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行法師:如何忠於自己的理想

如何忠於自己的理想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如何做才算忠於自己的理想。在座的誰能把我今天微博上的內容背出來啊?

答:捫心自問,你是否已做好了被打磨的準備?你能否為自己的理想放棄一切?……

答:你到底知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你到底能做什麼?你捫心自問,你是否已做好被他人打磨的準備?你能否為自己的理想去死?能否死去自己的慾望?……

答:你確定了你的人目標理想嗎?你為你理想出了多少?你能放下一切?你用什麼方法能達到你的目標理想

師:出家人是靠嘴巴吃飯的,如果嘴皮子耍得好,能自圓其說,言之有理,言之有物,也不失為一個大方的人。但是,一個真正優秀的出家人,不僅要會說,更要會做。我曾經說過,上等人立德,中等人立功,下等人立言。立德就是做人天師表。立功就是做一番惠澤千秋利國利民的大業。立言就是總結自己的思想,留下教化、啟發利益後人的文字。在座的學佛人想為世間留下點什麼呢?是身為師範留下德行呢,還是留下一番功業,或是留下你的思想?能以德示範的人,必須是已經降服自我的人。留下一番功業的人是有實干精神的人。立言的人,他的思想對後來人是啟發和指導意義的。不像有些人思想觀點,你聽了覺得言之灼灼,很有道理,很深刻,但沒辦法運用到現實生活中。還有一種人純粹是玩理論,玩文字游戲,文詞很優美,令人陶醉,但只能欣賞玩味,並不具備實踐性,如果以他的思想為指導去做事,一定會一蹋糊塗,成不了事。真正的理論是可以實踐的,否則不能稱之為理論。

大家問問自己: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通過什麼途徑能實現我的理想我有什麼特長?我已經做到了哪些?目前我能做的是什麼?我準備好了嗎?比如你想求法,或者求陞官,求發財,為了你的理想慾望,你準備好了嗎?你準備了什麼?為了實現理想和抱負,你需要一個環境,但是,真到了那個環境你能適應嗎?你能接受環境的考驗和磨練嗎?為了你的理想你能去死嗎?這裡的「死」是指犧牲其他的慾望和抱負。人的理想或者說慾望往往不止一個,但是,當你選擇了其一,其餘的就必須全部放棄,不可能樣樣兼顧,樣樣兼得。比如你的理想成佛,為了成佛你要放下很多,失去很多;或者你的理想是得到真摯的愛情家庭的溫暖,你也要放棄很多;同樣,如果你追求的是虛無飄渺的自由事業,在生活情感方面你也要放棄很多。所以我才問大家:你能為你理想而死為你理想而活,為了你的理想受盡屈辱,忍辱負重嗎?你現在是不是為了你的理想而活著?捫心自問,你究竟能為你理想犧牲多少?能為你理想放下多少?為了實現理想,你放下了什麼?如果你不能為你理想而生而死為你理想承受一切,你並沒有忠於你的理想如果你忠於你的理想,無論遭受多少困難挫折、打擊,受盡多少屈辱、委屈,你都不會動搖,因為你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為了實現理想和抱負,你必須放棄一切,犧牲一切。如果至今你什麼都沒有放下,你肯定什麼都沒有得到。你忠於你的信仰幾分,為你信仰活幾分,為你信仰死幾分,你的信仰或者你的理想慾望就會回饋你幾分,滿足你幾分。如果你完全為你理想慾望活著,你的理想慾望一定會全方位地回饋你。

成佛是一種慾望說得好聽點是理想、抱負、志向。實際上從某個層面講,理想志向慾望願望是分不開的。但是,當人的思想境界升華以後,慾望願望理想、抱負就有區別了。一個人如果連自己想要什麼,需要什麼都不清楚,他怎麼努力呢?能做什麼呢?誰幫得了他呢?就是佛菩薩、真主、上帝也幫不了他啊!一個人首先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盡管你可能不了解通過什麼途徑能實現自己的理想,但你必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只有這樣,外緣才會漸漸達成。如果你完全為了理想慾望活著,你的理想慾望是不會虧待你的。

