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海(惟傳)法師:空海法師講授:《大學》問答

ste-028-2011-10

北京修德谷《國學》講座
  
  各位同修,各位親愛的家人,大家好!
  
  老師好!我們會更好!世界會更好!
  
  看你們的精神越來越好啊
  
  前幾天我們在辦禪修的時候,有好幾位學員都提到,他們來的時候是綳著苦瓜臉,然後嘴角是向下翹、向下垂的。然後禪修,慢慢地進入情況,然後慢慢地體會之後,誒,到後來,嗨,心花朵朵開,然後嘴角就往上翹。
  
  這是真的,因為這是具體事實的呈現,所以希望大家正確的了解。
  
  所謂的修行那是沒有宗教區分,希望大家要把這個修行宗教在一起,修行信仰無關。所以不要一提到說修行,然後你就認為,哦,那是宗教信仰那是迷信
  
  不是的!修行每個人都需要的。所以《大學》裡面就有提到嗬,哪一句話
  
  對。最後一段,最後一段「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如果我們沒有修身、沒有凈化的話,那會常常處在無明沖動習性運作裡面,你會製造很多的苦因,會招來很多的痛苦。所以修身這是很重要的,不要一提到修身,那認為那是宗教信仰,根本毫無關係。而是說宗教比較強調修身、修心、養性,是比較偏重,那我希望大家能夠正確理解。
  
  儒家不講那些怪力亂神,儒家也比較不會有這一迷信或是宗教信仰信徒迷信的這些色彩,儒家是比較少,會站在比較客觀、學術學者的立場,有它的優點,有它的優點。那希望大家了解說,事實上《大學》、《中庸》講的都是一個凈化我們心靈,開啟我們智慧很重要的聖典、經典
  
  好,所以如果以後別人跟你講說,呃,我要凈化心靈,就是要修行,要打坐、凈化心靈,別人認為你是盲信,就不要去理會那些,而且你還可以跟他講,這是每個人,從天子到庶人都需要的。如果這個國家越多人在凈化心靈,這個社會一定是越來越祥和,一定會這樣的。因為,人們越凈化我們自己之後,一方面我們的貪心、瞋心就會越來越少,瞋心少,社會衝突對立就會越少,百姓心靈有在凈化,官員、政府官員有在心靈凈化,這個政治就會清明,展現出來的自然是,就是勤政、愛民。
  
  那百姓越多修行,這個社會自然它就一定是越來越祥和。如果這個家庭大家都重視修行,這個家庭一定很和諧、很祥和。
  
  只是我們在修行的時候,記得嗬,我們是為了凈化心靈、開啟智慧而來,不是要把自己變成為宗教信徒,不要把自己變成為宗教信徒,那變成盲信、迷信,這樣不好。沒有修行還好,一修、一談到修行,變成越修越怪異,或是越修身心越僵化,越修觀念執著、越固執,或是一修行之後,就認為自己才是修行,別人沒有修行,那自己才是好人,別人是壞人,像這樣的話,這個都代表走偏了。
  
  所以,為什麼佛教很強調要有正知正見如果你沒有正知正見你把基本的為人處事做好,這個已經是成功一半了。那如果你要深入,要深入去心靈的凈化,開啟高等智慧,這個是需要有正知正見。那儒家一樣,我們的正知正見來自於格物致知啊,所以儒家,不會要你盲信、迷信的,就是要有正知正見,開啟智慧,真正地了解,你真正了解實相,自然的,我們心中疑惑迷信都會破除掉的。
  
  好,再來
  
  本來晚上是要放一些幻燈片來跟大家分享,那因為大家很認真的聽聞,那你們呈現出來的,拿出來這個問題很多,也就說你們給我很功課讓我做。
  
  所以我平常做功課,我想說,回答…晚上先來回答大家的一些問題,然後明天晚上再播幻燈片來跟大家分享。
  
  明天晚上要播的幻燈片主題就是「如何格物致知」。因為這也是《大學》的核心,那也是我們這二天來學員提出最多問題的一個,一個點,怎麼樣才能夠格物啊?
  
  好,所以提出這方面問題蠻多,然後我們就,明天晚上我們透過一些幻燈片來跟大家分享,怎麼樣去格物致知?
  
  好,學員提到的問題嗬,有人提到,他說請問格物就是格除分別心,可以這樣理解嗎?
  
  格物就是格除分別心,這樣不是很,還不是很正確,為什麼?等一下會講。
  
  因為另外一個,另外一位學員提出的問題是,他說嗬,格物一詞,這個名詞嗬,大部的書解釋都是探究、推究、研究等,但有的傳統文化大德老師解釋為格除慾望,格除慾望、物慾,就是有傳統大德文化老師解釋是格除慾望、物慾,到底哪一個正確呢?
  
