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海法師:學習坐禪

學習坐禪

明海法師

2002年7月20日於觀音殿前
 
夏令營期間學習坐禪的時間是有限的,只安排兩個晚上夏令營手冊裡面有關於坐禪的內容,請大家回去以後把這本書好好地看看。這兩個晚上,我們只能講一講坐禪的abc,這些基礎東西,雖然很初步,但也足夠各位平常打坐用的。

在營冊里有關坐禪的文獻有好幾種,我們現在以能海上師摘編的《修習禪定入門方便》作為框架。今天晚上先學習坐禪的基本知識和技術性的要求,然後在周圍法師們的示範、指導下,大家進行一下練習,法師們手裡拿的香板估計還不會打你們的。請大家看資料:

一、修定的目的

這一部分講到禪定佛法修行中的重要性,共有6條。佛法修行有三個部分,即持戒、修定、修智慧,由持戒而修禪定,由禪定而生智慧,這也叫佛法的三學。三學是佛法的全部,禪定處在三學的中間,是非常重要的,不修就不生起智慧佛教講的智慧有聞、思、修,我們聽別人講、自己思維叫聞思智慧,修的智慧則是通過坐禪來培養和開發的。如果我們不通過坐禪,就很難開發出我們自性本具的智慧,我們對佛法的學習就只能停留在知識層面,我們的內心、性格、生活態度人生觀就不會有什麼轉化,因此就不能得到佛法的真正利益

禪定可以幫助我們持戒,特別是對出家人,修禪定使我們在身心上產生喜悅與輕安,對自己身心的認識會加深,能夠通過修行而體驗到佛經里所講的種種神通,由此生起佛法信心。修習禪定能夠調節我們身心的平衡,調節心理與治療疾病,只要我們坐禪方法得當,即使不能用心也有作用。通俗的講,整個佛法修行就是認識宇宙人生真相過程,這需要用我們的心去認識,這個心就必須聽話,聽我們使喚。我們的心在沒有訓練之前,它是一匹野馬,坐禪就是要訓練這匹野馬,讓它聽話,然後達到我們的目的

我們在生活中會經常體驗到,由於我們不能作自己內心主人,在學習、工作的時候,往往不能得心應手,比如上課時,可能在前半個小時是專一的,之後的時間就會散亂浮躁而難以集中,即使在前半個小時,各人的專註程度也還有深淺,有的人可能聽一遍就記住了,有的人三遍才記得住。

坐禪就是調服我們的心,我們要用調服的心去認識自己,認識宇宙人生真相和幫助眾生。如果我們的心沒有調服,我們在做事時就容易犯錯誤或者做不好,嚴重的是我們在錯誤之中自己還不知道,任這匹野馬走向懸崖峭壁、走向深淵。所以,坐禪是很重要的,坐禪的目的就是要調服我們的心。具體在書中歸納為:

l、一切成佛功德皆由定生。

2、不修定不能生智慧,縱有佛法知見,亦與世間學問知識無異,不能斷煩惱,對境臨事,不能起作用

3、不修定,持戒不易調柔身心

4、修定能引生喜觸及輕安,使人自然樂於修行

5、修定能引發神通前相,使人能於佛法生起信心(但非專為求神通)。

6、修定能調節精神,治療疾病,補益體力;只要坐時姿勢如法,即不能用心,亦有此作用(然不可一心注意求身體利益,應生起皈依三寶信心,及四諦之了解。否則恐增加身執,且不得三寶加持力,身體所得利益亦有限)。

二、選擇修定場所

1、不當風。坐禪時不要處在風口上,有風時最好讓它從正面吹過來,如果風從後面或側面吹過來,有可能對我們造成傷害,因為在坐禪時,我們的身體是處在放鬆的狀態很容易受風、受寒,並且不易治好

