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福法師:《金剛經》系列開示 58

上常下福法師金剛經系列開示

「佛告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昔在燃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臉上無嗔真供養,心無是非庄嚴。你的臉上充滿了歡喜喜悅的光彩是真正的供養,你的心中藏滿了是非、充滿了分別是真正的污垢。

前面是講阿羅漢,接著就是講佛法身無所得,前面講的是菩薩,後面講的是如來的報身盡庄嚴;屍棄佛時釋迦牟尼佛還沒有開悟,沒有證得生法忍,到燃燈佛時證到無生法忍,燃燈佛才會給他授記將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釋迦牟尼佛得無生忍辱仙人,得無生法忍,才能得諸佛之授記。

如來無所來亦無所去,是名如來;於燃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這個是破眾生知見,一破四果之見,四果人我空法了不可得,前面講過妄見不可得,這裡講四果不可得眾生就疑問:佛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是從哪裡來的呢?在燃燈佛所授記,如來所得不?佛陀知道眾生疑惑,所以直接把眾生心給打開,「於意雲何如來昔在燃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無住之心就是法身;其實如來什麼呢眾生不知道如來法身遍一切處;眾生不知道如來法身是盡未來際,是當下這一念,它無得亦無失,無取無舍,沒有一個得,無住故。也沒有一個失,法界故。當你悟到的時候,原來就在你的身邊,根本沒有離開過我們,無住之體,當下就是法身。如果有得必定有失,有得有失即是有執住心即是凡夫如來所得無所失,無得無失即是當下無住法界本體真如,因為佛是無得無失,四果是無得無失,沒有得沒有失證明它是一體的,無得失即是法身;而法身就是自解脫的體,對於阿羅漢叫自解脫執著清凈法執,後面的叫他解脫。在自解脫體裡面,破法執空,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法無所得故,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果於法有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四果阿羅漢就會想,佛有所得我為什麼就沒有得佛呢?於法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之心眾生馬上會失去大利益。為什麼呢如來證到當下的本體即佛而已,世尊證到的就是我們現在的當下,我們的當下跟世尊沒有任何差別的,如果世尊得到的與眾生所得體有二種區別,證明佛有舍取的心,有取捨之心就有眾生不是佛,或者說須菩提眾生之心是不相應的,不是以無為佛性一體來安住的,因為「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只是世尊現果,阿羅漢菩薩現因而已;此因果、此相、此景應該不相違背啊,因為四果裡面是無得體,就是清凈體;有得不住故,就像阿羅漢,他以無住體,實無所得故,他不入色聲香味觸法而體無住,亦往來實無往來無住故,不來即不去它也是不住,實無所得它也是無住;佛陀講到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是無住,他這個無住體與四果無住體是一不是二,證明世尊所證到的正好是四果,四果所體驗的其實就是佛。但是這些阿羅漢或者凡夫都有習氣,認為世尊有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他有一個法住啊,他有一個清凈要住啊,有個無住之執要持啊;他認為世尊可能是有得吧;乃至於代替凡夫來講。因為認為有得,就一定會有得失,有成佛就有成佛就有來去,就是凡夫心,凡夫就不能與無住心相應;不能跟無住心相應怎麼能與佛心相應呢?