今天早上寫的那段話,是我半夜二點多醒來,披著棉被打坐二十分鐘後寫的。我一都是十一點睡覺,三點左右醒來,打坐十到二十分鐘後,腦子裡形成了一段文字,然後就用手機編輯好,發送到微博上,然後繼續打坐。不知坐了多久開始昏沉睡了我就盤著腿睡。聽到打板聲後,我就起床。我一直把睡眠控制在五個小時以內,因為身體有一種神經記憶功能,你給他五個小時他就五個小時睡好;你長期給他八個小時他就八個小時睡好。接受某種暗示或指令的時間長了,他就成了習慣。這種習慣不是一二年可以養成的,少則十年。一件事你能做十年不放棄,不轉移目標,怎麼可能沒有收獲呢?

剛開始在騰訊微博上寫東西是覺得好玩。後來看的人多了,就退不出來,不寫不行了。不寫就會有人打電話發簡訊來問,所以就放不下了。再後來就變成了一種責任,每天都得寫,而且還不能草草地寫,要對得起觀眾。因為觀眾不只關注你一個人,他們會關注很多法師,並在心裡作比較:誰的思想讓我受益了,誰的思想更能解決我的問題,誰的思想更貼近現實,更實用……一段時間後,該放棄你的自然會放棄你,該跟你的會繼續跟隨你。本來我是不願意每天這樣寫的,但現在我把它當作每天的功課。這樣也好,借這個機會每天在手機上寫,一二年下來,無意中可能把我的寫作能力也鍛煉出來了

今天早上寫這段話,讓我想起二十年前在佛學院讀書的情景:當時快畢業了,學院的學生很流行出國留學,同學們每天都花五六個小時學英語。而我盡管也想過出國留學,但我整個心都用在打坐和研究佛學上,雖然也學了點英語,但不會講。經過內心一番爭斗後,我放下了出國的想法,決定去閉關。為了閉關放下了很多東西,很多機會

一晃七年過去了,出關後,很多人請我到他們的廟里去做知客。實際上在寺廟里做官沒什麼好處,都是在受氣、賠本。但是,對於一個年輕的出家人來說,可以滿足一下虛榮心。實際上虛榮心每滿足一次,我執就增長一次,離道就更遠一步。就像在日常生活中你跟人吵架,每贏一次,你的我執就增長了一次。如果輸了,對你來說反而是一次超越。實際上輸的是什麼呢?無非是我執面子虛榮心。所以佛教說:失去就是得到,得到就是失去;贏了就是輸,輸了就是贏。

一個人做任何事都能找到理由,證明自己的行為是對的。為什麼呢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場看問題,很少能換位思考。比如,作為東華寺的知客你就代表了東華寺,你是沒有自我的,你的自我已經死了你不能考慮個人的感受和利益,要考慮東華寺的利益。你說你很難受,說明你有自我,如果沒有自我,怎麼會難受呢?同樣,作為東華寺的住持,做任何事都要把自己放在一邊,先考慮這件事對東華寺是否有用有利,是否符合東華寺的需求

在座的既然出了家,每天也要問自己:我今天的所言所行所想像學佛人嗎?像個出家人嗎?我真的想成佛嗎?如果不想成佛,想成什麼呢?無論你想成什麼,這是你的權力,你都應該為它而努力。接下來再問自己:我要通過什麼途徑,採用什麼方法讓我理想實現?為了我的理想,目前我能做什麼?我有什麼能力和特長可以施展和發揮?如果連你自己都不明白,都沒有想好準備好,外緣肯定不會具足。只有當你方向明確了,內在的力量具足了,心態穩定了,外緣才會隨之而來

