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運法師:不讀《華嚴》不知佛富貴 二十九

不讀《華嚴》.不知佛富貴(二十九) ──寬運法師西方寺「華嚴吉祥法會」午齋過堂開示

第二「觀察眾生性不調順而起大悲」:

菩薩要察覺到眾生性不調順,必需要有高度的覺性,因為眾生都是非常的頑強頑固、難調難伏的;眾生都有各別的習氣,而習氣的產生,就是因為缺乏覺性,這就是「性不調順」。而「共業」也是產生性不調順的原因之一;共業可以說是眾生慣性的使然,就好社會的潮流行一般,普遍人都會自然地跟著走;這種跟著社會走的趨勢,自已是無法作主的,所以稱為「性不調順」,這就社會的共業。當我們警覺不到,而隨著共業流轉時,就不本體之中。因為一個菩薩道的行者,必然是依於本體而存在,他隨緣發心,隨著不同的世界發心這就稱為「調順」。《華嚴經》中一再強調,要回歸到大海本體,要回歸到一真法界里,要從本體來看波浪,這樣就會很清楚,因為行者能夠隨著境界因緣發願,這個願就會世界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姿采,這樣就能領會到世間無法感受到的快樂;這種快樂是從本體流露出來的,所以是完全清凈的,絕不是塵境的快樂;塵境的快樂是相對的,快樂痛苦是同時存在的;這一修行人必需要能清楚,這樣心性才能夠調順。

也就是說,從本體中來快樂,是完全清清楚楚的,它是從定中產生的喜樂;這種樂是自然流露的,是從本體散發出來的,因此我們的生命就會因而充實起來,生命品質亦會因此而超越提升,這才是真正的快樂菩薩知道眾生是在波浪之中,因此發大悲心來教導我們調順自已的心性菩薩以自身作為我們的借鏡,所以我們要發心,就必預依據菩薩的悲願而行,這樣才有可能成就

第三「觀察眾生貧無善根而起大悲心」:

貧窮」是表示沒有善根,所謂「不讀華嚴,不知佛富貴」;「富貴」就表示有善根;但如何才能令我們的善根生起?就是在經文時要善於用心;能善用其心善根自然就會展露出來;從一再的讀誦中,就能一層一層的深入,法義就會逐步清晰起來。因此能讀華嚴的人是有善根的,所以既然已學華嚴,就絕不會是善根福德淺薄的人。我們若能如此起正思惟就可以知道菩薩觀察眾生貧無善根而起大悲心。有善根眾生,一旦因緣具足,自已就會精進努力修行就能掃除累劫的種種障道因緣;因此對於徘徊在佛法門外的眾生,我們要度化他們,就必需要有高度的智慧。這些人是貧無善根的,要令他們眾善奉行、諸惡莫作,並且能夠少欲知足且安份守已,時刻自我反省;如此就能提升他們的善根眾生因為貧無善根,因此在茫茫人生大海中,不知何去何從,因而迷惑顛倒。這個世間的各種不同根性的眾生,他們有各種不同的生活型態,這些生活型態都是為求生存的應對能力。從這些型態中,我們可以引導他們步入覺知的領域使他們接受佛法的熏習,這樣就可以具足圓滿無缺的善根這就是《華嚴經》中所指導的:「不讀華嚴,不知佛富貴」,佛法善根圓滿,全部在華嚴教海之中,這就是它的真實義。

第四「觀察眾生長夜睡眠而起大」悲︰

「長夜睡眠是指眾生多生累劫、生生世世生死輪迴亦無警覺性去尋求出離。菩薩憐憫眾生因而起大悲心,要救度我們出離生死苦海,不再受輪迴之苦;但是這必須令眾生生起真正的覺悟,才不會繼續生活在迷惑顛倒之中。我們現在就是生活在迷惑之中,因而愚痴顛倒,這就警覺性不夠,因此必須借著修行,訓練自已的覺性;當覺性具足時,就能夠將本具的菩薩德性展現出來,累積功德資糧,使菩提的凈德增長;這種覺知的能力,可以從六根來,也可以從一切善根的訓練中來,這必需自已去力行,否則就是長夜睡眠菩薩知道我們的習性,所以憐憫我們而起大悲;因此,我們就要有覺知的能力當我們具足覺知的能力時,就能夠觀察眾生有否覺知能力,進而幫助他們。(未完待績)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