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海(惟傳)法師:如何作好慈善工作?

如何作好慈善工作

主講:空海(惟傳)法師

時間:2005年10月25日

地點:福建‧廈門

如何做好慈善工作?首先講述空海一路走來的經歷,提供大家參考。因為,不管我講什麼,我都會對自己負責;不管我講什麼,我都會檢討反省自己有沒有做到。如果我本身沒有做到,只是空口說白話,或只是講給別人聽、講給別人做、要求別人做,自己卻沒有做到,這樣就很不理想。我們所講的,一定是自己有做到的。我們講話、做事,都要認真負責,包括我們現場一樣有錄音、錄像,這些都可以保留給沒有在現場的人聽聞

空海所講的,不單單只是向大眾分享、也是一種負責,對社會負責、對國家負責、對全人類負責。因為社會是由我們所共同組成的,每個人都有責任幫助社會凈化、安定、祥和,慈善工作就是如此,一方面可以自利,又可以利益更廣泛的眾生

空海從小就對世間苦難特別敏感,看到世間苦難就會自然生起悲憫之心。記得國小二、三年級住在鄉村,每逢節慶的廟口都有演出歌仔戲,有時候晚上會去看熱鬧。當我看到歌仔戲劇情演出人間苦難,雖然身為男孩,卻很自然掉下眼淚,同班女同學坐在附近看到,都會竊竊私語談論,讓我不好意思趕快把眼淚擦掉,不想讓別人看到。

其實,這也是本性天性的流露,在青少年時期,就生起悲天憫人之心發願將來能力,要從事濟世救人工作,於是一路走來,就不斷探討生命哲學人生哲學,到底社會的苦、人生的苦是從而來?想去找尋苦因,期許自己能夠出離苦海,也協助世間眾生出離苦海、減少苦難、減少悲劇。

青少年時期開始,就不斷的認真、勉勵自己,能夠回饋世間眾生什麼,就默默去做。因此在我記憶之中,從來沒有跟人打過架,也很不喜歡與人爭吵、論斷別人是非,內心常常存有悲天憫人之心,不喜歡造成別人的痛苦,自勉能為世間減少苦難,能夠做多少,就默默去做

後來有因緣在卅歲,正式成為合格中醫師,當時也是懷抱「懸壺濟世」的魄力與決心,把個人的得失名利放下有一穩定工作生活可以過得去,行有餘力就多回饋世間醫生是幫助眾生身體病苦方面的減少,從而看到眾生心靈上的痛苦,卻是更深切、更復雜,身為一位醫生,能夠協助的還相當有限。所以,後來決心往心靈更高深層面去探究。

於是選擇就讀佛學研究所,希望能夠從另一層面,協助眾生減輕更深層的痛苦,幫助自己及眾生,把深層的病因痛苦找尋出來,從根本層面來解決。

歷經行醫10年、在45歲期間,空海就把醫生工作整個放下。在近五年多來,一心一意從事社會慈善工作,著重在心靈凈化、成長方面,協助眾生得以安心安詳,也幫助社會安詳世界和平。我們從事的慈善工作,也是默默在做,無論別人是否了解,就是憑著良心理性在做,沒有獲得掌聲鼓勵,無所謂!因為我們不是為此而作。

如何做好慈善工作?真正做好慈善工作,我們自己本身是首先受益,會越來越快樂、越安詳、越自在、越慈悲。真正從事慈善工作,一定是身心柔軟、很慈悲,不但自己受益,家人也隨之受益,因為家人感受到你的慈悲柔和安詳自然會受到磁場感應而改變。一人行善,周遭家人就會受到影響而詳和。如果你個性很急躁、暴躁家庭也會衝突不斷。如果我們內心祥和、慈悲家庭就會充滿安詳安樂;個人快樂家庭快樂。我們的社會是由人與家庭組合而成,如果越多人行善,我們的社會就會越趨向安和樂利,越多人具有慈悲心,人世間的各種衝突也會大大減少。因此,不要小看慈善工作它是點點滴滴在迴向世間

