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海(惟傳)法師:修行的方法、次第、步驟

修行方法、次第、步驟

佛教不是強調迷信、不是強調信仰佛教強調的是開啟智慧。我們要如何開啟智慧那是有次第、有步驟的,因此佛陀跟我們講一個簡單原則,就是要聞、思、修、證。聞思的基礎很重要,聞思是理論的基礎

就像醫學院的學生,要到實際的醫院來幫助病患解除病痛必須要有醫學院的理論基礎。如果沒有這些理論基礎,直接就上第一線,直接就拿起要來開刀,就像修行的人,如果欠缺聞思基礎,直接就強調一門深入在修,就像沒有聞思基礎的人拿起刀就要開刀,這是很危險的。我們偏離到哪裡,我們都不知道。

修行是有次第、有地圖、有方向。如果欠缺聞思基礎就會是在茫茫大海之中,沒有羅盤、沒有指南針、沒有方向感,就在茫茫大海之中莽莽撞撞。所以,聞思基礎很重要。今天大家在佛學院裡面讀書,就是要建立聞思基礎。但是你所聽聞的聞思基礎,要跟你的實修方面是結合的,是能夠幫助你落實在日常生活中來實修,以及應用得出來的。你所聽聞的聞思基礎,不只是懂一些哲學名相、抽象、空洞,不是懂那些;或只是累積一些世間學問,認為自己很懂、很行,飽學多聞…。佛法裡面所強調的聞思基礎不是這樣。

你有深入的聞思之後,就能夠「解行合一」。現在跟大家介紹的,空海沒有偏重在哪個法門、部派…,都沒有!我也不是專門弘揚哪一宗,我只是站在很超然的立場,來跟大家介紹宇宙真理實相;站在很超然的立場,來告訴大家一條清晰、安全又快速的解脫之路這一解脫之路,是諸佛菩薩他們所走過,也跟我們示現的一條解脫之路

所以,如果在聞思方面錯用功,可能要花費個十年,都可能在茫茫的經藏大海裡面鑽研。學了十年、廿年,還是覺得找不到方向感,信心建立不起來。因為空海都走過這一個路程,現在直接跟大家介紹的就是「阿含解脫道次第」,這一本書是把《四部阿含》裡面的精華編輯

而成。《四部阿含》就是佛陀兩千五百年前的言行錄。中國孔子言行錄輯結出來稱為《論語》,《論語》就是孔子在教導這些弟子的時候,大家紀錄留下來的言行錄。

   言行錄是最忠實的紀錄。《阿含經》、《阿含藏》就是兩千五百年前,佛陀帶領大家實際在聞、思、修的言行錄,佛教的「無上甚深微妙法」裡面統統有,北傳的就把它輯為《四部阿含》,南傳的稱為《五部》,多一個小部。

因為《四部阿含》裡面總共有十幾冊,我們這一本「阿含解脫道次第」,就是把《四部阿含》裡面的精華集中,按照佛陀以前所講過的次第步驟,第一步怎麼樣做,第二步怎麼樣走,第三步怎麼樣修,按照那個次第步驟把它整理出來。

所以,只要你看兩遍這84個小時課程,對整個修行的次第、方向就能夠掌握住了。包括佛教教理教義核心,都可以清楚的掌握到;方向就能夠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有信心。如果大家把此套「阿含解脫道次第」84個小時課程看兩遍,可以跟大家分享的就是:至少可以減少你十年以上不必要的摸索。

第一個階段的聞思,就是把此套「阿含解脫道次第」84個小時課程,好好認真的去看。第二個要看課程就是「四念處修行要領」,這些課程都已經製作成vcd、mp3影音光碟,也都已經在各處流通了。因為你把全程的「四念處修行要領」都了解了,就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出來。「阿含解脫道次第」這是整個聞思的基礎當你聽聞了之後,在日常歷緣對境之中,就要去改變、就要去歷練、就要去實驗、就要去實踐。

