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7月19日下午於柏林禪寺文殊閣)
主持人:我們很榮幸地請到柏林禪寺資格非常老的監院,明證法師,為我們講解《三寶歌》的意義,下面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明證法師。
《三寶歌》的內容非常豐富,佛法講「一法即一切法,一切法即一法」。不要說三寶可以概括全部佛法的內容,其中的一寶其實可以完全概括,因為一寶也不是獨立的,三寶也是一個和合的整體。不論是世間的法還是出世間的法,沒有任何一個法可以單獨的存在。如果有一個法可以單獨的存在,也沒有多大的意義,因為什麼也做不成。如果要能夠成就一切世間和出世間的事業,都要和合運作才可以。所以我們現在提倡和諧,和諧這個詞,實際上內涵蠻深刻的,應這個時代的需要提出來,就是要我們知道,不論是人還是國家,任何一個團體,它都不是孤立的。所以現在要提倡環境保護,比如保護動物、保護植物等,有很多的保護。為什麼有這么多的保護呢,因為破壞太厲害,已經威脅到整個人類的生存。
《三寶歌》的內容,既然如此的豐富、圓滿,我們要皈依三寶,要學會唱《三寶歌》,對它的內容應該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三寶歌》的命名,實際上是皈依三寶的意思。它有對三寶的贊嘆,只有三寶才是我們究竟圓滿的皈依之處。皈依的意思是什麼呢?皈依的意思就是依靠,也可以說是禮敬,就好像是一滴水回歸大海才能夠永不乾涸。一滴水很快就蒸發,很容易丟失,什麼也沒有,但是如果投入大海,就永遠不會滅亡。我們一個人的生命是非常單薄、可憐、無奈,這種表述,不僅是人對自己生命的一種總結,也是一個現實,我們每一個人隨時都可能有這種體會。因為有的時候生活比較好,沒大體會,可是不幸、無奈、災難可能會突然降臨,那時候你就有深切地體會,你就想找一個依靠,這是人的一種本能表現,因為個體太脆弱。但是不論父母兄弟姐妹,還是家庭、家族乃至民族、國家等等,各種各樣的團體,都不是究竟圓滿的皈依處,而真正的皈依處就是三寶。為什麼呢?因為三寶是大海,個人好比是一滴水,家庭可能是五滴水,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可能是一杯水、一桶水,永遠不可能是大海水,而三寶是大海,只要進入三寶就像一條小溪匯入江河,然後再匯入大海,就永遠不會乾涸。所以如果我們投入三寶的懷抱,我們就有了最究竟圓滿的皈依處,我們的生命就不可能再枯竭。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就有全海的味道一樣,當我們投入三寶的懷抱,我們也就成為三寶的一員。我們就具有了三寶所有的德能。這個話一聽就有點忽悠的感覺,說可能嗎?用一滴水和大海的比例其實還是蠻不錯的,因為這一滴海水化驗的話和整個大海的成分應該是差不多的。那為什麼一個人回歸到三寶的懷抱,就和三寶一樣?是因為人本身就是三寶的一員,可是不學習就不知道,所以回歸三寶,就像一滴水回歸大海一樣,你本來就是大海的成員。我們的水從哪裡來?就是大海的水蒸發,然後隨著風飄動到其他地方落下來,這是雨水然後匯到小溪、江河裡面成為江水、河水,最後再回到大海里。這個大家學習都知道,你本身就來自大海,現在只不過回歸大海,回歸自己的故鄉而已。每一個人的生命,本來就是來自三寶,因為佛、法、僧這三個內容,它是常駐不滅的,任何人,用任何的力量都不可能毀滅三寶,正因為它是不可毀滅的,所以才能夠成為究竟的皈依處。
好,下面我們一段一段,一句一句來講。講完一段以後,大家都可以問一點問題。
「人天長夜,宇宙淡黯,誰啟以光明?」眾生有六道,也就是大致說來,生命有六種形式。不過呢,這六種形式屬於六凡,凡夫,還有四聖,加起來一共有十種。六凡從下往上說: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四聖:聲聞、緣覺、菩薩、佛。所以有的時候說一心分為十法界,十法界回歸一心,一切唯心,萬法唯心造。歸根結底是在說心,因此佛法也就是心法。人天兩道在六凡之中,是在上面,是最好的,但是呢,像慢慢的長夜,黑暗沒有光彩。為什麼?因為沒有出輪迴,在這轉圈圈,可能轉大圈也可能轉小圈。所謂轉小圈呢,總是在三惡道里轉出不來,轉大圈呢,有的時候轉到三善道,因為有了資本,再做壞事就又掉下去了,掉下去以後呢,通過三個道受苦消業再轉上去,然後再掉下來,沒完沒了轉圈,總也出不去,所以叫漫漫長夜。六道是生命的主體形式。
生存的環境呢,我們平常叫宇宙,這是大的方面,小的方面就是國家啊地區啊等等,在佛教里說,就是三界,所謂欲界、色戒、無色戒。欲界就是有慾望的生存環境,在這里生存的眾生都有慾望,其慾望最嚴重最突出的標志就是男女之間的慾望,其他都是附屬於這個慾望以外慾望,這是最根本的。如果沒有這個慾望,那麼就不可能有欲界的眾生,因為一切眾生以淫慾而正性命。如果沒有這方面的慾望,那麼人類怎樣蔓延,怎麼會有家庭?所以這個是基本的,這個誰也不否定。可是如果不明白這個道理以超出去,那麼就總在欲界里,連色戒都到不了。欲界除了地上地下,包括地獄,餓鬼。人和畜生屬於地上還有天上,好比六欲天。天上人也有淫慾望,這只是就欲界天來說的。欲界天一共有六重,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加起來就有六欲天。欲界天的天人也有男女之間的慾望,但是如果到了色界天,有精美的物質而無男女貪欲。居於欲界之上,共二十八天。雖已完全離欲染,但尚有色質,故叫色界。生到色界的天人,純是化生,貌如童子,身白銀色,衣黃金色,全是男相,沒有女人。色界天從大的來分有四重,那就是初禪天、二禪天、三禪天和四禪天。如果再小的劃分呢,色界一共有十八重天,也就是說,初禪、二禪、三禪各是三重天,加起來是九重天,而四禪本身有九重天,所以,二九一十八。進入色界天的層次就沒有男女的區別了。有的人問,極樂世界為什麼沒有女人,其實不用到極樂世界,到了色界就已經沒有了男女的區別,為什麼?因為他沒有了男女的慾望了,身體也沒有了男女的區別了,沒有結構上的任何區別。到了無色界那就更沒有了,盡管如此,哪怕是色界和無色界,仍然屬於天的范疇,仍然沒有跳出六道輪迴。當天福享完了以後就會從天上,從上界掉到下界,更可怕的是,上界稀里糊塗可能把福報超支了,那麼就會掉到三惡道裡面。所以當這些天人,他的福報享盡以後,他們由於有天眼通,能夠看見自己的未來,知道自己將要下墮到三惡道,心中是非常的恐懼、無奈、傷心,但是沒有辦法。所以修行在人來說是最好的,因為人苦樂參半,可上可下,佛都是在人間示現的。所以我們有幸能夠獲得人身,就應該抓緊這一個最好的時機,去努力地修學佛法。