  好,因為這樣的解釋,這個我也看過嗬。有些版本的解釋是這樣。呃,事實上,如果把格物解釋說,解釋為格除慾望、物慾這樣是很含糊、很籠統。它只是從,哦,格物就是格除物慾,格除慾望
  
  好,我現在要問的就是,你怎麼樣格除你的物慾、慾望你怎麼格除?就像說我們要修行,我們要正其心你怎麼其心?我們要修身,要修身不錯啊,你怎麼真正的修身?你怎麼具體地誠其意你說要格除物慾,格除慾望你怎麼格除慾望
  
  這樣知道嗎?因為它不是一個問題核心啊。我們會有慾望,它是有原因的,你這原因來自哪裡?如果你不清不楚,你格除慾望,你只是把它打壓,你只是把它打壓。就好像一個人,他就是想要瞋心罵別人,如果你沒有去探討真正的原因,你只是跟他講,我們要格除嗔心,我們不能夠有瞋心,我們要忍,我們要忍。
  
  這個不是真正修行的好方法,因為這只你在不知原因情況,我明明要生氣,但是讀了一些書之後說,我要忍,然後說,我不能夠生氣,嗨,好,暫時把它壓下來。
  
  我本來有很多慾望,但是人家說要格除慾望,好,你只是把這些壓下來,問題有沒有解決?沒有解決。
  
  瞋心原因來自哪裡?我為什麼會有那些慾望原因來自哪裡?我為什麼會起貪?原因來自哪裡?
  
  如果你沒有深入到核心去探討、去了解的話,那這些修行,格除慾望、格除物慾啦,或是我們不能起貪啦,不能起貪、不能起瞋,這些就是,只是透過有為法,然後讓有為法這樣修、修,讓人家覺得說我很有修養,我們好像很有修行你看,本來我該生氣的我都沒有生氣
  
  你只是表象沒有生氣,你內心裡面有沒有內傷?有內傷的。所以,如果把那個格物解釋成為,哦,格除慾望、物慾,你怎麼格除?那你這慾望、那個物質慾望是怎麼來的?怎麼產生?你沒有真正地了解,那這些只是用有為法把它壓下來。就像你有憂悲惱苦,那我們來透過打坐,然後把這些,用定力把你的憂悲惱苦,把你的慾望把它壓下來。
  
  這個叫做什麼石頭壓草。我們的憂悲惱苦,你只是用個石頭把它壓下來,他沒有真正的解決。
  
  所以,我們解決事情是要…你要從根本找出原因。哦,所以,如果說格除慾望、物慾,那就是前面的誠其意,正其心這個階段,你誠其意、正其心自然地就格除種種慾望啊。問題是,誒,孔子一樣知道,那個還不是找到真正的根本啊,你怎麼樣做到誠其心?怎麼樣做到正其意?我怎麼樣做到沒有那些,不被物質慾望所誘惑?我怎麼做到?
  
  所以,如果你沒有真正深入去了真理實相的話,那這些的修為它是透過,只是透過有為法把它壓下來而已,你不會真正的快樂自在你不會真正的誠其意、正其心
  
  所以有很多人,他是修…可以讓人感覺,哦,他是很有修養的人。但是,往往是,他很多想要的慾望,想要實現的卻被一個希望讓別人認為我是個修行、有修養的人,被這個框框把他框住了。所以,很多想要做的不敢做,想大聲笑不敢笑,想開懷大笑,不敢笑。所以會變成…會背著一個修行框框,然後把自己框住,自己外表讓人家看起來好像很快樂,但事實上,內心是苦悶的、不安的。但是這方面,這個是在有為法修行過程啊,但是它還沒有真正的解決。
  
  真正解決一定要讓你明了,我為什麼會生氣?那怎麼樣把這個根本原因化解掉?如果你真的了解,就比如說啦,你不了解實相的時候,這個人、我相就會出來。有一位學員提到說,老師你,你最近都會提到我慢,那我慢到底是什麼
  
  我慢就是一個人常常自我膨脹,把這個自我啊膨脹,然後認為自己很厲害,自己很行,看不到別人的恩惠,看不到別人的輔助,看不到他的成是透過眾因眾緣在協助,總是看到自己很行,很厲害,這個就是我慢。那你有我慢心一出來的時候,你的很多的善因善緣就會逐漸地流失掉。因為有我慢心就不會有感恩的心,你認為自己很行。所以那些本來幫助你的因緣呢,就會逐漸地撤離、撤離。
  