如來所得之心是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如來因無住之心是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和無住是一體的,阿羅漢有無住心,他認為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它只能是阿羅漢;如果他認為他這個無住體就是如來最究竟處,他將來得的也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呢得而無得,無得而得,就是說沒有得的因,沒有無之心,才能得大體之相,得真實之相也就告訴我們釋迦牟尼佛三十二相十種隨形好這一切凈庄嚴,為什麼釋迦牟尼佛能夠盡虛空法界一切沒有障礙呢?為什麼這些阿羅漢他有障礙呢?有障礙因為有得;沒有障礙因為因地無住故。我們凡夫看到釋迦牟尼佛得成佛,所以產生一種求,我也要得,產生一種好奇嚮往的心,是這個心障礙著你,須菩提為何不能成佛是因為有佛可成,有眾生可度;有可攀有可取,雖然他修行達到無住,但這種暗藏的習氣還在;所以我們要徹底的把這種習氣拋掉,然後跟法相應,對我凡夫而言,應該怎麼樣拋掉習氣呢?我們徹底的了悟般若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心,誓成佛道當體無住就是。大家想一想,我們一直在想啊哪個廟清凈啊,哪個師父好啊,這些都是有住之體,有了住、習氣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能相應;跟釋迦牟尼佛果地也是不相應的,所以呢我們現在應該無住,跟一切法相應呢,此法亦是彼法,你現在一旦無住的時候,無住體就是你的佛心,一切法界就是你的身,因為佛無住身名為大身故,所以釋迦牟尼佛盡虛空法界如來本體無取無舍的心是不二的,因為我們有住,你選擇一個住就有一個障礙有一個法住,就有法的障礙有一個廟住,就有一個廟的障礙;一個法師的住就有一個法師障礙,你住在什麼地方障礙在什麼地方;我們怎麼樣把這個住去掉?釋迦牟尼佛講金剛經就是講無住之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生無所住心,你有住心執著你就麻煩如果你跟般若不相應的話,你又住了,那就是徹底的凡夫如果你不聞般若,你動用分別心執空見,那個是叫狂見。只有在般若裡面跟佛心相應,無住而住,說無住一切是無住,一切是處就是無住;為什麼呢?一切境是我身,一切無住體是我心,徹底的超越我這個單執著身體,進入如來法身清凈無住體。度一切眾生而無眾生可度,為什麼呢?無住之相就是無眾生可度,如來之身即眾生本體,無住之心就是成無上佛道啊。十方諸佛心心相念,十方諸佛皆同一心,眾生無住之心就是十方諸佛之心,所以阿羅漢的無住之心佛陀的無住之心是一,不是二。二者差別在於阿羅漢在因地上沒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因為他沒有發無個的菩提心故;所以他自利利他的功德沒有;他的無住是安住在因地的無住。而佛陀的無住是果地的無住;果地無住,就沒有無之名阿羅漢有無住的清凈體,還有小相。佛陀無住是盡虛空法界無有障礙我現在講話佛陀的無住心都是相應的,阿羅漢是不知道的,他也是無住的,住在他認為的那個清凈裡面。佛會知道,為什麼佛會知道呢?佛陀無住之心跟一切法界相應故,所以我現在的無住體是與佛陀的無住體是不二的,我現在講話聲音佛陀的無住之相是相應的,所以我講話佛陀一定會心無二。為什麼阿羅漢不知道呢?因為阿羅漢的因地上沒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就是沒有發起自利利他的心,沒有自利利他,他不在一切處無住,他只能在一個人我法上清凈無住而已,他安住在清凈的體。所以我講話凡夫更不知道了我在想什麼就更不知道了。我們應該怎麼住,我們在因地上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並不是說我們不發心了,弄錯了,我們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這個心一定要發出來,如果你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就是阿羅漢嗎?阿羅漢為我無住,本來就是佛了嗎;不要發了;因為不要發了,他的果就是個阿羅漢而已。他也是因地的無住體所修出來的,所以他的果上面就是個阿羅漢佛陀在果上面的無住為什麼能夠盡虛空法界庄嚴呢?這裡完全是講果不是講因啊,完全是講報身果,阿羅漢果,菩薩果,佛的果,它不是講因位,前面的一品全是講因位,破眾生疑惑這一品全部是講果,講果上面他是怎麼得這個心。阿羅漢怎麼得這個斯陀含呢?他無得之心無住之心才得各個果位的;佛陀也是無住之心無得之心為什麼能夠盡虛空庄嚴呢?阿羅漢的遍庄嚴佛陀的遍庄嚴差別嗎?沒有差別,如果有差別的話還叫遍庄嚴嗎?如果有差別的話佛不就有來去嗎?有得失嗎?你把阿羅漢失去了,還叫佛嗎?所以佛陀它是當體無有得無有失,無有來無有去的無住之體,是在一切處安立的,佛陀即是阿羅漢身,佛陀心就是阿羅漢的心;但是果上面不一樣。我們的身即是佛身,然而我們現在無住之心都沒有建立,我們徹底的住在妄體裡面。因為我們的身我們的心本來無住故,我們的聞性本來無住故,所以我們的身也是無住之相,也是虛無之相,虛無之身無極之體。我見生之後產生一個妄見;我見到你,其實你是虛無的。在欏嚴經裡面破解很清楚,色聲香味觸法,眼耳鼻舌身意,都是虛無之體,我們不知道此身虛無。那我現在看到你是什麼呢?是我們的妄心啊,是我們意識裡面出來的,是我意識的妄見,是一體的不二的。但是我們有妄見在,你好啊你壞啊你善啊你惡啊,這個法師好啊哪個法師好啊,都是一個妄見在作怪,我們抓住妄見不就是在六道輪迴生死嗎?你想一想哪還叫無住之體嗎?如果你抓住這個妄見,你盡未來修行,捨身捨命都沒有用;你把肉一塊塊的割下來,把你的肉舍到盡虛空法界那多,但還是不能成佛,與佛相隔千里萬里。但是你一旦悟到這個道理聞到般若,彈指之間就過去了修行千辛萬苦,不如一念聞般若之心啊!聞般若是多麼多麼的重要。聞般若這一念,和你自搞的一套修行,要相距多遠啊!會修行者剎那間,不會修行者,如大千世界托在手上。你通達般若你就掉了,你一空,大千世界也都融在你一念心體。

