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方法師:解脫之道講記 c6 二、正思惟

「二、正思惟

又稱正志,是對正見所見的,作更深入的正確思惟。」

聽聞正法,還要透過如理的思惟消化,我講的如何會變成你的?那就思惟消化,真的明白瞭然於胸,在生活中試試看果然如此時,那就變成你的了。在生命中試試看,好好如理思惟,是否真的無常無我無生聽了很多法能否融貫,這都要透過正思惟

「從理智方面說,這是思慧──如理思惟、作深密的思考,達到更深的悟解。」

外在的聞法而來的叫聞慧;正思惟就是思慧。有時我會對學員說:你們不要為了應付師父講課而聽,覺得受了菩薩戒不去聽法就是犯戒,不得已來聽一聽。或是聽說這個師父講得不錯,我們去聽聽考考看,是否如此?這樣你們會得到什麼呢聽聞正法,把握到重點,回去後一定要很深細的去思惟。我常講,如果你今天聽完回去後,六天的忙碌又把法義忘掉了,根本就不透過思惟消化融入自己的知見生命中,那作用是有限的。一定要透過我們內在更深的體會思惟,還要更深密的去思考,才能消化融貫理解,才能瞭然於胸,在生命才會產生作用。為什麼一星期只上一天課?其它六天是留給你思惟體會的,慢慢去了解深度,在生活中試試看。今天講的,明天回去可以用用看,六天就是體會的機會,體會越深,下一堂課就越聽得懂。所以正思惟一定要的,不要說我今天聽了,回去就忘了,根本就不管了,那你聽了一百次也不見得有很深的功用。你們回去還要下功夫的,不是為師用功,是你的事啊,因為你將來生命中要達到真正的解脫受用,你的內在就要有那個功能,不透過這樣的用功,怎麼會達到那個境界?所以不是為師修行,不是為佛陀修行,是你的事呀,我只是像老婆婆心切,像媽媽叮嚀再叮嚀,一再一再地這樣講!

「從情意方面說,是經思考而立意去實現。思慧不僅是內心的思考,必有立志去實現的行為,使自己的三業合理,與正見相應。有正見的,一定成就正信;有正信的,一定有要求實現的意向。所以,從正見而來的正思,是引發了解脫真實欲求。因此,古譯正思惟作「正志」或「正欲」。」

思惟是思慧,但有一個重點,是經過內心的思考而發為一種意志力。我們要去實現這一意志的決定性也是在思惟中建立的,所以又叫正志,意思是透過正思惟而產生正確意志去實踐。

建立了正見後,我們的信心堅固了,知道這個法的可貴,內心是很安定肯定的。有了這樣的信念,一定會產生想去體證的意向,這一過程會強化邁向解脫的欲願,所以古人又譯作正志或正欲。

「從無常正見中,引發正思,就「向於厭」。」

明白了無常的內涵,再經過思惟消化,更肯定了生命要邁向解脫需求,此即向於厭。「厭」就是厭離,厭離對人間貪慾執著,厭離生死不斷的輪迴,所以會想邁向解脫

眾生自我世界是戀著的;正思的向於厭,就是看到一切是無常是苦,而對於名利權勢、恩怨等放得下。這是從深信因果中來的,」

眾生一向對身心外在世界(即我與我所)很執著貪戀,如果能長命萬歲那是絕對不會想離開這個人間的,越久越好。但是向於厭就不一樣了,因看到人間一切是無常苦迫的,知道它的非實性,帶來的只是貪慾執著痛苦煩惱,對這樣的苦迫我們怎麼還要呢?所以對這些讓我們染著的世間萬法,尤其是名利權勢及恩恩怨怨,自然就不執著,慢慢看淡看破而放下了。這是從深信因果中來的,因為看到了緣起因果的必然性,明白有生必有滅,對於這些生滅之法越染著必然越苦,所以才能放得下。