  所以包括為什麼會有我慢?那就是因為錯誤觀念認知,有這個我、我很行、我很厲害,然後你、他,你、我、他這樣的身相的對立,所以就會有各種衝突,然後認為我很厲害,但是這樣的話你的人關係會越來越不好
  
  好,那為什麼會產生我慢?就是因為你沒有真正格物致知。這個不是說,那我,我只要格除慾望物質慾望這樣就好,這個只能夠解決一時,就好說我生氣,好,那我把它忍下來。你忍下來這些都是解決一時而已,沒有真正的根本解決。
  
  那你要根本解決,一定要格物致知。你要去了解生命的實相,了解什麼是生命同體,這個是生命的實相。那一般人你不認為,那是因為你沒有體會到,你沒認識到它是一個生命的實相。
  
  那生命同體就是,因為一樣後面有學員問到,我怎麼樣理解那個生命同體就好像,誒,我們這一就好像一個魚缸,我們這一間教室,現在比如說,我們這一間教室就是個魚缸,誒,如果有人瞋恨、生氣,然後在這個教室裡面,他說,啊,你們這些,你們很不好,然後我要噴灑那個毒氣,這些毒氣出來,那因為噴灑的人他也不出這個魚缸,不管你到哪裡,跟我都是生命同體,你跟眾生都是生命同體
  
  噢,所以,在魚缸裡面,你噴灑毒氣你認為說,我可以傷害別人,要知道你傷害別人,一方面,別人也一定會傷害你,會…你怎麼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麼對待你。所以一個是直接別人就會傷害你。
  
  再來,我們所做的那些行為,也會…就算別人沒有傷害我們,我們所做的那些行為也會你怎麼投射出去,這些磁場,這些念波,都會回到我們身上來。
  
  所以你傷害別人就是在傷害自己,我講的是實相。一個人如果你沒有了解這些生命實相的時候,就會去勾心鬥角,然後去傷害別人,然後去占別人便宜,認為說他很行,那是因為你不了解實相。
  
  噢,所以,如果我們真的了解生命實相,了解真理實相之後,很自然的、很自然的你就會將心比心,愛護每個人你會看到,我怎麼對待別人,就是怎麼對待我自己;我希望別人怎麼對待我,我就會自然的怎麼樣對待別人。
  
  所以,這個就是你從那個根本核心去了解之後,這樣,什麼貪心、瞋心,物質慾望各種,它就自然的、自然的消溶、化解掉。所以說,你修行,從核心契入、掌握的話那就很快,如果你沒有掌握住這個核心的話,那你會在枝流末節方面繞很久、下很久,而且會修得很苦。而有的越修,修到後來很苦悶哪,那就是因為沒有掌握住核心如果你掌握住核心的話,那修行很輕鬆,很愉快,嗨,沒多久你就會感到很幸福、很美滿我說的是真的嗬。所以,有正確觀念知見比什麼都重要。
  
  好,這里有一位學員問到,如何理解博學與一門精進
  
  博學與一門精進。呃,很多人接觸宗教之後,通常引導你的人,不管你接觸哪個宗派或是哪個宗教,通常都會要你一門深入、一門精進這是宗派宗教很常有的現象。但是,如果以空海我不鼓勵這樣,我不會鼓勵這樣。我會鼓勵大家,你要有一個開放的心,開放的心胸、開放的肚量,只要對我們的成長有益的,我們就敞開心胸肚量來虛心學習,哪怕是小孩子,小孩子的純真,他們很純真、很自然的反應,那個也都是可以當我們的善知識
  
  好,我現在舉個例子。如果說一個人,他一出生,就出生在宗教家庭很濃厚的家庭裡面,就是宗教氣氛很濃厚的家庭裡面,我們現在不講哪個宗教。那因為父母親信某個教,所以,從小他就子女跟著信這個教。對父母親而言是一種關心、關懷,希望小孩子要走偏差,不要繞冤枉路,用意都不錯,但是,這個小孩子他這樣慢慢、慢慢地在這個宗教濃厚的家庭裡面長大,然後慢慢地家庭教育或是宗教給他的教育就是,都是那個宗教教義裡面的這一套,教理所規定的這一套,而且還會告訴他,其他的宗教那是…什麼?那是外道那是不了義的,那是不好的,我們這個宗教才是最好的才是最高的,幾乎各種宗教會有這種情況
  
  好了,那小孩子大部分人噢,他是很難去突破這些框框,也很多情況是不敢去突破的。他認為說,是的,父母所講的應該都是正確的,哦,那父母所敬仰的那個善知識,那個大師他們也是這樣講,哦,這應該是正確的,應該是對的。哦,那我們所看的經典也是這樣說的,嗨,然後這個應該是正確的。
  
