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凈法師:大乘攻略:初學 四、上士道

四、上士

  我們再來上士道。

  上士道,指發菩提心、修菩薩行、證菩提果的法門。此分二大段:一發大菩提心,二修菩薩行。】

  什麼叫菩提心呢?菩提,就是覺的意思,就是覺悟。發起覺悟之心,發起想成佛利益大眾之心,就是菩提心。我們也稱作自度度人,「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就菩提心。菩提是「覺」,從梵語中翻譯過來,梵語是古印度的一種雅語,婆羅門和官方才可以用語言,叫梵語,是大梵天王所造的最尊貴語言,翻譯成中文,菩提就叫覺悟之心成佛之心。發起這份心就要去修行,按照你所發的心、依照善知識的指導去修行就叫菩薩行。菩薩就是「菩提薩埵」的簡稱,意為覺有情。覺有情就是「發起菩提心的有情眾生」,簡稱菩薩修行目的就是要證得佛的果位,證得成就無上涅槃境界,就是證菩提果。

  發菩提心,修菩薩道的行持有「六度四攝」。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四攝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六度是完善自我,四攝是廣利人天

  我們來看布施度。布施,就是拿出自己財物智慧幫助別人,包含奉獻的意思。布施三種:法布施、財布施無畏布施

  法布施,就是自己懂得佛法要去教導別人,也包括在生活你自己懂得技術也要給別人。自己有的人經驗要教給那些晚輩們,這就叫法布施。包括我們居士刻錄光碟,印造經書,流通法寶,這都是布施。財布施,就是布施錢財和物品。無論你錢再多,東西再多,我們所用其實並不多。像今天早飯,飯量大的,吃三個饅頭兩碗稀飯,來點小菜,就夠了;飯量小的,一個饅頭一碗稀飯,來點小菜,就夠了。你錢再多也是吃這些,不是說錢多的就能一大盤子饅頭,吃不下,錢少也是吃這些。你擁有得多,用不了的拿出去與大眾分享就叫布施,同時財布施也能夠成長財富,所以布施的人愈來愈富,貪吝的人越來越窮,其實就是布施得福報的因緣

  無畏布施,就是當別人遇到恐懼,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和他在一起,鼓勵他勇敢面對,幫他度過難關。像有的地方發生災難、地震、恐怖等,這時我們要勇敢地和國家和災區的群眾站在一起,給他們出錢出力,鼓勵他們重建家園,鼓勵他們戰勝恐懼就叫無畏布施

  這段時間媒體報道特別多的就是南京的徐老太。老太太摔倒了,有人把老人扶起來,老太太說是你撞的我,所以現在網上都說「珍愛生命,遠離老太」。還有天津的一個老太等,有一個長途大巴司機開著車,看到前面一個老太太躺著,趕緊停下車把老人扶起來,打電話叫醫院來救走她,自己就開車走了第二天交警來找他,說:你撞了人肇事逃逸。司機說:我沒撞著人。「那老太太說你撞的」。司機說:是救她沒撞她,我救她,撞倒和我沒關係。交警說:人家報警了。幸虧大巴車上有攝像頭,把車前面的情況大巴內的情況都錄下來了。交警查看錄像:鏡頭中老人在老遠躺著,車越來越近,看到車停下來,看到司機下車把老人扶起來,打電話,然後救護車來了司機開車走了老人的受傷和司機一點關係都沒有。這次有錄像,萬一沒錄像呢?就說不清這就很可怕的事,於是很多人就不敢做好事。但我們學佛的人遇到這種情況,你躲著也不行啊,尤其受了菩薩的人菩薩戒中都是有規定的,如果見到病人,見到傷者棄他而去不去照顧,犯菩薩戒的。犯輕垢罪,是犯戒行為。

