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方法師:解脫之道講記 b15 三法印 二 諸法無我

「二、〔諸法無我

一般人總以為事物上有一個獨立存在的東西。依佛法說,存在的事物都不過是因緣和合的假相,其中沒有什麼可以獨立自存的。」

無我無常是相依相緣的,我們看到一切事物一切法,總是認為是獨立存在的。但從佛法的角度來看,萬法是緣起和合的假相,任何一物都是條件組合的,沒有一法是可以單獨存在的。佛法講沒有一法不從緣起而有,表示任何現象的存在都是緣起組合的,沒有單一條件能成立的。大至外在宇宙星球,小到任何一個小現象,哪一法不是因緣和合而有?它不可能單獨存在,不可能永遠不變的存在,一定會壞的。現在科學發達了,更能說明這個理論,連太空都有黑洞,現在科學還不知道黑洞的內容,因為探察不到。但知道有很多東西包括壞掉的星球都會被吸進去不見了,過一段時間又會從那個地方生出新的星星。宇宙星球的運轉都還是與一切萬法的組合一樣有生滅變化,不可能單獨存在,都是因緣條件組合。怎麼可以說是自性不變的?任何組合條件一變,它就變,所以沒有永恆不變性,沒有單一性。無我就是在講沒有單一(單獨)性,永恆的獨存的「我」是不可得的。

「如一幢房子,看來好象整然一體,但仔細分析,房子是由眾多磚瓦木石所合成的。五指伸開來,拳還能存在嗎?這從彼此依存的空間上,說明了物體是因緣生的,只有假相,沒有實體。」

房子是由很多條件組合的,看起來是一棟屋子,其實只是條件組合假相,沒有屋子的實性,沒有永恆不變性。五指分開叫指頭,握起來,指頭就不見了,叫拳頭(指亡拳生);拳頭伸開,拳就不見了,叫手指(拳亡指生)。所以這隻因緣組合條件變化,給它一個假名而已,並沒有實在性的存在。一切法就是彼此依存在空間上即因緣生,只有假相沒有實體,所以叫唯假名金剛經講,菩薩,非菩薩,是名菩薩。「非」字就是否定他的實有,因為是因緣組合的,不是永恆不變的,不是單一的;「是名」就是假名施設叫做菩薩而已。一切法是因緣組合,所以沒有自性——非,只是假名的存在——是名(假名施設)。一切法(包括身心)只是因緣彼此依存的存在而已。看起來有,其實是緣起的如幻相,因為剎那不住在變化,沒有一剎那是停住的,沒有真實的自體(自性),這就是破除我們自性見實有感最重要地方

「就是分析到了一微塵、一電子,也還是因緣假相,沒有什麼獨存的個體。」
    即使原子還是變化而非永遠存在的,原子彈爆發就變成能量

印度傳統的、新起的宗教,每以為生死五蘊身中,或離五蘊身以外,有常住真我。佛以為有情緣起有情,依緣起說,不能不是無常無我的。無常即是變化不居,換言之,即是生而必滅的。」

佛陀時代,所有其它宗教大師的人物,所有理論都認為裡面有一真我。而佛法是從現實世界(包括有情身心)去觀察,根本找不到一個常住不變的安住相,從無常就可以知道沒有住相,沒有永恆不變性。無我就是沒有一個單一的條件存在,沒有永恆的存在。佛陀是在破這些外道的常見與神我論,所以才講緣起也就是說,佛陀是從生命事實現象去觀察的,一一證明都是無常無我的,使這些外道不得不承認,外道所認為的真常永恆是找不到證明的。但依據佛法事實,任何一法都可以觀察到確實是無常無我佛陀弟子阿羅漢都是那樣簡單,有的弟子聽了一次指導就見法得法眼凈(初果)。很多在家居士(包括外道)第一次去見佛陀,提出問題來,佛陀稍稍指導一下,就當下見法。因為佛陀所指導的是親證的事實,只要照他的方法一體證,馬上就可以證明確實是這樣,所以很安心自在

