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祥法師:公案禪機 肆、開悟後功用行 五、公案 — 求法空智 2.不執名相

(一)公案本文

僧問杭州龍華寺真覺靈照禪師曰:「菩提樹下眾生,如何是菩提樹?」

(識起迷情於世尊菩提樹下眾生菩提樹,其樣子如何謂菩提樹,本文緣起現象界。)

靈照禪師曰:「大似苦練樹。」

(菩提樹葉大尾尖,苦練樹葉小,惟本體界本無分別,何必妄執名相之差異?)

僧曰:「為什麽似苦練樹?」

(著相分別,未契入禪機!尚執於兩物相之異同、分別,有心就有名相執著無心則無法執,當得法空智果。)

師曰:「素非良馬,何勞鞭影!」

(良馬見鞭影便奔行,劣馬亦不足去打策,心住現象界名相,對事事物心生分別者,如何能空其一切境,如何能容納太虛?)

(二)玄祥釋解

1. 前言

經雲:心執名相始動念,念動意起,嘴唇才出聲講話溝通就來了。若一個人不對名相執取,就能住空無之境,對法的執著要去,當先去掉世間的一切名相分別。上一次,我們講到現象界裡面的事物是因為你去執著有一個境,所以這個境才會心地里分立出來,那個境就是我內心境的起源。如果你不起名相分別的話,心對名相、法名都無有執取,則法空智易修得

我們阿賴耶識清凈的體像一面鏡子,我常常畫了一個山形,有一個實際的山在外,我們阿賴耶識具有一現量意識,可以映現出這個外在的山在我們心裡面,一個完全相像的山。而聖人境界,阿賴耶識照了以後,就不會去執著它。凡夫的阿賴耶識照了以後,就起了名相分別心,就起心動念去生起法境。

在我要去掉分別心,當從「不執名相」著手,見境心能不安名相,就能住「第一義地空」中,即住境不生心。當起心分別相的時候,這個境就變成相應。境在外,內心(裡面)不起分別時,這兩個境(內外境)本是一體的,所有的形相都是色塵,還有聲、香、味、觸等這幾個塵境,這些塵境現在我心地的時候,如果自性不起分別名相心想,那就是同一體,故體能 照,能映現其境,所以內心外境,其實都一體的,也就是說十方一切都是在心中

經文上講「一真法界」,什麽叫「真」?什麽叫「妄」?「真」者是阿賴耶識體本空,但能 照一切境,且如實顯示其境,是為真。如果阿賴耶識 照後,起了分別名相想,就會變成妄。怎麽講呢?為什麽起了分別心,就會成了妄呢?因為它從理體之間分立出來,分立出來就不真了,然後你起了分別名相想,心帶動了你的喜怒哀樂,又加以分辨這個境,就產生了種種的煩惱想,這樣的話,就是一般凡夫境界

聲音為例!我們在修「觀音菩薩修行法門」的時候,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打開色身束縛的人,可以體會十方一切都在心中,既然在心中就沒有外境,因為外境不成為外境,所以外面的一個聲音起,其實就在我心中,也起在我心中。既然外境的聲音心中聲音,所以應該是一體的。有的人氣脈通,就會覺得這個聲音就從我們體中或腦裡面出來,沒有一距離、沒有分立、沒有對待。這樣可以體會一切境,外面有形的境界也是一樣,從你內心裡面映照出來,既然我內心跟外境是一體的話,有沒有時、空的感覺?不會有你要美國或那裡,它就在你心中,你心中是有東西,這樣有沒有時、空的間隔?沒有!

你可以體會,世間一切有,都是心中幻化出來的,你不去觀外境,觀自心就好了,觀一切自心就可以了知一切外境,這跟一般的外道修法不一樣,外道修法是有來有去,非「如來」,有來有去是什麽?是中陰身!中陰身可以變成陽神,出陽神就是不怕太陽光照,日夜有實體的神我,雖有八萬大劫的壽命,但死後照樣輪迴

不懂得真正佛法的人才會去玩這個,那是走錯路,當然這跟你的背景因果關係你有這個觀念,就是會接觸到那個法。我們有幸能接觸佛法,尤其能夠接觸到正法你就認知一切現象都是我心中起來的,不必要去追逐有個境。

