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海(惟傳)法師:「四念處修行法要」問答(三)

四念處修行法要」問答(三)

  16.問:丹田的膨脹收縮容易感受,但要進入全身的膨脹收縮就不簡單,請再說明?

  丹田的膨脹收縮比較容易感受到是不錯,再來,你從丹田要進到全身,把你的覺察範圍放大到全身,在這個過程有個很重要關鍵要領,就是你要越放鬆越好,要全然的放鬆,如果你能夠全然的放鬆,然後你的覺察力就是在你這身體的範圍,很快你就可以覺察到。但是如果你沒有參加過禪修,或是第一次、第二次參加禪修,你常常還是會說要放鬆,我很認真的放鬆、很努力的放鬆,怎麼還沒有放鬆?我很努力的放鬆,怎麼還沒有覺察波動收縮?因為你努力是有用力、有緊的情況,還是沒有全然的放鬆,你努力要放鬆,結果還是沒有放鬆,你是從一邊然後跑到另一端,但是這也是修行過程中必須經歷過的過程,除非你的利根性,你能夠知道很快就可以放鬆,問題是你要來到能夠很快掌握到那個訣竅、要領,你也是要經歷過很多,也是要有相當的基礎

  所以不要氣餒,當你覺察不到收縮膨脹的時候,提醒自己放鬆,這個自然的放鬆跟用力的放鬆,大家可以去體會。像我現在握拳,我可以鬆鬆的握拳,也可以很緊的握拳,再來,當我放開,我可以輕松的放開,也可以用力的撐開,你用力的放開用力的放鬆,跟自然的放鬆,不一樣,你要去覺察出自然的放鬆跟有用力的放鬆有不一樣的地方,你要去覺察出來,這個你必須要實修,去校正、校正,你就可以來到中道上、自然的放鬆。

  這個一定要實際去做就好像告訴你游泳,游泳最簡單的就是你懂得放鬆,你放鬆就不會嗆到水,問題是你要學到說,真的游泳又能夠放鬆,你要喝過多少水知道嗎?如果你怕喝水,不敢跳下去或是怕被嗆到,你沒有實際去練習的話,放鬆歸放鬆,你講再久,還是不會游泳,一下到水,還是嚇得要死,還是放不了松。

  所以打坐的要領,包括說我們觀呼吸要能夠放鬆,這個說起來都容易,很多人都認為說這個很簡單啊!就是因為你沒有實際去做,你才說是簡單啦!你真的有認真去做就知道,不容易啦!所以你有沒有實際修?有沒有實際在做?那騙不了的啦!因為你有實際在做,你的生命品質一定不一樣。

  17.問:人生無常,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面對死亡?請你深入整個《阿含解脫道次第》的聞思修證,因為這個問題不是單純三言兩語就可以釋疑,我們整個學佛修行過程,就是要來大安心、大自在,但是要如何面對死亡?死亡之前,你要先學會如何快樂安祥的面對每一天?如何清醒明覺的活在每一個當下?你如果能夠清醒明覺的活在每一個當下、安祥自在,每天都過得很快樂、很安祥、很自在,則何時死亡?那已經不是我的事。

  面對死亡,你一樣可以很瀟灑,能夠很安祥看你能不能每一天很快樂、很安祥?但是說起來容易,現在是從果地來講,問題是我什麼時候、怎麼樣才能夠做到?我每一天都能過得很快樂、很安祥,如果沒有了悟生死大事,你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果你沒開悟、沒有見法,不可能每天都能安心自在,而修行目的,就是要了悟生從哪裡來?死往何處去?修行要能夠來到安心自在,一定要了生死大事。所以禪宗也有講:生死未明,如喪考妣。因為還不知道要死往何處去啊?當你不知道究竟歸依處在哪裡的時候,你的心一定沒辦法安心,沒辦法真正安祥的,頂多隻能夠短暫啊!

  只要你還不知究竟歸依處在哪裡?潛伏的苦、潛伏的不安,就一定存在。而我們今天來走解脫道、聞思修證,就是要揭開生死之謎,讓我們了悟生死大事,讓我們能夠開悟、見法,讓我們能夠來到大安心、大自在。如何面對死亡?如何能夠安祥自在、快快樂樂的過每一天?就是整個解脫所要做的。所以,請大家一步一腳印實實在在的去做,一定可以了悟生死大事,像佛陀一樣來到大安心大自在解脫自在境界

  18.問:「見法」是怎麼回事工作當中一樣能夠見法嗎?