2、不潮濕。在潮濕的環境打坐,容易招致風濕

3、不妨礙他人。在打坐時,我們妨礙他人,他人也就在妨礙我們,比如你在打坐家人在看電視,就要顧及你,雙方都會干擾

4、灑掃清潔。打坐環境應該整潔,以利於我們清靜下來

5、若有佛堂,即於佛堂中敷座;若無佛堂,隨適宜處均可敷座。在佛堂打坐比較好的,因為佛堂環境使我們的身心與佛法相應的功德

打坐座位很重要,要求:

座位穩固,不可聽其動搖不寧,否則心不容易放鬆。

座位不可太高,高則心易發虛、驚怖;愈低愈好,但以不受潮濕為度。

敷座之物,以軟草為宜,不可太厚,太厚則易生熱故。現在軟草不好找,我認為用蕎麥皮枕頭,或除核的谷殼填充的墊子就比較不錯,這些東西是天然的,氣味又好。

座位不可太狹小,以免兩膝局促或懸空。

座位須平坦,後部稍高,決不可前部高於後部。後部高時,人的重心會前移到盤起的腿上面,使上身容易保持直立,還會使我氣血的樞紐尾椎部得以放鬆,使整個身體保持活力,打坐容易入定。

打坐時的光線也很重要,因為光線影響我們的內分泌與神經系統,光線太強時,會使人興奮、令心散亂大腦皮層處於活躍狀態。現代科學講,有些光線對人有害;光線太黑暗,會使我內心產生抑制,易昏沉睡眠,提不起精神心志反應遲鈍。最好不要太強或太暗,在打坐有了一定的基礎後,我們會感到自己的心志很強的光亮度,則在黑暗打坐可能也不會昏睡。

三、趣入方便

是在打坐前應做好的准備:

1、上座修定前,飲食不可過飽,吃得過多會使身體發沉,而容易睡覺;也不要吃特別刺激性的食物打坐需要力量和熱量作支撐,太餓了打坐則不容易集中精神

2、應於三寶以身力修供事:禮拜燒香、供水、供花等,以此現前所修福業,能速引生禪定福慧之果;且由運動身體之故,易生暖觸。坐禪時需要其它的修行來扶持,隨著佛教世界影響的擴大,越來越多的西方人喜歡坐禪,很多西方人把坐禪作為一種技術性的技巧來接受,這樣肯定也會有效果的,但能否達到佛法所要求的通過修定來開發智慧效果,就很有些疑問。坐禪是對心靈的運作和鍛煉,佛法修行都是為了調服其心的,如果把作體操或瑜珈功等當成佛法來接受,肯定不能得到坐禪的全部利益,只能得到有限的利益

3、手足頭面洗沐清潔,涕唾排除凈盡,手錶最好解下來;寬衣緩帶,使全身輕鬆舒快,處於沒有壓力狀態

四、坐時威儀

1、坐禪盤腿的姿勢有幾種,包括金剛跏趺、半跏趺、散盤等。金剛跏趺就是平常講的雙盤,如佛之威儀而坐,這樣的坐姿身體安穩身體安穩心裡就安穩。雙盤時,身體就像一個金字塔,令兩膝與尾閭三點支持全身之重量。從兩膝引一直線,與兩腿構成一正三角形,全身之重心,即在此角形之中心。不能金剛跏趺者,半跏趺亦可,半跏趺即單盤。不能半跏趺者,散盤亦可,但不可舒腳坐,散盤俗稱架馬,散盤時身體靠後,就不容易穩定。欲使禪定成就,終須學習金剛跏趺,如是坐者,姿勢安穩,全身之氣,自然聚斂,於定極為有益。我們通常認為雙盤是最難持久的一種姿勢,其實不然,無論那種姿勢讓我們持久都是困難的,即便讓我們站著、躺著時間不動,我們都是保持不了的。這是我們身體老想動的一種品質,我們的身體總在謀求一種感受上的平衡,這也是一種苦。從這個意義講,雙盤練出來後,可能是最穩、最沒有痛苦的一種姿勢

