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定法師:心定和尚五日禪開示(一)

心定和尚五日開示(一)

 ◎心定和尚
 
凡是參觀過佛光山禪堂信徒或是遊客,都覺得很歡喜,參加在此禪修的信徒,就越加歡喜了。三月二十四日至三月二十六日,有幾次為禪修者開示,經妙和法師謄稿下來,稍作潤筆,提供《佛光入門》一書。除了廣結善緣之外,希望能給喜歡禪修者作為參考。

(一)禪修不必強調雙盤的坐法

進入到禪堂緊張這是不必要的,當然禪堂也有禪堂規矩禪堂的風格,像維那師父突然大喝一聲,恐怕有時侯沒有注意的,或是專心在所緣境的,經他這么一喝,會嚇一跳也不一定,不過這些大都是提醒大家每一個動作,每一個進度,應該要怎麼做。例如:「提起正念」!是要大家攝心守意,回到所緣境上。希望大家能夠聽得清楚,緊張害怕這是不需要的。有些人要進禪堂之前,就擔心腿子盤得不好對於禪定要盤腿,實在不是最重要的,從印度佛教藝術雕像可以證明,在印度的耆那教徒,他們還是用站立的修禪定,至於說南傳的比丘也好,在家居士也好,修禪定也不是非常強調要雙盤,甚至也不太強調單盤盤得很緊的,也許大家可以看出南傳北傳佛教所雕刻的、鑄造的佛像有一差別中國佛像,是比較富貴相、飽滿、圓滿相,還有就是大約都是雙盤的。至於南傳的呢?他們的佛像比較或是可以說瘦了一點,下巴並沒有像中國佛像,有些都是兩個下巴的,那是表示很有福氣的相,但是無見頂相,就有很大的差別。我們中國佛像,就頭頂上有一塊紅紅的,而南傳就是頭頂中心用尖尖的上去,有一點像火焰的形狀,這表示智慧光明中國佛像無見頂相就是在頭發里頭有一塊紅紅的來表示,這也是屬於無見頂相會放光,所以用紅色來表達。只是還有差別的,就是南傳的佛像胸部挺直,北傳的佛像就如我們禪堂佛像,也是胸部挺直的,脊椎挺直的,但有些確實頭向前傾一點,比較屬於福報的相狀。另外南傳的佛像並不見得每一尊都是雙盤,並不是說沒有雙盤,但不見得是全部。有些只有單盤,有些連單盤都沒有,只是把一隻放在另外一隻腳的前邊而已,他重視的就是在背部脊椎挺直,最主要的南傳佛教,修禪定多半主張數息觀,以照顧呼吸為主,對在家信眾所教的法門,也是從照顧呼吸做起,當然有些受到他們創立的宗派祖師教導的方式,靠他們每一個人自己的經驗教導就各有些不同,像泰國法身寺有時侯好幾萬人一起打坐,他們所教的方式就是觀看觀想摩尼寶珠,這觀看水晶球圓圓的,水晶球透明的,分布在身體或是七個部位,最先是在肚臍小腹的這個部位,所以各有不同。最普遍的還是以照顧呼吸,如果說腿本來就不能盤,你硬要盤腿,那就得很緊很緊,就痛得流汗冒汗,咬緊牙根,這樣子呼吸不順暢,心就不安定,所以你坐的姿勢,只要能夠穩定,覺得舒服就可以了。當然希望能夠雙盤是最好,身心能夠比較穩定,這是有必要的,但是有些人確實是做不到,所以單盤也可以。單盤如果整天坐,最好每坐一支香,換一換腿、換一換腳,不好整天同樣是一邊的,因為這樣子時間久了,重心可能會有一點點偏了,那偏的是脊椎骨,如果脊椎不正就會影響不同的神經系統,所以身體就產生了不舒服現象如果你是單盤的,禪坐一天里頭,要自己注意,那一支香就要換一下,或者有些早晚修的,記得自己早上是右腳盤在左腿上,晚上你就左腳盤在右腿上,能夠保持脊椎直直的,只要有彎曲那就會壓迫神經,會影響整個身體站立的姿勢,或是走路的姿勢這就不太好。所以不必勉強,非雙盤不可。有時侯由於一些身體狀況,或筋骨的狀況,確實以右腳盤在左腿上覺得比較舒服的,也有人左腳盤在右腿上會比較舒服的,總之,你一定要想辦法換一換,使他能夠均衡,能夠平均,這樣子較好一點。從佛像姿勢,看腳放置的位子,只要是讓大家不要太過要求自己,非要雙盤,或是要撐得很久不可,撐到痛得走路都不行了,這是不必要的。當然你自己家裡要有毅力,要有恆心,一定非要訓練到雙盤不可,只要你有這種意志力,也確實不是因為年齡大的關係而辦不到,確實有超過七十歲的,在他長久的堅持下去,以及有一方法對於筋骨怎麼的按摩,怎麼樣子使他的筋骨鬆懈,最後雖然七十歲,也能夠達到雙盤了。這方面是 自己要求自己。