我們現在為什麼不行?因為聽到的法不是原味,那個信心也產生不出來,面前太多的路不知道哪一條才是佛法流傳了二千多年,混進很多外道東西,所以已經變質了,混淆不清,我們到底要聽誰的?一開始又沒擇法眼,憑什麼說誰對誰錯?所以我們很辛苦很難。今天不是法不能解脫,而是我們要抉擇法很困難也就是這個地方我很感激導師,他為未來眾生找到了一條路,分析給我們看,找到了源流,找到了法的根本。讓我們明白什麼是正確能讓我們真正受用解脫的。把這個釐清以後,再回過頭來看大乘佛法幾千年的流變,就知道什麼是正確解脫的,什麼是方便來攝受眾生的。如果明白了究竟是究竟,方便是方便,我們就不會混為一談,把方便當究竟,否則會耽誤了。當我們能清楚知道什麼是佛法正見與方便時,自己就不會顛倒了,會抉擇究竟的來作為自己修行法門,把方便的拿來作為引度畏無我眾生的善巧。但是你必須要懂得善巧,也才能接引眾生,如果一離開究竟,這個方便也會出問題的。今天學佛法,為什麼要探源?明白了佛法的根本源頭才有抉擇究竟與方便的能力那就不會迷糊了。

上課到這里,大家慢慢產生了正見,明白了佛法的根本,就不會被那些很好聽的話,虛幻不實的理想空中樓閣所迷惑,不再被那些永遠做不到證不到的那些法所迷惑。我們今天體會的法是一步一步都可以實踐體驗的,都是在生命中能產生作用的,這樣你就不會懷疑了。就如佛陀時代弟子們佛陀學,聽取佛陀的指導,當下就能肯定,稍為證明一下,確實是無常無我的。

佛說有情,只是蘊界處的假合現象。所謂自我是有情迷妄的錯覺,並不存在。」

蘊是身心五蘊,界是十八界,處是六處或十二處(內六處:眼耳鼻舌身意,外六處:色聲香味觸法)。佛陀為何要講蘊界處法門?是讓我們生命自體去了真相,明白只是假合的現象,裡面並沒有一個永恆的自我眾生認為有一個常而不變的自我這是有情迷妄的錯覺」。這話是絕對肯定的,也是根本的!不管佛法已流傳了幾千年,甚至未來多久,這都是不能改變的真相,是不可改變的根本法則。後期佛法生了一些觀念,認為講無我是方便,有我才是實在的。導師點出真正佛法的准則——有我是有情迷妄的錯覺

「神學家所計執的「我」,是「主宰」義,能自主、能支配、控制一切的。換言之,「我」是不受身心(或其它因緣)所規定,卻能決定身心的。」

「我」的定義是能主宰自主的,要怎樣就怎樣。但拿我們的身心來舉例,我們能不受因緣法的控制嗎?能要怎樣就怎樣嗎?單單一個不生氣執著很難了,要不老不病不死就更不可能了,哪裡能控制主宰一切?《阿含經》說,眾生是在「欲令如是不如是」,要它這樣,不要它那樣,就是想主宰控制。而在無常無我法則下是不可能主宰控制的。主宰控制是眾生我執慾望而已,帶來的也只是痛苦煩惱造業不安,哪裡能真正主宰當我們慢慢了解這個法時,就知道什麼叫隨緣,隨的是什麼緣。隨緣不是無奈,是明白了真理實相,知道一切是緣起條件如此的,並不能控制一個人的意向,能改變與創造的也唯是條件而已,這樣就不會扮演上帝了。大家都想做上帝有的是公司上帝有的是企業上帝,實在沒有辦法回到家裡上帝這都我執主宰欲在作祟。如果了解緣起法,就不會有主宰控制欲了,知道一切法是相依相緣的,就會互相尊重配合,互相提攜合作,才能圓滿所要達到的理想。如欲求主宰,別人不聽不合我的,我就生氣,那誰應該永遠聽誰?為什麼人與人間會鬥爭,夫妻會爭吵,兄弟不和國家間會打仗?都是主宰欲在作祟:我永遠是對的,你們都不對。其實有主宰的人一定很痛苦,想永遠控制所有的人,最後帶來的只有煩惱不安與不滿。

