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正面關懷——死亡為光明之回歸
上述所說的都是一些基本的臨終關懷之思想理論,在廣大慈悲和甚深智慧的指引下,我們將從現實生活入手,對臨終關懷的實踐方法作系統的介紹,以期讀者能夠從中獲得具體操作方面的指導。更希望人們都能夠熟悉掌握這些臨終關懷的方法,對生命有了美好的嚮往和究竟的歸宿,在現實生活中獲得更多的力量,並能明白生存之意義,體悟死亡之真相,從而走進生命本具的庄嚴凈土。
臨終正面關懷的實踐包括三方面內容:首先,要認識死亡之過程,根據佛經的記載以及現代醫學的說法,對死亡過程的每個細節必須熟悉掌握。其次,要明白基本之關懷,即是對臨終者進行最基本的、人道主義的關懷,無論是不是佛教信徒,都應該知道和奉行的臨終關懷。最後,要介紹佛法的殊勝之關懷,完全從佛法不共世間的角度闡明臨終關懷之方法,這是唯獨佛教才有的實踐方法,其可操作性和實踐效果,非常殊勝,不可思議。分述如下:
第一節 死亡的過程
死亡就是一期生命的終結,我們現在所擁有的生命,就是由地、水、火、風這四大種類的元素所構成。色身堅固的部分,沉、重、堅、澀,如肌肉、骨骼屬「地」;濕潤的部分,冷、涼、軟、滑,如津液、血液屬「水」;溫暖的部分,熱、暖、猗、癢,如體溫、熱量屬「火」;運動的部分,動、掉、輕、浮,如呼吸、運動屬「風」。人之將死,四大開始分解,直到最後四大全部融化為止,死亡猶未真正的結束。其前後次第如下:
一、地大:老病者兩頰深陷,面色蒼白,齒現斑點,筋肉顫動,手足抽搐,采任何姿勢皆不適,雙眼難以闔上或睜開,全身無力,壓力自四面而來,遍及全身每一毛孔,乃至五臟六腑,感覺似被一座高山壓扁,逐漸沉沒於海底。心識因激動致錯亂,隨即陷入昏迷。這表明色蘊正在進行分解,地大攝入水大,所以地大能力銷鎔,水大能力益顯,病者所見到的是閃閃發光之幻象。
二、水大:全身猶似浸於水中,寒氣逼人,既濕且冷,透至內臟骨髓,外在暖氣亦無法驅寒。因為色身內的液體已經失控了,所以有流淚、流涎、流涕,乃至排泄失禁等情形出現,遂致眼乾、口渴、唇舌下垂、鼻腔塌陷、呼吸急促等現象。其覺受力減弱,苦樂寒熱感交替出現,心識因而模糊、緊張,挫敗感油然而生。這表明受蘊正在進行分解,水大攝入火大,即水大能力消失,由火大支撐意識,濕寒感逐漸為火焰燃燒之灼熱感所取代,此時,病者心中所看見的是煙霧彌漫之漩渦。
三、火大:病者生理機能多已退失,痛苦增劇,驟感烈火焚身,筋骨肌肉因劇痛而僵硬,滿臉通紅,面部灼熱,出息多於入息,心識時而清醒,時而混亂,甚至無法認出身旁親友。因為這個時候的火大支撐意識之功能也越發減退了,逐漸由風大來支撐意識,四肢發冷,體溫降低,終至心臟溫度變冷。病者心中所見到的就是紅色火花閃爍於露天大火上,似螢火蟲飛舞一般。
四、風大:病者呼吸急促、費力,呼氣長,吸氣短,雙眼上翻,生平經歷就如影片一樣重現在眼前。全身無法動彈,似遭烈風吹刮,碎為微塵。心中所見到的為紅燈或紅色火炬,俟至最終三次呼氣後,呼吸乍停,這就是醫學上所謂的「死亡」。然其神識尚未完全脫離色身。