(二)不必要求快速成就

對於要儘速的能夠達到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這種心態,對中國佛教徒喜歡參禪的都有,就等於一般信仰的人,希望馬上有感應,馬上得到靈感,馬上得到神通,這也是很普遍的一些宗教信仰心態。不管任何一個宗教信徒都有這種祈求,這也是一種普遍的心理狀態,不過我們佛教要注意所謂的靈感感應,只要有恆心,持之以恆,這是必然的。一定有感應的,一定會有靈感的事跡會發生的。但是開悟這方面,因為對佛理的解釋理解的不同,所以在定義範圍上確實有所差別,我比較強調的,可以說是主張,我們按照佛陀開示法門,必須開悟以後再修行修行以後再證果,在其他的佛書里頭這個層次叫做境、行、果。「境」包括認識心意識是什麼?然後才修「行」,然後才證「果」,比較淺白的直接了當的說,就是開悟修行、證果。所謂開悟,跟禪宗開悟有一點點的差別禪宗所謂的開悟,應該是找到自己本來的面目,自己本來面目是什麼?就是佛性,就是自性清凈性心,這方面是禪宗認為已經見性的一個層次事實這是屬於禪定門。還沒有真正應用到智慧門,離證果確實還有一距離,不過因為佛教思想的發展,到了晚期,確實都是著重在定,例如首楞嚴大定,都是在強調以定來證悟,事實上我們知道要有定、要有慧,而禪宗這方面一旦入定以後,可以繼續以佛的正報,佛的依報,凈土庄嚴佛像庄嚴,都可以依定觀想成就,這時候心中有佛,佛就在我心中,並不從外來,凈土是在我心中,我沒有特別去到那一個凈土,只是在我心就有凈土在我心中就有佛,所以此方即凈土凈土即此方,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這都是屬於禪定門。有了禪定以後可以依十六觀經,將凈土觀想得明顯,觀想得清楚,凈土在我心中這是屬於自性清凈心,能夠生一切法,自性清凈心本來就具足,不只正報依報庄嚴具足,就是說正報佛像、三十二相、八十隨行好,這是原本具足在一起,奇哉!奇哉!一切眾生一切大地眾生都有如來智慧德相,這種包括華嚴經的思想,一切唯心造的思想是從這裡來的,所以修心為主到入定,從入定再觀想正報依報,不論正報依報都是在心中現前,這就是禪宗的所謂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一切都在心中里頭可以展現出來。