懂了緣起法,就知道因緣變化所產生的條件,然後隨順這個因緣條件這叫隨緣很多人不了解,以為沒辦法只好隨緣那是無奈而不隨緣隨緣是要懂因緣條件,了解真相的。譬如說來上課的人,有的聽了心生歡喜會繼續上。但有的卻認為師父整堂課都在罵他,不想再來聽了。其實是他的問題剛好與這個條件吻合而已,傷到了他的自尊心,他就不喜歡不再來了。我只能隨緣,不能去控制主宰他啊,因緣如此,只能隨緣。如果大家來聽,我就有滿足的成就感;如果來聽法的人少了我就心生煩惱。這哪裡是懂得因緣隨緣不是無奈,而是了解因緣,了解真相,該進該退靈活運用,隨緣的人,心裡是如如不動的,不會有得失起伏。懂因緣很重要就不會想當上帝了,而且也不可能當上帝,要當也只能平添煩惱而已。所以學法很重要,不但自己能超越人間不和諧、家庭的不圓滿人與人之間的鬥爭,而且還能身邊的人和合,感染旁邊的氣氛,慢慢就會圓滿起來。

緣起很重要,真的明白了,人間不需要法律和鬥爭了,因為知道一切是相依相緣的,你好,我也好;我好,你也好;我不好你也不好你不好,也會影響我。大家就會互相尊重,彼此關懷,互相提升,創造美好環境來共享。人為什麼會自私?因為自我在作祟,以為你可以上帝。我們創造的環境,如果都是只顧自己,這個社會還能好嗎?企業的資方與勞方也是一樣,如果懂緣起的相依相緣,老闆和職員都共同一條心搞好企業。如果只站在個人的利益工人認為做得要死,老闆一個人在享福,不幹了。老闆想,我花這么多資本,還要給你飯吃。如果每一個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場,這個工廠一定完蛋,企業不可能興盛。彼此了解緣起它是相依相緣的,老闆好,工人才能好;工人好,老闆才能永續經營。這是相依相緣的,懂緣起就不會有矛盾,不會站在自私自我的立場,所以緣起法有多重要!因為緣起宇宙中的真理事實,不是一個理念理想而已。違背了緣起真理法則,一定會失敗,會痛苦煩惱造業。你了解明白接受了,與真理相應,就圓滿自在清凈解脫緣起法是宇宙真理,是本來就這樣的,你必須去了真相,了解緣起就是破無明智能

「人以為萬物中有不變的我體,或精神作用中有靈魂等,這些都來自於「永久自我存在」的要求,在客觀上,萬象是依因緣結合而成的一有規律的發展,並不是由靈魂托胎或一個不變的實體在作祟。如冰融化變水,水蒸發變水蒸氣,水蒸氣又形成雨水,水遇冷又結成冰的過程。當然,因緣中有主因和次因(助緣),而我們把主要因素,當作是不變的東西這是來自於我們主觀上的固定觀念,並無客觀的實在性可得。」
    人們都以為我有一靈魂或不變的我(自性),這是由於我們內心有希望永久存在的要求即永存的意欲。在客觀的萬事萬物現象上來看,由於因緣和合有一定的必然規律,我們會以它是常的,所以就認為有一靈魂托胎或不變的實體。用生活中可以體會的例子來說明,舉了冰、水、蒸氣的變化過程讓我們明白,這其間看起來有變化有來去,卻沒有實體。我們為什麼會認為有實體呢?因為因緣的變化中有主要條件和次要條件,往往把那些主要條件(比較明顯感受到的)當作是永恆不變的。譬如,我們覺得五蘊中體會、認知、分別的意識作用是時刻不離的,即使夢中還在作用,甚至「死了」聽說還會在上空看自己,就會把這個主要條件當作就是「我」(靈魂)。我們往往會把比較明顯感受到的主要條件當作是實在的,這是一個重點。所以導師就點出來,我們主觀的觀念把它當做不變的,其實沒有客觀上不變的實有自體可取。