大家想一想,世間很多的假相我現在覺得肚子好餓,你相信嗎?我從來不吃晚飯反而不餓;可是我剛才在外面吃過晚飯,現在肚子卻有好餓的感覺,為什麼有這樣的現象出現呢?這個就是假餓,很多東西是假的,你以為是真的,你把這個假的東西抓住不放只要你去了就沒事了。這個就是假,是欺騙你,如果很多假的東西在我們的意識中老是放不下,我們就不能一剎那時間般若相應。如來無所無所去,什麼叫無所來呢?法身故;無所去是什麼?報身故;報身跟法身是一體的。此相無所無所去的一念覺就是化身法身眾生自性,報身是眾生的身,是佛身。佛身與我相應故,法身與我相應故,法身不取我妄,報身不舍我真,佛陀化身在我心中的一念覺,如果法身把我拋棄了,報身把我掉了,那如來是有取有舍,如來得失取捨不是真如

實無所得――得什麼?如何現量獲得共一身?

如來昔在燃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這告訴我們,實在是沒有一可得。這裡還有一智慧在裡面,大家仔細的思維一下「於法實無所得」是什麼?是清凈體,「於法實無所得」是當下,「於法實無所得」是無住,其實在暗裡是有得,得的時候又是「無住」。實無所得的相反詞恰恰是釋迦牟尼佛與一切眾生共體故,與十方世界所有的眾生是共一個體,共一個心,共一個法界,共一個化身,你覺了就是共一個化身,如果你有所得

金剛經恰恰與別的法門不一樣。我們經常會想,這個法師我一個法,那個法師我一個法,那不是法有所得嗎?過去開悟祖師開悟了,弄一張法倦證明你開悟,開什麼悟啊,就是無所得故。如果你有一個有得法的心,什麼這個法那個法,只要有可得,按照金剛經的說那就是魔在做事。實在是沒有法可得。現在人動不動就傳一個什麼法給您,眾生執著於這個法。其實啊傳法是傳無相之法無住之法,是般若之法,並不是另外的法可得,現在給你講的般若,就是傳無相法,很簡單,把這個般若你聽懂了,心跟佛心相應了,佛陀無相給你一個無相無住法,我傳實在是無有法可傳,我要有法可傳,不是我就有所得嗎?我有所法可傳就有得失,這個法是無相之法,是自己本來具足的,你一悟到即盡現在過去未來,遍法界,原來當體即是。所以呢,六祖在五祖面前得到的是什麼法呢?五祖沒有給六祖什麼法,六祖拈起就是;你想一想,五祖四祖三祖乃至於初祖達摩大師,乃至於迦葉尊者拈花微笑,包括釋迦牟尼佛在燃燈佛全都是無法可得。如果那個法師什麼有所得的法傳給您,你就是變成魔王眷屬

供養過程中如何能夠三輪體空?我們最危險的地方在哪裡呢?

供養菩薩僧要三輪體空,對面的法師供養的你及供養的錢全是無住體,就是佛心佛心現前,心無住法,無住心,無住物,三輪體空,功德不可思議。一念之間悟到了無住之體啊,無住之心你把供養三寶的那一剎那,於法報化身都是相應的。如果你供養法師,有法師可得,有錢可住,有這個心可立,能所不能雙亡,三輪不能體空,那就是魔的眷屬,就算你把身上的肉一塊一塊的割下來供養,你又有什麼利益呢?那一百元錢算什麼?把你肉割下來也沒有用;不如一念之間拿一個小小的花朵,生起無住之心供養三寶,認為三寶虛空法界無住之體,認為這個花是無住之相才會供養我現在拿到這個花我無住,我是無住之心,花是無住之相,佛是無住之體。三輪體空了才能拿花供養三寶這個時候沒有任何分別之相,因為無住就是佛心,佛佛相念啊。你無住之心安住了,對方是無住體,你是無住心,心心相印。如果對方不是無住,你是無住的,對方不跟你相應,沒有關係的,為什麼呢他不跟你相應,你跟他相應,為什麼呢?無住沒有我跟你的分別,相應就像大海的水融在一塊兒那樣,水裡起了一個泡泡,但是這個泡泡不跟水相應,水一定是跟泡泡相應的,所以你跟泡泡相應就可以了,泡泡不跟你相應,沒有關係。所以在這個世界上,你用這樣的心對待於別人,你是相融的,別人不一定會對你是這樣的,像水泡它有煩惱,它有我執,它有分別。但是我們眾生往往會有一個什麼樣的差別呢?就是說你對我不好,那我馬上就動心,動什麼心呢?我供養給你如果你對我不好的話,我馬上就升起反對之心,心裡不滿;我們最危險的地方在哪裡呢?用情做事;用相做事,不能通達般若我們現在眾生都是感情化,覺得那個法師好,我應該對那個法師好一點;有這種心存在,就落入情見,而這種情見就像水上的波一樣,綿綿密密的,如果你相續,越快速,煩惱就越重;慢慢的般若就會離開你。

如何修苦而能立證三果?

