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清法師:四季養生

四季養生

  「養生」之計在於春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摘自《黃帝內經》四季調神篇

  順應自然則生
  大家拿到的這段話,是從黃帝內經》裡面摘出來的,說的是四季當中如何來調整我們的身體。我們中國人的智慧,我們祖先智慧,真是非常的高超,比如說,我們這個民族最懂得生活,最懂得修養身心這一點,從《黃帝內經》就可以看出來。《黃帝內經》就是告訴我們人在自然當中該怎麼生存,該怎麼跟自然來配合,因為大自然的變化,跟我們人體是息息相通的。
  我們人的這個身體,也是個宇宙。我們的氣息,跟外在節氣都是通的,外在節氣一變化,我們的身體就會感受到,也會產生相應的變化。像今天,是「處暑」。「處暑」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暑氣到今天就要停止了。你們看,今天的天氣還是有點悶熱,但到了明天就會不一樣了,從明天起,就要真正進入秋天了。在暑氣就要結束的時候,它還會掙扎一下,所以,我們還能明顯地感到悶,但到明天就會改變了。
  整部《黃帝內經》,就是在告訴我自然存在的法則。我們人體,跟自然是息息相通的,生活在這個自然當中,就要懂得順應自然法則與變化。順應自然,則生;反自然,則死。像過去,毛澤東倡導人定勝天、改造自然,就是在違背自然。當時,我們沿海在這思想的指引下,搞了很多的圍海造田工程,大量的水庫被填掉,要變做良田。可是,等到填完以後才發現,這些地方因為有很多的泉眼,所以,根本做不了田。
  像我們廈門,原來有個雁盪湖,雁盪湖上有個著名的景觀,叫雁盪漁火。雁盪漁港是一個避風港,即便刮台風啊什麼的,船停在這裡也很安全。每到晚上,滿港的漁船燃起燈火,點點漁火看上去非常的壯觀,非常的美麗,所以,雁盪漁火一直是廈門八大景之一。可是後來,這裡也被圍海造田了,一道人工海堤,直接就把港灣給割掉了。但是,海被圍起來後,並沒能變成田,反而因為和大海阻斷了,清水進不來,變成了一個很大的污水湖——廈門市所有的污水,都被阻到那裡面去了。我還在廈門讀書的時候,有時候路過那個地方,聞到的那個惡臭啊,傳幾公里都不止。後來,廈門市為了治理這個污水湖,花掉了幾十個億,那是八十年代啊!花了這么多錢,才把那個堤給挖掉。這樣,海水又能夠自然地流進來了,那個臭味才沒有了。
  所以說,對於自然之道,我們一定要去順應它,不能去改變它,因為人的是很渺小。我們生活自然當中,就要順應這個自然,就要跟自然和諧共處。我們的古人非常明了這些道理,所以,非常重視跟自然的配合。
  這一次,我為什麼會拿《黃帝內經》中的這一段來作為禪修的課程呢?我一跟你們說,我帶你們來禪修,不是為了讓你們趕緊成佛——因為我現在也是凡夫還沒成佛——我帶大家禪修,只有一願望,就是希望每個人身心健康,這就是我帶大家禪修的目的。所以,我一直在告訴大家的,就是如何把身體調整好。當你身體還沒有調整好的時候,根本就沒有資格說去成佛。因為你自己的身體都拿不下——這個身體你自己的,你都拿它沒辦法,那你還能幹什麼?身體它是有形有相的東西,你連它都降伏不了,那那些無形無相煩惱,你又怎麼可能去降伏呢?你更難以降伏。
  讓有形有相的這個肉體健康,是我們能夠做到的,但現在的人,已慢慢地把這一部分給忽略掉了。現在的城市生活都是在違背自然是在自然而行,這樣做,其實是在自取滅亡。所以,我這次把《黃帝內經》中的「四季調神篇」拿出來給大家講,是希望大家了古人是怎麼修身養性的,然後,能從中吸收到一些營養,學會贍養自己,懂得善待自我
  春三月,此謂發陳
  
