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崇·賢宗法師:禪修中的認識論與價值觀

禪修中的認識論與價值

——禪七賢崇法師開示

  楊柳整理

  這是我們香海禪寺第一次舉辦這樣長時間的禪七。這樣的活動對包括我在內的各位師父義工們都是一個很好的挑戰。這次禪修的一些同修他們的面孔都很熟悉,所以我想大家應該都有禪修這方面的經歷。你們可以在體驗的過程中不斷地自我修正,覺得哪方面有什麼不足、哪方面有什麼疑問都可以指出來,以便下次我們辦得更好一些。

  中國佛教在這個時代出現了一個斷層,舊的思想體系在目前的集體價值觀中受到新的質疑,然而新的佛學體系卻沒有得到系統的建樹。雖然輝煌燦爛的古典佛學留給了我們大量有益文獻,但是同時適合新時代的、變化發展中的佛學還在不斷地探索、成長之中,還有很大的空間需要我們去提升,所有的方法也都正在不斷地成長。

  昨天海法師教大家怎樣拍打按摩自己的身體我覺得這樣拍打身體舒服,好的東西就是這樣,要拿出來大家一起分享,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夠把好的東西帶回去。

  一、概說:我們為什麼要禪修

  剛才我在黑板上寫:「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這就告訴我們一個立場堅定、積極向上,努力用行動改變自己人生的人,聽到好的東西就趕緊去貫徹實踐它,這就是上士;而有的人聽到道理以後,三心二意,將信將疑,做了兩天就不做了,過段時間想起來了又如是做了兩天這就是中士;到了下士,即使聽到好的道理,也因為覺得道理太可笑了而從來不去實踐它。

  所以,人生當中的取捨都是由自己決定的,當我們自己內心不需要的時候,別人是沒辦法強加給我們的。所以大家坐在這里的時候就要學會把心門打開,把自高我慢的那扇封閉的門打開,沒打開的話,坐在這里就像一個木頭,吸收不到營養。

  禪修最大的一個功能就是讓我們把分別在外的五根收回來,我們的眼、耳、鼻、舌、身一直在外境徘徊,看到好的喜歡,看到不好的就抵觸;聽到好聽的話、美妙的聲音就飄然若舉,聽到不好的話、不和諧的音程就全身起疙瘩,生出嗔怒之情這就是我們的五根徘徊於外,所給我們帶來的認識。我們若要改變這樣的世界觀,那麼禪修就是最好的修正。禪修的過程就是不斷地內察,察出自己的情緒思想觀念、認識中最根本東西,這些東西不會隨著外物的改變而改變。為什麼佛教思想是究竟的?就是因為他對物質世間的認識沒有絲毫的掛礙,了了分別。

  早晨起來,鳥在鳴、花在開、風在吹,一草一木的美盡皆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我們有沒有以接納的心去喜歡它們?我們看到這些景象內心中有沒有自然地升起一種喜樂呢?如果沒有,那是你內在的煩惱太多了。傍晚時分,夕陽西下、倦鳥歸林,萬物恢複本有的寧靜,這時候每一顆充滿喜樂的心而同樣應當感到歡欣。不要因為光的消弭而感到失望,如果你的心跟著宇宙四時輪的規律自然能夠感到春夏秋冬、朝暮寒暑都是美的,都值得去歌頌。 很多人我說師父啊,我打坐的時候看見光了,我說每樣事物都有光啊,只不過那光被你的煩惱遮住了。當你打坐的時候你的內心慢慢清凈下來,就能感受事物正向的一面、美好的一面。當你內在充滿煩惱污濁的時候就永遠感覺不到這個世界美好,就會用抵觸、負面情緒去感知這個世界。所以,禪修就是不斷地修正自己,從邪修到正,從染污修到清凈,從喧囂修到安寧。其實,我們每天都能夠修正自己的思想、行為。但是由於我們平常的時候覺察不到自己,因此才到寺里來禪修。