如何把慈善工作做好呢?第一、我們的動機要純正,慈善是屬於公益事業,我們有能力多做付出、回饋、關懷,至於因此會得到多少回報,都不在我們的考慮範圍。當然,不管任何宗教,從事專職的工作人員,領取一份生活津貼、車馬費,是應該的、是合理的,況且所支領的薪水,比一般社會薪資少。但是,真正從事慈善工作的人,不會在乎薪水,只要生活過得去,就很樂意、很熱心。

慈善工作是屬於良心事業,不可假藉慈善之名,獲取個人名利,否則就去從事世間一般營利行業好了。因此,動機發心一定要純正,不可從中牟取個人名利之心

第二、要有能力。如果我們本身沒錢或負債,卻向別人借錢行善,這樣不理想。如果我們本身沒有能力,卻礙於面子逞強去做,這樣無法長久,而且很容易生出煩惱就像自己不會游泳,但是看到有人掉下水,卻逞一時的慈悲跳下去,有用嗎?往往是自己受苦,甚且可能淹死,也無法救得了對方。

行「菩薩道」濟世救人,要衡量自己的能力,有錢就出錢,有力就出力,有智慧貢獻智慧,有某方面的才華,就把專長貢獻出來。所以,我們有餘力、有能力貢獻心力歡喜做、甘願受,歡歡喜去做,若是被勉強的、被規定的、被逼迫的,慈悲心無法流露出來。

慈善工作都是歡喜做,而且有能力去做,當下由於是有能力、有餘力,才得以維持高質量不求回饋。如果本身沒有能力,當下是無法持久,另則由於本身就不足,於是會想從中得到某種利益,這樣就不是真正的慈善

善本要有能力也不逞強,若是有勇無謀,憑著一時激情往下跳,沒多久就很容易生出煩惱,甚至會起瞋心。但是,每個人不要劃地自限,認為要等將來很有錢才布施,所謂「有能力」,其實是我們心的認定問題。有人擁有一百萬,還是想擁有更多錢,仍然覺得很貧窮、還欠缺很多,要他布施就不太樂意、也不喜歡

有的人生活過得去,有飯可以吃,有房子可以遮風避雨,雖然身邊所剩餘的錢不多,但是十塊錢是一個贊助,一百塊錢是一個發心。因此「有餘」,並不是說一定要多少錢,其實是心念的問題,生活上可以過得去,於是願意多付出、多布施,與眾生廣結善緣。如果你發心相當純正善良,這十塊錢功德,比你心不甘、情不願拿出一千塊,效果都還要更好,數目不在於多少,而是在於我們的發心時間不在於長久,而在於我們發心的純正。

另外,我們不要劃地自限,認為「不可能吧?我大概沒能力吧?…」如此會壓抑我們的潛能而無法發揮。我們當然不必逞強,也不要劃地自限、低估自己,每個人都有無限可能。如果懷有悲天憫人之心,就算今天尚未有能力,但是會自我期勉,但願將來早日有能力,回饋世間、回饋社會。所以,最重要是我們的發心純正,具有菩提心慈悲心。

另外,與大家勉勵幾個守則。第一,要認真、負責。不要認為「我還有其它工作慈善工作只是附帶的,有也好、沒有也好,可有可無」當然,業餘工作是加減是可以,但是真正要做慈善工作,不管我們投入多少的時間或是精神,所謂「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都要認真負責把該做的工作做好,不要認為可有可無。我有能力做多少,就認真去做,不要草率、馬虎,承諾要去做的事情,就要有責任心做好。

第二,要誠實信用,自我管理、自我負責,尤其是從慈善工作的人。對空海而言,別人都不必監督我,我會自我負責,也向天下眾生負責;空海做事光明磊落,對眾生利益的事,我才去做。表相上,眾生或許未必了解,但是空海做事一定是從良心理性出發,只要對眾生傷害、無益處,我們就不去做。