  先是春,春三月。我們過去的中國人啊,把春天的這三個月,又分為六個節氣。關於節氣,我們以後有時間再具體獎,今天主要還是說說春夏秋冬這四個季節的養生之道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這個春天呢,天地復甦,萬物生長,天地在這個時候生機勃勃。「陳」是陳舊,「發陳」就是將以往的、過往的能量都發散出來。那麼,進入春天以後,我們人該怎麼做呢?
  「夜卧早起,廣步於庭。」就是晚上要晚一點睡,早上要早一點起。這個晚睡要晚到什麼時候呢?根據古人的教誨,最晚也不能超過子時子時什麼時候?就是夜裡11點到臨晨1點。也就是說,春天的時候,晚上睡覺最遲不應該超過11點,在十點半、十一點的時候,就該去睡覺了。然後是「早起」。什麼時候起才算是早呢?太陽還沒出來的時候稱為早。春天太陽還沒出來的時候,差不多就是五點半左右吧。這就是說,春天的時候,我們晚上應該在十點半左右睡覺,早上應該在五點半左右起床。
  起床後幹什麼呢?不是趕緊急急忙忙去上班,而是要「廣步於庭」。什麼叫廣步?其實就是漫步,也就是很放鬆地走著。早上起來,在庭院裡面溜達溜達,拿腳步當尺子量一樣地走。然後,還要走得比較多,繞得比較寬,這就叫廣步。
  在庭院裡面「廣步」的時候,還要「被發緩形」。所謂「被發」,就是把頭發散開。古人頭發平常都是盤著的嗎,所以,在早上散步的時候,一定要把它們散開。像我,沒有頭發這是最好的,也不需要散開。
  「緩形」就是要穿寬松的衣服,讓身體很放鬆。當然,不穿衣服是最好,但那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一定要穿很寬松的衣服,褲腰帶也不要勒得太緊,不要讓身體有任何的束縛。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早上的這個時間大地都復甦了,庭院里的花花草草還有空氣等各個方面,都在散發著一種生機都是很美妙的磁場這個時候,如果還把頭發得很緊,衣服穿得很緊,身體沒有辦法去吸收天地的精華。相反的,當我們把放鬆身體頭發散開,讓身體一切都處於很鬆散、很自然狀況的時候,就能很好地吸收天地的精華,有利於養生。
  「以使志生。」這個志啊,也就是神志,神志在中醫書裡面是指腎精、腎氣。這個志,也是道家常說的元神,是我們體內的純真正氣。純真正氣就是元神,就是元氣
  春天的時候,我們如果能夠「夜卧早起、廣步於庭」,那我們體內的元氣就能生起,得到很好的滋養。春天的時候,體內的這個元神、這個純真正氣就會上升、生起這是一個自然狀況這個時候,當它是自然而然生起的時候,我們就不要去壓抑它。甚至連頭發都不要去束縛它;如果把頭發扎住了,就會阻礙元氣的生長。
  所以,「生而勿殺、予而勿奪。」就是說要讓它自自然然地生長,不要去壓迫它。比如說,春天的時候,所有的樹都要發芽。作為樹來說,到了春天的時候,它內在的這些氣呀,都儲備了一個冬天了,這個時候,這些氣就必須通過發芽往出冒了。但是,冬天的時候,如果這些樹被凍傷了,那它到春天就發不出來芽兒。像我在佛家莊種的柳樹,第一年種下去的時候,因為冬天凍得太厲害了,結果,到第二年春天的時候,別的樹都長得好好的,但這些柳樹就是髮長不出來芽兒。當地農民告訴我,冬天太冷了,這些樹的氣給閉住了,要趕緊剪掉枯枝給它們放氣。於是,我就拿剪子把那些枯枝剪了,剪的時候,還要帶上一截兒活枝,這樣,它們的生機生命氣息,就能夠透出來了。果然,剪了沒幾天後,這些樹的芽兒就都發出來了,而且速度還飛快。
  到了春天,萬物都在自然而然地生長,都不能被壓抑。我們人體也一樣,這個時間,正是我們的正氣生長的最好時間,所以,一定要讓很好地生長,要「賞而勿罰」,罰就是懲罰嗎,我們要賞識它、欣賞它,不要去懲罰它。
  「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這就是春天的養生之道
  我們中國古人不僅對待自己的身體是如此,對待其他所有的東西,也都是遵循著自然之道你看過去,中國法律裡面,春天的時候是不允許打獵的,也不能殺人。即便是那些犯了大法的人,也都要到「秋後問斬」。在春天,是絕對不會殺任何犯人的,這就是在順應自然之道。因為春天這個季節,萬物都在生長,不是大開殺戒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對所有的生命都要尊重、賞識,讓它本自的活力張揚出來,自由地成長。作為人來說,春天就要注重養生,養生之道在於春。             
  「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春天屬東,屬木,在五臟裡面對應的是肝。所以,春天如果沒有好好地養生,沒有養好,肝就會受損。這樣,到了夏天的時候,「夏為寒變,奉長者少。」就是說,春天的時候,我們體內的正氣啊、元神啊這些,如果沒有很好地成長起來,那到了夏天的時候,,我們的內在就是空的,就容易拉肚子,免疫系統就會出很多的問題。「奉長者少」,就是能給予夏天成長的東西少了。因為夏天是成長的,春天沒有養好,夏天成長的元素就會少了就會營養不良。
  孩子也屬於春天
  
  一年之中有四季的劃分,這是大的,接下來,還有小的劃分,比如,人的一生,也可以用四季來劃分,那孩提這個階段,就是屬於春天。一天當中,也可以用四季來劃分,那早晨,就是屬於春天。既然春天的生長是不能去控制的,那同樣的道理對於小孩的成長,我們也應該像對待春天一樣,不能壓抑他,要讓自然地生長。
  在這一點上,現在的中國家長問題都比較嚴重,他們總是不給小孩自由。比如小孩天性好動,因為他是春天嗎,生機勃勃的,所以,他停不下來,總是在那兒蹦來蹦去,蹦來蹦去。你讓他歇下,他歇不下,但大人總是要控制他,不讓他動,這就錯了。《黃帝內經》里的這段話告訴我們,對於春天的生機,要「賞而勿罰」,也就是說,對於孩子,我們要鼓勵他,賞識他,因為他是屬於春天嗎。
  但現在的情形是,大人總愛對小孩說,你乖乖的坐在那兒!可是,一個小孩,他如果能夠乖乖地坐在那兒不動那就說明,他自身沒有活力,沒有春天的氣息,換句話說,他就是不健康的、有病的。正常的孩子他是坐不住的。但是,一般的大人,看到小孩在那裡亂蹦亂跳,就會去阻止他。豈不知,這么做就是在違背自然之道小孩成長的時候,就是靠亂蹦亂跳來發展智力的,像小孩子畫畫,有時候就是在那裡亂畫,老師家長看到了,就會去限制他,不許他亂畫。這很可惜,很多天性美好東西,就這樣被扼殺了;很多天才,也就這么被埋沒了
  所以,你們都應該很清楚,對於處於春天階段兒童,一定要給他自由。這個話題說起來就太多了,今天不敢說太多,說太多就講不完

  夏天要多太陽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卧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jie(病字旁下面一個亥)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摘自《黃帝內經》四季調神篇