佛法站在無神論的立場,這里所說的無神論的「神」,不是天神鬼神的神,是講主宰的不變的,像上帝永恆存在的靈魂。無神論就是否定實有性、不變性、單一性的上帝主宰觀念,不是在否定六道很多人會懷疑,佛法為什麼講無神論?佛法說有六道(天界惡鬼等),六道都是無知無明緣起眾生,也受著業力的控制在循環輪迴,絕非是主宰的神祗。所以無神論的「神」與六道的「天神鬼神」意思不一樣,不要混為一談。

「我們精神界的心,也是因緣和合的一群作用狀態;我們的意志記憶力,也是會變的,這些都沒有固定的我可求。」

眾生執取貪染,我見我執深重,造業生死不停;如果清凈了,就解脫而不相續這就是精神界的心(識)在因緣和合下,變化產生的一群作用狀態。包括我們的意志力以及記憶還是會變的,從這些會變的狀態可知,裡面沒有一個固定的「我」可得

我們最容易執著的就是這個心靈,以為我有一自性清凈心是永恆不變的。其實心靈的境界也是因緣和合產生的作用狀態:根塵 相觸才會產生識,沒有這些組合因緣條件,就根本不懂心靈狀態。最主要是意志力以及記憶力,唯識學分為八識,認為第八識(阿賴耶識)能含藏一切,才產生記憶無明緣行的「行」(即五蘊之行蘊),是造作的行為留下來的能量(業力),也是產生意志力的地方。我們會有意志力以及記憶,就覺得那應該是輪迴主體。所以唯識說:「先來後去作主翁」,這個主翁好象是輪迴本體。大家要注意,阿賴耶識(或異熟識)所產生的業力作用會變化:造作的業力異時而熟(受果報),就是在不同的時間成熟果報;異地而熟,未來在另外一個空間地方成熟;異類而熟,這一生是人,下一生也許是天或鬼、地獄等,即在不同的六道而成業力講到識的作用就叫異熟識,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空間地方,不同的種類而成熟,開始輪迴再生。我們就執著了,認為這個識是輪迴生死主人翁。但當證到阿羅漢大乘的八地菩薩時,這個異熟識就消失了,不再異熟即解脫了。說明這個異熟識也不是永恆的,還是無常的,只是執著還沒有消失以前,它的作用不停而已。到阿羅漢或八地菩薩時,都是無生,不再執取了,異熟的功能就停止了,所以能解脫而不輪迴也就是在這里。因此不要把識當做永恆不變的「我」。只是生死無明眾生受識的執取作用而產生的異熟功能,但它不是永恆不變的,這一點一定要明白!這樣才不會執著意識是永恆真實的。

 「所謂不變的意志,不過是指主要傾向而說,」

如果有人說:「即使打死我,我也不會喪失對佛法三寶的皈敬,我的意志不變」。看起來這個意志很強哦,但這是指主要傾向而說。證了阿羅漢就不會有這種觀念意志了。

意志本身,也無本體或不變的自性可得,甚至執著力最強的異熟識,到了菩薩第八地以後,還是會消失的。因此,心識的本質,是無實體的、無我的,而心「相」只是一種「執念」或「願力」的因緣相或妙有現象而已。」

意志力還是從我們意識而產生的作用也不永恆不變的。心相是從我們的心識所顯現出來的相,是我們的執念或願力的因緣相。如果裡面的執著力(包括願力)沒有了,就沒有心相了,而與寂滅空性相應。當這些相(包括心相)都消失時,當下就體證法性寂滅的空寂