所以,包括講話、承擔事情都是信用、負責,承諾答應的事,就會做到;如果做不到的,我會提出做不到的原因。如果是負責帳務方面,法律制度必須遵守,但是一樣不必別人監督,就會工作做好。不該屬於我的一毛錢,絕不去貪取;不該屬於我所有的,絕不去沾染、不去抓取,具有如此光明磊落之心慈善事業,不但更多眾生會信任我們,也才是真正的慈善

事實上,慈善工作都是自我管理、自我負責,我們在台灣有成立解脫道學苑辦公中心,也都讓大家自我負責、自我管理,他們做事情認真去做,從來不必監督、指揮,哪方面的工作要做、有能力去做大家都是自動自發。

真誠真心善待每一個人,由於做慈善方面的工作,所接觸與濟助的對象大部份是經歷身體心靈痛苦,或是某種程度災難,遭受到一些創傷,更需要我們發揮慈悲心、愛心、耐心,真誠真心對待他們。當然,不只是對自己家人,對社會、對一般人,包括同事之間,都自勉真誠真心善待每一個人。不去欺騙別人,不讓別人受傷害,內心就是慈悲善待一切眾生

從事慈善工作,當然要遵守政府法令規范,財務公開化、透明化,也可以徵信於大眾。我們越誠信、公開向大眾負責,越多人會越信任我們,於是也會成為推行慈善工作的幕後贊助者,都是在於誠實、信用、負責,賬冊方面一樣向大眾負責。

以上是屬於一般世間層次慈善,以高層次慈善而言,就是佛教所謂「三輪體空」的布施,沒有我是我能、我慢,沒有瞧不起對方、看輕對方,視這些苦難同胞與我平等的位置,以愛護我們自己之心,愛護每一位眾生。如果認為他們是可憐者、被救濟者,以如此心態對待他們,無形中很容易傷害到眾生的自尊心,因此要以平等之心對待一切苦難眾生

如果眾生的年紀比我們小,要當做是自己的小孩,關心他、關懷他。不要認為「他跟我不同姓,又不我生的」這些分別隔閡都要放下真心視為自己的小孩,協助他們成長,有能力將來可以照顧自己,做更多的事回饋社會。如果有人遭遇世間種種逆境折磨,因而受到刺激、心態失衡,無法得到愛心的照護與協助,有可能走上極端化,就形成社會一大問題。

一個小孩家庭衝突很大的環境長大,他的身心不太容易平衡,在欠缺愛的環境成長,有時性格也會得很冷漠。所以,家庭的問題,很容易造成社會的問題;而社會的問題,也是由家庭的問題衍生過來的。因此,當我們能力去幫助眾生,對待需要我們伸出援手的眾生,要視做自己的小孩一樣關懷他們,協助他們成長。我們幫助一個人回歸到正道,身、心、靈健康,就是為社會為人類,做一件很重要工作。無形中,大大化解、減少社會的暴力。

學習「三輪體空」行善,絕不虛偽、也不耍詐,不欺騙自己、也不欺騙任何人,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懷有悲天憫人之心,起心動念都心懷天下眾生。如果每個人提升到如此胸襟,我愛人人,人人也會愛護我們。如果看透世間名利放下把個人名利、成敗得失、利令毀譽,可以做得非常殊勝

如果某件事情,別人不願意去做,或是尚未發現到它的重要,當我們覺得這件事情對廣大社會很重要很有意義,我們要有高瞻遠矚的眼光,默默去做。別人未必認同,沒關係!只要這件事情對我們自己、對社會、對眾生好處,我們就默默去做,縱然沒有得到支持、諒解,或是由於別人不了解,還批評、持相反的意見,只要覺得對良心負責、對社會負責、對人類負責,就可以默默去做

在行善的過程之中,如果遇到困難挫折、打擊,不要氣餒!因為做任何事情過程沒有任何挫折,打擊、困難,我們也不容易提升、成長。所以,遇到任何的困難、阻礙,要以耐心、毅力、愛心去解決,不要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尤其是慈善方面,有很多時候是吃力不討好,台灣話有謂「有功沒賞,打破要賠」做成有功勞,卻沒有獎賞;如果做壞了、打破了,還要負責賠償。於是有的人行善,後來會感到氣餒,因為默默在做,卻沒有得到掌聲及肯定,做了十件好事有一事情沒做好,不是他惡意或是故意,但是別人就會針對此事予以打擊。

