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佛法師:二課合解 第二十一講

《二課合解》第二十一講

5月17日上午 9:00,釋親佛法師在榕樺寺念佛堂繼續向四方信眾講授《二課合解》中的「普賢菩薩十大願王」。

上節課已講到第八節「常隨佛學」,由於今天來了一些新聽課的信眾,釋親佛法師把上節課的內容又簡要地重復了一遍,以使新來的信眾可以把內容連貫起來。

一者禮敬諸佛

從直觀上講諸佛是指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葯師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從本心本性上講眾生皆是佛。本師釋迦牟尼佛在行菩薩道時,叫常不輕菩薩。他總是一心一意地禮拜他遇到的行人,並說「我不輕慢你們,為什麼呢?因為你們若行菩薩道,必能成就佛果。」他這樣做是為了促使那些懶於實踐佛法、忘記開發佛性的人們深深地反省自己。

佛曾講過:我是成佛,汝是當成佛。汝指眾生,即眾生皆是未來佛。所以我們一定要恭敬尊敬一切眾生

要想眾生,必須具備四攝六度。「四攝」即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六度是指: 「度」梵語波羅蜜多」,字義是「到彼岸」,就是從煩惱的此岸度到覺悟彼岸六度就是六個到彼岸方法

一是布施有三種:(一)凡以物質利益施與大眾的叫做『財施』,包括身外財物和自身的頭目手足和生命;(二)凡保護大眾的安全使他們沒有怖畏的叫做『無畏施』;(三)凡以真理告知大眾的叫做『法施』。  

第二是持戒,戒也有三種,即防止一切惡行,修集一切善行饒益有情菩薩最根本的戒是饒益有情戒,就是一切為了利益大眾,其餘所有戒條都要服從這一條。

三是忍辱即為利益有情故,忍受毀罵打擊,以及飢寒等苦,所謂『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終不放棄救度眾生的志願。

第四是精進,即不懈息地努力於自度度他、自覺覺他的事業

第五是禪定,即打坐參禪。

第六是般若,即智慧,為自覺覺他而修禪定智慧。 

近代高僧大德一再強調:修行人要廣結四緣,即人緣、善緣、法緣、佛緣。與眾生結緣,首先要給他利益。因為眾生皆有貪心,這是一種善巧方法。所以我們要布施佛教的發展,關鍵在於這些法師能不能按照四攝六度來渡眾生。能不能發「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之心。現在是佛教末法時期,但並不是佛法衰微,而是人衰微。

所以禮敬諸佛就是恭敬尊敬一切眾生,因為經上講眾生皆是我們生生世世的父母未來諸佛。如果有這樣的認識,你對每一個眾生都有慈悲喜舍心。這四無量心也應是我們每個人都應具有的: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所謂慈無量心,即友愛之心,能與眾生安樂之心。悲無量心,即同情他人的痛苦,救拔眾生脫離苦境。喜無量心,即見人離苦得樂生慶悅歡喜之心。舍無量心,即如上三心亦不執著,又捨棄一切冤親之差別相,而平等對待之。此四心普緣無量眾生,引無量之福故名無量心。又平等利一切眾生故名等心。

二者稱讚如來

華嚴會上,諸大菩薩所講的一句話希望大家牢記不忘,即:「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有我盡見 ,一切無有如佛者。」一直以來,我就倡導這句話,而且是我每次講法之後的總結語。為什麼呢?因為唯恐大家墮落於六道輪迴。現在的很多宗教,它們是無法教給你了生脫死的方法,唯有佛才能告訴你真正的解脫之道。要知道本師釋迦牟尼佛是第八千次來娑婆世界示現成佛而成佛需用三大阿僧祗劫那麼久遠時間,由此可見佛度眾生的悲願是多麼深啊!所以我們要稱讚如來

三者廣修供養

佛的本意是讓眾生成佛當你用誠敬心去皈依三寶,這功德是極大的。佛在經上明確講:「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夠發清凈心,言我今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勝過供養三千大千世界如來萬歲無量倍數。」

當你皈依三寶時,你就三寶,這三寶是無價之寶佛法僧從相上講釋迦牟尼佛為佛,三藏十二部一切經典是法,剃度染衣出家人是僧。從自性上講,從自性皈依佛法僧就是皈依覺正凈。自性所具有覺而不迷、正而不邪、凈而不污染,這就自性佛法僧。

現在皈依的人很多,修行的人很多,信佛的人也很多,但是若沒有正信正知正見,難免墮於六道輪迴佛經上講,*輪常轉。*輪從形相上看,大輪外面八個小輪,八小輪即指代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勤、正念正定