  夏天該怎麼養生呢?
  「夏三月,此謂蕃秀。」蕃秀,是茂密的意思,就是非常的茂盛。夏天這個季節,是屬於很茂盛的季節。
     「天地氣交。」就是說,天和地的氣啊,在這個時候上下呼應、交匯為一體。夏天的這個時間呢,是一切生命成長的時候,有利於一切生命的成長。這個時候,就相當於人生青年階段這個時候有什麼特點呢?「萬物華實。」大家看我們這個小佛家莊,現在雖然已經到了秋了,還是能感受到夏天的景象,你們看,滿院的樹都長滿了,樹葉都長大了,長滿了,長結實了,長豐盛了。這個時候呢,作為我們人,該幹什麼呢?要「夜卧早起。」這個時間,作息上跟春天是一樣的,晚上十點半要睡覺,早上五點半要起床。
  起來以後怎麼辦呢?在夏天,我們要「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這幾句話非常關鍵,大家首先要記住「無厭於日」這幾個字。也就是說,夏天的時候,我們不能拒絕和害怕悶熱。夏天的時候,正是因為太陽的這個熱,有陽光的這個強度,所有的植物才會生長。如果沒有這個強烈的陽光的照射,這些樹木啊,它就長不旺了。像夏天的水果,比如說陝西的桃,到了下桃的那個時間段,如果遭遇長期的連陰雨,它就會一點都不甜,就會很難吃。桃也罷,葡萄也罷,都是這樣的。這些水果,只有經過陽光強烈的照射以後,才會甜。按農民說法,才上了糖了。通過陽光暴曬,水果才能上糖,它的甜度才能起來,精華才能形成起來。
  植物如此,我們的身體也是一樣的。這個時代,多數人的毛病從哪兒生的?就在這一段上。現在的城市人,生活都違背了自然之道,所以,就得上了種種奇奇怪怪的病。大家現在夏天都是躲在空調房裡面,這就是違背了自然
  因為夏天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是主泄,是在往外散發、擴張。我們體內的污垢、污濁之氣,就是要通過夏天這個季節給排出去。所以,夏天對於我們的身體而言,是排垃圾的。所以,我們需要悶熱。一悶熱,身體就會發汗。汗一發出來,體內的毒就給排出去了。體內的這些不好的分子和垃圾,通過流汗,就會排出去了垃圾被清理出去以後,我們的體內就干凈了。所以,夏天的時候要「無厭於日」,一定不要害怕熱。當然,直接站到太陽底下去曬也不現實,只要做不去過分防備熱就可以了。
  但現在的城市人,夏天總是往空調房裡鑽。這個時候,作為身體自身的機理來說,本來是要從里往外去散,這個時候,你如果出門呆在外面,或者呆在自然的溫度之中,那很自然的,它就發出去了。但你如果往空調房裡面一呆,那個冷氣就會快速地把你的毛孔都給封閉了,直接閉塞,閉住了。結果,你身體裡面的毒素啊,就沒有辦法排出去了。毛孔一會兒開一會兒閉以後,種種的病狀就慢慢生出來了。所以,夏天的時候,要盡量多流汗,這樣,才能「使志無怒」,我們身體的這些元神,才都可以很好地疏導出來。「使華英成秀。」讓身體能夠強壯起來;「使氣得泄。」讓體內的氣能夠泄出去。
      「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讓體內的毒素往外擴散,就好像是喜歡東西在外面一樣。喜歡東西在外面怎麼辦?就要出去拿。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這個時候,如果我們體內的這些氣往外擴散了,我們的純真元神向外發散的時候,身體整個張開了。張開完以後——它不是白白張開的,這一張開,就會把所喜歡東西吸收進去了就能吸收外圍的養分了。
      夏天的時候,正是所有的樹木、果實都很強壯的時候,這個時候太陽一暴曬,它們就會散發出濃濃的味道尤其是夏天的大中午,如果你到山裡面去,或者是樹下、草地中,你就會聞到許多美妙的味道,而且是會讓你非常舒服的一種味道。這種味道,只有在太陽暴曬的時候才會產生出來。這個時候,我們的整個身體如果是張開的,那你往那兒一走、一站就會吸納到外面的這些好東西。這些東西有很多的營養,正是我們的身體最需要的。可見,夏天是一個多麼美好的季節了!
  像那天,從台灣來了幾個法師,我帶他們去香積寺。剛好是中午,太陽暴曬著。那個寺廟裡面種了一排柏樹,太陽一暴曬以後,那個柏樹的香味啊,濃得很,也好得很。同行者中,有一個陪客是西安當地人,他的氣血比較虛,我就告訴他,要多聞點這個柏樹的味道他也覺得好聞得很就在那邊站了有五六分鐘。聞完以後,再回到素心銘吃飯的時候,他的臉馬上就不一樣了。他剛來的時候,早上來的時候,滿臉都是灰白的,氣血非常的差。聞完那個味道後,他的臉馬上就轉變了,彷彿是換了一個臉,說明他太需要那個味道了。平常一般的人,吸了那個味道以後,本來可能還沒太大差別。但是對於太需要的人而言呢,他往那兒一路過,哎,心一靜下來,一吸納,馬上就給補充起來了,變化就很大。
  所以,到了夏天呢,大家不能老窩在家裡空調房裡,尤其是大中午的時候,大家應該到古樹,或者是山裡面有好多種樹的地方或者是到開各種花的地方去。這個時候,這些植物太陽一曬——一定要通過太陽曬,這一曬,它才蒸發啊,一些營養才能蒸發出來。不然,如果沒有這個溫度,萬物中這些美妙的東西、好的氣息,就很難散發出來,它都內斂著呢。當太陽一曬呀,植物中的好東西才能散發出來,知道不?這個時候,你如果往那兒去,就能吸納了,這是關鍵地方。但我們現在的人都違背了這個自然一到夏天,一看太陽,哎呀,不出門了,都窩在家裡面,吹著空調。病是怎麼得的?就是這么得的。
  「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夏天就是用來成長的,成長要靠什麼?靠營養。營養在哪裡?在太陽下,這就是秘籍呀。
  「逆之則傷心。」現在有好多人心不好。心臟為什麼不好?就是因為夏天都在空調房裡面呆著,沒有出去曬太陽,沒有出去吸收、吸納萬物的精華。體內需要的營養沒有得到補充,心臟就會出問題的。
  夏天如果沒有養好,到了秋天,「秋為jie(病字裡面一個亥)瘧。」「jie(病字裡面一個亥)瘧」是一種瘧疾,一種病狀。就是說,到了秋天的時候,就會表現出一些病狀,比如會拉肚子了,咳嗽了,頭疼了,等等。
      為什麼夏天沒有養好,秋天就會生病呢?因為秋天是收的季節。那你夏天沒有養好,到了秋天,收成就會不好,因為你內在沒有貨嗎,沒有藏品嗎,所以,就沒有東西可以收。「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可以收的東西沒有,到了冬天的時候,你就肯定會得大病。因為你庫房裡面沒有儲備東西呀,收的時候收不起來,糧倉是空的,那到了冬天,你就會餓肚子,所以,到冬至的時候,你就會得重病了。