(三)正確的認識世間

我們從釋迦牟尼所說道理,所謂「開悟」就是正確認識世間的意思,所以跟禪宗開悟,確實也有不同,這種開悟,我常常說「兩句話三分鐘」就可以開悟這對一般人來說,確實是不容易接受,也是難以置信,有那麼簡單嘛?所以對開悟的定義,有時侯我以英文來說recognize就是認識清楚,認識世間真相,而開悟以後,我們的個性,原有的貪慾、瞋恨、嫉妒、沖動等等之習氣,雖然開悟了,這些習氣仍必須從修禪定中來削減。而另一方面從開悟理念,諸行是無常諸法無我的,所以對世間的種種欲、五欲、情慾等慢慢消除,遇到所謂六塵境界,就是因為開悟,所以馬上就能回觀反照,知道色的體性是空的,聲的體性是空的,香的體性也是空的,味的體性也是空的,觸的體性也是空的,何以故?因為通通都是緣起法,所以只要是需要靠因、緣來帶動而現起的一切,就是因緣所生法,即是因緣所生法,就不是自己生、自己成、自己有的。所以不自生不自有的話,他就是沒有自性,為什麼?他都是關係條件因緣才能成立,才能維持,所以說世間的一切,靠因緣生的一切,都沒有自性,沒有自性就等於空性的意思,我常常對於真理的方程式,就是兩句話:「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用我們日常生活經常碰到的吃飯來舉例,「吃飯」,在座的同參有些聽了,再聽了聽得爛了,不過確實我們要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非得這樣不行,而且舉一反三,一切都是這樣的過程,所謂一鍋子飯,它需要有米、有水、有鍋子、有人工有燃料,或用瓦斯或用電鍋,總之有燃料就是啦,所以米是「因」,水、鍋子、燃料、人工是「緣」,因加緣構成一鍋子煮熟的飯叫做「果」,所以此有就是說米有鍋子水人工燃料有,這叫做此有,所以一鍋飯「故彼有」。一鍋飯有了。此生故彼生呢?例如搬到一個新房子,裝潢也差不多,但是還是不夠,住進來瓦斯也沒有來,水龍頭的水也還沒來,米還是要去叫,把米叫來了,出現了這叫此生,自來水廠來供應水了,電力公司來供應電了,到超級巿場買個鍋子回來了,一一現前這叫此生。所以一一現前條件因緣都夠了,那麼所以一鍋飯就現前,此生故彼生了。這兩句話是說世間一切都是這種狀況,過去這樣、現在這樣、未來仍是這樣子,又如一棟房子土地為因,有人設計、有人買材料、有人監工、有人做工人,這些條件因緣具足,「此有故」一棟房子有,因是土地,緣是材料人工設計圖,所以這些此有故房子有,這都因緣果、因緣果,世間的一切,過去這樣,現在這樣,未來這樣,這是必然的。那我們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確實要用心觀察,所以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這此有,這些米也好,鍋子也好,木頭也好,人工、水也好、在它的本身是果位的,米是果,它的因是稻穀,它的緣是碾米廠,所以有稻穀是此有,有了碾米廠是此有,有人工也是此有,這樣子運作以後成為糙米也好,成為白米也好,這叫此有故彼有。雖然米是一個果。對飯來說它是因。它有因,但沒有鍋子沒有水,就難以成為米飯了!所以一個因緣具足往下因果就不能成立。同樣的一個鍋子立場是一個果,鍋子是銅的、是鐵的、或是鉛的、錫的,總之鍋子這個果,前面有製造的工廠、有製造的材料,材料為因,工廠人工工具為緣,「此有」就是鍋子有,工廠,這一家工廠是鐵皮屋呢?還是水泥蓋的?基本上工廠是一個果,它的材料、它的設計圖、人工、工具這些此有故彼有,任何一樣材料,它也是果位,譬如說鋼筋是那一家鐵工廠做的?它一定需要有些鐵礦來冶煉,然後再煉造建築用的鋼筋,此有故彼有。如果不行深般若打破砂鍋問到底,我們怎麼樣子正確的認識世間呢?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從稻穀到秧苗也要有水田、有水、有人工稻穀為因,此有故彼有,播種插秧以後,經常灌溉水份、施肥、除草、陽光。此有故彼有。到了稻子長成一串一串,這樣子稻穗長成了,這些農夫陽光、水、施肥、肥料等等都是緣。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農夫稻子這些一串一串一穗一穗的割起來,將稻穀曬好了,一袋一袋送到碾米廠,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碾米廠有碾米廠設備都齊全了,所以這一袋一袋的稻穀,再加上碾米廠的緣份,所以此有故彼有,米或糙米就有了。米要有鍋子水燃料人工此有故彼有,一鍋飯有了,雖然非常的啰唆,但你不樣子怎麼觀緣起法,緣起法本來就說明一個因果是怎麼樣子成為因果,果位的前面一定有一個因,也有兩個兩個以上的緣。每一個因每一個緣本身的立場是果,所以在果位的前面,有他的因緣你必須這樣的,不斷的而且細細地這樣子的思考,這樣子的觀察,這叫行深般若,一鍋飯,不要說飯,就是鍋子也是果位,前面他有因和緣,惟有這樣子來觀察,一來可以認識世間都是輾轉相關相依相待,如果要從有情眾生來說,就產生了無緣大慈,一切眾生是有緣人。沒有正確的觀緣起法則的輾轉相關相依相待,是不能夠正確認識無緣大慈的道理。也惟有這樣細細的觀察,才能夠真正的確定,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如露水陽光出來就幹了,如閃電眼睛一看也沒了,如露亦如電,世間一切變化快速,所以只有這樣子來看。原本是稻穀,沒幾天秧苗長成黃金色的稻穀一串一串的,運到碾米廠又變成米了,那米一下子變成飯了,有些從米又變成米粉了,每一個過程都是徹底改變的,所以沒有看到前面的因緣,竟不知道前面是什麼東西,蒟箬也是素食的重要食物,我們只知道吃蒟箬,而它原本的像貌是什麼摸不清楚那隻是一個粉狀的東西。而前面可能是一個植物狀態就好像我們吃的愛玉冰、仙草冰,這些都是植物經過處理。從緣起法可以認識,人死後不一定仍然是人,人死後可以蓮花化生,可以升到天堂,人賴債不還死了做牛做豬,耕田工資還人,賣肉的錢還人,還清才有機會來做人,所以人在這緣起自己造作的緣,業因構成不同的業果,一切是無常的,惟有這樣子的行深般若,才能正確認識世間,才叫開悟。行深般若要耐煩,而且還要有定力的,你沒定力坐下來搖搖晃晃不耐煩,也不知道靜坐搞什麼東西?這么辛苦整天獃獃的坐著做什麼?只要有定力以後,你就會發現好像是倒吃甘蔗越來越甜啦,要進入佳境才會知道佛法開悟以後再修行,從修行以後才得到體驗,體驗以後更加的信心,信、解、行、證,信解行證不斷的體驗,不斷的加強信心,不斷的加強精進力。

