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祥法師:公案禪機 肆、開悟後功用行 二、公案 — 散位止制 5.不教根生

(一)公案本文

葯山惟儼禪師見園頭栽華次。(緣起現象界,自事生產,乃叢林之制。禪師見園頭在種菜,又伺機教化學人矣!)

師曰:「栽即不障汝栽,莫教根生。」(歷緣對境,雖不能來無所黏,過無蹤跡,但乃先學習諸法不受不為法縛,而能不將所受之法塵深植入心田裡。)

僧曰:「既不教根生,大眾 什麽?」(未識禪機,說東顧西,起妄想推度之心,始有此語。)

師曰:「汝還有口麽?」(未有正知正見,等於無口。)

僧無對。(悟者無咎,不悟則快參。)

(二)玄祥釋解

1. 前言

阿賴耶識是本來的心性,它有能藏、所藏、執藏叄種特性,並具有可熏性,可熏習成自種子,所以發生或經歷了什麽事情,且心常常在想,每想一次就熏習一次,越熏越重就成重大而先應果的種子

戀愛中的男女,想著另一半,想了一次以後,就多一次的想念,所以兩個人的心越粘越緊,越攪和在一起,這個就是愛欲種子修行的人剛好相反,要使種子淡薄甚或無住,以前做過或熏習過的事,在打坐時氣就會跑進腦筋右腦裡面,右腦會儲存念頭,左腦短暫記憶一些影像,不管念頭也好,影像也好,你體內的氣旺時掃到它,它就會很快地起現行、起念頭影像

起現行的時候,你能不去抓它,不去執著這個境,就是聖人境界,但我們很多人都做不到,還很執著的!做不到就去想、去抓;你能執著就能淡薄,慢慢地一次、兩次、叄次的,可以練習面對境界的時候,不執著內心所起一切的境界,不執著就是慢慢得到解脫智慧了,以前念頭起的時候,執著抓了它後,就有第二個念、第叄念、第四個念出來啦,之後就像堤防潰堤一樣,驚濤駭浪的一發不可收拾。

如果你能夠面對境界執著的話,不起第二念、第叄念、..,就像電影一樣,看的是電影,不是我的故事,但其實是你的前塵往事。如果理念不清楚的話,未能去執,而把內心的感受,或內心所起的影像念頭,以為真的是我,那就完蛋了,要知道:這不是你,是你的業種!

2. 釋題

不教根生」是什麽意思?簡單講是行者悟後在淡薄習氣,顯現空無自性,讓外塵、內緣種子均能不黏,達到「來無所黏,過無蹤跡」之境界。以前熏習一種習氣,若誤認此習氣為我,常說「我喜歡、我討厭」的話,那就沒辦法解脫了,沒辦法自在了,這是十足的根深柢固。所以已熏的習氣要去轉,你要用盡佛法去轉它。再下來,根未生的境緣,你所新看到的、所新聽到的,不要再熏習,不熏習就是不讓根生。如何做到不熏習,就是不要常常打妄想,每熏習一次、兩次、叄次就有印象,法的根性就生啦!你說很喜歡某藝人,喜歡!看就看吧!看完電視電影後就完了,不要再去想得很多。若無聊時就想想某藝人,長得很帥,溫柔,..,很好。沒事就這樣想,一天想好幾回,愈想愈多這就是讓根會生長,根生長就是一個種子,這樣我們所種的種子愈熏愈厚重、愈來愈熟,你天天念著某藝人,腦筋內都是他影像,最後你就會得暗戀症。

當你聽到一句話,說者本來是無心之言,但你聽後很在意,尤其死要面子的人,人家說你今天怎麽穿這件衣服?不合身呀!看起來不是很好看,「不好看、不合身」聽一聽就算了,「不好看、不合身」是他的觀感,你穿衣服是蔽體、禦寒,他管你要怎麽樣。如果你一聽心就不舒服、放不開面子問題,人家這麽講,你就在意,今天想、明天想、後天想,這樣「根」就生了,變成很在意別人的觀感。

修行的人,不管是什麽事情來時自性會自應緣,應緣過了,就過無蹤跡,就像楞嚴經》裡面講的「來無所粘,過無蹤跡。」緣過後,即使你要去找它的話,因為以前沒有熏習過,所以你要想,有時候也想不起來,這樣怎麽會被粘住呢?下一次,再聽到那些話,你聽一聽,笑一笑,笑了以後就忘記了,明天也忘了,根本就不當一回事情那就去了,這句話就慢慢的淡掉。