  所以一般人就很容易日子久了之後,他就為我信仰這些是正確的,那從此之後,這個形成了人生固定的一個框框,從此之後呢,他的整個的心靈世界,就局限在這樣一個宗教世界裡面。
  
  再來呢,誒,所講的所看的、就是別人是不了義,別人是不對,別人是不好,甚至更嚴重,別人是邪魔外道,但是這個是實相嗎?不是實相。
  
  那你在裡面熏陶久,如果你要有那些比較奇異的想法或是想要超出那樣框框的時候,嗨,你所信仰的那個宗教通常就會拿出一些來恐嚇你。因為這,我們真的遇到很多。他就會告訴你,你已經是皈依了,你已經受洗了,你已經是怎麼樣了,你就不可以去看其他的經典你看其他的經典這就是犯戒。
  
  犯戒。然後你犯戒之後,如果你還勸不聽的話,就會下地獄。噢,真的啊,我們不少學員他們以前學其他的宗派,學其他的宗教那他們就是在那裡很掙扎,很掙扎。覺得空海所講的這個解脫道很科學很好,他們想要,想要深入。但是,有的是自己在那裡很掙扎,因為就是被灌輸了,如果你開了,你背叛了,那你就是欺師叛道,嗨,你這個是要下幾層地獄的,要怎麼樣怎麼樣,所以很多人他們就不敢,有的就不敢超越,不敢突破。
  
  噢,那有的他就在那裡掙扎,那有的,當他在空海所講的這些資料的時候,然後被他所,他以前所親近的善知識知道,一樣啊,會恐嚇、會告訴他,你這樣是不對的,你這又是走偏了,你這又是怎麼樣了,你這樣會背負什麼樣因果,會下什麼地獄
  
  常常都會遇到這種情況。所以,為什麼空海從以前到現在,包括我成長的過程,包括我成長的過程。我本身是生長在沒有任何宗教背景的世界裡,我出生的鄉下也沒有所謂的佛教或是修道人士,沒有,那是一個很純朴的鄉下,就只有民間拜拜這樣的信仰逢年過節拜個神,祈求個平安,就這樣。沒有任何宗教,所以我不是因為別人的,不是別人的啟發讓我去學宗教,那也沒有受這些拘束,我只是想要探討、了解生命實相,了解宇宙真理實相,了解我的生命從哪裡來?死往何處去?我要探討的是我這期來這個地球出生,我的生命意義在哪裡?我只是要去探討了解這些。
  
  所以,一路這樣求真求證,所以,在我學習的過程我就是勉勵自己,要像金字塔這樣廣博高深又高深,不要把自己局限在某個范圍,所以,在學習的過程,各種宗教我能接觸到各種宗教,我都會去,平等心地去接觸,去了解,你的教理教義哪些值得我學習,哪些可以幫助我成長,哪些可以幫助我開啟智慧的,我就虛心學習。如果你這個宗教你又是在那裡製造虛妄分別心,或是要把我囚禁在裡面,甚至有的宗教還會講出說,如果我們告訴你這秘密秘密咒語如果你把這個講出去的話,你會被五雷轟頂。
  
  我就覺得怎麼心量這么狹窄呢?所以,像這方面的話,你要把我囚禁在某個范圍裡面,這樣我就不接受。因為我所了解的,一個人…宗教是要幫助眾生心靈成長,是要幫助眾生心靈越來越光明、越坦蕩、越磊落,真正的宗教是要幫助眾生打開智慧、打開心胸、打開肚量,讓眾生內心越來越祥和,越來越慈悲,應該是這樣啊,衝突越來越少,心胸視野越來越寬廣,這才是心靈的成長。
  
  所以,以前,我客觀地去接觸各種宗教,也接觸各種宗派,但我不會被各種宗派把我局限在裡面,框住在裡面,那不是說我不認真去學習,我學習都是很認真去學習。你優點我吸收學習,但如果你要把我局限,然後後面准備用一套來恐嚇,我就可以看出你的問題在哪裡。如果是真正的正法它是幫助我們成長的,幫助我們越來越有智慧的。所以,就是這樣的一種宏觀,博學宏觀的心,所以到後來,我可以吸收接納各種宗派,包括各種宗教的優點精華,然後體會到了,終於體會到了,超越宗派、超越宗教的那個實相。因為我不被宗派宗教所拘束,所以我後來體會到了那個超越宗派宗教的那個實相。
  
  那也就成了今天空海出來跟大家分享,我所講的內容我是來到超越宗派也是超越宗教也就是說我並沒有把自己局限在只是儒家的范圍,也沒有把自己局限在只是佛教的范圍,也沒有把自己局限在我是一個我是一個修道、道家道教,不是這樣。
  