  二、我是誰——禪修讓你重新認識你自己

  今天首先要講的主題是「我是誰」。

  在小說《二十四重人格》中,心理學家向我們揭示了「我」的不同角色所思的各種念想,所為的各種事件。每一個認為「我」只是一個平面的人都是受到現實無情的打擊。我們在內擁有各種不同的人格,在外必須帶上「人格面具」,飾演各種各樣的角色。我們在企業里是中層、高管,回到家是父母子女或者是子女父母。我們從前是一個孩子,以後是一個老人,那麼當我們漸漸長大,原先那個小小的我又去了哪裡?我們到底是什麼人能做什麼?我的行業在這個世界中屬於什麼檔次、等級、狀態,我在這個市場里又佔了多少份額?大家有沒有不斷地往各個方面去參,找到自己當下的定位呢?我們都活得迷糊糊的,連自己在社會上所扮演的角色都弄不清楚,更別說了解自己內心思想境界當我們不了解自己,就沒辦法定位自己。《孫子兵法》里講,知已知彼,百戰不殆,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力量,如何跟對方去戰斗?別人能舉起一百斤,你只能舉起十斤,那你怎麼跟別人去對抗?前段時間我看《孫子兵法》感觸很多,其中講到當別人比你強大十倍甚至幾十倍的時候,別人來攻擊你,怎麼辦?那你就想盡辦法逃,即使逃不過也要在別人面前孫子,要韜光養晦。越王勾踐卧薪嘗膽,這就是知已知彼。當我們沒有實力跟對方抗衡的時候就要學會如何保存自己的實力,這也是每個人要思考的「我是誰」的前提條件——給自己一個定位,保護你自己

  佛陀在沒有悟道之前,跟各種各樣的人學習,很多人都是他的老師。只有轉益多師才是汝師,才能使自己不斷地學習到新的知識,思考更深刻的問題。你們覺得當老師好嗎?我覺得不好。最幸福的應該是當學生,把老師身份放下來,永遠做一個謙卑學生,這樣自己才會成長,不斷地吸收別人好的東西。你如果每天在台上不停地跟別人講,講到最後你還有什麼可以講?沒有一顆當學生的心,到最後你的能量就被封閉。古來大德隔段時間都會閉關,調整,自我反思。反思的過程也就是找到我是誰,我在哪裡,我要往哪裡去? 我們設計萬佛殿的萬佛,它講到了華藏世界講到了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三千大千世界可以容納到一芥子當中,一芥子可以展現無量世界就好像我站在這里似乎要比你們高一些,但是到了另一些場合我也很矮。但從外太空看我的時候是什麼?連一粒灰塵都不如,若有若無的,我們小得根本看不見。《阿彌陀經》講從這個世界到西方極樂世界要經過10萬個國土,人們都無法想像那裡有多遠。

  我們作為一個學佛者,作為一個修行人一定要把我們原有的思維不斷地打破。慧海法師教大家要有空杯的思想,而就連這個杯子執著也要打破,杯子破了就什麼都不存在了,容器不存在的時候才能無所羈絆。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要把原有的思維模式打破,不斷地自我打破,不斷地自我超越。

  這兩天大家在禪修的過程中就要不斷的問自己「我是誰」。

  如果我是母親要像大地一樣承載萬物我是父親要像上天一樣關懷你身邊的人,你如果是個董事長就要呵護底下的人成長。所以,大家要找到我是誰才能定位好自己,定位好了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今天在香海禪修就要在這個過程里好好反思,時刻地活在當下,明白自己處在什麼狀態,明白自己處於什麼角色!而我們人往往不是這樣,處在這個角色卻做其它的事,所以我們活得很痛苦,因為你沒活在當下,所有的煩惱都由此產生,你不斷如果永遠在計較、分別、比較之中,世間痛苦就永遠沒有完結。