我們凡夫會有煩惱都是太善用我們的心,太用我們的心念,然後不是一次熏,是無數次地重復熏習,所以就變成什麽樣子呢?種子會發芽,發芽就會結果;我們的心,如眼、耳、鼻、舌、身等識所面對的境,不要留下一絲一毫的痕跡,這樣就不讓它根生,你就能無所謂煩不煩惱了。大小事情能都無所謂啦!逆境順境來,我都能無所謂啦。

如果阿賴耶識無記憶的話,不就像石頭一樣,那佛性本來是具有空、不空兩面的,不就不能成立了。故行者要從不叫根生,慢慢練到根種後不黏,黏後無礙、無煩的地步。阿賴耶識有叄種功能,一能藏、二所藏、叄執藏,能藏就是剛剛講的可熏性、有熏成種子後而藏;所藏就是我熏成的種子凡夫對所藏的種子執為真、執為法中有我。聖人的阿賴耶識也是有可熏的,只是聖人能藏、所藏後不去執取,他的心可以想種種的念頭,但是卻沒有掛礙。

你以前做很多的壞事,有時候打坐也好,沒打坐也好,或者是觸境生情,產生各種的回想,這時候念頭起來,要面對它,淡淡的面對它,不要去執取它,一執取它就完蛋了,執取就有無數的念隨之而起,然後隨念就迷失了。

楞嚴經》雲:「五蘊本幻有,非因緣,非自然性。」面對色、受、想、行、識這五蘊所現的一切法,本不具有真實因緣法,不是用自然體性去應對,那是用什麽去應對呢?用凡夫所養成的個性習氣毛病等去應對,凡夫就活在這個迷幻不真的世界裡頭。如果聖人的話,他知道色、受、想、行、識這五蘊不是因緣法,我的體性就不會去真實應對,也能自性面對妄境時,不起妄想相應,這就是虛應照境,聖人面對境卻能自在無礙。

如《楞嚴經》裡面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舉「梅乾」例子,我們的「想陰」是不是很旺盛?是不是平常喜歡胡思亂想?在談到梅乾、梅子時,現在沒有梅子或梅乾可放到嘴巴裡面,光講就會引起「想念」,想到這個梅子就會流口水,分泌唾液了,這根本就沒有因緣,沒有一個真正的梅乾給你吃。就是有真正的梅乾在手中,都還沒放到嘴巴裡面,怎麽會流口水呢?是我們養成了一個習氣毛病經驗,知道吃到梅乾,口水就會直生出來。所以要流口水生津,光想梅乾就好了,這就是因緣,非自然性。

能知道這道理的話,解除困境其實很簡單的。譬如在飢餓受不了的時候,像上次某地發生水災,如果被困在一地方,沒有東西吃,就閉著眼睛打坐觀想--我現在在吃漢堡、手扒雞,想想怎麽吃,等一下就飽了,沒有吃就飽了。飢餓也是習氣妄想造成的,你這觀想,假的吃也就吃飽了,滿足你對真實的心意念,其實這些都不具有因緣法。所以說修行就是面對一切境界最好能夠熬得住,有因緣就坦蕩盪面對,沒有因緣就少動這些念頭,不要常起妄想

3. 語體文解

公案起自葯山惟儼禪師,隨機教化學人之境緣機峰。「葯山惟儼禪師見園頭栽華次」,惟儼禪師走到菜園處,看到園頭在種菜、栽花等情事。在古時候叢林往往都是自事生產,尤其百丈禪師立下禪宗叢林道場規矩以後,一直都是這樣,一日不做,一天不食。如果有天你說:「我今天沒有辦法出坡,沒有辦法跟人家一起工作。」那你今天就不要吃飯。

有些出家師父自己從事生產,不受供養每個人修行執著,不能說對與錯,每個人執著代表其自己修證的境界師父不受供養你說這個師父很好他不拿你的錢他自己從事生產也對也不對,若從自利來講是對的,若從往後要成佛來講,不夠慈悲,將無眾生可度,因他在菩薩因地時,不受眾生供養不與眾生結緣。