所以我們把這個阿羅漢,四果羅漢就是我們的果報,看到四果的果報就知道你今天的果報?為什麼他是四果呢?四果裡面講:須陀洹果,證心忍;證到你心裡面獲得一種歡喜,叫入流啊,你聽到般若之後,心裡面產生一點歡喜,得到一些小小的忍,叫心忍;斯陀含叫法忍,見惑煩惱與思惑煩惱在你聞過般若之後,落於心而在實證中修,經過觀察、思維般若法相應,我們有時候聞到般若後,在清凈體裡面安住一個清凈心,自己得到一些法忍,得到一些心忍;認為這個地方知足了。假如說苦裡面,感受人生之苦啊,突然悟到苦空,苦的體就是你這個思維思量的體,苦是空的,你就會證入初果。過去不是有一對夫妻嗎,看到一個沙彌沙彌不會說法夫妻倆拉到家裡供養供養後長跪請沙彌說法沙彌不會說法,急得滿頭是汗,說了個字「苦」啊,沙彌就跑掉了夫妻長拜不敢抬頭看沙彌就不斷的在思維這「苦」啊「苦」啊,想起人生之苦,不斷的想苦苦苦,突然苦就空掉了,苦空後頓時就證初果。內心生出一種喜悅歡喜,對法生出了歡喜心,進入法流,抬頭一看,沙彌哪裡去了?一看到沙彌掉了,馬上證三果。然後他就很感激沙彌他在法事相上面能夠證空,就可以證三果,你在心上面證空,只能證到初果。如果你心地上能夠證到空性了,一切人家罵你、說你、講你,你都能般若上生出歡喜之心,在內心中實在是沒有取捨了,沒有取捨的心,你內心中很歡喜,不管你罵我、打我、說我,我內心中都沒有念好動了,這種人還只是心忍而已,不是法忍。在法上面不起分別,才叫法忍。所以他一看那個沙彌沒有了,猛然自己那個上面空掉了,立即進入法忍證三果啊!但是他還有一執著我要感謝那個沙彌他就廟里去找那個沙彌;那個沙彌躲在房間里不敢出來,他就沙彌的門,推推推,拚命的在推,二面都在內外推來推去,把那個沙彌一急,把自己心量就打開來了也就證到三果羅漢。從這裡可以看出,初果二果三果完全是心地上的法事上的一種忍。這個世界所有的相,在你心中沒有得失都是圓形的,你就沒有這種分別了。

所以大家在寺廟裡面一定要修無分別心。在家人完全可以證到三果。四果要斷思惑煩惱,斷思惑就斷淫慾啊,沒有男女淫慾心,在家人有情啊,有情就有欲啊,這個欲並不是說你沒有丈夫了,就沒有欲了,不是這麼回事,是你心中無情了,沒有世俗的這種自私自利的情了,沒有情才叫離欲。這個欲不是隨便就可以斷掉的,要斷思惑煩惱;思惑煩惱盡了,你才能夠淫慾。但是斷了淫慾還有習氣啊,有習氣還有法執。在三果裡面不在來了,不再來無所不來,僅僅在當下,你們在家人完全可以證到三果。出家梵行相四果世間很難證到,三果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如果你勇猛精進很快就可以證到三果,三果不一定說已經斷除欲;他還是有欲的心,到四果才真正的斷除男女之體。因為三果思惑沒有斷盡。證量上面講,他獲得法忍;只是沒有獲得無生法忍;沒有達到無所為,只要你在有所為,你都還是有執著的,達到無所才是斷淫的。所以生死之心沒有斷淫之前還是有的。證到三果了之後,你就會升到天上,但是不管是天上也好還是天下也好,都還在佛陀無住之體裡面。還有這種習氣煩惱,難道佛陀也有習氣煩惱嗎?大家記住,只要有差別之相,都為眾生之心眾生之心叫妄心,妄心了不可得佛陀沒有眾生可度,沒有這個妄心之相。怎麼可能會有這種相呢?佛陀無相,我們有相,有妄執在那個地方;但是我們妄相執著的這個體是佛,我們虛妄執著眾生的心。佛陀眾生都是佛,都是庄嚴都是法報化身;但是眾生看佛身,有佛可成,有庄嚴可得。你說我還是阿羅漢啊,我要成佛;有佛可成,有眾生可度,這中間是個雙重關係你現在般若之因,釋迦牟尼佛是般若之果,釋迦牟尼佛過去以無住因得現在之妙果啊;四果里還沒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沒有無住之因,怎麼得無上的妙果呢?他過去是有之心,有住之因呢?所以他只能得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他還有無明。我們現在該怎麼辦?以佛陀過去的無住之因去修行,那你將來不就是佛果了嗎?你干嗎要去人天之果呢?要去得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的果呢?大魔王還具備八地菩薩功德呢,它可以把地球給推動,它有這麼大的功德,我問你他的功德是從哪裡來的呢?也就是說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住在哪裡呢?就像世界很多的國王啊,大梵天王啊,這些人都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的人,連阿羅漢都住在四果的體的上面,跟大梵天王住在一塊。你就是四果也脫不掉這種三界之報,也還沒有六道輪迴體啊。你雖然無住,你這個相上面有證,你以為得到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果位就成佛了嗎?其實不是。這隻是個果而已;要記住得四果只是個果而已。