  秋三月:早卧早起  與雞俱興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卧早起。」
       你們看,到了秋天,晚上睡覺的時間就要變了,不能再夜卧了,而是要早卧。也就是說,不能挨到十點半才睡覺了,在九點半就要考慮上床了。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秋天是開始收斂的季節,大地進入回收,陽氣要回收啊,一切都在收斂。
      「此謂容平。」「容平」是什麼意思呢?容就是納,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大地需要一個平衡。前面的春生、夏長,都是往外擴散,往外釋放,那麼,到了秋天,就該收斂了,就要回過來調整、回收,以便達到一個和諧和平衡的狀態。作為人來說,這個時候體內的氣息也需要重新來平衡。
  「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我們形容秋天時,常常會說「秋高氣爽」。到了秋天啊,天氣會怎麼樣呢?會往上走了!結果呢,秋天的夜空就會非常的清朗,一覽無餘;月亮也會特別的清明這就是「天氣以急」的結果。
      「地氣以明」,「明」是「明澈」,這句話是說,到秋天的時候,地氣也會往下走了。結果呢,池塘里的水就會變得清澈。你們看佛家莊的池塘,現在剛立秋,它的水還是有點渾濁的,但是到了中秋以後,浮在水面上的這些殘渣就會沉下去了,到那時,水就會變清了,就會出現「碧潭清皎潔」的狀況
      「地氣以明」這一點,從水裡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別的地方還不明顯。那水這個時候為什麼會變得清澈呢?因為地裡面的氣沒有往上沖了啊!春夏的時候,地氣是向上的,所以,那個時候,池塘的水往往是渾的。但到了秋冬季,地氣往下一收,能把污垢沖擊起來的東西沒有了,那自然而然,水就能變清了。
       地氣就好是一個鼓風機,當它往上鼓風的時候,水就會渾;那風停了,往下走的時候,污垢自然而然就降下去了。所以,到了秋天,因為天和地的氣息都在內斂,在往回收,天地之間就會得很明澈。
  那作為人來說,這個時候應該怎麼做呢?「早卧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到了秋天,晚上一定要早睡,要比春跟夏早睡一個小時左右。然後,還要早起,「與雞俱興」。
       我們佛家莊院子里有一隻雞,你們可以仔細觀察它一下,看它晚上幾點鍾睡覺。像現在這個時候(處暑節令剛過),天還沒黑,它就會上到架子上準備睡覺了。然後,到了早上,一大它就來了。秋天的這個時候,早上雞叫,差不多也就是五點左右的這個時間。過去古人聞雞起舞,聽到雞叫了,就要爬起來,開始要舞劍了。為什麼要這么做呢?「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以緩秋刑」是什麼意思呢?秋天的時候,有這個秋煞——秋天的煞氣是很重的。在古代,犯人要到秋天才問斬。因為秋天的時候,萬物會產生肅殺之氣,人也會產生這種殺氣。所以,古代的戰爭都會在秋天發動,因為在這個時候,士兵殺氣很容易被激發出來的,這是自然之道。人在秋天這個季節,很容易產生殺心,情緒很容易變得激昂。所以,在這個時候,氣如果收不住,就很容易出問題。因此,到秋天的時候,人一定要通過早睡覺來慢慢回收,以「使志安寧」。不然的話,還很容易出現悲秋的情緒
  秋天的時候,人很容易覺得傷心,尤其是男性,很容易悲憤激昂,正因此,歷史上產生了許多悲秋的詩篇,像是杜甫的《登高》:「萬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獨登台。」文人們到秋天的時候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悲憤?就是因為沒有順應自然之道,氣沒有收好!
      當然,現在的文化也會悲秋。而且還不光是文化人,很多人都有這個狀況。為什麼會這樣呢?大家夏天都呆在空調房裡,該散發出去的氣息沒有散發,該補充的沒有得到補充,該成長的沒有成長好,結果,一到秋天,自然而然,一些急躁的東西就會生了,就該犯病了。病一犯,心情當然不好,種種的狀況就會生了。那秋天的時候,如果能夠很好地收養神氣,「使秋氣平」,讓這種蕭殺之氣能夠平和地過去,悲秋的情緒就不會產生了
  「無外其志。」就是不要讓神志外泄。秋天時,神志如果外泄出去了,沒有回收,那到了冬天,就會出問題了。
      出什麼問題呢?「逆則傷肺。」秋天傷了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飧,音sun,就是晚上吃的飯。秋天的時候,神志如果沒有往回收,沒有收住,那到了冬天,晚上就一吃飯,就會覺得肚子里吃了石頭一樣,就會消化不良。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是因為體內的陽氣沒有藏住,沒有收好,消化的能量沒有了,消化的功能也就失去了。消化不良了,吃的東西消化不了,就會泄嗎,就會拉肚子、脹肚子。秋天如果沒有養好,冬天奉藏者少,就會出現這種狀況

  冬天:早睡晚起少洗澡 

  經文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冬天就要好好藏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到了冬天,萬物都冬藏了,進入了休眠狀態,這時,大地是一個什麼狀況呢?「水冰地坼。」水都結成了冰,地氣也都回收了,地就被凍得裂開了——「坼」就是裂開的意思。

