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地藏菩薩的大願法門

地藏菩薩的大願法門

前言
地藏的意思
地藏菩薩是誰?
地藏法門的三部經

占察善惡報經講記
地藏菩薩的本誓願
修行占察法當發種種願
《占察經》的基本法門十善
《占察經》的離怯弱
空無自性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講記
地藏菩薩功德
地藏無盡誓願
地藏菩薩循聲救苦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佛在忉利天宮為母說法
地藏誓願與稱名功德
度盡眾生方成佛道
孝女度母因緣
光目女發大願度脫其母
一王發願永度眾生
病亡讀經利益

結論

前言

中國的農歷七月民間稱之為「鬼月」,流行普渡。以佛教來講,七月是地藏菩薩涅槃日、成道日。所以今天我要介紹地藏菩薩的大願法門內容包含了信、願、行。

信仰方面,首先我們要相信地藏菩薩發的願是真的;然後也學習他那樣發大願。在修行的實踐上,一方面要學地藏菩薩廣度眾生,另一方面則可誦持地藏菩薩名號、研讀相關的經典,並且修持地藏菩薩教我們如何懺悔、如何消除業障法門

這些也正是我們法鼓山正在推行的,法鼓山一直非常重視修行佛法而不僅僅是研究佛法。當然,研究是有用的,但若只是停留在研究的層面上,不能落實成為修行方法,那不是佛法目的,只是一種學問而已。

地藏的意思

地藏有「堪」和「住」的意思,「堪」就是可以、能夠;「住」就是安定安穩。地,可以解釋為住處,也可以視為如同母親懷胎的胎藏、孕育眾生大地一般。地能蘊藏萬物,讓眾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例如,我們生活地球上,就是靠著大地,提供我們生活上必需物質來源。因此,地藏菩薩的大慈悲願,能夠解決一切凡夫眾生生前死後的問題,提供成佛之前的所有修行法門

在《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中便說,地藏菩薩成就了眾多不可思議功德,一如無盡的寶藏,憑借這些功德力量,能發起堅固的大慈悲,滿足一切眾生的心願。

在《究竟一乘寶性論》中也提到,眾生有一如來藏,如同「地藏」一般,藏著種種寶物能讓眾生受用不盡;這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如來藏,都有成佛的可能,如同地藏菩薩一樣。

地藏菩薩是誰?

地藏菩薩什麼時候的人?從《地藏菩薩本願經》中得知,他是距離現在無量無數阿僧祇劫以前的一位菩薩,已經度了許多眾生成佛,而他自己還沒成佛

中國歷史上,也有一位祖師叫做地藏菩薩。根據《宋高僧傳》所記載,有一位出生在韓國僧人,俗姓金,名叫喬覺,是一位王族,他在唐高宗永徽四年(西元六五三年),二十四歲的時候落髮出家,法號地藏;後來帶了一條叫善聽的狗,來到中國安徽省的九華山修行了七十五年。於唐玄宗開元六年(西元七二八年)農歷七月三十日的晚上圓寂,世壽九十九歲。而在至德二年(西元七五七年),同樣是農歷七月三十日那天,這位地藏比丘顯靈,很多人都相信他就地藏菩薩化身,於是就為他啟建了一座塔,九華山也因此成為中國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如今這座塔還在華山上。

事實上,地藏菩薩究竟什麼時候生、什麼時候圓寂,由於那已是過去無量劫以前的事,我們無法得知。但是,現在很多人把九華山的這位地藏比丘,當做是地藏菩薩化身,提到地藏菩薩就把華山地藏比丘故事,做為主要介紹的內容,雖然未必恰當,但就信仰而言,是無可厚非,而且也是有用的,但是要探討地藏法門,還是應該由相關的經典入手。

地藏法門的三部經

藏經中,專門介紹地藏菩薩法門的一共有三部,根據由梵文翻譯成漢文的時間先後次序來說,分別是:

(一)《占察善惡報經》兩卷  隋 菩提燈譯
(二)《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十卷  唐 玄奘三藏
(三)《地藏菩薩本願經》兩卷     唐 實叉難陀譯
此次講座所介紹地藏菩薩的大願法門,共有三部經典,但不是逐字逐句解釋,只是節取每部經典中與地藏菩薩誓願力相關的經文。其中雖然大同小異,但各有重點,所以還是將它們分別抽離出來向大眾介紹,希望大眾地藏菩薩的大願法門,能因此而有更正確、有系統的認識。

占察善惡報經講記

地藏菩薩的本誓願

此善男子發心已來,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久已能度薩婆若海功德滿足,但依本願自在力故,權巧現化影應十方,雖復普游一切剎土,常起功業,而於五濁惡世化益偏厚,亦依本願力所熏習故,及因眾生應受化業故也,彼從十一劫來,庄嚴世界成熟眾生,是故在斯會中,身相端嚴威德殊勝,唯除如來無能過者,又於此世界所有化業,唯除遍吉觀世音等諸大菩薩皆不能及,以是菩薩誓願力,速滿眾生一切所求,能滅眾生一切重罪,除諸障礙現得安隱。