2、身不可太向前,也不可太向後,當我們上座墊時,軀干會自然挺直。從發際以上四指頂門之處,垂一直線,令此線通過喉心、丹田,與地面成垂直線即可,脊柱不可令曲,亦不可用力,身體要有含胸收腹的感覺,內部上下是貫穿的感受。挺直坐下後,先活動脊柱,包括向前俯身幾次、向後挺身、左右搖晃和以尾椎部為中心畫圓等,使脊柱放鬆,自然身形端。

3、兩肩齊平,不可左右低昂。兩臂置於身之兩旁,令與肩平,兩手心向上,右手壓左手,兩手拇指端相拄,手掌邊沿靠腹部,手背置兩足上。

4、頭部要端正,微向前傾,作垂目觀鼻之意,不可太傾、太仰或偏左右。

5、眼睛不可太張或太合,作注視鼻端之意(不可真用力觀鼻端,久則眼睛痛)。目光注意鼻端,鼻端與心垂直,兩手心及兩足心皆趣向聚合於肉團心,如是則全身精神凝聚。眼睛張得太大,容易受外界光線的干擾眼睛閉得太緊,容易睡覺或打妄想,很多大德法師平常的眼光就是這樣微微閉合。眼光注意鼻端,既不是死死地盯著,也不散漫的,很多佛像的眼神就是這樣作垂目觀鼻之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遇到一些影響心情的事,馬上將眼光收攝到鼻端上,心就會很快平靜下來。這種收攝眼光的方法的是很奇妙的,除了坐禪,我們平常待人接物都可以訓練。

6、唇齒順其自然,但不可張口呼吸

8、息出入不可令作聲,不可粗猛,不可急,不可滑。應令輕細,至自己亦不感覺氣出入,但不可著意令細,若著意令細,則氣息反粗。

9、坐時腿部應蓋覆令暖,暑天至少亦應蓋覆一層單布,腰部及頸部也要注意防備受寒,身體上部應稍涼,不可過暖,暖則易生昏沉

10、頭之後部及頸部,不可受風。天寒應以被單覆之,但頭之前部不可蓋覆。

五、發心大要

l、思維自身,人命無常,在呼吸間。一息不來,三途六道,流轉何處,毫無把握。若不修定,臨命終時,自己如何作得主宰?

2、思維身無始以來,流轉生死,備膺眾苦,以至於今,不知出離之道。今幸得遇此殊勝禪定法門,修之能斷煩惱、開智慧、出生死雲何不修?

3、思維父母眾生與我同在三界火宅之中,無有解脫之道。今幸遇此法若不勤修自求證入,雲何能以此展轉教他,共趣大般涅槃菩提之果?

4、不可起名聞利養之心

5、不可起求勝過他人之心

6、不可盲無目的,墮於愚痴

7、應發自利利他種種善願。

六、出定須知

l、將兩手心搓熱,搓拭面部,捂一捂眼睛,然後慢慢張開。也可以拍拍身體、腰部、肩部、手臂等,再慢慢把腿放鬆,慢慢地站起來。千萬不可以突然站起,因為打坐時,我們的身體處在細心的狀態平時我們的身心是較粗的,突然站起胸口容易發悶。

2、張目後,徐顧四周,了知我身現在何處。

3、作是思維:我今已出定,次復當至何處?當作何事?

4、徐徐攝衣整帶,安祥下座。

七、補充講一下,打坐時我們的心在想什麼?我們把眼光收攝到鼻端,自然地呼吸,就數這個呼吸。一進一出為一息,我們數時就數出,從1數到10,再回來從1數到10,如果中間數忘了,就從1再開始。這是簡單的數息法,也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目的在於收攝我們的心念使我們的心與數息在一起。當我們心息相依時,呼吸就會變得深、長、勻、細。我們不要刻意地去做,只要我們的心念關注在數息上時,呼吸就會自然地調整,而不需要刻意地去調。這不奇怪,當我們專註呼吸時,呼吸就會變化;心憤怒喜悅時,呼吸都會變化。只是由於我們沒有經過訓練,不知道呼吸在變,只有在心情極為憤怒時,才體驗得到呼吸在加快。這也是大自然的奇妙在我身上的體現之一,我們可以通過修行去感受、認識這些奇妙。