  昨天有位女士給我打電話說他的先生跟他第一任女友在一起不回來了,她覺得委屈了。我就告訴她幾個案例我說濮院鎮有一老闆把初戀情人帶回家,告訴他老婆說,你就接受我有兩個老婆吧!還有一個男人天天吸毒,總是不回家,妻子痛苦。這種現象層出不窮,只要你的心不能接受這種狀態你就永遠痛苦無邊。薩特說,人是可以自由選擇的。我就給她兩個選擇,第一個你能選擇接受他目前的狀態就不離婚;第二個,你如果不能接受他目前的狀態就選擇就離婚,這種痛苦跟誰去述說都沒用,只能取決於你自己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可能沒有痛苦,因為我們有感情,我們的身體是血肉之軀。就像我上個月牙疼一樣,疼到最後開刀我都沒感覺了。佛在世時也要生病,我們這個是有相的身體,到最後都會壞滅,你要是希望這種有相的身體永遠不會壞滅,你的知見就不正確不正確的知見就會產生煩惱

  不要認為結婚了以後還會跟談戀愛那時候的一樣,那是不可能的,你在變,他也在變,環境在變,所以要學會適應。比如一個企業剛開始市場很好,正在上升之中就很容易做成,走到了一定的時候就要開始下降了,這時你發現自己再努力沒辦法做起來,這就說明你沒有了解到事物存在的規則。因為事物在變,而你的心沒有變,你沒能把握住事物運行的規律就會痛苦。大家要記住,不要用一成不變的觀念去看待瞬息萬變的世界。我們的煩惱就這樣產生的,你會變你的先生會變,你的孩子公婆都會變。所以,我經常跟大家講要培養自己的福報,我後面會講到,有大願者就會有大福報、大成就

  我經常打一個比方,在一張紙在畫一個圓圈,很多人只會看到這個圓圈,很少去想這個圓圈以外還有那麼大的空間。我們的思維應該是多向的,正向思維想不通,就用逆向思維好好再想一想。在我們的人生裡面要學會把人生這個整體過程不斷地放大,把目前發生事情儘可能地縮小。玉樹地震那多麼人罹難而你還活著,你在為了你先生的事情痛苦煎熬,而人家父母孩子可能一下子就沒了,所以,我們很多時候是自己給自己找了很多煩惱。一個真正的修行者,大覺悟者,他的心像虛空一樣沒有邊界,眼前所發生的任何事情在他面前都不是什麼大事情。所以,我們修什麼?就是不斷地把心放大,人家說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那說明你有一定的境界。所以,當我們碰到越大的事情就越要從容地應對,從容是從哪裡來的?是要擁有開闊的心,如果你沒有這樣的心量想不痛苦都是不可能的。

  人生是一次短暫的旅居,所以把禪修跟生活有機結合在一起,禪修不等於你靜靜坐在這里,實際上行住坐卧,言談舉止時時刻刻都可以體現禪修的宗旨

  這次我在交大拓展訓練的時候,一個房間住三十多個人,一到晚上睡覺的時候,呼嚕聲此起彼伏,這些人每個都是老闆都有一個大肚子,都是打呼嚕的高手。有時候聽著他們打呼嚕打著打著中間斷就斷了,我還在等著他把後面的呼嚕打完呢!這也是對我的一個成長,我平常喜歡跟別人住在一起,進去的時候他們說給我單獨安排一間,我說不用,這個機會很難得,我也要接受一下團體生活我也要挑戰自己的極限。我平常累的時候就觀照自己的心,讓它放鬆下來做一個呼吸,拍打一下,精神很快又找回來了。所以,我們禪修的過程就是要跟自己的生活在一起。累得實在不行了,回來就應該閉上眼睛,把心收回來,做幾個呼吸,這樣你的能量又可以回來了

  我常把禪修比喻做止沸,經常拿一涼盆水放到沸騰的水中,沸騰就會止住,那鍋水就不會燒乾。我們的身體也是這樣的,不斷在沸騰的時候,水就會燒乾,禪修就是那盆涼水,是讓你補充能量的,我們身體毛病都是自己正常循環當中出問題了,我們自己本來有一套免疫系統,自己可以調節自己,都是我們自己平常的時候自己沒有注意。比如我那天牙齒痛,後來我就找到原因了,那時連續幾天很晚休息,宋老師老是拉我去吃留蓮,又吃了很多辣椒,這樣一來就上火了。其實,我們本來都有一套非常好的免疫系統,這種免疫系統要靠我們自己去保護。