所謂地藏菩薩的本誓願力,是指在過去無量無數阿僧祇劫之前,地藏菩薩發了眾生的願,依著這樣的願力,而不斷廣度眾生。經文中同時也介紹了地藏菩薩是如何發願發願內容,以及對人們的影響。

釋迦牟尼佛的介紹,地藏菩薩發心以來,已經過了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早已功德圓滿,但他仍依本誓願力權巧化現、影應十方。而地藏菩薩五濁惡世眾生特別偏厚,所以自從十一劫以來,專門庄嚴我們這個世界成就成熟我們這個世界眾生

因此,在釋迦牟尼佛宣說此經的法會中,地藏菩薩的身相端正庄嚴,威德非常殊勝,除了佛陀以外無人能比;而在娑婆世界的各種教化事業中,除了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等諸大菩薩之外,也是無人能比。

經中提到,因為地藏菩薩的本誓願力,能夠很快滿足一切眾生所求、所願;眾生重罪障礙,若求地藏菩薩,依著地藏菩薩法門修行就能滅除所有的重罪,使得解脫,讓心得自在安穩

有一次我在美國,遇到一位太太問我說:「師父女人業障是不是比男人重?」並且告訴我這是地藏菩薩本願經》里講的。

我說:「男人就沒有業障嗎?」

她回答:「大概輕一點。」

我說:「所謂的業障,是障礙我們不能聽聞佛法障礙我們不能修行佛法使我煩惱重、問題多,這個叫做業障你現在已經來寺院佛法,已經開始修行佛法煩惱應該是比過去少了。」

我又告訴她:「有的人自己有煩惱還不知道要去化解,不知道自求心安那就業障的人,從這一點看來,有的男人業障女人還多。」

地藏菩薩的本誓願力,便是要使眾生滅除所有重罪,而得心自在安穩;若心不自在安穩,這種人便是業障深重,應該要修行地藏法門,能除罪消業,從障礙中得解脫

又是菩薩為善安慰說者,所謂巧演深法,能善開導初學發意求大乘者,令不怯弱,以如是等因緣,於此世界眾生渴仰受化得度。

地藏菩薩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善安慰說者」,就是很會說法來安慰他人,因為他所演說的佛法,能夠善巧開導初發心修行眾生使他們修學大乘佛法,不致因心性怯懦而不敢求大乘佛法、不敢相信眾生將來都能成佛。以此因緣,所以娑婆世界眾生,都非常渴望、仰賴、樂意接受地藏菩薩的教化,並因此而得到超度

很多人認為超度的意思,是超度死人,也有很多人說地藏菩薩是在地獄超度死人的,這些觀念似是而非,在這一部經里介紹的地藏菩薩的是活人,不是死人;倒是在另外一部地藏法門經典地藏菩薩本願經》,有提到超度亡靈的部分。

修行占察法當發種種願

地藏菩薩除了自己發願,也教我們要發願,修地藏法門,如何發願?又要如何修行地藏法門

根據經典中的介紹為:

先當學,至心總禮十方一切諸佛,因即立願,願令十方一切眾生,速疾皆得親近供養,諮受正法

這是說應當先生起至誠心,總禮十方一切諸佛,且同時要發願,願一切眾生能早日親近供養十方諸佛聽聞諸佛說法;又能至心迴向,使一切眾生都得利益

次應學,至心敬禮十方一切法藏,因即立願,願令十方一切眾生,速疾皆得受持讀誦,如法修行為他說。

再來應該能禮敬十方一切法藏,發願十方一切眾生能夠受持、讀誦,如法修行,並且具備為他說法能力

次當學,至心敬禮十方一切賢聖,因即立願,願令十方一切眾生,速疾皆得親近供養,發菩提心,志不退轉。

其次,還應該至心禮敬十方一切的賢聖,也就是一切的僧寶,其中包括賢僧及聖僧。賢僧是指持戒修福清凈比丘比丘尼;聖僧是指羅漢、辟支佛和大乘等地以上的菩薩。除了禮敬十方一切賢聖僧,同時也要發願,願十方一切眾生都能很快親近供養一切賢聖僧,而且要發永不退轉的菩提心。

所謂發菩提心就是發成佛願心,發度眾生的大慈悲願心,這也是地藏菩薩以及一切諸佛菩薩共同的願心。不但自己發菩提心,也願一切眾生都能菩提心,並且不退轉、不退心。所謂「志不退轉」,是說現在不退將來、永遠也都不退,如果能不斷地發這樣永不退轉的願心就能真的不退願心了。

事實上,要能心不退轉是很難的。曾經有一位著我打了幾次禪七的年輕人,在受到感動之餘,也發了菩提心,告訴我說:「師父,我從此以後要永遠追隨您好好修行,一直到成佛為止,不會改變了。」

我當然說好,也叮嚀他要心不退轉。

過了兩年,他交了一個女朋友,就突然消失不再出現了。後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我又見他,他告訴我:「師父我現在先要結婚了,將來我再帶著妻子孩子一起來當您的徒弟。」乍聽之下,好像願心還沒有退。

只是時間又經過了七、八年,這段期間我還是不曾見到他,後來他的朋友告訴我有關他的一些消息,聽來生活似乎過得還不錯;於是,我寫了一封信,寄了一些資料給他他也回了一封信來。

信中提到,他很抱歉,因為年輕時並沒有真正認清自己想要做什麼,現在則找到方向了,至於學佛那就以後再說吧!