  「無擾乎陽。」這個時候陽氣都收藏起來了,一定不能輕易打擾它。怎麼個不打擾法呢?作為我人來說,首先是要「早卧晚起」。晚上早一點睡!早到什麼時候呢?就是差不多十點的時候。然後,早上還不能起太早,要晚一點起來。晚到什麼程度呢?「必待日光。」也就是說,要等太陽來了才起床。冬天太陽出來,有時候都快到八點鍾了。在晚起這一點上,現在的很多人很容易做到,只要不上班,都能做太陽出來才起床。但是,早睡,現代人很很不容易做到了。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冬天啊,這個氣收藏在裡面,像是打埋伏或藏起來似的,又像是有「私意」的樣子。「私意」是個比喻,女的懷孕了,就叫做有「私意」。肚子里有個寶寶,覺得自己有所得了,內在很滿足,卻又不好到處去張揚,只是自己偷著樂。

  此外,冬天我們還應該怎麼做呢?「去寒就溫。」去寒就是避寒,也就是要多穿衣服。在冬天,我們整個身體陽氣都回收到丹田裡面了,都沉到丹田裡面去了在這個時候,就一定要做身體的保溫工作,只有保溫工作好了能量才不會往外,才能都往裡面去了

  「無泄皮膚。」冬天的時候,一定不能讓皮膚外露,不能讓它著涼。作為現代人來說,最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冬天一定不要多洗澡。到了冬天,身體外在的油其實是一層很好的保護膜,它們能把毛孔封閉起來,讓元氣不至於泄掉。冬天如果經常洗澡,這層保護膜就會被洗掉或破壞掉,這樣一來,身體的精華、元氣、元神就會掉了

  「使氣亟奪。」「亟奪」是緊迫地、快速地形成起來。這句話是說要讓我們的元神、元氣在冬天的這個時間很快地集聚和儲藏起來,讓我們的純真正氣凝聚為一體,不要讓消耗掉。冬天如果能把純真正氣保護好了,那到了春天才會健康才有東西可發散。

  上面所說的這些,就是「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

  睡覺要在子時

  總而言之,春天是養生,夏天是養長,秋天是養收,冬天要養藏。冬天如果沒有藏好,「逆之則傷腎」,腎臟就會出問題了,就會虧了。腎是什麼?是我們身體的能動本源。其實,所謂的「元神」,就是指腎。腎是人體一個很關鍵的部位,是一個根本。腎如果傷了,「春為痿厥,奉生者少。」痿是枯萎,就是有一部分失靈了;厥,就失去了作用,該生長的就長不出來了,該開花的也開不了了,該發芽的也發不起來,都是因為冬天沒有藏住。

  前面春天一節中講到:「此謂發陳。」這個「陳」從哪兒來?現在正好跟它接上了,「陳」就是冬天的「藏」。冬天藏住了,到了春天的時候,就能「發陳」。春天的這個「果」,仰賴的就是冬天種下的那個「因」。「此謂發陳」,就是冬天儲備下的,在春天展現出來了

  我們春夏秋冬的生活,如果能根據《黃帝內經》中所教的方法來過,來養生,來善待自己,那我們的身體就會得很。但現在的很多人很難做到這些。那我們只能說,你只要做到一點,就能收獲一點。這裡面有一個非常關鍵地方,就是晚上早睡這個問題

  現在的城市人,晚上12點才是生活的開始,你讓他十點鐘上床睡覺,他會認為你有病,說十點鍾怎麼能睡呢?!殊不知,他這樣做,就是在違背自然之道晚上不睡覺的人,你只要看他的臉、看他的氣色就能知道。因為夜裡不睡覺是違背自然的,所以,他的臉色跟正常生活的人會不一樣,這個,一看就能看出來。

  大家要知道,晚上睡覺,一定不要超過12點!最好能在子時前睡下。因為到了子時陰陽就開始交替了。陰陽一交替,初陽一上升,人就又會亢奮了,就很難睡著了

  一般熬夜的人,在11點到12點這個階段,頭會有點悶,會有點犯困。可一旦過了12點,馬上就又精神了,精神就好得很,幹什麼都帶勁得很。搞寫作的,搞創作的,都喜歡在12點以後工作,為什麼?因為那時候初陽上升,人會變得亢奮。初陽一上升,大地本身轉陰為陽,這個時候,人的活力就會來了就會變得比較亢奮了。

  那陰陽轉化的這個時候如果你是在休息,睡著了,上升的陽氣就可以給你身體進行能源的補充了。你的元神的營養,就靠轉化點的這個初陽來補充。這個初陽補進來了,你的元神就能足了,一整天的精神才會很好晚上11點前如果能睡下,即使只睡5個小時,在第二天早上四點鍾就起來,你的精神也會得很。我們過去的寺廟都是這樣作息的,因為這一時間是最佳睡眠時間

  但如果你熬夜,且熬過了12點,那在一兩點這個時間你是不著的。只有扛到三點鍾以後,你才又會覺得困了,想睡了。為什麼?因為這個時候陰陽交替的時辰已經過了。然而,當你在凌晨三點鍾躺下來睡,即使睡到下午五點鍾,你還是會覺得昏昏沉沉,像是沒有睡醒的樣子,困得很。然後,一直混混沌沌到夜裡12點,才又覺得精神了。

  所以,睡覺如果不按時,違背於自然那就是在透支自己的生命,在消耗自己的能源。那些在下半夜才開始工作、才開始搞創作的人,是很可怕的!他等於是在拿自己生命的本錢在工作。哪一天,他會突然崩潰的。

  夏天不流汗後果很嚴重 

  上節課我們講到春夏秋冬的注意事項,主要是要順應自然的變化,來保護我們的身體。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如果沒有順應自然的變化,那會怎麼樣。

  首先來看春天該生長的時候,如果沒有讓它很好地生長,那會怎麼樣。

  「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春天屬於少陽。有這個少陽,才能補充我們體內的能源

  陰和陽這兩個在我每個人的體內都存在著,而不是說,男的就是陽,女的就是陰。作為兩性來說,男的雖然代表陽性,女的雖然代表陰性,但陽性當中有陰,陰性當中有陽。陰和陽這兩個在我們體內是合起來成為一個整體的。而所謂的男為陽女為陰,只不過是陰陽的比例偏了一點、百分比多了一點而已。