我們供養法師,常自以為法師是受施於你,其實是互有所得,而且往往你受得多譬如說供養法師法師就要將修行功德分一點給你你不要以為供養法師就像在施捨一樣,不是的!因為法師接受你的供養代表慈悲給你福田,如果他說:我自己修的還不好,我怎麽可以受你供養很多人都有這種觀念。剛剛我講了,受、不受供養,也對!也不對!沒有慈悲心時,我不跟你結緣,我知道跟你結緣,我修的還要分你一點。真的修的不好也不隨便受人供養,我們這個禪宗公案講義裡面,有一則在講此事實

以前在印度有個和尚修得尚未見性,偏偏有兩個父子對他虔誠供養。最後這位和尚死了死了後就變成木耳,長在生前供養他的兩位施主庭園里。木耳就是木頭上面的蕈種,長出一朵朵的木耳,這木耳非常的鮮美碩大,且專供此父子兩人看得到、採得到。他怎麽會出生做木耳呢?而且只有這對父子看得到,因為他欠這兩位父子的供養。他們供養和尚和尚因在世無有利益他們之事,故死後要還他們,所以別人看不到木耳。他們父子摘了木耳後,木耳又會長出新的來。

有一天,有位祖師大德來,父子倆就請示:「為何我們後園的地方,一直長出一朵很新鮮的木耳呢?」這位大德神通,就說:「他就是你們以前所供養法師所變現的,因為他沒有真正的實修,沒見性就受你們的供養,所以現在在還你們的債。」此大德又問老者:「你今年幾歲?」老者說:「八十叄啦!」大德說:「再過叄年,此木耳就將消失了。」結果叄年後老者死了,木耳不再長了,因為該還的已經還完了。

世間所有的一切,都是有因果關係的,只因我們沒有神通看不透,確實是這樣。所以很多人很小心不受供養,但如果是菩薩不受供養你說菩提心要成佛,那以後要度誰?故行菩薩時就要跟人結緣,所以菩薩不應怕這個,一切是因緣法沒有錯,好來好還,惡來惡還,有來有還,他應沒有掛礙,這也就是菩薩見地。所以我們了解這些的話,就可以判斷那個師父抱著什麽心態,他修到那裡。如果他說:「我自己德性不足..,不受供養。」那他繼續修;如果修得不錯、很好,又怕跟人結緣,那就放開心念,廣結善緣。

講經說法也是一樣,你不要看那位法師一上台就是幾千、幾萬人,像我們在這裡講,最多也是叄、四十幾位,少的話十來個,可能是以前結緣的太少了

又有公案說,有個法師講經說法,講的非常好,剛開始講的時候,都坐得滿滿的,但時間愈久,愈講人愈少..,到最後剩下叄、五個。他覺得很傷心,於是去請教一密宗師父說:「為什麽我講得好,但卻不叫座呢?」密宗師父就說:「因以前你沒有廣結善緣呀!現在來聽的就是以前結的緣,跟你有緣的才會來聽。結過很多法緣的法師,一上台就是幾千、幾萬人來聽,他結的緣多,是再來菩薩。」

「那我怎麽辦呢?」密宗師父就說:「沒關係二十年後保證你的弟子一大堆。」「怎麽說二十年弟子一大堆呢?」師父教他念咒法,並對一些饅頭加持念咒。念咒完後,就叫他將加持過的食物,拿到田裡去 布,與田裡昆 、螞蟻、..等結緣。吃到這些食物眾生就結緣了。不久以後,這些眾生類就死掉了,昆 的壽命很短,因這些因緣(咒語功德)而出生做人,二十年後好漢一條,師父又說:「那時候講經說法,他們都是你的弟子。」如果要修菩薩道,就要廣結善緣,才會有徒眾聽你講經說法,不然你再怎麽講,都沒有人來聽你講的。

回到公案,師曰:「栽即不障汝栽,莫教根生。」你現在在種菜也好,種蔬果也好,你要栽,我不妨礙你栽,把它栽下去後,不要讓根生長開來。禪師講這話你或許不懂他是在指導你修佛法。也許你說禪師怎麽搞的,瘋瘋癲癲的叫我種,又不要讓菜紮根,根不長不是死掉了嗎?