「一切法,只是因緣和合的連續狀態,沒有實體、沒有固定的我、沒有形而上的主宰,故說「諸法無我」。」
    從無常無我,從觀察現象的不住到直探內在,都沒有一永恆不變主體這就是佛陀無常無我的內涵重點。不只是內在無我,連外在也沒有一個能控制的上帝。由於內在的我執不能保存,我們就會把這種希望投射到外面,想像外在有一個永存不變的主體。所以,外在主宰理念還是我們內在的我執向外投射的作用,所謂產生萬物主宰——上帝人類內在自我意欲的投射而已。所以上帝人類慾望產生的,不是上帝創造人類,恰恰是人類創造了上帝。明白這一點,我們就不會迷惑在神權觀念里了。要注意:真正的佛法確實是真正的民主平等博愛自由。如果還存在束縛控制我們的主宰力量一切都上帝來控制主宰,那我們就與上帝不平等了,只是一個主宰東西,哪裡來的自主自由平等?又如何自己消滅業力

佛法講的就是真正的平等自由博愛佛陀在二三千年前早就講了。但當時是神權、君權時代理念國王皇帝天子,是天上派來統治主宰控制人間的。佛教哪裡能說真正自由平等理念?所以佛法無奈也只得被曲解,因為要符合政治君權的控制,符合主政者的心態,真話不能講,因此佛法慢慢被淹沒了。「佛法是真正的民主自由平等」,當時這樣說不是要被殺頭?現在到了民主時代,才能聽到這純正的佛法,也是因緣所致。過去的中國印度,沒有皇帝王公國戚的護持,哪裡能興盛佛法?一個國家有很多宗教,哪一個宗教獲得皇權或國王的護持就興盛了,沒有獲得支持是不可能興盛的。所以要生存就不能講真話,要講符合君權需要的話。中國古代的武則天很護持佛法,還被封為菩薩再來。真是菩薩再來嗎?講那些話是為了政治的需要,為了佛法生存而已。如果不說她菩薩再來的,她哪裡會護持佛教?即使在台灣,過去幾十年還有白色恐怖講話還是要被限制的,要聽到正法正見有多難!不容易啊!

我常覺得好幸福,剛好生在這個民主時代,可以講真話,導師為我們抉擇了這個法,我們有幸能參與並體會,覺得太幸福了,這一生真的無憾!這是難得的真福報,也是不可思議因緣。現在所講的緣起法看起來沒什麼,但我感受到因緣非常殊勝!幾十年前哪裡能聽得到這種法?正見何其重要!聽不到正見就不能破無明。許多修行人覺得這一生不能解決生死問題,只能依賴救度等待來生,這樣的佛法還有其特質嗎?所以我們很幸運,聽到正見正法,只要願意在生命實證每個人真的能得解脫自在,確實是這樣。比起幾千年來任何一個時代眾生,我們太幸福了,因緣好了!這個對我來講意義重大!所以我感恩感動,願走這一條路來弘這個法。盡管人家不願聽,遭到很多挫折和排斥,我們還是願默默的走。因為這才是正見,是唯一的解脫之路,怎麼能不講呢?過去沒有因緣,現在有因緣了,我們怎能不把握呢?還有不少人不懂得感恩珍惜,泛泛的可有可無的。希望大家珍惜,真的很重要

「有關「無我」的經文:「雜含」:「唯有空陰聚,無是眾生者」。佛分析有情五蘊,而後一合相的我執不生。但有者不能徹底領會,以為色等各蘊還是實有,這樣我執仍有安立的據點,我執仍舊破不了。」