宇宙是從時間和空間上來說的,不過在淺淺的層次上說,有宇宙有世界,在本質上來說,時間和空間都是假法,沒有任何的真實性,就像我們人沒有任何的真實性一樣。《金剛經》說「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這是真理,學佛法就學這個,這個是真正的佛法。真正的佛法就講兩件事,第一件,人無我;第二件,法無我。後面這個字(指文殊閣正面牆上的「無」)是無的意思,草體,在用一個字表達佛法全部的真理。佛法里所說的「無」不是什麼也沒有的意思,如果說什麼也沒有,這是凡夫的妄想,叫頑空,不是事實,這樣的空,實際上根本不存在。空,如果細說,還有外道的斷見空,意思是人死了以後如燈滅,什麼也沒有了,沒有因也沒有果,做好事也沒有用,壞事也沒有關系,所以對修行是非常有害的。小乘的修行,也就是聲聞緣覺的修行屬於偏空,也就是他這個空不是圓滿的,大乘菩薩道說第一義空,究竟空,畢竟空,這才是真正的空。這個空是有和空在一起的,就像手心和手背在一起一樣,他並不分的,有的當下即是空,空的當下即是有。
由於輪迴沒有智慧,所以一片黑暗。在佛法里,凡是說到明、光明都是講智慧。佛典講這個智慧有兩分法,也有三分法。兩分法,就是解脫智和成佛智。三分法就是,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佛菩提。聲聞菩提和緣覺菩提就是解脫之智。佛菩提就是成佛之智,成佛之智也叫般若。般若這個詞它不共二乘菩提。「菩提」這個詞,在佛法裡面可以普遍地用,但是「般若」只在大乘里邊用,小乘談不上般若。
「人天長夜,宇宙淡黯,誰啟以光明」,誰給我們智慧呢?我們怎麼才能超出三界六道,而獲得生命的自由和圓滿。下面講「三界火宅,眾苦煎迫,誰濟以安寧」,這從另外一個現實的方面來講,這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界也就是眾生所生活的環境,就像火宅一樣,火宅就是著了火的房子,這個典故出自《法華經》。一個大戶長者,有許多小孩子,有一天房子著火了,他說孩子們要趕快出去,等一下就跑不出去了,因為已經著起來了。可是小孩玩游戲不管這個,因為沒有看到大火,沒有感覺到可怕。眾生都是這樣,生活在非常可怕,就要死的環境之下,但是大家樂在其中,我們都是一樣的。誰都知道,不久就死了,是不是?這個時間太短暫了,按說我們一般人活不到100歲,就算活到100歲也只是短短的一小剎那而已,一晃就過去了,誰都知道。但是,大家每天都還在樂呵呵的生活,都不願意愁眉苦臉,除非碰到巨大的災難樂不起來了。就像遇到地震,被壓到房子下邊了,腿也折了,呼救聲地面也聽不見,那時候叫你樂,也樂不起來。一般情況下,大家都很會苦中作樂。後來大戶長者想了一個辦法,就哄這些小孩子說,「汝等所可玩好、稀有難得,汝若不取,後必憂悔。如此種種羊車、鹿車、牛車,今在門外,可以游戲。汝等於此火宅、宜速出來,隨汝所欲,皆當與汝。」這時孩子們聽說門外有珍玩之物,馬上「競共馳走,爭出火宅」(見《法華經卷二譬喻品》)。還有一個比喻叫黃葉止啼,拿一片樹上掉下來的黃葉跟哭鬧不止的小孩子說,這是金子的,小孩子也不懂,認為金子也很好,既然是金子就把它收藏起來,有好玩的,不再哭了,叫黃葉止啼。因為引導眾生不能拔苗助長,所以,佛法有很多方便善巧的方法,因為拔苗助長就把苗拔死了,所以,要一點一點來引導,慢慢地進行。
比如三凈肉的問題,有人說佛沒有說過三凈肉,那《楞伽經》等等都說不可以吃肉。有位居士在網上轉載別人的一篇文章,跟我說,我說錯了,三凈肉是佛說的,他回家以後很不服氣啊,就說找經典。我把信給他發過去,我說你自己看。其實很簡單,你打出「三凈肉」在《大藏經》里一搜索就能搜索出來,並不是很困難的事情,是佛說的。不過呢,這是引導階段說的,到究竟階段,當大家學佛法成熟了以後,佛法就告訴我們,任何肉都不能吃。因為不管你吃什麼肉都是眾生肉。而在無量無邊的輪迴之中,我們和所有的眾生也一定曾經是六親眷屬,大家都是父母、妻子、兒女、爺爺、奶奶……都是親屬,那你要忍心吃你就吃,不忍心吃你就不吃。不僅是一個國家,而且好多國家的科研人員都研究表明吃素有多少好處。佛陀多麼偉大了不起,因為在幾千年前,就告訴我們不能吃肉。互相吃,就造成了種種的痛苦,如果有比我們更強大的動物吃我們,今天抓三個,明天抓五個,胳膊剁下來,五臟掏下來,加上佐料,炒炒,不知道大家作何感想?因為吃的不是人,而是吃的什麼雞鴨魚,牛馬豬,大家吃得很香,可是你曾經做過動物啊,而且下一世我們是不是動物,我們也無法保證。所以這樣的輪迴就無法結束,要想停止輪迴就必須停止吃肉。這件事情在《楞嚴經》里講得非常不客氣。當然我這是順便提一下,大家慢慢地過渡,不要急,要不然嚇得都不敢學佛。那麼這種種的苦惱、災難,煎迫眾生,誰來救眾生呢?當然只有佛來救眾生。所以下面一句「大悲大智大雄力,南無佛陀耶!」這里提了佛的三個非常突出的功德,第一大悲,第二大智,第三大力,如果沒有這三項,要想度眾生幾乎是不可能的。你沒有大悲就發不了菩提心,因為大悲是菩提心的根本。見不了眾生受苦,忍不了眾生受苦,就想幫助,這叫大悲。因為悲能拔苦,拯救眾生於水火之中,要發這樣的心。因為佛陀已經解脫了,為避免眾生在渾渾噩噩中受苦,苦中作樂,對將來要受苦可能不知道,所以要救苦。可是沒有智慧不行啊,要救眾生,就要有種種的方便善巧,好比說,大家先吃三凈肉,從吃三凈肉開始循序漸進,逐步過渡到吃素階段。三凈肉就是不聞殺、不見殺、不為己殺。這個動物死的時候,你沒有聽見它的慘叫聲,這個動物被殺的時候,你沒有看見,這個動物被殺的時候,不為你而殺。我們現在已經吃的就是從已經宰殺好的,再放到市場上去賣,如果買活的就肯定不是三凈肉。比如海鮮餐館裡一點,我要這條魚,你吃完了以後,你肯定變成這條魚,然後被其他人吃。你如果吃一盤蝦,這盤蝦好比說比較大,有14條蝦,你吃了以後要變成14條蝦被人吃,你的罪過才能還完,吃多少還多少,一點也不客氣,就是這樣。因果規律,無論學佛與否,也不管你受戒與否,它鐵面無私。佛就是因為看到了這種可怕的情況,所以告訴我們,千萬不能吃啊。可是大夥說不行,不吃怎麼活呢?不吃怎麼會有營養呢?那佛就說,那你就先吃三凈肉吧。這樣需要方便善巧來引導。但是當你學好了以後,佛就不這樣說了,一切眾生肉不得食。
