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祥法師:公案禪機 肆、開悟後功用行 四、公案 — 求我空智 3.禮拜小僧

(一)公案本文

福州長慶慧 禪師上堂,大眾集定,師乃拽出一僧。

(緣起現象界,禪師拽出一僧何用?啟教大眾契機。)

師曰:「大眾禮拜此僧!」

(盡未來際,此僧當可成果位,大眾禮拜。)

又曰:「此僧有什麽長處,便教大眾禮拜?」

(現此小沙彌,何值大眾頂禮,師欲破大眾貢高我慢心,滅除我執也。)

眾無對。

(大眾尚未理會得禪師之教機。)

(二)玄祥釋解

1. 前言

禪師的眼裡,或者是一位有境界修行者來講,眾生平等的,沒有智慧高低等差別。但是,現在很多趨炎附勢的人也就是說會拍馬屁的人多,一般的社會人士,都是錦上添花的一大堆,雪中送炭的少之又少。哪個當官當得大,大眾就趕快去拍馬屁,這在《楞嚴經》中講叫做隨風轉舵,哪個下台就將他踢掉,這個上台就巴結這個。

隨風轉舵的人,最後會出生做什麽?做那種微小的昆蟲或微小的蛆之類。所以我們不能為了世間利益,臉色善變,趨炎附勢,這樣不好。修行人要保持一個平常心,下台的人我們同情他,上台的人福德好才上去,不見得上去就不會掉下來,世間事本來就無常,所以抱著平常心,這個人不錯,我們當然恭維他,他的德行不好,一上台就為非作歹,我們就敬而遠之

很多修行的人也會看不起初學者,「唉呀!這個你不懂,你才學佛多久?我比你久,我知道!」像日本傳統的高年級者可以打低年級的學弟一樣,反正年資久就是」先輩」(前輩),前輩可以打後輩的一樣。修佛法的人要有平等性,眾生平等,在《圓覺經》里講得很清楚,「不重久習,不輕初學」,久習的你不要說這個人很了不起,就很注重他;剛開始學佛法的,什麽都不懂就輕視他,這樣不好

以前老太婆之類的佛弟子喜歡說她吃素多久了,好像吃素就能成佛一樣,吃得越久,好像資歷越深,「你吃吃了多久了?」,「我吃3年」,「才3年而已,我已經吃了30 年了!」,意思就是說你還早得很呢!但是不要小看只有吃素3年的人,當他發奮圖強,智慧也一樣一直在沖上來。而素食30年的人,嘴巴在念佛,心不在念,根本個性習氣不轉,只會看不起人家!這有沒有心病?當然還是有心病!光吃素吃得久,拜佛拜得久,沒有真正能夠從內心證到平等法有什麽用?不能當生成就

2. 釋題

這個公案禮拜小僧」,主要在破掉對錶相的執著,怎麽可以叫老僧(師父)來禮拜沙彌呢?笑死人了,大家的看法一定都是這樣,但實際上禪師禪師的用意在。一個修行人只會執著於表相,對人我、高低,分得很清楚,就是「我執」重的象徵,尤其中國人受儒家五倫思想影響深遠,容易建立人際關係,但對修解脫道者,若不以慈悲喜舍四無量心,來面對一切眾生,則心地處於權謀之趨勢下,怎麽能得自在解脫?古僧大德的風 是不依附權貴,但與高官顯達往來,也不一定要叫罵人家為政治和尚,前者現起沒有我執相,而後者能做到即無法執。

禮拜小僧」主要在破掉自己的貢高我慢心態修行所現的狀態無所謂對錯,但可顯示當時的修證層次譬如說行者見人不理不睬,是如如不動無知人會以為貢高我慢。我們面見佛像應五體投地頂禮這是在去我執慢心,但也有些高僧大德平時要禮佛也有困難,因悟一切無我、無我所,何來所謂佛像?故我說修行層次很難去界定,但也不要一向入空,而犯了貢高我慢而不自知。

3. 語體文解

福州長慶慧 禪師上堂了,大眾才集合完畢,師乃拽出一小僧,禪師就從沙彌中抓出一位小和尚出來。這件事緣起不是大家講的,是日常生活所現的事相,所以說是緣起現象界。

禪師拉出來一位小僧後,師即對大眾說:「大眾禮拜此僧!」禪師就說大家向這位小和尚頂禮膜拜。

禪師這麽做有兩個意義,一個是要破除大眾貢高我慢的心。為什麽每一個寺廟里佛像做得那麽大?大就很有威嚴嗎?不是這樣的,其實佛像不在於大小,當然要配合大殿的高度才相稱,「大」會給我們世間的人看了,覺得「我好渺小」,所以應該向佛學習,不要動不動就說「我成佛了」,或者說「我也是佛」,這是沒有真正證悟的人才會此種話,是錯認境界而迷失的人