佛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法可得否?實無法可得。我們要選擇因地,選佛陀的因地,還是阿羅漢的因地呢?要選擇無所得故,實無所得,不要有住相,在此世界建立一個無住相續

到哪裡會師父?到哪裡看月亮

過去我對我師父有種種的執著我現在就不執著了,為什麼呢?我師父在哪裡呢?在牆壁里?在虛空里?我師父的心跟我是同一故,我師父的身與法界是同一故,我師父在哪裡呢?大家想一想,我現在成佛我要孝順我的師父我不會到廟里去找了,過去我會到東林寺去我師父面前拜上三拜,很感激他老人家度我,但是我現在知道了,我這樣做離我師父很遠很遠釋迦牟尼佛說你無住就在我身邊,但是你有住相故就離我很遠很遠。無住相故,我師父的心在我心裡面,我無住就跟我師父心相應了,我的相在法界裡面,師父的相就在法界裡面,我師父就在當下,我師父的心還在當下,而無之心無住之相是我師父,我哪一天不跟我師父在一塊兒呢?無住的心重要呢?還是有住的心重要呢?大家想一想,我們看著月亮,你到北京去看月亮還是到天津去看月亮?還是當下看月亮呢?你以為北京是一個月亮,我們九江又是另外一個月亮嗎?你弄錯了北京也是這個月亮,南京也是這個月亮,你到美國、朝鮮去還是這個月亮,原來是一不是二,如果你到處去找,那不是找妄的東西嗎?你有之心,就算你證到大力魔王,但是你找的那個體還是錯的。所以有妄識就有障礙,有障礙你就是證到神通也沒有用,為什麼呢習氣能令你安住,阿羅漢是一種習氣;所以安住在那個地方他不能出來。若我們還抓住那個習氣不放,不就麻煩了。我們抓住習氣不放,是不是我不師父那邊去,就不孝順呢?我自知自明,我自己知道,何必要讓你知道呢?所以現在人呢,到師父面前痛哭流涕,叩頭啊,以為你這個孝順你這是做給別人看的,生怕別人說你不孝。那麼說你師父就在當下,你的心是無住之心,跟師父相應了,無住之相跟佛相相應了,你的師父佛陀無非當下無住心。

如何隨手抓得住活佛?你來此世界只是示現而已嗎?

什麼是活佛活佛跟佛是相應的,佛是遍法界的,我一手就抓住,活佛的手在哪裡?你跑到西藏去尋找活佛,還不如當下去尋找活佛,你說我活佛恭敬嗎?難道我這樣的無住心是對活佛恭敬嗎?我內心有無上的恭敬。如果我不恭敬我對若不恭敬嗎?對般若不恭敬我還學佛者嗎?所以呢我們一個學佛的人,對般若感興趣的人,對當下的無相法要無比的尊重,因為法界是我本身心般若在一切處,這個時候活佛在哪裡?遍法界故,當體即是他說活佛是阿彌陀佛的總持,我看阿彌陀佛是盡虛空法界無所障礙,那你的師父一定是盡虛空法界的,阿彌陀佛的光明遍照一切的時候,那你的活佛就在旁邊嗎?那你對你當下的活佛都不尊重,你都不尊敬,你非要跑那麼遠去找,難道你活佛有情嗎?還在你去見他嗎?如果在乎你去見他有情的話,還叫活佛嗎,所以我們就不知道,真正的活佛智慧相應,不在乎這個的,他一定跟你心心相應啊。你的心相應了,那你跟佛就是一體了。般若打開非常的重要。所以不管是那一宗,禪宗也好,密宗也好,凈土宗也好,都是般若相應的。我們漢傳佛教般若相應的那一剎那,真是一切經典皆已解開,真正的全部打開來了。離開當下,都是頭上安頭,就在你當下的本體實相真如顯現,如果你聽懂了,你不是一佛二佛出世,你真正的在無量劫在佛面前已經種了很大的善根佛經裡面有授記的。無量,就是不可思議境界裡面你種了很大的善根。就是過去世你已經證果了,你證到無相之果了,證了無生之果了,只是在世界來示現一下而已,聞到般若皆當信解,聞到就會信解。立即放下我執,然後盡虛空法界變成你自己這個佛性,得無生法忍,燃燈佛與你授記,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什麼佛,就會跟你授記的。所以你這一生中,一轉身就會跟你授記的,念南摩阿彌陀佛,阿彌陀跟你授記的。

如何現量獲得燃燈佛的授記?