  而這個「逆春氣則少陽不生是說,如果我們在春天沒有養好、沒有生好,那我們的肝氣就會不順,肝就會受傷,就會好了。反過來,肝如果有毛病了,就說明我們在春天該滋養的時候沒有滋養好。在五臟里,肝屬於陽。

  「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在夏天,我們如果違背了自然之道,在該曬太陽的時候不去曬,體內污濁東西沒有得到很好的散發,那也就不能吸收能量了。因為身體在排污的時候,同時也是在納寶。比如你夏天去登山,登得氣喘吁吁的,發了一身汗。等到登完以後,你會發現自己的精氣神很足。為什麼?因為當你發汗的時候、排污的時候,毛孔是張開的。而毛孔張開的時候,會把大自然中精華的東西、體內所需要的東西都給吸進去。把大自然的精華吸進去了,我們才能成長起來。

  但是,如果違背自然之道,在夏天該散發的時候沒有去散發,而是一直在空調房裡面呆著,那就什麼也補不進去了。那樣一來,就會「心氣內洞」,心臟就會出問題了。

  現在有心臟病的人很多,還說這是富貴病。凡得心臟病的人生活條件比較好。而現在的人生活條件很好,所以,基本都會得。那病源在哪兒?就是夏天不到野外去曬太陽,不讓自己好好排汗。汗排不出來,就把它封閉在體內了。

  有些人夏天乾脆就沒有機會流汗。像上班的這些人,在家裡面時,空調肯定是開著的。然後,開車上班時也是開著空調。到了單位,下車後直接進電梯。這個電梯跟車庫,基本也都是相對恆溫。到了辦公室,還是開著空調。然後到餐館去吃飯,也都是空調的。所以,整個夏天,他就沒有機會身體出個汗,結果,體內的垃圾就排不出去、散發不出去。所以,你觀察這些上班族的氣色,沒有幾個健康的。他們只能靠一些藥物、靠打各種激素和蛋白讓氣色變得好一些。這些違背自然的人,到以後,心臟就會有問題,因為內裡面空啊!「心氣內洞」,洞就是空,就是心氣不足嗎。夏天的問題主要是這個。

  聖人行道愚人背道 

  然後,是秋天。「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秋天對應的是人體的肺部,到了這個季節,就要往回收了。往回收的時候,心要沉靜,不能太過於激昂。大喜大悲都不利於養生,所以,要讓心平和。但人到秋天的時候,由於外在原因,以及身體內部的原因心情會比較躁動和激昂,很難平和。但我們一定要通過很多方式,讓自己心平氣和。因為只有心平氣和了,我們的氣才能夠收回來、儲備起來。氣收回來以後,肺氣才能夠清。肺氣一清,就沒有污濁東西了。但此時你如果違背了自然之道,沒有去收,那你的肺部就會「焦滿」——焦,就是裡面有污濁;滿,就是脹滿;焦滿就是污濁脹滿整個肺部。

  那到了冬天,如果違背了收藏起來這個原則,沒有藏住,那就會「腎氣獨沉」——腎就會有問題了。這個腎氣如果沒有成長,消沉了,低迷了,身體就會能源短缺了。

  所以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夫是語氣詞了,四季的這個陰陽都是什麼呢?是萬物之根本。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

  這個陰陽啊,一陰一陽為之道也,萬物的生長,都在陰陽當中。作為聖人來說,到春夏了,就知道該是讓陽氣增長了;到了秋冬,就知道陽氣要回收,這個時候,就要收住陽氣,讓陰能夠成長起來。

  「逆其根。」就是違背了這個根本,「則伐其本、壞其真矣。」如果違背了這個根本,那就把我生命元氣生機給剝奪了。

  「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所以,這個四季和陰陽,是萬物生長的根本。「逆之則災害生。」如果違背它,就會損害我們的生長。「從之則苛疾不起。」如果順從、順應四季更變的法則,以此來維護我們的身體,那我們就不會生大病。苛,是重;疾,是病,苛疾,就是大病、很嚴重的病。

  「是謂得道。」這個「道」,就是自然之道、生存之道

  「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佩,通「背」,就是違背。對於自然法則聖人都是順從它、應用它;而愚人是怎麼樣呢?是背道而馳!比如說,晚上該睡覺的時候,他不但不睡,還說什麼:生活從夜裡才開始,睡什麼覺嘛!這是典型的愚人之見。他不順應自然,就是在自取滅亡,愚蠢的人都是這樣的。

  但是,聖人他不這樣,他是「行之」——他奉行自然之道。所以,當你看到這些道理以後,說,哎呀,我回去以後也要這么做,那你就是在朝著聖人方向走了。如果知道了這些道理還不肯去做,還去違背它,那就說明,你是個愚人

  「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我們如果順從陰陽之變,隨它的變化而變化,那我們就能活得很好;反過來,如果我們違背它,那就死定了。

  「從之則治。」如果我們順應它,就不生病,就會有一個好的身體。「逆之則亂。」如果你不順應這個自然,違背於自然,那你的身體就會叛亂了。身體有五臟六腑,像腎啊、肝啊、心啊這些,它們就像是一個國家內部的很多民族一樣,都是獨立的。如果身體這個整體沒有治理好,沒有順應自然之道,那這些獨立的臟器就會經常造反了。這一造反起來,你就辦法了。所以,在它們還沒造反的時候,你都要把它們安撫好。你如果能順應著自然,它們就能生存的很好就不會造反,就能相安無事;但如果你是逆著自然的,那它們就會生許多莫名其妙的病,直至滅亡。

  「反順為逆,是謂內格。」違背了自然規律,就是自己找死。內格,就是自己害自己,自己跟自己過不去,窩里斗。

  「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已經生病了,才去治,那隻能是凡夫。作為聖人來說,都是還沒生病的時候就去調養、就去注意了,這樣一來,他就不會生病了。