  見法是怎麼回事?這個「見」不是用眼睛看,而是心領神會,是用你的智慧眼去看。「見法」就是用你的心靈去體悟宇宙真理實相,用你的心靈真的去徹證大自然的運轉法則,用你的心靈去徹證「三法印」,這是佛陀所講的「見法」,也是那些真正的解脫者他們能夠遠離顛倒夢想核心

  很多人對「見法」,有不同的解釋,但是我回到佛陀所講的「見法」,真的是能夠幫助我們了悟真理實相、遠離顛倒夢想。「見法」會不會困難?只要大家依循著「四念處」的修行方法--身、受、心、法,逐步的深入明心階段,「心念處」能夠開發出來。第四個階段的「法念處」,就是協助大家去「見法」,這一定要實修實證你要親證喝到,那一種法喜就自然泉涌。如果沒有體證到的話,都只是一種空論、空談、知見如果你體悟到,你「見法」體悟到的那種喜悅,它是由心裏面泉湧出來,你壓抑也壓抑不了、騙也騙不了。如果你沒有「見法」,就算再怎麼裝,都裝不出來的;會皮笑肉不笑,身在笑,心沒有在笑,心是苦的。所以,你有沒有見法?都寫在臉上、騙不了人。

  有關於「見法」,很多的解釋都不一樣,「見法」事實上也是一種開悟,整個修行過程是從不斷累積很多的小悟、小的開悟開悟開悟,然後會來大徹大悟。所以「見法」一樣有淺有深,這是佛陀所劃分出來的,證初果、二果、三果到四果。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果位區分?跟一個人所斷的結縛多少有關,以及「見法」的力道及深度有關。

  鼓勵大家不要得少為足,要一直的深入直達,非達究竟解脫絕不終止,要有這樣的魄力決心,「見法」到大徹大悟是要累積很多的小悟,不斷的開悟才能夠來到大徹大悟

  工作當中一樣能夠見法嗎?肯定的告訴大家:可以!而且很多很深的「見法」,是要在歷緣對境中,開悟、見法不只是在禪堂、禪修打坐禪堂內的打坐跟禪修期間,是在最有利的情況之下把基礎打好。有了基礎之後,你見法容易;有了這樣的基礎再來,你回到社會、回到各位的工作崗位之中,處處歷緣對境的時候,正是你見法的好時機,會讓你的見法力道更深,而見法不只是「三法印」而已,你還要去看到深層的那些結縛,看到我們自己的貪、嗔-痴、我慢當下在展現的時候,你馬上當下看到,那也是一種見法。

  如果你只是看到外面的這些「三法印」,而沒有看到我們內心的貪、嗔、痴、我慢,那還是只是一半而已。所以「法念處」所講著重的重點,是在於看到我們自己內心的種種污垢、種種結縛,但是後面深層那些微細的結縛,你要看到、要斷除,一定要徹證「三法印」的。而在工作當中、歷緣對境之中,你在單純的環境之下打坐,你的貪心跟嗔心展現,不會很明顯、不會很強烈,是會有,但是程度比較薄弱,你一樣可以看得到。但是,你在工作中、歷緣對境中,貪、嗔、痴、我慢的展現,我是我能的展現,都是在歷緣對境中更清楚啊!更明顯啊!

  所以,不要以為只有在禪堂里,才能夠見法、才能開悟,我們真的要邁向究竟解脫,動、靜要配合,要有靜態充電、提煉、提升的階段,但是當你充電、訓練到一個階段之後,一定要回到滾滾紅塵接受世間的歷練、洗滌,唯有你能夠禁得起有血有淚的世間洗滌,才能夠來到徹證。如果你隱閉在山中,或是一直在茅蓬裡面,或是到高山上閉關修個幾年,那樣的見法都只是到達一種程度、一種清況而已。

  你要經歷有血有淚的世間、滾滾紅塵的洗滌,才能夠完全地斷除內心的貪、嗔、痴,才會完全沒有「我慢」,沒有經過滾滾紅塵的洗滌,深層的我慢、深層的結縛是不可能斷除。但是你要在滾滾紅塵裡面,能夠處處見法,一定要有深厚的聞思修基礎。如果沒有深厚的聞思基礎,你就在滾滾紅塵裡面打滾、你展現你很行,處處在展現「我慢」,你都不知道啊!或是你的基礎打好,結果一上戰場,很快就陣亡了。不過,沒關係啦!陣亡哦!請你再回到月眉山靈泉禪寺來充電。

  19.問:打坐是否就是靜坐?就是安靜專心的坐在那裡。是否盤腳效果較好?散盤可以嗎?