  所以,禪修要跟我們的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回家吃飯的時候,感覺飯菜很美味,要記得贊美做菜的人;看到公婆岳父岳母也要贊美他們;看到孩子要學會欣賞他,甚至看到花草你也應該贊美它兩句,那個鮮花就會與你產生物感,開得更燦爛更美麗。你們知道《水知道答案這本書嗎?連水都知道你對它的贊美,更何況你贊美的是人!我們用全身心的愛迎接今天,學會贊美別人,學會鼓勵、欣賞別人,當我們身上每一個細胞都鮮活存在的時候,你身上肯定不會有毛病癌症會來到你身上你不用去擔心,擔心本身就是一種毒素就會使負面東西在我身上成倍地增長。我們要把任何擔心都拋開,用清凈喜樂的心活在這個世間,這樣才會開心。我們人往往不會欣賞自己,不會欣賞自己所擁有和得到的東西,總是想著別人的東西,有對比的時候就很痛苦。剛才有個同修講到別人開寶馬,住別墅,總是去攀比,但是,我們自己擁有的別人也未必有,應該珍惜自己現在所擁有的,你就發現生活處處都是美好的。安靜地思考自己的能力、地位等等,自己目前有多少資源就做好多少事情

  我最近經常講,人要相信命運,很多東西是要因緣條件成熟了才能推進,條件成熟你再怎麼想都沒用事情還是做不成。一切東西的存在都有自在自為的規律,違背了原因條件你還想達到的那個目標就會痛苦就會像趕鴨子上架一樣。

  我們在面對困難、碰到問題的時候不要跟著自己的情感去對抗,不要感情用事。比如你父母得了絕症了,在你有能力條件下就去治療他,實在不能治療就沒必要弄得兩方面都痛苦。大家知道有一本書叫《人間正道》,後來拍成電視劇《天道》,裡面有一個人他的父親得了癌症,最後發現努力沒辦法,就只好眼見他父親去世,結果別人用異樣的眼光看他。大家想一想在不可能醫治的情況下放棄治療到底是孝順還是不孝順?不過我們作為子女的,只要父母有萬分之一的希望,都要想法設法地去治療他,如果治療不了才選擇放棄,這時候病人也能減少一些痛苦

  人活在這個世間要遵循因緣法則,如果不遵循,即使你花了大量的精力,結果還是得不到什麼收獲。這也就是要求我們明白我是誰,我在哪裡?就像我以前學英語一樣,我的語言天份特別差,整個學校就我英語最差,後來還跑到廈門去學日語,我很刻苦地學,沒想到別人學幾天就超過我了。我在寧海將近四年,就連最簡單的說吃飯我都不會講。我這言語的天賦很弱,在學生時代很渴望把英語學會,甚至規定自己每天要背多少個單詞,自己的房間到處貼著單詞,發現還是不行就放棄了,不想再浪費時間了。這也是在告訴我人要遵循因緣法則。我經常講敬天愛人,大自然法則不能違背。就像我們的身體一樣,冬天寒冷了就應該多穿點衣服,但是很多女士還是穿的非常少,年輕的時候還好,等到你年老的時候問題就來了

  所以,我們要明白我是誰,我在哪裡?我是人,我活在這個世間,衡量萬物,同時也被萬物所限制、所衡量。我們在萬物中不過是一個點,因此不能以點概面。就像外面的草一樣,很多人都說要打什麼除草劑之類的,我說不需要。還有我寺院到了冬天樹木就開始掉葉子,你今天掃了只是掃今天的葉子,明天掉下來的葉子你還是要掃。你一口氣想把後面所有的東西都解決掉是不可能的,每天要做的就是當下的事情只要你努力把每一個過程做好,原來期待的結果就自然地浮上來了當我們明白自己在做什麼的時候,就自然而然知道後面該往哪裡去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個人期待美好的結果,但是如果結果能不能按你的預期實現呢?那就要一步步慢慢地做起來。人生路上,時刻關注自己的內心,明白自己所處的位子,屬於什麼樣的一個角色。人最不容易做到的就是明白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的處境,所以才活得痛苦