  「不治已亂治未亂。」這也是聖人的行為。如果天下已經大亂了,那你還能治個什麼?!所以,作為聖人來說,都是不治已亂治未亂——在還沒有亂的時候,就在辦法讓它不亂了。

  「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葯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這句話是說,如果生病了才去吃藥治療,就像是口渴了才去挖井、打架時才去鑄造武器一樣,已經太晚了,來不及了。那如果不想生病,就要在還沒生病的時候就遵從自然之道,按照《黃帝內經》中講的四季調養的原則來對待自己,這樣的話,你的身體就不生病。如果提前不注意,到生病時才想起《黃帝內經》,才去按照裡面的教導來做,那就來不及了。病已經生起來了,才去治,就不是那麼好治的了。

  這一篇中間還有一段,我把它省略掉了。我認為對我們現在的人來說,它不是那麼重要,所以,就把它去掉了這一篇主要是告訴我們,生活要有規律,要養成好的習慣,如果我們能夠順應自然之道來保護自己,那我們的身體就會得很

  農民生活最合道 

  其實,我們人的一生也可以分為四季,並遵從四季的特點,去度過自己的四個階段。當然,其中的核心點,還在於建立一個非常好的照顧自己的方法。那我們回過來再看春天。春天的時候,萬物生機勃發,這種時候,我們就要去踏青、去郊遊,讓身體萬物一樣啟動。

  不過,對現代人來說,最關鍵的還是睡的問題。要解決的,也是這個問題。把睡的這個問題解決好了,人的氣色就會變了。現在的城市人,晚上很難做到早點去睡覺。即便有人想早點去睡,也會鄰居家的電視及其他各種聲音吵得睡不成。所以,人類發展到今天,雖然什麼都有了,但人活的卻真的是很可憐!那你就算是知道了黃帝內經》中講的這些道理,知道在夏天的時候,應該到有樹木地方去吸收一下天地的精華,可你生活城市當中,天天忙著上班,吃午飯的時候,頂多能休息一兩個小時當你急急忙忙地吃完午飯,困得很,想在哪兒迷瞪一會兒都不行,更別說去哪兒曬個太陽、吸收一下天地的精華了。能夠這么做的機會呀,是很少的。

  古人的這種生活方式,其實在現在的農民身上還能看到——農民生活就是這樣的嗎。所以,古人的這種生活方式城市很難達到,但農民很容易達到。農民都是這樣,晚上早早就睡了,早上早早起來下地——天還沒亮的時候,他們就都起來下地去了。然後,到中午了,他們歇一會兒後,就又扛著鋤頭到地里去了;山跟前的,就上山砍柴了。

  所以,聖人告訴我們的理想生活狀態啊,其實就是當農民。可大家現在都是城市人!而我一直為農民感到驕傲我也一直生活農民之中。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只有在佛學院幾年,才離開了農民。但我們還好,學校後面就是山,每天都能到山裡面去走走。來陝西以後,我先是住在山裡,成為了山民;後來搬到佛家莊這邊,成為了村民。接下來,我又要搬回山裡面,去當山民。所以,我很慶幸。既然理想生活是當農民,所以,你們也要建立一個目標,爭取做一個農民,不要再當城市人,城市人太可憐了。

  你住在城市裡,中午即便有時間,說出來曬個太陽,可你能到哪兒去曬?西高新這邊還好,像唐延路這一片,還是可以走走的。或者在一些大的住宅區裡面,還可以勉強去街心公園里走一下。但對大部人來說,根本就沒有那個條件。一出來都是人、水泥路和鋼筋樓,所以,你即使出來,也無法吸收到你身體所需要的東西。對身體有用的東西都是在地里、在山裡。所以,大家看到這一段以後,應該意識到今天的城市生活城市人真是可憐!

  那大家明白這些道理以後,如果還能順應這些法則來生活,那就不用擔心自己會生什麼病。所以,這一文字是非常好的,對我每個人都非常好用的。大家看了這一段,就應該知道自己四季應該怎麼過。尤其是夏天,即便不能天天到郊外去,也應在星期六、星期天想辦法去一下。尤其在出大太陽的時候要趕緊出門,而不要一看見太陽就趕緊往家走。出去時,最好別抹防曬霜,曬黑一點怕什麼?!黑本來就是健康的顏色嘛。像我,這半年都是在山裡曬太陽,就覺得好得很。四季調神的最關鍵,就是要在夏天去爬山、去流汗,順便吸納天地的精華。夏天的時候,如果你每個星期天都能去曬、去爬山出汗,雖然可能會曬黑一點,但其他方面都會得很

  上乘的養生不服葯 

  《黃帝內經》大部都是在講氣,而不是怎麼治病。該書的關鍵都是告訴我們怎麼進行內在的自養和自調,讓我們內在的氣順應陰陽的變化,而不是告訴你一大堆的葯方。整部《黃帝內經》中,才只有十幾種葯方而已,而且,只是在後面附帶。也就是說,《黃帝內經》強調的是養生,而不是服葯。到了服葯了,那就是下乘了;上乘的,是不服葯的。所以,中藥也要少吃,是葯三分毒嘛!葯它為什麼苦?因為有毒啊!

  所以,學過《黃帝內經》,就要知道順應自然,知道怎麼來激發自己內在的氣。激發完以後,還要懂得補氣。怎麼補呢?必須用五穀,也就是用食療的方法——《黃帝內經》就是在講食療,而不做葯療。到了葯療,已經是末策了,只有到不得已的時候才用,因為葯都是「毒」嘛。原則上,首先用食療,葯能不用就不用。

  而食療,就是告訴你吃什麼——吃五穀雜糧。五穀主導的是氣,是補我們人體最根本東西。我們平常吃飯,最根本的是吃米、吃面,這些都屬於五穀類,都叫主食,是真正補氣的,補我們的內氣。接下來,一般人還要吃肉、蔬菜、水果之類,這些都起一個輔助的作用。可現在有許多人不吃主食,這是錯誤的。他們不知道,我們的身體最需要補的是氣,而能夠補氣的,只有五穀,也就是主食。吃東西有一個主和次,比如,你首先要吃飯,也就是吃主食;接下來,才吃一些菜,和主食來搭配。這個主跟次的比例一定要協調,不能喧賓奪主。不吃主食,就是喧賓奪主。如果你喧賓奪主、主次不分,那你的根本之氣就補不起來,身體就會出問題了,關於這些,在《黃帝內徑》的後面都有講到