大力就是有足夠的能力,佛的能力有多大,我們現在見到任何什麼特異功能,在佛面前簡直就是小菜,根本算不了什麼。因為佛可以把世界拿到手中,再扔出去,這里邊的眾生都不知道。可以把整個宇宙揉成粉末,然後吹散,然後再聚合起來,隨便做。在經典里有不少地方講佛的這種能力。在《涅槃經》里講,佛到了一個地方,有五百個力士為迎接佛陀清掃街道,可是道路中間有大石擋道,這五百力士拼盡全力都不能搬動,佛也變身為一個力士的樣子,輕輕鬆鬆就拿起來,扔到空中掉下來後再用手接住,用嘴一吹,那石頭就沒有了。這五百力士頓時就佩服得不得了。這是其中的一件事而已。其實在經典里還有很多關於佛祖大力的介紹,當然在許多經典之中也記載佛會破解這種神通、大力,他說其實我沒有做這些事情。好比說提波達多和阿舍世王,他們合起來要害佛,就灌醉了一頭最大的象,這個象是象里邊的王,那就大得不得了,一路上踩死了很多人。並且驅使這頭象在佛必經之地,企圖謀害於佛。這頭大象就沖著佛陀狂奔過來,阿羅漢有神通用自己的神通就跑到天上去了,只有阿難沒有神通,在一起陪著佛。當然阿難本身也是不可思議的,他做佛的侍者也不止一世了,所以他跟著佛,不動。結果象中之王沖到佛陀面前之後突然趴下了,為什麼呢?佛伸出了五指,這大象看到五頭巨大無比的雄獅,每一頭獅子都可以把它撕碎,何況是五隻。所以嚇得大象屁滾尿流,趴在地上不敢動了。後來佛陀解釋說,自己並沒有放出五頭雄獅,是這頭大象遭業感果,才出現雄獅的幻象。就是這種情況,其實這里邊道理也很深的,因為這一切都是假象,你造什麼業就會感什麼果,這頭大象造的這種業它就感得這種果,所以嚇得屁滾尿流,就調伏了。所以佛不但要有大慈悲,要有大智慧還要有大雄力,這樣才能夠調伏眾生,所以佛叫「調御丈夫」。一切眾生,佛都可以調服。雖然眾生剛強難化,但是總有一天會被調伏。
「南無佛陀耶」,「南無」就是皈依的意思。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很多老居士,甚至一些法師質疑,說這怎麼讀na mo?明明是nan wu,這是約定俗成。「南無」這兩個字如果讀nan wu,就會被人笑話,認為你是外行。最近我遇到一個福建居士,他告訴我,在他們家鄉,南無確實讀na mo。我想這個詞最早可能就是被福建這里的法師翻譯過來的,那時候普通話不怎麼普及,很多字就是方言發音,這沒什麼可奇怪的。
「昭朗萬有,衽席群生,功德莫能名。」「昭」就是光耀,「朗」就是煥發,就是佛光普照的意思。「萬有」就是一切的眾生,包括三界這個生存的環境。佛法平等地普照一切,不論好人壞人都照,不是好人多照一點,壞人少照一點,沒有這回事。就像今天下雨一樣,不管是大樹,小樹都一樣對待。當然,你大樹接受的雨水就多一點,小草接受的雨水就少一點。所以學習佛法,如果你發的心大,你進步就快,你發的心小,進步就小,跟這個道理是一樣的,就看你自己的吸收,而不關佛的事情,佛祖對眾生都是平等的。「萬有」就是一切法。「衽席群生」,「群生」就是眾生,「衽席」就是像媽媽照顧小孩一樣。過去的衣服是大襟,像我們穿的衣服,把孩子往裡一裹,包起來。「席」是晚上媽媽摟著孩子睡,就是形容佛對待眾生,就像對待自己的獨生子女一樣,所以我們不可能沒有人關照,沒有人關照沒關系,要有佛關照就行。因為有的時候,人就可能不大關照了,不是說不想關照了,因為自顧不暇。地震期間,你和同伴都被壓在廢墟里,你壓了,他也被壓了,他怎麼照顧你呢?就算他有一瓶水,他被壓住了,他也沒有辦法遞給你。有時候我們人挺可憐,無法自己救自己,怎麼去照顧別人?但是佛可以。一尊佛就可以照顧無量無邊的眾生,何況有無量無邊的佛。因此才說:「千處祈求千處應」,只要大家求佛菩薩,求三寶,什麼時候求,什麼時候就有用。有人說這事情不大可能,我跟佛陀要100塊錢,我就沒要來,南無佛,南無佛,他就是不出來。因為這時候你不需要這100塊錢,如果到了緊急危難的時候,你需要幫助,佛菩薩大概馬上就會幫助你,會救助你,至於說用什麼方法幫助,那就非常神奇,沒有這樣體驗的人,你跟他講很多,他也不知道;有了體驗他就不吭聲,因為他知道怎麼回事。這種故事太多太多了,所以學佛是一定要有體驗的,一定要通過修行獲得體驗。下面說「功德莫能名」,「名」就是表達,功德大到沒有辦法講,怎麼講都不會過分,我們看那麼多的佛經、那麼多的論、贊、偈,因為無論怎麼贊嘆都不會過分。實際上三寶就是我們自己,我們自己就是三寶,我們有一個根本的生命,「它」是永恆長存的,「它」不生不滅,就是我們自己不知道,所以需要佛用他的大智慧來啟發我們本具的智慧光明,如果你經過佛的啟發,你具有了這個智慧,那就叫開悟。
第一段就講完了,後面有一個副歌,「今乃知,惟此是,真正皈依處」,這個太明白了,就不用講了,「盡形壽,獻身命,信受勤奉行」,這個我們最後再講。好,第一段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問一下。
營員:「師父好,我是來自浙江的,參加這次夏令營主要是帶著兩個疑惑,這兩個疑惑就是您剛才講第一段時提及到了,我發現很多事情它又產生一定的效果」……
明證法師:你稍微等一下,我們是就第一段的歌詞來提問題的,至於說其他的內容,回答其他的問題,七天的夏令營裡面另有安排。
營員:「就一句,萬物唯心造,我們受到的正規教育說是唯心主義,這裡面有個矛盾吧,這是一個困惑,不知道師父您是怎麼看的」?