在我們按照這種方法靜坐20分鍾。

 

2002年7月22日於觀音殿前

請大家按照前天晚上講姿勢坐好,頭要中正,軀干好像有一個通道給提了起來,眼光先平視再收攝到鼻端,整個身心保持放鬆,請法師們幫助檢查一下。

打坐一般可以概括為調身、調息與調心,上次我們講了數息觀。禪定的定,是指專註在一個外境上,而不是什麼都不想,禪定是有一個對象,然後把我們的心專註在上面。數息觀專註對象就是呼吸呼吸是最容易把握的對象,我們的心專註呼吸上,最能直接引導我們身心進入平靜它是進入禪定狀態的一個入手處。佛教的數息法叫安那般那,據說,這個方法是過去佛、未來佛,通用的一個打坐方法是非常有效、準確的。大家這幾天能把這個方法掌握好,回去就可以用,只要你們堅持下去,很快就會有感受,有了感受,就會對坐禪有興趣。

呼吸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性是不用講的,以前講一個人死亡就是指停止了呼吸呼吸是我們的身軀與精神相連接的一個橋梁,身體的某一種狀態可以通過呼吸來影響我們的心靈心靈的某一種狀態也會首先表現在呼吸上,我們可以通過呼吸的改變逐步地來調節色身。所以說,呼吸是一個指標,它可以深,可以淺;可以粗,可以細;可以是順暢的,也可是有阻礙的。在呼吸過程中,我們色身的感受,反應了我們身體內部的狀況,也反應我們心的狀況呼吸在我生命是一個很奇妙的功能,坐禪時呼吸得以調整,表現為很均勻、很細、很柔和;而呼吸不調的狀態是比較粗、不通暢、有滯礙的感受。

調整呼吸有個訣竅,你越想調整,可能就越難以調整到位,你越想它深、均勻,可能會適得其反。這是因為當我們的心很平靜時,呼吸自然得到調整。呼吸的調整是與我們的色身相關連的。內心平靜並不能使呼吸一下子調整到位,還需要把內心平靜傳達到身體上,也就是說由內心平靜影響到身體,又由身體影響到呼吸,只有當身體相當調柔時,才能真正達到呼吸的調整。因此,身體是牽制呼吸的一個因素呼吸不能自己本能地去調整好。當身體里有了很嚴重的問題,也會表現在呼吸上,在深呼吸時,某一部位有可能出現疼痛、滯結的感受。我們內心的波動也會表現在呼吸上,進而影響到色身。如果一個人憂慮半個小時也許問題不大,但如果是長時間的,就會影響到身體。我們的色身是非常粗的,心沒有形相不好把握,只有呼吸每時每刻在進行,是很容易把握的。

在坐禪時,我們的心一般存在兩個方面的毛病一是昏沉一是掉舉。昏沉最嚴重是昏睡,平時我們在沒有昏睡時,認識事物的清晰度有一個指標,這就昏沉,每一個人是不相同的。在坐禪時,與昏沉相對應的是觀、觀察,它是我們認識事物能力的清晰度。掉舉是指我們的內心不斷變換所觀察、攀緣對象,撿起一個對象,扔掉前一個對象,又撿起一個新的對象,就這樣不停的變換著,掉舉也就是不能集中。我們在認識事物時,除了一個清晰度指標,還有一專註程度的指標,通過訓練,我們要提高的就是專註,這在坐禪里叫做止。在梵文里,止叫「奢摩它」,觀叫「毗缽舍那」。止和觀是我們要好好掌握的兩個指標,這一點對我們的修行非常重要。