這個很重要!為什麼講這個?佛法流傳到部派佛教時,很多觀念最後落入三世實有。認為我們的身心是由五蘊和合而有,所以身心沒有「我」,但他們執著五蘊的本身是實在的。導師點出:如果認為組成五蘊條件(色、受、想、行、識各蘊)是實在的,我執就仍有安立的據點,我執還是破不了。現在也有這樣的觀點:知道身心虛幻的,是五蘊和合的,找不到實在的永恆不變的「我」。但是色受想行識各蘊,卻是實在的,所謂「假必依實」,其實這還是我執安立的據點。我們會在心靈執著執著在受想行識的部分,知道物質的「色」會壞,可以不要,它不是實在的我,但往往就會執著在心識的識上,執著心是「我」。所以導師才點出來,如果知道五蘊和合沒有一個實在的我,但執著五蘊的本身是實在的話,我執能有安立處而不能徹底破除。

緣起法說:凡為一法的因,本身還是因緣組合的。五蘊組合成我們的身心(是因),而五蘊的本身還是緣起組合的。譬如色法本身還是地水火風的組合,色法本身還是緣起的。進一步觀察,地等各大也是緣起組合。凡為一法的條件(因)本身也是緣起組合,不是本來就有的,不需其他因緣獨立存在的自性。明白了這樣的真正的緣起就不執著在一法的因緣(不管主要或次要因緣)是實在的,因為因緣條件的本身還是因緣組合的,這樣才叫無常無我。如果一法的條件本身是常恆不變實在的,這就是第一因了,其實找不到第一因,第一因不可得。所以談緣起時,任何一法的條件本身還是緣起無常的,沒有實在性,明白這個觀念才是真正懂緣起。如果我們執著條件的本身是實在的,它就變成上帝(創造萬物)第一因了。如果條件都是實在的,那就變成多元論了。如果每一法都有實在的東西,那麼,是很多實在的東西組合起來,變成一個更實在的東西呢,還是很多實在的東西組合出來,變成一個不實在的東西呢?這都不能成立。所以佛法緣起論是徹底的無常無我,沒有永恆不變性,沒有單一性,這一點一定要明白!

「故佛又說:「色非我,不異我,不相在」」。

非我,不是「我」;不異我,就不是「我的」;不相在,「我」不在裡面,也不在外面。

「如說色蘊,若執我的量大,則色在我中;如執我的量小,則我在色中(如我與蘊同量,則是即蘊我了)。」

如果認為五蘊就是我那就與我同時存在,我們就會執著這個身體就是我(即蘊我)。知道身體不是我,就會認為有一個實在的我靈魂身體裡面(我在色中);如果不是裡面有一靈魂那就是在五蘊外面有一個實在的我(色在我中)。這在佛陀開示和我們的觀察里,都找不到這樣的我,所以叫不相在。五蘊不是我(非我);也不是離開五蘊有一個我(不異我);也不是有一個我在五蘊裡面,或有一我在五蘊外面(不相在)。

「對這不即蘊又不離蘊的我執佛陀破之,蘊不在我中,我也不在蘊中,故說「不相在」。」

大家要注意生命能感受的就是這個五蘊,既然五蘊找不到我(非我)。在五蘊外要創造一個我,但怎麼也找不到(不異我)。即蘊我不對(非我);離蘊我也不對(不異我);我在蘊中或蘊在我中都找不到(不相在)。哪裡還存在一個叫「我」的實在的東西佛陀就是用這種方法來指導他的聖弟子們。我們每一個人如果也照這種方法去觀察自己的五蘊身心還會執著有一個實在的我嗎?

「這在各蘊的當體上說無我,比一般分析為五蘊而後我不可得無我觀,要深刻得多了!」
    從身心五蘊的各蘊當下觀察就知道無我這是很深刻的體驗。如果靠分析推理:五蘊組合的,組合的就沒有主宰性,沒有永恆不變性,那就無我的,這隻是邏輯推理想像。如果在我生命中直接去觀察體會,各蘊沒有永恆不變性,當下就知道每一蘊的當下沒有實在性,這一種體會是很貼切如實深刻的。所以修行不是要創造什麼未來的景象和身心的幻化,不是想像到某一個空間去,而是在身心活動的當下,看清楚它的虛幻無實性,如何當下去體驗,這是最恰當最直接的。我們時時刻刻在根塵觸的過程中就在生命的當下根塵觸之中去觀察,生命既是遷流變化的,在活動的當下何時不是五蘊的遷流?當下何時不是觀察的因緣修行就在我們生命活著的根塵觸的當下來觀察,觀察的當下就是。明白了,就懂得什麼叫修行。在在處處都能修,不需要特殊的環境,只要活著就是在修,當然死了就沒辦法了。