人的一生當中機會很多,可以說每一次機會都是一次誘惑,一次挑戰。本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目標,可是在人生道路上突然來了一個新機會,看上去唾手可得,如果這時候你一伸手,就分散了你的精力,也許這個機會你根本就得不到,也許你伸手後得到了,但這並不是你的初衷,你的理想,只是你意外得到的,你以為它不會消耗你的心力,實際上做任何事都是要付出成本的,每放下一次機會內心都會經歷一番掙扎,都需要很大的膽識和魄力。為了你的理想,即便遇到再好的事,再多的好事都要放棄。但是,就你的理想而言,這些好事都不好事,而是壞事。因為這些好事讓你丟掉你的初衷和理想如果你明確了自己的目標方向,你所遇到的機會只要不利於實現你的目標,你都必須放棄。

我給自己的定位是一個笨人,不敢有多的理想。為了證明自我,實現自我價值,我另起爐灶,自己開山。一晃十年過去了,我的虛榮心得到了滿足,能力也得到了證明。建一座廟和建十座廟有什麼區別呢?它的程序、手法、技巧或者說玩法是一樣的,再建就比建第一座容易多了,建一座就等於建十座。如果一個人一直重復地做一件事,失去了挑戰,就會變得麻木,像個機器人也就無法進步了。但是很多人會想:我做得很熟練,很輕松,已經上路了,再改變又得重新開始,又要付出很多,太累了。沒錯,從這個角度講是這樣。但修行人每天都要進步,要想進步,每天都必須經歷新鮮的人與事。每一天對我們的生命而言都是新的一天,每一個夜晚對我們的生命而言都是一次死亡。所以我們每天都在脫胎換骨,每天都有一次新生。昨天無論好壞對錯,都已經過去了,我們晚上靜坐就應該回憶和總結一天的所言所行,得失與收獲,第二天醒來就把昨天徹底放下,忘得乾乾凈凈,以一顆歡喜的心、空杯子的心面對新的一天。如果你不是用這種方式、這種心態對待自己的每一天,對待自己的人生,你永遠都活在過去。

一個人要想不斷地進步、提升,真的很難。前十年學習、閉關我覺得自己學了很多東西。建廟十年,才感到自己是真的學了很多東西,真的脫胎換骨了。隨著東華寺的知名度越來越高,來見萬行的人越來越多,來的高人也多了。過去我是身邊有限的幾個人比,後來是和整個東華寺的人比,再後來是和見到的所有的人比,我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是。我們是學佛的,就必須和佛比。如果和身邊的人比,我們覺得自己還可以,甚至很優秀,很能幹。如果身邊都是學佛、真想成佛的人你可以跟他比。但又有幾個是真學佛,真想成佛呢?看看他們的行為,哪一點像想成佛的人,哪一點能證明他會成佛呢?再回頭問問自己:我這樣下去有可能成佛嗎?一問二問三問,覺得自己好渺小,好自卑,內在好貧窮,好空虛。

你說:「我想成佛!」為什麼你有這么偉大、高遠的理想?你成佛的資本是什麼?你想當官,要有當官的資本;你想發財,要有發財的資本。你想什麼都可以,你都有這個權利,但你必須有本錢。你什麼都沒有,你所想的只能是妄想和忘想,你的理想只是一句空話。妄想和忘想,我把它們理解成一個意思。「忘」字是怎麼寫的?心亡為忘。心是空的,什麼都沒有,可是還有這個念頭就叫妄想。當你有了資本,你的內在充實了,你的理想就不再是妄想就能實現,就不會忘掉了。為什麼我們這個也忘,那個也忘?今天早上微薄上那短短的七句話,只有一居士答對了。好可憐,好可悲,好可惡啊!我每天凌晨二點多起床,為你們寫一句話,竟然沒有一個背得出來。我的心裡不衡了,但我很快找到了平衡點我不為你們而寫,是為了我自己,為了鍛煉我的寫作能力,滿足我的虛榮心。這樣寫上二三年,我會出一本經典的作品。如果我抱著為你們寫的心態,那我就慘了,就傷心,活不下去了。所以如果我沒有學會調整心態明天我就會再寫了。不過明天還會繼續寫,會用更精練的語言寫,但不是留給你們的,而是留給知音的。即便現在沒有知音,當它成為歷史時,肯定會有知音。