因此,做慈善更需超凡的愛心、耐心、毅力,後面的支撐力就是我們的慈悲良心愛心。今天,別人不了解我們,沒關係!相信歷史會證明一切,我們所做正確與否,留給歷史去評判,只要覺得對人類利益,我們就默默去做、默默奉獻。

另外,做事要柔中有剛、剛中有柔,我們懷抱理想,就默默去做、默默奉獻,但是要有柔軟心,處事方法柔軟,不要跟任何眾生起衝突。當然,世間處事過程,難免會有衝突,但是我們如何在有衝突之中,變成為沒有衝突?如何在有是非情況,變成為沒有是非?就是必須具有柔軟心、剛中有柔。「剛」意指有理念、有理想,但是做事過程中方法是需要講究,不是橫衝直撞。

不要藉說「我率直啊!」可知你的率直常常去刺傷別人?我們要善待每一個人,不跟任何人起衝突,所謂「剛中有柔,柔中有剛」,真正要做得圓滿,需要具足智慧,而且裡面含有非常高的人哲學藝術,是每個人都需要學習的一們學問,沒有人天就會了,每個人都需要去學習。所以,智慧慈悲結合,就是佛教所謂的「悲智雙運」

慈善的當下,胸襟、肚量一定要很廣大,包容各種宗教、各個宗派、各個種族,包容所有的國家與人民,行善是沒有國界之分,以很超然的立場,超越宗派、超越宗教、超越種族、超越國界,醫生就是以超然的立場行醫。事實上,真正行之人,事屬於心理輔導師,更需要以超然的胸襟、立場,不能認為自己是信佛教,對方不是信佛教的,於是就排斥,認為對方是外道…,不可有如此狹窄的分別,這樣不是真正的慈悲、真正的慈善

無論任何情況,我們不去製造對立衝突,是要協助化解各種衝突對立,秉持化解一切衝突的胸襟,不管是從點點滴滴微細處,或是大方向去做,起心動念一定是從慈悲善念出發去做

再者,盡量以無條件、無所求去做佛教無我、無私的精神。當然,專職法工人員,支領一份固定的生活津貼,是很正常、很自然最重要是我們的心,包括做義工,或是本身沒有實際投入第一線,無論有形、無形的贊助與協助,大家以無條件、無所求心念去做,這樣我們本身會不斷成長,而且團體也能夠維持很純凈。尤其是主其事者,以及核心幹部,都要自我勉勵往無條件、無所求方向,默默去做

這樣普天下眾生,在你的大慈大悲之下,得以真正獲益,而且不斷成長,讓我們共勉,把眾生視同一體,「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每一位眾生都是我們的兄弟姊妹,年紀比較小的,都是我們的小孩;年紀比較大的,是我們的長輩父母,所有人類都是我們的同胞,以如此廣大胸襟行善。無論我們到哪裡,都發揮出生命神聖意義回饋世間,不要小看我們的力量,一個人在做,無形中帶動更多人來做。「同心會」現在有好幾百位會員,如果大家能夠發揮這樣的力量精神來做,影響的範圍不只是廈門而已,全體社會也會因為大家的愛心付出,而充滿著溫暖氛圍

*雙向互動提問

身邊朋友偷了我的錢財,要如何原諒他?」

有時候是因為無形中,我們顯露一種誘因,在誘導別人犯罪,如果我們不是故意的,沒關係!如果有人偷了我們的錢財,至於為什麼會偷竊呢?或許是因為處境困難,如果他偷了,就當做是一種布施。但是,我們不是放縱,長養眾生的欲貪,如果對方的行為惡劣,形成一種習性,就不可以長養眾生的欲貪,下一次就要有一些防範。