  所以,包括天主教基督教一樣我都有接觸,回教的經典我一樣有看。那我看這些呢,不管別人怎麼說,界定別人是小乘,界定別人是外道,這些我是覺得,那是你們怎麼講,那是你們的事,我用一個很客觀的心,不帶成見,很客觀的心來看,然後去看裡面哪些是有智慧,哪些可以幫助我成長,哪些可以幫助我的人生視野越來越拓展。
  
  所以希望大家這一種心,當你是有這一種博學的這一種宏觀,你就能夠接納吸收許多學習到更完整的知識知見,那你的領悟力、分別能力也會越來越強,你的智慧不斷地開啟。
  
  記得嗬,你的心量越打開,虛心學習,你的智慧就會不斷地成長,當你智慧不斷成長上來,你的選擇、擇法能力也就會越高。好,那慢慢地你會知道,就好像說,你讀了儒家很多的經典,《論語》、《孟子都會背,那背到,後來讀到大學》,然後你掌握到了,噢,我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利益眾生,明明德天下,那個核心在哪裡?噢,我終於知道了,我掌握住了。
  
  掌握到這個核心要領了,那這時候呢,一門深入。這樣了解嗎?你要清楚地了解,然後知道,哦,那個核心在哪裡?掌握住這個核心,深入。
  
  而不是說,抓個法門然後就在那裡一門深入,不是這樣啊。噢,這樣很容易形成偏頗。所以,這個就是,我們要有個開放的心靈虛心學習,把心胸打開,然後虛心學習,自己會不斷地一直在成長,你的擇法能力也會越來越高,分辨能力會越來越強。
  
  什麼是正途?什麼是歧路、岔路你就會越來越清楚。那什麼是核心,什麼是枝流末節,你就會越來越清楚。那你也才不會在枝流末節上面繞,不會在枝流末節方面下功夫你能夠掌握住這個核心。所以,先博學然後高深,然後你掌握住那個核心一門深入。
  
  這樣了解了?這個很重要
  
  希望大家能夠來到,因為如果我們能夠心胸肚量打開,我們用一種宏觀的心來學習的話,將來不管…因為每個人有你適應,有你覺得比較適應的這個法門就像每個人你有你覺得比較適合你的口味,我們尊重我們的選擇。那你也會學會,如果我們用宏觀的心來學的話,你也一定會學會怎麼樣用平等心來尊重別人的選擇,這個很重要哦。
  
  用宏觀的心來虛心學習,之後呢,我們尊重我們的選擇同樣的,你也會尊重別人的選擇。尊重那是一種平等心的流露,那是一種尊重,當你能夠尊重別人的選擇,這時候就沒有那些虛妄分別心,認為自己,己高人低、己大  
  如何才能證悟?這個剛才講解的跟這個都有關係就是我們前面要有一個開放的心胸來不斷地虛心學習,聞思,然後有了正確觀念知見,把盡量打開,然後再深入去修,聞、思、修、證。
  
  所以儒家一樣,儒家一樣是強調,你前面的這些基本的為人處事,人間的善法,人間善道這個要做,你基本的為人處事做好了然後再進一步,進一步去開發,把我們的心…把我們的明德本心流露出來,然後利益一切眾生,那至於你要流露出這個明德本心,這個是需要透過定、靜、安、慮、得,這個就是一個心靈的凈化,儒家所講的,知止而後能定,然後定、靜、安、慮、得,這個就是一個凈化的過程,讓心逐漸地寧靜,沉澱,然後來到用不帶成見心來如實觀,這樣你才能夠所謂的開悟開悟。這樣就能夠證悟。ok。
  
  好,有學員問到,怎麼理解……再來句話一句引號,怎麼理解「別人都是對的,只有我是錯的」這句話
  
  「別人都是對的,只有我是錯的」。我也聽過別人這樣講,噢,那我現在是講我的感想,跟我所認為的。我認為,如果以我個人我不會這樣講,所以你可以看,我們,空海所講的那些資料裡面,我沒有講過這一句話,我也不會這樣講。我不是說別人都是對的,只有我是錯的。因為這樣的話你也會背著很沉重的業力、罪力在修,而且裡面會有自卑,會有自卑。而且這個,說實在的,裡面它還不是真正的實相,不是真正的實相。所以,我不是跟學員這樣講,但是這句話,因為我覺得它不是很正確,所以我沒有這樣講。
  
  那我比較認同的就是說,不是說別人所做的全對或是全錯,別人所做的有對有錯,因為這是實相,並不是說別人全對或是別人都沒錯,不是這樣,別人眾生所做的有對有錯。但重點在於,我們要了解,別人所做的對或錯,因果他自己會承擔,因果他自己負,我們不必去界定別人,我們不必去界定別人。
  