所謂的授記。燃燈佛過去怎麼修行呢?燃燈佛過去世是一個貧女,在佛面前對佛生起無上的信心,但是呢她太貧窮了,就剪去自己的頭發賣錢買油燈供養佛,發了大願願一切眾生得大光大智慧天魔作怪用大神通把所有的燈給滅了,結果呢那個貧女燈就是滅不掉,用很大的神力都滅不掉,後來有個弟子就來問佛是怎麼回事佛說這個燈不可思議啊,這個燈就是一個貧女發了廣大殊勝的願,願一切眾生能開大光明寶藏,所以這個燈不是一般的人所能滅掉的。當時就給她授記,她將來要做燃燈佛,要點亮眾生心中光明。這個光明就是無住之心成佛之心。如果你現在會懂了,你這個燈就亮了,也就是燃燈佛跟你授記了。

所以我們於法實無所得,我們要對當下,對我們現在要生信心,不要老是沉迷在自己個人的見解里,要如法修行,以此為實,以此般若為實際修行。我們不以此界生滅妄見為實,我們以什麼為實呢?在世間迷失的人來講,以是非為實,以分別為實,有住為實,以貪嗔痴為實。現在我們要以佛陀因果為實,以持戒無住為實,以無住福德法界為實,以無住為實,如果常常以我見為實,以我住為實,以我為根本,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以這個相為實,以這種實來修行,我們完全是違背佛經了,你這樣的修行下去還有什麼效果嗎?所以現在人修行為什麼剛剛學佛的時候有勁,學了一段時間以後就沒有勁呢?因為他不知道般若的重要性。不斷的跟般若相應,聽師父的話才對。但你跟我們一塊學佛學了這麼多年,跟般若一點都不相應,還希望我跟你玩。倒過來說師父現在貢高我慢了,師父跟以前不一樣了,好像名聲大了。他說我名聲大了我在東林寺就出名了,我十年來在這地方名聲算什麼,我在東林寺國外很多人都跟我在一塊呢,廣東那邊很多的名人,到處都有客人來見我,比我現在在這裡天天跟一般的居士打打交道,比現在名聲不知道要大多少,我都不覺得驕傲在這地方我有什麼驕傲呢?過去我就講,我到沙河來,只是來養德而已啊!我把自己藏在這地方,養自己的道德啊,跟幾個在一塊念念佛啊,打打坐啊,修修行啊,講講佛法啊,我沒有想把自己弄得張牙舞爪的在外面怎麼搞,就在這地方,能講法我就講一講,沒有緣的我不會出去攀緣的,連九江我都不去。有在這一塊我就足也;一般因緣不順情況下,我都不會去的。所以沙河是我養德的地方,並不是我拋頭露面的地方

所以我們要會到燃燈佛他為什麼做燃燈佛,是因為一燈之供養啊,竟然有這麼大的果報。證明這個心大!則慧大,量大!則福大!釋迦牟尼佛無住心大,所以他就量大,他獲得的果報就不可思議。當我們心大的時候量就大了,遍法界跟所有的眾生都是相應的,只要你無住,無住就是佛心啊,佛心跟一切眾生心相應,每個眾生都有佛性啊。你只要無住,跟所有的眾生的無住本心相應,就跟所有的眾生相應,就跟遍法界相應。此相此體,凡夫化身而應之,菩薩以報身而應之,諸佛以究竟無住心應之。你得到無住心的話,你遍法界一切處都是相應的。所以後面會講到報身的庄嚴,現在講的是化身釋迦牟尼佛跟我凡夫這個化身,像釋迦牟尼佛、像阿羅漢都屬於是化身。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眾生啊,精進可以見到報身,但是化身體是見不到報身的。雖然是阿羅漢,證到阿羅漢也見不到報身。一切眾生髮無上菩提心精進可以見到報身,為什麼呢?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菩薩,在無住心裡面安住著,在一切處安住著,不斷地去通達般若。如果阿羅漢要是發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他也不可思議的。但是他沒有發啊。這裡的阿羅漢還沒有發心阿羅漢,但是講般若經時這裡的弟子們,是發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阿羅漢。這裡面講的兩個意思,第一個我們發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以後,應該如是行;第二個,沒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趕快這樣的發心,趕快這樣的行,所以我們要把靜下來。如果你把般若搞懂了,你就有丈夫之力,你心中會真正的像大丈夫,無牽無掛無執的狀態,並且你知道佛在哪裡了。