  每次傳菩薩戒,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就和大家溝通,如果遇到這樣的事大家救不救?大家說救。那要賴你一千塊錢怎麼辦?有的說給他一千塊錢。賴你一萬呢?有的就說那就給他一萬。賴十萬呢?大家就不大敢說話了。我說一百萬呢?傷者真癱瘓了,一百萬也是有可能的,那就不救了嗎?那也不行啊。所以,我就給大家一個承諾:所有的佛弟子見到傷員病人都要在第一時間參與救助,如果在救人的時候被人賴上,被人告上法院,法院判你賠多少錢,我給你籌措多少錢,我來承擔。他賴你一萬,我給你化緣一萬;他賴你一百萬,我給你化緣一百萬。如果有佛弟子被人賴上了,我化緣,大家出錢不出錢?(大眾回答:出錢!)好,大家都願意出,這事就解決了。所以,你們大膽去救人,不管是誰遇到就救,不就是錢的事嗎?沒別的,就錢的事。他要抓你坐牢,我去替你申訴。我是法律專業畢業的,懂法,我去替你申訴。所以,不用怕,見到了就救,這就無畏布施

  這種無畏布施就是,當一個人遇到困難,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時候,誰都希望被人拉一把,像這些賴人的人,沒幾個媒體唯恐天下不亂,有誤導傾向。一報道好像很多似的,哪有啊,算起來不就三兩個嗎?但是一宣傳毀壞了社會風氣,誰也不敢救老人了。福建的一個老人摔倒了躺在地上,大家都圍著看,救還是不救呢?跟自己爹一樣,自己爸爸一樣年紀大,不救沒良心,救他萬一賴著怎麼辦?二三十個人都圍著看,老人就一直躺著,最後死了。還有個老人也是撲倒在地上,窒息死亡,如果有人把他翻過來就不會窒息死亡,但誰也不敢動,都圍著看,一直看著老人死掉。還有一老人扶著欄桿走路,走著走著有點暈,頭就卡在欄桿上,這時如果有個人攙扶一下,就救出來了,就沒事了,但老人最後一直被夾著活活夾死,大家都圍在那看,看著老人一直掙扎,最後夾死。

  到了這個份上媒體是有責任的,我們要宣傳正面,無畏布施在這個年代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誰都有老的那一天,除非你趁年輕死了老不了。只要你不死你就一定老。老了,誰都需要有人照顧。我們要倡導這種風氣,要照顧弱勢群體,要照顧老人,不要怕賴上,賴的真沒幾個。知恩圖報的人多,以怨報德的人少。一報導給擴大了,是媒體大了好事不出門,壞事千里,搞得大家都害怕老人,好像老人兇猛請勿靠近,不是。我們佛弟子就要倡導救人,一定要有這樣擔當的心,弘揚正氣,鼓勵善行這就叫施無畏無畏布施

  持戒度,在國家來說就是遵守法律,在單位來說就是遵守紀律,在行業來說就是遵守職業道德規範,在修行中有修行戒律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你受了哪個戒,你就持哪個戒,一直提升到菩薩戒,要持戒

  為什麼要持戒呢?佛陀以他的智慧觀照到因果緣起,在眾生生命歷程中,有很多危機存在,你做了錯事就會受到惡報。像小孩到了水邊容易掉進水裡淹著,就規定小孩自己不能到河邊,不能下水游泳,這就是保護大家。就像公路上發現有些司機開車方向不好,慢慢會跑到左邊去,就在中間劃一道黃線,他看到黃線就知道不能跑到那邊去,就減少了事故率。這道黃線是從美國開始的,那時經常出車禍,後來有個發現:如果把公路中間畫上一道線,各走各的,就減少車禍了。當時報告公路部門,公路部門沒接納,他自己就用油漆在經常出事故的路中間畫了一道白線。從此之後,這條路上就極少有事故發生。由此這條線就普遍地向全世界傳播,所有的公路上都畫上了這條分道線,事故率大為降低。

  我們的生命也有這樣的風險,一不留神做了錯事就會遭受懲罰,因此佛陀就用戒律給我們畫上這道線。戒律是保護傘,是生命線,是安全帶,是成佛的保障,是防非止惡的約束,但不是懲罰和難為。