明證法師:現在我明白了,他的意思是我們平常受的常規教育,說佛教這一類的呢是唯心主義,那麼佛法也說「萬物唯心造」,到底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大概是這個意思。世間的人對什麼是「心」可以說基本不了解,佛法說的「心」很復雜、很全面、很周詳,不是我們平時說的這個心。平時人們說的這個心非常雜亂,概念不清楚的,你找一百個人,他可能可以說出一百二十個不同的心來,不是佛教說的很嚴密的那種「心」。一心分為十法界,剛才我們說過。另外,一心分為八個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這個大家誦經的時候經常誦啊,就會比較知道,但是還有兩個不太清楚,第七叫末那識,也叫意根,第八叫阿賴耶識,還有其他眾多的不同名稱,在不同的情況下有不同的稱謂,很復雜。但是我們可以比較簡單地這樣說,第八識是真心,前七識是妄心。有人問為什麼,你拿什麼做標准,因為第八識是本有的心,它永遠是不生不滅的,是永恆存在的,它沒有一個來處,因為它就是根本,它是萬有的根本,什麼力量都消滅不了,它也沒有來處,所以說無始無終,可是其他七個識都是從它產生出來的,既然有生就有滅,有生有滅就不究竟、不圓滿。所以一切唯心造,它的意思很深。萬事萬物要產生,有三個階段,所以第八識也叫第一能辨識,先從第八識產生第七識,第七識末那識叫第二能辨識,七識、八識和合運作產生前六識,前六識稱第三能辨識,然後八個識和合運作,產生萬事萬物。說起來就太復雜了,但是佛法就是講這些內容,最後告訴我們「無生」,一切法無生,我們說一切法無我,人無我、法無我,現在告訴我們一切無生,為什麼?萬事萬物都沒有獨立性,誰生出來的,你仔細想想,到底生出個啥來?沒有,什麼東西都沒有生,都是在過去「有」的基礎上,東拆拆、西補補、捏和捏和製造出個假象來,過段時間這也沒了,哪有生出什麼固定的東西,沒有。像這衣服,不就把這布剪剪,弄點顏色、畫點道道,掛在人身上,這就叫衣服,是不是?給它起個名字而已,它的本質就是布,其實布也不是本質,因為布是線織成的,線里還可以再說,總而言之都是其他的事情,變來變去,變一個線出來,沒有真實性,過段時間就壞了,所以「一切唯心造」。由於人們對這個心不了解,這件事情就搞不清楚,好比我們常規教育說是唯心主義,這個「唯心」這個詞,要是好好了解一下的話,既然「一切唯心」,那麼物也是心,對不對?,為什麼要把物和心對立起來呢?既然一切唯心,當然物也是心,佛教就說得很徹底,「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兩件事它是一回事,所以佛法裡面的辯證法要比世間的辯證法圓滿得多、徹底得多。這樣說「唯心」才行,世間的「唯心」那叫戲論,因為它不徹底、不究竟、不圓滿、不縝密,是眾生的妄想,所以說是戲論,大概這樣回答一下,好嗎?
營員:「師父,在來柏林禪寺之前,我們就吃肉,吃雞鴨魚呀,然後是牛羊。您剛剛說吃肉下一輩子我們都要還,現在我們懺悔,知道吃肉是不對的,這一世我們通過怎樣的方法消除這個業障?」
法師:好,造的任何的惡業,不管是過去的還是今生的,都有辦法,佛法就是辦法。佛法的辦法就是懺悔,所謂懺悔,就是知道自己錯了,以後再也不造了,如果真下了這個決心,業障就可以消除。具體的懺悔辦法就多了,彌陀懺、大悲懺、葯師懺、梁皇寶懺、萬佛懺,太多了,都可以,誦經也可以、念佛也可以、持咒也可以。但是,知道自己錯了以後不再吃,繼續吃還是有果報,一樣的。
營員:「師父,我想問這個「我」是不是五蘊和合而成的我,今生是人,如果下輩子變作畜生道,他們之間並沒有準確性、共同性。」
法師:這個問題問得很不錯,能夠引導我們深思,佛法告訴我們無我,不過現在是在假定有我的基礎上說的,因為眾生執著,頑固地執著有一個自我,就是這個把大家害死了,就是因為有這個執著,所以會有下一世,不斷地輪迴,所以這個有我和無我是建立在輪迴的基礎上講的,既然有輪迴,當然就有輪迴的什麼什麼,我們且不說它是我,因為在佛法里不說,因為無我不能說,但是有一個詞叫「補特伽羅,「補特伽羅」的意思是數取趣,數是多數的意思,取是執著的意思,趣是道路的意思,數取趣就是你不斷地執取,可能是畜生道,可能是人道,可能是天道,所以這個詞比較好。這其中說了半天還是「無我」,因為不一樣,那你說人是我呢,還是狗是我呢,你一會是人,一會是男,一會是女,到底哪一個是你呢?這裡面含的意思還是「無我」。《百法明門論》是世親菩薩寫的一個論,他開始說:「如世尊言,一切法無我。」論很短,只有這么一頁,比《三寶歌》也長不了多少,講佛法就說兩種無我,第一,補特伽羅無我;第二法無我,所以在輪迴中並沒有一個輪迴的主體。這是一方面,其他的我們再說一點點有關聯的事情。剛才說過,一心分為八個識,八識就是我們認識事物的功能有八個類別,好比透過眼睛,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顏色,透過耳根我們可以聽到不同的音聲,透過鼻根……這就是有八種不同的功能,非常不同,不可能少一個變成七個識,也不可能增加一個變成九個識,一共只有八個識,有的人可能說還有第九識和第十識,那是第八識在不同的果證下又起的名字,本質只有八個識,就像十八界不可能有十九界,六根不可能出來第七根,這都是佛法裡面說定的事,千佛出世、萬佛出世說的都是一個法,不會有改變。在輪迴當中的八個識,前六識就是眼識、鼻識、耳識、舌識、身識加上我們最常用的意識,都斷掉了,因為人死了,什麼叫死了,就是啥也不知道了;要知道還能叫死嗎?什麼都知道就不叫死,當然什麼也不知道還有其他的狀態,比如睡覺、做夢也什麼都不知道,因為那個時候前六識也都斷掉了,不過是臨時斷,第二天早上又生起來了。在輪迴中,前六識都是斷斷續續的,其實這一世是根本就斷了,然後有了新的身體,產生了新的前六識,可是有兩個識是不中斷的,那就是第七識和第八識,由於有第七識第八識在堅守崗位、不停地工作,所以睡著了可以盡管放心睡,沒關系,第二天早上可以醒過來,昏迷了也沒關系、打了麻葯也沒關系,可以再清醒過來,死了以後也沒關系,因為會有下一世,為什麼?因為第七識、第八識不斷,由它們和合運作產生前六識,產生一個新的形體,這裡面有沒有一個固定不變一直輪迴的東西呢?有人聽我這么一講,說「有啊,第七、第八識不是在輪迴中不變嘛」,問題是一直存在就不叫輪迴了,對吧,輪迴就是變來變去,可是既然變來變去它又沒有了,所以這個問題深入參究的話可以開悟,把這個問題弄明白了可以開悟,就是說到底誰在輪迴啊,誰在受苦啊?所以很多話頭,禪宗要看話頭、參話頭,很多話頭都是以「誰」來組成句子,好比「誰在念佛」「誰在吃飯」「誰在喝水」「誰在參禪」……等等,你要能把這個「誰」弄清楚了,可以開悟。不過最後的結論可以告訴你,就是沒有「誰」,因為沒有「誰」,所以你就解脫了,因為沒有人輪迴。這個光嘴上說沒有用,證到才行,道理明白後就要去做,要無私無我地去奉獻,「盡形壽,獻身命,信受勤奉行。」