佛在哪裡?常福在哪裡?如何在一切處安心

佛在哪裡?現在知道嗎?常福在哪裡?你不需要在這地方來找我,你找我就是魔,你找我就離佛很遠你在哪個地方找?有的說師父這樣說我聽可以,在這邊是聽師父的,一轉身又是魔王的。我叫你般若相應,永遠跟般若相應,並不是我說你就聽我的。有的人,這個師父我這個法,跑到那個師父那裡學那個法。我叫你通達般若之後,聞到的時候在你心中是永恆,你永遠住下去。師父在哪裡?一手抓著就是,無住之體,此心此相,此法界是師父之相,此無住之心師父之心,我的師父不就在這裡嗎?你這樣跟我心就絕對的相應。你不要看這無情事,卻有情,好像是無情,這裡面才是真正的大覺有情如果你我這地方來找,卻不通達智慧,不了解師父在一切處,有情無情你這個有情裡面才是真正的無情,我們要在無情裡面建立有情,不要在有情裡面建無情你有情,跑過來找師父,結果你失去了無情體。要在無情法界裡面找到我是有情的心啊!你要想師父安住在你心裡,你要在一切處要牢牢的安住啊,那是真正的在念師父啊。師父既然是你心中的總持,你要生佛想啊,因為師父是佛的總持啊。想到師父就想般若般若跟佛相應啊,你跟佛相應了,你處處不離開佛不離師父不離般若,多好啊,這種修行多麼的珍貴啊!是不是?所以要知道,在一切處安住此心,這個叫做直心,直心是道場在一切處有這種直心的安立,你任何地方都不會偏,不會走火入魔

我們不需要崇拜某一個人,你要崇拜,究竟般若崇拜,就以般若心來崇拜,跟法性相應故。離開般若我就不信,就是說,你跟我講法可以,離開了般若就不聽,但是呢我跟般若還是相應的。我不聽你的偏見邪見魔見,但是呢我在般若裡面不舍,為什麼呢?此相是佛相,此心佛心,沒有舍沒有取,還是無比的尊重,這個裡面是一種雙重,不能夠偏。就是說對於不正見的東西,妄的東西,我們可以放棄,因為一妄一切妄,所以呢,妄現前的時候,你把它放棄絕不會有過失。講魔法的人我不聽他,他會於會打我罵我害我懲罰我啊?你不要這樣想,跟般若相應的人是一個慈悲之體,他不但害不了你,你反而把他給降伏了,你在面前做大丈夫,然後開導他,令他降伏,因為你是一個慈悲之體。伸手不打笑臉人,你心是慈悲的,人永遠傷害不了你。任何魔王他傷害不了我們的慈悲心慈悲心不是落於情,是落於般若,才真正的叫慈悲啊。因為般若體裡面,此相是佛相,此心佛心佛心我尊重故,無住體啊,你打我罵我我沒有住了,真正的般若出來。此相是佛相,因為無住,此相就清靜啊,清靜的體你還有什麼分別呢?無住心生出來的時候,你罵我的體是清靜的,我再也聽不到你罵我聲音,我聽到的永遠是般若之體,看到的是慈悲。因為你體會到無住法的珍貴,才顯示出你內心慈悲慈悲是顯於法的珍貴。並不是說我慈悲你啊,我來關心你啊,不是這樣的。是了解般若以後,內心自然慈顏開笑,清靜生起,你的清靜的法,這個法上圓滿清靜的心,心地上的圓滿。心與一切眾生心相應,都是無住之體,法是無為之法。無為之法,無住之心它是相應的體,哪有什麼眾生可度,你跟他是一體的。

你不斷的用般若來觀照,想他是佛,想任何人都想這是佛,佛皆是一體,你就不會說別人家罵你了。所以呢,通達般若,抓住般若開悟了,悟到了,然後不斷的悟了以後漸修,要有漸修體。你有漸修,有證,證到以後是什麼樣子的呢?悟修次第裡面有一個分證,不斷的去證這個體,現量上可以得遍庄嚴,就是可以見到報身,可以見到法身,可以見到佛的化身,你在一念的時候,就是見到佛的化身。但是呢,報身你見不到,但是你不斷的修行就可以見報身,報身其實就在你的當下。就是這個相上面就有報身,絕對體就有報身,你在禪定裡面就有報身,就是庄嚴裡面就有報身。所以呢,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你自然就利他就有報身的顯現,所以我們應該如是實相的修行如果你坐在火車上、走在路上,都有這種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建立佛想或者有師的傳承,有佛陀的總持,在你心中安立了,所以盡虛空法界在你心中安立了,你安住當下,無住就是戒,大福現前,清靜。所以,有福有戒,在你里安住著,有戒護持你有福在護持你,那你的行為就非常正。這個時候走到哪個地方,以戒福來安住著自己。戒就是無住之心,知道佛在哪裡,你心中要有就好辦。

如何能夠相續受用佛的總持及師父的總持?如何能夠自然放棄一切緣?

