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念無常 深耕道業
文/如悟法師
學佛的人,但念無常,勿想發財求利,世間的財、色、名、食、睡,抵抗不了無常,任你是家財萬貫,名聞天下,只要是無常一來,唯有罪業隨身,三界六道,生死輪迴,頭出頭沒,苦無出期。如前幾年台灣九二一大地震,一剎那間,天搖地動,多少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就算是天下帝王,貧富貴錢,無人可倖免。如此完全應驗了佛教所說,世間無常,國土危脆的真理,所以,人生的苦難,生命的不圓滿,天災人禍,生老病死,任誰也無法掌控。
同學要常自我提醒活在當下,俗語說:「朝聞道,夕死可矣。」說明若人當下能體悟佛法妙用,生死隨時都可自在。目前我們尚有福報,能平安過著日子,應居安思危,珍惜時光,莫懶惰懈怠,忽視學業,遇任何逆境要努力去克服,世間萬法,一切唯心所造。
過去祖師大德講述很多心地法門,教大家精進用功,調伏各種身心煩惱,然看看現今有很多學佛者,對佛法教義認知未深,且自身煩惱熾盛,就想上台說法,此不過行於空談理論。記得印順導師曾說,學佛行者,若有心想弘法利生,首先要明白佛法教義,以及降伏自己的習性煩惱,如果自身煩惱深重無法調伏,就想上台說法度眾,此不過是說數食飽的人罷了!
大家知道,台灣在四、五十年前,家家戶戶生活都非常的辛苦,佛教在當時也並不興盛,記得當時的出家僧眾,清晨一用完早飯便要到田裡工作,例如耕種花生、稻米等等,中午用完餐之後只稍休息片刻,一點半左右仍然繼續出坡做務,僧眾修行用功的時間,僅有早、晚二堂課誦,然而盡管大家工作的再累,依舊非常珍惜二堂功課,即使是年老長者照樣准時上殿。今反過來看看現代的年輕僧眾,已無需為道糧或生活日夜辛勤工作,然而不但早、晚二堂課誦常常廢失,且不懂把握時間用功,整日妄想一大堆,如是生活在安逸環境底下,尚不懂得知足,稍遇不如意之事,便退失道心,僅知貪圖信徒供養,如是修行許多障礙不免隨之而來。
過去古德修行為何成就者多,現代人成就者少?主要是過去的人不怕吃苦,一發心出家唯求精進用功,在僧團中該作事時就作事,該上殿時就上殿,從不埋怨環境的好壞,並且懂得珍惜光陰,只將生死大事掛在心中,不再考慮其它。諸位都是學佛者,怎可在道業上漫不經心,既然發心出家,除為解脫生死之事外,還要對眾生,對佛法的弘傳有一份使命感。
佛法從印度傳來我國,大乘佛法教義在中國廣被弘傳,許多了不起的祖師開創出許多宗派,例如禪宗、華嚴、天台、凈土、法相等宗派學說,然在這許多宗派之中,至今早已無真正弘傳的人來繼續發揚光大。因此想勉勵各位同學,希望大家對中國佛教能有一份使命感,一定要精進用功,努力研究實踐古德所說每一學說思想。
好比中國禪宗曾經盛行一時,多少古德在禪法中得到體悟,然現今真正能在禪法上用功的人很少,主要是我們的見地根性不夠,加上無人引導摸不著頭緒,祖師曾留下的公案:「海底泥牛含月走,昆侖騎牛鷺鷥牽。」這種禪師體悟描述的境界,其中奧妙只能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修行的境界唯靠個人自己去領悟,不能只是在文字上打轉,如一位凈宗行者想往生凈土,至少要達到:「臨命終時,預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顛倒,意不貪戀,如入禪定。」這種念佛成就的功夫,往生時滿室的馨香,感得諸佛菩薩前來接引,頓時世間萬物,山河大地都將為其人賀彩祝福。
修凈業者,首先對諸佛菩薩要有絕對的信心,如說一位念佛者,雖然口中常稱念彌陀聖號,但是對法藏比丘廣發四十八大願,建設西方凈土不可思議功德,仍舊是半信半疑,那麼想往生西方恐怕不是一件容易之事。要知道凈土法門重在信、願、行三資糧。所謂信,即是指深信之心,首先要深信自身現是生死凡夫,以及深信彌陀本願功德力。所謂願,即是指念佛行者內心想要達成的志願或目標,除願自己能出離三界得生凈土之外,同時希望一切眾生同得往生西方,共成佛道。所謂行,就是要腳踏實地好好的受持凈土行業。應知念佛的成就,深信心,發願迴向心,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不過大家要了解,佛法的修學,無論受持任何一種法門,皆應具足信、願、行三者。如《大智度論》所說:「佛法大海,信為能入。」信之一字,原是學佛者入道的初基,由凈信心的建立,才能導向一切佛法正確的修學。
祈望各位同學,修行不要怕吃苦,要不斷學習克服自己內心與外在的種種困難,人類各種成就都是從吃苦中得來的,若無苦學苦修怎會有所體悟呢?同時要常提醒自己,今自己已是一位走在解脫道上的修行者,勿讓自己成為一個坐禪也不行,念佛也不行,終日只知研究教理的人,或是出家之後,一心只想拿世間學位的人,如果真是這樣,未來佛教勢必將會沒落的。如是,祈盼大家能發起廣大心,如實修學,解行並重,進而學習大乘菩薩救度眾生的精神,好讓佛法能流傳世間廣利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