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善法師:關於般舟行持過程中踏的參考要點

關於般舟行持過程中踏的參考要點

  踏(踩)步是恩師上果下孝老和尚行持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特點之一,也是最最畫龍點睛處之一。至誠頂禮上果下孝老和尚感恩恩師慈悲攝受,無私攝化。現就個人理解談些參考要點,敬請參考。

  腳步不可以太大太大空間長時間急,不能從容,不能如如;注意重心前移,左右交替,節奏進行,雙臂配合呼吸節奏同時前後自然甩動(不是左右交替)。

  注意重心一條線,腳步踏(踩)下去,聲音放出來,同時向外呼氣,開始呼氣的節奏短促有力,乾脆利索,絕不油腔滑調,絕不拖泥帶水,呼氣的要領是要快實,要有力,乾脆,最關鍵的是呼完之後,有一個暗合的不呼不吸的些微許的停頓過程,這個過程是個養護過程,是整個念佛方法關鍵所在,好多人習慣這里用滑腔,不肯認真對待,靠力氣對付過去;有了這個要點,這個念佛才有生命力。這個不呼不吸過程就是將一切疲勞因素消耗因素當場消化於無形的過程,即呼即吸輪轉當體完成,這個過程每個環節都很完整,每個環節都很平和,每個環節都很從容,有張有弛。

  可以認為這是最小的一個生命單位,最基本的生命單位,最有生命力的基本單位。這個基本單位要做到每每從容不迫卻不容易,一般人的心地非常的粗,於這個微細過程不能圓滿完成;這個過程最需要的是心力,八萬細行中精益求精的心力;需要的是耐心是細緻是認真是不僥倖不偷懶,是持之以恆,是相續不斷,是超越任何程度的認真細緻,感恩恭敬

  身體節奏上的配合注意身體動作略微些許在先,聲音配合略在後,但基本同步,所謂先後方便說不過是0.001 秒的間隔而已。聲音跟隨身體輕鬆,反之身體去追聲音就非常勞累。

  腳不能抬起來太高,略微提起來一點點,更多平移的成份,有點象大象步,每一步都非常的沉穩,重心移動的也非常的柔和均勻,每一步都好象能在地上生根;又有點象是獅子步,每一步都抓在地上特別的有力量是一種森林之王的力量是一種王者巡視的力量是一種無限信心力量,好象每一步都具足了讓天蹋地陷的能量。每一步都威武剛強幹凈利索,絕不婆婆媽媽,拖泥帶水;這個暗勁的節奏力量一定要用好,象是獅子吼,全部身心的共振最微妙的就是這一環節,也是踏(踩)般舟踩般舟中最畫龍點睛的一筆。

  膝蓋不能有誇張的彎曲動作,只是象徵性的有點彎曲,所有動作都是最小的幅度,最柔的彎度,最小的對心裡的影響程度,心思只在佛號上,身形動作是個方便,只用最小的代價實現之即可。膝蓋動作過大者,必不能持久,必著於形跡,必心態不和

  阿彌陀佛的佛字用拖音,容易控制節奏尤其是慢板時要靠這個佛的拖音來控盤,否則很容易被搶板,界時沒有辦法再唱下去。一般世俗人如果控制不了,絕對是越唱越快,唱到後來唱不動了,他也就不唱了。這個佛字念完或者拖完後,起這個阿字時一定要體現從容不迫的特點,這個位置不從容,一切從容不迫是假;首先是腳步的第四步到第五步之間一定要從容,要吸好氣之後才轉。

  步調:快板的步調一定要小,甚至小到每次只向前邁四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腳,步調越小,越是容易從容掌握節奏,步調小才容易心平氣和,情緒平穩,才能配合演繹美妙的音聲,否則是急躁之聲,是不平之聲,是有求之聲,是輕浮之聲。

  滑步:提高雙臂的擺動幅度,雙腳自然前伸,可以擴大步幅,應付特殊情況

  踏(踩)步這個微細動作,需要一個極微細的心來對應,一般人心馬虎慣了,很難靜得下心,認得下真,細得下行,配合得深;最容易馬虎過去。而且肉眼非常難看得出來;因此這里很容易成為操作的一個盲點,也是念佛深淺的一個分水嶺。而且這個微細標准也好難說,說起來都知道,都明白,行思如是簡單微小的問題還這么啰嗦,知道知道。其實是不知道。真正做到了,八萬四千細行都做到了,才叫知道。知是心知,道是行到----行成了道。一個人必須自己有一覺悟:知道這個環節及微細動作之重要、之奧妙、之密要、之細要,然後自己用心去仔細玩味體會實踐其細要,經過長期實踐才有可能慢慢過關。

  問:要踏(踩)腳的話,是不是步子小些比較好不應該超過一隻腳的距離?為什麼多數人喜歡大步,多數一步半,甚至有二步的?

  答:踏(踩)腳動作必須有身體重心移動的配合,還有節奏的把握要恰到好處,步幅太大重心不容易移,或者是心有大步方面的掛礙,節奏展開不充分,不易踏(踩)腳,尤其用暗勁就比較困難時間上不充分;不踏(踩)腳的人習慣大步,這給平時心態比較粗放有關,也給浮躁心態有密切的關係。還有跟多數人不注重節奏的展開,習慣於一口氣搞定,不能即呼即吸,將生滅問題解決於無形之中。其每一步都不是從容不迫的,有個呼吸在哪裡掛礙。大多數人念佛有一種急躁的心態世俗習慣做什麼事情喜歡最好一次搞定,最好很快搞定。一次的念,很快的念,都不柔軟平和念佛的念。這種一次很快的念是不究竟的,是根本性的缺陷。體現在心態上一定會急躁的。這種念與解脫是不相應的,隱含了僥倖,不老實,不紮實等。這種念對應的就是大步,二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