  還有很重要的,最重要最重要就是我們跟眾生在歷緣對境接觸的時候,會有很多的衝突是非、憂悲惱苦,別人的憤怒生氣罵我們或是這件事情起了衝突痛苦,現在重點是在這里,重點是在這里,別人怎麼做他對或錯,我們要來到如實觀。
  
  如實的了解,他未必全對,也未必錯。那重點是在於,如果別人對我們有所不滿,有衝突、有痛苦產生,這時候呢,一般人的習性是去怪別人,所以,會這種情況噢,一般人的情況是怪別人,然後認為別人不對,認為別人不對,我沒有錯,是別人錯。
  
  這是一般人,那有另外一種修法修行方法,就認為,我們要回來,變成別人都沒有錯,是我錯。我是覺得這樣,這二者都不公平,不夠公平。我們一般人認為說別人錯,這樣也不對,然後認為別人都沒錯都是我錯,這樣變成全部都概括,那也不容易找到真正的原因
  
  比較理想的是這樣嗬,現在有衝突痛苦產生,有的是我們帶給別人,有的是別人帶給我們,那這裡面,我們要靜下來,比如說別人罵我們,別人指責我們,別人對我們生氣憤怒生氣,那這時候呢,我們先靜下來,反觀,我是不是哪裡?身口意的展現,哪裡有問題?我是不是哪裡的,就是運作方式有問題?我是是有傷害到眾生
  
  回來,先回來反觀我們自己。如果我們確實有錯,我們勇於道歉,勇於道歉,如果我們沒有錯,那沒有錯也沒關係,不要跟眾生起見諍,如果對方指責我們、罵我們,那我們沒有錯,也許我們沒有看到,我們可以請對方跟我們講明,幫助我們,讓我們成長,用感恩心來對待這樣的境界。也許他的生氣那是真的因為我們,有我們看不到地方,那可以透過這樣的境界幫助我們成長。
  
  再來,就是有很多情況對方是用意思食強勢的要吃我們,就比如說,家庭裡面夫妻相處或是親子相處,有時候為人父母親的常常會用強勢的來對待子女,或是夫妻相處有一方比較強勢,那像這方面呢,我們不要去起見諍,也不要變成都是很自卑的,全部都是我錯,那這樣的話,我們會變成為,你久了之後你會變成為,認為都是我錯,然後這樣,我們有時候常常會把自己變成矮一節。
  
  我們要來到比較如實,就是說我們有錯我們勇於道歉承擔、接受,如果我們沒有錯,那對方的指責我們也可以請對方來跟我們講更清楚,讓我們可以改進。那如果我們真的沒有錯,對方不講理,沒關係,我們也無諍,不要把這個關係搞僵化,我們回來有則改之,無則勉之,勉勵我們自己。
  
  很重要的就是,不管外面的境界怎麼樣呈現風風浪浪,我們如何來做到我內心,沒有我也沒有自卑?也就是說,遇到各種境界考驗、打擊,我怎麼樣把這個境界,來的是逆境我也把它轉成順境,來的是不好因緣我也把它轉成好的因緣。那如果我們有錯,我們勇於改進,如果我們沒有錯,對方不講理,有因緣我們就把這個因緣轉成善因善緣,當然這個是要用智慧去處理,用慈悲去處理,所以我們要來到沒有我也沒有自卑。但是要勇於來承擔我們該有的責任
  
  還有,如果有些對方也不認為錯,那我們也不為我們有錯,沒關係,這時候我們可以承受,我們可以承受,不必去斤斤計較,我們可以承擔接受,你吃虧也是佔便宜,無諍,那這時候我們清楚知道,我們是,就是要把這些因緣來化解,讓它更好。所以,可以把這些人際關係,把各種因緣呢,我們用智慧慈悲讓它越來越好。你這樣的話,你會越來沒有自卑也沒有我慢,你能夠活出生命尊嚴,但不會去傷害任何人,這是我個人跟大家的勉勵,也是跟學員的勉勵,用一種不卑不亢的心,然後平等心,但是我們要回來反觀、改變我們自己。
  
  再來有一點就是,比如說夫妻之間的相處,親子之間的相處或是人際之間的相處,常常會有衝突對立,那一般人往往是要別人先改變,尤其是夫妻之間的相處,往往是要別人先改變。那往往是這樣,你相處,夫妻相處了一二十年、二三十年了,還是一樣總是怪別人不對,怪對方不對,怪對方不講理,你怪他,他也怪你,你要他改變,他也要你改變,所以在那裡相處了一二十年,衝突了十幾年,還是一樣沒有改善,像這方面,你要別人改變,這是天方夜譚。
  