「所以厭於世俗,卻勇於為善、勇於求真,而不像一般頹廢的灰色人生觀,什麼也懶得做,」

這個很重要。是了解因果生滅的必然性而厭離世俗,不是變成頹廢消極的。而且正因為知道因果關係,要解脫涅槃,就必須具備解脫涅槃原因條件,首先就要厭離人間貪慾(不是厭離一切萬法),更積極建立解脫因緣,怎麼會頹廢消極呢?在這樣的前提下,自然會厭離染著貪愛,而勇於建立具足解脫涅槃條件。不發心離開染著,也不建立解脫條件因緣你怎麼可能完成?這一不完成,來生必然會相續,怎敢懈怠?所以真正懂得緣起而厭離人間萬法的人不消極的,反而更積極地為自己的解脫製造因緣而鋪路。菩薩六度其中之一是布施,需要外財(錢)、內財(體力)及智能。如果沒有具備這些,如何去行菩薩利益眾生?要具備這些條件就要下功夫精進,要很積極的去用心具備這些資糧。一些人聽了這個法後誤解人生有什麼意義消極了。其實有正見的人消極名利貪愛,而積極從事建立菩薩道的資糧,否則無法解脫成為菩薩,哪裡談得上會消極頹廢!深信因果就不消極頹廢:厭於世俗人間貪慾,是對治眾生貪慾執著;勇於為善求真,修習戒定慧,是為解脫從事菩薩道而具備資糧。這個很重要,大家要有信心

「從無我的正思中,「向於離欲」。於五欲及性慾,能不致染著。如聽到美妙的歌聲,聽來悅耳,但是像秋風過耳,不曾動情,歌聲終了,也不再憶戀。又如手足在空中運動,毫無礙著。」

活在人間,我們的六根不可能不起作用,只是不再被人間的一切慾望染著而已。即使聽見悅耳動聽的歌聲,也知道很好聽,但是沒關係,只是不要執著聲音過去就過去了,好像春風吹過來剎那就去了一樣。你不能因為春風吹來舒服會染著而叫春風不要吹,只要了解春風「吹來即過,了無所得」的本質,那就不會染著了。明白這點,音樂或美麗的一切色法也都不障礙你了。因知道萬法的緣起無常自性而不染著。這才叫離欲即離貪慾染著,而不是把萬法都消滅或厭棄。

比喻身心虛空中活動沒有障礙,因虛空是無礙的。在萬法中也是一樣,如果不貪愛顛倒執著,萬法是無咎而沒有障礙的,一切法本來就是涅槃清凈,只是我們自己起了貪慾才染著。明白了,就知道自己該厭離的不是萬法而是貪染執著

「從涅槃寂靜的正思中,「向於滅」。心向涅槃行道,一切以此為目標。這三者,表示了內心世間而向解脫也就是真正的出離心。」

我們這一生到報盡為止只有一目標——向解脫涅槃邁進!碰到外在的一切境界,時時刻刻都與正見相應,在經驗中去體會如何離貪慾而邁向解脫涅槃。故向於涅槃解脫就是我們唯一的目標出離心即是要邁向解脫涅槃的大方向,不可在人間慾望中染著而不可自拔。

正見可說是從聞(或從佛及佛弟子聞,或從經典聞)而來的慧學──聞慧;正思惟是從慎思明辨而來的慧學──思慧。」

學習正見三種方法:一、有機會佛陀親口說法,那最好;二、佛不在了,從佛弟子們來聽聞;三、從留傳下來的經典聞法。

儒家也懂慎思明辨,無論是聽聞法師弟子說法,或是經論上的,我們都要明辨是非:究竟的要知道它是究竟;相似不了義的,要知道它是相似不了義。這樣分別慎思後才不會隨波逐流,經過慎思明辨就叫思慧,都屬於正思惟的範圍。

大智度論說:「思惟籌量,發動正見,令得力,是名正思」。可見,正思惟實是「知」與「行」的橋梁,換言之,從知而行的關鍵在於正思惟。」
    大智度論是這樣來解釋正思惟的:透過思惟,而從內心裡去度量,然後發動正見,慢慢產生精進力,這叫正思即正思惟

思惟是知與行的橋梁,是從知而行的關鍵。聽法只是觀念知識上的了解,隨後而行的是實踐即落實到證悟。透過明辨慎思,如理消化,理解貫穿,然後發起身心慾望正念即正欲,發動為精進力來實踐,正思惟即此過程間的橋梁。

 

THE END