  很多人認為,知法犯法,罪加一等。「我可不能受戒受了戒更麻煩。」關於這個問題,我經常跟大家探討,我說一個人,他學了交通規則,取得了駕駛證,另一個人沒學交通規則,沒有駕駛證,他二人各自開車闖紅燈被交警抓住了,大家說罰誰罰的重?有的人說一樣重吧。不一樣。沒駕駛證的直接就拘留,無證駕駛。有證的呢?扣分罰款就行了。很多人認為「知法犯法,罪加一等」,我出家前從事過十年的行政執法,古今中外從來沒有哪條法律說,誰懂法就罰得重。否則大學裡的政法系哪招得起學生來呀,誰還敢去讀法律?我才不學法律呢,學了法律到時候告我。我要不懂法律呢:「你怎麼偷稅漏稅?」「我不懂法。」「哦,不懂法,算了!你呢?你可懂法,罰你!」不可能這樣的!所以,知法犯法其實是罪減一等。為什麼打官司請律師?他懂法嘛,就能你有利的辯護,就能減少懲罰。所以,大家要明白這個道理,是因果懲罰我們,不是戒律懲罰我們。所以要受戒,要持戒持戒就能規避生命風險。戒律佛陀給予我們出離輪迴最為有效的方法

  忍辱度,就是不要與人衝突佛教忍辱是很高修行的,指的是忍無可忍,無須再忍」。不是我們世間所認為的憋氣,你欺負我我就憋氣。不是,而是以博大的胸懷和無上的空性來了諸法如夢幻一般,不必為夢幻中的事去計較,常懷寬容慈悲,這才叫忍辱

  經典講到有一個人,他威武有力,能打。在當地也算一霸,誰都不敢欺負他。他晚上做夢,夢見有人往他臉上吐了一口唾沫。醒了之後他就恨啊:「他竟然侮辱我,吐我一臉唾沫。士可殺不可辱!我從小就沒受過這樣的氣。我一定要殺了他!」生氣他在夢里見的,外面找不著,所以他就恨,一直恨,最後氣死了佛陀說,這就無明。同樣,人生如夢,你為人生夢中這一切去生悶氣,氣出個三長兩短來,氣得不能成佛,是很荒唐的。這個世間,這期輪迴也是一場夢

  永嘉大師說:「夢里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夢里感覺六道,有善惡,其實你覺悟了之後,就知道這是一場夢昨天晚上的是小夢,此刻是大夢。你夢見一個和尚在給一群做夢的居士說夢話,這是一場夢。既然是場夢,你何必跟夢里人去計較呢?生生滅滅中就是夢。你現在感覺到,很快就感覺到了,就是場夢。盡管是夢,咱做個好夢,做個修行的夢,做個成佛的夢。佛教忍辱不是世間所說的憋氣,不是石頭壓草。世間人的忍辱往往是石頭壓草。草長出來了壓住它,再長再壓,最後壓多了就崩潰。憤怒,掀桌子,罵街,殺人放火,那不是忍辱,那叫積蓄力量,等著爆炸。佛教忍辱,是了知現象虛假和實相的空性。

  放到歷史漫漫的長河中,我們這一生在歷史中根本就算不得一朵浪花。我們仔細想想,我們小時候,有同學和我們一張桌,我們過了他的線,他捅了我們一胳膊肘;我們的橡皮沒借給他他就偷了去了那時候你很生氣:他偷我的橡皮,他太壞了!現在想想,小事,是不是?根本不值得和他生氣拚命的。

  我們今天再來看,小時候是那樣,十年後,我們再看今天,氣得你吐血的那個事,根本就不是個事。要放在我生生世世中,我們自己來說,明朝時候,有個人和另一個人鬧矛盾,背後說壞話那人生氣。現在再想想,生氣生氣還有意義沒有?都過了!放到無常中,放到大歷史中,這些小事都不值一提。你放到如夢如幻的境界,神馬都是浮雲。至此,人、我、事,三輪體空,沒有什麼需要忍了,故名忍無可忍,無須再忍」。所以,佛教忍辱是超越這一切,而不是說憋氣。