所以我們常常要念佛。念阿彌陀佛和你心中智慧般若那個佛,要念般若裡面開的那個佛才是對的,我們念那個南無彌陀佛。你不要嘴巴上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見到什麼東西就生煩惱了,無住之心,無為之相,相跟心合一,你這個在一切處,相在一切處,到處都可以見到師父在總持,可以見到佛陀在總持,佛陀總持於師父師父總持於法界,你一直在被總持著,你心中知道師父在哪裡了,天天跟佛心相應,然後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念的阿彌陀佛是跟佛心相應的一剎那,到處都是這樣的,你不斷的這樣安住著,心中沒有任何取和舍。哪有取呢,哪有得呢,哪有失呢?說得吧,當體即是,它沒有一個從外面得;說失吧,它盡現在過去未來說得吧整個的空間都是。所以得失就是時間跟空間,從來沒有一個得沒有一個失,沒有現在過去未來,當下這一念。這個時候自然你會放棄一切緣,佛教講叫觀無緣。什麼叫觀無緣?就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一切處無緣,沒有妄心了,哪有緣呢?沒有緣起了,沒有緣生,就沒有緣滅,沒有生滅,一切處都是平等的。任何一個地方都是佛的法身、報身。

何種漸修是錯?你內心中大同是何意?如何達到?

如果你要悟到這個道理,從這個漸修上面,漸修而無修。什麼叫漸修呢?其實呢無住就是漸修,有住那個漸修是錯的。無住之心叫漸修,漸修而無修,你認為有個修行可修,那就麻煩了。保持你這個心,在任何地方你一直在保持著,不斷的保持著這個心,到處都是三昧,到處都是佛心,到處都是庄嚴之心。你一直這樣的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沒有這個相的,實無法所得當體就是。什麼叫可得?不是另外有個可得,當體即是,無住實相就現前了,這個是絕對的體。一切處這樣的安住著,沒有另外一個法可得。實在沒有一個得到一個什麼東西,所以叫無住之法,而這樣的不斷的下去,日夜的思維思維解脫體。不是思維想啊我要記住這句話!不是這個意思。從現在開始,你悟了當下明了了,那個清虛的境界就出來了。你內心非常的清靜庄嚴,佛就在身邊,有大恩之心。你感受到你內心中在大同,心大同會於諸佛故,法大同會於眾生故,就是眾生大同、諸佛大同,大同於心啊。佛跟我們的心是大同於一體,眾生是大同一體,就是報身跟化身是大同一體,沒有一個我相可得,你一直這樣得安住著。

何謂般若之心?如何當下無住?

所以在此世界任何地方抓住這個心不放這就是般若之心。所以呢,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是這樣的心安住著,不斷的相續,不斷的相續,你安住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不斷的增加時間,安住體就是解脫體。並不是說你晚上在睡覺在思維在想在辨別,不是這個意思。是你當下無住。這個床是什麼?這就是我師父法身,我睡在師父身上,我睡在佛身上這個世界是一個佛身,就是我師父的總持,就是我們的般若之心般若師父和佛三者一定很重要師父是傳承、是總持,佛是般若法界的體,般若智慧之心你的心趨向般若要靠師父來傳承,師父傳承正好是跟般若相應的這個法,所以此法跟心相應了,就跟師父相應,跟佛相應,跟你心相應,這是一個同體的。所以呢經過師父的傳承,入到法性裡面去了師父、佛跟般若是一體的,你這樣的感受以後呢,啊,這個床就是這樣的,這個吃飯就是這樣的,不要動心了。這一切處你一直這樣思維,在你動妄念的時候,馬上覺察到自己跟般若不相應了;一想善惡好壞,咦,我怎麼又跟般若有住了,有住馬上放棄,然後又跟無住體相應。就是不入色聲香味觸法,在一切處。應該把般若落到當下。你吃飯、走路、睡覺,就跟這個相應。你現在走出去,就要這樣的,啊,原來我走在師父身上,原來我走在佛的身上,啊原來我走在般若之上。不斷的安住,你不斷的這樣走,這樣的行住坐卧,這樣的住著,你做事情啊、上殿啊,一直用這樣的心,從早晨到晚上,你住一天看看是什麼樣子的,你住一天你非常清靜自在。你也沒有離開過師父,你也沒有離開過佛,你也沒有離開過你的清靜也沒有離開過你的庄嚴也沒有離開過你的解脫啊!你一天到晚想著兒子孫子,想那麼多幹嘛呢?那不是想著痛苦的事嗎?

一講就講了很多,講得很羅嗦,但是你聽懂了不可思議,別的法師講法叫深入淺出,我這講法叫做淺入深出,就是我講的這個道理很淺,但是會有深的法出來,很簡單道理,但是你內心可獲得不可思議的妙意,甚深之意。如果如是行者,把甚深的法、不可言談的佛法,從你心裡面顯現出來,你就不可思議!南摩阿彌陀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