  打坐靜坐事實上是一樣,打坐就是靜坐,問題是外表一樣,但內心世界可不一樣。所以最初的階段,我們不會強調要雙盤、單盤、還是散盤,只要你用輕松的方式能夠坐著身體能夠靜止下來,然後我們進一步的深入用功。所以有的人他一樣在家裡都有練習靜坐,但是如果他沒有整個解脫道的聞思基礎,坐個幾年還是一樣,都停留在只是靜坐這樣而已,靜下來這樣而已,還是沒辦法開悟、沒辦法見法。

  20.問:開發明覺的方法,除打坐、經行之外,若隨意姿勢靜坐是否也可以呢?

  開發明覺的方法,除了打坐、經行之外,若隨意姿勢靜坐是否也可以?可以的,只你聞思觀念正確,我端坐、隨意坐、吉祥卧一樣啊!我一樣可以開發明覺,可以開發覺性,也可以繼續觀呼吸,但是你要有聞思基礎。只要你有聞思基礎,你處處什麼姿勢、什麼動作,都可以開發覺性的。只是在靜坐的時候,開發覺性的力道會最強、也會越深。

  21.問:假設一個人真的明覺當下起心動念,身心穩定敏覺,天生敏銳而且沉穩,這樣的人是否一定必須要透過「有為法」的修行打坐,「熬腿」的過程呢?

  意思就是說我是天生就很敏銳啦!老師你叫我來打坐「熬腿」,我受不了啦!難道我不經過這個過程我就不能夠「明心見性」嗎?我這麼有慧根、這麼聰明慧根這麼強,難道這樣就不能夠「明心見性」嗎?對不起!我把他的問題……,這個問題問得也很好,因為很多人為什麼不願學佛?因為認為他都懂、他都會,為什麼很多人他不願意來打坐、來靜坐?他認為那些是在功夫,那些沒有必要。

  認為自己觀察很敏銳、iq180、智慧很高,我很會講經說法辯才無礙,我哪裡還需要打坐參禪?!哪裡還需要幾天的禪修?!你叫我在那裡打坐,我坐不下啦!我沒辦法在那裡打坐啦!但是我一智慧很高啊!很聰明啊!我判斷力都很強啊!……這樣的人是不少。但是,跟各位勉勵的就是,我們是要學佛陀能夠遠離顛倒夢想,而人最大的敵人是我們自己,我們很多的判斷、很多的思維想像,跟真理實相的走向是背道而馳,我們不知道,就算你iq180,你還是苦啊!不安啊!「我慢」還是存在啊!就算你聰明愛因斯坦你還是有很多的困惑啊!你還是沒辦法了悟究竟歸依處在哪裡啊?世間的世智辯聰跟佛教所講的開智慧、妙智慧,是不一樣的。

  你從國小一年級到博士班畢業,每次考試都是一百分、都是一名,但是你內心的「我慢」消失了嗎?你的苦、你的不安消失了嗎?你是iq180,但是你的eq情緒管理未必好,,而很多iq很高的人展現出來是越冷酷,人際關係反而越不和諧,因為他認為自己是高人一等,「我慢」無形中在長養。iq是屬於世間的世智辯聰,一般的那一種敏銳觀察力,都是屬於世間的覺察而已,是世間法的智慧、世智辯聰,但是跟你的eq情緒管理,還差一大截。

  如果你iq高,但是只要你還有「我慢」,你會用你高的iq要去吃別人,「意思食」在展現、「識食」在展現,要吃別人,你知道嗎?你看得到嗎?所以,佛陀希望我們能夠大死一番,把過去的觀念知見放下,這個大死一番,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不容易啊!因此,佛陀告訴我們一條解脫之路,你一步一腳印的這樣上來,很快就能夠到達。

  所以這個盤腿,不是我們的目的,但卻是很重要過程打坐靜坐不是我們的目的,但是是很重要過程很重要的工具,就好像我們錯誤觀念知見來修禪定,有的人又把修定當為目標,在炫耀他的定力有多深,那又是走偏差。走在解脫道上,禪定不是我們的目的,但那是幫助你見法很重要過程,這個「定」就是我們「心」的開發,「心念住」的這個心啊!心,本來就是浮動、躁動不安,你世間的世智辯聰再怎麼厲害,如果你的心定不下來,你的心鏡就是一面凹凹凸凸的鏡子