人說,我們在外面容易染著,沒有辦法,應該找一個清凈地方。對一般人來講這可以是一個助緣,但絕對不是這樣就能解決問題。現在暫時不與外面接觸,到一個清凈地方去,使自己超越出來不受污染,不是不可以那是方便,慢慢外緣少了,心也比較寧靜了。問題是回到人間,不能就此解決,根塵觸的過程中習性來了,貪瞋痴煩惱來了。真正解決的是回到人間來,照樣沒事,再不會有障礙了,那才是真解決,在萬法的接觸中也不執著,這才是真正的自在

佛陀為了成道,離開了家庭,離開了一切的佔有,他也禪定苦行,結果不能成就,最後悟的是緣起法而解脫自在。他真正的解脫自在悟道後在人間展現:在人間遊行,每日一餐的托缽,不會再被貪瞋痴名利而引誘,人間一切的慾望不能再束縛他了。四十幾年的說法,展現的是眾生無限的慈悲關懷,想利益這些痛苦眾生,引導大家能解脫。他沒有回到慾望中去,沒有被人間的種種障礙而擊倒。在弘法的過程,有人願把財產國家分一半給他他也沒有動心名利與色都無法引誘他。因為佛陀知道這些都是如幻的,所以不再爭取。

回到人間之所以沒有障礙,是安住在緣起如幻而不執著,這才是真正的大解脫大受用。我們明白這個時,就知道「名利就是我們的用功處,在名利目前,看看是否會貪瞋、顛倒執著?看看能否超越?這就是檢驗學法能否用上之處。其實一個人要不要受用解脫,重點在於你願不願意而已。有一居士問:「師父,我法都聽懂了,但是要做困難。」「為什麼很困難你有沒有下定決心非要不可?有沒有把學法的慧命解脫放在第一位?還是每天三餐、金錢名利重要?有沒有分清楚?你要發大願,願力會推動你。」「發是發了,還是會懈怠。」我笑言:「眾生都在貪欲裡面,教你一個對治的方法你現在發個願,以後犯一個過錯就給師父一百萬。看看哪一個再敢犯過錯?」其實也不只是玩笑,是能不能下大決心?眾生很難發心,因為不知道輕重緩急,用別的方法來剌激約束你,也許會是個辦法,但那辦法畢竟是被動的,也只是助緣而已。被監禁二三十年的人出來也不見得變乖變好,所以不能光靠束縛規范,那個效果不是徹底的。唯有了解生命無常,了解我一剎那間一息不來,就要死了,面對的是當下時時刻刻的死亡。今天我沒有解決這個問題,我的未來際遙遙無期,生死無常再來輪迴不知道要多久多遠多苦!你了解到這個重要性時,才能覺醒發大心,對自己嚴厲要求。但是現在有幾人對自己要求嚴厲的?都是對別人嚴格要求,對自己很少有嚴格要求。以前的一些善知識修行,對自己犯了錯非常嚴格的自我懲罰,我看了真的很感動。過去叢林禪堂裡面規矩很嚴格,身為指導的善知識對自己更嚴格。譬如說自己在某個因緣中,吃飯時忘記先要供養吃了,發覺自己犯了戒律,馬上就照規矩自己責打香板幾十下,嚴格懲治自己。這就是自己要有決心依法奉行,就能解脫