四者懺悔業障

觀音普賢文殊、勢至、地藏彌勒這樣的等覺菩薩,他們還要懺悔,何況我們眾生呢?佛講,無量劫以來眾生身口意所造的業,假若有形體,盡虛空法界。儘管我們盡形壽百年時間內禮佛拜佛念佛誦經持咒,所消業障猶如一掌土,而所留業障猶如大地土。所以凈土法門眾生帶業往生,若業盡情空談何容易,我們的業障深重了,正如地藏菩薩本願經中講,南瞻部洲的眾生,起心動念無非是罪無非是業。

不發菩提心而修一切善法皆為魔業。菩提心是以大悲為因,悲心即拔一切眾生痛苦凈土法門亦復如是,發菩提心一心專念阿彌陀佛。不發菩提心,念佛往生是不可能的。為什麼呢小乘阿羅漢修苦集滅道,斷見思二惑,不回小向大,永遠無法成佛。回小向大即我們這顆心量要像普賢菩薩一樣,盡虛空法界,化無量諸身禮無量諸佛,代替眾生懺悔業障虛空無盡,我願無窮。不聞法是無法發下大願的。我們眾生都是帶業而來有無量多的業障,我們都須要懺悔懺悔有很多方式,最主要的就是:罪由心生由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罪業如霜露,慧日一出霜露即消。要知道一切法由心想生,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十法界皆由心生。心想佛時,即心是佛。心想魔時,即心是魔。若我們的心時時刻刻覺悟慈悲,我們就是在菩薩道,就會享受到菩薩的法樂法喜。若你的心時時刻刻充滿貪嗔痴,就已處於地獄餓鬼畜生三道中。希望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心在菩薩道中,具足慈悲喜舍四無量心,具足四攝六度之心

我們往往被境所轉。在我娑婆世界修行,進一步退九步,到處皆是障礙之緣,阻滯你的修行。而極樂世界,風吹鳥鳴水流皆在演說佛法三寶有情無情同緣種智,皆是益於我們修行的助力。願大家都努力修行,離開這個五濁惡世往生極樂世界

五者隨喜功德

隨喜功德,有的居士做的很好,而有的居士就做的不太好。例如我們寺院沙彌尼傳性發心閉關就有兩種看法。一種是非常贊嘆非常隨喜。另一種就會評論:「寺院這么忙,她卻躲清閑去了。」

傳性閉關修行,我們都應贊嘆隨喜,大力弘揚大力支持。而且待她出關時,更應隨喜,前去迎接。她第一天閉關時,十萬聲佛號,十四多個小時就念畢了。她在關中給我寫信,上面說道:「確實很困,我就跪著念站著念,一坐著就會睡著了。到了第三天,魔障很大,跪著站著都無法抵抗困意。到第四天時,心就非常清凈了,念佛時心無雜念,如入無人之境,整個意念中只有一句佛號了。。。。。。。」

若能閉關十天完成百萬佛號就可以做到心繫一處。要知一句佛號能消八十一劫生死重罪。一天十萬聲佛號,會消去多麼多的罪業啊!

我們正在修建閉關中心,這都常住們親自動手,身體力行,一磚一瓦地建造起來,非常辛苦的。大家若能隨喜功德和他們做建造閉關房屋的功德是等同的。

六者請轉*輪

請轉*輪的功德是非常大的。很多大學講師、教授曾邀請我到學校里演說佛法,我拒絕了他們的邀請。因為宗教宗教的政策,宗教活動必須在國家指定的開放場所內進行。到學校去必須有宗教局、教委批准,程序繁瑣,若喜歡聽聞佛法,可以到我們寺院里來學佛人第一要愛國,第二是愛教。愛國愛教是一致的。佛陀曾講過:「不依國土法事難立。」我們必須嚴格遵守國家的政策法規,時刻與黨和政府保持一致,這樣才能很好地弘揚佛法

我經常講,我一生以八字為依止:「建寺安僧、弘法利生。」只有建好寺院僧人才能有一個安居的地方,才能有一個好的修行場所。而建寺安僧不是目的手段目的是弘法利生。只有弘揚佛法,才能利益眾生

七者請佛住世

請佛住世這一很重要。佛滅度時曾三問阿難,而阿難不答。若阿難尊者當時能請佛住世,佛大慈大悲一定會答應他的請求,繼續住世。

釋迦牟尼八十歲時,一日到了拘屍那伽城外娑羅雙樹林間,這地方四面各有兩株娑羅樹,枝枝相對,葉葉相映;中間綠草如茵,上下野花如錦;香氣四溢,清幽宜人。佛陀阿難在雙林中設席鋪床,然後頭北面西,右脅著席,疊足安卧,中夜之時他對弟子說完最後的遺教,便默然無聲,安祥圓寂。釋迦牟尼雙林滅度後,他的出家弟子世俗弟子們無不泫然流涕。皆紛紛從四面八方趕來,瞻仰佛的遺容,緬懷佛的功德。七日後,由大弟子摩訶迦葉主持了葬禮,在拘屍那伽城天冠寺舉火焚化。薪盡火滅,摩訶迦葉取出舍利(高僧遺體焚燒後留下的珠狀物),分為分份,用凈器裝盛,分送八國造塔供養