(四)開悟才能修行而得解脫

開悟」,我剛才說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我們這樣子仔細的觀察,蓋房子,佛光山是一個歷史的見證,當初一、兩個信徒說:「這個地方連鬼都不要來!」而今天殿堂庄嚴,人人看了喜歡,這過程之中有多少變化?放生池那個護欄崩了幾次,寶橋在打水泥的時侯掉了一次,總之一切一切的過程,都是在變,不斷的在變,一切都在變,這就是諸行無常。了解這些有什麼作用佛法讓我解脫的,要解脫只有要認識這個,不只認識這個,還要用心的思考,為什麼?為什麼文字般若理解以後,還要觀照般若,過去我們看到一個人,男人看到女孩子,覺得很漂亮,越看越喜歡,他內心就起了慾念,就是覺得她很美,覺得很實在,也很可愛,反過來女人家看到男人,覺得他很英俊,很帥,總之她偷偷的瞄一瞄,看一看,覺得越看越帥,就這樣產生愛戀,情愛就是六根對六塵,再加上分別慢慢的認為他有實在,認為他是可愛的境界,就引起了貪愛,就這樣子放不下,非得到不可,佛法反其道而行。一開悟以後,你就知道五蘊皆空開悟以後你才知道,看水不是水,看一碗飯不是一碗飯,看山不是山,因為都是緣起的,都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不是原本就是一個那麼漂亮姑娘,不是原本就是那麼英俊的一個帥哥,所以佛法開悟修行,問題的關鍵,就在這裡,你要在思考他是虛假的,他是不實在的,甚至佛法里頭說他是臟的。他是有很嚴重的過失的,他會使你生死輪迴不斷的,要這樣子觀察,才會遠離過去認為實在的,可愛的,一直粘住染著下去,整個心放不下,一旦失去,要自殺,要死要活。佛法開悟以後才能修行,因為認出他是因緣所生法,事事物物,世間一切森羅萬象都是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惟有在開悟理念,加上禪定越來越有定力,越來越能夠控制,境界現前時,定力智慧也現前,定慧雙修,知道他是虛假不實的,知道他是有變化的,不實在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所以對外境不那麼沖動也就樣子能夠使心意,在慢慢集中下來、安靜下來定力就這樣子逐漸的增強,智慧也就樣子逐漸的開展。日常生活之中,開悟以後才方便修行道理是這樣子這就是日常生活的人佛教

(五)修定先從數習觀打基礎

修定要從照顧呼吸開始,照顧呼吸要有耐心,這不是一天、兩天事情,要成為習慣,一坐上飛機不看報紙、不跟旁邊的人說話的時候,你就可以馬上照顧呼吸,縱然在飛機上,因為這樣子睡覺了,也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平時坐上車子,沒有跟人談話,能夠照顧路況,一樣可以照顧呼吸,訓練習慣妄念減少,這是所有所緣境,修定的一個基礎。大家不要覺得數息很簡單,天天呼吸那麼麻煩做什麼釋迦牟尼佛把這個法門,連同不凈觀叫做甘露門,甘露就是不死之葯,雖然簡單,但是做起來恐怕不是那麼容易,除非你能夠徹底放下,除非你念頭升起,你馬上再回來照顧呼吸,否則你就修不成照顧呼吸方法,大家不要好高鶩遠,一步一腳印,沒有辦法當下觀空的,還是實實在在,從觀察呼吸下手,大家繼續用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