  精進度,就是努力去做,不要偷懶。做什麼就做出個樣來。要當和尚就當個好和尚,當居士就當個好居士。工農商學兵,幹什麼的就要干好,努力去做。同樣,大家現在學佛了,就要做個好佛子,就要學教理,就要念佛,就要斷惡修善,修行要把自己精進目標放在成佛上。我們這一次學習就是為成佛而來的,不是為別的。不是挺煩惱的來輕鬆兩天,不是,是為成佛而來的。我們的目標就是成佛。所以,只要是沖著成佛這個目標就是正精進。我們喝杯茶也是為成佛而喝的,我們吃齋飯也是為成佛而吃的,我們睡覺也是為成佛而睡的,乃至我們開個玩笑也是為成佛而開的,統統包含在:一切為了成佛!如此去做,就是正確精進

  禪定度。我們了知這個世間如夢,所以不必跟世人計較。保持一種祥和淡定的心態就是禪定禪定,有人認為就是把腿盤好,坐上兩個時就禪定,那不一定,不對。是把心穩住叫禪定心如何穩住呢?就是先坦然接納,第一步就是坦然接納你生命發生的一切。已經發生了的,你就認可,如是如是。佛陀經常講到的就是「如是如是」。你認識到「如是如是」就是禪定。就是這樣的,就是這樣的。因為就是這樣的,也確實這樣了,那就讓他這樣吧。這就叫「如是如是」。你不要煩惱,不要起心動念了你說,那個壞人罵我。哦,他是好人壞人?是壞人。嗯,壞人不做壞事什麼呢你說壞人要做好事這是你不道理壞人就是做壞事好人就是做好事不好不壞人就是做不好不壞的事。

  眼睛就是看,耳朵就是聽,小偷就是偷東西警察就是抓小偷。你明白了「如是如是」就發現這個世界,亂的是我們的心,世界沒亂過。每個人都在兢兢業業地干自己該乾的事:小偷警察農民都在自己的業務,工人商人官員老師醫生都在兢兢業業地做自己該做的事。黑社會的兢兢業業地打人,醫生在兢兢業業地治病。你發現世界好像是錯綜復雜,當你跳出來看的時候,你發現這個世界在有條不紊地運作,從未亂過,亂的是我們的心。

  兩位僧人在辯論,看見掛著的經幡在飄。一位僧人說:是風在動。另一位說:風有什麼動的,是幡動。六祖就說:既非風動,也非幡動,仁者心動。這個「仁者心動」,有好幾個不同高度的解釋。從一個角度說,如果你心如不動天地萬物愛動不動你不會去在意煩惱,所以心不動這是一個高度。再一個高度就是,你的心天地萬物是一體的,是你的心創造了你的世界,因為你的心的某種形態,而召感顯現了你身邊這一切一切,所以說是你的心所產生的這個境界。是好幾個高度來解釋。但無論哪一個,是你的心動了。我們真實地了解禪定,就是心的如如不動,與萬事萬物和光同塵。

  智慧度,就是般若,建立在空性的基礎上所產生的智慧,才叫般若。你明了這個世界的實相所產生的智慧就叫般若般若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夠了解道、悟道、修證、了脫生死超凡入聖的這個智慧般若智慧包含五種:實相般若境界般若文字般若、方便般若眷屬般若五種的內涵就是金剛般若

  四攝,就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六度是完善自我的,四攝是把大眾吸引到身邊,來引導他們,度眾的。六度叫上求佛道,四攝就是下化眾生,自度度他。布施,也是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只有常行布施,才能把大眾吸引到你身邊,和你一起成道。建立良好的社會形象要多布施

  愛語,就是多說關愛的語言,多說美好語言,多說祝福的語言,多說吉祥語言,多說和諧語言,創造美好。不要一開口就抱怨,喋喋不休。抱怨有四種過失:減少福報,失去朋友,失去機會,與成功無緣。愛語有四種功德:培植福報,增加朋友,獲得機會,註定成功。