好,第一段就這樣。
我們講第二段,「二諦總持,三學增上,恢恢法界身」。「二諦」是真諦和俗諦,諦是真理的意思,有人解釋,真諦就是佛法的真理,俗諦就是世間的真理,這個說法並不完全錯誤,就是說,從凡夫的角度上可以這樣說,但是從佛法的角度上可不是這樣的,因為二諦都是佛法的真理,不能說俗諦就是世俗的真理,世間的真理就不是佛法的真理,實際上俗諦的本質意思是什麼,就是當你證得了真諦以後,用這個真諦度化眾生的時候就叫俗諦,它是菩薩化眾用的智慧,是方便善巧。它是菩薩化眾用的智慧,是方便善巧,並不是單純地說世間的真理,因為菩薩不能離開世間,不能離開眾生,所以在度化的過程中必然要涉及到世間法,可是世間法到了佛菩薩的嘴裡再講出來的時候,貫穿的都是佛法的真理,並不是完全純粹的世間法,純粹的世間法跟佛法方向是相反的,那怎麼能叫做教化眾生呢,不可能的。所以「二諦」的意思要弄清楚。「二諦」為什麼叫總持?因為「二諦」就包含了佛法所有的內容。那我們再聯繫起來講,所謂真諦,就是解脫之智;所謂俗諦,就是成佛之智。真諦就告訴我們,眾生無我,可是眾生在受苦,你說沒有我,誰受苦啊?你講這個道理不行,他腿要斷了,你把他救出來,你跟他講這個,你趕快把那樓板想法掀起來找人,怎麼樣啊,你把他弄出來,腿折了沒關系,鋸了也行,命要保住。所以菩薩必須要有無量的善巧方便去具體地度眾生,這樣才可以。那麼這樣的話,度眾生用的方法,還是要用無我的這個真理,但是眾生聽不懂,所以就要用種種善巧方便,來給他們講,讓他們明白,這時候就是俗諦了。如果單純個人的解脫,就叫解脫道,叫解脫智,就是聲聞緣覺的方法。但是如果大家都證得了個人的解脫,那麼誰來度眾生呢?度眾生還是要菩薩來度。所以小乘的人如果發了心,回小向大,他就變成了菩薩。他要不斷地在這個世界上存在,不能夠進入無餘涅槃,要和眾生在一起,然後來不斷地度化眾生。所以佛法的根本還是菩薩道,是成佛之道。因為只有這無量無邊的佛,無量無邊的菩薩才去度化眾生,聲聞緣覺基本上不度眾生,他們個人解脫就算了,他們只要有真諦就夠了,不需要用俗諦。俗諦就是化俗的方法,度化眾生的方法和智慧,就叫俗諦。「三學增上」,佛法里邊講「三學」,「三學」就是聞思修。聞德聞慧,思德思慧,修德修慧。具體修的時候是什麼呢?其實大家也知道,那就是戒定慧三個方面。所以三學也是戒學、定學和慧學,從哪裡來的呢?從聞思修入三摩地,一定要從聞思修開始。「三學增上」是什麼意思?因為只有基礎是不夠的,不論我們學文學、數學還是其他的學問,只有小學水平不行,中學水平也不行,應該有大學的水平或者有研究生的水平,或者還需要繼續不斷地學習,那學問是沒有窮盡的。所以獲得了基本的三學以後,就要不斷地增上。基本上來說,菩薩修行有五十二個次第: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進來初地的時候,再往上的就叫增上戒學,增上定學,增上慧學,所以這里說「三學增上」。「恢恢法界身」就是說我們修行證果尤其是大乘佛法。開始的時候,就要證到法界身,法界身也就是法身,法身廣大無邊,沒有變。也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我們本來的生命是無量無邊的,我們現在不知道,沒有證道,當證道的時候,我們就知道,我們是盡虛空,遍法界。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一切唯心造,這宇宙和法界其實也是我們心造出來的,所以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什麼都是心裡邊的。有了這個基礎,那麼在增上修學,最終就能夠成佛。
下面一句「凈德既圓,染患斯寂,盪盪涅槃城」,心有無量無邊的德能,因為第八識里邊含藏無量無邊的功德,不論我們輪迴還是我們修學佛法去解脫、修行證果,所有的這些種子都含藏在第八識里,只有第八識有含藏種子的功能,前七識都沒有,為什麼呢?因為第八識不生不滅,你含到前七識里,前七識它自己滅了,種子上哪去?第八識沒關系,它永遠存在,所以只有它能夠含藏種子。這種本具的功能,本來就是清凈的,沒有染污的,因為我們有我見,有我執,才變得不清凈。我們的生命本來就是清凈的,平常我們聽說的是自性清凈性,這是本具的,不需要修證,你證不證,修不修它都是清凈的,而且是圓滿的,包括我們成佛的種子也圓滿具足,因此說,一切眾生都能成佛。任何一位眾生,哪怕是萬惡不赦的眾生,今後也有一天會成佛,因為什麼?因為他有成佛的種子,任何眾生都本具真如佛性。佛在菩提樹下大悟成佛以後,開始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說:「奇哉,奇哉,大地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遠離妄想執著,無師智,自然智就會現前。」釋迦牟尼佛降生於這個世界,第一句話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我在網上有個網名,叫如來藏,後面寫了這么幾個字,然後有人說:法師您好狂啊,「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我說:網友啊,這是佛說的話,這不是我說的話,他不吭聲了。那個「我」說的是生命的本來,或者本來的生命,不是我們老百姓所說的這個我。如果我們能夠悟得了這個生命的本來,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的修行,那麼「染患斯寂」也就是所有的煩惱,生死都會停止,進入寂滅。其實就是回歸寂滅的意思,就是我們剛開始說的,一滴水永生跳入大海,表面上自己好像死了,實際上獲得了永生。佛法修學其實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大家都不怕死,怕死也沒有用,必死無疑,所以乾脆就不怕算了。學了佛以後,知道自己根本就死不了,就不會再怕了,這是學習佛法獲得一個根本的利益。不怕死的這個人,死都不怕了,別的還怕什麼?不怕。不怕,不是大家盡管做壞事,不怕了以後,大家就開始修行了。「盪盪涅槃城」,涅槃是什麼意思,就是不生不滅的意思,涅槃的境界就是不生不滅的境界,那麼這個境界到底是什麼境界呢?就有兩種,一種是本具的涅槃,叫作本來自性清凈涅槃,這是本具的。一切眾生本具涅槃,不管你修不修,都涅槃,因為你的生命是永恆的,沒有人能消滅。第二種是佛的涅槃,在《心經》里邊叫究竟涅槃,在《大涅槃經》里邊叫大涅槃,還有其他的叫法,好比說,無住住涅槃等等,這是佛在果位的涅槃。為什麼叫盪盪?因為廣大無限,包含一切。佛的果證有兩種,就消滅煩惱、斷絕生死來說,叫涅槃果。就佛有大慈悲、大智慧、大雄力來說,就叫菩提果。有兩種果位,菩提果和涅槃果,只有這兩種,總的來說,沒有第三種。為什麼叫「涅槃城」?涅槃怎麼叫城?