科學上的一些報導都指出,人的腦細胞在氧氣中斷後數分鐘內就會枯痿死亡。而人體冷凍專家研究結果顯示,人由心跳停止到腦死約要半小時的時間。會如此的原因,可能是在心跳停止後,人的組織間尚有充分的氧氣與養分存在。由腦細胞的死亡情形應可推知,要人體其他組織的細胞都死亡所需的時間一定是很長的。這一點佛教似乎很早就知道了,佛教認為人的死亡如龜脫殼,是一種相當緩慢的過程,「真正的死亡」要經過相當長的時間,不是呼吸、心跳沒有了就是死亡。佛教認為肉身是神識用以表達慾望的工具,它是神識的「用」,當肉身出問題以至無法再表達神識的慾望時,神識就會脫離肉身,此人才真正死亡。醫學上所稱的死亡一般是瞳孔放大,腦波消失,心跳停止,呼吸斷絕,佛教認為只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等敗壞的現象而已,不是真正死亡。真正的死亡必須在意根和識蘊都消融了之後才是。
據《生死與中陰》一書的記載,人類的死亡必須通過二十五種粗俗對象(因素)融化的途徑,二十五種粗俗對象就是指:五蘊、五智、五塵、四大、六根。死亡的過程要經過八個階段,那就是包括二十五種因素的八次融化。如表所示:
四大 | 五塵 | 基本五智 | 六根 | |
地 | 色 | 色 | 基本大圓鏡智 | 眼 |
水 | 聲 | 受 | 基本平等性智 | 耳 |
火 | 香 | 想 | 基本妙觀察智 | 鼻 |
風 | 味、觸 | 行 | 基本成所作智 | 舌、身 |
|
| 識 | 意 |
八次融化
融化要素 次數 |
四大 |
五塵 |
|
|
六根 |
第一次融化 | 地 | 形色 | 色 | 大圓鏡 | 眼 |
第二次融化 | 水 | 聲 | 受 | 平等性 | 耳 |
第三次融化 | 火 | 香 | 想 | 妙觀察 | 鼻 |
第四次融化 | 風 | 味、觸 | 行 | 成所作 | 舌、身 |
|
|
|
| ||
第五次融化 | 意 | ||||
第六次融化 | 意 | ||||
第七次融化 | 意 | ||||
第八次融化 | 意 |
在上述二十五種因素的八次融化中,二十二種在前四次中融化了,而剩下的三種識蘊、法界體性智、意根則在後四次中才能得到徹底的融化,死亡才真的結束。下面我們把這八次融化作一詳細的介紹,對於死亡過程的情況才會有更加全面的認識和把握。注意:這里所說的「融化」是指四大的前者已經逐漸停止作用,而後面的一種情況更加顯著,這叫前者融化於後者,但並不是說前者變成了後者。如地大融化,就是說明地大的作用逐漸停止,而水大更加顯著了,並非地大變成了水大,其餘各個階段的「融化」亦是如此。
第一次融化:
當死亡將要到來的時候,在地大、色蘊、基本大圓鏡智、眼根、色塵等五類情形上開始融化。前四次地、水、火、風等四大層面的融化都有「外徵兆」和「內徵兆」的區別。
地大融化的外徵兆,身體變得非常消瘦,四肢鬆弛無力,有一種身體沉入地下或者海底的感覺。下沉的印象是他想喊叫「把我拉住!」
色塵融化的外徵兆,這是指自身所受用的可見形象,也就是身體的光澤將要全部消失。
色蘊融化的外徵兆,身體膚色比過去更加細膩了,四肢衰弱乏力,這種消瘦無力是常常與老年相關的顯著特徵。
基本大圓鏡智融化的外徵兆,是視力變得模糊和暗淡了。基本大圓鏡智可以解釋為一種「特殊的」潛意識,實際上就是阿賴耶識的一種活動狀況,有許多景象在心中同時而又清晰地顯現,就如鏡中所現的景象一樣。
眼根融化的外徵兆,此時已經沒有能力睜開眼睛和閉上眼睛了,眼皮和眼珠都不聽使喚,極為疲倦的樣子,他外在的生命力已將耗盡了。