其實禪師是假借這個境在開示佛法按語說「栽不障汝栽」,即謂當你面對因緣境界來的時候,所看到、聽到的,要做到「來無所黏,過無蹤跡」。簡單講一句話就是「諸法不受」,很簡單!一切法我不受,一切法包括善、惡、喜、樂,一概不受是什麽?已經證到解脫了,有解脫見地時,你罵我我不痛不 ,你損我,我沒有感覺,你拍馬屁也沒用,所以八風吹不動,什麽都吹不動的話,諸法不受時,就解脫啦!還有什麽煩惱障呢?

難就難在講起來很簡單,我們常去對境起「受」。很多人當下有佛性,當下佛性能如如,如被長官大罵一頓時,當時沒有表情、沒有反應,也沒有不痛快或是痛苦,當下真的是像佛一樣的修證。但等到回去之後,就不是這樣!哭!生氣!越想越不甘心。做飯時要加鹽巴,結果加到醋,要加醋的,又加到鹽巴去了,搞得心不在焉。然後飯吃不下去,來個勁吧!喝點什麽酒來提提勁吧!人家說當下看得開,好像過去了,其時往往過了以後才糟糕的。

什麽是真正解脫?所謂諸法不受,就是當下如如不動,完了以後,過無蹤跡,做到這樣,不要去回想、不要去看它(心)。它在鬧的時候,用句話罵它,怎麽你又去想它,因這樣不好受呀!

所以諸法不受,就是起碼有了真如圓覺的境界,我們要是有這個能力不為法縛」,不受一切善、惡、順、逆境綁住了,才是解脫,其實不是它綁你,是你自己去抓的。

我們常講的「諸法本 ,庸人自擾之。」我們眼睛、耳朵所面對一切境界它是它,境是境,都是身外的人、事、物,發生在我周圍之間,它們是它們,一切的人、事、物所現的一切法,本來就跟你格格不入,不屬一體,偏偏你去抓它,抓了它以後自己就困擾自己。

譬如說我們在看電影,我們都是同情正義之士、大俠等,大俠都是好管 事的,修行你不要去當大俠,大俠就是庸人自擾的人,看這個不順眼、看那個不順眼,然後就自以為有正義感,要出來修理人。對,很好,把壞人死了或者是先被壞人殺了,不管誰殺誰,反正今天被你打死了,你下一就得還他一條命,看起來你是很有正義感,但是我們人跟人結怨,是你跟他,不是正義感跟他,正義感跟他沒有關係的,都是你自己跟他結了怨。為了正義感,本來兩個沒有關係人就幹起來了你說世界還會太平嗎?

我常說:修行要懂得「因果」,因為「因果」是佛教的最基本的理論。講是很簡單,人家看你一眼,就把人家揍一頓。你沒瞪他一眼的因,也就不會有被打的果;即使是你修的很好,懂得很多的佛法就不會被揍嗎?照揍不誤,因果是在的。修行就是因不要去造,不需要的怨不要去跟人家結。結了以後就不後悔,該還的時候,不要不擔當,這就是懂得因果道理

把心空掉,把你的內心空掉的話,那對目前的一切法呢?可以不受!你以前所造的因,如果起現行的時候,我們可以照樣不受,這樣不就可以轉境了嗎?  譬如說以前你殺了人的影像,從腦筋現出來的時候,那時候害怕懺悔、..,都來不及了,面對這些影像的時候,你要能像在看電影一樣,與我無關地如如不動,不要起這個念、那個念。若沒有此定力,就完蛋了!萬法本心內心境界起那個像,定要把它看成幻假的,不要去抓它,一抓它就完了。

學者都要懺悔法,拜八十八佛、拜大悲懺、..,當然很好清凈我們的內心,以前所造的因,我現在懺悔..等等。等到差不多的時候,對那些境不會再罪惡感,反而能坦然地面對它。我們說眾業本空、福也是空、罪也是空,故說罪性本空。你能夠做到面對境不黏的話,這輩子所造的壞事情,我小時候所做得無知事..,以前總是有一罪惡感,常常沒有辦法解脫都是自己習氣去抓那個境所致。

