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戒】是什麼意思?佛教受戒的意思

uploads/content/2022/may/ac147e7fd94962701f946cbbc5e26eac.jpg" />

佛教受戒是什麼意思?

  受戒是指佛教在一定的儀式下受持戒律,是凡夫獲得七眾資格的必要手續。戒者五八十具之別,隨而受之者,各有其儀式作法。凡為佛子,不論在家或者出家,一進佛門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受戒。否則,即使自稱信佛學佛,也是不為佛教之所承認的。換句話說,那是一個門外漢。

  受戒儀式,或在師僧之前,發殷重懇切之心而感發戒體,納受戒體,或在佛菩薩形像前,禮拜懺悔,見到好相,如見光見華,見佛菩薩前來摩頂,而得受戒。但是,受戒者,只是一個佛子身分及其階段層次的開始,絕對不是其身分階段的完成,所以在受戒之後,必須學戒。

  戒律的主要作用是防非止惡。對於那些身陷不良串習的凡夫來說,即使有心對治,也會異常辛苦,這就必須防患於未然,在內心建立一套防範機制,以止息不良因果的延續。這種防範機制,需要通過受持戒律來完成。經由受戒儀式中的宣誓,在內心形成戒體。具備這種力量就能有效制止不善心念的生起

  作為居士來說,五戒是最基本的戒律。此外還有八戒,是在家居士體驗出家生活戒律。如果我們在受持五戒、八戒之外,對自己還有更高的要求,可以進一步受菩薩戒。《優婆塞戒經》就是在家居士修學大乘菩薩戒的範本,系統介紹了從發菩提心到行菩薩道的整個修學過程太虛大師曾大力弘揚。此外,《瑜伽菩薩戒》的開遮也非常善巧,對在家居士修學戒律有極大幫助。而《梵網菩薩戒》是頓戒,相對來說要求會更高,行持起來難度也較大。

  我們受戒是從皈依中獲得戒體。比如五戒、八戒、沙彌十戒,都是由三皈獲得戒體。所以,我們受戒前必須對三寶生起真切的皈依之心,否則就無法得到戒體。惟有深信三寶,對三寶所發的誓言才會產生效應,不然可能只是說說而已。如果有一三寶在我們心目中失去地位,那麼,曾經對三寶所做的宣誓也就難以產生效應了。

  受戒,是我們的自覺選擇。發心受戒後,就應嚴格按照戒律規范調整個人生活。戒律法律一樣,在原則問題上是沒有通融餘地的,不能以這樣或那樣的理由作為借口。盡管戒律有時也會有開遮,譬如雖然禁止喝酒,還是允許作為葯用,這就屬於開的部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