  三、有大願者必有大福報——禪修究竟為了得到什麼

  今天要講的第二個主題是「有大願者必有大福報,有大福報必有大成就、大業績」。

  我經常跟一些年輕人講,要把自己的人生定位為一個有大願力之人。願是理想,願是人生方向,願是人生期待美好結果,願越大成就越大。一個有大成就的人,他的愛慈濟眾生,芸芸眾生都會為他力量的推動者。世界上的大型企業之所以能遍布五大洲,是因為它的每一個產品,所推動的理念都能普澤到很多人。一個世界首富必然有非常大的心量,他的出現能把許多問題解決掉,解決的問題越多,他的成就越大。首先要想是為了別人,有一顆想幫大家解決問題的心。

  德魯克的管理學講到了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界是一個點,在這個點上定位好自己之後,就要思考如何把這個點運作得最好。比如說我寺院客堂你在客堂工作,就應該把接待客人工作負責好,寺院也是這個社會的一個點。當人人各司其職,都能把它運作好的時候,這個社會才能良性地運轉。但是我們人往往忘記了這一點,自己的觀念裡面總是想著我要得到什麼,而不是付出,不是去幫助這個社會解決一些問題。

  我們的願力為什麼發不起來?是因為我們的思維出了問題,我們經常會忘記自己在這個時間屬於什麼樣的角色。現在很多企業都講企業文化企業的定位、市場份額等等,而把最根本東西忘記了,做起來就很辛苦。招一個員工是為了讓他天天給你賺多少錢,而是聯合在一起去完成一個使命,把這個樞紐運作得更好,所有的事情不是為你做,也不是為他做,而是形成一個共同的、面向大眾的、能夠產生更大福祉的使命。所以,我告訴寺里義工,你們來這里不是幫賢崇法師完成理想,而是一起搭建一個平台,讓這個平台惠及更多的人。我們為什麼要創立「和基金」,要完成一個什麼理念?其實就是一個義工銀行,義工銀行運作好了以後就解決了將來自己的養老問題,不用依靠家人國家。我健康的時候幫助別人,然後把時間存到義工銀行裡面,不健康的時候把這個時間取出來用,這樣就不需要依靠子女。這個方法如果運作得好,以後的養老院就不需要請外面的人。我們旁邊有個養老院,早上起來大家把凳子搬出來一起曬太陽,從早上曬到晚上這是社會資源最大的浪費。因為他活著要消耗社會的資源,這個時候你還健康就可以去掃地、拔草、種菜、幫別人按摩等等,為什麼不去這樣做呢?

  所以,我想以後通過「和基金」創立一個這樣的機制,只要我健康是一個資源,只要我健康就可以幫助別人。我們是社會的樞紐,我們的存在是幫助社會解決問題,所以,才有「和基金」等諸多的想法

  我們的存在不是為了社會索取多少,而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為社會解決問題角色,你以後的成就就能夠無窮大。這就是有大願者必有大福報,有大福報就有成就,所有的問題都能得到解決。

  為什麼從古至今有那麼多人在頂禮佛陀?不是他能保佑你什麼?不是的,其實是他教你智慧能讓你得到快樂、得到解脫、得到自在、得到喜樂佛陀這種思想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為他而得到解脫

  所以,我們要思考一下自己在這個社會作用,思考一下我在哪裡,要往哪裡去?從自身的角度去思考一些問題。如果為了爭取名利才顯示出我自身存在,那麼你自身的德行不夠的時候,即使給你名望也駕馭不了。我經常講富貴三種:第一種如山中花草,自己春天綻放,秋天結果,這是德行得到的富貴;第二種像盆里的花草,通過人的培植才能開花結果,這是通過功名得到的富貴;第三種則是權力得來富貴就像把花從地里撿起來插到花瓶里一樣,今天看上去很漂亮,兩三天就枯萎掉了如果你想讓自己的富貴能持續下去,就需要你的德行,就要像山中的花草那樣一到春天就自然而然地綻放。我們要發大願力,為這個世間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你的力量可能很小,只要你去努力和堅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們提倡「愛的裂變」,只要你把愛通過自身推廣開來,人生就會有變化,通過你傳播給十個人,那十個人能夠再傳播給另外的十個人……