  利行,就是廣做利他的事業。看到別人做事情能幫一把就幫一把。無論是工作生活修行,能利於他人的事情我們多做就叫利行。

  同事,就是要有同甘苦共患難的精神,要敢於承擔,不要怕事,不要躲避。

  前一段時間出了一個大學生葯家鑫,開車撞到了一位女士。葯家鑫看到有人受傷,害怕了,開車趕緊跑。一看這個女士掙扎著記他的車號:「壞了,記住我車號了。」於是,他就從車上取出一把刀來,捅了八刀把她捅死,開車跑了。但這一切都被別人看到了,很快就抓到了。

  葯家鑫的父親做了一個深刻的反思,說:這個孩子,從小很聰明能乾的,很優秀。但是,我總貶他,我怕他驕傲我就貶他,挖苦他,希望激勵他成長,成才。其實,他是很優秀的一個大學生,由於我總挖苦他壓制他,造成了他認為自己不行,他不敢獨當任何一件事。他自信心不足,就不不願意擔事。像撞著人了,這個事很簡單,車輛入了保險,他把人送到醫院,該賠多少錢由保險公司賠,沒什麼大事的。但是,他的第一反應就是神智「嘩」的一片茫然。他的潛意識里就有一聲音說:「不能擔責任,尤其不能讓爸知道,爸要知道了就會挖苦我,顯得我更不行了。我不能承擔這個事,我不能讓人知道我出車禍這個事。怎麼就不知道呢?殺了她不就沒人知道了嗎?殺掉她。」如果他敢於承擔:「我撞了就是撞了,我承擔。」他不想擔當,反倒是只好面對死刑,承擔死亡。因此,我們大家就要想到,一個修行人要敢於為天地擔事,不能推卸,要敢於擔當。這個世界發生的任何的不痛快的事,都要反思是自己沒做好,這就叫承擔。有事先從自己身上反思,不要推卸責任。普遍的人,由於我法二執的力量糾結,總感覺我是對的,我是好的;我永遠沒錯,我要有錯,也是你的錯;即使我錯了,也是你先錯了,才造成了我的錯,還是你的錯。普遍大眾都是這樣的想法,這其實就是不擔責任。我們要擔,你發現當你敢於承擔的時候,願力大於業力

  包括我們說利比亞戰爭你想到:這是我做的不夠,利比亞才打仗的。我要是好好學佛,我到那裡去弘揚佛法,那裡的人學佛了,不就不打了嗎?有人說:這個和你什麼關係啊,你也管不了啊?——我為什麼管不了呢?管不了,說明是我的責任。承擔,這就叫為天地承擔,我們認為懺悔懺悔自己做錯了的事,應該也包含著懺悔世界裡所有出現的事情。一定是我的錯,才造成了世界的動蕩。古往今來都是這樣的。就說秦始皇焚書坑儒,我的責任——我要是教秦始皇學佛的話,他不不殺生,不用坑埋那些人了嗎?——那時候還沒出生呢!——我為什麼不在那時候出生呢?所以是我的責任。這樣好像很荒唐,當你嘗試著這樣用心的時候,你就開始逐漸地具有承擔天地的那種能量。心量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你的修證就有多高。當你真實去做的時候,你就發現不荒唐,這就聖人的心,聖人的心就是這樣。聖人無心,以眾生心為心,以天地心為心,聖人把自己和天下是融為一體的。無論是佛陀,無論是孔子耶穌、穆罕默德,這些天地聖人,都是在荷擔眾生的種種惡業耶穌也是為眾生贖罪而被釘死在十字架。孔子是為了教化民眾周遊列國,有教無類,辛勞一生,謙卑質樸,崇高偉大。他教化民眾仁義道德,同時也不失中道技巧。

