓,你每天要打多少通電話,你每天要成交多少人,你每天要怎麼樣怎麼樣。還一天到晚激勵,我要成功,我今天要完成多少,最後這些員工都被老闆壓得感覺受不了了,甚至我這個出家人一天到晚也會接到各種各樣的電話,有時候叫我賢總,你有做股票嗎?你對商鋪有興趣嗎?然後說他們這邊有什麼什麼課程,是總裁班的,是某某國際大師的,你有沒有興趣來聽啊?來聽的話對你事業很有幫助等等。我就跟他講,我有興趣的時候會跟你聯系,你可以簡訊告訴我,可以發傳真給我也可以發郵件給我我有興趣和需求的時候我會去。

  市場有什麼空間?你所針對的群體是誰?如何吸引對方?這些問題你都要靜下心來思考。我們香海禪寺做任何事情都要事先通知對方,平時每天就發一個簡訊分享一些警策的話語,這樣大家也都願意和我們做朋友,我們如果有什麼活動,四面八方有需要的人就會全部都過來。

  我們上一次大殿開光的時候,我們自己心目當中只設想有400個人參加,最後來了將近有3000多人都不止。我們沒有推銷,他們自然而然來了有一人來還帶了四五個朋友一起來,這是靠什麼力量你不斷發自內心地關心對方,你不斷地送給他們他想要的東西自然而然你後面想做的一切事情都能迎刃而解,這就人性力量。做企業一定要把這種人性的精神去做事情,你的產品要賣給一直想要的人,這個人不要,你一定要塞給他,礙於你的面子幫你買一個,最後拿來往這邊一撂,這樣的話你肯定做不好的。

  所以經營企業,就要把人性社會需求掌握好。有一個服裝廠,我就跟他講應該從怎麼樣的一個角度去捕捉明年的流行趨勢。我說把今年得獎的電影、今年得獎的建築、今天設計出來的鞋、今年流行的發型、今年路上跑的最新的汽車,所有的東西匯集在一起,就能夠推測出明年流行的服裝款式的走向,因為很多東西是相通的。你如果這些東西都不了解,覺得電影跟我設計服裝有什麼關係?建築跟我設計服裝有什麼關係?某一個今年所流行的藝術會展上的藝術跟我服裝又有什麼關係?好像都沒關係,但是實際上都有關係當你把這些東西全部想透以後,你就知道如何、在何處去捕捉你的靈感這就是一種思維方式你把這種思維方式掌握好了,就知道你的企業該如何自我定位。

  做企業說白了就是一個簡單道理,即你要滿足你的消費者群體的需求,你如果能把他各個方面的需求,包括潛在的需求未來願景的需求,都滿足了,那就自然不用擔心你的企業沒有市場了。

  我們往往只考慮企業一年能賺多少錢,能賣出多少產品,如何讓自己的產品成本降到最低,賺的錢又多,只從自身的角度去考慮,而沒有從消費者的角度考慮,所以裡面就會有存在很大的誤差。你如果你改變這種自利思想模式,就沒有辦法真正做好一個企業

  比如我今天去見一個人,希望他即刻把我的單子簽下來,我就能賺一筆錢了。很少想著對方為什麼要簽這個單子,這個事情對他有什麼樣的幫助。只有你不斷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的時候,對方才會很樂意地把這個單子簽下來,甚至還感謝你。但我們人往往不是這樣想的,客戶不需要,還一定要塞給對方。

  我第一次到上海去買一個音響,本來我看到那個音響不錯,我挺喜歡的,所以就看一看,然後想著到其他地方去走一走,再回過頭來去買。那個服務員開始很熱情、服務很周到,但是當聽說我不買的時候那個臉即刻就拉下來了,我看他拉下來,本來想回過頭來再買他的產品的想法就打消了。我寧願不買,找一個再次一點去替代它的產品,而不願意去看那個拉下來的臉。人都有這種急功近利思想,所以企業就會碰到很大的問題。

  經營企業正像稻盛和夫講的,首先要正心,然後要利他,第三要養德,第四要堅持。

  你的心念正,你發現你的企業越走越開闊;利他的思想是指不斷地幫助別人實現他的夢想,你一切想要的東西都能得到解決。

  德行就像一艘大船一樣,你的船越大,下面的水就越深,才能承載得住。你企業做得越大的時候,企業領導人的德行企業高管人的品質人格魅力就越重要。如果沒有這些,你這個企業就像在空中飄拂的紙老虎一樣,很快就被淘汰掉了

  做企業最後一點就是堅持,認定了方向,碰到任何問題,你還是要堅持、堅持、再堅持。可能到最後你已經難以忍受、難以撐住,而實際上卻是到了離成功最近的一個距離了。

  我想在座很多人都有這種感受,我們建設香海禪寺也是這樣堅持走過來,我們要辦禪修中心的時候,首先要從小的做起來,先設立一個小教室、先成立一個小班,慢慢地發展起來。積累了更多的經驗以後,後面的60多畝地,等建好的時候,我就可以把這個小班嫁接過去。如果等我那邊建好了才去招生,才開始去做這是永遠做不好的。

  後來我就跟我們的慧海法師講,就算我們禪修班只有十個人我們也做,兩個人我們也同樣地講,只要堅持,我們正是帶著這種堅持、積累經驗、自身修行、摸索市場。當然了,我們這個也不是市場,因為我們沒有收入,只有付出,如果說有一天我們付出到寺院裡面已經生活不下去了,那說明我們的付出還是有限,沒有做到位。真正的付出是你盡心儘力地把每一個人服務好,自然而然的,你所碰到的一切問題都能迎刃而解,這是世間的一個基本規律

  我們的寺院是這樣,你們去想一想,如果你們的企業也以這樣的一個精神,等你讓一個客戶覺得都不好意思不簽你的單的時候,那你的付出就已經做到位了。他不願意簽你的單的時候,說明你的付出沒到位,道理都是一樣的,我們寺院的經營就是如此。所以關鍵的一點,你的心念要正,不是為了貪圖某一個利益得失而去幫助對方,幫助對方跟對方給我錢是兩個概念。所以我們看到有一酒店,你點菜點得越多越好;但有些酒店就會跟人講,你三個人點三樣菜就差不多了,再點多就浪費了。他還會告訴你點什麼東西合適,什麼最好吃,你就知道這酒店仁義,很會為我們著想。

  我們在做事情過程當中,你不斷地想到對方的時候,就能夠在利他的過程中自利。人和人就是要相互扶持,相互幫助,才能夠達到雙贏,達到和諧

  時間到了,我們還有很多問題值得探討,但是時間有限我只講了四個問題。如果要想聽,請下次再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