  如果你靜不下來,就沒辦法看清真理實相,很多的判斷都是自我意識,去投射、去解析、去論斷是非、好壞,而你所論斷的是非、好壞,不是如實觀,你沒辦法來到「如來」的境界如果你心靜不下來,沒辦法來到「明心」的階段,沒辦法見性,沒辦法大徹大悟,沒辦法真的徹證真理實相、遠離顛倒夢想,所以不是空海刻意要讓你們來受苦、來這裡練腿功,來這裡這樣折磨啊!不是我要折磨你們,而是我們有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讓大家有這樣很好因緣能夠在這裡讓我們身心穩定下來、沉澱下來,這樣知道嗎?

  當你身心沉澱、穩定下來之後,「明心」的過程開發出來了,一方面你身心會越來越柔軟,一方面你對事情看法就能夠真的越來越客觀、越如實。當你定力之後,對事情看法,你會有空間出來,不會像以前這樣的盲目,隨著個人的好惡境界都黏著在一起,你的判斷力都會不一樣。

  打坐、練腿功不是目的,但它是一個重要的過程讓我們穩定下來。為什麼需要打坐呢?因為打坐可以讓我們穩定當你穩定之後,才能夠開發微細的「心行」,才能夠看到微細的起心動念,這都是環環相扣逐漸的深入的,所以你這幾天打坐,不會白浪費。那都是協助你逐漸的邁向解脫

  22.問:打坐的時候單盤、雙盤,除開發明覺之外,是否對身體健康有益處呢?

  會的,應該是說靜坐靜坐身體健康有沒有益處?有的,因為靜坐的時候,可以讓我們的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我們身體這一匹牛,你一直把他當牛當馬,在蹂躪它、在折磨它,打坐可以讓它得到充分的休息,打坐是一種關懷,讓我們身體能夠消除疲勞,一方面當你身體的疲勞消除之後,你的心也比較容易明覺開發出來,所以打坐對我們的身心會有益助。

  如果我們七情六慾不協調,很容易暴怒、很容易生氣很容易沖動,你的身體就容易出毛病。如果我們身心越能夠詳和,你的身體也會比較健康

  23.問:打坐的時候進入一種似乎是深沉的睡眠,但是又不睡眠也不昏沉,當下只有呼吸,除了呼吸之外,沒有其他的妄念這是正確?是否落入「世間定」?

  問得很好,這是很多修行人容易產生的問題。如果沒有正確的聞思觀念再來你不知道要怎麼走下去?或是會有出現一些禪相、異相,然後很容易走偏差而你不知道,所以現在有個很重要關鍵就是,如果你有正確的聞思基礎,有正知正見、有見法的話,打坐就算你進入剛才所敘述的情況,那也無所謂。因為這是回到涅槃寂靜,能夠讓你休息、安心自在,但是前提是來自於你有深厚的聞思基礎,以及見法、開悟,這時候的打坐,回到涅槃寂靜,是讓你充電、讓你休息,讓你能夠更祥和、更安詳。但是如果你沒有深厚的聞思基礎,沒有正知正見的話,你打坐落入在這情況,不錯!這就是世間定」,而且很容易落入一直停留在「頑空」的世界裡面,世間的「定」,不管你定力多久,不管你能打坐維持幾個小時,或是入定幾天你還是開不了智慧,因為你不知道如何止觀雙運?

  打坐禪定不是目的,如果你沒有見法、沒有來到安心自在,而你一直停留在禪定世界裡面,你的心靈會停滯不前,你沒有善用這個定力去「止觀雙運」,你的智慧就沒辦法開發出來,所以這都有很微細的區別,八正道正定是排在最後一節第八個階段,而你要產生到正定的這個階段,必須有前面的「正見」為首。你有正見,你再怎麼打坐、再怎麼禪定,那都可以。你可進可出、可淺可深,「三界」出入自在,但是如果你沒正見、沒有見法、沒有安心自在,就容易停留在「世間定」裡面,這個很微細,大家要深度的去覺察。

  24.問:雖說眾生平等卻仍有強凌弱、眾欺寡的現象,或隱藏各種欺騙、詐拐之行為,修行之人只能夠修自己,卻改變不了環境,反擊、報復之心往往使受害者更加痛苦,如何面對?