第二個意義是說,盡未來際,此僧可成就果位。每一個人初發心開始修行都是註定未來成佛的,但是成佛有快有慢,像彌勒菩薩釋迦牟尼佛有一世本是兄弟,同時出家。話說在很久很久的時候,有一國王生了八個太子因緣成熟了,各自出家去了剛開始修行時是大家在一起修,但每一個人的發心精進心不一樣,所以很多兄弟成佛了,最近成佛者如釋迦牟尼佛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成佛了,就僅剩彌勒菩薩還沒有成佛!為什麽?因為他以前太好遊山玩水,只要逍遙自在而不志在成佛,所以釋迦牟尼佛先成佛,成為賢劫第四尊佛;第五尊佛是彌勒菩薩下生成佛,但那是五億多年以後的事情。以前也講過為什麽他要到五億多年後才成佛,不是現在成佛呢?因為兜率天天壽四千歲,兜率天一日夜是凡間400年,400 x 360 x 4,000這樣算起來有五億七千六百多年。行者發心至盡未來際都可以成就果位,所以這樣來看的話,每一個人都可以成佛的。

法華經》「常不輕菩薩品」中,有位常不輕菩薩 常常不輕視別人的菩薩那就釋迦牟尼佛前某世之身。常不輕菩薩每碰到人,不管是認識或不認識,就跟人頂禮,並說:「你未來一定會成佛我現在禮拜你、恭敬你!」雖然他很慎重的這樣做,但別人都笑他是瘋瘋癲癲的瘋和尚,看到人就說:「你會成佛我跟頂禮」,大家都笑他,並自想:「我怎麽會成佛呢?凡夫當然成佛遙不可及,怎麽我們可以成佛呢?」但在常不輕菩薩眼裡,每個人未來都有成佛的希望,所以對修行的人還沒有修行的人,他都很尊敬。慧 禪師假藉此說,這麽一來,一方面是考驗大眾有無慢心,另一方面的用意在說此僧未來成佛大眾就禮佛罷!

拜完了以後,禪師反問大眾說:「此僧有什麽長處,便教大眾禮拜?」你們拜什麽呀?他有什麽長處值得你們來禮拜?我叫你們拜,你們就拜,拜什麽,說個道理來聽聽!

我們按語說:現此小沙彌,何值大眾頂禮?師欲破大眾貢高我慢心,滅除我的執著。這位小僧也許是剛進門還是現小沙彌相,也許是還沒具足戒,但很多道場內多的是卧虎藏龍。修行都會境界的,境界已經有了,尤其是小乘行者境界後,都會生起貢高我慢心,也就是為什麽釋迦牟尼佛要宣講一乘佛乘《法華經》時,有500比丘自動離席的原因,此500比丘是修小乘法,心存貢高我慢心,以此因緣不得聽聞法華經》。

什麽叫「小乘法」呢?在四禪天就可以證到5種神通,我們講義里有談到,如果你有看的話,在四禪天境界習氣斷了,心是住一境性,然後起心動就能成就佛事,因為你在清凈的時候,起心動念隨意馬上就可以成就,這時候要學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都很就可以學成的,所以很多修到這里,不知道真正解脫是從內心解脫我、法二執,而若不察就很快的產生貢高我慢的心出來。

這些神通釋迦牟尼佛的佛智通在表面看起來,你有我也有,但事實上,釋迦牟尼佛的漏盡明是小乘行者所沒有的;小乘行者只是證到我空,有神通,所以他們表面是很尊敬釋迦牟尼佛,但內心有一點貢高我慢心,這也是一種因果現象,為什麽他們不能聽《法華經》呢?《法華經》是一乘佛法,以後你修行修得不錯,有境界的時候,你的化眾過程,也許就跟釋迦牟尼佛弘化的很相像

釋迦牟尼佛證悟後,剛開始講什麽經?證悟當下講《華嚴經》,《華嚴經》有多長?不得了!翻成中文小冊子密密麻麻地有10本,我看《華嚴經》看得很久,因為不是天天看,是有空時才看一點,共讀誦了一年多。《華嚴經》翻成梵文的不多,翻成中文的更少,有80華嚴和60華嚴兩種版本。