  你沒有從自己先改變起,那是效果不大的,幾乎沒什麼效果。如果我們回來改變我們自己,這個不是說,全部都是我的錯,不是這樣,因為全部都是我的錯的話,你會變成,很多你會自責的,而且你會有這種,一些自卑的,會有自卑,別人都是對,然後我都是錯,往往裡面會有一種自卑的成份。
  
  我們要來到就是說我們要如實觀。好,我現在不去要求別人改變,不去責怪別人,如果有衝突、有逆境,好,沒關係,我回來改變我自己,我回來自我凈化,我們可能有哪些觀念有偏差,我們可能有哪些作為有不理想,好,沒關係,我覺察得到的我就改變、改進,覺察不到的我就繼續凈化自己,提升自己。
人小,就沒有那些,我們會用平等心來尊重每個人的選擇。所以,能夠這樣的話,那宗教宗派之間的那些界線或是那些見諍,或是宗教衝突就會消失,就會消失。
  
  就會消失。所以這些是可以讓大家參考。
  
  好。有學員問到,我如何才能夠證悟?
  
  你能夠這樣的話,我們在沒有自卑、沒有業力,在沒有自卑、沒有業力、沒有那些沉重包袱情況之下,我們會不斷地成長。那不斷地成長我們又能夠把人際關係處理得越來越好。所以人要來到佛教所講的平等心的開發,平等心、平等智的開發,很重要
  
  但也不容易。要來到能夠沒有我也沒有自卑,不容易,不容易。但是你的內心要真的祥和,你的世界要真的和諧,到後面你一定要開發出平等心。在佛教裡面有講到成佛成佛的人他會流露出的幾種高等的智慧他會流露出來。其中幾點就是,平等智,也就平等心,平等智、大圓鏡智,這個都會流露出來。
  
  好,所以,現在再來回答一位學員提出的問題。有一位學員提到,夫為妻綱,在現代如何理解和把握?這里夫,就是丈夫的夫啦,丈夫是妻,就是太太,夫為妻綱,在現代如何理解和把握?
  
  現代社會女人參加社會工作並承擔很多的責任,而且許多女子在家,因為這個寫得比較草啦,有些看得比較吃力點。他最主要意思就是說,現代如果只要求女子只在家相夫教子,但是現在很多的女子,她的學歷比先生高,能力也強,那像這樣的夫妻關係如何平衡呢?
  
  也就是說用過去那一種夫為妻綱來要求現代女性,那這樣的話,這種夫妻關係如何平衡呢?是不是,如果想要修行的話,那這樣的夫妻關係是不是會形成障礙?如何做?
  
  他這個意思就是嗬,我們用傳統的那一種觀念認為做先生的,他的所作所為都可以,也就是說往往就是夫為妻綱,這個意思你們知道嗎?像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嘛,嗬。我想這方面,這個是有,三綱五倫裡面有它的作用啦,有它的作用。但是有些方面,有些方面我們也不能夠用這樣的一種很硬板的要求,要求,哦,你在家庭裡面,就是女人一定要三從四德,一定都要聽先生的,嫁雞就要隨雞,嫁狗隨狗。然後丈夫所講的就全部是對的,父母親所講的就全部是對的。我想這方面有它的維持一種倫理權威的作用,但是,很多方面也會形成不民主,很不民主。如果以歐美方面來講的話,當然他們也有他們的優點,有他們的缺點那他們對這方面,他們就比較有一種平等
  
  那以空海跟大家的一種建議就是,我們要來到看到實相,看到實相是這樣。好,我們講實相之前先講,像現在的社會有很多、很多情況是,有女人能力很強能力很行,但是當先生的呢,卻是用很傳統的那一種觀念不願意看到自己的老婆能力的展現,看到自己,看到老婆能力比他強的時候,往往不容易接受,或是希望她不要做,那像這方面會讓婦女產生很多的痛苦
  
  就像日本日本的那個皇太子啊,日本太子他娶了一個,娶太太,那個雅子,這個,這方面我們這里可能知道比較少。日本的皇子,皇太子太太,那這一位她本來是一個很活潑的女性,她是個…她本身是個外交官,這位女性很有能力,她是個活潑的外交官。但是她是屬於平民百姓出身的那種階級,是有能力,那她跟皇太子結婚之後,皇室用皇家的那一套來要求她,來規范她,導致就像一個在施展能力利益天下眾生的人,現在進入了皇家之後,樣樣都要…走路也要怎麼走,坐也要怎麼坐,然後言談舉止全部都要按照那一套規定來做。結果呢,這位雅子,她慢慢地、慢慢地失去了她的生命活力,然後還得了憂鬱症,得了憂鬱症
  