譬如說你要去一個地方,不必出門,也不必出個陽神或陰神,只要你把那個境顯示在心中心中就會現那個境。你懂得這樣的話,就在你能不能觀起來?有沒有到那個心能顯境界,有就能到境界,就是沒有絲毫的微塵在了,一絲一毫的微塵都沒有,才能有境界。因為有一點點不自在就如雞毛蒜皮的小毛病就會影響我們清凈體性,就起不了靈光,就現不出其境。

修行第一個就是不要起名相分別想,也不要有分別心,境的好、壞,不要去執著,不要說境一定要好的,壞的我受不了,我不要這個境,不要有這種心態,因為起了這個心就起了分別想,有了分別心,這微塵就不微塵,變很粗重這是一種心的毛病

慢慢修心去執,修到最後對一切境,順、逆、善、惡都沒有名相來分別,都能沒有掛礙的話,你心地才會越來越清凈不被這些枝節,不被這些心裡面的那個主觀意念所蒙蔽。這樣的話,你要觀,自然就觀得起來,觀還是要用心,那個心是真心你的心可以幻化一切境,心識可以幻化成境,這個不是真實的,是無中生有的,就像世間一切法也是不真實的一樣。

2. 釋題

公案的題目「不執名相」,一執名相就有習氣相應,不能入畢竟空之境本體不管是空、是有,本來是一體,是沒有分別。所以一切法,幻化也好,不真實也好,有那個境現在我心中也好,那是真實境的。定中獨頭意識我們講了,在定中到底是識所幻化的境,還是真的外境所映現的境,是有那麽回事這是修行要去體會的。如果我的心地里想佛,然後佛像現,佛有沒有化身到我面前來呢?那是你識在定中所現的一種相,如果集中意識回到本來的意識(主觀意念)的話,那個境就沒有了,即醒即滅,南柯一夢,一瞬間那個境就沒有了。如果真正有境現在你心地裡面,那不管你醒不醒心念,此境照樣可以看到,閉著眼睛或張著眼睛,那個境照樣出現,那不是幻境,是諸佛菩薩要給你看的。

當然諸佛菩薩可以給你看,魔也可以化成佛像,所以我為什麽一直告訴你們,不要看佛像就好高興,尤其當你所想的、所要的,都能如意的話,那更要小心,沒事胡思亂想,要這個、要那個,要名得名,要財得財,那就要小心,有一些魔會化成佛,然後給你處處得到好處,你貪心不滅,想什麽好處都現,結果趁你不注意的時候,就控制你,要玩靈通,它就給你,要什麽就給什麽,到最後你會迷失掉。不迷失也會敗在貪字上,貪別人的錢財,這樣就淪墜了,不必要讓你著魔,只要讓你迷失掉,它的目標就達成。人在順境,最難去預防,所以對順境我說什麽都不要,只要保持一個清凈無求的心,這樣的話,就不會被這些魑魅、魍魎所利用,這是題外話。

本體界上面不管是現什麽相,其實都不要加以起分別心,沒有名相起,就沒有對、錯感受。你起了這個名相心就變成凡夫知見,不起這個名相心的話,你的體跟外境本來就是一體,不管它是不是外境,不起心相應,即是而不著。

3. 語體文解

僧問杭州龍華寺真覺靈照禪師曰:「菩提樹下眾生,如何是菩提樹?」每一尊佛要開悟、要成佛,都是在某種樹下結緣,釋迦牟尼是在菩提樹下證悟的,未來彌勒佛是在龍華樹下開悟在這裡的是釋迦牟尼是在菩提樹下眾生,這位僧人沒看過菩提樹,故有此一問。菩提樹是生長在較溫熱帶的地方尤其是印度地方很多,台灣南部屏東一帶也有。在坐的同學大概都看過菩提樹,菩提樹它的葉子大且尾端尖,這裡禪師所提的苦練樹的葉子很小,一片葉子中小葉子很多,且長一顆顆的種子,鄉下的人都是知道「苦練仔」的。

這位僧人見過菩提樹,所以對菩提樹很執著也就持別提出這個公案來問禪師:「菩提樹下眾生,那什麽叫菩提樹?」本公案緣起現象,我們世間有一種樹叫菩提樹,它的樣子是什樣子?他很花腦筋在這上面。我們修行常常有一現象 不懂的事,心裡面就很不痛快,不痛快就要打破砂鍋問到底,到底是怎麽樣?這就讓我們的心起妄念,有妄念就沒有辦法證入清凈本體,這樣子的話,你永遠沒有辦法下一切法。我們說心地現一切境不要有好、壞分別想,都要放得下心,不懂有一天會懂,或者有個機緣會碰到就懂了,但有的人受不了!事情不分別不行!放不下大部的人都有這個毛病