我們現在也要請佛住世,即請佛法住世。我們要廣印經書光碟,廣為宣揚佛法

佛有三身:法身、報身、化身。我們同樣也有此三身。化身是有生有滅,報身有生不滅法身不生不滅。我們每一個眾生皆有法身這是不生不滅的。

八者常隨佛學

本文雲,言常隨佛學者,如此娑婆世界毗盧遮那如來,從初發心精進不退,以不可說可說身命而為布施。剝皮為紙,析骨為筆,刺血為墨,書寫經典,積如須彌。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況王位、城邑、聚落宮殿、園林,一切所有,及余種種難行苦行,乃至樹下成大菩提,示種種神通,起種種變化,現種種佛身,處種種眾會,或處一切諸大菩薩眾會道場,或處聲聞及辟支佛眾會道場,或處轉輪聖王、小王眷屬眾會道場,或處剎利及婆羅門長者居士眾會道場,乃至或處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眾會道場。處於如是種種眾會,以圓滿音,如大雷震,隨其樂欲,成熟眾生,乃至示現入於涅槃,如是一切,我皆隨學。如今世尊毗盧遮那,如是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所有塵中一切如來,皆亦如是,於念念中,我皆隨學。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學,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阿難歷劫以來,為佛侍者,諸大弟子亦然,莫非為眾生發願歷劫隨而學之也。

常隨佛學就是我們身口意行住坐卧二六時中,一切時一切處以佛為依止,按佛所講的去做

虛雲老和尚講:成佛是最容易的事,是最自在的事,而且操之在我,不假外求。大地一切眾生,如果不甘長劫輪轉於四生六道,永沉苦海,而願成佛,常樂我凈,諦信佛祖誡言,放下一切、善惡都莫思量,個個可以立地成佛

《觀無量壽經》講,是心是佛,是心做佛,念茲在茲。當你念佛時,你就是佛。當然念佛之心必須是清凈的,無所欲求。正如黃念祖居士講:彌陀叫我彌陀,口念彌陀彌陀彌陀彌陀直念去,原來彌陀彌陀

佛講,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修行人應如老鼠棺材,咬定一處,不通不止。我們念佛就應全心集中於一句佛號上,堅持下來,必有成就

九者恆順眾生

本文雲,言恆順眾生者,謂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剎海所有眾生,種種差別。所謂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或有依於地、水、火、風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諸卉木而生住者,種種生類,種種色身,種種形狀,種種相貌,種種壽量,種種族類,種種名號,種種心性,種種知見,種種欲樂,種種意行,種種威儀,種種衣服,種種飲食,處於種種村營、聚落、城邑、宮殿。乃至一切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無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如是等類,我皆於彼,隨順而轉。種種承事,種種供養。如敬父母,如奉師長阿羅漢,乃至如來,等無有異。於諸病苦,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闇夜中,為作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菩薩如是平等饒益一切眾生。何以故?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何以故?諸佛如來大悲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譬如曠野砂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何以故?若諸菩薩大悲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解。以於眾生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以大悲心隨眾生故,則能成就供養如來菩薩如是隨順眾生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順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恆,常也。眾生,九界眾生也。

十者普皆迴向

本文雲,言普皆迴向者,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皆悉迴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願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諸眾生,因其積集諸惡業故,所感一切極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眾生,悉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菩薩如是所修迴向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迴向,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若能發此十種大願,則能成熟眾生,滿普賢願海,圓證佛道。又難除五無間業,及身心兩病,魔鬼不犯,冤親均益,即能往生極樂世界,見佛授記。故此願王,應當受授書寫,廣為人說,所獲福聚無量無邊。

