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祥法師:公案禪機 肆、開悟後功用行 五、公案 — 求法空智 3.賊入空室

(一)公案本文

僧問潭州龍芽山居遁證空禪師曰:「古人得個什麽便休去?」

(識起迷情於石霜師七去法中之「休去」一法,古人得個什麽便讓一切有為法法寂,他到底悟入何境界?)

師曰:「如賊入空室!」

(悟入本體空相時,所有一切竊取功德之賊,夫復何得?經雲:以無所得故,菩提薩 !)

(二)玄祥釋解

1. 前言

修法空智果者,定要對我空智的修證有所體悟,迨分別我執破滅,則俱生我執將滅矣。同時亦得對分別法執進行圍剿,始能得初步的解脫。所謂分別我執、法執者,是今生所熏習者,自媽媽肚中出生起,吾人均是在學習、認識事間的一切事物,每個家庭業力福報不同,孩童所受教育不同,及長未能修佛法解脫道,繼續造業無量,這些都是今生熏習入八識心田中者。

修行要斷此等分別我、法二執習氣較容易,只要從禪修中,悟得真心,入有覺有觀之境界,不認賊為父,即能慢慢轉自己個性習氣。但對於俱生而來的我、法二執,要待行者悟入心的深深處,見到阿賴耶識本來面目後,始能好好用功連根拔起,去掉無始劫來所熏習成的潛在習氣

修證法空要有次第,一者要用絕對空的知見來修,抱著經文:「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來破解一切真假諸相,始能超越一切業的糾纏。待悟知法真實後,次而再以相對的空來面對一切生滅業緣。因已證得初步解脫知見,得知法真實,且已練得一身武功、定力智慧也已成熟,此時當得悟知體空、不黏的道理。如此法起是因賊入室而有,但因自心已不黏,當得自在無礙。賊入室來,當無所得,亦無功德可壞。

2.釋題

公案名為「賊入空室」,賊者五根門頭與前六識者,照道理講,眼、耳、鼻、舌、身識等五,是僅能認知相對的塵境,依次為色、聲、香、味、觸等法塵境,似不會造業,但因第六意識不凈故,連帶也使前五所知境帶有為之染法、不凈法,是故也會與第六、七識同流合污。到第六、七意識被調伏後,前五識始轉為清凈而不再具有染業之累。

吾人造業均透過五根門頭,待根、塵、識和合成觸,產生覺受,起憂喜、苦樂想,起七情六慾情見,故依此染法造無量無邊之業因。古僧大德雲,賊入室竊取無量功德行者何來功德,蓋因行者六度布施持戒,修忍辱法,積有無功德。但因不知修心道理或修德不力,隨貪、嗔、痴、慢、疑等五蓋再造業。造業者系透過五根門頭,使六識妄執為業,造業後竊取原有功德

行者修到一個層次,能入無為的修證,得無有所謂功德功德。因依無為法修故,先空得我身,再空心,再空性,再空法,如此證得諸法空相,無一絲一毫微塵,賊縱入室,亦將無所得。

3.語體文解

有僧問潭州龍芽山居遁證空禪師說:「古人得個什麽便休去?」古代修行者修行中,得個什麽境界或悟知什麽道理即休去。

此處當先要了解,此僧何以用「休去」這名詞,又「休去」是什麽意思?按語說:識起迷情於石霜師之七去法中之「休去」一法,古人得個什麽便讓一切有為法寂,他到底悟入何境界

首先當看唐代石霜慶諸禪師,他開示學人時,常說七句話語來勘驗學人,因他認為學生應具備有此七句所述的功夫,因此七句中,每一句有一「去」字,故稱為「七去」。所謂七去法者:(1)「休去」,可說放下一切行為、修法,得自在無礙智。(2)「歇去」,可說泯絕身與心,能與所兩者對一切的對待法無分別相。(3)「冷湫湫地去」,可謂去除一切迷悟凡聖之熱惱,而入清涼之地。(4)「一念萬年去」,可謂能入甚深禪定中,不起心動念,此定中起一念時,即已過一萬年矣。(5)「寒灰枯木去」,可謂心大死一番,有如寒灰、枯木,了無生氣。(6)「古廟香爐去」,可謂色身依舊,法塵散盡,去除一切執著。(7)「一條白練去」,可謂證得清凈法身,可有能力化作一條白色光芒如練,射入虛空去。

石霜禪師說:「如賊入空室!」禪師說行者要修到空、無相,有如賊入室將無所得偷。當然行者要修到此境界,先得用舍識用根,對諸外境能如如無礙。再求破色身、黑漆桶後,悟得八識法塵,再修入心的深深處,即能證得我、法二空理,到此境界行者即可休去。

按語說:悟入本體空相時,所有一切竊取功德之賊,夫復何得?經雲:以無所得故,菩提薩 !證得空者只是回復原有的佛性,並無所得,故能證得空、無相,有所得者是世間禪的境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