  孔子有一弟子叫子貢。魯國有一法令,如果魯國的人外國,有還不起帳或者什麼因緣被人賣做奴隸的時候,魯國的人遇到了要把他買回來,買他花的錢,到國庫去報銷。子貢是個有錢的商人,他到衛國遇到一個被販賣做奴隸的人,他買回來了。買回來他也沒去財政報賬,因為他有錢,沒報賬。當時魯國也不大,一點點,被買回來的這個奴隸,就到處頌揚子貢的事跡,很快舉國盡知,大家紛紛贊美他。後來這件事傳到孔子那裡,孔子就叫子貢來:你做的不對,你做一樁錯事。子貢很惶恐,問:「夫子我是哪裡做錯了呢?」孔子說:「你有錢,你買回他來不用報賬,大家都認可了你的這種道德觀,都認為買回來不到國庫里報賬是應該做的,這是受到讚揚的。別人看到奴隸,就會猶豫了,我買了這個奴隸回去,報賬呢,別人就說,人家子貢不報賬,你報賬,你就不是個好人我要是不報賬,我又那麼多錢,花掉自己所有的積蓄買回來,我這輩子就變成窮人了,買不起。因此遇到做奴隸的魯國人,我就裝作沒看見,裝作不知道,我就不買了,別給自己麻煩。……所以,因為子貢你的個人行為,導致很多魯國人在外國回不來。你現在就找國庫報賬去。」子貢一聽,趕緊去國庫把錢報回來。於是很多人大家都覺得子貢報賬了,大家都去坦然報賬。因此,大家在外面見到了做奴隸的魯國人就買。所以,當時在那個時代,魯國人沒有在外面做奴隸的。

  孔子有一弟子子路子路是武夫。有一次子路路過一個河邊,河水很急,有人掉到河裡,家人在岸上喊:誰救上來,我給他一頭牛,幫幫忙救命,救上來我感謝他一頭牛!子路一頭扎進水裡那個人救上來,主人很感謝,給他一頭牛,子路就把牛牽回去了。別人就批評子路你說你,救個人命,你也得要人家一頭牛,瞎了你這渾身的力氣孔子說:不,子路這是大義,深明大義。子路不差這頭牛,但是他為什麼要這頭牛呢?他是讓人們都做好事,因為做好事是有風險的,有風險得到了報酬,這樣做好事人就多,他是在弘揚正氣

  曾子,是個孝道著稱的弟子有一次,曾子在農田裡幹活的時候,因為鋤斷了幾棵禾苗,他父親就一時暴怒,拿起鋤頭來就乒乓乒乓把曾子打暈了,躺倒在田間。他父親扛著鋤頭就回家了,不管他了。後來因為下雨,曾子被涼水澆醒,才慢慢爬回家。回家時看見他父親也正在悔恨不安,自責因為心情不好孩子鋤斷了兩棵禾苗就被往死里揍。正在後悔著急的時候,看到曾子回來了,他父親略感欣慰。曾子看出父親心裡很難受,為了安慰父親,就故意唱歌給父親聽,表示我沒受傷,我沒事的。大家都贊嘆曾子是個孝子。曾子這樁事,傳到孔子那裡,孔子說,曾子來的時候不許他再來見我,他不孝我不見他。曾子聽了就趕緊去找孔子:「夫子,怎麼回事?您不見學生了,是學生哪裡做錯了嗎?」孔子說:「你不孝。」「我哪裡不孝夫子明示?」孔子說:「作為人子,父親懲罰你的時候,你應該去承受;如果父親拿小樹條或者用手打你兩個耳刮子,你跪在那裡承受著;如果父親拿著大棒子或者鋤頭揍你,你就趕緊跑,要不他失手打死了你,他要坐牢啊。」在魯國打死人要坐牢的。如果你父親手把你打死了你是孝道了,他坐牢了,你死了這叫什麼孝道呢?如果你父親用手打你兩下子,用樹條子抽你兩下,你就承受著;一看父親拿著大棒子什麼的,你就跑,等到這事去了,你再回來給他道歉,再來懺悔,這才叫孝道

  這才是聖人之心孔子是如此,老子耶穌是如此,佛陀更是如此。敢於荷擔天下,為天下立德的精神這就同事。我們如果連自己身邊朋友都不敢擔當,有責任都推給他,何談同事啊?所以,要有這種高尚宗教情懷。這就六度四攝。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