在這五種外徵兆的融化過程中,也出現了相應的內徵兆,那就是在心中呈現出一種帶有藍色的境象,一般叫做「如幻顯現」。這猶如太陽照在夏天的沙漠上而出現水的景象一樣,也有的是一種閃閃發光的淡霧相似,但這些都是幻景。
第二次融化:
水大融化的外徵兆,臨終者的眼淚、汗水、唾液、尿液、體液、血液等,都逐漸乾燥了。口鼻灼熱、喉干舌燥,牙齒上也出現浮起的污垢。在前面第一次的融化中,是地大融入於水大,身上的液體表現得更為顯著,而這里是水大融入於火大了,所以就變得乾渴焦熱起來。
聲塵融化的外徵兆,耳朵內的聲波不再出現,外界的聲音對他來說已經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不是原先所能執著的那些聲音了。
受蘊融化的外徵兆,身體不再感覺與感官相應的苦受、樂受和舍受了。也就是覺受的能力非常微弱,對於原先感受得到的苦、樂、舍三種覺受,此時已經沒有能力來辨別,只是直接感覺極寒或者極熱而已。
基本平等性智融化的外徵兆,也就不再注意與意識相關的樂受、苦受和不苦不樂的舍受了。基本平等性智也被解釋為「通常的」潛意識,實際上就是末那識的一種活動狀況,能夠意識到苦、樂、舍的感受都是一樣的,也全都只是「感受」而已了。
耳根融化的外徵兆,此時耳根不再能緣聲塵,就是再也不能用耳朵的聽覺神經來判別外界的聲音了。
此五種融化的內徵兆,就是出現一種好似幾股藍色煙霧的景象,通常叫做「如煙」。猶如從煙囪中翻騰出來的煙,整個身心處於煙霧彌漫的漩渦之中。
第三次融化:
火大融化的外徵兆,身體的熱量逐漸消失,因此消化飲食的功能也隨之喪失,即使輸液進入體內,亦無任何作用了。
香塵融化的外徵兆,此時已經無法嗅出香和臭的氣味。
想蘊融化的外徵兆,這個時候已經想不起來父母兄弟、妻兒子女等親人的事情,更想不起平時關系不很親密的人事。
基本妙觀察智融化的外徵兆,此時就連自己父母雙親的名字也記不起來了,更何況其他人的尊姓大名呢。基本妙觀察智也被解釋為「通常的」意識,實際上就是第六意識的一種活動狀況,它能夠注意到近親的各別名字和關系等。
鼻根融化的外徵兆,通過鼻孔的入息(氣)是微弱而短促的,但出息卻比較強而且緩長。呼吸更加困難,但表現得更為突出顯著了。
這五種融化的內徵兆,就是出現了一種好似煙霧中點燃紅色火花的景象,一般叫做「如螢火蟲」。猶如煙囪中冒出的煙夾帶著火花,閃爍著紅色而微弱的光芒。
第四次融化:
風大融化的外徵兆,身體的十種風——「粗的」持命風及其它身風,如六種身風[1]等,都從它們各自的住處轉移到心臟,最後呼吸停止,不再出入。
味塵融化的外徵兆,此時不能感覺到甜、酸、苦、辣、咸、澀等味的差別。
行蘊融化的外徵兆,此時不能進行任何活動,身體動彈不得,也不能思考問題了。如覺得自己沒有父母親人了,又好象隱隱約約還有這些人際關系,但不知道他們的長相名字以及各種事情。
基本成所作智融化的外徵兆,對於外界世俗的各種活動、目的等等事業,就連自己的親人也都不再記得了。基本成所作智也可以解釋為一種意識,實際上就是前五識的一種活動狀況,它能夠注意到外界世俗的各種活動,包括此世和來世的目的等等。
舌根融化的外徵兆,舌頭變得厚重起來,而且短了許多,由紅色轉為藍色,再也轉動不了,敗壞之相完全顯露出來。