  那麼,怎麼吃呢?原來上課時,我也經常給大家講這方面的內容,就是吃簡單食物。我們前面講到,要順應自然的變化,通過自然、季節、節氣的變化來養氣,來吸納天地的精華、取得身體的平衡,這是上策,也是最上乘的養生。因為天地之氣,才是我們的身體非常重要和需要的部分。在這個基礎上,再恰當地補充食品。《黃帝內經》的特點就是不講葯療,先是氣調,然後是食補。最末,才是葯補。葯所佔的比例,非常非常小。就像最後這一中說的,聖人呢,他都是守道的,所以他不得病;而不是說,已經病了,才去吃藥。

  平常調養得好,人就不會生病。等到真的生病了,再給你吃藥治病那是不得已而為之啊!即便用藥,也只能是暫時緩減一下。等到你可以休養下來了,葯就不能再用了你要徹底治好病,還必須是通過休整,讓體內產生能量,再通過食物補充來的氣,才能讓身體真正復原。所以,生了病復原,還是得通過《黃帝內經》所講的最上乘的養生之道

  琴棋書畫都是在練氣

  那我們禪修時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激發體內純真正氣的提高和升華,像磨墨,在這個過程當中,身體很放鬆,就是在凝聚和激發我們的元神。拜佛也是,打坐也是。禪修的所有課程,最終都圍繞著養我們的氣。這個氣,不是呼吸的氣,而是我們體內的元神、純真正氣。我們必須通過一些方式,讓體內的純真正氣慢慢集合。我們中國的琴棋書畫,以及別的好多東西都是在練氣——讓純真正氣慢慢集合,所以,我們中國的這些方式,最後都是融通的。

  比如磨墨,我一直跟大家說,這是我們中國的一個精華!但可惜的是,現在的人都不磨墨了。你在磨墨的時候,就等於是把我們的元神在提起了。過去,寫書法是在氣功,所以,會把身體寫得好得很。但現在,雖然還有許多人在寫書法,但練氣的這一塊沒有了,最關鍵東西失傳了。現在,老師孩子毛筆字時(包括美院都是這么教的),都要求把筆握得緊緊的,為了檢驗學生握筆緊不緊,老師還會從背後抓,如果抓動了,就說明你沒握緊。誤人子弟就是從這兒開始的,已經有好幾代人就這么給誤下來了對於這個力學之道,他沒有真正地去深入。

  可我們中國人本來是多麼的智慧!我們用的這個毛筆,它最下面的這一截兒是毛做成的,是柔軟的,和西方人的鋼筆很是不同。這個柔軟東西,它在紙上摩擦的時候,不能用蠻力。你手臂用的力越大,到了紙上時,消耗的就越多都會給你鬆掉、化掉。所以,你握緊毛筆寫字時,所有的力氣都是在筆桿上,透不到底下有毛的這一截兒。因為毛筆的這個軟,就跟太極一樣,你越是硬、越是蠻,它越是給你化掉。毛筆它柔嗎,柔能化剛,能把你剛的東西就給化掉。所以,緊握毛筆寫字時,到了紙上就沒有力氣了。而中國的書法,講究的是力透紙背。你用毛筆寫下去以後,你的這個氣啊,要直接透到紙的背後去,靠什麼透過去?靠氣,不是靠力!氣從哪兒來?我們磨墨,就是在提氣。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後,磨墨的時候,我們就要把身體和手臂都放鬆,都不力氣身體和手臂都放鬆以後,身體的這個氣,就會通過手臂向毛筆延伸——毛筆是手的延伸,手是身體的延伸,身體是氣的承載體——到最後,到毛筆落下去的時候,力氣就能夠透到紙上面去了。這個過程中,你的身體和手必須是松的,只需要什麼?需要韌力、彈力,跟橡皮筋一樣鬆鬆的一彈,讓它蹦出去,這個時候,這個氣啊,才能夠通過柔軟的的毛筆透下去。書法力度才能夠出來。

  如果你手上用力了、僵化了,那你的手臂,就會身體所有的氣給鎖住了。即便是有點氣,也僅僅是手上的這些,沒有辦法通到腳底。但當你鬆了,提一口氣起來的時候,看起來雖然是柔、綿的,但氣會從里到外透過來。寫書法它就是個練氣的過程;字寫好了身體的氣也就好了

  氣提起來後,就是綿綿不絕的。像我寫書法站在那邊寫一天,也不覺得累。大家看素心銘一到三樓牆壁上的那些字,都是站在梯子上直接寫上去的。尤其是三樓,寫了那麼多,也只是兩次就寫完了。作為我來說,寫書法是一種享受。寫個字就很累的那些人,一看就不得法。你到書院門去看那些寫字的老先生都是靠腕力、臂力在寫,這些人寫完字,都累得很對他們來說,寫字變成了一個體力活。結果,練了一輩子書法,到頭來都給寫死了

  真正的中國書法之道,就是在身體補氣啊!它是一個修鍊的方法而不體力活。琴棋書畫,都是在修鍊我們的身心而不是說,是要我們干體力活!所以,做這些,都是越做精神越好;而不會說,越做越疲憊。彈琴也是,當你把身體的根本之氣提起來後,彈的這個過程,本身就是在養氣啊!古人彈琴,一彈可以三天三夜不睡覺,他是通過彈琴進入了禪定啊。他靠什麼?就是因為這個氣給提起來了,給培養起來了。所以,那個過程呢,他是享受的;他不但沒有消耗,反而是在不斷地補充著。

  但現在,大道失傳了,寫書法都是在用臂力、腕力。所以,有時候看一些老頭寫字,覺得很可憐。寫了一輩子,寫進了一個死衚衕。當然,這些都是題外話,一說就說多了。時間到了,我們下課吧。大家回去,應該把《黃帝內經》里的這一段再好好讀讀。

  阿彌陀佛!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煩雙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據法清法師佛家莊禪修班2009年9開示整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