最近有一位居士來請教我,他說:「師父我現在已經發了心,但是我很擔心以後可能會退心。」

我說:「你才剛發心,就準備退心?」

他說:「不是!可是我這人做事就是有三分鐘熱度的毛病,所以我現在雖然發了心,將來是不是能夠繼續就不知道了。」

我告訴他:「你可以天天發願,不要發一次心就不再發,要天天早上起來就發願,天天發願,那麼這個願就不會退轉了。」

後應學,至心禮我地藏菩薩摩訶薩,因即立願,願令十方一切眾生,速得除滅惡業重罪,離諸障礙,資生眾具,悉皆充足。

這段經文中提到,應該至心頂禮地藏菩薩摩訶薩,而且發願,願十方一切眾生,很快除滅惡業重罪,離開所有一障礙,順利得到生活上所有的便利,沒有任何缺乏。一方面是沒有障礙,一方面是萬事如意

這是表示地藏菩薩的大慈悲力,只要我們禮敬地藏菩薩就能達這個目的,不過,經中也強調,重點是不為自己求,是為眾生求。所以,我們頂禮地藏菩薩摩訶薩,主要是希望眾生利益、得如意;如果自私地先為自己,然後才為眾生,那麼你自己的障礙就很重了。

次當稱名,若默誦念,一心告言『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如是稱名,滿足至千,經千念已,而作是言:地藏菩薩摩訶薩,大慈大悲,唯願護念,我及一切眾生,速除諸障,增長凈信,令今所觀,稱實相應。

這部經典中最後介紹的這個方法,是很容易修持的,就是一心稱誦地藏菩薩名號,或默念「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念滿一千遍後再說:「地藏菩薩摩訶薩大慈大悲,唯願護念我及一切眾生。」便能很快滅除一切障礙,增長清凈信心

所謂「摩訶薩」,指的就是大菩薩、偉大的菩薩的意思。

《占察經》的基本法門十善

接下來要談的是在平常生活中,若想具體修行地藏法門,應該要實踐《占察善惡報經所說的「十善法門

十善者,則為一切眾善根本,能攝一切諸余善法。言十惡者,亦為一切眾惡根本,能攝一切諸余惡法。

十善十惡是相對的,修十善就能夠不造十惡業,不造十惡業至少不會墮落到三惡道,即地獄惡鬼畜生道里去,而能在人間天上享受人天福報。另外,十善法也是一切菩薩六度萬行的基礎也可說是成佛的基本,因此十分重要。

所謂的十善是指「身三、口四、意三」。身三,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三種身體行為的善法;口四是指我們的語言,有不妄言、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四種善法;意三是指心的行為中,有不貪欲、不瞋恚、不愚痴三種善法。

貪欲、瞋恚、愚痴,又稱為「三毒」,如果能夠心沒有三毒,身沒有三業,口沒有四過,那就十善。法鼓山正在做「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凈土」的工作,也是要從推行十善法開始,因為心清凈三毒就不生,口清凈則四過不起,身清凈則三惡業不造,人間凈土就在我們面前出現了。因此,想要凈化人心、凈化社會,推行十善法,就可以達成這個目的

很多人佛法說得很高深、很玄,講得教人聽不懂讓人覺得高不可攀,其實那是不實際的,如果能夠把十善法實踐得很徹底,貪瞋痴三毒沒有了,那麼就算還沒成佛,也是大菩薩了。

《占察經》的離怯弱

當知初學發意求向大乘未得信心者,於無上道甚深之法,喜生疑怯。我常以方便,宣顯實義而安慰之,令離怯弱,是故號我為善安慰說者。

地藏菩薩有另外一個名字:「善安慰說者」,之所以有這樣的稱呼,是因為他能夠安慰一些膽小、缺乏勇氣發願成佛眾生,使得他們不再恐懼學佛

如何安慰呢?地藏菩薩總是開示殊勝、最妙樂的法門,但是這些成佛法門,需要積功累德,不斷的難行苦行、自度度他,也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成就。因此,很多膽小的眾生心生畏懼,而地藏菩薩就很慈悲告訴他們不要擔心,不要害怕

其實一般的人就是這種鈍根、心量小的人,我見過一些很聰明、反應很快的人,他們認為自己是利根的人,當他們來修行的時候,最初一定會問:「請問師父,要修多少時間可以開悟?」這就如同有人問:「進入小學幾年以後可以畢業?進入大學幾年以後可以得到碩士、博士學位?」

美國有一次就有問我這個問題,我回答他:「這個不能保證。」

又問:「既然不能保證,那我學它做什麼?」

我告訴他:「一切都可以保證,但開悟不能保證,修行到後來一定會開悟,至於會在什麼時候開悟我不能打包票。」

又問:「像我這樣利根的人都不能打包票嗎?」這種人實際上就是鈍根的人,因為他等不及,還沒有入學就準備要畢業。

修行是不能光憑時間長短來論斷,要看過去所積聚善根是深厚抑或淺薄,以及學佛以後是否有修福、修慧、修定、持戒,是精進還是鬆散。就因為這其中的差別很大,所以沒有一定的標准,但是只要工夫到了,就能夠水到渠成,一定可以開悟,也一定可以成佛