在這個階段,身根和觸塵也同時融化了,身體的觸覺已經不再有光滑或者粗糙之感,四大徹底衰壞,肉體的毀壞已經到了極致,死亡已經成為事實。
這其中融化的內徵兆,就是出現了一種好象油燈將要熄滅時發出爆聲的情景,一般叫做「如燃燒中的酥油燈」。許多人於此時忽然身心世界極為清醒一下,然後離開了這個肉體的物質世界,即所謂的「迴光返照」,然後,薪盡火滅,四大歸空,也就是醫學上所判斷的「死亡」。
然其神識仍未完全脫離色身,所以佛教不認為這已經是死亡的全部。接下來就是「識蘊」和「意根」的活動,其逐漸趨向死亡的過程,就是如下所說的四次「融化」。這里同樣需要注意的是:這里「融化」的意思是說前面的心識逐漸停止下來,而後面的心識卻更加顯著了,前者融化於後者,並不是說前者變成了後者的性質。
在四大融化之後,識蘊和意根層面的五法就會依次出現。這五法就是指:自性八十種遍計心、光明燦爛的白色顯明之心、光明燦爛的紅色增長之心、光明燦爛的黑色近得之心,以及死時的清凈光明心等。其融化次第如下:
第五次融化:
此下的融化完全屬於識蘊層面的強烈活動,在前面四大融化完畢,心識這個識蘊的各種功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顯現,臨終者就會更加清楚地感受到識蘊與意根的所現景象,此種景象就是八十種遍計心。遍計心是一種對生命的誤解,是一種極為荒謬的執著,也是由執著而產生的周遍計度、斤斤計較的心態,乃至與計較同時而起的動力——風,或稱之為對象載體的運動。這些平時習慣了的誤解,就象在心地上落下的烙印或塵埃一般,縈繞不去。在這個時候沒有了四大的支撐,仍然作全面的顯現,然後再融化於光明的白色心地之中。
八十種遍計心的融化,要經過三個階段的掙扎。這三個階段分別與後面三次融化的心相應,第一階段的三十三種心與第六次融化的白色顯明之心相應(因為這三十三種心都是白色顯明之心的烙印)、第二階段的四十種心與第七次融化的紅色增長之心相應(因為這四十種心都是紅色增長之心的烙印)、第三階段的七種心則與第八次融化的黑色近得之心相應(因為這七種心都是黑色近得之心的烙印)。
第一階段就是粗重的遍計心得到了融化,包括三十三種計較之心,分別是:
13、大系縛:被可愛境大為系縛的心情。
14、中系縛:被可愛境之所系縛的心情。
15、小系縛:被可愛境稍微系縛的心情。
19、渴乏:欲求飲品之心。
20、重受:出現顯著的樂受、苦受和舍受之心。
21、中受:出現中等的樂受、苦受和舍受之心。
22、輕受:出現輕微的樂受、苦受和舍受之心。
26、分別觀察:分析適宜不適宜之心。
31、疑慮不安:無法安住的迷惑之心。
第二階段就是中等的遍計心得到了融化,包括四十種計較之心,分別為:
2、固執:已得不舍之心。
3、大樂:見可愛境之大樂心。
4、中樂:見可愛境之中樂心。
5、小樂:見可愛境之小樂心。
9、激動:見到可愛境而被迷惑之心。
10、滿足:於可愛境產生滿足之心。
11、擁抱:想擁抱可愛境之心。
12、接吻:想接吻可愛境之心。
13、吮吸:想吮吸可愛境之心。
19、武力:想去征服他人之心。
20、熱心:熟習向善之心。
24、激烈:欲與俊傑無理爭辯之心。
25、調情:見動人之可愛色,欲往調戲之心。
26、忿態:嗔怒之心。
28、言語清晰正見不渝:願以言詞令人曉了,於諸事實不予歪曲之心。
31、不自負:不欲堅持己見之心。