這是因為有的經典說,佛引導自己的弟子去到寶國尋寶,走到路上就又累又渴,需要休息一下,佛就變化成一座城池,這些弟子很高興,到了城裡邊,有吃的,有喝的,可以坐,可以躺,休息休息。可是有的人說,哎呀,這就到地方啦。佛說,大家吃好了,也喝好了,就繼續走。有的人就不想走,不想走不行,這是佛變化出來的,佛只是讓你休息一下,佛就把這座城給變沒了。大夥就繼續走。佛說前面有更好的城,這樣引導二乘的修行人回小向大,最終的都要成佛,而不是僅僅證得了一個小的涅槃就算了。涅槃其實有兩種,一種是小乘的涅槃,一種是大乘的涅槃,大乘的涅槃就是佛的涅槃。小乘的涅槃有兩種,有餘涅槃,無餘涅槃,像舍利弗在佛涅槃之前提前涅槃,實現的是小乘的涅槃,毀屍滅絕,自己的身體沒有了,也不能輪迴了,從此以後永滅無餘。但是在涅槃當中有一個涅槃的本身它不會沒有,如果沒有,就成斷滅了,但是有,所以不叫斷滅,跟外道的斷滅就區分開了,那就是第八識獨存,所以涅槃有一個比較簡單的解釋:第八識獨存,叫涅槃。下面一句「眾緣性空唯識現,南無達摩耶」。達摩就是法,怎麼樣來度眾生呢?要用佛法來度眾生,佛法到底是什麼?我們剛才已經講了很多,人我,法我,這里說「眾緣性空唯識現」,說的就是人我和法我,一切法,包括我們人自己,包括這個講堂,包括這個麥克風,這本書都叫法,都是眾緣和合所成,這個講堂要有水泥、磚瓦、柱石、木料……等等,加上人工然後設計構建起來。眾緣和合,眾緣所成,但是因緣所成法,有生就有滅這個道理大家其實完全可以了解,因為這個講堂不可能永存,也許用上幾十年,也許用上幾百年,反正最後肯定沒了。我們人也是一樣,我們人更可憐,大概不會超過一百年,超過一百年的就叫人瑞,就了不得了,雖然是顫巍巍的,但是他沒死吧,大家都很恭敬他,那你要現在出來一個200歲的老人的話,那就是奧巴馬也來訪問。因為稀奇嘛,少嘛。但是現在人壽平均也就是70歲,這還不包括戰爭爆發,戰爭爆發,這個壽命就銳減。眾緣和合的事物都不堅實,都是有生有滅的,但是其性本空,其性本空的意思,就是它沒有自己的本質。這本書是暫時給它的一個名字,它只有這個名字,沒有實質。它不就是幾張紙,倆釘子釘一塊,然後這是有色的,沒色的,還有黑的字體,給它起個名字,叫什麼什麼書就行了。我們人出生以後,也起個名字,叫什麼什麼,然後一死,沒了,上哪找去呢,人們還要找,找來找去,找來找去,我告訴你,別找了,因為活著的時候都無我,死了以後還找,找來不把你嚇壞了,你不怕嗎?人們有時候很可笑的,我前兩天看了一個視頻,一位老太太93歲了,他孫女從外地回來,都死了三天了,他們在那哭啊哭啊,他奶奶一動,活了,把她嚇得一屁股就坐那不動了。所以別招呼死人,招來也沒用,招來,他是活過來反倒把你嚇死了。由於萬法是眾緣和合產生的,就沒有自己的獨立性,沒有獨立性,不能單獨存在,它必須依靠眾緣才能現前,所以它沒有自己的本質,其性本空,性就是本質,它沒有。既然這樣的話就是「照見五蘊皆空」。這有什麼好處呢?好處大了,因為可以度一切苦厄。佛度眾生,菩薩度眾生,用的就是這個方法。如果這個道理明白,苦很快就可以減輕,繼續修下去,苦就可以停止,如果不能停止,要佛法幹什麼呢?擺得好看嗎?大夥湊一塊,開個法會熱鬧,不是,確實有這樣的功能,不修不知道,修了以後一定有體驗。所以大家接觸佛法以後,慢慢地要想辦法走實修實證的道路。繼續深入學習,知道所有的這些不過是唯識所現。就是自己「心生所以種種法生,心滅所以種種法滅」,如果我們沒有心、我們沒有識,我們不知道,外邊這些事物跟你有什麼關系?晚上睡覺,你睡下之後就沒再醒來,這個世界好和不好,請問和你有什麼關系?醒來以後一看這些東西,哎呀!沒死,活過來了,好像跟自己有關系,如此而已。
仔細想,仔細去思維,到底什麼是人?到底什麼是我?人在哪裡?我在哪裡?這是佛法的根本問題。一切唯心,只有心,沒有別的。那心是什麼呢?如果再沒有其他的只有一個心,心也只有一個名而已。《金剛經》就專門講這個道理,所以叫「金剛般若波羅密」,金剛不可壞,它什麼東西都沒有,你怎麼去破壞它呢?但是在沒有的過程當中,什麼都有!什麼都可以建立,雖然是假的,但是!可以有這個假有,如果貫通以後,這個有就叫「妙有」,所以佛法是圓融派的,你從哪個方面也打不敗,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下面還有一句:「理無不彰,蔽無不解,煥乎其大明」。在理性上、道理上、真理上沒有不彰顯的,彰顯一切,建立一切。所以佛說:「一切法都是佛法」,世間法也是佛法,但是不能濫用這個詞。有人說,你看我賺錢,賺錢就是佛法。錯!吃飯,我吃飯就是佛法。錯!但是,賺錢吃飯的確是佛法,你弄明白那就是佛法,你弄不明白那就不是佛法!看你明白不明白,在那胡說八道怎麼能叫佛法?蔽無不解,就是你有任何的疑問、任何的疑惑都可以給你排難解惑。煥乎其大明,大明就是大智慧,由於有智慧的光明可以照耀一切,所以一切都能夠通達萬有。這是第二段。
第三段,「依凈律儀,成妙和合,靈山遺芳型」。什麼叫「律儀」?律是紀律,儀是威儀,加起來不就是威儀。「凈律儀」就是清凈的紀律和威儀,當然這是指佛法的紀律和威儀,不是外道的。因為外道的紀律和律儀是有過錯的,有過失的,佛法沒有,因為佛是一切智者,當然不會有問題。另外,這些戒律都是清凈的,按照這個清凈的戒律去修持,就能夠轉變自己,使自己也變得清凈。所以修行要按照佛制定的清凈戒律和威儀來修行,有人說這到底是什麼,本人有一個解釋很好,就是清凈的生活方式,就是佛告訴我們如何生活,所以「身、口、意」三個方面都給你說得非常非常非常非常之具體,你想裝糊塗也裝不了,他告訴你如何張口,如何吃飯,如何穿衣都說得非常具體。具體極了,你要想知道,那就學習戒律和威儀。戒律和威儀在佛教裡面是一大塊內容,所以經律論三藏其中有一藏就是律藏,就講這些事情。現在大家除了比丘、比丘尼的戒律不能看,菩薩戒可以看。好比說:八關齋戒、三皈五戒、十善,菩薩戒的這些內容,在家、出家的都可以看。因為現在網上太方便了,有人都放到網上了,你想看,他也管不著,沒辦法,可是你不能看。守戒就是清凈的生活方式,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是雜亂的是染污的,所以是大有問題的,是使我們墮落的輪迴的,如果按照現在的這種方式絕對不能解脫,更不能成佛。可是如果按照佛的戒律威儀來生活,你就變成了一位真正的修行人,你的身口意就會逐漸的變得清凈了,當你清凈到極點的時候,就和佛完全相應,你也就成佛了。當然,真正的持戒要達到三諦的程度。在三諦之前基本上都屬於學界。所以呢,小小的戒犯了以後,是完全允許懺悔的,而且有很多的懺悔方法,我們不必背那麼多的包袱,修行人就要勇敢,其中包含有錯能夠勇敢糾正,不怕。好比說殺生,有的人放下對口味的貪婪,今天吃了一條魚,壞了!殺生了,懺悔,一懺悔,業消了。可是第二天又想吃,這玩意看著還饞呢,不行!這是一種新的做法呀,管他呢,先吃了再說吧,變成魚被人吃,下輩子的事誰知道呀,吃!