只可惜眾生總是缺乏耐心毅力,聽到需要花這麼長的時間修行,有這麼長的道路要走就會雙手投降說:「那麼我暫時不修行了,再過一段時間,等我能修的時候再說吧!」其實這是很不劃算的,就好像明明已經看到岸了,還說離岸太遠,不想上岸,或逃避問題,想過一段時間再回岸上去,結果反而離岸愈來愈遠。

空無自性

一切諸法本性自空,畢竟無我、無作、無受、無自、無他、無行、無到,無有方所,亦無過去、現在、未來……無有生死涅槃,一切諸法定實之相可得者。

又說

煩惱生死,性甚微弱,易可令滅,又煩惱生死畢竟無體,求不可得,本來不生,實更無滅。自性寂靜即是涅槃,如此所說,能破一切諸見,損自身心執著想故,得離怯弱

地藏菩薩對於這些怯弱眾生,總是很慈悲的安慰他們不要怕。這兩段經文很長,其實說的只有一個字「空」。

地藏菩薩告訴我們,不要認為時間好長、修行好難、罪業好重,不要這麼想,因為一切諸法都是空的,沒有一樣是真的,所以時間、空間都是假的。若能把切當成空的、假的,那麼歷經無量無數阿僧祇劫,廣度一切眾生,也等於沒有這樣的事,既然如此還有什麼好怕的?

但是也不誤解佛法所說的空,不是和有相對的空,而是超越於空與有的概念,不執著任何一邊,才是真空煩惱現象都是因緣所生暫時的現象,它的本性是空的,不是真有那個東西。如果能夠了解這個道理心中就不會有恐懼也不會受煩惱所束縛了。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講記

第二部有關地藏菩薩大願法門經典是《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以下略稱《十輪經》),這部經是收在《大正藏》第十三冊,以下分四點來介紹。

地藏菩薩功德

菩薩摩訶薩,名曰地藏,已於無量無數大劫,五濁惡時、無佛世界成熟有情……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有無量無數不可思議殊勝功德之所庄嚴

這段經文描述的是釋迦牟尼佛在講述《十輪經》的法會上,如何向在場的聽眾介紹地藏菩薩世尊說,地藏菩薩經歷無量無數的大劫,而在我五濁惡世,以及還沒有佛出世的世界中,廣度眾生,使眾生得度、成熟有情

所謂的「劫」,有大劫、中劫、小劫之分,二十個小劫為一個中劫,四個中劫為一個大劫,這些在我寫的《正信的佛教》一書中,有很清楚的解釋,以下則簡單的解釋。

「大劫」,這是指宇宙經歷的一次成、住、壞、空的生滅過程,從沒有到生成為有,到穩定,又到毀壞,最後又歸於空、沒有;換句話說,歷經一次的一生一滅,就是一個大劫。

至於「中劫」,就是成劫、住劫、壞劫、空劫。從沒有到有叫做「成」;完成之後就是「住」,住的意思就是停留在一穩定狀態;然後會進入毀壞的階段,叫做「壞」,破壞到最後又歸於空,這便是「空」劫的階段。經過成住壞空四個階段是一個大劫,足見大劫的時間是非常長的。

「小劫」,是從人壽八萬四千歲算起,每一百年減一歲,減到人的壽命只有八歲;然後又會漸漸增長,從八歲起每一百年增加一歲,一直增加到八萬四千歲,如此一減一增的漫長時間,就稱為一小劫,那也是一段相當長的時間

在《十輪經》中提到,地藏菩薩於無量無數大劫之前,就已經在五濁惡世中廣度眾生,從以上的說明來看,這是多麼漫長的時間

五濁惡世」這個名詞,在《佛說阿彌陀經》裡面也曾經出現過。五濁,即是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濁是骯臟、污染的意思。我們所處的這個

世界,就稱為五濁惡世

「劫濁」是指受到時間的影響,眾生不能永遠住在這個世界中。前面我們提到,在宇宙成住壞空四個中劫里,只有「住劫」期間是眾生可以居住的,其他時段中則無法供人居住;可是即便是在住劫期間,還是不斷有種種來自環境磨難,對眾生造成傷害與災難,這也是「濁」。

「見濁」是指眾生看法見解多半是不清凈的,也就自私的、愚痴的、邪惡的,可是卻還以為自己的意見、想法正確的,例如有一些宗教家、哲學家、政治家,都會主張他們的思想見解是最正確的,否定或貶抑別人的看法,使得抱持不同見解的人之間產生斗爭、戰爭

舉例來說,自古以來就有一些政治思想家,自己雖然沒有打仗、沒有殺人,可是在他們的思想中,卻教人用殺人、戰爭方式來革命、奪權,由於這種思想的出現,蠱惑很多人想法,便以為戰爭是對的,因此而讓人類受到很大的災難,這便是「見濁」最典型的例子

