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四)~J 第98經(耕田經)

  第九十八經(耕田經):

  本經重點闡述耕種心田之法。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有相當一部分人對出家僧人都十分反感——當然,這些人是沒有佛教信仰的,對於佛法的反感倒也不是那麼強烈,而對於剃著光頭的出家僧人卻是頗有微詞:「出家人不事生產,屬於社會的寄生階層。」事實上這種觀點在某一特殊時期,甚至在現今仍很有市場。而遠在佛陀時代,就曾有人用「不親自參加耕田勞動」來指責佛陀。本經就是在駁斥這種邪知邪見

  有一一大早,佛陀外出乞食。

  此時應該正值春季,大地里彌散著泥土的清香。農夫們都開始忙著耕種田地

  有一位老婆羅門家中田多地廣,在方圓百里之內,也算是響當當的大地主了。

  這一天的大清早,老婆羅門雇請了很多人,共動用了五百具犁一起去耕田。出發之前,眾人都圍在一起,起灶吃早飯。

  正當大夥吃得正酣時,佛陀駕臨了。只見他從懷中取出瓦缽,准備乞些粗食充飢。

  老婆羅門見狀,便對佛陀說:「大師啊,我現在都是過著耕田下種的生活,以便賺些錢來混口飯吃。要不您也跟著我一起耕田干點農活,這樣我就可以供應給您飲食啊!」

  婆羅門說這話的意思,明顯是在刁難佛陀:你瞧瞧,我如此家產,尚需勞作賺取活命錢;而你們這些沙門僧人,年青力壯,卻四肢不勤不事勞作,只知伸手討吃討喝的——你們怎麼好意思來向我乞討呢?

  這位婆羅門原以為自己的這番話,會使得佛陀很是難堪,然後知趣地離去。可是沒曾想佛陀聞後卻很開心,他笑說對婆羅門說:「我亦耕田下種,以供飲食。」意思說我也親自下田耕種養活自己啊!

  婆羅門聽後十分詫異:「我都不沙門瞿曇若犁、若軛(牛頸上之彎的擔木)、若鞅(套在牛頸上的皮帶)、若縻、若鋔(除草用的農具)、若鞭,而今瞿曇說言:我亦耕田下種,以供飲食。」意思是說你這位大師真會開玩笑,你兩手之中除了一隻缽外,一無所持(手中沒有任何耕田工具)。你說你下田耕種,不是在說笑話么?

  佛陀聞後,以偈作答——

  信心種子苦行為時雨,

  智慧為犁軛,慚愧心為轅。

  正念自守護,是則善御者,

  包藏身口業,如食處內藏。

  真實為真乘,樂住無懈怠

  精進無廢荒,安隱而速進,

  直往不轉還,得到無憂處。

  如是耕田者,逮得甘露果;

  如是耕田者,不還受諸有。

  看了這首偈頌之後,我們每一位奉佛者,都會像「靈山拈花」般地會心一笑佛陀真是智慧無礙,了不起!為什麼?因為佛陀巧妙地解答了有關沙門耕田的質問:下地耕田幹活算是勞作,那麼教書育人、傳播真理者(泛指腦力勞動者)算不算是一種勞作?我們承認體力勞動者十分辛苦,他們為社會創造了物質財富;但同時我們也絕不能否認腦力勞動者為社會所做的重大貢獻,因為知識不僅是精神財富,它同樣也是屬於「生產力」的范疇。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知識份子被打成「臭老九」,宗教信仰被誣衊為「精神鴉片」,而僧職人員被斥為「不勞而獲」的「寄生蟲」。後來高明的領導者終於意識到:原來宗教界同樣是新社會的建設者以及社會財富的創造者,他們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事實上,領導階層能認識到這一關係,已經是意識形態領域的重大飛躍,是最大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最佳抉擇,同時也是邁向「理性思維」的重要一步。

  讓我們來大致分析一下佛陀的這首偈頌:

  1、信心種子——我們做任何事,都要充滿信心。比如說為了克服金融危機,就需要全人類樹立戰勝危機信心(類似的例子很多)。而信心對於佛法真理,也是獲取的關鍵步驟之一。因為信心是產生正信的種子,是邁向解脫精神保障。

  2、苦行為時雨——此處的「苦行」,可以理解為「實際行動」。信心是一種心理活動,而「苦行」便是將信心付諸行動,這個行動便表現在身口意三方面,具體而言就是五戒十善

  3、智慧為犁軛——智慧是一種有條理有深度的理性思惟當我們面對困難、榮辱、苦甜、得失等等內憂外患時,能夠作出正確的評判與抉擇。它能有效制止我們朝著錯誤方向滑沒,而有力地指引著我們邁向光明大道

  4、慚愧心為轅——所謂慚愧,就是能及時地覺察出自己的不足與錯誤,能夠以之為羞恥,並努力反省並修正自己的過失(或懺悔罪惡)。一個人如果無慚無愧,不僅能障聖道,增上我慢愚痴,而且幾近於衣冠禽獸,解脫無望矣。

  5、正念自守護——時刻保持正念,如實憶念諸法之性相而不忘失,勤省四聖諦

  6、包藏身口業——就是指有效地管住我們的身口意三業,使它們都老老實實,無有放逸。猶如惡狗,必須時刻用鐵索系拴。若稍加放逸,最終必定毀害自家慧命。

  7、真實為真乘,樂住無懈怠——法離迷情,無有絕妄,名曰真實;以涅槃解脫為指歸,是名真乘;以安貧樂道、精勤無忘、恆自省念、心無旁騖為自家事,名曰樂住。

  8、精進無荒廢,安隱而速進——此句與上句意略同,互為佐印。

  9、直往不轉還,得到無憂處——四雙八輩,無有間歇,一路直驅,名為「直往」;勇猛精進,得遇恆自不退轉,名曰「不轉還」;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寂靜無為,涅槃無余,究竟解脫,名曰「無憂」。

  10、如是耕田者,逮得甘露果——以上述方法而耕自家之田,可得不生不滅之食糧。此甘露法果,比之五穀雜糧,孰殊孰劣,頑童亦可洞明。

  至於經中其餘所述,不予贅述。(元月二十八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