如果想要更具體、更深入,就要聽聞四念處修行要領」,把整個「四念處」的第一個步驟「身念處」怎麼修,第二個階段「受念處」怎麼修,第三個階段心念處」怎麼開發,在整個課程光碟裡面,都有清楚的告訴大家。

記得!聽聞四念處修行要領」之前,先要有聞思的基礎。如果沒有具足聞思基礎,就算你認真的修「四念處」,還是在世間法裡面修,你都不知道。如果沒有具足聞思基礎你在修深定、禪定,你落入在「世間定」裡面下工夫,你都不知道。

所以,爲什麼跟大家強調聞思基礎很重要?聞思讓你清楚的知道:什麼是「世間法」?什麼是「出世間法」?分水嶺在哪裡?大家要清晰的掌握到。不然你用很多的時間在修、修、修…,但是你在世間法」裡面繞,你很難覺察得到。越修,不是越煩惱,不然就是沒辦法突破。比較糟糕的是,越修、我慢越大。

真正走在解脫道上的,越修是我慢越少,身心越來越柔軟、越來越慈悲、越來越安祥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越來越和諧只要你走在正確解脫道上,那是必然會產生的現象。因此第二套課程就是把「四念處」很認真的看,然後就去做

四念處」的修行,不光是在打坐,不是光是在禪堂裡面,當然這是很重要打坐禪修基礎,因此在我們帶禪修的時候,打坐基礎要具有,觀呼吸、觀出入息…,這些是要有的。因為你的心要寧靜下來,進一步才能夠來到「止觀雙運」。只是「四念處」的修行,不光是在禪堂內。

禪堂內「定」的工夫、「靜」的工夫要有,這些基礎要有,因為這是開發覺性,讓我們逐漸的醒過來,但是進一步「經行」要開發。在歷緣對境之中的各種動作,你都要清楚的覺察,「身念處」要能夠在禪堂內、禪堂外,都能夠應用得出來。

真正的修行,是禪堂內、禪堂都在修行;真正的修行,在廚房、在大寮、在種菜、在洗衣服…,都是在修行。所以,「身念處」要開發,再來進一步是「受念處」的逐漸開啟、開發,再來是「心念處」。你有身、受念處的基礎才能夠開發到「心念處」。

心念處」--在禪堂裡面專修的時候,是可以讓我們的身心越來越寧靜、越來越沉澱。但是,如果你沒有把這一種明覺的心、覺性的心,應用到歷緣對境,你的修行跟歷緣對境會脫節、會分開,你會以為到禪堂才是修行,於是出了禪堂,就認為「我又在滾滾紅塵裡面輪回、浮沉…」你的修行會脫節。

事實上,真正「心念處」的修行是在歷緣對境之中。你在歷緣對境,跟人、事、物相處的當下,這時候你才會起貪、起瞋、起無明、起煩惱…,只要你有前面的聞思基礎又有四念處」前面逐漸上來的開發,覺性的開發、感受的開發之後,再來你當下在歷緣對境的各種心態就可以清楚的覺察。

學員問:「當下看見習氣在發作,該如何快速有效的對治?」這是很好的問題。如果你沒有聞思基礎,如果你沒有「身念處」、「受念處」的開發,當你習氣在發作的時候,你是煞不住的;當無名火在發作的時候,你是煞不住的,而且很難反觀到問題是出在我們自己身上。你的生氣你會認為自己有一百個理由可以生氣,因為錯都在別人;就算自己有錯,你也會狡辯,或是認為自己所佔的比例比別人少,我只有佔百分之三十,別人佔百分之七十,我生氣、我暴跳如雷,是有理由的…。

所以,你煞不住、也看不到問題所在,就算你想修,你也很難當下來轉念、當下的轉圜,很難!導致很多修行人到最後常常是認為:「我有聽啊!聽了很多啊!修也修了很久了…」問題是在歷緣對境的時候,常常就是很快的陣亡,就會漸漸的變成很挫折。「我懂了這麼多,我學了這麼多,但是在歷緣對境卻是用不出來,我的煩惱、憂悲苦惱還是一大堆…」。