華嚴經》被翻譯成梵文的不多,還很多沒被翻譯成梵文,它儲存在龍王龍宮中,現在的《華嚴經》是誰翻譯成婆婆世界文字呢?是龍樹菩薩!他以前是修外道剛開始咒語,光會咒術不知修心,咒語會了就可能會為非作歹。有一次龍樹菩薩跑到龍宮里去,那時他已修正法,不行邪法了,他看很多的《華嚴經》偈藏在龍宮中,一看歡喜異常,他就一邊看一邊背,回來後就將所背的譯成現在我們的文字

世尊講《華嚴經》總共講多久?共講七天,此七天非人間時間,故所說經文無量無邊,是世尊菩薩位講的經典,闡述華嚴世界宇宙現象。《阿含經》是對一般小乘行者講的經典,阿含經都有歷史可查的,之後出現的經典都沒有歷史可考查,所以很多學者有時會稱之為偽經。無數的科學考證佛法,那部經典是假的,那部經是不知來處的。同樣道理,很多經典當時的歷史沒有,但不見得就沒有這部經!像《華嚴經》是世尊一證悟後對菩薩講的經典放在那裡?只有菩薩聽得懂的,所以放在華嚴世界裡,何謂「華嚴世界」?是一個世界裡面的一個世界再存有一世界虛空里有3千大千世界,每一個世界有一尊佛,華嚴世界有無數佛世界

講《華嚴經》也許你們比較沒有概念,但大家最有印象的大概是善財童子,善財童子參了53位善知識,所以叫做「善財53參」。為什麽他要去參訪諸善知識呢?是文殊師利菩薩他說:「你現在已經有一境界了,也發了菩提心了,應該去參訪善知識去。」善才童子參時定說:「仁者!我已發阿耨多羅叄藐叄菩提心,要如何來修持成就菩提道?」前後參了53位善知識,各個修行法門都不一樣,境界當然也不一樣,參訪就是要這樣參,到菩薩境界要懂得很多,那才能夠菩薩道,如果只會一種法門的話,你的心沒有辦法悟入佛道這是華嚴經》內講的「法界品」,也就是屬於華嚴世尊所講的經典

菩薩教完了,接著下來要教什麽呢?教那些平民!因為沒有一個懂得佛法,所以要從幼稚園開班,從最基本的開始,這叫做「阿含期」。「阿含期」講什麽?講如何守戒,講不了義經,如說天有幾天太陽系中的世界內有幾個世界宿命、叄界安立,叄界怎麽安,所講較少牽涉到無上解脫道,都講世間的一切現象天上的一切現象、講一切因果道理十二因緣法,只有觀十二因緣證得解脫,這些是屬小乘法,都是在修自己的內心,所以都以戒律管理自己,也就這樣才有「律學」。比丘250戒,比丘尼約略500戒,因為不用智慧證得解脫,只好用戒律來管理自己的心。

釋迦牟尼佛要入滅時,阿難還沒證得解脫感情比較重,一聽世尊要入滅就哭得傷心要命,這時一個大阿羅漢就跟他說:「你不要哭了!你是世尊親近弟子,應該去請示世尊,佛入滅後,有幾件事情要取得印證,譬如說經典的最開始要怎麽講?以後每部集結經典的人、事、物要怎麽安立?佛滅後要誰來當我們導師?」

阿難就進去向佛陀問這些問題,佛陀就告訴阿難尊者佛經一句安以「如是我聞」,時間不講,僅提「一時」,地點要標出,聽法人數約略而提就可。這種概括說法,可以概述歷史。在那時候所有經典用現在科學的眼光來考證,以前那時的事件不是說以後就不會再出現。如果懂得因果的話,眾生是很可悲的!眾生都一直活在重複的生死之間,在重複的命運輪迴

譬如說自殺」,腦筋內記起了自殺種子下一世或是那一世出生為人的時候,他還會有自殺的傾向,大約要有七世會有自殺種子因緣。為什麽?因為阿賴耶識已經記起來,那個時候怎麽樣,到了那個時間心就又犯了,阿賴耶識是無所不記的,很多的業是自己造的,時間一到就發作。

基隆有一個海灘,15年前有7位國中生在那兒玩水,結果溺水而死,15年後同一個海灘又有7個人溺死,他們就是15年前那7位國中生,這是歷史的重複;所以我們要有智慧從歷史、阿賴耶識中跳出來,不要認為阿賴耶識所現的一切相都是真的,不管真的、假的,我們應看成都不是真的,要有這個能力,這能力從那兒來?不是來上課,你就會、就做得到的,沒有!是要天天打坐,天天練習,從周圍的人事物之間去調伏你的心,能夠從這樣去學習,然後真正進入修行境界的時候,面對自己心騙自己的時候,你就能夠轉、能夠放得下,不是這麽簡單的,阿賴耶識無始劫來的種子尤其是第七識執著一切法種為真,很忠實於第八識所映現的法塵,所以你不這一關的話,怎麽解脫呢?