其實,就算觀念見解上沒有歧異,人類還是會互相鬥爭、互相殘殺。往往只是因為有了思想上的沖突,或受到某些思潮的鼓動,就會形成組織,以團體團體方式,發動具有殲滅性、毀滅性的戰爭,造成死傷無數、血流成河,這都屬於「見濁」。

一般人總是認為自己之所以會有煩惱,都是因為現實生活里,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人事物的不順利、不圓滿所造成的。實際上煩惱是源於自己的身心無法平衡,特別是心理觀念的不平衡,因此產生了貪、瞋、痴、慢、疑、嫉妒、怨恨等等的煩惱,既自害又害人,既自傷又傷人,這些痛苦就叫做「煩惱濁」。

不過,也不害怕煩惱生起,換個方向想,它也正是修行的入手處,或是以「人溺己溺,人飢己飢」的精神學習地藏菩薩,以發願來幫助煩惱的斷除。

眾生濁」是說眾生總是生生滅滅,生滅不已,每一生都是在受報的過程中,又造作新的業,如此不斷地造業受報,始終在生死中來來去去,打滾、兜圈子非常的可憐,如果不靠佛法,就永遠無法超越。

「命濁」的命是壽命的意思,生命是非常脆弱的,隨時隨地有可能死亡,沒有絕對的安全與保障,人們因為貪生而怕死,經常生活恐懼之中,這就是「命濁」的事實現象

《十輪經》中提到,地藏菩薩非常慈悲修行功德早與佛等齊,卻選擇不住在清凈的佛國凈土之中,而發願永遠在五濁惡世,以及沒有佛出世的世界眾生;而在沒有佛出世的世界眾生是尤其困難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以台灣為例,五十餘年來,經過許多法師居士努力弘法,使得今天凡是有法師居士說法都會有上百人乃至上千人去聽;有關佛教的書籍,也都可以有不錯的銷售,然而這樣的好成果,不是一天就能達到的。如果過去五十年間,沒有人從事弘揚佛法工作,突然有一位法師講經說法,是不可能一下子就吸引幾百、幾千人來聽講。這就如同在有佛出世的世界眾生比較容易,在無佛的世界眾生很難了。由此也可以體會到,專門在無佛世界眾生地藏菩薩,真是一位偉大的菩薩

地藏無盡誓願


(地藏菩薩)

曾於過去無量無數殑伽沙等佛世尊所,為欲成熟利益安樂有情故,發起大悲堅固、難壞、勇猛精進無盡誓願,由此大悲堅固、難壞、勇猛精進無盡誓願增上勢力,於一日夜、或一食頃,能度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數諸有情類,皆令解脫種種憂苦,及令一切如法所求,意願滿足。

這段經文釋迦牟尼佛介紹地藏菩薩所發的誓願,敘述發願的場景、原因誓願內容世尊說,地藏菩薩是在過去無量無數如同恆河沙那般多的佛面前,發下宏誓大願,以無比堅固的願力成熟利益一切眾生,度一切有情讓他們從種種煩惱憂苦中解脫所求、所願皆能滿足。

每尊佛下生人間,都經過很長的時間,例如從釋迦牟尼佛出世,到下一彌勒佛成佛,要歷經五十七億六千萬年;若以我們所處的這個「賢劫」為例,共有一千尊佛要出世,但是到目前為止,也只有四尊佛出世──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還有九百九十六尊佛尚未出現。

正因為地藏菩薩那麼多尊佛之前發了如此宏大的誓願,所以力量相當強,在一一夜,或一頓飯時間就能夠度「百千俱胝那由他」數量的眾生

「俱胝」在印度是用來形容數量達千萬或億,「那由他」是千億或百萬的意思,「無量百千俱胝那由他」,是無量百千萬億、無法計算的意思。

而且,他不僅是度人,還要度盡六道中的眾生,在人度人、在天度天、在畜生畜生、在餓鬼餓鬼、在地獄地獄

地藏菩薩為什麼能在一一夜之間,乃至於吃一頓飯時間就能那麼多眾生?因為他的是分身、化身。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即說到地藏菩薩出現在忉利天宮說法的會場時,有「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獄處分身地藏菩薩,俱來集在忉利天宮」。因為地藏菩薩發了大悲誓願,所以能化身或分身百千萬億身形,救拔一切苦難眾生

文中同時又說到地藏菩薩能使一切「如法所求」的眾生,意願滿足。「如法所求」有兩層意思,第一是依循經典所說方式修持地藏法門;第二是如同所有經典所說要在因果原則下,祈求佛菩薩,佛菩薩就能讓我們滿願,若是所希望求得的動機目的不合因果地藏菩薩是不會助他如願滿足的。例如有人求地藏菩薩給他一個殺人劫財的便利,或希望求得「大家樂」的明牌,這些不如法的祈求,當然就不可能如願。

地藏菩薩循聲救苦

地藏菩薩也像觀世音菩薩一樣能循聲救苦,分身無百千億來度脫所有一眾生。度眾生,大致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為眾生消除種種災難障礙,第二類是幫助眾生得到善果的利益也就是說一種是除障,另一種是生善,以這兩種方式幫助眾生離苦得樂