菩提樹是怎麽樣呢?靈照禪師就說:「大似苦練樹。」你說菩提樹看起來就像苦練樹,如果兩種樹都看過的話,就知道兩者差得一萬千里,怎麽會一樣呢?但本體來講,就沒有不一樣,本體都是空性,苦練樹是從空性現,一個無情眾生,長什麽樣就是什麽樣。我們說世界上有兩種眾生,一個是有情,在目前的娑婆世界有情眾生是有輪迴的;另一類是無情眾生,它在世界還沒有滅以前是沒有輪迴的,這個在《楞嚴經》內講得很清楚,為什麽會變成無情眾生,因為以前在修行時,觀念錯誤,認為如果跟石頭一樣,就是刮台風、下大雪都不怕,因為沒有知覺。所以說我們識神如果依附在石頭上不是很好嗎?人家打不痛,風雪來都不怕,這種是錯誤觀念

無情眾生要到世界重新形成,再成為另一個新世界的時候,大家阿賴耶識共業開始要成為新的世界的時候,才會再依其業力而重新受報。你若出生為無情眾生壽命有多少也就地球再滅的時候,你才有辦法回來,因一切現象或法都離不開四劫,即成、住、壞、空之四劫。

在我世界是在住劫中,也是一個法的事相,像你念頭一樣,你念頭生起的時候,念頭當正在生起的時候是成,念頭存在時是住,過去了以後就是滅,滅後就變成空,所以跟你念頭一樣,生、住、異、滅,我們的宇宙也是一樣,也是一切的因緣法,所以它也是有成住壞空。現在講地球是在住劫,已有一千零四個佛出現,最近的佛是釋迦牟尼佛,還有1996尊佛還沒有示現。未來劫有佛1000尊、現在賢劫有996尊佛未示現,過去庄嚴劫1000佛示現過了,賢劫第四佛釋迦牟尼佛,現在是他的弘化期,所以你若信一貫道的話,說彌勒佛掌天盤,己經成佛人要去掌天盤嗎?都是真實的佛理。

你說佛與天主那個大?佛是人天導師,是所有的天主師父,怎麽可以比大小?一個覺悟眾生叄界外的,一個是叄界福報較好,所以當天主天主是有壽命之限,也照樣要輪迴,佛已超出叄界,這樣是無法比較那個大、那個小?是不能比的。現在賢劫中,且還是釋迦牟尼佛在弘法,弘法到那個時候為止?到5億7仟6百萬年以後,此時彌勒佛才下生成佛,這中間都是世尊在弘法。未來星宿劫還有一千佛待示現,等到星宿劫完了,我們的地球就要壞了、滅了滅了以後還會再有。

所有生物現象宇宙現象都是生生滅滅的,十方虛空有叄千大千世界,在本體界來講的話,這兩個樹木是由空性出來的,苦練葉子很小,又分叉開來,業緣不同,所現形象亦不同。有如甲男、乙女,為什麽會變成兩個不同的形相呢?業力不同,人體是從中性來,中性再來現男、女相的不同,是有不同表相。這個菩提樹跟苦練樹形相不相同,在現象界裡面看起來是不同,其實本體界裡面看起來都是一樣,因為它的種子是這種遺傳因子,所以生來就是菩提樹的種,它是苦練樹的種,生出來的就是苦練樹。

現在科學是很厲害,發現每個物種都有遺傳基因排列,在動物腦部上拿走某一段基因,然後用公雞腦部的某段基因代替,也就是把初生的那段換掉,結果驗證,剛開始還是本來的遺傳叫聲,但過一陣子後,「咯咯」變成雞的叫聲,物種是受基因控制,但本體界的體都是一樣的,都是由空而現的。

譬如說我們人好了,為什麽你的表相不同呢?是你的業力關係所造成的,生男、生女,正常或駝背、殘肢?這都是你業力關係,你要看這些嗎?那就多彩多姿了,修行的人不看這些,看什麽呢?要看空性!