吃完以後一看,哎呀,壞啦,又犯戒啦,這種情況在初學者人不少,決心太小,沒有真正的發起心來,那麼怎麼辦呢,再懺悔。有人說,這不成二皮臉了嗎?吃了懺,懺了吃,這哪叫修行啊,但是我跟大家說,懺悔和不懺悔可有重大的區別,如果你能夠受戒,受了戒,犯戒,犯戒又懺悔,這是佛弟子,你做得很好。天生我就不吃肉,我吃啥,我根本就不吃,我也不受戒律,我根本就不吃,我受什麼戒啊?外道!不是佛弟子,這都是佛在經典里講的。所以一切佛弟子都要去勇敢地受戒,不要怕,錯了就懺悔,因為你有懺悔這個善法,你還有慚有愧另外兩個善法,必定能夠得到佛菩薩的護佑,受了戒以後,有護法神保護,五戒,其中受一戒有五位護法神,如果受五戒,有二十五位護法神,這都有經典,如果你們有興趣可以查這一部小經典,叫《佛說戒消災經》,《佛說戒消災經》你就網上一打立刻就出來了,雖然很短,但是像一個微型小說一樣,情節很曲折,很復雜,很好看,你不妨看一看。那上邊就告訴我們受了戒以後,天上派二十五位天神下來,不是鬼神是天神,所以一般的鬼見了二十五位天神中的一位,就嚇跑了,所以你要是膽小、家裡邊鬧鬼啊、傳說周圍有鬼什麼,你去受戒,受了戒以後,這些鬼都跑得光光的,不但你沾光,方圓四十里之內,不會再有鬼神,就算有,他也不會用惡眼來看你。
下面說「成妙和合」。出家眾在一起修行,建立僧團,叫和合眾。和合,說得很具體,一共有六種,叫六和敬。你背的時候呢,叫身、口、意、戒、見、利,比較好記。身和同住,大家都住在寺廟里;口和無諍,大家不吵架、不辯論、不爭得面紅耳赤,有事慢慢商量,共同學習,互相幫助;意和同悅,大家在一起清凈自己的心意,都很高興;戒和同修,按照戒律來修行;見和同解,大家的見解都是按照佛法的正知正見;最後利和同均,你們看到殿堂上普佛的時候,給出家人發紅包,每個包里的錢都是一樣的,不管你是方丈還是執事,一樣多,哪怕從外頭偶然來掛單的,趕上做佛事的,同樣給一個紅包,一定是一樣多。我曾經到過五台山,紅包往出一倒還有鋼鏰,為什麼,他把總數都變成零錢,每個人都一樣多,有的時候沒有辦法,小零碎。我們最小的是五塊錢,我連兩塊、一塊的也沒有見,因為可能這場佛事剩下點錢,補到下面,下面可能沒這么多錢,但是上面有補,也就不那麼教條死板了,但是肯定是平均的,都一樣,這叫利和同均,如果居士們請僧人吃飯或者幹什麼,叫普請,你不能請一個兩個,要請一塊請,有人說那不行,我哪有那麼多錢,太多了。那麼就居士們合起來,你出一百他出二百,另外就是可以跟寺院裡面商量好,這次我請五個下次我請十個,等我以後賺了錢我請一百個,反正我逐漸地都請遍了,這都可以。總而言之,普請不可以個別請。「成妙和合」加上一個「妙」就是說要修行圓滿的佛法,這一個團體,它不僅僅是柏林禪寺的僧團,也不僅僅是河北省的僧團,這個僧團可能是宇宙的大僧團,是整個釋迦牟尼佛教化區域內的僧團,所以我們做佛事的時候,有人說「哇,這唱一唱就有這么好的效果,太不可思議了」問題是做佛事時要請聖啊,很多聖人都參加了,他們都有神通,我們眼看不見而已。所以我們依靠的這個僧團為什麼是永恆不滅的,因為是釋迦牟尼佛的大僧團,甚至是宇宙範圍內整個三寶的僧團,當然是永恆不滅的,那還用說嗎,這樣的話,無量的賢聖僧集合在一起能沒有力量嗎。「靈山遺芳形」是從靈鷲山那個地方傳下來,當時佛在靈鷲山說法,流傳下來這種眾妙和合的僧團組織建制,一直流傳到現在。
「修行證果,弘法利世,焰續佛燈明」。修行的目的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證果,這個果位小乘有: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羅漢;大乘我們剛才說有五十二個次第。小乘的最小果位叫初果,初果的名字叫須陀洹,大乘的果位從什麼時候算得上是一個果位?從「明心見性」里的「明心」開始,禪宗叫破初關,破初關的意思是,你已經找到生命的本來面目,已經證得了生命的最初的智慧,你已經和生命本具的智慧有了第一次的相應,你已經接觸到了那個不生不滅的秘密。所以這個法是燈燈相傳,每次夏令營都有傳燈法會,其意義就在於此。從佛往下傳,從印度傳到中國,傳遍全世界,傳到每一個人的手裡,照亮了每一個人的心靈,燈燈相傳。所以禪宗有書叫《傳燈錄》,寺廟都有一個長明燈,不管是誰,只要寺廟還在,就要讓這個燈不要滅,一直續,續,平時點蠟燭那是臨時的,走的時候就把它滅了,可是長明燈一直都是亮的。
「三乘聖賢何濟濟,南無僧伽耶」三乘就是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也叫佛乘,菩薩乘和佛乘是一個意思,他的智慧就是我們剛才說的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佛菩提,這是從不同方面來講的,意思是一樣的,那麼聖賢怎麼區分呢?在小乘只要證得初果須陀洹,就叫聖人,在大乘佛法裡面,進入初地以後的叫聖人,初地以前的叫三賢,五十二個次第其中最初的十信不算,從初住開始,那麼十住、十行、十迴向,這三十個位置叫三賢,從初地到十地的十個位置叫十聖,所以加起來叫三賢十聖,簡稱叫賢聖。何濟濟,「濟濟」就是很多的意思,有一次開法華會的時候,可能是舍利弗,心想:哎呀,這釋迦牟尼佛的凈土怎麼看著都是山川河流、高低不平啊,可是佛在經典裡面一直都說凈土都是地平如掌,黃金為地,好的不得了。他這一起心動念被佛知道了,佛就用腳趾頭按了一下地,這一按地,大地平整就像琉璃一樣,與東方葯師琉璃光世界和西方極樂世界等無有異,而且從地湧出無量菩薩,他知道是自己的問題,是我的問題,我們所在的世界它是凈土,娑婆凈土。因為這是釋迦牟尼佛的道場。是釋迦牟尼佛的凈土。
他知道是我們的問題,不是佛的問題。我們所在的這個世界,它是凈土,娑婆凈土,因為這是釋迦牟尼佛的道場,是釋迦牟尼佛的凈土,它豈能不是凈土呢。而且這個凈土,表面上現出像穢土的樣子,也是釋迦牟尼佛的苦心。因為眾生剛強難化,那麼用這種表面上是穢土的形式,讓眾苦煎迫,我們就會生起出離心,就會勇猛地修行。如果像北俱盧洲那樣,人壽自然千歲,不用勞作,什麼都物產豐富,人就不修行,所以八難裡面有北俱盧洲。因為那裡人不修行。所以我們要知道,這個世界也是釋迦牟尼佛的凈土。
「南無僧伽耶」,也就是說,我們要把三寶作為皈依處,其中包括僧寶。僧寶,這僧字本來就是個集合名詞,就像我們說人民,他不是單個的人,紙張不是一張兩張紙,本身就是集合名詞。因為是一個和合共住、修行證果的大團體,因此,才可以作為依靠。當然要落實下來的話,那你到了柏林寺,就依靠柏林寺這個小的僧團。因為大僧團是由小僧團組成的。但小僧團或個別僧人不能代表整個的僧團,因為可能有缺點、毛病,這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所以我們要依靠的是整個的這個大僧團,這樣沒有任何缺點、毛病。下面還有一句,「統理大眾,一切無礙,住持正法城」。我們早晚殿完了以後有一個三皈依,「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因為統理大眾,就是僧團的責任和義務,作為一個僧人,從你剃度那天起,你的使命就是統理大眾,你說「我不行,我剛學,什麼也不知道」,別著急,學好了就可以。這個饅頭要一口一口吃,修行要一步一步走,假以時日總可以達到目的。既然已經是僧團的一成員,當然就要和僧團一起來擔負起這個傳播佛法的使命。如果這樣照著佛理如法修行,當然可以一切無礙。