大藏經》最前面的一、二本都是在講釋迦牟尼佛的故事,也是講歷史的重複,其中有一段是世尊某世出生為大象大象也可以行菩薩道,行菩薩的人也不見得就不會墜到畜生道去,世尊雖入畜生道他還是以大象身行菩薩道。有一次森林起了大火,森林裡有一條河,河的另一邊沒有火燒,所以大眾都爭先恐後的要過河,會跳的就跳過去,會游的也游過去了,但是其他的弱小的眾生就沒辦法過河,這時那隻大象就發菩提心,站到河中央當過河的踏板,那麽多眾生踩過大象背,踩得皮破、肉爛、骨裂,此象精疲力盡了大象想:「我的任務完了,可以結束自己的生命了。」就慢慢的要往河裡沈下去。這時候有一個冒失鬼跑出來,也就是跑得最慢的動物,它喊叫著:「慢著!慢著!我還沒有過河呢!等我一下!」這時大象忍痛撐起身子來,讓它跳過去後,大象才沈下去,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

釋迦牟尼佛成佛那一世,此歷史又重演了,當然這就是「歷史會重複」的說明。以前跟釋迦牟尼佛有緣湊在一起的,現在都做他的徒弟這一世尊要入滅時,事情已交待完即將入滅,大家以為沒事了,待世尊要入般涅槃。突然間冒出一個聲音說:「世尊我還有事請問,你還不能入滅!」這是誰呢?這人就是森林大火時跑得最慢的那個畜生。大家就要開罵了,世尊就要入滅,現在你不好好讓他入滅,你又有什麽問題要談?世尊當然知道這個因緣就說:「讓他說,我等一下沒關係!」待此僧問完後,世尊這才入滅。

我們有智慧的話,觀周圍的人事物,其實都是我們的歷史在重複重演,國家國家命運,每個家、每個人都有重複的命運輪迴就是這樣子

剛講阿難請示世尊佛經裡面第一個要安什麽起頭取信後世眾生佛經不要講確實的時間,因為歷史常常會再重複、重現,每次世尊講經說法時,阿難站在旁邊聽,阿難記憶力很好,聽過就能記起來,所以用「如是我聞」為佛經的第一句話,接著就講地點、多少人、對象是誰?是菩薩、是天龍八部或是人等,這是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是說世尊入滅後誰來當我們導師世尊就說:「以戒為師。」想想看,能以「守戒」做為我等的老師,這個老師盡責的,為什麽?它隨時都在身邊。不要講,「某某老師,你如果天天在我旁邊多好!」好什麽?「我有做錯事,你可以提醒我,心有煩惱你可以跟我開導。」那有這樣子老師,沒有!所以以戒為師最好,因為你受了戒,就戰戰兢兢地,隨時隨地提醒你,所以你不會犯戒。

譬如說你守不貪戒,你看人家的大小東西,有用沒用東西,甚至很喜歡東西都要能不取不貪。現在我有一個很大的毛病珠寶、大錢我不要且不屑要,但是我最喜歡的是什麽?小佛像看得歡喜,於是就把它偷回去,別的不偷就偷小佛像,起了貪心呀!所以碰到你喜歡就會動貪念,這個要斷,所以要以戒為師

以前在大乘精舍講課時,有一次講到以戒為師,有位遊學很多地方女同學,說道:「好像不是這樣,應該以『法』為師。」各位聽了覺得有沒有道理?學法當然要以法為師,但法是什麽?法有善法、惡法,起心動念是法、舉個手也是法,以這個法來當你老師呀!根本是沒仔細思量。法是代表法界的一切,譬如以桌子來講,它是因緣加上師傅敲敲釘釘,湊合而成就這個法,這能當你老師嗎?再說善法、惡法都是法,那邪法能當你老師嗎?外道也常講佛法,也講得很好,外行人聽了很有道理呀!對呀!都是勸人為善為善沒有錯,善有善報,但不代表真正解脫佛法,真正的佛法是在講求解脫,從內心裡面去超越你的人格、你的煩惱,進而提升、顯露你的本性。分析給她聽,當然她心裡不是很信服。