空性 大家都是一體的,所以有時候你有這些觀念的話,看事情就看事情源頭你看了某個壞人,你心就有好壞之分,如果看他心地的話,他的心地原是空,怎麽有好、有壞呢?好、壞部份都是業力。他不修行,以前都是不好的事,所以他結了很多不好因緣,就出生在不好家庭里,沒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就現起心地很壞,這也是他業力,業是以前所造的。

我們懂得這些後,回到本來,每一個人都一樣,所以菩提樹和苦練樹的表相、葉子,在本體來講,是沒有分別的。如果你那麽執著苦練樹的葉子是有分裂,且好幾片成一葉片。菩提樹的葉子是一葉自成一個葉柄,苦練樹是一個葉柄分五葉,在現象界來講,是兩個不同的東西,但對禪師或有修行的人來講,看的都是相同,本體本來就是一樣,所以你如果執著現象界,就有很多差別,如此你會煩惱痛苦

生活起居之間有差別相,現象所現的種種境界產生喜怒哀樂,那你怎麽會不痛苦呢?所以你要超越這些,超越名相你就要回歸到空,以空體去面對這些有相的話,超越你業力的顯現,這樣你就能夠解脫。所以禪師講的也沒有錯,「大似苦練樹」。如果你執著苦練樹、菩提樹的葉子是差一萬千里禪師你是在胡說八道。

我們按語說:「菩提樹葉大尾尖,苦練樹葉子小,惟本體界本無分別。」你執著現象界里的東西你會有很熱鬧的想法,熱鬧是熱鬧,有時你會不開那是痛苦,所以他就問了:「為什麽似苦練樹?」菩提樹是菩提樹呀!為什麽像苦練樹呢?兩個差得一萬千里,我們說分別心很重的人執著名相很強,不知道什麽就要問什麽。

我在菩提樹的葉子,禪師的是大似苦練樹,你就馬上想到苦練樹的樣子是什麽樣,苦練樹我認識呀!菩提樹也許我沒看過,不可能跟苦練樹一樣吧!因為看過或聽過,它的形相不可能是苦練樹,禪師你怎麽講一樣呢?所就問了為什麽像苦練樹?禪師就罵人了!

禪師怎麽罵呢?「素非良馬,何勞鞭影!」看起來你就不是一匹好馬,若是一匹好馬,騎師不用去打它,只要拿起鞭子,馬就跑得很賣力,不需要鞭策,這是良馬。如果是笨馬,跟後知後覺的人來問法一樣,看著鞭影還滿不在乎,無所謂,等到真的打下去,痛時當下才會跑。很多人個性是這樣子,我們說不靈光、不會察言觀色。

譬如說你講一句話,批評某某人怎麽樣,其實某某人心地裡面已經很不爽了,結果你不知道他心裡面已經起了反感,還一直滔滔不絕的在講。這是你只想你自己,從來沒有觀察別人的感受,你講得很痛快,沒有去感受別人的反應。我們在待人接物之間,不要去製造跟人家結種種的惡緣,當然不必要講好話,要講實際的話,不要講沒有的事或謊話讓人高興,不必要。但是我們也知道世間一切都因果都是業,所以要跟人家結善緣,不要結惡緣。

心地清凈才能觀別人的感受,我們講為什麽有絲毫微塵在,覺心就不靈光,你後知後覺,講得人家心裡不高興還不知道,還一直在講。心如清凈的話,講一句話,他心念不痛快已閃了一下,你就能察覺了,他對這件事情或者這句話很在乎。當然祖師大德是在教化人的,他講出來,不在乎你在在意,反正他就是要教訓你。我們跟親朋、好友同事之間,都是平等關係,所以要察言觀色,了解你對現象界的掌握。

還在僧問為什麽菩提樹像苦練樹呢?怎麽會相像呢?禪師就罵他,本來就不良馬,如果是好馬,何勞鞭影呢?不必提個鞭,更不必打下去,這馬就會跑,這代表這個人的智慧還不夠,這個人還沒達到開悟境界,故智慧具足。若開悟境界的人,你講了半句他就懂了,有時候不必講,比了一下他也懂,因為開悟的人有叄種智慧一是世間智,我常講的 想學什麽就像什麽,除非因緣成熟你不想學。第二個是空解脫智慧,超越世間的一切相,回到本來的體空,不執一切名相,不被一切世間事相所迷惑。叄是出出世間智,到最後證到空以後,再回到有相,在世間裡面可以跟眾生攪和在一起,但他並沒有掛礙,這個是圓融至高無上佛法,也是中道空有不二的境界。等於是練得一身武功之後下山了,在十方一切眾生之間打滾,但從來不失他本來解脫樣子。他可以跟一切業很重、不清凈不修的人在一起,他可以容納他們對他的不利,一個人如果沒有證到空體,沒有證到真正解脫的話,沒辦法容納到體性空這裡面來。所以這叄種智慧世間智慧、出世間智慧、出出世間智慧具足了,尤其是在悟空境界,你講一句他就懂叄句,智慧很銳利。