  這一學員內心對這世間有很多的困惑,他也有慈悲之心,只是感覺自己的力量很薄弱;他也有正義之心,只是怕用得不當的話,又會形成一種反擊報復,而引來更多的災禍。不錯,在現在的社會情況是存在著,但佛陀是希望我們解決事情,能夠從治本來著手,治標方面當然是要兼顧,但是因為很多的原因、很多的現象,是來自於眾生無明、顛倒夢想,如果我們能夠從這裡下手的話,這個世間才能夠有祥和,社會才能夠充滿著慈悲,如果大家不知道從凈化我們的身心開始,都只是在看別人的臉黑,這世間就會沖突不斷。

  眾生是因為沒有了悟真理實相,所以很多的觀念知見真理實相是背道而馳,一般人很少回來看自己的臉黑,然後都是在眾生的是是非非,所以世間的沖突不斷,眾生體會不到「無我」,所以用著很根深蒂固的身見,我見,一直在欲貪的世界不斷的在追求,不斷的滿足自己的欲貪,然後不斷的啃蝕大地的資源,以強凌弱、大欺小的這一種姿態,在滿足自己的慾望、欲貪,這種現象是存在的。

  佛陀也深觀到世間眾生的顛倒夢想,所以發誓一定要找尋出一條出離苦海解脫之路治病一定要從根本,所以佛陀本來他是王子太子,可以是王位的繼承人,如果他當個國王的話,一樣可以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但是佛陀一樣覺得這一種治國的方式,還是只能夠治標,而且世間的沖突還是不斷,人在政存、人去政亡啊!所以佛陀發現要解決世間的沖突、世間苦難,唯有從根本去著手。所以,他就生命去找尋一條究竟的解脫之路、究竟的解決之路,當佛陀走過這一解脫之路之後,倒駕慈航回來告訴眾生,怎樣才能夠來到真正的大同世界?怎樣才能夠來到真正的凈土、真正的極樂世界?而這些的起點就是在我們當下的每一個人開始做起。

  你希望世界和平、希望世界祥和,唯有從我們本身開始做起,如果我們擺不平自己,我們如何讓社會祥和?如何改革社會、改良社會呢?我們自己的內心沖突、痛苦矛盾不斷,我們自己還有嗔心、還有嫉妒心、還有我慢,我們本身自己的內心是凹凹凸凸,我們又怎麼有能力去要求別人是個解脫者呢?所以。真的要改變社會、促進社會祥和、世界和平,唯有從我們自己開始做起。

  如果你心地平靜了,就會散發一股寧靜祥和的氣氛,來回饋這個世間迴向這個世間,這裡問到修行人只能夠修自己,卻改變不了環境這是不正確的。從古至今,對人類的影響力之大,有哪一位國王能夠勝過佛陀?有哪一位國王能夠勝過耶穌?他們沒有一兵一卒,他們有的就是只有慈悲善待一切眾生。但是兩千多年來,他們對人類的影響,有哪一位國王能夠比得上?這不正是一個人只要能夠真的凈化自己、開發智慧出來,遠離顛倒夢想之後,你所展現出來的智慧之力慈悲之力是非常巨大的,你能夠凈化自己,就能夠凈化世間苦海無邊的眾生,需要我們大慈大悲來救度他們,但是一切都要從凈化我們自己開始。

  問:參禪的時候,不思善、不思惡,當下契入法流脈動並深觀之,請問如何覺知心行?不思善、不思惡溶入法流並深觀?

  不錯,這是用功來到相當深入的清況,你的身心來到很和諧,而且要很柔軟,你才有辦法契入法流、脈動,這時候你保持清醒明覺,如何覺知心行呢?一樣的,你這一種覺照、覺察力,它還是有微細的心行,有時候你是晴空萬里,但是有時候還是一樣會有念頭浮現出來,那個很微細念頭,一樣要能夠覺察得到,而且我當下的心的狀態,是昏沉、是無明?有沒有明覺?當下的心的狀態,一樣都清清楚楚的覺察,有念頭微細念頭清楚的覺察到,沒有念頭起來晴空萬里,這也是心的展現,。所以,一樣這時候,可以覺察到我們的心的狀態,以及心行,當然這是必須要相當寧靜身心要很穩定,你才能夠看到那些微細念頭,以及是否晴空萬里,但不求無念,如果你求無念的話,你那個求、那個打壓裡面,它本身就有念頭你是全然的來到一個很客觀的如實觀,這就是來到不思善、不思惡的那種境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