世尊在阿含期是對待小學生的善導善誘,再下來方等期,是講《方等經》,何謂《方等經》?就是大乘經,開始把小學生的心慢慢帶入大乘心地,慢慢朝大乘佛法走去,因時間關係不講太多。每個弘化時期多長不一,再下來就是講般若期,600卷《般若經》是在這時期講的,所以叫做般若期。讓眾生慢慢薰習大乘智慧以後,再教他們無量的智慧解脫智慧,從心地裡面去解脫出來。

最後一個是法華涅槃期,剛剛講的《法華經》是一乘佛法,從阿含期的善導善誘到眾生根基成熟時,最後導入一乘佛法,所以真正的《法華經》裡面所講,才是真正的佛法。以前講的聲聞、緣覺、菩薩都是方便法,因為眾生根基不那麽銳利,直接講一乘佛法,是沒有人聽得懂,所以哪個根基來,就講那一個法,聲聞法、緣覺法、菩薩法,到最後才是一乘佛法

所以當迷的時候,你被法華轉;悟的時候,你轉法華,何謂「法華」?法華代表世間的一切相,你懂《法華經》的話,法身應該有神變了,不是只讀讀經文了知而已,是要發心菩薩道。我們還沒有證到那個境界,一乘佛法應該神變無量,十方世界來去自如,我們證不到,但是道理要懂,修到那裡,境界是什麽,要知道。

某個道場剛開始的時候,只接引比較高階的公務員、有學識者,因智慧高、學習能力強,但有沒有錢呢?沒有!因那些護持的人都沒有很多錢。反過來看,某些道場都是教那些老太太們,你說那個境界高呢?能把研究班的學生教懂了,你認為就很了不起了嗎?不是!要是能把學生腦筋古板的老太太教會,讓他們懂佛法讓他們得解脫,這才是真正的大菩薩。故要用你的智慧來看看某位法師弘法的過程,哦!以前都局限在比較高的層次人脈,慢慢的也要走入人間佛教。何謂「人間佛教」?就是已經普遍化了,開始在走阿含期的教化,讓這些眾生根基成熟,並且要帶到成佛,那要多久的時間呢?但不得不這麽走呀!這樣看,你就懂得世尊的教化過程也是如此的。以後那一天你開悟了,大概也這樣,剛開始接受你的法大概都是菩薩級的,到最後慢慢那些跟你有緣沒緣,比較初基的眾生你還是要善導善誘的將他們帶上來。

再回來談到「禮拜小僧」,你以後修行也一樣,對出家人也好,對你老師也好,只要是正法,真正傳佛法都要保持低姿態,這不是做出來的,是要以真心誠意的,來對待人家。你做出來的樣子人家看得懂,人家會將心比心,馬上就可以看出真假,因為修行人的心都很清凈你是什麽心馬上就可以感受到,雖然有的人嘴巴講講,其實沒那個心;有的人嘴巴講不出來,但可以體會到他的心是真心他不會拍馬屁、不會逢迎,但他很虔誠的對待你,所以我們說修行不要被貢高我慢心來障礙你,若如此,人家不會教你更高的法。

世尊一開始講《法華經》時,為什麽500比丘頂禮後,就退席了呢?他們沒有那個意念要聽《法華經》,這是意念感召來的,能怪誰呢?當然不是釋迦牟尼佛要他們不要聽!而是他們自己貢高我慢的心,感召不能聽這部法華經》的因由,500比丘同是釋迦牟尼佛的徒弟為什麽不能聽呢?他們認為是菩薩才可以聽,這是內心自己生起障礙障礙果報的心,所以修行要特別小心,不要有那種不正常心態,這樣會障礙你學習的機會。也從500比丘不能聽《法華經》的公案來了知某些很好佛法,就是大眾不能來聽,這都是有其因緣的。很多同學常說,我們道場所說的法那麽好,很熱心要找一些人來聽,但來的人還是不多,即使來了也頂多聽一、兩次後,就再見了。主要還是因緣契機的問題,世事不能勉強的。

我們按語說:現此小沙彌,何足大眾頂禮,師欲破大眾貢高我慢心,滅除我執也。結果呢?眾無對。大家還是不知道師父為什麽要叫我們禮拜此小沙彌?這樣跟你們解釋後,起碼你們應了解慧 禪師的用意了吧!

( 86 年 1 月 7 日 講於 法爾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