坐禪有很多方法,以呼吸對象的坐禪也有各種各樣,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偏於止,側重培養內心專註,數息觀就是這一種,初學者應該用這種方法,因為這個方法比較簡單,也好把握。二是偏於觀,側重培養內心的清晰度。我們應該知道,止是觀的基礎,一定要有專註能力才有深入認識事物能力。對一個從來沒有修行的人,也還是有一些止、觀的水準,這種水準是因人而異的,一個智慧高、成就的人,他內心的止、觀能力要比普通人得多。對止、觀的理解,我們可以用一個燈泡來作比喻,清晰度、觀的指標,相當於燈泡的亮度;專註、止的指標,相當於燈泡的穩定程度,如果燈泡老在晃動,也會影響看見東西效果。所以,我們坐禪時的敵人就是昏沉與掉舉,我們要提高的是專註與明了。

一般人在沒有打坐時,會覺得心裡很平靜,而在入坐後,會發現心裡非常地亂,會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可能十幾年前的事又想起來了,會想到平時沒有來得及照顧的各種情緒、情結及問題。對這種情況,一般人會很泄氣,其實,心越坐越亂,這是很正常的,不必要害怕,堅持坐下去,就會像湖水一樣,終將會沉澱下來。我們平時的心同樣是很亂的,同樣是妄想紛飛的,之所以我們沒有感受到,是由於我們沒有去照看自己的內心,我們是和外面的東西在一起,而打坐是和自己在一起。我們外面的朋友得很,包括人、信息電影電視、球賽、書藉等等,現代人如果沒有這些,就好像沒法生活。只有我們和自己的在一起的時候,才會發現我們的心有這么多問題,其實一直就有這么多,只不過我們棄之不顧而已,而與外面的信息打交道,向外面去求,跟著外境跑。

通過打坐,我們就能知道自己,知道我們的心、身、呼吸知道了心的狀態,我們就能進一步去調整、改變它,如果我們根本不知道,那就永遠沒有希望。所以說我們開始打坐,就是在邁出第一步,是向提高身心狀態,向訓練內心禪定目標邁進了。
我們打坐要有一個正確發心動機最好的動機是幫助自己,也幫助別人。如果僅僅是為了自己身體健康,或者為了得到一些特異功能而炫耀於人等,那都是不對的。在佛的教導里,當禪定進入很深以後,會有很大的喜悅,對這種喜悅也不要貪著,而應放下它,繼續往前走。

下面按數息的方法開始靜坐

才有些營員提了一些問題,我簡單地回答一下。

我們要做工作就是數息,由於我們的身體呼吸與心是相互牽連、互相影響的,在調整呼吸與心的時候,身體肯定會有感受的,所以根本就不用理踩它。我們的工作就是數息,別的都不要管,什麼臉上癢、身上都不要理,那是自然、很正常的。

有人問從1數到10沒有掉,但在數的時候同時有其它的念頭出現,該怎麼辦?這種情況也不要停下來,還是按原計劃去數。如果這些念頭非常強烈地干擾了你,使你的數字數丟了、數亂了,甚至是很長時間自己還不知道,這說明你已經被一個妄想牽著鼻子走了。因此,這種覺照很重要,一旦覺照自己被妄想動搖了,就趕緊回來。其實,這個修行過程,就是不斷的回來、回來、又回來,昏沉干擾了你,一旦覺照了就趕緊回來;其它妄想干擾了你,一旦發現了就趕緊回來。通過這種訓練,我們的定力就會得到提高。

對待妄念訣竅是什麼?我們的妄念不是實際的東西,沒有必要去壓制、打擊、判斷或者否定它。無論是什麼妄想妄念,都屬於我們內心倉庫里的一部分,這個倉庫里有鮮花也有炸彈,我們對它們都一視同仁,不去理踩,不要把它們當成真實東西。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是在訓練作自己的主人,這種覺照、主宰妄念力量將隨著打坐次數的增加、修行的進步,會逐漸地增強,然後漫延到我們全部的身心,我們的生命就將發生蛻變。對待妄念訣竅是不要跟著它走,也不要用力去壓抑、控制、判定它,無論是好的念頭,還是壞的念頭都要放棄它,妄念實際上是沒有好壞之分的。