普為眾生發願

四生九有,同登華藏玄門

八難三途,共入毗盧性海。

四生,總舉三界正報盡矣。九有,總舉三界依報盡矣。八難,別舉三界中障重不聞佛法者。三途,別舉三界中業重極苦者。此俱有漏迷情輪轉無窮也。華藏玄門,總舉十方佛剎盡矣。毗盧性海,總舉無盡真如性界盡矣。此乃清凈佛性法界無邊也。華藏者,華嚴經,有大香水海名普光摩尼庄嚴香水海,生大蓮華名種種光明蕊香幢。此華幢內有總海名華藏庄嚴世界海。海中有十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華,一一華內有香水海,一一海中復有大蓮華,一一華上有二十世界次第相疊,底狹上廣。如最中之華名一切香摩尼王莊嚴蓮華,華上有二十世界,最下一世界名最勝光遍照,教主命離垢燈佛,有一佛剎微塵世界圍繞。乃至第十三重世界娑婆教主釋迦佛,有十三佛剎微塵世界圍繞。乃至第二十世界名妙寶焰,教主福德光明佛,有二十佛剎微塵世界圍繞。如是有十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個二十重,遍布於蕊香幢之總蓮華上。此皆釋迦化身之境,亦是當人唯心所成,是以我心融時法界盡融,徹照無礙,身土不二,不可思議,所謂玄也。以此一心所具諸法,法法皆為入道之門。故曰玄門。又法幢橫具十門,故華嚴宗演出十重玄門圓妙難思,經雲十方虛空生汝心中,猶如片雲點太清里。所謂心融妙理虛空小,則盡虛空法界何處非諸佛清凈法身哉。普願法界四生九有,同悟同證,故曰四生九有同登華藏玄門也。毗盧性海者,梵語毗盧遮那,此雲遍一切處,即究竟清凈法身也。良由法身之性,離過絕非,離諸名相,寂然不動,豎窮三際,橫遍十方,不可思議,強名曰性。上言無邊摩尼庄嚴王香水海,及微塵諸香海,皆是吾人自性唯心所成,故曰性海。然此性心人皆迷之,而為眾生隔礙世界,殊不知一切世界相本常住即是圓融之性,所謂終日抱此,枉受輪轉,雖受輪轉,而此性曾未有絲毫變者,故終日見聞覺知,全由自性映出而有生滅,若肯當念放下,而此生滅全體即真,則無邊虛空,華藏庄嚴,塵塵剎剎皆是真如妙性圓融法性矣。我心既是法界,而法界眾生在我心之中,而我亦在眾生心中,以眾生心亦各俱是法界故,則心佛眾生互為圓融法界。且我心既能皈於佛性,則普願八難三途,當體亦皈佛性,故曰八難三途共入毗盧性海。

八難:地獄難、餓鬼難、畜生難(此三難別名三途)、盲聾喑啞難、世智辯聰難、佛前佛後難、北俱盧洲難、無想天難。

九有即三界九地開之成二十五有——

欲界:五趣雜居地

色界:離生喜樂地、定生喜樂地、離喜妙樂地、捨念清凈

無色界:空無邊處地、識無邊處地、無所有處地、非非想處地

二十五有偈曰:四洲四惡趣六欲並梵天四禪四空處無想及那含合之又名六道,所言有者有善惡因果故名曰有上九又言地者住著生死不肯捨離故。

三皈依

上來課念至此,結歸三寶,普願自他兩利也。三寶皈依處。事處,則別相等三寶歷然可別。理處,則一體三寶,一念具足。又事則藏通別七方便人所皈依也。理則圓教始終,以及別地所皈依也。所言皈者,返還為義。依者,依憑為義。謂返邪法還事正法,依憑正法而詣真際。正法三寶也。所言寶者,佛為說道之寶,法為載道之寶,僧為傳道之寶,三皆可尊可貴,世所希有百千劫難遭難遇,遇能信受,必獲解脫故稱寶也。

七方便與圓實人所三寶

藏:人、天、聲聞、緣覺、菩薩

通:聲聞、緣覺、菩薩

別:三十心、十地

圓:始終

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和南聖眾。

此三偈,各初句皈依一體三寶,各次三句皈依別相三寶也。自皈依佛者,自性之智,皈依自性之佛,亦皈依自性之法,亦皈依自性之僧。佛者,覺也,即自性之智。法者軌則也,即自性之理。僧者和合也,即自性理智一如。又佛、般若德也。法,法身德也。僧,解脫德也。三德圓融,即自性三寶也。自性清凈本周法界,則法界眾生皆互在吾自性之中,吾既自皈依本性無盡三寶,而當願法界眾生一皆皈自性無盡三寶

體,體究也。解,解悟也。大道,一佛乘之大道也。普願一切眾生體悟無上之佛道,即發無上之大心,以冀速成佛果也。

深入經藏,藏有三,謂經律論三,十界法門無不圓括,故曰經藏。普願眾生深悟三諦之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三智圓明,即真如性海也。

統,總也。理,治也,調也。大眾,此雲和合眾,即四教行位,三乘七賢,並凡夫僧是也。普願眾生,六和總調,三觀具修,遍治三惑之妄,圓顯三智之真,入一切聖賢海,而得圓融無礙也。

和南,翻拜。聖眾,即四教三乘聖賢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