36、欺誑:假作偽善欺誑他人之心。
39、無慈:惱亂他人之心。
第三階段就是微弱的遍計心得到了融化,包括七種計較之心,分別是:
3、默然:沉默不語之心。
4、鬱抑:憂惱郁悶壓抑之心。
以上八十種遍計心的融化,都是在白色光明前得到融化的,因為這八十種心與白色光明之心的感受完全不一樣,具有粗糙與細緻的很大差異,前者屬於粗心,根本不能夠在白色光明的細緻心顯現之時而存在。
因此,這八十種遍計心在經過三個階段的融化之後,就逐漸融化於白色的光明心相之中。此時,一種點燒著的酥油燈的景象就會出現了。全部融化於白色光明之後的心相徵兆是:一片空明凈寂,白光遍滿,猶如月光籠罩在凈無纖塵的秋空一般,明朗而寂靜。
此時的心境,可以用「明」和「空」兩字來形容,這種情景並不是外在月光照耀到心中,而是內心閃耀著白色光明,很象月光高照秋空如洗一般的明亮,故稱之為「明」。但是,八十種遍計心的各種相狀和特徵都已經完全消失空盡,不留任何痕跡,所以另一方面也叫做「空」。此時全體的內心世界充滿了白色顯現的光明——白色顯明之心。
第六次融化:
上一次的各種雜亂之心得到了融化,只剩下了白色顯明之心,所以此次的融化也就變得簡單許多了。就是在白色顯明之心的基礎上,開始融入於增長之心,這個增長之心也就逐漸得到生起,同時一種紅色或者橙色的光明景象隨之出現,其境界之相要比前面的白色光明更加清晰,空明凈寂的程度也倍加高升,紅色心光照耀的情景,猶如無塵秋空充滿了陽光一樣,而且光亮的強度也很高。
這種境界通常都叫做「增相」和「甚空」。因為象是艷陽高照一般,光明非常鮮艷強烈,故稱之為增相;又因為前面所說的白色光明之心相已經不復存在,此時極為空寂,所以有叫做甚空。總起來看,這個時候的內心世界充滿紅色增長的光明,完全融入一片紅色光明的海洋——紅色增長之心。
第七次融化:
此次是在紅色增長之心的基礎上,開始融入於近得之心,近得之心逐漸得到生起,同時也就有一種黑色的空寂景象隨之出現了,其境界宛若無塵秋空彌漫著初夜的深黑。
此種境界通常叫做「近得」和「大空」。因為此時已經臨近死時的清凈光明了,故稱為近得;又因為增長之心及其相關的心識活動也已經不復存在,所以稱其為大空。
這里所說的近得之心,又有前後兩個部分的區別:前一部分是伴隨著對境界的感覺的,但在後一部分中,卻是對任何事情都不記得了,好象不自覺地昏昧沉迷於黑暗之中。隨後一切心識的活動也都宣告停止了。這就象黎明前的黑暗,還是屬於一種黑色空明的狀態,直到平生所有的生活經驗和各種觀念都消融了,完全融入了黑夜——黑色近得之心。
第八次融化:
這是實際死亡的最後一個階段,當黑色的近得之心逐漸融入於清凈光明的時候,第二部分之無所注意的近得之心也被清除了,處於心識活動完全停止的狀態中。這時,一種極其清凈的空明境界也隨之出現了,就好象是全無月光、日光、黑夜三種干擾的秋日晴空,萬里無雲,明凈極致。這種境界猶如在禪定境界中直接體驗空性的心境,也很相似進入「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的大定之中。
而實際上,這只是一種「死時清凈光明」而已!也可以稱為「全空」,因為此時已經完全消除了八十種遍計心、明顯、增長、近得,以及與此相關的任何心識活動。出現了這種一塵不染的清凈光明,才是死亡全過程的結束,才是一期生命的終結!