為什麼你們背不出來呢?你們沒有共鳴。為什麼沒有共鳴呢?你我不是臭味相投。為什麼不是臭味相投呢?你我不是同一個級別,一個層次。如果在同一個層次上,我們聽到、看到、感受到的,肯定是一樣的,肯定會產生共鳴。有時候我們聽到一句話,看到一件事,一下就記住了,尤其是有些女同志一聽到是非的話,一下就記住了。為什麼會這樣呢?為什麼我們見到異性會不由自主地多看一眼呢?因為我們內在有這種力量當我們聽到看到外在同類信息後,內在的那股力量馬上就與它相應了。如果內在沒有這種力量信息、嗜好,就是聽到見到了,我們的內在也不會產生反應。就如同剛才讓你們背那七個問題,為什麼你們背不出來呢?因為你裡面沒有這個東西,所以無法與外在同類信息相應。為什麼你們讀到普賢十大願王》時,身體會有過電的感覺?因為你身上沒有十大願王的力量,沒有這種信息存在,你們沒有把這個信息儲存進去,所以每天早上念十大願王時,你們都沒有感覺。但是每天早上背楞嚴咒時,我渾身都在觸電,眼前都在放光。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與佛感應了,我內在有這種力量,所以一觸景就生情。

我們如何才能做到與佛相應呢?提前把佛的力量、佛的信息、佛的思想儲存起來,輸入到靈魂裡面,當我們再聽到佛的故事、佛的思想、佛所說的話時,才會相應,我們的身體會有感應佛教有一種上師相應法,上師講到哪裡,你就相應到哪裡,那是為你內在早就有這種力量。比如你想知道自己是否有佛的根器,能否與佛相應,很簡單,當我提到「釋伽牟尼佛」時,你腦袋裡是否有釋伽牟尼佛的形象?我提到「觀音菩薩」,你腦袋裡是否有觀音菩薩形象如果你還要經過一秒鐘的思考,你離道已經很遠了。這個道理就如同我們提到自己的母親剎那母親形象就在我們腦海里出現一樣,一秒鍾都不需要,這就是相應。就如同萬行說到自己的幾個師父剎那幾個師父影子都在他腦海中出現一樣。所以他根本不需要上師相應法,他永遠都和他上師相應,不需要觀想不需要時間剎那間就相應!什麼是剎那間?古人講,九百九十九張紙疊在一起,一刀紮下去,一秒之中,刀已穿透了九百九十九張紙,這就叫剎那間,每張紙被穿透是沒有時間差的,有時間差就脫離了道。

這個社會的誘惑的確太大了,經濟越發達,物質越豐富,凡夫修道的障礙越大。過去物質條件那麼匱乏成就道業的那麼多;現在物質條件這么好,按理說,成就道業的應該更多才是,可事實恰恰相反。如果你只為了道,你的心裡只有道,外在條件再差也不會影響你。問題是你的心根本沒有入道,所以外在條件對你來說就變得很重要,對你的影響就很大。

每個人都必須清楚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真正想要什麼。理想要一個一個地實現,不能同時兼顧。在一理想沒有實現之前,不要樹立新的理想,否則先前的理想永遠都不會實現。為了實現當下的理想你必須放棄未來虛無飄渺的理想。很多時候看似機會,看似好事,實際上都是壞事都是魔考。如果你堅定不移地追求一個理想,十年二十年不變,你願意為它而生,為它而死,無論有多麼好的機會機緣,你都心無旁騖,視若無堵,這說明你完全忠於自己的理想,完全屬於自己的理想,這時候你的理想也會100%地忠於你,回饋你,你必然會獲得成功。

釋萬行2012.04.10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