如果清楚知道偷竊者,可以當面找他談談,或是透過別人跟他也可以。有時候,我們未必真正確定,也有可能是我們誤會、誤解,或是如果他真正有需要,當作是一種布施出去,下一次多警惕就好。盡量不造成彼此的衝突,但是也不要長養眾生的欲貪,助長世間的犯罪,要有智慧去處理。

「如果還有負債,如何做慈善呢?」

就算現在還有負債,一樣可以展現慈悲心。所謂「慈悲心」,是要先慈悲自己,讓負債早日還清,如同讓自己早日學會游泳,不要常常倚靠別人拯救,不要成為透支、負數。慈悲先從慈悲自己開始,幫助自己早日成長、獨立,讓自己下一步有能力回饋更多。所以,先對自己好,協助自己成長,是慈悲、也是慈善慈善,並不是單單對外,慈悲要從善待自己開始,行善要從善待自己開始,有能力才能真正行慈善事業。如果還負債很多錢,如何設法讓自己零負債,是很重要的一個慈悲的開始。

不要以為慈悲行善,都只是一直幫助別人,然後不顧自己。自己要先能夠站穩、幫助自己,才有能力幫助別人。當然,這是比較長期的目標,短期的目標呢?舉例來講,我現在還負債十萬元,每個月薪水一千塊,每個月固定還多少債務,當下雖然只有幾百塊、幾千塊,但是十塊、二十塊,一樣可以做。所以,不在於多少,而是在心念你的心力、慈悲心。

事實上,慈悲心是無窮的,願力是無窮的,只要你有願力、慈悲心,個人不但可以改善,而且也能夠具體把願力化為具體行為,去回饋世間。現在雖然處在坎坷的情況,但是只要你有願力、有慈悲心,就會改善的,次第、步驟很重要,自己能夠成長、慈悲對待自己,然後也慈悲對待一切眾生

什麼是「三法印」?

簡單講,就是無常緣起無我宇宙的運轉法則宇宙真理佛陀歸納為「三法印」,了解「三法印」,就會過著跟宇宙運轉法則一致、和諧生活生命是鮮活的。如果不了解「三法印」,所做的呢?往往跟大自然的運轉法則是背道而馳,於是產生很多的痛苦

什麼是「三輪體空」?

「三輪體空」是做到無我、無我所,沒有行善的念頭,有行善的心,但是沒有執著觀念這是一個很崇高的境界,不是不去善事當你默默在行善、默默在付出、默默在回饋,當下我們是無我、無我所,沒有自私的心,不為自己,沒有名利心,也不把對方當做可憐人、次等人,對方是跟我們是平等,今天需要我們幫助,我有能力就來協助,他也是我的同胞,跟我是一體的,我協助他成長,他將來也可以回饋更多人。

善事的當下,沒有我慢、沒有我能、沒有我所,對世間有益之事,我們就默默去做不求回饋、不求回報,不是說對我多好,就對你多好;我付出多少,你要回饋我多少。一般世間的付出,通常都是條件,我對你付出多少,你也要回饋我多少。如果對方回饋的,少於我所預估的,就會失望,嚴重還會起瞋、生氣。包括對小孩子很關心、很關懷、很關愛,但是如果小孩子沒有完全聽話,按照你的意思去做,就認為他們不乖,甚至認為他叛逆,但是未必小孩子有錯,只是他們所展現出來的,沒有符合我們大人理想慾望,就認為他們不聽話,於是跟小孩子之間,會有很多衝突都是在關懷、付出的當下,我們「三輪不空」。

以「三輪體空」去做善事才能夠條件、無所求,而且不管如何變化,都能很高興、很快樂去面對一切,沒有得失心,你就會很瀟灑、很快樂、很自在,而且你的品格、人格也會非常高尚、非常高雅。