禪師說:已經跟你講大似苦練樹了,你還不懂,還要問為什麽像苦練樹,表示你還沒有進入狀況,要追根究底搞清楚,禪師借這個機會破解他的執著名相,大有分別心,結果是不堪教化。

我們按語說:良馬見鞭影便奔行,你稍為提起鞭子,馬就跑得要命;劣馬亦不足去打策,你打它,它也跑不快,何必花這個力氣呢?所以禪師看他這個樣子,即不再跟他談下去,不必用鞭影去影響他。心住現象界,事事物而生分別心者,怎麽能夠容納太虛呢?因為你要心如虛空等齊的話,就是你要心空,以前常常講的如何去分別心、超越名相,跟虛空等齊。若沒有一念,在打坐之間沒有掛礙,不起心動念,這種空相無執之間,你就虛空一樣的大,大得不能再大。

心地空性之間能幻化一切境,這就是有相,就是回到我們現實人生。在依空生法之間,有的人喜歡現象界裡面的一切事,其實你都沒有掛礙的話,世界上有什麽好事壞事,來與不來都跟你沒關係,偏偏我們沒有辦法證到解脫,希望這件事明天會怎麽樣,後天會怎麽樣,一定要先知道,若有這個毛病的話,雖然你有靈知靈覺,但沒有解脫。一個瀟遙自在的人,不會說下一刻會怎麽樣?這一件事會怎麽樣?明天會怎麽樣,不去掛礙這些。他只是在意說以前是什麽情況、什麽樣子?是這個樣子,懂了就放下,不會想明天會怎麽樣。偏偏有一點超能力的人,就說我懂得過去、未來,我很喜歡觀一下明天、後天會怎麽樣,這代表還沒解脫知見

為什麽呢?你常常住在那個境上,「住境」 這不是我們真正要修的解脫道,你有沒有解脫?就看你在在意明天、後天、未來會怎麽樣,有這心態怎麽樣呢?沒有活在當下。

祖師大德講話簡單 「活在當下」,你有沒有活在當下?因為你掛礙明天、後天、未來會怎麽樣,所以沒有活在當下,「活在當下」是對你目前這一刻所發生事情面對,其他的我都沒掛礙,這樣才對!

現在講心地空的時候,能化成一境入「活在當下」境況。舉個例來說 打坐時間到了沒有?睜開眼睛看時鍾,就知道時間了,但不睜開眼睛,心起一個時鍾的相,現在幾點?你馬上就知道幾點了,這個方法也可以知道現在幾點了,那個靈通呢?睜開眼睛一看也能知,這也是靈通!因為一睜開就有了,我去觀也可以化成那個境,法我們懂就可以,但不可以常常去玩,一玩你就沒有活在當下,活在實境上,你能能做這一點?可以!氣通的話,可以觀起化成一個境,知道現在幾點了,那又怎麽樣呢?這個就是說能力,但跟解脫是扯不上關係的,如果我有解脫之見的話,不必用什麽能力去看它,只要心平氣和地面對境界就可以了。

譬如說明天這件事情會怎麽樣,不必用什麽能力去看它,只是等明天它怎麽現,後天這件事情不再現,這才是真正的解脫,突然去觀它,心地里知道怎麽樣,但沒有掛礙,沒有什麽大不了的,有隱隱約約的感覺,但不是很明確,所以回過來講的話,心沒有掛礙就和虛空等齊,當心產生有相的話,就是現實人生人就生活現實人生之間,所以不要起名相、分別心,不要起一切相,如剛剛講的時鍾,你要觀時鍾就回到現實的人生,受時間所控制,如果沒有掛礙的話,幾點鍾就幾點鍾,跟我沒有關係,這樣就超越了時間的控制,回到這裡的話,時間控制不了你。

專門修行打坐的人一入定的話,他不時間,沒有時間觀念。現在我打坐腳一痛,就想一柱香到了沒,光被這些腳痛的念頭,就拉回到現實的人生中;那專門打坐的人理念懂得超越腳痛,就超越了有相就進入空,那身體能控制你嗎?不能!這時候你真正超越了凡夫的身,可以在那裡坐著不動,入定幾年。這個道理懂的話,你要要做?做了也不能活在當下,如此坐入定中,那你怎麽解脫?是白學佛法!

( 86 年 6 月 17 日 講於 龍潭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