就好比一個貧病交迫的人,應該一方面調養身體、安頓衣食,另一方面修學佛法,增長智慧,勤做義工布施,增長福德,以此福慧雙修

隨所在處,若諸有情,種種希求憂苦逼切,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者,一切皆得如法所求,離諸憂苦,隨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這段經文主要是說,如果有災難苦難,只要誠懇稱誦地藏菩薩名號,同時恭敬供養地藏菩薩,便能如法所求,離苦得樂

「離諸憂苦」是指遠離一切的災難苦難障礙身無病苦,心無煩惱環境清凈和平死後則能生天,甚至得解脫,進入涅槃

此外,在《十輪經》中還提到了與眾生相關的種種苦難問題,地藏菩薩也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對治解決的修行法門,前提就是要至心稱念、供養、歸敬地藏菩薩

若諸有情饑渴所逼……乏少種種衣服、寶飾、醫藥、床敷及諸資具……愛樂別離、怨憎合會……身心憂苦,重病所惱……互相乖違,興諸鬪諍……若諸有情,閉在牢獄,杻械枷鎖,檢系其身,具受眾苦,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者,一切皆得解脫……

經文中說到,如果有人受饑渴,沒有衣服穿,缺乏日常用品,沒有貴重的飾物,病痛缺乏醫藥,睡覺時沒有床鋪、被子,只要稱念地藏菩薩聖號,就能夠滿願。

如果有愛別離苦、怨憎會苦──必須與恩愛的人分離,所謂的生離死別;怨恨的人又常常見面,所謂的冤家路窄。有這兩種苦產生,也是要稱念地藏菩薩聖號,修地藏菩薩法門就能夠免除這種痛苦

心裡有憂愁苦惱,身體有各種病痛,或是人與人之間互相產生摩擦、彼此斗爭,也應稱念地藏菩薩聖號。

文中又說,如果有人被關在監牢里,被各種刑具束縛著,例如手銬、腳鐐、枷鎖等加身,不自由、不自在這個時候也應稱念地藏菩薩對於這一點,很多人可能覺得很奇怪,如果稱念地藏菩薩後,關在監牢里的人都能得到釋放,那犯罪、犯法的人,全部都不需要判刑了,因為判刑等於沒有判。

這可以由兩方面來解釋,第一種是冤獄,受到誤判,無法脫身者,可以稱念地藏菩薩就能洗刷清白。另一種是真的犯了罪,正在受刑,這是應該受的,但心裡很痛苦,如果持誦地藏菩薩名號就不會那麼痛苦了;或是本來要判重刑的,法官或司法單位看他真心懺悔改過,可能給他一個機會重罪輕罰,這也是念地藏菩薩有了悔過改善之心所帶來的結果。

另外,在這經典中也說,如果一個人身心疲倦、氣力不足;生來殘障,諸根不具;或是心理不正常,有精神障礙現象;或者被外來的鬼靈干擾,或者煩惱很重,包括貪欲、瞋恚、愚痴、憤恨、嫉妒、驕慢邪見睡眠、放逸、懷疑等;或是遇到水災、火災、風災、山崩、地震;以及遇到毒蛇、毒蟲、吃到毒藥,或害了種種疑難雜症;又或者遇到惡鬼,諸如夜叉羅剎、惡獸、猛獸等,只要至心稱念地藏菩薩聖號,就能免除這些災難這都是因為地藏菩薩的宏大悲願。

在此,要提醒大家,不要只是求地藏菩薩給我們消災免難,也要地藏菩薩大悲願,並照著去做,自己必會增長智慧慈悲也能持戒、修定、修慧,如此便能自利利人,也才能夠真正生天,得真解脫,早日成佛。否則僅僅是求現生的私利而念地藏菩薩的聖號,雖然也有用,但僅屬於自利信仰層次,不是偉大究竟的地藏法門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地藏菩薩本願經》是一般人最熟悉的一部地藏法門經典,不但文字優美內容豐富,而且將地藏菩薩救度眾生的本誓願力和慈悲,介紹得非常清楚。

佛在忉利天宮為母說法

這部經典是說釋迦牟尼佛到忉利天宮母親說法,而地藏菩薩也到了忉利天,因此釋迦牟尼佛就為同在忉利天聽法的會眾們介紹地藏菩薩

根據經典記載,佛母摩耶夫人在釋迦牟尼佛降生之後沒幾天往生了。其實摩耶夫人本身就是一位菩薩,她來到人間是為了要迎接釋迦牟尼佛,借著她的懷胎,誕生一位將來成佛太子──悉達多太子。這個功德很大,所以她在往生之後,很快就生到忉利天宮,享受天人福報

至於地藏菩薩為什麼也會因緣來到忉利天宮?因為釋迦世尊到忉利天為母親說法是為了盡一份孝道,而地藏菩薩在因地時,有兩世以上曾經是孝女,所以地藏菩薩也出現在忉利天釋迦牟尼佛說法的集會上。
「忉利天」位在欲界之中,欲界一共有六個天,由下而上依次是:四天王天、忉利天、須焰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及他化自在天。一般人認為生天就是得解脫,可是從佛法的立場來看,生天仍在三界之中,還沒有得到解脫