「在修行中,與朋友分享學習心得,是否就是在炫耀自己?」

重點不是在於講不講,而是在於我們在分享心得的當下,我是幫助你、協助你接觸到真理實相,協助你成長、開啟智慧。或是說我懂得比你多,想要講給你聽,希望對方接受我的思想、我的看法…。還有,在跟人家講的當下,有沒有「主宰欲」?有沒有「意思食」?最重要是我們的心態,不是講不講、有沒有炫耀,很重要的一個檢驗就是問問我們自己,如果你有炫耀之心,卻覺察不到,表示我們沒有明覺。

事實上,只要有回來反觀自己,包括現在要與某人分享,有沒有炫耀之心?問問我自己的良心就會很清楚。如果沒有炫耀之心,只是一個分享,沒有「主宰欲」,也不會造成對方痛苦、反感,懂得善觀因緣,當因緣成熟,就暫時保持沉默。我們是願意與眾生廣結善緣,看因緣眾生分享。如果有「主宰欲」,讓對方產生痛苦,就要檢討我們自己,哪裡出問題?

「如果想到外地去,又想做慈善工作,首先應有什麼樣的心態,才能進入當地的慈善團體?」

慈悲慈善是沒有國界、沒有種族之別,只要懷有慈悲行善之心,不管你到哪裡,都可以跟當地的慈善團體溶為一體。比如現在是在廈門的同心慈善會推動慈善工作,如果因為工作或是因緣需要,調到北京去了,不要認為自己是廈門人,覺得在故鄉做慈善才有意義,來到異地卻無法慈悲,這樣就是有條件慈悲還沒有真正打開胸襟。

在廈門推動慈悲慈善事業,當來到北京一樣也是我們的同胞,都是我們的兄弟姐妹,只要需要我們協助,有能力就來協助。如果當地有慈善團體大家一起加入,團結力量大,具有更多的力量,然後回饋社會。所以,慈悲沒有國界、沒有種族、沒有宗派之分,不管到哪裡都可以發揮慈悲之心,然後跟當地溶入,不管到那裡都是慈悲善待一切眾生

感性思維的人,如何增強理性思維(邏輯思維)以予平衡?」

大致上,女性比較偏重感性,男性比較偏重理性,兩者都各有優、缺點。以人生的歷程來講,女性要從重感性層面,慢慢加強理性方面;男性太過理性的,要加強感性方面,就是來到「中庸之道」。比較感性的人,就是憑著感覺、感受在做,女性比較敢於情緒表達,遇到鬱悶、不愉快,就敢於哭、發泄出來,但是要男性發泄出來,不容易!一般宗教通常是女性容易相應,但是大部份也是欠缺下一步求真求證的精神

以人口比例而言,一般宗教團體女性人數,通常都是男性人數的三倍到四倍,因為宗教比較強調感性部份,因此女性比較容易相應。雖然男性一開始比較不容易相應,但是他會以冷靜客觀、求真求證的精神求證,由於男性比較著重思考邏輯、理性判斷,因此一開始接觸宗教,男性比較不容易相應,起步也會比較慢一點。但是,如果是智能型的宗教,禁得起他求真求證,當進一步了解之後,發覺是智能型、正確的,男性所爆發出來的後續力,又不一樣了,道心、道骨是很堅強的。

以上所述是「感性」與「理性」的兩個特徵。我們要評估自己是偏向於理性或是感性,如果你是偏重於感性的,要勉勵自己調整過來,具有理性的成份,做事、遇事不要只是憑著一時的沖動或感受,然後就跟著走,要能夠慢下來、停下來,去冷靜思維、分析,不要盲目跟著走。男性通常是比較偏向理性,比較剛強、不柔軟要讓自己慢慢成長,加強慈悲心、柔軟心。多行善、多關懷,可以讓剛強個性慢慢柔軟下來。

事實上,一個完整的人格,他是理性感性平衡,有感性、有理性,有理性、有感性。如果你是沖動型的,人家怎麼講,就很容易相信,要勉勵自己靜下來多分析、多思考。

法師為何不再隨緣行醫,如在弘法中隨緣行醫,不正是『悲智雙運』嗎?」

你認為我現在所做的,就沒有「悲智雙運」嗎?當然,你也是覺得放下醫生工作,好像比較可惜,如果在弘法過程隨緣行醫,不是很好嗎?事實上,從比較高的層面來講,我現在是在心靈方面的醫生。一般世間醫生,是以醫治身體疾病為主,空海當了十年一般醫生,覺得醫治身體疾病方面的醫生世間不缺空海一個,我也發現很多疾病病因病根是在心理方面的問題。