  後來還經過相當的調理才慢慢,慢慢稍微恢復一些。你看,一個很有生命力,很有活力的人,然後被那些框框把她框住,所以她的整個生命力都沒辦法流露出來。
  
  好,前幾天來禪修的學員也有跟我提到,他以前,在他來禪修之前他是不會笑的,也很少開心笑,因為他就生活家庭暴力世界裡。老公,先生常常,不但外面有女人,而且如果他喝酒之後,不高興。就回來找她算賬、打她。所以她以前就是這樣,不是說這個人沒有能力啊,能力很好,但是老公在外面有女人,然後喝酒之後心情不好就回來打她。
  
  所以你看噢,像這樣,你怎麼讓你太太信服你?夫為妻綱,像這樣的德行怎麼樣讓太太信服你?所以,我們這方面可以參考,但是不能夠用這種硬套。
  
  那比較,以空海的一個平等理念是這樣,我是覺得說,一個健全的家庭,現在的社會是國際的交流,一個健全的觀念、健全的家庭是這樣,我個人的,這是學員勉勵的是這樣。我們要來男女平等的,夫妻平等的。那平等並不是說,噢,那女人男人就要斤斤計較,你這樣的話,你家庭也不幸福不會祥和。我講的平等是說男人男人的優點,男人的擅長,那也有男人的弱點;女人女人的弱點,但女人也有女人的擅長。夫妻在一就像那個太極圖,太極圖啊,有陰有陽,陰陽它是平等而且是一個互補,是互補,你在各發揮所長互補的情況之下,這個才會形成一個圓滿的圓。這樣知道嗎?
  
  如果你有自卑的話,比如說女的自卑,你這個陰,它就會比較弱。陰弱陽太強的話你這就會偏頗,它不會成為一個真正的圓。那一個真正的圓滿幸福家庭,一定是來到男女平等。但平等它不是互相爭長,不是在那裡互相的爭奪,誰比較大,誰比較上,不是這樣。而是各有所長,然後大家發揮出來,相輔相成。記得,在平等的立場,各發揮所長大家相輔相成,這樣很和諧,不會有衝突,沒有一方自卑,沒有一方受壓抑,這樣它會形成一個很圓滿的,一個幸福家庭。所以事實上是要有平等觀,平等心,然後大家各發揮所長相輔相成,彼此是要懷著感恩的心,真的,不是用權威式的去要求對方。那也不要把自己變成為像次等人民的,在乞討或是要求對方的憐憫,都不要這樣,真正一個健康、健全的家庭平等,然後大家在平等情況,我們相輔相成,然後都彼此都有這種感恩的心。
  
  好,這是二方面都有在成長,這是理想、那如果事實沒辦法呢?有一他就是沒有在學習,沒有在成長呢?那我們一方面要求我們自己,我們能夠來到不卑不亢,沒有自卑也沒有我慢。那我們展現出來是柔軟的,先改變我們自己,凈化我們自己,該做的事情我們把它做好,那不要有自卑,然後,誒,我們默默的去凈化,默默的去承擔。把我們的智慧把我們的慈悲流露出來,來讓這個家庭的氣氛越來越祥和越來越和諧只要你改變了對方看到你改變,他也會慢慢地跟著改變,這是最大的說服力啊。所以,從回來改變我們自己開始,你內心裡改變,你內心祥和,內心慈悲,你的家庭就會越來越祥和、越慈悲家庭和諧,越團結,所發揮出來的力量,大家分工合作、相輔相成,然後就能夠有更大力量更大能量來回饋來為眾生服務。所以,一切從我們自己開始做起。
  
  現在已經超過時間了,因為已經超過時間了,還有一學員所提的問題,我想剛才已經是針對大家所關心的一些問題,不少學員所提的問題來回答。那因為時間有限,呃,後面還會陸續再回答,後面還會針對大家所提的問題來陸續回答。
  
  好。明天晚上明天上午,我們就來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中庸》啊,中庸之道
  
  本來《大學》這個課程要詳細講的話,是要講蠻長的。但是我們不必去依文解字啦,我們掌握住那個核心我是覺得大家領悟、消化得還不錯,所以我們只要掌握住這個核心,然後其他就好辦。那這樣的話,明天就可以跟大家分享《中庸》。
  
  這是儒家文化裡面,《大學》跟《中庸》是儒家文化裡面最深的二部經。我們就在三天內把它分享,這是你們的精進用功,然後我們大家就一起來成長、一起來分享古聖先賢智慧,從後天開始,我們來分享《道德經》。
  
  ——以上章節有火焰花化紅蓮聽打
  
  乘風破浪一校
  
  松針二校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