需要說明的是,就在進入這種「死時清凈光明」的境界時,其境界的相狀非常類似於佛陀的清凈法身,所以被稱為是「基礎的法身」,這也是因為此境界亦屬轉入法身所需要的清凈之基礎,上述表中所列的「法界體性智」就是指此而言。如果能於此時此刻此境之中,靈光一現,當下掃除一切妄念執情,沖破我、法二執,那就立即證悟法身了。
多數常人可以住在這個死時清凈光明之中三天。但如果是疾病嚴重能量消耗過度的人,可能住不到一天。而平時具有一定修為的人,或者經過系統訓練的修行人,就能夠使這個死時的清凈光明與法身完全融合,並能夠住此更長時間。
由此可見,死亡的前四個階段,也就是在地、水、火、風四大融化的時候,四大分離確實具有強烈的痛苦,第五個階段也是一個心靈掙扎的過程,而到了最後的三個階段就再也沒有肉體上的疼痛了,並能出現生活時從未有過的清凈光明,這是現實生活中的人們始料所不及的。
同時,說明死亡具有兩方面的消息:一方面,死亡是一件極為痛苦的事情,死亡之痛不應該受到自以為科技發達而且文明高尚的人類所漠視,大家對於死亡真相的探索,應該拿出一點兒勇氣來面對,而不應萎萎縮縮、躲躲藏藏地含糊其詞。另一方面,死亡過程的心靈境界,簡直就是一個生命轉換和升華的絕妙機會,而這個機會也只有明眼的人才能認識和把握,只有訓練有素的人才坦然自如地予以升華,這又不得不感嘆生命的庄嚴偉大和完美,真理的不可思議!
佛陀徹底覺悟了宇宙之實相、人生之真理,宇宙間的奇妙現象,生命中的豐富內涵, 唯有佛陀能夠完全了解,佛法對於心靈世界的闡述也因此而更顯全面。所以,佛法就是生命的實踐智慧學,無論是生活,還是死亡,只要是生命,就有其光輝燦爛的地方,也就有佛法予以關懷的聲音。
佛法的臨終關懷是雙向的:一是面對死亡,毫無保留、毫無隱秘地把疼痛、危難、劇變、苦毒全都說出來,指出死亡本身給臨終者帶來的肉體苦痛和觀念沖擊。同時,隨順世俗的價值觀給予臨終者人間真情的溫暖、愛心的護理和靈魂的按摩,使之在生命的最脆弱時充滿力量。一是面對死亡,也同樣把死亡過程所蘊含的安祥、寂靜、光明、歡喜全都說出來,指出了死亡也是一個升華生命層次的良機。同時,隨順不共世俗的佛法精神,而給予臨終者覺悟的祈禱、慈悲的護念和智慧的開發,使之在生命歷程的任何時候都有機會解脫一切痛苦,獲得永恆的自由與幸福!此可謂:佛法不離世間法,世間法不離佛法。
因此,佛教的臨終關懷,也就自然包括了人世間的基本關懷——真情和愛心的關懷,和出世間的殊勝關懷——智慧與慈悲的關懷。
--------------------------------------------------------------------------------
[1] 六種身風:據《顯宗論》卷二十九載,指人體內的六種氣息。一、入息風,謂諸眾生處胎卵位時,先於臍中有業風起,穿身成穴,復有外風漸從口鼻相續而入。二、出息風,謂入息風方至身內,復有風續出。三、發語風,謂風從臍中生,流轉沖喉,鼓動唇舌,由此勢力而能發聲。四、除棄風,謂有別風以除去體內之穢物,因心生痛苦之感受,欲除棄之,以風引出,此風力能令身安穩,故稱除棄風。五、隨轉風,謂有別風遍隨身體諸毛孔轉。六、動身風,謂身動、轉,皆屬於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