譬如說有位同學今天沒來上課,他說那天預知會發生事情,結果真發生了事情。我問:「你怎麽預知呢?」他說:「有個境示知會發生事情,就真的發生了。」發生好事當然無所謂,但壞事你當真!就會發生。我常說若修行人讓體知的壞事真的發生,就該被打屁股。因你不能脫黏,認假為真,才會真的發生壞事。你對境要說沒這回事,心入空無,即能轉境。你預知要發生事情,不能轉它,當然要發生。修佛法要能諸法不受,預知要發生事情是以前的因,現在修佛法學到諸法不受,那個果會起現行嗎?不見得起得來,就是起得來也會化減掉,時、空會改變,緣也在轉變,看你的心有沒坦蕩盪、有沒有無礙、不黏。

我們常講六根中,每根都有六個毛病(動、靜、根、覺、空、滅),你可以覺知是什麽因緣或什麽事,未來好像要發生什麽事情是在覺的毛病中,此時要能諸法不受,不要知道以後,天天想、天天煩惱、天天怕,愈怕愈會中獎,不要把夢境當真,不要說:「好像夢中發生什麽影像,真的發生了!」很神是嗎?看我的預知能很強,預知的都很准。你搞什麽呀!怎麽解脫?這跟凡夫一樣,凡夫跟著命運在走,即使你預知了,還跟著命運走,那你跟凡夫有什麽兩樣呢?一個是真正的瞎子,一個是有眼睛瞎子,這兩個不是一樣嗎?

雖能預知,但有什麽好高興的?還說修得不錯,如果說修到諸法不受,即使知道有事要發生,但我不去抓它,時、空在改變,往往事情還是會發生,剛好0.1秒的誤差,發生了卻能沒事。譬如說感覺必須要到高雄去,真的應緣去高雄了,但是去的時候路上若能小心、沈得住氣,不要不耐煩,不要看到前面有車塞住開不動,耗在那裡,氣就來了,一生氣就完了,就應緣,當然事情就發生了。不能動氣,不能夠有不耐煩的心,我們會發生事情,一定是你不耐煩,沈不住氣。所以保持一個平常心的話,去照樣去,但不見得會發生事情

你不去的話,該發生事情,不是就不發生要看看你對事是否無心、不黏。若是凡夫,當然隨業流轉,上次不是講:有一人犯水厄,他想即然犯水厄,那我不去游泳就好了,不去玩水沒事了。在家裡不出門,哪知道業力還是躲不過!他在家裡想寫毛筆字,就拿了一點點水放在硯台內,淺淺的水,磨、磨、..突然人就趴到桌上,臉朝向硯台鼻子吸入墨水,就這樣死掉了,水厄還是躲不過。修行人當然不怕出門,因心要坦蕩盪,真正出門去還是不會有問題。若你一直執著這個事情發生、會發生,所以就應緣了。

算命者嘴巴靈光的「黑白講」,你要察覺,要抱持著這個心態,我照樣出去,我們修行的就是要修到諸法不受,不要常常想一件事情,真的!真的!會這樣、會那樣,若如此,好!真的就發生了

你要抱持的心態是:不要執著所感知的,是真、是假,都能無礙,對一切法都無所謂。把覺知的事空掉,就當做跟我關係一樣,不要一直跟它扯在一起。「動、靜、根、覺、空、滅」六結使,最重要的是悟空(第5階段),雖然還沒到「滅」的境界,但是你能入「空」就能不被業來轉。

僧曰:「既不教根生,大眾 什麽?」師父你叫我栽,不阻礙我栽,栽下去不要澆水,讓它根不要生長出來,那這個蔬菜、水果會死掉的,那大要吃什麽?這位僧人搞不懂師父在教化什麽,所以就答說:「不讓根生,那大眾吃什麽?」他是在對境打妄想,不會思索師父語中背後的意思。

禪師就罵他:「你還有沒有嘴?還有口嗎?」我們以前講過木頭人常講話,有性不能言,修行悟到空的話,他不喜歡講話。一般木頭人是木訥,不會講話的。沒有悟到本性木頭人,偏偏愛講話,每天在講;修到一個境界時,要空掉心念,所以就沒念可起,就不講話你還有沒有嘴?喜歡用嘴說話,說些無意義的話,代表沒有修證的境界,沒有正知見,故被罵了也搞不懂

是個很好公案,懂的人真的能做不被一切法所縛,不要去抓那些人、事、物到內心裡面來,形成一種根本煩惱;那一個人唱得好,那一個人唱的不好都是外在境界,要能不教根生,不要去抓外境植入心中煩惱,自己讓它滋長而煩惱

( 85 年 8 月 6 日 講於 龍潭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