對待呼吸不要刻意地去調整、控制,而要讓它自然發生。一天到晚,我們的呼吸從來沒有停止過,打坐所要做的工作,只是把我們的心放在呼吸上,把心專註呼吸這個對象上,在專註的時候,呼吸會自動的調整。人的注意力是很奇妙的,比如在戰場上,有的人身體已經嚴重受到傷害,但它自己不知道,還一直往前沖,這就是注意力的奇蹟。我們平常的心是向外的,根本就沒有好好觀察自己,包括身體狀況,而在打坐時,則會覺察到一些狀況這是很正常的,所以,某些身體的反應,責任不在打坐上。
數息觀容易提高專註力,專註力、止的指標是有較大的區間。有些工作需要較強的專註力,比如開車;而胸外科大夫,則需要特別高的專註力。生命三界,即欲界、色界、無色界專註力的深淺是生命層次的一個核心指標,當我們內心專註與人生命相應的時候,那我們是生活在人的世界裡;當我們內心專註力超出了普通人的區間,那我們就提高了一步,可能是生活天界里;如果再進一步地提高,專註能力就可以達到欲界定,它是欲界里最高的層次,欲界定的感受是心沒有妄想身體感覺都不存在,甚至一坐就是好幾天;欲界定之後是色界,有初禪、二禪、三禪、四禪,表述的是心進一步專註程度;再往上是無色界專註能力的改變,會使一個人的身體壽命飲食睡眠等等發生改變,因此,數息觀可以提高作為人精神水準。

除了數呼吸,還有觀呼吸方法。觀呼吸修行也很簡單,它以呼吸對象,除了專註以外,還要帶一點觀察與研究。注意力集中在呼吸的進出,呼吸進的時候,你要知道現在我在吸氣;出的時候,你要知道現在我在呼氣;現在又進,現在又在出,現在又在稍微停止,你都知道。只是知道,而不需要知道幹什麼,要培養這個知道,是由於我們經常不知道。這個知道,就是觀清晰,你很清晰呼吸現在所處的狀態

除了知道外,還可以加些觀察的項目,比如它現在吸進得很長,呼出得很長;吸進得很短,呼出得很短,你只是知道而已,知道現在的狀態。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呼吸,除了進出、長短,還可以觀察它的粗、細,是涼的感覺,還是熱的感覺,以及這個呼吸與自己色身、心態的聯系,都是可以觀察的。這些觀察是很有趣味性的,這種趣味性會使我們鍥而不舍地去研究它,不再改變目標

我們帶著興趣來研究、觀察我們的呼吸,在內心了了分明,只是要了分明在這過程里,你也會打妄想也會丟掉,也會昏沉、掉舉,解決的方法還是回來、回來、再回來。心跑掉了,回來;再跑掉了,再回來。所以,打坐就是與我們的心在打交道,就是調服這個心,調服我們自己。

呼吸禪坐,偏重於觀,偏重於慧,但它也要以一定的專註基礎專註呼吸上,而不要分散到其它目標上。數息觀和觀呼吸兩種方法,大家如堅持訓練下去,一定會有收獲的。在打坐時,也可以先數息一段時間,再開始觀。

通過觀察,我們就可以了解自己,我們的心會變得越來越細,越來越敏銳,我們對身心所起的變化越來越清楚,越來越明了。把心訓練得敏銳、細緻,我們就會發現身心裡的很多奇蹟就會發現情緒身體的感受是如何生起和落下去的,甚至於我們走路是怎樣走的,在走路時身體發生了什麼變化。對這個問題很多人就不知道,通過觀呼吸,我們就可以找到這些答案,所以,觀呼吸也是很奇妙的。

現在請大家訓練10分鍾的觀呼吸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