所以,我是更深入到解決疾病的根本原因方面著手。事實上,現在我是更深一層治療眾生心靈心理疾病釋迦牟尼佛稱為「大醫王」,醫治一般醫生所無法醫治的最深層疾病心靈疾病空海今天不敢自稱「大醫王」,但是願意學習佛陀走向治療眾生心靈疾病工作治病,是要從根本著手,要治本、不是光治標,當然也需要有人做治標的工作

中醫主張「急則治標,緩則治本」、「上醫是治未病」,上等醫生是治療在還沒有產生明顯疾病之前。以世間層次而言,我在表相上是從醫生工作退下來,沒有從事第一線的醫療工作,但是我是從另一個更高的層次,治療眾生的根本疾病。對社會、對人類而言,我希望所貢獻的範圍更廣大。

但是,這世間有一種不協調的現象,當世間法的醫生,收入可以固定又很豐厚,但是現在這一份心靈醫生工作,不但沒有固定的收入,嚴格來講,比我在世間醫生的收入是減少很多。然而,我已經把這些都放下了,只要生活過得去,有車馬費可以走得動,這樣就好了。所以,很多有意義或是高層次工作,未必能夠受到眾生的肯定,以世間的待遇衡量,更是沒辦法成比例。但是,我是覺得要做出更高的實質意義回饋世間,只要在生活過得去,這樣就好了

「有位同修身體還好,但是好像有腦痴呆,或者說是較重的健忘症,有事情自己忘了卻不承認,總是一直爭辯到底,大家都喜歡他,怎麼幫助他呢?」

你已經知道他有健忘症,因此不要跟他計較,否則你也變成跟他一樣有「健忘症」。我們要有悲憫之心,因為他不是故意的,我們要原諒他,不要跟他計較,要以包容、愛來對待。

「如何修行使自己的待人處事更真誠?同住的宿友經常急躁、緊張兮兮,如何幫助他?」

沒有外在的絕對標準,只有一個可以參考的原則,就是做什麼事情,都學習著真誠真心對待自己,也真誠真心對待別人。一開始是要學習提醒自己、勉勵自己:我真心嗎?我真誠嗎?對人家講話由衷嗎?有沒有「兩舌」?有沒有欺騙自己?有沒有欺騙別人?有沒有嫉妒別人?有沒有人前、人後說一種話?都要如實回來面對自己,這也是真正的修行

所以,要常常回來反觀、問問我們自己:真誠真心嗎?不要認為反正我不真誠、不真心,別人也看不到啊!也沒什麼證據啊!法律也沒有判我有罪啊!當要以法律你有罪,已經是很粗糙、很粗糙了,我們的良心理性最好的參考指標。如果做事從我們的良心理性出發,流露出來是慈悲的,自然就會快樂安詳,越來越開心。如果我們欺騙自己、也欺騙別人,彼此勾心鬥角,心胸就會狹窄、苦悶不安,就算人前你不承認,裝得好像發生有什麼事情,沒有那回事,但是你的良心裡面是知道的,在夜深人靜面對自己,會發覺「唉呀!我白天戴著假面具啊!」。

所以,不必別人監督我們,不必法律審判我們,最好的指標就是我們的良心理性,真正從良心理性流露出來,自然不會傷害任何人,因為你會將心比心」,以愛已之心去愛護每一個人,當你真誠面對自己,也會真誠善待每一個人。

同住在一起的室友,經常急躁、緊張兮兮,如何幫助他?有人說「請他來解脫道的課啊!」這也是事實,如果他能夠有心多接近善知識,對他來講,也會解開內心裡面很多問題,他會改變的。問題是緩不濟急,怎麼辦呢?當他在緊張的時候,你不要也跟著他緊張,他大緊張、你小緊張,這樣不好啦!你不跟他起見諍,或是說你垃圾給我我也垃圾給你,不要這樣。