  找到自己就知道如何去做。一般人衡量一個人只看他財富有多少,名望有多少,頭銜有多少我在外面經常收到很多名片,那些人頭銜真多,一張印不完印兩張,還要折頁,那麼多的頭銜實在的也就一到兩個這就是我們一般人衡量別人成就標準佛教裡面講的是要用減法,不斷地減,減到為無,減到為空,等到你內心中對名聞利養的追求歸零的時候,你身上所產生的能量會成倍數地增加,以前是加法,但是歸零之後產生出來的就相當於乘法當你家長會的時候,在幼兒園里還顯示自己是個董事長,這樣難道不愚蠢嗎?那個場合你和工人農民一樣,就是孩子他爸,就要把所有的包袱卸下來,歸空才能自在,才能謙卑,這樣才能真正學到東西。為什麼一個人小的時候學習新的知識最快,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的效率越來越低呢?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小的時候你擁有一顆謙下的心,感覺自己是一個孩子,因此將自己放得很低,而謙下就是最大的高貴,這使你學會最多的東西

  每天禪修就是要讓自己歸零。我們每天都有煩惱產生,障礙在自己身上層出不窮,因為你把自己看成一個實實在在的固體,一個固體跟另外一個固體碰到一起,矛盾就由此產生。空性就是把自己認定為無,像虛空一樣,什麼東西過來都沒有關係,那你還煩惱嗎?還有計較嗎?還有我慢、我執嗎?當這些東西都沒有的時候,誰都傷害不了你,因為你讓自己空掉了,空是人生最高境界,是最究竟的大智慧當你空的時候,在你心中可以升起無量無邊的大智慧

  我們這個地球飄浮在空中,那些宇航員都在外太空的時候都在那裡飄,為什麼我們沒掉出大氣層之外?為什麼我們不會掉出地球之外?因為我們的業力執著慾望強強地把我們的心捆綁在這個地球之上,離開了就活不了,這就是業力,是與生俱來的慾望深深地把我們綁在三界中。所以,要把這個世間困擾你的東西都解除掉。你對這些有一絲一毫的貪戀、執著放不下的時候,你的內心就不能得到解脫,不能歸零,不能歸空,你就不快樂。歸零、歸空就是我們每天禪修要自我觀照的一個修行方法

  最後一個要求就是要專註、堅持、鍥而不捨、持之以恆。專註其實也是歸零的體現,你心中沒有歸零的思想根本做不到專註,大家坐在這里還想家裡公司朋友等等,你就不專註當下,不能專註當下就得不到多少東西專註也是我內在要修的一個方向,我經常不專註,開車的時候有時打手機還發簡訊,最近我到上海都不開車,改坐火車,坐火車可以看書。有一次坐火車我也抵觸了很長時間,因為那個車是四位數字的火車,再加上這車是跑遠途的,衛生打掃得不好,剛進去的時候特別難受,臭味實在難聞,後來時間久了就感覺好多了,也就受了,其實這都是我們內在的情緒在抵抗。大家這幾天來這里禪修,來了就把心安下來,時刻關注自己的心,這隻是一個短暫的訓練,最主要的就是把這種關注當下的理念與日常起居做有機的結合。當你生活中時刻處於這樣的狀態身體就是打開的而不是綁緊的,是奉獻而不是索取,是包容而不是敵對,負面東西都會改變過來,很多事情你就能做好。這是兩種思維方式兩種看待問題和理解問題的方法

  今天就到此結束,我們這個禪修講課講得太多了,應該還是讓大家自己多修,在這里只是播一個種子,要得到收獲還要大家回去以後的堅持,回去不堅持講得再多都是沒用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