地藏誓願與稱名功德

佛告文殊師利:吾以佛眼觀

(此雲集海會之大眾數)

故,猶不盡數。此皆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已度、當度、未度,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

這段經文中講「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意思是說有的眾生雖然能夠生忉利天,但還沒有得解脫;其中也有一些從他方世界而來,或在我地球世界已經證得羅漢果的人那是已經成就的人

此法會上,佛告訴文殊師利菩薩,從十方無量國土聚集而來聽眾實在非常多,他們都是地藏菩薩因緣深厚,而受其度化的眾生,有的已經得度,有的正被度化,有的還沒有被度,有的已經得解脫了,有的還沒有得到解脫,有的則尚在解脫道上努力修行

(文殊師利菩薩問)

地藏菩薩摩訶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能成就不思議事?

文殊師利菩薩接著就問世尊:「地藏菩薩在過去究竟是怎麼修行的?發了什麼願,而能夠成就這麼多的眾生呢?這實在是不可思議啊!」

為什麼文殊師利菩薩說「不可思議」?因為來到忉利天宮參加法會眾生實在太多了、無量無數,多到連釋迦牟尼佛用他的佛眼,都沒有辦法看得清楚、數得完,而他們都是因為地藏菩薩而得度的眾生,所以說是不可思議


(佛言)

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以來,千倍多於上喻……此菩薩威神誓願不可思議,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菩薩名字,或讚歎、或瞻禮、或稱名、或供養,乃至彩畫刻鏤塑漆形像,是人當得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

釋迦牟尼佛接著還是針對文殊師利的問題來回答,也等於是介紹地藏菩薩,在久遠以前,就已經是十地菩薩,被他所度的眾生數量,要比這次在忉利天宮法會上所出席的會眾,還要多上千倍。接下來世尊又指出,只要能修持地藏法門就能夠生到三十三天去,而且永不墮惡道。

一般人在生天後,一旦人天福報享盡還是會墮於人間,或墮入三惡道,所謂三惡道就是地獄惡鬼畜生三道。但是只要修持地藏法門,便可保證永遠不再生於三惡道;並且能夠在三十三天出生一百次,之後離開娑婆世界六道輪回,得到解脫

至於地藏法門什麼呢?又要怎麼修?經文說,只要在聽到地藏菩薩的聖號,能讚歎、瞻禮、稱名、供養。「讚歎」的意思,是說當聽到地藏菩薩名字,便稱贊他的慈悲願力,能讓我眾生得到救濟,頌揚地藏菩薩實在是世間明燈娑婆慈航等,這都是讚歎。

「瞻」和「禮」可以說是同一件事,但若嚴格區分,也可說是兩回事。瞻是瞻仰,在地藏菩薩形像前,我們很虔誠地瞻仰,「禮」則是禮拜地藏菩薩形像。另外,對著地藏菩薩聖像合掌、問訊、低頭,這也叫做瞻禮。

「稱名」就是稱誦地藏菩薩的聖號,可以稱「南無地藏菩薩」,或「南無大願地藏菩薩」,或只稱「地藏菩薩」。

供養則是拿我們吃的、穿的、用的等種種來供養。實際上,菩薩並不需要我們的供養,而是我們需要以虔誠恭敬的心,拿出自己認為最珍貴、重要的東西供養,而且供養之後,還要把它布施出去。

「彩畫」是指用五彩或七彩的顏色,描繪地藏菩薩形像,或是用木頭雕刻,用泥、陶等材質來捏塑地藏菩薩像。

過去因為印刷業不發達,要得到佛像很難,現在印刷技術很普及,佛像的印送十分方便,有時候甚至過於大量。所以,現在我主張印製要適量,否則大家不知珍惜,到最後變成廢紙,不但失敬、浪費,也不符合環保。

度盡眾生方成佛道

接著說明地藏菩薩的特出之處,在他所發的誓願中,明白指出自己要在度盡眾生後,才願意成佛道這是其他菩薩所不能及的。一般菩薩都希望先成佛再來眾生,或是一邊度眾生,一邊成就佛道,而地藏菩薩要把有一眾生盡了,他才成佛

地藏菩薩摩訶薩於過去久遠可說可說劫前,身為大長者子,時世有佛,號曰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時長者子見佛相好,千福庄嚴,因問彼佛作何行願,而得此相,時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長者子:「欲證此身,當須久遠度脫一切受苦眾生。」文殊師利,時長者子,因發願言:「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以是於彼佛前立斯大願,於今百千萬億那由他不可說劫,尚為菩薩

這段經文非常重要,它點出了地藏菩薩為什麼在久遠以前,早已是十地果位的菩薩,卻到現在還沒成佛釋迦牟尼佛解釋,在過去久遠劫以前,當時地藏菩薩是一位有聲望、有錢人家的兒子也就是「大長者子」,看到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法相庄嚴,於是就問這麼庄嚴的佛相是如何得來