不管他怎麼緊張,以穩定心態來對待,以慈悲心來對待,不要隨著他起舞,慢慢他會改變的。就像家裡夫妻吵架,要兩個銅板才會響,為什麼吵架會越來越嚴重呢?有時候他為什麼會很緊張?因為你加入裡面嘛!你在裡面軋一腳嘛!我們會在旁邊搧風點火,助長一些因緣。如果我們能夠寧靜、安靜,就像家裡夫妻吵架,如果一方隨之起舞,就會大化小、小化無。

所以,如果有人比較緊張兮兮的,你不要隨他起舞,不要刺激他,他比較容易緊張,需要你的穩重來緩衝他,需要你的慈悲、你的愛心、你的包容來對待他,於是磁場會有一種沖和、煞車的作用,散發一種緩和的「三妙行」,以慈悲的行為及念波回饋給他他會從比較浮躁的念波磁場,漸漸在比較緩和、比較緩慢的波動影響之下,也會漸漸緩慢下來。但是,你本身必須要定力,否則會境界牽連著走。如果是用忍的,沒多久會忍無可忍,然後與他起衝突。因此,真正以慈悲心、包容心來善待他。

能力突出的人,常受人嫉妒,如何協助這樣的人?」

能力突出的人,常受人嫉妒,這是很正常的現象空海一路成長過程,在人性方面下過很多工夫去了眾生可愛、光明的一面,也如實了解眾生黑暗面,去理解、探討心理學方面。

我們做一件事情,不管你再怎麼認真,做得完美都不可能百分之百的人認同、贊同。以前在學生時期我就是很活躍,參與很多社團及慈悲工作批評的人一定會有,嫉妒的人一定會有。但是,我們能不能做到「不受八風所吹動」?當然別人的建議未必是錯,我們要檢討改進。如果別人提出不同的聲音建議,秉持著「有則改之,無則勉之」的原則

所謂「道吾惡者是吾師」,在說我缺點人是我們的老師,有時候他是幫助我們照見自己所看不到的缺點,不要認為批評我們,或是講出負面觀點看法的人,就是壞人,未必!我們對不同的聲音批評,要加以冷靜思維,也許別人是提出我們所看不到的缺點他在幫助我們成長,幫助我們做得更好,我們感恩這樣的人他就是因為關心我們、為我們好,所以才提出批評之言

如果我們做事問心無愧,檢討反省後也覺得自己沒有錯,別人要嫉妒、要攻擊、要批判,就隨眾生因緣。做人做事都從良心理性出發,如果有百分之六十的人受益,大多數的人認同,這樣就成功了,百分之一、二十相反的聲音、異樣的聲音批評聲音,算是很正常。如果做事情沒有批評聲音,表示不正常。尤其是人類越重要、貢獻越大的事情,通常所受到的批判聲音也會越大。因為你看法是高瞻遠矚,看得很深、看得很遠看得很廣,關心全人類長遠重大問題,看法是超越一般眾生思維角度。

類似這種情況不受批判、不受批評,是不可能的。如果具有高瞻遠矚的胸襟、眼光,對於別人的批評、批判,你也不會在乎,明了是因為眾生暫時的不了解,不但不會跟他們計較、也不會起瞋,只有慈悲善待。所做的是對、是錯,我們心裡清清楚楚知道,因此不會被外境牽連著走。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的深義為何?我常常背誦,但不知道內容意思」

事實上,《心經》是講述心靈成長到非常高的境界,不要把它當做宗教,真正的佛法不是迷信,也與迷信信仰無關,佛法宇宙真理。《心經》是敘述心靈凈化、質量提升到非常高的境界,佛所體悟的生命宇宙真理,現在很多科學家,有些方面已經在證實、證明了,也有些方面是科學家尚未證明,以後將會證明到的境界,因為這些都不迷信,完全都是智慧的顯現。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