這其中有幾個原因第一個是聞思基礎不夠,第二「四念處」的定力、覺性還沒有開發出來,第三是因為心量還不夠大。如果我們能夠透過聞思,「四念處」也開發,還有「四無量心」-慈、悲、喜、舍,也逐漸的開發。我們的心漸漸的明覺,心量逐漸的打開,在歷緣對境有沖突的時候,當下你就可以冷靜、就可以退縮,退一步海闊天空。因為你世界裡面有「無量的空」。所謂「無量的空」,具體而言就是你的心量很大。

當你給自己有退一步的空間,這個沖突就會大大的大化小、小化無。為什麼在沖突的時候沒辦法煞住?那是為我們的心量不夠大,你沒有轉圜、退一步的空間,那個「自我」想要保護自己的時候,它就是繼續沖突下去。所以,在歷緣對境要應用得出來,真的平常的聞思不要馬虎,不要敷衍了事。

修行不是修給別人看,修行是在應付,不是修給方丈和尚看,表示自己很精進用功,不是這樣!修行每個人對我自己的生命認真負責,我們要自動自發、珍惜。所以,真正的修行不需要別人監督。但是,在團體生活之中,是需要有一制度規範,為了大家更好。但是,大家要自我勉勵,每一個人都是精進用功,可以來到不需要別人監督,這就是「自依止」。

當我們真正「自依止」了,才能夠進一步來到「法依止」、「法界依止」。所以,你要對治自己的習氣習性都要具足聞、思、修的基礎

整個修行次第,除了聞思這兩套主要的課程--「阿含解脫道次第」及「四念處修行要領」,這是聞、思、修,也是告訴你怎麼去修、怎麼去應用了。這二套課程只要你聽聞三遍以上,在歷緣對境之中,你就可以開始做出來了。至於進禪堂要怎麼修?你也心裡有數,知道怎麼去用功了;而出了禪堂,怎麼樣去修?也都越來越清楚。

只要你能夠應用得出來,你的法喜會與日俱增,你真的會越來越快樂、越來越安祥喜悅是會不斷的流露出來,而且慈悲心會不斷的流露出來。但是,不要因此得少為足,這隻是初步的階段當你具足這兩套課程基礎,要見法就很快!但是不要得少為足,要繼續再上來。

繼續上來的幾套課程,再跟大家推薦一下。「心靈成長‧事事本無礙」這一課程有37小時也有配合幻燈片在講述。為什麼要向大家推薦「心靈成長‧事事本無礙」這一課程?因為這是用現代心理學的角度,來講解「解脫道」的次第、步驟、方向,以及終極目標成佛之路成佛之道…,大家在佛門裡面都很熟稔此類名詞名相。

佛門裡面最重視心理方面的就是「唯識」、「唯識宗」、「法相宗」,「唯識」就是佛教裡面的心理學,我以前也都曾經在此方面下工夫去研習過,但我發現因為「唯識」是以一、二千年前的那一種表達方式及術語在講解,跟現代人習以為常的理解角度方式是有相當的落差。所以,當我接觸、研習現代的心理學之後,發現現代西方人把東方的神秘學吸取過去之後,人家有不斷的再開發、再研究,因此在心理學方面,現在已經做出相當有系統的分析、解析。

我們這一套「心靈成長‧事事本無礙」課程,如果欠缺聞、思、修的基礎你還是會覺得它是屬於一般的心理學,但是我看到裡面所講的,是修行的次第、解脫的次第步驟,以及終極目標方向,都清楚的講出來。

記得!成佛就是心靈成長的路程,我們從現代心理學的角度來解析,「自凈其意」--凈化我們的心意,就是凈化我們的心靈,現代的術語就是「心靈成長」。現在歐美他們都是用「心靈成長」這樣來協助大家心靈的凈化與成長。