萬行如來告訴地藏菩薩:「想要得到這樣庄嚴的身相,應該要發願,於久遠劫,廣度一切受苦的眾生。」於是這位長者子就發了這麼一個願:「所有的眾生成了佛之後,自己才成佛。」

孝女度母因緣

接著經文介紹了地藏菩薩在過去世中曾經化身為孝女的因緣

地藏菩薩在過去不可思議阿僧祇劫,覺華定自在如來的像法時代中,曾經是婆羅門階級的一位孝女,她的母親死後墮入地獄,這位孝女變賣家產買了香花和許多供品,來供養覺華定自在如來舍利塔,因此得以見到佛的形像。她一見到佛,就撲倒在地,哀求覺華定自在王佛,佛就告訴她:「你供養之後,早一點回去,在家裡端正坐著,持念我的名號。」

她照著佛所說去做,經過一日一夜,忽然見到自己的身體來到地獄,見到一位名叫無毒的鬼王告訴她:「你的母親已經生天三日了,這是由於孝女供佛功德。」並且又說:「不僅僅是母親地獄解脫,所有在無間地獄裡的罪人,在這一天也都同時感到快樂,如同一起離開地獄,生到人間天上去一樣。」

光目女發大願度脫其母

有一經文,講述的也是地藏菩薩過去生中化身為孝女的故事

在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一尊佛出世,名叫清凈蓮華如來,在他的像法時代有一位福度眾生羅漢,遇到一位名叫光目的女人,她用食物供養這位羅漢。因為她的母親過世了,所以希望以供養羅漢功德,來救度她的母親。於是這位羅漢教光目一個方法他說:「你可以用至誠的心,稱念清凈蓮華如來名號,並且雕塑、繪畫他的形像,如此不但你自己得到利益,你的母親也會因此得到福報。」

光目女照著他的話去做,她的母親因而得以離開惡道,轉生到她的家中,成為她家中一位女傭兒子。這個小孩出生就會講話,他告訴光目女:「我因為在生時,有殺害眾生、毀罵他人的過失,因此要受此果報。雖然,現在承蒙你供佛功德,轉生為人,但仍然是一個下賤的人;而且到了十三歲便會死死了之後又要墮入地獄。」

光目女聽了母親這番話以後,感到非常難過,因此就對著空中,向著清凈蓮華如來發願,為了能救母親,她願意永遠度脫所有三惡道眾生,等全部的眾生成了佛,她才成佛。這也是大家所熟悉:「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這兩句話的來由

由於地藏菩薩是因為孝順母親發了願心也就是以孝女身而發願度盡眾生;因此在中國,農歷七月份地藏菩薩生日民眾除了祭拜祖先,或參加與地藏菩薩相關的法會,同時為了表示孝道孝心,也都會誦念《地藏經》。

一王發願永度眾生

文中敘述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尊佛叫做一切智成就如來,這尊佛在還沒出家的時候,是一位國王,與鄰國的國王很好朋友,當時這位國王發願:「希望早日成佛,然後再來度這些造惡的眾生。」可是,鄰國的國王卻發不同的願,他發願要去度盡一切的罪苦眾生,自己才成佛,這位國王便是地藏菩薩。所以,當一切智成就如來早已成了佛,而地藏菩薩到現在都還沒成佛,這樣的慈悲胸懷真的是非常偉大。

病亡讀經利益

經文中說念誦《地藏經》的利益,是不可思議的。

經文中說,凡是家中有生病,臨命終時,或已經往生,應該為他念《地藏經》、供地藏像,修布施、做供養,乃至在七天之中,為他稱念地藏菩薩名號滿一萬遍,便能夠使他在往後千萬生中,都能出生在尊貴人家。

又如果每逢十齋日時,都能念誦《地藏經一遍,則現世的家庭中,便不會有種種的橫禍或災病,同時保佑家裡衣食豐足。所謂十齋日也有人說是六齋日也就是在個月之中,有六天十天持守八關齋戒

甚至只是聽到《地藏經》中三個字、五個字或一個偈子、句子,現生就能得到安樂將來百千萬生之中,都會出生在富貴人家,而且相貌端正。

經中也提到,若由自己念誦《地藏經》,其中七分功德是由自己所得,如果自己沒有辦法念,請他人念,再迴向給自己,則讀經的人可以得到其中的六分功德,而被超度、受迴向的人,只能得到七分之一的功德

所以,當自己身體健康還能誦經、持念的時候,最好是自己誦讀,每一分功德都是自己得到。有些人非常愚痴父母過世了,自己不念經,反而出錢請人替他念經,這是非常不劃算的,因為《地藏經》不純粹是為了超度亡者。

結論

地藏菩薩的大願法門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法門,如果還沒有固定修行法門的人,可以修地藏法門,因為它非常容易修持,只要供養布施、讚歎、禮拜,以及誦經、持名,這些人人都做得到;而且這一法門可以使我們現生得到很多利益,最後一定能夠成佛

最後,期許大眾都來學習地藏菩薩精神修行地藏菩薩法門也能一起分享地藏菩薩功德

(一九五年七月九、十、十一日講於農禪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