在《雜阿含經》里,看到佛陀阿難托缽遊行途中休息,佛陀因為有背痛,年紀也大了,很辛苦,身體舒服,就和阿難說:我休息一下,你講七覺支。在那個因緣之下還要訓練阿難用功阿難尊者就講七覺支的內容講到七覺支里的精進覺支時,佛陀馬上爬起來,盡管很累很辛苦,但立即端身正坐,正念繫念在前,聽阿難說法。我看到這里無限的感動!一個人會成就是有因緣條件的,看看佛陀自己的要求何其嚴格!為什麼我們不能成就?我講這個是希望大家明白,要成就也要因緣條件的,看看這些大善知識,看看佛陀,我們會無限的感動!我們今天還會輪迴生死,是沒有發大心,不知道生死心切,在人間輕重緩急分不清,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生死大事,關係到我們未來際的生死竟然是輕輕惚惚的就忽略過去了,每天只是在名利恩愛裡面鬥爭。請問:能維持多久?這一又有多久?知道未來際怎樣的生命輪迴?知道那種苦到什麼程度?真正明白的人就知道輕重緩急了,就不會說自己沒辦法了。有沒有辦法在於你有沒有認知到什麼是輕重緩急生死的苦迫,只是這一生嗎?如果這一生,那事小了,死了就算了,怎麼死還不是一樣?問題是死了不能了,這才是大問題。明白了這個,我們還會一天過一天嗎?還會找理由為自己安慰解釋嗎?還會說自己是沒有辦法不得已嗎?一切都是你自己要負責的,誰也不能替代你!

無常、苦、無我的反面,就是常、樂、我。根本佛教時期,正是婆羅門教發展到梵書、奧義書的階段,是梵我思想發揮成熟時代。梵我是宇宙的大元,也是人生本體奧義學者的解釋,雖極其精微玄妙,但扼要點不外說這梵我是常在的,妙樂的,自在主動的。」

佛陀時代婆羅門教發展到了奧義書的思想,認為梵與我是一樣的,梵是宇宙的大元,也是我們人生本體,梵我(自我)是妙樂自在主動自己主宰的。

「他們依這梵我來說明宇宙生命現象。同時,經過某種宗教行為,把這常樂自在的梵我體現出來,就是痛苦解脫,依之建立常樂的涅槃。」

婆羅門教開初推崇的是祭祀,後來發展到隱遁的苦行,想把這常樂自在的梵我體現出來,認為就是痛苦解脫,依之建立常樂的涅槃。注意:婆羅門梵我的精神佛教無我恰恰是相反的!佛教是在破除這樣的觀念佛法認為這隻想像而沒有實際的,因此沒有一個常樂我凈。大乘佛法後期就是從無常無我演變而到後來《涅槃經》談的所謂「常樂我凈」的,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大家要明白大乘思想轉變的背景,如果不了解什麼是佛法的根本,不明白在歷史演變過程中,由於時空背景的變化會產生相應的流變,而現在隨便一本經就以為它是究竟了義的,那是很盲目的佛法有方便的地方,但不是究竟。我們如何區分方便與究竟是很重要的。

「釋尊平日不和他們爭談這些玄虛的理論,針對著他們想像中的常、樂、我,拿出現實事相的無常、苦、無我,迫他們承認。」

這一很重要!任何宗教在講「常樂我」時,佛法唯一的辦法是無諍,你講你的,我講我的,爭論又有什麼用?佛法是要從現象中提出證明無常、苦、無我事實那是一一可以舉證的。然而其它宗教的「常樂我凈」是無法舉例證明的。所以用現實現象讓他們親身體會到他們想像的是無法證明的,只是理想而已。佛陀用的方法是從現實現象中能舉證體會觀察證明的,這才重要。所以學佛不能落入信仰依賴想像崇拜,而是要探求真理真相,這樣就不會迷惑了,導師點出這一點非常重要!

「釋尊的立場,是絕對反婆羅門的。對這,我們應該切實認識!」

佛法流變的過程中,人們由於對婆羅門教教義內容不了解,結果把他們的理念也融攝進了佛法佛陀時代一直在破除的婆羅門教思想,到今天卻變成了佛法你說慘不慘?注意呀,這就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