所以,「成佛之路」就是心靈成長之路心靈的凈化之路。我們心靈裡面的種種結縛,種種的凹凹凸凸、無明污垢,那是要去凈化的。當我們凈化一分,心靈就會成長一分,我們的視野就會逐漸的開啟。這一是從現代心理學的角度,來解析修行成佛之路

這一課程在發行流傳的時候,很多人原本是不相信佛教不喜歡佛教,當他接觸到這一心理課程之後,發現原來佛法講得這麼深,原來佛教的是這麼的科學、這麼樣的理智,都可以檢驗。因此,很多原本不信佛教的人,當他們接觸到這些資料之後,對佛教、對佛法都從此改觀了,才知道佛門清凈修行之路,是這麼樣的庄嚴、這麼樣的神聖

因為「阿含解脫道次第」是以佛教的立場、術語在講,這一套「心靈成長‧事事本無礙」課程是從現代心理學的角度來講,事實就像金字塔的不同面,從不同面在講宗教的終極目標,讓大家可以從佛教經典裡面,清楚的知道解脫之路也可以從現代的心理學方面,清楚的了解、掌握解脫之路,於世你就會越來越安祥、越來越快樂,因為不是在迷糊仗。

具足這三套基礎課程之後,因為你是來到聞、思、修,後面進一步的「證」就會來了,見法就會來了講到見法、證果的世界,我們也有講述到幾套的經典,大家以後都可以參考,其中一套就是《金剛經》,還有《六祖壇經》,還有《永嘉大師證道歌》,這些都是非常深的經典,值得大家一看再看,裡面都是在協助人類去照見我們的顛倒夢想,協助我們醒過來,協助我們找到真正的凈土、真正的彼岸

很多人能夠背誦金剛經》,至少也耳熟能詳,但是重點不在你會背誦,而是你能不能真正理解《金剛經》的深義,然後去做到、再去證悟到。《金剛經》處處都在扭轉大家的世間思惟,處處都在破除大家的顛倒夢想習性思惟,真的很深很深!如果你能夠具足前面幾套課程的聞思基礎再來看《金剛經》,你的體悟會很快、也很深,而且你的生命常常會是感受很震撼的。

所以,不要把金剛經》都只是當做一部課誦本在課誦,真的裡面蘊藏無盡的寶藏,大家要去挖掘出來。

另外是《六祖壇經》,中國出了這一高僧大德,真的他把佛法裡面的「無上甚深微妙法」,都毫無保留的跟大家來分享,只是眾生不懂珍惜、懂不懂得去挖寶,《六祖壇經》非常好、非常深、非常實用,但他講得都很高深,都直接切入心法

所以,這幾套課程大家都要陸續去看。再來,在《永嘉大師證道歌》裡面,充滿著智慧、充滿著慈悲、充滿著證量,空海向大家所介紹的,都一定是屬於實修實證人所講的,不是學術的,不是觀念知見,不是講哲學都是實修實證的人,然後他講出來、寫出來,真的你可以去體證到、可以去印證的。《永嘉大師證道歌》裡面,除了歌詞很美麗之外,內容非常的精采,也蘊藏非常多的寶藏空海把它挖掘出來跟大家分享。

只要你願意,你就可以開啟你人生非常多的無盡寶藏。我們所講的「寶」是「出世間法」,用金錢所買不到的那些寶。

對於這幾套課程,如果大家有深入去了解之後,其他的課程還可以參考。《永嘉大師證道歌》曾經講述過兩次,在幾年前有全面的解釋《永嘉大師證道歌》裡面的深義,2006年的7月,在台灣帶禪修的時候,又重新再講《永嘉大師證道歌》,這一次所講的是挑選裡面的重點出來,然後做深度的解析,也配合幻燈片在講。裡面很深,但是我們用很生動的方式來講,如果大家以後逐漸上來之後,你再看那些幻燈片,你處處都會體悟、會心微笑,你處處都可以得到佛法裡面的「無上甚深微妙法」。

以上所言,空海都是如實語、不異語、不妄語,跟大家所講的,都是你可修、可證、可達,很實際、很實用的。

(空海法師講述,由學員發心文字彙整)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