「住持正法城」,意思是要住持正法不能住持邪法。為什麼說這句話呢?因為佛在經典裡面講:「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我們對這句話知道,但是理解不深刻,慢慢地就深刻了,慢慢地你就知道,你為什麼學了這么長時間不能修成正果,我不只是對你們講,我對其他居士或者師兄弟們有時侯也這么講。你們上一個大學三年五年,最多六年,可能聽說最長的大學是六年,不包括研究生,那麼就畢業了。你就學到了很好的知識,可是出家人有時候出家十年八年二十年,居然還是跟過去差不了太多,為什麼?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被惡知識,或者說被邪法誤導了。你認為你學的是純正的佛法,其實它並不見得純正,它裡面其實夾雜揉合了很多錯誤的東西。
今天中午我們幾個師兄弟在一起喝茶,就說到了這種可怕的事情,本來很好的東西,佛說的這個意思到他嘴裡一變,再說出來,變味了,不是原來那味了。所以講佛法要依照經典,不能離經叛道,不能加自己的意思隨意發揮,這個不可以。現在我們有些人,包括居士包括法師,膽子太大。學了點東西之後張口想說啥說啥,這樣不可以。不管你說多說少要有經典依據,對不起,拿經典依據來。有依據可以,沒依據就是你胡說的。所以最後檢點你的時候,就拿經典作為依據,那你沒有辦法,到時你乾瞪眼,因為你確實錯了,你就認錯吧。由於有這些邪知歪理在誤導大眾,所以我們聽到的佛法不純正了,那麼你用混亂的雜亂的不純正的佛法怎麼能夠成正果呢?這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多多地讀原典。我們現在正在讀《華嚴經》,晚上還有。可能你們有事,我們僧人繼續去誦經,已經誦了一個多月兩個月了,要誦原典,當然可以參考後人寫的東西,但要辛苦一點對照經典,不能完全相信後人寫的任何東西,不能相信任何人說的,全盤接受這個不合適。因為畢竟不是佛,可能犯錯誤。這是第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有人非常幸運,不但得了人身而且學了佛法,還有善知識引導,引導的也是正知正見,沒有問題。那為什麼不能證呢?因為懶惰、放逸、不精進。今天誦一誦,明天有人請吃飯,算了,後天補上。後天又有事了,大後天補上。哎呀,堆了這么多了,也補不上了,沒辦法。人懶惰是天性,誰都想多睡一會兒多玩一會兒。修行不肯下功夫,這樣忽忽悠悠的話,即使遇到正法也很難修成正果。就像阿難當時就想,我依靠佛,因為我是佛的表弟,佛可能會照顧我,結果佛也沒有照顧他。因為這事不能照顧,沒法照顧。你吃飯你飽,我吃飯我飽,佛吃飯阿難能飽嗎?飽不了啊。最後阿難還要自己證。《楞嚴經》講這個事情,其他經典有時候也講。阿難最後不簡單,他證了。如果我們在座的營員,確實有心要進入佛法的殿堂,要深入堂奧,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要活出一個更好的人生,那麼你就要下定決心去落實佛法。
我們看最後這個總的說法:「今乃知,唯此是,真正皈依處」。也就是除了三寶,沒有別的是真正的,都是假的,不真實,因為不能永恆存在。今天在,明天就不知道了。你依靠房子,房子在地震中倒了。依靠父母,父母去世了。依靠兄弟姐妹,兄弟姐妹也出事了。誰能保證沒事,誰都不能保證,所以都無常啊。三寶是常,所以我們做佛事唱:「南無大乘常住三寶」,就是這個意思。「盡形壽」,不單是盡這一期的生命,「形」就是身體,「壽」就是壽命。學習佛法要發長遠心,要盡生生世世的形壽。永遠皈依三寶,永遠做佛弟子。當你發了這樣的大心,臨終時這個大願這個大心就會引導你。下一世你投胎就很有可能再投到學佛人的家庭裡面,從小就受到佛法熏陶,你還會繼續學習。像我們出家人都不是這一世出家,我一來的時候,師父就說,出家人就繼續出家修行吧,他有出家的習氣,非常明顯,不喜歡世間的東西,就喜歡寺廟的生活。我記得我從小就喜歡光頭,我不知道為什麼,後來出家才知道我為什麼喜歡光頭,出家成了習氣了,就願意理光頭,不願意留頭發。為此可以捨棄自己虛假的身體和性命。所以佛在自己的本生故事裡講了很多捨身的故事,好比說,為了一個雪山偈可以被魔鬼吃掉。你告訴我這偈子的下半句然後你把我吃掉就可以了(當時,釋迦牟尼在雪山苦行,修菩薩道,名為「雪山大士」或「雪山童子」。釋迦牟尼涅槃前回憶:他在「佛日未出」的過去世,「獨處其中,唯食諸果,食已,繫心思惟坐禪,經無量歲」。帝釋見大士獨修苦行,即從天降,化作羅剎,試探其心。羅剎在大士前朗讀了過去諸佛所說的「半偈」:
大士聞「半偈」,心生歡喜,四顧唯見羅剎,便謂:「若能說余半偈,吾終身為汝弟子。」羅剎說:「我今飢逼,實不能說。」大士問:「汝食何食?」羅剎道:「我所食者,唯人曖肉;我所飲者,唯人熱血。」達大士聞言,斷然宣布:「但能具足說是偈竟,我當以身奉施供養!」還脫下鹿皮衣為羅剎敷座。羅剎於是宣說了後「半偈」: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捨身伺虎,看到小老虎快餓死了,王子就從懸崖上跳下來,為什麼,因為他爬上去這老虎不吃他,它沒聞到血的味道,它不懂得吃,也可能咬不動。後來他從山上摔下來,摔下來了以後,流出血來了,這小老虎先舔舔血,然後慢慢吃他。這是捨身飼虎。到了等覺菩薩再往前走一步,就是妙覺,就成佛。要百劫修相好,用一百大劫的時間修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那個時候到處捨身,要眼睛給眼睛,要鼻子給鼻子,要腎給腎。誰的腎要不好了,要碰到這樣的活菩薩那太幸運了,因為他不說二話,馬上就給你。要命就給你命,要腦袋給腦袋,要啥就給啥。這樣要修一百劫。所以佛說這個世界任何地方都曾經是佛捨身的地方,包括我們現在坐的地方都是一樣。所有經典後面都說「信受奉行」,不過這里加了一個「勤」字——「信受勤奉行」,學了佛法不是為了擺設、為了裝潢、為了好看、為了點綴,學了佛法以後,是為了能夠用,能夠得到佛法的理,最後的目標是圓滿成佛。所以每個人從接觸佛法的那天開始,就要有這樣的信心、有這樣的決心,做一個真正的佛弟子,擔負佛法的大業,荷擔如來的家業。
阿彌陀佛,謝謝各位!
主持人:謝謝法師,為我們精彩講解三寶歌詞的真諦,使我們領悟它的重要。我們再次以熱烈掌聲感恩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